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儿童溃疡病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儿童溃疡病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精选7篇)

儿童溃疡病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第1篇

儿童溃疡病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 通过对157例溃疡病患儿的分析,认为有学习负担过重、精神紧张等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药物因素、应激性及其他诱因存在,为提高治愈率,作者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强调针对患儿不同的特点、心理需求施护,培养患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利用与患儿接触的.机会,采用各种形式,指导并督促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注意观察和精心护理易发生应激性溃疡疾病的患儿及用药的反应。加强科普知识宣传,阻断幽门螺旋杆菌传播途径,及时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儿等有关措施。

Key words Ulcer in child Predispoing factor Nursing

溃疡病可发生于儿童的任何年龄,由于纤维内窥镜技术日臻完善,确诊率不断提高。为提高小儿溃疡病的治愈率,作者对我院1995~经胃镜确诊的157例患儿进行诱发因素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57例,男104例,女53例,男女比为2:1;年龄3~15岁。其中3~6岁学龄前儿童41例,7~15岁学龄期儿童116例;有独生子女101例,不良生活饮食习惯89例,有饮酒习惯3例、有吸烟习惯5例。服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35例,服用非甾体类药物20例;患有重症肺炎5例、大面积烧伤2例、脑挫伤2例、感染性休克1例;胃溃疡33例,十二指肠溃疡124例;病史最长6年,最短1天;有家族史49例;父母离异4例。全部患儿经精心治疗和护理,症状基本消失,其中92例患儿1~3月后胃镜复查结果提示已治愈。

1.2 临床表现:均有上腹部隐痛不适、饱胀、嗳气、泛酸;31例学龄前患儿消瘦、发育迟缓;86例患儿有呕吐,其中16例为咖啡色液或暗红色血性液,其余呕吐物为胃内容物;60例大便潜血呈阳性;26例有黑便史。

2 诱因分析(表1)

表1 157例儿童溃疡病的诱因分析

诱因&nbs

[1][2][3][4][5][6]

儿童溃疡病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第2篇

1 老年人胃溃疡的诱发因素

1.1 内在因素

1.1.1 生理因素

老年人随着年龄不断增长, 胃动脉发生硬化, 胃粘膜血液供应不足发生萎缩, 导致抵抗胃酸、胃蛋白酶的能力下降。同时胃动力不足, 食物滞留刺激G细胞分泌胃泌素, 促进胃酸分泌。

1.1.2 遗传因素

现已证实, 胃溃疡既受环境因素影响又受遗传因素影响, 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1]。

1.1.3 精神性格因素

长期处于精神压抑, 容易情绪激动、紧张、焦虑, 性格内向、抑郁的老年人易患胃溃疡。当突发生活事件时, 出现应激情况也会引起胃溃疡这是因为情绪感情导致迷走神经反射使胃酸分泌增多, 胃运动加强, 交感神经兴奋则使胃粘膜血管收缩而缺血胃运动减弱;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而使皮质酮释放。促进胃酸分泌并减少胃粘液分泌[3]。

1.1.4 高危人群

O型血的人、血液检测出抗分泌型Ig A抗体、男性等胃溃疡发病率较高。

1.1.5 疾病影响

肺部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 肺功能减退, 一方面缺氧导致胃壁血管收缩, 使胃粘膜抵抗力降低, 另一方面因二氧化碳潴留促使胃壁细胞的碳酸酐酶活性亢进, 胃酸分泌增加, 促进胃溃疡形成, 胆汁反流也是其中原因, 但慢性胃炎并非是胃溃疡的病因。

1.1.6 唾液缺乏

唾液中含有皮肤生长因子, 能促进皮肤生长, 修复胃粘膜, 它的缺乏可使胃粘膜发生后溃疡。

1.2 外在因素

1.2.1 细菌影响

最主要的是幽门螺杆菌 (HP) , 幽门螺杆菌首先穿过胃粘液层才能到达胃上皮细胞表面而感染宿主, HP合成大量的大量尿素酶能分解分解人类的代谢废物尿素, 所产生的氨可以中和盐酸, 造成一过性的低酸和高p H, 使细菌细菌能顺利穿过胃粘液层到达粘膜表层, 还能产生如热休克蛋白一样的监护蛋白、耐受细胞免疫保护细菌生存[4]。

1.2.2 吸烟、饮酒

吸烟能引起血管收缩、胃粘膜血流量减少, 胃液中前列腺素含量减少, 增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 降低胰液和胆汁中的HCO3-且能加剧十二指肠液的反流, 削弱胃粘膜, 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刺激迷走神经引起胃酸分泌增加;酒精直接损伤胃粘膜, 失去胃粘膜的屏障保护作用。

1.2.3 药物影响

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胃粘膜前列腺素的生成及抑制溃疡的愈合作用[5]如阿司匹林, 另外, 消炎痛、保泰松等;糖皮质激素、利血平、红霉素等同样会引发胃溃疡。

2 老年人胃溃疡的预防和家庭护理措施

2.1 合理饮食.注意饮食卫生

老年人的饮食需定时定量, 少食多餐。这样可以不仅可以减轻胃的负担, 而且可使胃内的适量的食物中和胃酸, 勿暴饮暴食或者不规则进食, 破坏胃分泌的节律性, 多数老年人因牙齿松动或吞咽困难不食过硬、过冷、过热食物尤其未经充分咀嚼或过于粗糙食物会加重胃黏膜损伤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和防御机能, 不要进食污染或未经加热的熟食, 更不能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以免摄入大量细菌在胃内生长繁殖, 从而使胃溃疡并发胃炎, 不能边看书、电视边吃饭要集中注意力, 营养不良的老年人要补充蛋白质如牛奶可以止血修复溃疡面的作用和维生素如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 胃酸的缺乏会减少钙和铁的吸收则使体质虚弱的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和贫血等症状应多吃猪肝、豆制品。不吃辛辣刺激、油炸类的食物, 戒烟戒酒, 避免早晨空腹喝热茶、浓茶。

2.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乐观态度

老年人要加强身体锻炼, 提高体质, 延缓衰老, 如适量的散步、打太极等, 能改善高级神经中枢和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增强胸、腹部的肌肉运动, 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和调整消化吸收功能, 促进溃疡愈合。培养广泛的爱好如养花、练书法、绘画等, 日常生活起居规律, 保证足够的睡眠, 避免劳累。平日里多参加集体活动, 保持情绪稳定, 积极乐观, 心情舒畅。中医介绍寒邪犯胃可能诱发溃疡病复发。要根据气候变化, 及时增减衣服, 防寒保暖, 尤其是要保护腹部, 避免受凉[6]。

2.3 药物预防

(1) 降低胃酸药: (1) H 2受体拮抗药 (H2RA) 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2) 质子泵拮抗剂 (PPI) :奥美拉唑。 (2) 胃粘膜保护药:枸橼酸铋钾、前列腺素等。 (3) 促胃动力药:吗丁啉、甲氧氯普胺等。 (4) 三联疗法:胃粘膜保护剂+抑酸剂+抑菌药或杀菌药 (枸橼酸铋钾+奥美拉唑+阿莫西林) 服用中药如柴胡疏肝丸、胃得安胶囊、丁蔻理中丸等。药物在使用时要按系统、全程、联合用药的原则。一般治疗的疗程不得少于4周, 最好是6~8周, 不能因服数日后症状完全消失就自作主张, 停止服药[5], 不得随意去到药店买药, 必须遵医嘱用药, 不要频繁换药, 治疗一周后需做胃镜检查, 如有严重者要接受手术治疗。

2.4 心理护理

患有胃溃疡的老年人即受病痛折磨又对生活丧失信心, 缺乏与他人的交流会产生孤独、忧郁低沉消极情绪, 甚至因病情久治不愈而产生焦虑、烦躁。针对老年人的不同情况, 家属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积极治疗并发症一旦发生出血, 穿孔、幽门梗阻等情况, 应及时送医院治疗。多沟通, 多一点理解、关心, 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3 结语

通过对上述老年人胃溃疡的诱发因素与相关预防和护理措施的学习, 希望广大老年人从自身做起, 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 了解疾病预防知识, 安然度过晚年的生活。

摘要:本文针对老年人胃溃疡的相关诱发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旨在减少老年人胃溃疡的患病率,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胃溃疡,诱发因素,预防

参考文献

[1]简一平.胃溃疡防治200问[M].北京:金盾出版社, 1994, 4:3.

[2]朱娜, 李红霞, 刘谦民.当您患胃溃疡病时[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1:11.

[3]曾昭龙, 蒋庚太, 梁东辉, 等,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之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6:21.

[4]毕锋, 兰梅.胃十二指肠溃疡病防治200问[M].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 1998:15-16.

儿童溃疡病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第3篇

【关键词】 糖尿病;合并症;诱发因素;护理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肥胖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到目前为止,我国糖尿病缓则数已在3000万以上,成为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位“健康杀手”[1]。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给个人及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以危害生命。对于糖尿病合并的诱发因素至今临床上有所探讨,关于导致糖尿病合并症的护理对策有效的实施,为糖尿病患者做好相关的健康宣教,较少合并症的发生,更好的控制血糖,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笔者现将糖尿病合并症的诱发因素及护理对策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02例糖尿病合并症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28-90岁,平均年龄在(56.39±4.91)岁。其中发生糖尿病合并症的类型有:心脑血管疾病34例,肾病12例,眼部疾病12例,低血糖的患者26例,酮癥酸中毒的患者6例,糖尿病感染的患者12例。其中病程在1-76年,平均病程为(28.76±4.29)年,入院时血糖为1.1-28.8mmol/L,平均血糖值为16.7±2.8mmol/L。

1.2 方法 此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均救治成功,意识状态为清醒,能够正确的回答文化,不能够回答问题的患者由家属代替完成。对于此组患者进行密切的心理评估,入院评估,包括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卫生方面,运动方面,以及精神因素等。详细记录患者所回答的问题,并分析总结导致出现糖尿病合并症的相关诱发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有效的护理对策。

2 诱发因素

探究统计表明,糖尿病合并症的病例发生的诱因,实际上都是对主要的脏器的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的病变所致,例如,患者患病肾脏、眼底以及足部等部位的合并症时是微小血管为主的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而患者患病于心,脑血管是则是以中心血管为主的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而导致动脉硬化的直接原因不是由于机体内的血糖值的高低,而是在于患者体内血脂含量的多少[2]。尤其是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诱发糖尿病合并症的因素有很多种,多数是由于感染、体力过度、肥胖、环境因素以及妊娠等因素都会导致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其中主要因素为感染,它在糖尿病合并症中占有主要地位,特别是病毒性感染是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主要诱发因素,研究发现,多种病毒感染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脑炎都会导致胰岛炎的发生,因此导致胰岛素的分泌不足而导致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发病,同时还会引起其他的并发在的发生。其中肥胖也是诱发糖尿病合并症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肥胖人群的体内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数目会逐渐减少,出现糖代谢减慢或者障碍,是体内血糖值升高,引发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3]

3 护理对策

3.1 控制血糖的护理对策

3.1.1 饮食指导 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症患者饮食治疗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正确的限制患者摄入食物的热,长期坚持不仅能使体重下降和减肥,而且减轻胰岛的负担,并减少胰岛素抵抗,有利于控制血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指导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低盐低脂饮食、戒酒或戒烟、少吃煎炸和腌制品并相应的根据病情限制钠的摄入,每日食盐量应不超过2g,适当的补充含钾和钙的食品,教会患者及家属制定食谱,注意总热量。

3.1.2 运动指导 运动是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的简单方法,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4]。但是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建议中、轻度的运动方式来运动疗法如快走、慢跑、拖地、平地骑车等,注意老年人活动要适度,剧烈运动可致血糖降低

3.1.3 正确使用降糖药物 护士应严格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并根据血压和血糖监测结果合理用药;降压药多为控制剂和缓解剂,切忌勿嚼服应该整片服用;磺脲类药物应餐前半小时服用;双胍类应在餐后服用,α-糖酐酶抑制剂应在进餐第一口服用。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服用药量、注意事项及副作用,如发生低血压时必须休息,出现心慌、全身大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可以吃糖果或者进食。

3.2 心理护理对策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长期的疾病,治疗过程长而且发生糖尿病合并症可遍及全身的重要脏器及器官,因此在护理患者中不仅注重患者的基本治疗和并发症的发生,更加注意的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针对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与疏通,向患者讲明关于糖尿病合并症的相关症状和预防措施,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的疾病,告知患者避免出现情绪激动、焦虑、抑郁的心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明莉,毋远春,杜绍娣.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指导[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372.

[2] 康继宏.中国糖尿病防治研究的现状和挑战[J].转化医学研究,2008,6(2):711.

[3] 吕云霞.糖尿病与合并症的104例护理分析[J].健康天地,2010,3(98):891.

儿童溃疡病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复发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 女20例, 患者年龄为20~72岁, 平均年龄为 (36.8±5.9) 岁。其中胃溃疡26例, 十二指肠溃疡28例。所有患者中复发时间为愈合后的半年至一年的有23例, 13~18个月的有26例, 19~24个月的有5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消化性溃疡患者复发的因素, 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在充分认清患者复发的因素后, 预防性护理措施实施步骤主要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消化性溃疡复发患者, 由于病情反复发作, 且伴随节律性的疼痛, 患者非常容易出现焦虑、急躁、郁闷等多种不良心理情绪, 继而增加胃酸的分泌, 加重溃疡疾病病情。针对此, 护理人员做好心理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当耐心听取患者主诉, 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并正确认识疾病。学会自我排解。

1.2.2 用药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关于该种疾病的相关知识展开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遵医嘱, 合理使用药物。护理人员应当告知患者长期服用药物对治疗疾病的重要性。在溃疡愈合后, 即便临床症状消失, 但是修复黏膜并不能抵御胃酸与胃蛋白酶等损伤因子的侵蚀。因而, 患者治疗的时候不可自行停止服用药物, 预防溃疡复发。与此同时, 护理人员还应当指导患者如何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1.2.3 健康生活指导:

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告知患者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饮食方面注意具有规律性。在日常生活中, 鼓励患者食用一些高营养、高热量容易消化的食物, 并且保持定时定量, 少食多餐。与此同时, 在进餐的时候应当细嚼慢咽, 避免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 禁忌一切的刺激性食物。针对具有复发倾向患者, 应当在饮食的过程中添加中性或者是碱性食物, 避免生冷、辛辣与粗硬的食物的摄入。同时, 针对男性患者, 护理人员应当明确告知戒烟酒,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2.4 预防多发性季节:

临床研究表明, 消化性溃疡复发患者与季节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 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该种疾病的常识和相关的保健措施。在季节和气候发生变化的时候, 应当做好疾病预防措施。与此同时还应当遵医嘱口服小剂量的抑算药物,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 适当增减衣物。多发性季节注意预防, 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复发率。

2 结果

分析结果发现, 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原因主要有季节因素、药物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因素以及心理因素。本次研究活动发现由于季节性因素引起复发的患者共有19例, 占35.2%;由于心理因素复发的患者共有23例, 占42.6%;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引起复发的共有8例, 占14.8%, 由于药物因素引起复发的有4例, 占7.4%。

3 讨论

在研究分析消化性溃疡患者复发因素的过程中发现, 引起患者复发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 性别因素。临床研究表明该类患者众男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患者[2]。研究发现患者的男性生活压力大, 饮食进餐出现无规律, 且大部分男性有吸烟、饮酒的生活习惯, 造成消化性溃疡复发率明显高于女性。第二, 年龄因素。年轻患者占多数的原因可能与其自身生活规律行具有重要的联系。第三, 不良的生活习惯。患者在饮食方面不注意, 部分患者有吸烟、饮酒不良的生活习惯, 这是引起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主要因素。患者过度饥饿会引起未产生饥饿, 造成血管扩张, 引起水肿, 胃酸的破坏就会引起溃疡性复发。同时饮食过量就会增加胃泌素的分泌, 引起肠液反流, 破坏胃黏膜。第四, 季节性因素。临床研究表明, 消化性溃疡发病与复发的情况主要在春秋季节。这时候天气忽冷忽热, 会引起人体生理病理效应的改变, 继而增加胃酸分泌, 引起溃疡反复。第五, 精神因素。临床研究表明, 患者心理情绪波动过大, 倾诉不稳定, 就会增加迷走神经的心分型, 增加胃酸分泌[3]。部分患者在缺乏睡眠与休息、生活与工作压力过大的时候, 也有可能导致该种疾病复发。最后, 药物因素。大部分患者在溃疡愈合后不会继续按时服用药物, 不能维持治疗, 造成胃黏膜修复不完善, 抵御能力不强, 继而增加复发。同时部分患者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就会增加胃酸与为蛋白的分泌, 引起溃疡复发。针对临床研究的各种复发因素, 在临床中加强护理干预, 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消化性溃疡复发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 为降低患者复发率,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预防消化性溃疡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利丰.消化性溃疡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预防措施[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 6 (1) :111.

[2]刘玲, 蒋桂芝, 付文惠, 等.健康信念模式在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15 (5) :56.

儿童溃疡病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第5篇

【关键词】中耳炎;分泌性;儿童;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66-01

分泌性中耳炎(OME)是中耳的一种非化脓性炎症,一般认为是由于咽鼓管粘膜肿胀、管腔阻塞,致使中耳的通气、引流不畅而造成中耳积液[1]。在儿童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过去由于对此病的命名不一,难以估计确切的发病率,除腺样体肥大、肿瘤和先天性疾病外,儿童OME的诱发因素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我们对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的156例确诊为OME的儿童住院或门诊病例随机进行了分析,以寻找儿童OME的可能诱发原因。

1 临床资料

随机统计156例儿童OME,年龄从3岁4月-15岁,来源于住院或门诊患儿,其中男性116例,女性40例。10岁内儿童占85%左右,其中6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占50%左右。病史均已超过2周以上,通过电测听及声阻抗检查,均显示为传导性聋、鼓室图为B型或C3型,声反射消失;经鼓膜穿刺或故鼓室切开吸引均有鼓室内积液,这组患儿绝大多数是在秋冬季节发病而来就诊,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临床专科检查,发现腺样体肥大患儿80例,约占50%,此外28例患儿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20例急性中耳炎缓解后发病;19例有慢性鼻窦炎病史,以上颌窦炎多见且得到X线片或上颌窦穿刺证实;另有8例患儿临床上尚无法查出明确的诱发因素,但有不同程度打喷嚏、流鼻涕、咽部发痒等变态反应症状,经服激素或抗过敏药物治疗后OME得以治愈或缓解,这种方法有时对上述病因明确的OME或顽固的OME亦有促进痊愈的作用。

2 讨论

OME在儿童人群中颇为常见,其病情及病程很不一致,导致发病的因素亦不尽相同,但感染是其主要因素,本文从病史统计中发现上呼吸道炎症、急性中耳炎和鼻窦炎是常见的感染因素,鼻、咽部变态反应可能也是那些原因不明的OME的病因,并且可以增大其他因素治病的危险性,在实践中我们通过激素和抗过敏药物治疗,可以治愈部分OME,或促进OME的缓解、缩短病程[2]。有作者通过人体实验证实。即使是在正常人,其上呼吸道有炎症时咽鼓管功能也会受到损害,其中主动通气功能比咽鼓管开放压在中耳负压时对感染的影响更大。即使是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后,对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治疗也维持一段时间。因此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期间、急性中耳炎恢复期和有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病史者,建议定期去耳鼻咽喉科做声导抗等听力学检查,以早期发现继发的OME。急性中耳炎后的OME患儿多发病于秋冬季,说明秋冬季患急性中耳炎的危险性增大从而使OME的继发危险性增大,所以对儿童急性中耳炎应当积极、彻底治疗,密切随访观察,防止急性期过后炎症未彻底治疗消除而引起中耳积液,以往由于忽略或认识不够,急性中耳炎其给予抗生素治疗后不注意随访和进一步治疗,使得急性期渗出的液体得不到很好的清除,或潜伏期的轻度炎症诱发中耳积液。本组156例OME患儿中19例伴有上颌窦炎,说明鼻窦炎与OME有一定联系。患儿鼻道积存粘脓、鼻粘膜肿胀,它可导致鼻咽粘膜持续水肿,是咽鼓管阻塞而发生功能障碍。因此同时兼治鼻窦炎,可望提高儿童OME的治愈率,本文19例经反复负压吸引置换疗法并理疗或上颌窦穿刺,辅以全身应用抗生素,使中耳负压得到明显改善,个别患儿免于鼓膜切开置管。此外,我们对这些患儿全部给予鼻腔粘膜收缩剂,必要时给予适量的激素和抗过敏药物,以消除鼻腔、鼻咽粘膜的水肿,促使咽鼓管功能的恢复或保持其正常的开放,总之,通过156例分析,我们发现除腺样体肥大外,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中耳炎和慢性鼻窦炎以及变态反应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诱发因素,有助于指导我们今后对本病防治。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诱发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分析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哮喘儿童共60例为研究分析对象, 即研究组, 其中男33例, 女27例;3~6岁25例 (占41.7%) , 6~9岁21例 (占35.0%) , 9~12岁10例 (占16.7%) , 12~15岁4例 (占6.7%) ;平均年龄 (7.3±1.0) 岁。入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及2008年10月《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指定的先关诊断标准, 同时排除严重的心、肝、肾、肺等器质性病变患者。另外选择我院60例同期体检的非哮喘性疾病儿童作为对照组, 经统计学分析额,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选取本院专业医生设计诱发儿童哮喘危险因素的统一调查问卷表分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家长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儿童喂养史、家族病史、精神状态、运动强度以及父母文化程度等。所有接受调查的儿童或儿童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处理, 总有效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哮喘儿童或家族有过敏史、哮喘史、气候变化、呼吸道感染、内心压抑沮丧、剧烈运动以及母乳喂养等均与儿童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情见表1。

2.2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哮喘儿及家族过敏史、家族哮喘史、气候变化、呼吸道感染史、剧烈运动、内心压抑沮丧均为哮喘儿童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母乳喂养则为保护因素。详情见表2。

3 讨论

哮喘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 涉及各个年龄组, 世界许多国家都已开展对哮喘的研究, 但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并未下降, 反而有所上升 (尤其是儿童) [2]。通过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能从总体水平上总览疾病的概况及流行趋势, 并强调哮喘危险因素的研究, 以便从预防入手, 防患于未然, 才有可能从群体水平上对疾病进行有效地控制和预防, 降低儿童哮喘的发病率, 提高哮喘儿童的生活质量。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因子诱发的疾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涉及到遗传、环境、机体免疫、行为、心理等许多方面。

本次临床研究中, 单因素统计学分析表明, 家族过敏史、哮喘史、气候变化、呼吸道感染、内心压抑沮丧、剧烈运动以及母乳喂养均与儿童哮喘具有相关性, 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 哮喘儿及家族过敏史、家族哮喘史、气候变化、呼吸道感染史、剧烈运动、内心压抑沮丧可以进入主效应模型。呼吸道感染与哮喘的关系较为复杂, 当前临床研究中喘息致病的病菌包括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与衣原体病毒等, 而其他的病毒与细菌感染或寄生虫感染都有可能组织哮喘疾病的发作[3]。运动因素是导致哮喘症状短期急性发作的常见因素。根据临床统计, 超过40%的哮喘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型哮喘[4]。本次临床研究中剧烈运动诱发儿童哮喘发病的危险性增加3.46倍。而一些临床研究表明, 哮喘儿童多办法有不同的心理障碍, 同时不良情绪容易加重或诱发儿童哮喘的发病[5]。本次临床研究也证明内心压沮丧能够增加哮喘疾病发作危险性。而母乳喂养对哮喘发病的影响在临床研究中没有统一的结论, 人乳液中具有高含量的Ig A, 能够抗菌抗感染, 能够防治呼吸道炎症上皮损伤, 而牛乳液中含有异体蛋白质, 可能增加儿童变态反应的可能性[6]。本次临床研究中, 母乳喂养是儿童哮喘疾病发证的保护因素。因此, 通过临床研究得出结论, 哮喘儿及家族过敏史、家族哮喘史、气候变化、呼吸道感染史、剧烈运动、内心压抑沮丧均为哮喘儿童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母乳喂养是保护因素。在儿童哮喘预防中, 避免危险因素的危害, 同时提倡母乳喂养, 是预防儿童哮喘发生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壮桂, 陈昕, 秦秀群, 等.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常见诱因调查与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 2009, 16 (1) :55-56.

[2]黄卫宇, 徐谷, 阮飞, 等.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 2010, 40 (5) :501-502.

[3]韩文, 谢勇, 周新龙, 等.212例儿童哮喘预后的5年随访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1, 13 (11) :870-872.

[4]闫莉, 黄英, 李锋, 等.重庆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住院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0, 9 (6) :595-597.

[5]冯爱芳, 李金英.石家庄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常见诱因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2, 20 (3) :277-279.

儿童溃疡病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1]:

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治疗并护理的60例患溃疡性角膜炎者为对照组,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治疗并护理的60例患溃疡性角膜炎者为实验组组。对照组60例, 其中男性32例, 女性28例, 年龄24~60岁, 平均年龄 (47.3±4.6) 岁;实验组患者60例, 其中男性患者34例, 女性26例, 年龄23~61岁, 平均年龄 (47.9±5.8) 岁。

1.2 疼痛的原因

1.2.1 疾病方面:

角膜是三叉神经的眼支分布, 角膜具有比较敏感的知觉。患者病情加重的时候, 一般会十分疼痛、头痛加重、辗转反侧夜不能眠, 也会加重心理负担, 应该适当给予患者止痛药。

1.2.2 环境方面:

不良环境的刺激会使疼痛加重。如脏乱的病室、强光的刺激, 病室内嘈杂、人员过多;护士没有做好四轻操作时。这些都会使患者的疼痛加重, 使患者的睡眠及休息受到影响[2]。

1.2.3 心理方面:

患者处在一个比较陌生的环境, 和陌生的医师、护士接触, 患者在心理上无助会引起孤独感、恐惧感。在心理上具有比较大的忧虑及压抑, 对预后担心, 能否重见光明, 若失明应该如何生活。这些都很有可能导致患者消极的情绪, 主要的表现为易怒、脾气暴燥、性格古怪等。

1.3 护理对策

1.3.1 加强心理方面的护理和有关疼痛知识方面宣教:

在疼痛护理中心理的因素是不可以忽视的。护士都应该了解, 将药给患者服用之后, 患者的疼痛会很快减轻, 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本来不会加剧的疼痛也会加剧。因此, 护士应该明白药物的治疗并不可以替代比较好的心理护理。护理过程中, 护士应该耐心向患者讲解疼痛有关的知识, 可以使患者正确面对疼痛, 可以表述准确疼痛的深度、时间, 并进行及时的处理, 防止加重疼痛或者病情延误[3]。

1.3.2 减少不良刺激, 保持良好环境:

给患者营造舒适、安静、良好的病房环境。病室内可以使用颜色比较深的窗帘、戴有色眼镜或者眼罩, 减少强光的刺激;护士动作要稳妥、轻柔进行操作。保持安静的环境, 有利于患者睡眠与休息, 使患者对疼痛耐受性提高。

1.3.3 疼痛护理:

护士应该了解相关的资料, 制定护理计划, 分析和解决不同程度、时间的疼痛。将疼痛的护理让每位护士都做好, 对疼痛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 疼痛准确判断, 止痛原则严格遵守[4]。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 (±s) ,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用、进行χ2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 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护理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 两组患者对比见表1。

注: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

3 讨论

溃疡性角膜炎是我国眼科比较常见的疾病, 通常该疾病具有比较严重的疼痛。如果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患者治疗后的视力具有比较大的影响, 同样, 治疗后的护理对患者的疼痛具有比较大的影响, 进行有效地护理可以使患者的疼痛得到明显的缓解[5]。

本次研究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溃疡性角膜炎为研究对象,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 并分析患者疼痛的原因, 实验组依据患者疼痛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 并进行改进。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好。经过分析患者疼痛的原因主要为疾病方面、环境方面、心理方面等因素, 并提出了加强心理方面的护理和有关疼痛知识方面宣教、不良刺激减少、环境保持良好、注意疼痛护理等改进对策,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6]。

综上所述, 通过对护理方法的改进, 有利于缓解溃疡性角膜炎患者的疼痛, 具有比较好的护理效果,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梁义红, 周萍.溃疡性角膜炎病人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 2006, 18 (24) :988.

[2]白云洁, 管怀进.细菌性角膜炎预后影响因素和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15) :159-161.

[3]黄晶晶.骨科创伤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评估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 2014, 38 (7) :855-856.

[4]牛志梅, 时秀洁.探讨护理干预对溃疡性角膜炎治疗效果及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 (33) :3749-3751.

[5]李翠久, 黄龙淳, 郭丽萍.护理干预对溃疡性角膜炎患者的心理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3) :39-40.

儿童溃疡病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儿童溃疡病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精选7篇)儿童溃疡病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第1篇儿童溃疡病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 通过对157...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