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基础知识考试题
esd基础知识考试题(精选11篇)
esd基础知识考试题 第1篇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试题
1.什么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2.ISO成立于(1947年),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3.2000版ISO9000族国际标准的核心标准共有四个(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ISO19011:2000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4.名词解释: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合格(符合):满足要求
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5.ISO的精神:说、写、做三者一致。
6.ISO的基本要求:持续改进。
7.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以客户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共方关系;管理的系统方法
8.目前公司的质量目标:交货及时率: 96%;包装前电性能抽检不合格品率≤100PPM;客户满意度>96%
ESD防护基础知识试题
1.什么是ESD?(静电泄放)
2.什么是ESDS?(静电敏感器件)
3.什么是MSD?(潮敏器件)
4.静电产生的方式:A、接触带电 B、摩擦带电 C、剥离带电D、感应带电
5.静电破坏原理:大量静电荷积蓄后,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瞬间放电,其放电电流高达几安培以上,相对于正常工作电流只有nA、μA或mA级的电子部品就会很容易被损坏。
6.静电破坏的必要条件:① 有高电压的静电荷积蓄;② 有放电电流通过电子部品
7.静电防护的目的:① 防止电子元件被静电击穿后丧失或部分机能丧失。② 防止因静电的存在而使灰尘吸附在关联产品上导致污染。
8.静电防护原则:A、不产生静电B、不带入静电C、消除静电
9.消除静电的方法:接地泄漏;离子中和。
esd基础知识考试题 第2篇
1、首先,界定静电敏感区域范围;在此区域内必须遵循并执行公司的静电控制程序。这包含不可携带非必要的静电产生物质至此区域如一般塑料制品、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将静电产生量降低的最佳方法就是尽可能减少在工作区域中非必要的绝缘材质对象。(绝缘材料无法导电。其本身为高静电产生源及带静电者并易产生静电场。)
2、为防止静电与静电场的产生,工作区域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导电地板、导电腊等;人员须穿上具静电消散材质鞋底的静电鞋,穿防静电服装,
特别是金属工具上的塑料材质部份在静电防护区内亦是不被允许。烙铁、吸锡器、测试器具等须经由特殊安全的防静电设计;且不可携带未经核可之设备进入防护区内。
3、其次避免宽松、垂悬的衣物饰品碰触到敏感组件 C 保持静电敏感组件与衣物距离 6 英(15公分)以上。
4、一般常见的误解认为高湿度能够解决静电问题,故不用考虑其它降低静电产生的方法,事实上是不正确的。
煤矿环境中人体ESD模型 第3篇
煤矿环境中人体ESD模型
在有瓦斯的煤矿环境中,井下工作人员等效于移动的孤立静电导体,人体静电比井下器材静电更具有隐蔽性、偶发性、危险性.本文通过实验确定能代表煤矿特殊环境中的`人体电容、人体电阻,建立煤矿环境中的人体ESD物理模型,为制定煤矿人体静电安全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作 者:王庭太 张玉广 张景昌 刘生满 杨林峰 张明 杨德红 高霞 WANG Ting-tai ZHANG Yu-guang ZHANG Jing-chang LIU Sheng-man YANG Lin-feng ZHNAG Ming YANG De-hong GAO Xia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7 刊 名: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7(6) 分类号:O441.1 X752 关键词:煤矿环境 人体静电 人体ESD模型ESD工程师岗位职责标准 第4篇
2、生产现场所有接地、点检、记录相关工作的落实;
3、户及第三方审核的准备及主导;
ESD工程师岗位职责标准 第5篇
2、提升公司预静电管理水平,减少静电对产品的损坏。
3、现场ESD测试项目管理,如表面电压、电阻测试、测试仪器的合理使用等
4、ESD文件修改整合及相关培训讲解
5、策划组织ESD内外部审核等事宜
ESD工程师岗位职责标准 第6篇
2、规范文件定期更新;
3、作业人员ESD定期培训;
4、工厂全面ESD推行及管理;
esd基础知识考试题 第7篇
一、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ESD项目)2005年12月,在全球起步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国际实施计划》(以下简称《十年计划》)的新形势下,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决定将中国EPD教育项目正式更名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Project on Education 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简称中国ESD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是对(EPD)教育项目的继承和发展。
二、中国ESD项目学校申报:
包括ESD项目成员学校、ESD项目实验学校、ESD项目示范学校三个层级。
(一)ESD项目成员学校
(1)申请条件:
凡正式注册,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含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各类小学、中学、职业学校、高等院校、成人学校,承认本指南,能够参加本项目活动,愿意以本项目为载体推进新型学校育人模式建设,均可申请成为ESD项目成员学校。(我们符合条件,可以申报)
(2)步骤:申请成为ESD项目成员学校的单位,可向本校所在省市ESD教育工作委员会向委员会递交学校简介及证明材料,经初审后,再提出书面报告及申请表,经当地工作委员会审批通过即可成为ESD教育项目成员学校。(河南省、郑州市没有ESD项目教育工作委员会,我们可以直接向委员会上报)
(3)考察期2年。
(4)申请必备:项目专家、项目成员、学校简介、已有研究基础及设想。(详见表格)
(二)ESD项目实验学校
已成为ESD项目成员学校的单位,可经过申请与评审获得ESD教育项目实验学校资格。实验学校评审费2000元。
(三)ESD项目示范学校
已成为中国ESD项目实验学校的单位,可经过申请与评审获得中国ESD项目示范学校资格。经电话咨询:项目组委会要求我们提供学校详细情况,才给予详细的申报程序答复。
三、项目研究内容:
(1)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可持续发展教育内涵与特征、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内涵、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等);
(2)可持续发展教育功能研究(学校教育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可持续发展教育推动地区教育现代化;提高青少年可持续发展意识与能力等);
(3)可持续发展教育专题研究(促进青少年维权意识与能力提高、和平发展与人类安全教育、性别教育、健康生活方式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禁烟禁毒教育、节约型学校建设等);
(4)可持续发展教育推进策略、途径与方法研究(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策略、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监测与评估、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等);
esd基础知识考试题 第8篇
本次ESD培训主要学习了ESD的国际标准介绍以及ESD标准技术和测试要求简介。初步了解了ESD国际标准S20.20的一些标准要求和程序编制的基本要求。
一、ESD基础知识
ESD是Electro Static Discharge的简称,也即静电放电。静电就是物体表面过剩或不足的相对静止电荷,它是电能的一种表现形式。静电是正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是通过电子转移而形成的。这些不平衡的电荷就产生一个静电场。静电放电(ESD),就是两个带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件相互接近到某程度或接触时,静电从一个物件突然流放到另一物件上,发生电荷转移的现象。
静电产生的来源和途径。静电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摩擦、接触(传导)、分离、感应、冲流、辐射、压电、温差、电解等常见途径。摩擦产生静电的材料序列为摩擦静电序列 +(正极): 空气→人手→石棉→兔毛→玻璃→云母→人发→尼龙→羊毛→铅→丝绸→铝→纸→棉花→钢铁→木→琥珀→蜡→硬橡胶→镍、铜→黄铜、银→金、铂→硫黄→人造丝→聚酯→赛璐珞→奥轮→聚氨酯→聚乙稀→聚丙稀→聚氯乙稀(PVC)→二氧化硅→聚四氟乙稀 : -(负极)摩擦起电的产生机理是:上述任意两种介质摩擦后前者带正电,后者带负电,且相距较远的两种介质通常比相距较近的两种介质所产生的摩擦电量大。由于摩擦材料不同,摩擦程度不同,材料表面均匀度不同,接触力,摩擦力,分离速度不同最终产生的电荷量也不同。感应起电的产生机理是:不带电的物体接近带点的物体时,由于静电场电力线的存在,而是不带电的物体在静电场的作用下,在接近带电体的一侧产生于带电体电荷异性的电荷。分离起电是相互密切结合的物体剥离时,而引起电荷分离,最终引起分离物体双方带异性电荷。而其中摩擦、接触分离、感应是最常见,而且对电子行业危害最大的静电产生途径。
产生静电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种类、接触面积、材料表面均匀性、表面粗糙情况、接触分离力的大小、分离速度、环境温湿度等。
生产现场的典型静电源及来源:油漆, 腊面, 塑胶和乙烯树脂,塑料,抛光木材工作表面;油漆, 腊面,塑料,抛光木材,毛毯,砖地板地面;玻璃纤维, 塑胶, 表面处理木料等材料椅子;操作人员的普通衣物, 头发, 鞋子, 手套等;塑胶袋, 气泡包装, 海绵, 盒子等包装;塑胶袋, 气泡包装, 海绵, 盒子,刷子等工具物品;显示器,电吹风或热吹风枪,复印机,打印机,电脑,喷雾清洗剂,压缩气气枪,水枪等设备工具。以及人体在地板地毯上的走动,物品的取放,以及没有接地措施的人体运动等也会产生静电。
静电的危害有
1、ESA模式。即静电(力)吸附灰尘,降低元件绝缘电阻。
2、ESD模式。静电放电破坏,造成电子元件损坏。
3、EMI模式。静电放电产生电磁场幅度很大,频谱极宽,对电子元件产生干扰。静电放电的失效机理有热二次击穿,金属喷镀烧熔,介质击穿,气体电弧放电,表面击穿,体积击穿等。
静电放电模型。
1、人体模型(HBM)。静电损伤最普遍的原因之一是通过从人体或带电材料到静电放电敏感(ESDS)器件之间的一系列有效电阻(1~1.5KΩ)发生静电电荷的直接转移。手指与ESDS器件或组件表面的简单接触就可使人体放电,可能造成器件损坏。用以模拟这类事件的模型就叫人体模型(HBM)。HBM模式是带电人体对电子元件的损害。
2、机器模型(MM)。与HBM事件类似
4-1 的放电还可发自导电物体,例如金属做的工具或设备。机器模型源自日本,是试图建立一个最恶劣的HBM事件的结果。这个ESD模型包含一个200pF的电容,它向未串联阻抗的一个元件直接放电。与最恶劣的人体模型相比,机器模型也许过于严格。然而,现实世界确实有该模型所代表的情况存在。例如,来自充电板组件或自动测试器电缆的快速放电。MM模式是带电或放电设备对电子元件的损害模型。
3、带电器件模型(CDM)。来自ESDS器件的电荷转移也是ESD事件。例如,一个器件可能在顺着送料器滑入自动装配机时被充电。如果它随后接触到插头或其它导电表面,从该器件到金属物体的快速放电就可能发生。这个事件就是带电器件模型(CDM)事件,对某些器件而言可能比HBM更具破坏性。尽管放电持续时间非常短暂(通常小于1纳秒),但电流峰值可达几十安培,甚至数百安培。CDM模式是带电器件对导体或其他器件的损害模型。
二、ESD防护设计及控制
ESD STM5.1,ESD STM5.2,ESD STM5.3从HBM,MM,CDM三种模式对ESDS器件进行了敏感度分级。通常依据人体模型按下列标准来划分器件的静电敏感度:
I 级 0~1999V II 级 2000~3999V III 级 4000~15999V 非静电敏感 ≥16000V 静电控制防护的基本方法
对静电的控制主要从三个原理:
1、对所有导体进行接地处理。
2、对所有易产生静电的绝缘物进行隔离或控制。
3、进行EPA区划分,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使用ESD防护包装。具体控制项从人机、物、料、环五方面分析区别。
1、ESD控制的基本原则
做好ESD防护设计:器件选型、合理布线、设计保护电路等
消除和减少静电的产生:减少或消除静电产生的过程、维持过程和材料处于等电势等
使静电荷泻放与中和:使用静电导体、接地、电离器来泻放与中和静电
保护产品免遭ESD伤害:使用防静电材料包装和储运
2、防静电区设计原则
划分EPA(ESD Protected Area)区域。抑制静电荷的积累和静电压的产生。如设备、仪器、工装不使用塑料、有机玻璃、普通塑料袋。
安全、迅速、有效地消除已产生的静电荷,使 用有绳防静电腕带、防静电椅、防静电周转车、防静电周转箱。保证静电压小于100V。
3、防静电系统要素
(1)、地面
防静电地面(防静电水磨石,防静电地板)体电阻10 5 ~10 9 Ω,敷设地线
4-2 网。
(2)、工位
使用防静电工作台,防静电椅。使用防静电台垫。(3)、接地
a、防静电工作区必须有安全可靠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地电阻小于4 Ω。防静电地线不得与电源零线相接,不得与防雷地线共用,使用三相五线制供电时,其地线可以作防静电地线。
b、工作台面、地垫、坐椅和其它导静电的ESD保护设施均应通过限流电阻接入地线,腕带等应通过工作台顶面接地点与地线连接,工作台不可相互串联接地。
c、防静电工作区接地系统,包括限流电阻和连接端子应连接可靠并具有一定载流能力,限流电阻阻值选择应保证漏泄电流不超过5mA,下限值取为1M Ω。
(4)、温湿度
20~30℃,相对湿度30~70%。
(5)、增湿
增湿器使空气潮湿,防止静电荷积累,此法不适于增湿后会产生有害影响的场地。
(6)、电离器
不能有效地泄放静电荷的场合,可采用电离器通过空气中的正负离子来防止和中和元器件和其它物体上电荷 积累,电离能力大于 250V/s。
(7)、人体
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戴有绳防静电腕带、手套、指套等。
(为什么我们要禁止使用无绳防静电腕带?)(8)、包装
静电敏感器件应采取防静电保护性包装,如防静电袋、防静电盒等。
(9)、贮存、运输
静电敏感器件必须存放在防静电容器(箱、袋)内,并用防静电运输工具(箱、车)周转。贮运中要远离静电场、电磁场或放射场,如电脑显示器顶部。
4、操作注意事项
1)2)3)4)尽量减少手工操作和接触ESDS件
让ESDS器件保持在原包装中,直到组装或使用。在接触ESDS件之前接地放电
将所有工作范围内的物件,包括桌面、盒子、推车、工具等进行接地,然后才开始工作
5)使用专用ESD屏蔽材料。
6)运送ESDS件时使用有足够静电保护的包装及运输工具。7)在从包装中取出ESDS件前先触摸包装本身 8)将所有的电子器件以 ESDS 件看待
9)在只有设置防静电保护措施的工作台处理ESDS件。10)避免使 ESDS 件在任何表面上推动摩擦。
11)工作中任何时候都保持人员的接地措施(如带好腕带等)。12)如果没有使用防静电工作服,一般衣物必须有足够的距离。13)拿取非导体部分,而不是引脚或导体部分。
4-3 14)放置ESDS器件时引脚面向耗散物
三、ESD国际标准
在国际静电放电(ESD)协会制定的最新标准ANSI/ESD-S20.20-2007标准中提出来对静电控制方案的行政和技术要求,以及建立,实施和维护静电放电的控制方案。这个标准适用于建立对电气和电子零件,装置和设备(不包括电动引爆装置)的静电保护。标准适用的领域包括:制造、处理、组装、安装、包装、标签、服务、测试、检验、运输以及其他除此之外,在处理电气,电子零件,装置和设备中,对静电损害的敏感度超过或等于人体模型的100V的情况。
标准规定ESD静电放电控制方案的程序文件要求包括控制计划、培训计划、验证计划等三个计划,以及测试方法、防静电物品识别认定、设备人员接地管理、防静电区域管理、防静电搬运标示包装规定以及删减申明等六个方面的内容。S20.20及补充标准明确了一些主要的技术和测试标准,同时标准中讲述了测试类型、测试方法、部分测试仪器要求但并没有规定使用什么测试仪器。
esd基础知识考试题 第9篇
ESD保护对高密度、小型化和具有复杂功能的电子设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采用TVS二极管防止ESD时,最小击穿电压和击穿电流、最大反向漏电流和额定反向关断电压等参数对电路的影响及选择准则,并针对便携消费电子设备、机顶盒、以及个人电脑中的视频线路保护、USB保护和RJ-45接口等介绍了一些典型应用。
随着移动产品、打印机、PC,DVD、机顶盒(STB)等产品的迅速发展,消费者正要求越来越先进的性能。半导体组件日益趋向小型化、高密度和功能复杂化,特别是像时尚消费电子和便携式产品等对主板面积要求严格的应用很容易受到静电放电的影响。一些采用了深亚微米工艺和甚精细线宽布线的复杂半导体功能电路,对电路瞬变过程的影响更加敏感,将导致上述的问题更加激化。
ESD保护原理
电路保护元件存在几种技术,当选择电路保护元件时,若设计师选择不当的保护器件将只能提供错误的安全概念。电路保护元件的选择应根据所要保护的布线情况、可用的电路板空间以及被保护电路的电特性来决定。此外,了解保护元件的特性知识也非常必要,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器件的箝位电压。所谓箝位电压是在ESD器件里跨在瞬变电压消除器(TVS)上的电压,它是被保护IC的应变电压。
因为利用先进工艺技术制造的IC电路里氧化层比较薄,栅极氧化层更易受到损害。这意味
着较高的箝位电压将在被保护IC器件上产生较高的应变电压,并且增加了失效的概率。
很多保护元件都被设计成可吸收大量的能量,由于元件结构或设计上的原因也导致其具有很高的箝位电压。由于变阻器的箝位电压太高,他们不能够提供有效的ESD保护。此外,由于变阻器的高电容他们也不能给高速数据线路提供保护。TVS二极管正是为解决此问题而产生的,它已成为保护便携电子设备的关键性技术。
TVS二极管是专门设计用于吸收ESD能量并且保护系统免遭ESD损害的固态元件。如果应用得当,TVS二极管将限制跨在被保护器件上的电压刚好高过额定工作电压,但是却远低于破坏阈值电压。
TVS相关参数
处理瞬时脉冲对器件损害的最好办法是将瞬时电流从敏感器件引开。TVS二极管在线路板上与被保护线路并联,当瞬时电压超过电路正常工作电压后,TVS二极管便发生雪崩,提供给瞬时电流一个超低电阻通路,其结果是瞬时电流通过二极管被引开,避开被保护器件,并且在电压恢复正常值之前使被保护回路一直保持截止电压。当瞬时脉冲结束以后,TVS二极管自动回复高阻状态,整个回路进入正常电压。许多器件在承受多次冲击后,其参数及性能会发生退化,而只要工作在限定范围内,二极管将不会发生损坏或退化。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在选择TVS二极管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参数的选择:
1.最小击穿电压VBR和击穿电流IR。VBR是TVS最小的击穿电压,在25℃时,低于这个电压TVS是不会发生雪崩的。当TVS流过规定的1mA电流(IR)时,加于TVS两极的电压为其最小击穿电压VBR。按TVS的VBR与标准值的离散程度,可把VBR分为5%和10%两种。对于5%的VBR来说,VWM=0.85VBR;对于10%的VBR来说,VWM=0.81VBR。为了满足IEC61000-4-2国际标准,TVS二极管必须达到可以处理最小8kV(接触)和15kV(空气)的ESD冲击,有的半导体生产厂商在自己的产品上使用了更高的抗冲击标准。对于某些有特殊要求的便携设备应用,设计者可以按需要挑选器件。
2.最大反向漏电流ID和额定反向关断电压VWM。VWM这是二极管在正常状态时可承受的电压,此电压应大于或等于被保护电路的正常工作电压,否则二极管会不断截止回路电压;但它又需要尽量与被保护回路的正常工作电压接近,这样才不会在TVS工作以前使整个回路面对过压威胁。当这个额定反向关断电压VWM加于TVS的两极间时它处于反向关断状态,流过它的电流应小于或等于其最大反向漏电流ID。
3.最大箝位电压VC和最大峰值脉冲电流IPP。当持续时间为20mS的脉冲峰值电流IPP流过TVS时,在其两端出现的最大峰值电压为VC。VC、IPP反映了TVS的浪涌抑制能力。VC与
VBR之比称为箝位因子,一般在1.2~1.4之间。VC是二极管在截止状态提供的电压,也就是在ESD冲击状态时通过TVS的电压,它不能大于被保护回路的可承受极限电压,否则器件面临被损伤的危险。
4.Pppm额定脉冲功率,这是基于最大截止电压和此时的峰值脉冲电流。对于手持设备,一般来说500W的TVS就足够了。最大峰值脉冲功耗PM是TVS能承受的最大峰值脉冲功耗值。在给定的最大箝位电压下,功耗PM越大,其浪涌电流的承受能力越大。在给定的功耗PM下,箝位电压VC越低,其浪涌电流的承受能力越大。另外,峰值脉冲功耗还与脉冲波形、持续时间和环境温度有关。而且,TVS所能承受的瞬态脉冲是不重复的,器件规定的脉冲重复频率(持续时间与间歇时间之比)为0.01%。如果电路内出现重复性脉冲,应考虑脉冲功率的累积,有可能损坏TVS。
5.电容量C。电容量C是由TVS雪崩结截面决定的,是在特定的1MHz频率下测得的。C的大小与TVS的电流承受能力成正比,C太大将使信号衰减。因此,C是数据接口电路选用TVS的重要参数。电容对于数据/信号频率越高的回路,二极管的电容对电路的干扰越大,形成噪声或衰减信号强度,因此需要根据回路的特性来决定所选器件的电容范围。高频回路一般选择电容应尽量小(如LCTVS、低电容TVS,电容不大于3pF),而对电容要求不高的回路电容选择可高于40pF。
ESD应用
1.底部连接器的应用
底部连接器设计广泛应用在移动消费类产品上,目前市场上应用产品主要为移动电话、PDA、DSC(数码相机)以及MP3等便携产品。
由于是直流回路,可选用高电容器件。此端口可能会受到高能量的冲击,可以选用集成了TVS和过流保护功能的器件。如图1所示,是便携产品的底部连接器保护电路的示意图,其中的数据线保护IC为NZQA5V6XV5T1、NZQA6V2XV5T1、NZQA6V8XV5T1、NZQA8V2XV5T1、NZQA5V6AXV5T1、NZQA6V8AXV5T1、MSQA6V1W5T2、SMF05T1和NSQA6V8AW5T2。以上产品都带4个单相独立线路ESD保护,其中MSQA系列、NSQA系列和SMF05的封装形式是SC-88A,NZQA系列的封装形式是SOT-553。其中NZQA5V6XV5是5.6V单向式TVS保护器件;NZQA6V2XV5是6.2V单向式TVS保护器件;NZQA6V8XV5是6.8V单向式TVS保护器件;NZQA6V8AXV5是6.8V单向式、低电容TVS保护器件;NUP4102XV6是14V双向式、低电容TVS。这些SOT5xx封装的TVS器件均针对260℃回焊温度处理工艺生产,符合100%无铅和静电放电保护的要求,比传统的SC88封装减少电路板空间达36%,降低厚度40%,适合用于对电路板空间要求严格的便携设备,如手机、数码相机、MP3播放器。RJ-45(10/100M以太网网络)RJ-45接口广泛应用在网络连接的接口设备上,典型的应用就是10/100M以太网网络。
如图2所示,RJ-45数据线保护主要应用了安森美公司的低电容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SL05,工作电压是5V。实际上该公司有一系列的SLXX产品,产品从SL05到SL24,工作电压覆盖5V、12V、15V、24V。符合IEC 61000-4-2(ESD)15kV(空气)8kV(接触)/IEC 61000-4-4(EFT)40A(5/50ns)/IEC 61000-4-5(Lightning)12A(8/20us)标准,除了用在LAN/WAN设备上,还适合用于高速数据线保护,移动电话和USB端口的保护。
3.视频线路的保护
esd基础知识考试题 第10篇
------ESD内审员课程学习报告
报告人:陈华
胡志成2012年4月13日
非常荣幸受公司委托,我和同事陈华於2012年4月11日~2012年4月13日参加了由深圳市华诺丰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举办的2012年ESD内审员资格培训班,尽管三天的时间非常短,但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ESD的基础知识、防静电技术务实、ESD的测试技术、ESD现行体系和标准、ESD审核等五大部分共二十七章500多个专业知识点。
在这个专题课程中,我们比较系统的学习了ESD研究的最新知识、以及未来ESD的发展和运用;现结合我司ESD实际运作情况,将我们的学习心得报告如下:
一、专题课程介绍了ESD防护方面最新的主流标准和基本原则:
1、美国和亚洲国家流行的标准为:ANSI/ESD S20.20 2007版本(今年将出台2012版本);欧洲国家流行的标准为:IEC61340-5-1;随着人们对ESD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这两个标准的要求正趋于一致化的方向发展。
2、ESD防护的四项基本原则
2.1、等电位连接原则:与敏感器件接触的导体实现等电位连接,避免因导电体带静电发生放电;
2.2、静电源控制原则:绝缘材料的静电通过接地和等电位连接无法消除,因此必须对敏感器件周边进行静电源控制;
2.3、防静电包装原则:出ESD防护区域的敏感器件必须使用防静电包装,以防外界静电源的影响;
2.4、安全第一原则:ESD防护措施不能降低安全水准,如安全与之冲突,安全第一。
3、从以上标准和四个基本原则上看,结合我司现行ESD文件,我们认为以下几点需要大家共同探讨
3.1、任何场所均可以规划ESD区域或执行ESD防护措施,而不必进行巨大的投资。比如在返工场所、维修场所、收发料场所均可以通过建立人、设备、地垫、工作台的等电位连接来防止来自静电的伤害。因为建立等电位连接投入小、实现便捷、ESD防护充分,在某些临时场所应充分开展。
3.2、根据ANSI/ESD S20.20 2007版 8.3条款ESD保护区所列要求“场强超过2000V/inch时,要避免因场感应带电引起的CDM(带电器件)损坏,方法有2个:a、绝缘体远离ESD敏感器件30inch以上;或b、使用离子化器或其他的静电源消除方法中和电荷”
我司未对场强值进行定义,导致在生产过程中某些必须的静电源使用时与文件不符。比如:普通的纸张、标签、笔等文具类材料往往与产品接触或接近,从条款上看,不一定均要远离30inch以上。
3.3、器件在EPA区域与非EPA区域流转时,必须要做防静电包装,该包装只要相对屏蔽即可,比如增加外箱盖,应避免敏感器件裸露;比如用直接用SMT料架将PCBA在EPA与非EPA区域间流转。
3.4、公司文件对高压检测工序、易燃易爆区域未定义或者明确ESD的防护措施,原则上高压检测时严禁佩戴手腕带、防静电服装、金属饰物等;应在文件中明确。
3.5、免责声明:ANSI/ESD S20.20 2007标准中明确规定:标准用于HBM100V以上敏感电压的电子/电气元件、生产、安装等一系列活动,不针对电子引爆装置、易燃粉尘和液体的安全防护。我司主要为易燃液体,但公司文件未给予定义。
3.6、随着人们对ESD的认识、防护和运用越来越深入,ANSI/ESDS20.20 2007版对ESD控制程序的关键技术指标做了修改,在接地、人体接地、等电位连接、地板-鞋装系统等指标只规定了上限,实施时更容易达成标准要求;但公司控制技术文件与标准有多处出入,建议参考修正。
二、课程介绍了几款先进实用的测量仪器,经过比较,报告2款:
1、最简单实用的排插/插座接地监测器(品牌:DESCO)
该监测器为三引脚小器件,插入排插或者插座后,如果监测到排插或插座接地良好,即亮绿灯,可以放心的使用;反之则亮红灯,即可以判断该排插或者插座不符合ESD防护要求,如果使用该排插接地,一旦有静电产生,将不能得到符合要求的释放。
2、多功能平板静电衰减测试仪—CPM-374(德国产,品牌:KLEINWAECHER)
该仪器由PC软件控制,实时显示测试数据,可以生产曲线图表,主要功能:
2.1、用于测试材料静电压衰减时间(符合IEC61340-2-1标准,方法2)
2.2、用于测试静电消除器离子平衡度和静电消散时间(符合IEC61340-5-1标准)
2.3、测试平板上放置的物体的电位(即静电电压)
2.4、测试测量物某一点的静电位或高电压产生设备的直流电压。比如胶纸揭离时的电压测试
2.5、测量静电场场强
2.6、人体系统静电测试:比如人体走动时与地板摩擦产生的静电压,检查地板及鞋装系统是否符合要求
三、课程中特别强调领导参入、团队意识、培训和符合性验证的重要性
1、静电对敏感器件的伤害已经取得业界共识,ESD防护的力度必须要看领导的参与程度;
2、ESD的防护必须有团队意识,全员参与和ESD专员执行,ESD专员在团队中级别和地位偏低不利于ESD的工作开展;
3、所有拿取或其他可能接触ESD敏感器件的人员应该得到ESD知识和防护操作的培训和周期性再培训。公司现状是培训效果缺乏确认,应该出台相关的措施落实;
4、符合性验证是监测ESD防护水平的主要方法和证据,一旦选择相关的ESD控制项目,其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就要同时被选择,所选用的测量仪器和测试方法要符合ANSI/ESD S20.20等标准的相关指标要求。所以公司在ESD知识培训时,应对ESD执行小组成员培训ESD TR53相关标准内容,不但要理解标准的技术指标,也要掌握相关测试和监控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四、课程中对接地的布线、人员接地、电烙铁测试的方法或者指标与公司文件有出入,现报告探讨:
1、地线的布线:课程推荐三相5线的接地法,其中接地馈线为静电地线,与公司单独接地的要求有出入
2、人员接地的技术要求:
2.1、公司文件规定,手腕带和鞋装系统电阻值小于35MΩ,应追加人体静电压小于100V,同时系统阻值小于1*109Ω;
2.2、人体静电压100v、对地系统1*109Ω以下时,接触ESD敏感器件时对其伤害非常低,这往往运用在需要移动的场合。
3、电烙铁的测试和技术指标:
3.1、课程中要求参照ANSI/ESD STM13.1标准执行,测试的要求包括:尖端接地阻值、尖端漏电压和尖端漏电流;
3.2、指标要求:
a、尖端接地阻值:小于1Ω/2Ω/20Ω共三个级别;
b、尖端漏电压值:小于20mV;
c、尖端漏电流值:课程未提及,需查标准
3.3、另外测试的方法和公司的文件要求有出入(参加课程资料和标准),建议对公司的文件进行评审。
总体来说,多走出去,接触最前沿的ESD控制技术要求,为提高公司ESD监控水平大有裨益,公司要进行ESD监控,即不能随便走过场,作作样子,也不能草木皆兵,人为提高ESD防护等级、造成更多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浪费。
深圳市华诺丰源是国内最早开展ESD技术咨询、培训、认证指导的公司,是美国ESDA成员单位,授课的刘斌老师毕业于清华大学,为包括华为、中兴、富士康、比亚迪等众多知名公司做过ESD认证辅导和培训、有着非常丰富的ESD培训经验和ESD认证成功案例。但在这三天的课程设
置和讲授方面,我认为还有要改善的地方:
1、每天上课时间为6.5小时,合计19.5小时,时间非常仓促,因为课程内容知识面比较广,基础部扎实的学员,学习起来非常吃力,部分内容不易掌握和融会贯通;
2、术语和ESD控制技术中测试标准、测试方法未详细讲解;
3、演示的测试方法,未能给学员实操,部分学员一知半解或不能理解;
4、因为学员来自不同的公司,每个公司ESD防护开展的水平参差不平,初学者往往对很多基
本概念提问,浪费比较多的时间,导致主要课程时间被压缩。
以上是我们这次ESD内审员培训课程的学习心得报告,因学识所限,部分内容和认知未必成熟,欢迎公司各级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报告人:SC工场陈华
esd基础知识考试题 第11篇
一、串行通信基础知识
不论做哪个系统,做哪种异构系统通信,一些基础知识是必须掌握的,象系统运算使用的数据类型、I/O点使用的位号种类等。
1、ECS-700的控制器运算数据类型如下: BOOL 8 bit ON,OFF SINT 8 bit-128~127 USINT 8 bit 0~255 INT 16 bit-32768~32767 UINT 16 bit 0~65535 DINT 32 bit-2147483648~2147483647 UDINT 32 bit 0~4294967296 REAL 32 bit 浮点值
2、ECS-700的I/O位号种类如下: AI 模拟量输入 AO 模拟量输出 DI 开关量输入 DO 开关量输入 NA 自定义模拟量 ND 自定义开关量 NN 自定义整型量 PA 页间交换模拟量 PD 页间交换开关量 PN 页间交换整型量
ECS-700中模拟量数据全部浮点处理,开关量数据全部为一字节布尔型处理。
3、ModBus 功能码
01 READ COIL STATUS(读线圈状态)02 READ INPUT STATUS(读输入状态)
03 READ HOLDING REGISTER(读保持寄存器)04 READ INPUT REGISTER(读输入寄存器)05 WRITE SINGLE COIL(写单个线圈)06 WRITE SINGLE REGISTER(写输入)15 WRITE MULTIPLE COIL(写多个线圈)WRITE MULTIPLE REGISTER(写输入寄存器)
4、Modbus 功能与数据类型对应表
MODBUS协议的一个输入寄存器或保持寄存器地址占两个字节即16位。
二、ECS-700系统串口通信基本知识
1、通信实施要点
MODBUS协议规定,一条MODBUS命令最多可以返回255个字节的数据,即最多可以支持255*8=2040个开关量或254/2=127个2字节模拟量或相应数量的其它类型数据。
ECS-700的FCU711-S控制器最多支持最大IO点数2000个点(含通信位号),其中AI最大1000个点,AO最大500个点,DI最大2000点,DO最大1000点。
COM741-S模块所带的每一个设备,具有512个字节的输入数据区和256个字节的输出数据区,即用户设置的同一设备下最多能读入512个字节的输入数据及256个字节的输出数据。
所以在进行大数据量通信时,需考虑以上三条限制。
说明:ECS-700的通信模块系统架构区别于原ECS-100系统,通信模块作为主控制器下的一个节点,逻辑上等同于I/O连接模块,通信后扫描添加的位号(通信位号)同主控制器下的常规I/O位号在上位机的处理完全相同。这们虽然避免了ECS-100系统那样需要通过站间通信进行控制数据处理,但另一方面又占用了控制器的系统资源。
2、ECS-700串口通信基本组态操作(以MODBUS协议,通信模块作主站为例)1)硬件安装及设置
串行通信模块COM741-S,配套基座有MB725-S(非冗余型)与MB726-S(冗余型)两种。
模块免跳线,RS485与RS232通信方式跳线在通信基座上设置,每个模块4个串口可分别设置。模块冗余工作方式有“一对一”、“一对二”(仅V10.20.00以上版本COM741-S模块才支持“一对二”冗余方式,配合使用的VisualFieldV3.1+SP1软件版本才开放“一对二”功能)两种。
“一对一”即一个智能设备提供一对冗余的、可同时工作的串口,两块互为冗余的COM741-S模块安装在同一块基座MB726-S上,相同串口号的串口分别智能设备冗余的两个串口相连,并可同时通信,工作/备用模块之间通过冗余通信交互信息,并由工作模块与控制器进行通信。这种冗余模式下物理连接冗余、串 口通讯冗余、模块冗余,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一对二”模式下,智能设备的一个串口连接COM741-S的两个串口。此时智能设备不提供冗余串口,相同串口号的串口同时与智能设备提供的同一个串口相连,一个时间只有一侧模块的串口驱动串行总线工作,另一侧对应的串口做热备冗余。工作/备用模块之间通过冗余通讯交互信息,并由工作模块与控制器进行通信。此冗余模式下模块冗余,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对”前边的“一”指对方设备的一个串口,“对”后面的“二” 指我方两个串行通信模块的两个串口。
如有多个智能设备通信时,要注意通信模块性参数限制,一个串口最多可接入32个智能设备,一个模块四个串口最多可接入64个智能设备。
由于通信模块在逻辑上相当于一个I/O连接模块,因此一对主控制器下最多只能带7个COM741-S模块(同I/O连接模块、PROFIBUS主站通信模块、FF通信模块混合计算),任务主控制器下的一个E-BUS节点,其地址在基座上设置。
2)通信组态流程
A.控制器下添加通信模块并设置冗余方式。B.打开串口通信组态软件。C.设置串口参数。
D.添加设备及设置设备参数。
E.添加MODBUS命令及设置MODBUS命令参数。3)位号扫描与修改
在位号表中可能过“扫描通道位号”自动添加位号,对自动添加的位号可以进行修改,也可能手动添加位号。添加的位号在位号表中自动注释为通信位号,延续在常规I/O位号后,在组态中使用同常规I/O位号完全相同。
三、ECS-700系统串行通信的具体实施与问题
以丰喜4#气化炉ECS-700系统与黑马ESD系统通讯为例说明
项目简况:本项目配置我公司ECS-700系统一套,软件版本VisualFieldV3.10.02.01-100630-M,配置COM741-S模块两块,冗余型通信模块基座MB726-S一个;黑马ESD系统一套,配套HIMA ELOP II软件。ESD系统只设置工程师站,提供SOE记录,全部上位机监控画面,在DCS侧经通信连接后组态完成。
1、硬件连接与设置
DCS在本地节点2#机架第一个基座位置安装冗余型通信模块基座MB726-S一个,设置节点地址为2;安装两块COM741-S模块。
黑马ESD系统配置两块冗余的通信卡,每块通信卡上有两个同时工作串口,预留一个串口备用。ESD配置了冗余通信电缆,电缆为6芯屏蔽,每3芯连接一块通信卡的一个串口,在每个串口的接口下通信电缆线端增加有冗余信号处理电路,送DCS端两个串口的三芯缆一一对应成对绞在一起,即合为一个串口连接线。COM741-S侧接线时,地线可以不接,对绞的DATA+、DATA-分别接于左侧通信模块对应接线端子2、1,然后把左右侧对应的1、2端子用电缆跨接。
2、通信组态
1)添加通信模块及设置冗余
2)打开串口通信组态软件
对新增的通信模块点右键,选通信组态。
3)设置串口通信参数
在通信组态中选中使用的串口,进行参数设置:
目前通信模块版本支持MODBUS标准协议主站及自定义协议主站,早期 COM741-S模块不支持自定义协议。
4)添加设备及设置设备参数
设备参数中实际地址即智能设备的地址(即从站地址);而地址则是参数在位号组态软件中执行位号扫描时,作为位号地址的一部分,帮助区分各个位号,与通讯协议中的地址无关(在老版本的VF软件中无实际地址这个参数,只有地址这个参数,它即表示智能设备的实际拨码地址)。
响应时间,即设备响应命令的超时时间,单位ms。设置为0时,通信模块内部在(0-200)ms内自动调整。串行通信模块发送命令给智能设备后,某些设备并不会立刻回应,而是等待一定时间后才回应。设置这个响应时间的目的,则是为了通信模块通过实际响应时间与其比较进而判断通信成功或超时。一般情况下,可设置为0,让通信模块自行修正。
间隔时间(ms),表示两条命令之间需要插入的等待时间。一些智能设备不允许在执行完一条命令后紧接着执行下一条命令,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后才能响应。一般情况下,可设置为0,让通信模块在(0-10)ms之间处动修正。如设置时间太长则使得命令执行周期加大。
5)添加MODBUS命令及设置MODBUD命令参数
项目第一条读保持寄存器命令,即读取起始地址为1001的连续30个保持寄存器。
第二条写保持寄存器命令,意义为写从起始地址1031开始的连续20个保持寄存器数据。
命令执行周期表示该命令是否被周期执行以及执行周期是多长。只有周期地执行通信命令,才能将智能设备中的数据读入到通信模块或将通信模块数据写到智能设备。当执行周期等于0时,表示该命令不是周期命令,只会在组态启动时执行一次。所以,对读命令一般要设置为与控制器的控制周期相同。
对于写智能设备的命令来说,有两种触发方式:一是数据变化才写,二是定时写。设置为有变化才写的,将执行周期设置为0;设置为定时写方式,执行周期则为定时时间,但当发现需要下写的数据有更新时,串行通信模块仍会立即执行该条写命令。通信模块启动时,自动被认为数据没有变化,避免在启动时将不需要的数据写到智能设备中。所以,对写命令,一般配置为有变化才写,即设置执行周期为0。
3、本次通信实施中出现的硬件及软件问题 1)COM741-S通信模块版本问题
本项目发货模块固化程序版本为1.0,对冗余的支持性较差且不支持某冗余方式,下载与通讯状态不稳定。
在联系工程技术部后,根据研发提供的通信模块固化程序升级软件对COM741-S进行现场升级,升级为2.1版本后,通讯正常。
2)下载信息有错误
在下载过程中,一对主控制器会经常出现工作主控制器对COM741-S下载成功,而备用主控制器对COM741-S下载超时,下载失败的信息提示。
对于此问题,研发回复,属信息报警错误,实际已经下载成功,不影响使用。3)数据类型转换精度问题
由于该项目的ESD侧的顺控及大联锁逻辑中大量的变量需通过通信方式,由DCS写入到ESD,主要为开关量。
由于ESD-700系统内暂无置位函数,项目组初期实施方式为把16个开关量变量,按从低位到高位的顺序经过选择函数及位与运算的转换为16个对应位外其它15位均为0的整数,再通过位或运算将这16个整数合为一个浮点数送出写入到ESD的保持寄存器,要ESD解析后加入程控逻辑。
写命令组态前,对于读命令,同样ESD侧采到置位的方式把16个开关量合入一个寄存器地址,在DCS侧经读取保持寄存器后解析数据取位,经测试全部正常。
但写命令调试中,发现DCS把合并好的浮点数据写入ESD时,在DCS程序调试窗口看到的数据正常,但写入到智能设备使有一部分数据出现错误:比如通过 修改位置浮点数为384写过去便是383,同样2432写过去是2431等等,出现这们的精度差,对于使用开关量数据的通信来说是绝对不能使用的。
经咨询研发,暂无解决方案。最后的处理方法,只能是每8个开关量合为一个模拟量,即一个寄存器的高8位置0不用。量程范围为0-255,经测试,256个状态全部写出正常。
4)不能对同一寄存器同时进行读与写的操作
为了随时检测写命令是否被正常执行,增加了写命令的回读校验程序。其先,对写命令的这部分MODBUS寄存器进行读,然后通过写状态与读状态在一定时间内的比较判断是否写入。调试中发现,经常会有不能写入的现象发生。经分析,如对同一寄存器进行读写操作,如读指令与写指令不在同一时刻则读写成功;如时间上指令发生冲突则写指令执行失败。
处理方案:由ESD重新分配与写指令所指寄存器相同数量的寄存器与写指令寄存器一一对应,专用于回读。经修改后,写指令顺利执行。
5)用户功能块的嵌套问题 为了校验读写指令时,具体方案为读写状态相同时计时器清零,最终写指令输出为写状态,读写状态不同持续2秒后,用读指令对写指令进行复位。这样一个逻辑算法用户功能块,经对一个读写指令校验,使用正常。计划把8个数据放在一个用户功能块进行处理,结果在另一个用户功能块对它进行嵌套后经调试不能使用。
esd基础知识考试题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