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总结及练习题范文
第2章总结及练习题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能力目标
2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情感态度价值观
3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爱护显微镜。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显微镜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创设情景,指导看书单元图、阅读,导人新课。
二、新授
师: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生: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师:强调安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生:引起注意。
师:你对显微镜的发明、发展了解吗?
生: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师:给予表扬。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生:是光学显微镜。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现在同学们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来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
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师:随机叫学号,指示显微镜不同部分提问,进行抽测。
生:回答问题。
师: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四种观察标本,要求学生看书后进行操作观察(建议先观察透明纸标本,并提示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以避免出现压碎标本的现象。)
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动手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师:巡视指导,注意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先生也指导。
师:哪位同学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你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
生:一名同学自告奋勇,边说边演示。先升起镜筒,再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用左眼看目镜,转动反光镜,看到亮圈,完成对光。然后把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好,转动粗准焦螺旋,直到找到物像,完成观察。
师:说得非常好,同学们是否有补充?
生:标本要正对通光孔;应先使镜筒下降,接近标本,后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如果物像不够清楚,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
师:补充得非常好,同学们对此是否有疑问?
生:间为什么镜筒要先下降,后上升?为什么用左眼看目镜,右眼要同时睁开?
师: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防止压碎玻片标本。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是为了画图。
师:回答非常好。但是请同学们注意,要用低倍物镜(也就是10′或8′物镜,即最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另外要注意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演示给学生看。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另外请同学们注意,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防止将标本压碎。
生:加深、记忆。
师:鼓励学生继续观察。
生:动手规范操作。
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主:小先生巡视,帮助。
师:观察后,同学们是否有问题要提出?
生:问为什么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倒的?我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不透明纸上的数字为何看不清?
师:发动小组讨论。
生:小组讨论,回答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线穿透的物体,从而理解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师:棒极了。现在我们换上另一个目镜再进行观察。
生:换目镜,进行观察。
师: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生:物像被放大了(或有的是缩小了)
师:现在谁来说一下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生: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师:给予肯定。那么显微镜的使用应包括哪几步呢?
生:讨论,回答: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三大步。
师:现在我们来一起观看一下显微镜使用的录像。
生:认真观看。
师:鼓励学生按步骤规范操作。
生:动手观察,注意规范。
师: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三、小组竞赛
师:现在我们来进行小组竞赛,中间这组站起来,其他三组注意观察他们的操作是否规范,限定2分钟找到物像。
生:一组操作,另三组找错误。
四、练习(投影练习或小结)
1.写有“上”字的玻片标本,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字。
2.显微镜的目镜5′,物镜10′,放大倍数是 ;目镜10′,物镜10′,
放大倍数是 ;目镜10′,物镜40′,放大倍数是 。其中
看到细胞数最多,看到细胞最大。
3.如果物像偏左,你应将标本向 移,才能使物像居中。
师:实验后,显微镜应如何处理?
生:收入箱内。看书39页注意事项,然后把显微镜放入箱中。
师:学习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
第2章总结及练习题范文第2篇
一、填空
1. Windows 98系统有三种登录方式,分别是()、()、()。
2. NTFS可以使用大于()B的卷;FAT文件容量最大为()B;FAT32在Windows XP中,只能格式化最多()B 的卷。
3. Windows NT4.0中主要的分布式安全协议是();而在Windows 2000中,()是缺省的分布式安全协议。
4. 在Unix操作系统登录过程中,login进程根据文件()和()的内容来验证用户的身份。
5. 操作系统的脆弱性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其中()类级别的威胁性最大。
二、选择
1. Windows 98系统的登录方式中,最不安全的方式是()。
A. Windows登录B. 网络用户登录C. 友好用户登录D. 远程登录
2. 以下几种文件格式中,最大文件长度不能超过2GB的是(),最大文件长度不能超过4GB的是()。
A. NTFSB. FATC.FAT32D. HFS
3. 以下的几种措施,不属于修改注册表信息来提高Windows 98安全性的是()。
A. 禁止非法用户登录
B. 隐藏或禁止访问控制面板 D. 禁止网络用户登录方式 C. 禁止访问注册表编辑器
4. Windows NT系统上的重大安全漏洞,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A. 浏览器的安全漏洞
C. NT工作站的漏洞B. NT服务器的漏洞 D. NT系统的漏洞
5. Unix操作系统的安全焦点是(),其中包括()。
A. 文件许可权
三、简答
1. 为什么说Windows 98的注册表很重要?如何提高Windows 98的安全性? B. 读许可权C. 写许可权D. 执行许可权
2. 为了加强Windows 2000账户的登录安全性,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即账户的登录策略)
3. Windows NT/2000/XP系统的缺陷漏洞有哪些?
4. UNIX系统有哪些安全漏洞?用什么方法来防范?
5. Linux系统为何会成为当前主流的网络操作系统?
课后练习答案
一、填空
1.Windows登录、Microsoft网络用户登录和Microsoft友好登录;
2.2TB4GB32GB;
3.NTLM Kerberos;
4./etc/passwd /etc/shadow;
5.A B C A
二、选择
1.A;
2.B C;
3.D;
4.A B C D;
5.A B C D;
三、简答
1.Windows 98的注册表,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其中存储了应用程序和计算机系统的全部配置信息,是Windows 98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存在Windows 98目录下的System.dat文件里,这是一个只读、隐藏的文件,每次系统启动时候都要访问它,根据它内部的设置信息来加载各种服务和应用程序。所以,不论在任何时候,使用任何工具,在对注册表进行修改操作之前,有必要对注册表进行备份,以便在操作系统受到意外损坏以后可以方便恢复到修改前的状态。由此可见,它对整个Windows 98系统的安全运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修改注册表信息来提高Windows 98的安全性,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禁止非法用户登录;隐藏和禁止访问“控制面板”; 禁用“注册表编辑器”编辑注册表等,详见4.1.2.1;
2. 在Windows 2000中用户可以在活动目录用户和计算机管理工具中实现建立用户账号、计算机账号、组、安全策略等项。它可以用于建立或编辑网络中的用户、计算机、组、组织单位、域、域控制器以及发布网络共享资源等。活动目录用户和计算机管理器,是安装在域控制器上的目录管理工具,用户可以在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中安装它的管理工具,以便利用客户机对活动目录进行远程管理。
Windows 2000提供公钥和私钥加密,在私钥加密中,加密和解密的密钥是相同的。Kerberos不需要用户(一个安全实体)用一个特别的加密密钥,而只使用一个一般的密码。在Windows 2000中,密码不会直接用来加密用户和服务器之间传送的数据。事实上,那些基于密码的密钥仅在登录时候有效,其他用来加密在网络上传送数据的密钥,都是动态产生的。因此,准确的解释是,用户用来登录的密钥是用户密码的散列值。由
于散列算法是单向的,因此,给定一个密钥的散列值是无法获得密码的。在Windows 2000中,每个用户都拥有密码,而访问服务器都会要求认证用户的密码。
3.
Windows NT系统上的重大安全漏洞,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NT服务器和工作站的安全漏洞;关于浏览器和NT系统的严重安全漏洞。详见4.2.2。
4.
/etc/passwd中包含有用户的登录名,经过加密的口令,用户名,用户组名,用户注释,用户主目录和所有用户的shell程序。使用同一个口令在不同的机器中登录,特别是在不同安全级别的计算机上使用同一个口令,很容易整体的系统受到威胁。用户的.profile文件能被系统的任何用户修改;在一个用户不能控制的目录中运行编辑程序,可以运行其他人的.exrc文件;Unix系统的临时目录有可能会被其他用户破坏;模拟的crypt程序和login程序等可以被特洛伊木马之类的程序利用进行某种非法的访问操作,甚至破坏安全性;计算机病毒感染的程序被root运行,会大面积感染其他程序和文件详见4.3节内容。
5.
Linux具有与UNIX高度兼容、稳定性和可靠性高、源代码开放和价格低廉、安全等特点。正是由于Linux的源程序代码是开放式的,从而学习者可以阅读到操作系统的核心代码。Linux可以在个人计算机上就可以进行。此外,Linux有诸如gcc编译器等众多的免费资源可以利用,极大地降低了开发成本也是它得以广为流传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2章总结及练习题范文第3篇
城市交通控制有多种方式,其分类也有很多种。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划分方式。
1、从控制策略的角度可分为三种类型
(1)定时控制:交通信号按事先设定的配时方案运行,配时的依据是交通量的历史数据。一天内只用一个配时方案的称为单时段定时控制,一天内不同时段选用不同配时方案的称为多时段定时控制。根据历史交通数据确定其最优化配时的方法webster(1958),Bollis(1960),Miller(1963),Blunden(1964),Allsop(1971)等人的著作中已有详述。我国杨佩昆等学者也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现在最常用的信号配时方法有:韦尔伯特法、临界车道法、停车线法、冲突点法。定时控制方法是目前使用最广的一种交通控制方式,它比较适应于车流量规律变化、车流量较大(甚至接近于饱和状态)的路口。但由于其配时方案根据交通调查的历史数据得到,而且一经确定就维持不变,直到下次重新调整。很显然,这种方式不能适应交通流的随机变化,因而其控制效果较差。
(2)感应控制:感应信号控制没有固定的周期,他的工作原理为在感应信号控制的进口,均设有车辆检测器,当某一信号相位开始启亮绿灯,感应信号控制器内预先设置一个“初始绿灯时间”。到初始绿灯时间结束时,增加一个预置的时间间隔,在此时间间隔内若没有后续车辆到达,则立即更换相位;若检测到有后续车辆到达,则每检测到一辆车,就从检测到车辆的时刻起,绿灯相位延长一个预置的“单位绿灯延长时间”。绿灯一直可以延长到一个预置的“最大绿灯时间”。当相位绿灯时间延长到最大值时,即使检测器仍然检测到有来车,也要中断此相位的通行权,转换信号相位。感应式信号控制根据检测器设置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半感应控制和全感应控制。只在交叉口部分进道口上设置检测器的感应控制称为半感应控制,在交叉口全部进道口上都设置检测器的称为全感应控制。感应控制方法由于可根据交通的变化来调节信号的配时方案,因此比定时控制方法有更好的控制效果,特别适用于交通量随时间变化大且不规则、主次相位车流量相差较大的路口。感应控制方法存在的缺陷在于,感应控制只根据绿灯相位是否有车辆到达而做出决策,而不能综合其它红灯相位的车辆到达情况进行决策,因此它无法真正响应各相位的交通需求,也就不能使车辆的总延误最小。
(3)自适应控制:连续测量交通流,将其与希望的动态特性进行比较,利用差值以改变系统的可调参数或产生一个控制,从而保证不论环境如何变化,均可使控制效果达到最优。自适应控制系统有两类,即配时参数实时选择系统和实时交通状况模拟系统。配时参数选择系统是在系统投入运行之前,拟定一套配时参数与交通量等级的对照关系,即针对不同等级的交通量,选择相应最佳的配时参数组合。将这套事先拟定的配时参数与交通量对应组合关系贮存于中央控制计算机中,中央控制计算机则通过设在各个交叉口的车辆检测器反馈的车流通过量数据,自动选择合适的配时参数,并根据所选定的配时参数组合实行对路网交通信号的实时控制。实时交通状况模拟系统不需要事先贮存任何既定的配时方案,也不需要事先确定一套配时参数与交通量的对应选择关系。它是依靠贮存于中央计算机的某种交通数学模型,对反馈回来的实时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并对配时参数作优化调整。配时参数的优化是以综合目标函数(延误时间,停车次数,拥挤程度及油耗等)的预测值为依据的。因此,它可以保证整个路网在任何时段都在最佳配时方案控制下运行。从总体来看,自适应系统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交通流数据的实时检测,因此系统对交通检测设备和交通数据传输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很高。与定时系统相比,自适应控制系统的设备配置复杂得多,建设投资要高很多。
2、按照控制结构分类
可分为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和递阶控制。
(1)在集中控制中,控制中心直接控制每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只能得到整个系统的部分信息,控制目标相互独立。其优点是系统的运行的有效性较高,便于分析和设计;但若中心有故障,则整个系统将瘫痪。
(2)在分散控制中,控制中心控制若干分散控制器。每个分散控制器控制一个独立的控制目标,即具体的子系统,此类结构的优点在于局部故障不至于影响整个系统,但全局协调运行较困难。
(3)递阶控制中,当系统由若干个可分的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可将系统的所有决策单元按照一定优先级和从属关系递阶排列,同一级各单元受到上一级的干预,同时又对下一级单元施加影响。此类结构的优点是全局和局部控制器性能都较高,灵活性和可靠性好。
3、按照控制方式分类
可分为方案选择和方案生成。
(1)方案选择式控制是在控制系统中存贮适合各种交通流状况的多套配时方案,控制系统根据检测器送来得实时交通流、占有率等数据从方案库中选出一套控制信号灯的动作。这种控制方式在线计算量小,执行速度快,但由于存贮的方案数总是有限,因而只能找到比较适合当时交通流状况的配时方案,而不是最优的。
(2)方案生成式控制能根据每个控制周期交通流的变动情况,自动进行信号周期、绿信比、相位差(甚至是相序)等控制参数的优化计算。此种控制方式在线计算量增大,但适应交通流变化的能力大大增强,能实现基于某个目标函数下的最优控制。方案生成式控制有多种形式,如自寻优控制、最优控制等。
4、按照控制范围的不同分类 可以分为点控、线控和面控。
(1)点控:单点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通常简称为“点控制”。点控方式适用于相邻信号机间距较远、线控无多大效果时;或因各相位交通需求变动显着,其交叉口的周期长和绿信比的独立控制比线控更有效的情况。单路口的交通信号控制是最基本的交通控制形式,也是线控和面控系统的基础,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信号配时,消除或减少各向交通流的冲突点,同时使车辆和行人的总延误最小。单路口的交通信号控制主要分为定时控制、感应控制、实时自适应控制等,其中定时控制和感应控制是基本的交通控制方法。
(2)线控:线控方式是将一条主干道的一连串交叉路口作为控制对象。它要考虑这一连串交叉路口的交通流状况,并对其进行协调控制。
(3)面控:面控方式是将城市中某个区域中的所有信号化交叉路口作为控制对象,其控制方案相互协调,使得在该区域内某种指标,如总的停车次数,旅行时间,耗油量等最小。
由于任何一个交叉路口都处于整个城市交通网的大环境中,所以为了能够提高整个交通网络的通行能力,今后交叉口研究方向将趋向于多路口协调控制即线控和面控。未来的交通信号控制仍然是点、线、面控制并存的形式。对于中小城市,仍将是点、线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对于大型城市,大多将采用网络控制方式。智能交通系统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2.2交通信号控制的主要控制参数
交叉口信号控制的参数主要包括周期、绿信比及相位。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就是要最佳地确定道路各交叉路口在车流方向上的控制参数,并付诸实施。 2.2.1周期
指信号灯的各种灯色轮流显示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也即各种灯色显示时间之总和。它是决定点控制定时信号交通效益的关键控制参数。一般信号灯的最短周期长度不少于36秒,否则就不能保证几个方向的车流顺利通过交叉口。最长周期长度一般不超过120秒,否则,可能引起等待司机的烦躁或误以为灯色控制已经失灵。适当的周期长度对路口交通流的疏散和减少车辆等待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从疏散交通的角度讲,显然当交通需求越大时,周期应越长,否则一个周期内到达的车辆不能在该周期的绿灯时间内通过交叉口,就会发生堵塞现象。
从减少车辆等待时间的角度来讲,太长或太短的周期都是不利的。若周期太短,则发生堵车现象。若周期太长,则某一方向的绿灯时间可能大于实际需要长度,而另外方向的红灯时间不合理延长必然导致该方向车流等待时间的延长。正确的周期时长应该是,每一个相位的绿灯时间刚好使该相位各入口处等待车队放行完毕。 2.2.2绿信比
在一个信号周期中,各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与周期长度的比值。 若设 tG为第i相信号的有效绿灯时间,则该相信号的绿信比i为 c为周期长度,iitGic (2.1)显然,0i1绿信比反应了该信号相位交通流在一个周期中需要绿时的大小。 绿信比的大小对于疏散交通流和减少交叉路口总等待时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合理地分配各车流方向的绿灯时间(绿信比),可使各方向停车次数、等待延误时间减至最小。 2.2.3相位
在交通控制中,为了避免平面各交叉口上各个方向交通流之间的冲突,通常采用分时通行的方法,即在一个周期的某一个时间段,交叉口上某一支或几支交通流具有通行权,而与之冲突的其它交通流不能通行。在一个周期内,平面交叉口上某一支或几支交通流所获得的通行权称为信号相位。简称相位;一个周期内有几个信号,则称该信号系统为几个相位系统。在相位的时间这一概念上,相位时间包括绿灯时间与黄灯时间。
2.3交通控制的评价指标
交通信号控制的目的是,就是采用合理的配时方案要使单个交叉口或交通网络获得良好的交通效益。评价交通效益的指标有:通行能力、饱和度、排队长度、延误、停车次数、停车率、油耗、行程时间等。目前,常用的交通效益指标是延误、排队长、通行能力。交通信号控制的评价函数可以由设计者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2.3.1延误时间
延误时间是指车辆在没有交通信号和等待队列的阻碍下行走所需的时间和实际的行程时间之差。延误时间有平均延误和总延误两个评价尺度。交叉口进道口所有车辆的延误总计称作总延误;交叉口进道口每辆车的平均延误称作平均延误。
2.3.2饱和度
某个交叉口进口的车流量与可从该进口通过交叉口的最大流量的比值,即际到达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就是该进口的饱和度。计算公式为: x式中: q进口的车流量;
qs(2.2)
相应相位有效绿灯时间与周期时间的比值; s进口的饱和流量。
2.3.3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是指在实际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控制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进道口停车线的最大车辆数;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不仅与控制策略有关,还与实际道路条件(包括引道宽度、车道数、转弯半径、转弯长度、引道坡度)和交通条件(车流量、车辆种类、拐弯车比例、车速、非机动车和行人干扰、车道功能划分等)密切相关。通行能力是交叉口饱和程度的重要评价指标。在一定的道路条件下,信号控制路口的通行能力受信号周期的影响。在正常的周期长范围内,周期时长越长,通行能力越大,但车辆延误和油耗等也随之越大。而且在饱和度相当小时,片面的追求通行能力的提高,只会无谓的增加油耗和车辆延误,对交叉口的交通效益无多大意义。
2.3.4平均排队长度
平均排队长度是指在信号一个周期内各条车道排队的最长长度平均值。各条车道最长排队长度一般是指该车道的绿灯相位起始时的长度。
Lavglii1nn (2.3)式中n为车道数。
平均排队长度以周期为单位计算。某个周期平均车辆排队长度与此周期平均车辆延误的指标基本是一致的。
2.4交通流的基本参数
表征交通特性的三个基本参数分别是:交通量q、车流密度k和行车速度v。 2.4.1交通量
交通量q是指在选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交通量是一个随机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交通量都是变化的,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现象,称之为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通常取某一时间段内平均值作为该时间段内的交通量,如式(2.4)所示。
1nqqini1式中: qi规定时间段内的交通量;
(2.4)n时间段数。
2.4.2车流密度
车流密度片是指某一瞬间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数目。
kNL(2.5)
式中:k车流密度(veh/km); N路段内的车辆数(Veh); L路段长度(km)。
车流密度大小反映一条道路上的交通密集程度。为使车流密度具有可比性,车流密度也可按单车道来定义,单位为:Veh/km/车道。 2.4.3行车速度
行车速度v是指区间平均速度。即是指在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平均值。当观测长度一定时,其数值为车速观测值的调和平均值。见式(2.6)。
nL v1(2.6) nn11tinvi1ii1式中: L路段长度; ti第i辆车的行驶时间; n行驶于长度为L路段上车辆数; vi第i辆车的行驶速度; v区间平均速度; 交通流三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式为qvk。
2.5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对交通信号控制的分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然后介绍了信号控制的基本参数,包括周期长度、绿信比和相位差。最后介绍了交通信号控制的评价指标和交通流的几个参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此我们将以平均延误时间最短为目标,综合交通信号的各项指标和参数,采用自适应控制对点线面交通进行智能控制。
第3章 城市路网结构
3.1路网几何形状描述 3.1.1路段几何形状描述
路段是组成路网的基本元素。路段的几何形状包括:起点、终点、长度、宽度、中间隔离带、车道的数量、车道的走向、车道的宽度等。
路段由车道组成,车道按照走向分为两类:上行车道组和下行车道组。两组车道的方向相反,上行车道和下行车道在物理位置上相邻,包含的车道数目多数情况下是相等的,如图3.1所示。在路段上行走的车辆可以在上行车道组内切换车道,但是不能从上行车道组切换道下行车道组。如果将路段由两个管道来描述,车辆可以自由地从一个管道进出,但是进入管道的车辆不能进入另外一个相邻的管道,如图3.2所示。
图3.1路段车道示意图 图3.2路段管道示意图
3.1.2交叉口几何形状描述
城市路网普遍存在两种类型的交叉口:“+”字交叉口和“T”形交叉口。对于“T”形交叉口与“+”字交叉口类同且简单一些,我们这里主要针对复杂一些的“+”字交叉口作分析。如图3.3 所示平面十字交叉口, 进口道分别编号为1,2,3,4, 车道分别编号为1,2,3, ⋯16;图3.4 为交通流具体示意图。
图3.3平面十字交叉口示意图 图3.4 交通流具体示意图
3.2路网中交叉口相位划分 城市交通中将长期存在大量的交叉口,虽然三维空间的立交桥是解决交叉口局限性的一种有效措施,但是立交桥占地面积大,对空间非常有限的城市而言不够现实,而且立交桥造价昂贵。在交通不太紧张的区域,交叉口完全能够应付。
在交通控制中,为了避免平面交叉口各个方向上交通流之间产生冲突,通常采用分时控制的方式。在一个周期的一段时间上,允许交叉口上某一支或几支交通流通过,其他交通流上的车辆则不允许通过。一个周期内,平面交叉口上某一支或几支交通流所获得的通行权成为信号相位,简称相位。一个周期内有几个信号相位,则称交叉口为几相位交叉口。
对相位的划分不是越多越好,相位太多,会带来一些问题。首先相位切换需要一定的时间,频繁切换,会浪费交叉口的通行时间,影响通行率;再次,对与周期固定的交叉口,意味着相位的通行时间变短,这样会导致没有在绿灯时间通过的车辆承受较长的红灯时间,影响驾驶员的情绪,增加交通安全隐患。 3.2.1“T”型路口相位划分
侧支路段与主干道相连接形成“T”型路口,它是城市交通路网中普遍存在的控制点;城市小区与小区之间通常存在连通的路网,面积大的小区和面积小的小区并列时也会形成“T”型路口。图3.5为“T”型口在时间上会发生冲突的相位分组:西路段上存在右转交通流,不存在左转交通流。东路段上存在左转交通流,不存在右转交通流,对所有右转交通流和东路段上向西的交通流也不需要控制。相位1为西路段向东的交通流,相位2为南路段上向北左转的交通流,相位3为东路段上向西左转的交通流。
图3.5“T”形路口单相位控制相位划分示意图
3.2.2“十”字路口相位划分
如果不考虑进入“十”字路口的车很少存在相邻路段返回的情况。“十”字路口应严格划分为四个相位:东西直行相位,南北直行相位,东西左转相位,南北左转相位。所有右转交通流不会与其他交通流发生空间上的冲突,所以不予控制,如图3.6所示。
周期
图3.6 信号控制的4种相位描述
3.3 路网中交叉口信号控制原理 现在城市中最常用的就是四相位的定周期控制策略,它可以较充分的描述路口的各种交通流状态,同时这种四相位的控制模式也是现在研究最多的一种控制模式。四相位如图3.7所示,第一相位为东西相位,第二相位为南北相位,第三相位为东西左转相位,第四相位为南北左转相位。在任何时刻,四个相位中只有一相处于通行状态。检测器对路口各个车道车流量进行实时检测而获取车流量信息,为模糊控制提供必要的数据。
图3.7 “十”字路口单相位控制相位划分示意图
对于此交叉口,我们可以通过信号控制,只使相位1通行,而其他相位不通行;接着相位1通行一段时间后只使相位2通行;同理使相位
第2章总结及练习题范文第4篇
第15章
一、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〇
1 .某饮料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年末将本企业生产的一批饮料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该饮料市场售价为12万元(不含增值税),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实际成本为1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应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为( )。题目纠错
A、10
B、11.7
C、12
D、14.04
您未做该题
正确答案:D
解析: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此外,发放非货币性福利要视同销售,确认增值税销项税额,因此记入到应付职工薪酬中的金额是12+1217%=14.04。
〇
2 .企业以自产的计算机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每台成本为1 500元,每台售价为2 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职工中有生产工人80名,公司管理人员10名,应借记“生产成本”账户的金额是( )。题目纠错
A、140 400
B、187 200
C、210 600
D、157 950
您未做该题
正确答案:B
解析: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应记入“生产成本”账户的金额=802 000(1+17%)=187 200(元)。
〇
3 .下列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职工薪酬是( )。题目纠错
A、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B、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工资
C、专设的销售机构人员工资
D、生活福利部门人员工资
您未做该题
正确答案:A
解析: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先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然后按一定的方法分配记入相关产品成本中。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专设的销售机构人员的职工薪酬以及生活福利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不记入产品成本,应分别记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账户的借方。故答案为A。
〇
4 .企业从职工工资中代扣的个人所得税,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 )。题目纠错
A、其他应付款
B、银行存款
C、应交税费
D、应付职工薪酬
您未做该题
正确答案:D
解析:企业从职工工资中代扣的个人所得税,应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科目。
〇
5 .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为职工垫付的款项2000元,应做的会计分录为( )。题目纠错
A、借:管理费用 2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2 000
B、借:应付职工薪酬 2 000 贷:其他应收款 2 000
C、借:应付职工薪酬 2 000 贷:其他应付款 2 000
D、借:应付职工薪酬 2 000 贷:应收账款 2 000
您未做该题
正确答案:B
解析: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为职工垫付的款项,应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
二、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〇
6 .下列属于职工薪酬的是( )。题目纠错
A、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B、社会保险费
C、职工福利费
D、住房公积金
您未做该题
正确答案:ABCD
解析:以上各选项均属于职工薪酬。
〇
7 .分配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可能借记的科目有( )。题目纠错
A、生产成本
B、管理费用
C、制造费用
D、应付职工薪酬
您未做该题
正确答案:AC
解析:生产工人的工资,记入“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先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然后按一定的方法分配记入相关产品成本中。
〇
8 .某企业确认当月应付职工薪酬,应列入期间费用账户核算的是( )。题目纠错
A、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B、厂部行政管理人员工资
C、福利人员工资
D、销售人员工资
您未做该题
正确答案:BCD
解析: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先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然后按一定的方法分配记入相关产品成本中;厂部行政管理人员工资以及福利人员工资,应记入“管理费用”科目;销售人员工资应记入“销售费用”科目。
〇
9 .企业将应付的职工薪酬,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可能涉及的借方科目有( )。题目纠错
A、“生产成本”账户
B、“在建工程”账户
C、“库存商品”账户
D、“销售费用”账户
您未做该题
正确答案:ABD
解析:生产工人的工资,记入“生产成本”科目;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记入“在建工程”科目;销售人员工资应记入“销售费用”科目。
〇
10 .下列各项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有( )。题目纠错
A、生产工人的工资
B、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C、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
D、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
您未做该题
正确答案:AB
解析:生产工人的工资,计入产品成本,记入“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先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然后按一定的方法分配记入相关产品成本中;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不记入产品成本,应分别记入“管理费用”、“在建工程”账户的借方。故答案为AB。
四、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选、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〇
11 .下列各项中,应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的有( )。题目纠错
A、非货币性福利
B、社会保险费和辞退福利
C、职工工资、福利费
D、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您未做该题
正确答案:ABCD
解析:职工薪酬主要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其他职工薪酬。故答案为ABCD。
〇
12 .某企业确认当月应付职工薪酬,应该列入期间费用账户核算的是( )。题目纠错
A、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B、厂部行政管理人员工资
C、福利人员工资
D、销售人员工资
您未做该题
正确答案:BCD
解析: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应计入“制造费用”科目;厂部行政管理人员工资、福利人员工资应计入“管理费用”科目;销售人员工资应计入“销售费用”科目。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故答案为BCD。
〇
13 .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回为职工代垫的水电费时,应( )。题目纠错
A、借记“其他应收款”
B、借记“应付职工薪酬”
C、贷记“其他应收款”
D、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您未做该题
正确答案:BC
解析: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回为职工代垫的水电费时,应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
〇
14 .应在“应付职工薪酬”账户贷方登记的是( )。题目纠错
A、本月实际支付的职工薪酬
B、本月应分配的职工薪酬
C、本月结转的代扣款项
D、本月多支付的职工薪酬
您未做该题
正确答案:B
解析:本月应分配的职工薪酬应在“应付职工薪酬”账户贷方登记;本月实际支付的职工薪酬以及本月结转的代扣款项应在“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借方登记;月末借方余额表示本月多支付的职工薪酬。
三、每小题1分,共10分。认为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写“√”;认为错误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写“”。判断正确的得分,判断错误的扣分,不答不得分也不扣分。本类题最低为零分
〇
15 .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属于管理性费用,不能计入产品成本。题目纠错
您未做该题
正确答案:错
解析: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属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间接生产费用,应计入“制造费用”科目,分配后转入各产品成本。
〇
16 .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金、补充养老保险费,以及为职工购买的商业养老保险,均属于企业提供的职工薪酬。题目纠错
您未做该题
正确答案:对
解析:符合职工薪酬的相关规定。
〇
17 .企业对发生的职工薪酬进行分配,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题目纠错
您未做该题
正确答案:对
解析: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对发生的职工薪酬进行分配,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
五、综合题
18 . 某企业根据“工资结算汇总表”结算本月应付工资总额560 000,扣除企业代垫的职工医药费60 000元,实发工资500 000元。工资费用分配表中列示的基本生产车间产品生产人员工资为430 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为70 000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为60000元。
〇
1 . (不定项选择题 5分)扣除企业代垫的职工医药费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
A、借:应付职工薪酬 60 000贷:其他应收款 60 000
B、借:应付职工薪酬 60 000贷:其他应付款 60 000
C、借:应付职工薪酬 60 000贷:库存现金 60 000
D、借:其他应收款 60 000贷:应付职工薪酬 60 000
您未做该题
正确答案:A
解析:具体内容参见辅导教材第十五章的有关内容。
〇
2 . (不定项选择题 5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工资费用为( )元。
A、430 000
B、500 000
C、56 0000
D、490 000
您未做该题
正确答案:B
第2章总结及练习题范文第5篇
液体摩擦滑动轴承:两摩擦表面完全被液体层隔开,摩擦性质取决于液体分子间的粘性阻力。根据油
膜形成机理的不同可分为液体动压轴承和液体静压轴承。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两摩擦表面处于边界摩擦或混合摩擦状态,两表面间有润滑油,但不足以将两
表面完全隔离,其微观凸峰之间仍相互搓削而产生磨损。
15-2解 ( 1)求滑动轴承上的径向载荷
( 2)求轴瓦宽度
( 3)查许用值 查教材表 15-1,锡青铜的 ,
( 4)验算压强
( 5)验算 值
15-3解 (1)查许用值
查教材表 15-1,铸锡青铜ZCuSn10P1的 ,
( 2)由压强 确定的径向载荷 由 得
( 3)由 值确定的径向载荷 得
轴承的主要承载能力由 值确定,其最大径向载荷为 。
15-4解 ( 1)求压强
( 5)求 值
查表 15-1,可选用铸铝青铜ZCuAl10Fe3 ,
15-5证明 液体内部摩擦切应力 、液体动力粘度 、和速度梯度之间有如下关系:轴颈的线速度为 ,半径间隙为 ,则 速度梯度为
磨擦阻力 摩擦阻力矩
第2章总结及练习题范文第6篇
当 时,螺纹副的效率
所以具有自锁性的螺纹副用于螺旋传动时,其效率必小于 50%。
10-2解 由教材表10-
1、表10-2查得
,粗牙,螺距 ,中径
螺纹升角
,细牙,螺距 ,
中径
螺纹升角
对于相同公称直径的粗牙螺纹和细牙螺纹中,细牙螺纹的升角较小,更易实现自锁。
10-3解 查教材表10-1得
粗牙 螺距 中径 小径
螺纹升角
普通螺纹的牙侧角 ,螺纹间的摩擦系数
当量摩擦角
拧紧力矩
由公式
可得预紧力
拉应力
查教材表 9-1得 35钢的屈服极限
拧紧所产生的拉应力已远远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螺栓将损坏。
10-4解 (1)升角
当量摩擦角
工作台稳定上升时的效率:
( 2)稳定上升时加于螺杆上的力矩
( 3)螺杆的转速
螺杆的功率
( 4)因 速下降,
,该梯形螺旋副不具有自锁性,欲使工作台在载荷 作用下等需制动装置。其制动力矩为
10-5解 查教材表9-1得 Q235的屈服极限 ,
查教材表 10-6得,当控制预紧力时,取安全系数
由许用应力
查教材表 10-1得 的小径
由公式
得
预紧力
由题图可知 ,螺钉个数 ,取可靠性系数 牵曳力
10-6解 此联接是利用旋转中间零件使两端螺杆受到拉伸 ,故螺杆受到拉扭组合变形。
查教材表 9-1得,拉杆材料Q275的屈服极限 ,
取安全系数 ,拉杆材料的许用应力
所需拉杆最小直径
查教材表 10-1,选用螺纹 ( )。
10-7解 查教材表 9-1得,螺栓35钢的屈服极限 ,
查教材表 10-
6、10-7得螺栓的许用应力
查教材表 10-1得, 的小径
螺栓所能承受的最大预紧力
所需的螺栓预紧拉力
则施加于杠杆端部作用力 的最大值
10-8解 在横向工作载荷 作用下,螺栓杆与孔壁之间无间隙,螺栓杆和被联接件接触表面受到
挤压;在联接接合面处螺栓杆则受剪切。
假设螺栓杆与孔壁表面上的压力分布是均匀的,且这种联接的预紧力很小,可不考虑预
紧力和螺纹摩擦力矩的影响。
挤压强度验算公式为:
其中 ; 为螺栓杆直径。
螺栓杆的剪切强度验算公式
其中 表示接合面数,本图中接合面数 。
10-9解 ( 1)确定螺栓的长度
由教材图 10-9 a)得:螺栓螺纹伸出长度
螺栓螺纹预留长度
查手册选取六角薄螺母 GB6172-86 ,厚度为
垫圈 GB93-87 16,厚度为
则所需螺栓长度
查手册中螺栓系列长度,可取螺栓长度
螺栓所需螺纹长度 ,
取螺栓螺纹长度
( 2)单个螺栓所受横向载荷
( 3)螺栓材料的许用应力
由表 9-1查得 被联接件HT250的强度极限
查表 10-6取安全系数
被联接件许用挤压应力
查教材表 9-1得 螺栓35钢的屈服极限 ,
查表 10-6得螺栓的许用剪切应力
螺栓的许用挤压应力
( 4)校核强度
查手册,六角头铰制孔用螺栓 GB28-88 ,其光杆直径
螺栓的剪切强度
最小接触长度:
挤压强度
所用螺栓合适。
10-10解 ( 1)每个螺栓所允许的预紧力
查教材表 9-1得 45钢的屈服极限 ,
查教材表 10-
6、10-7得,当不能严格控制预紧力时,碳素钢取安全系数
由许用应力
查教材表 10-1得 的小径
由公式 得
预紧力
( 2)每个螺栓所能承担的横向力
由题图可知 ,取可靠性系数
横向力 ( 4)螺栓所需承担的横向力
( 5)螺栓的个数
取偶数 。
在直径为 155的圆周上布局14个 的普通螺栓,结构位置不允许。
10-11解 ( 1)初选螺柱个数
( 2)每个螺柱的工作载荷
( 3)螺柱联接有紧密性要求,取残余预紧力
( 4)螺柱总拉力
( 5)确定螺柱直径
选取螺柱材料为 45钢,查表9-1得 屈服极限 ,
查教材表 10-6得,当不能严格控制预紧力时,暂时取安全系数
许用应力
螺栓小径
查教材表 10-1,取 是合
螺栓( ),由教材表10-7可知取安全系数
适的。
( 6)确定螺柱分布圆直径
由题 10-11图可得
取。
( 7)验证螺柱间距
所选螺柱的个数和螺柱的直径均合适。
10-12解 ( 1)在力时每个
作用下,托架不应滑移,设可靠性系数 ,接合面数 ,此螺栓所需的预紧力
( 2)在翻转力矩 势,上
作用下,此时结合面不应出现缝隙。托架有绕螺栓组形心轴线O-O翻转的趋边两个螺栓被拉伸,每个螺栓的轴向拉力增大了 小了
,下边两个螺栓被放松,每个螺栓的轴向力减,则有力的平衡关系 ,故可得
为使上边两个螺栓处结合面间不出现缝隙,也即残余预紧力刚为零,则所需预紧力
( 3)每个螺栓所需总的预紧力
( 4)确定螺栓直径
选取螺栓材料为 35钢,查教材表9-1屈服极限 ,
查教材表 10-6得,当不能严格控制预紧力时,暂时取安全系数
许用应力
螺栓小径
查教材表 10-1,取 是合适
螺栓( ),由教材表10-7可知取安全系数 也的。
10-13解 (1)计算手柄长度
查手册 ,梯形螺纹GB5796-86,公称直径,初选螺距 ,则中径 ,
小径 螺纹升角
当量摩擦角
所需的转矩
则 ,手柄的长度
(2)确定螺母的高度
初取螺纹圈数 ,则
螺母的高度
这时 处于1.2~2.5的许可范围内。
10-14解 选用梯形螺纹。
( 1)根据耐磨性初选参数
初选
查表 10-8 螺旋副的许用压强 ,取
查手册,选取梯形螺纹 GB5796-86,选取公称直径
,
,中径 ,小径
螺距。
( 2)初选螺母
初步计算螺母的高度
则螺栓与螺母接触的螺纹圈数 ,取
螺母的高度
系数
( 3)校核耐磨性
螺纹的工作高度
则螺纹接触处的压强
合适。
( 4)校核螺杆的稳定性
起重器的螺母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故取 ,螺杆危险截面的惯性半径
,螺杆的最大工作长度 ,则 螺杆的长细比
临界载荷
取 安全系数
,不会失稳
( 5)校核螺纹牙强度
对于梯形螺纹
对于青铜螺母
10-15解 ( 1)初选螺纹直径
,合适。
查手册,选取梯形螺纹 GB5796-86,选取公称直径 ,中径 ,小径
,
螺距。
( 2)验证其自锁性 螺纹升角
当量摩擦角 ,所以满足自锁条件。
( 3)校核其耐磨性
设 螺栓与螺母参加接触的螺纹圈数 ,
则 螺母的高度 , ,处于1.2~2.5的许可范围内。
螺纹的工作高度
则螺纹接触处的压强
查教材表 10-8,钢对青铜许用压强 ,合适。
( 4)校核螺杆强度
取 ,则所需扭矩
则危险截面处的强度
对于 45 钢正火,其许用应力 ,故合适。
( 5)校核螺杆的稳定性
压力机的螺母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铰支端,故取
,螺杆的最大工作长度
,螺杆危险截面的惯性半径 ,则螺杆的长细比
,
不会失稳。
( 6)校核螺纹牙强度
对于梯形螺纹
对于青铜螺母 ,合适。
( 7 )确定手轮的直径
由 得
10-16解 ( 1)选用A型平键,查教材表10-9,由轴的直径 可得平键的截面尺寸
,
;由联轴器及平键长度系列,取键的长度 。其标记为:键
GB1096-79 ( 2)验算平键的挤压强度
由材料表 10-10查得,铸铁联轴器的许用挤压应力
A型键的工作长度
,使用平键挤压强度不够,铸铁轴壳键槽将被压溃。这时可使轴与联轴器孔之间采用过盈配
合,以便承担一部分转矩,但其缺点是装拆不便。也可改用花键联接。
10-17解 ( 1)选择花键
根据联轴器孔径 花键
,查手册可知花键小径 最接近,故选择矩形花键的规格为
GB1144-87
花键的齿数 倒角 、小径 ,大径 ,键宽 ,键长取 ,. ( 2)验算挤压强度
取载荷不均匀系数
齿面工作高度 平均半径
查教材表 10-11,在中等工作条件Ⅱ、键的齿面未经热处理时,其许用挤压应力
,
第2章总结及练习题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