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范文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范文第1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有一致有冲突,找到化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冲突的办法;明白如何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知道坚持集体主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面对集体时的规则意识和集体主义的大局观念。
2.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处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教学难点: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
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下列情境)
情境一:学校严令穿校服,可是校服的样式、颜色我实在不喜欢。
情境二:我想带手机上学,可学校不允许。
情境三: 学校要求每位同学打扫清洁,琪琪以不会做清洁为由逃避做清洁。 情景四:图书馆要求我们保持安静,但是我想跟同学讨论数学题
想一想: 你在集体生活中遇到过类似冲突吗?你是怎样做的?(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阐述)
教师总结:我们都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知道团结就是力量,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我们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可是,正如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一样,有些时候我们的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会有出现冲突的时候,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通过“单音与和声”这节课的学习来找出解决办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及问题)
探究活动一: 周日,七
(一)班同学组织游山,同学们都很开心,都按规定的时间早早地集合在学校门口,到了景点,老师说可以自由活动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以后必须准时在规定地点集合,有一小部分同学想再多逛逛,可另一部分同学不同意,最后决定坚持原计划,一个小时后集合。可是小玲、小丽、小文太想多逛逛,小玲说:“我们就多逛一会儿吧,反正同学们不会丢下我们自己走的”,于是三人没有准时归队。一个小时过后其他同学都到了约定的地点,只差小玲、小丽、小文三个人,同学们等不到她们,怕发生什么意外,就焦急的分头去找,40分钟后,终于找到了她们,同学们都怪她们没有集体意识,可她们也很委屈:好不容易来一次,我们不过是想多逛一会儿......
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提示:个人意愿与集体意愿出现了分歧,个人与集体的需要不同
(2)你怎样看待小玲等人的做法?
提示:一方面,小玲等人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理解;
但集体有集体的规则,应遵守集体规则
(3)怎样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提示:小玲等人应认识到到这是集体活动,该有集体意识:尽量协调同学们的意愿
教师讲述:在这个案例中,小玲等人的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出现了分歧,其实我们在学校中经常会出现这种分歧。那么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引出三个知识点:
(1)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集体中又必须有一些共同的规则
(2)当集体规则与我们的个人意愿一致,并且能够保障个人利益时,我们更乐于遵守和维护
(3)我们有时会感受到集体规则与我们的某些个性化需要之间存在矛盾甚至冲突
教师:我们提到我们的集体规则与我们的个性化需要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冲突?引出知识点:这可能基于一方有不正当或不合理的要求,也可能是个人和集体的需要不同。(提到前面两个案例)
目标导学二:如何解决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之间的冲突 探究活动二:探究与分享 (多媒体出示课本63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
(1)如果不服从这些要求,可能给集体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无法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造成局面混乱,集体无法正常运转
(2)如果不服从这些要求,可能给个人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个人的学习环境得不到保障,大部分同学的个人意愿无法实现
(3)个人意愿一定要服从集体规则吗?
提示:换位思考,个人应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集体也应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发现其中的平衡点
教师讲述:俗话说:众口难调,在很多情况下,因为个人与集体的需要不同,导致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出现了分歧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能够遵守集体规则就显得尤为可贵
引出知识点(1)我们通常会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 这是因为(2)实际上,个人意愿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之间往往不是完全对立的。
但个人意愿并非总是要屈从与集体规则,当冲突发生后(3)我们要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们就可能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
当集体规则不合理时,理应不断修改、不断完善,找到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最优组合
目标导学三:如何让和声更美好?(如何让集体更好) 我们已经学习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之间冲突矛盾的方法,那么解决好这个冲突后,是不是我们就能万无一失的建设好一个集体呢,就能让一个集体永葆生命力,一直团结向上呢?想让我们集体的和声更美,还需要我们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让和声更美》, 寻找答案。例如,现在我们班要建设校级和谐班集体,为建设和谐班集体,你准备怎么做?
探究活动三:
人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在班级营造和谐的氛围至关重要,创建和谐班级也是我们每一个同学的一大愿望。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常常是和谐氛围最直接的体现。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广袤的森林才可以改变气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是不能改变班级的,但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则可以改变班级。现璧山中学决定对全校所有班集体进行考察评核,每个年级选出一个“和谐班集体”,颁发校级最高荣誉奖。
引出知识点:如果把个人比作单音,集体比作和声,那么,要让集体 的和声更美,需要每个人保持单音准确、饱满,在与其他单音组成和声时尽力做好自己,遵守规则,以保持和声的和谐之美。
这就要求我们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心系集体,从自身开始努力,端正行为,认真学习,文明做人做事
目标导学四:如何处理集体要求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 我们前面提到,为了让集体更美好,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规则,服从集体的安排,那大家觉得集体的要求会不会存在有不合理的地方呢?如果有,我们应该怎么应对这些不合理因素呢?难道要照单全收,不合理的地方也忍气吞声嘛?回答老师之前,同学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案例。
探究活动四: “爸,我不打伞了,学校不让打伞,会受罚的,我跑过去就行。”说这话是郑州的一名五年级学生。经了解,在此之前郑州连续降雨,降雨期间,该市的管城区、金水区、中原区等多所小学都实行了“禁伞令”,也就是说雨天不能打伞,学生进出校园只能穿雨衣。违反规定的学生有的可能会口头警告,有的可能被罚站,还有的则可能会被通报批评。学校的理由是学生打伞去学校危险:首先,雨伞挡住了视线,看不清路况,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其次,伞骨戳人,比如低年级孩子的伞骨,正好戳着高年级孩子的眼睛;等等。对此,有的学生家长表示不理解,质疑学校的规定是否合理。
提问后,结合学生回答,引出知识点:
(1)随着集体的发展和进步,原有的某些共同要求变得不合时宜,需要适当的修改、完善
(2)对于集体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积极的改进建议
目标导学五:如何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探究活动五:
观看视频《感动中国人物之三峡移民》
(1)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三峡人民把集体利益放在了个人利益之上
(2)个人利益总是要屈服于集体利益吗?
提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也有出现冲突的时候,这时应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
得出知识点: (1)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了解集体主义的含义直观展示PPT 教师讲述:所有三峡移民牺牲了小家,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离开故土远迁至数千里之外。但其实我们的个人利益本质上与国家利益是一致的,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国家兴旺发达后,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会从中受益。伟大的移民们选择了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坚持了集体主义,他们值得尊敬。 引用孟德斯鸠名言:个人利益总是包含在集体利益之中
知识点(2):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教师讲述:三峡移民们虽然远离故土选择了搬迁,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关注个人利益,他们是在保证个人正当利益之下选择了集体主义。三峡移民前,居民们的居住环境是这样的(展示老城区照片),移民后建的云阳新县城是这样的(展示新县城照片),这意味着坚持集体主义不是要移民们无家可归,而是需要他们在保证自身正常生活情况下为集体利益作出让步和牺牲。
知识点(3):在集体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各种关系。当遇到矛盾冲突时,我们要慎重考虑,冷静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 教师讲述:PPT展示书上探究与分享内容,“面对集体中个人之间的冲突,主要有哪几种处理方式”,引导得出结论。
探究活动六:
展示材料:学校要举办庆“五四”歌咏比赛,班主任王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由班长小璐去组织。她想请去年担任合唱指挥的小玲继续担任指挥,因为小玲在这方面能力突出。可是小璐却犯了愁,因为前段时间,她俩因为一件事情,闹了矛盾,彼此之间有些不愉快。小璐想了很久,最终决定向小玲道歉,并邀请她担任合唱指挥,帮助排练节目。
假如你是小玲,你会答应小璐的邀请吗?为什么? 得出结论:
知识点(4):无论个人之间有多大的矛盾与冲突,我们都应心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得因个人之间的矛盾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
4.课堂总结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范文第2篇
会話の説明
1.参(さん)考(こう)にする/参(さん)考(こう)になる 参考
例:この本を参考にして、論文を書く。
このきれいな髪型は参考になると思います。
~と思います 陈述自己的想法
例:この映画は面白いと思います。
2.~だろうと思います 委婉陈述自己的想法
拓展:でしょう/だろう
(1)(推测)吧 例:北海道では、今はもう寒いでしょう。
(2)(确认)吧? 例:君も行くだろう。
3.評(ひょう)判(ばん)
(1)评价,评论 例:評判を取る(进行评论)、評判が立つ(引起轰动)
評判がいい/評判画高い(受到好评)
評判の(受到好评的)
評判の映画
(2)闻名,有名 例:評判になる 出名
4.语气助词“わ”接于句末用言终止形后,为女性用语。
(1)表示和缓、轻柔的语气。
例:①その本は私のですわ。
那本书是我的。
②あの映画、昨日見たわ。
那部电影我昨天看了。
(2)表示惊讶,感叹。
例:降るわ、降るわ、一面の銀(ぎん)世(せ)界(かい)だ。
下啊,下啊,满世界银装素裹。
(3)用“わよ、わね”的形式表示轻微强调自己的主张、见解。
例:①今度の旅行、私もいくわよ。
这次旅行我也去。
②強(し)いられた結婚なんて、したくありませんわね、やっぱり。
我就是不想被人逼着结婚嘛。
5.(1)はい/ええ 疑问句的肯定回答
例:明日、授業がありますか。
―― はい、あります。
(2)はい 随声应答,表示自己在认真听对方说话或积极作出回应的语气
例:明日の会議は何時ですか。
―─ はい、九時ですね。
6.~にする 使其成为
例:子供を医者にしたい親が多い。
部屋をきれいにしなさい。
冷たくするともっとおいしいですよ。
拓展:
(1)数量词+する(花费时间、金钱等)
例:駅までいくらぐらいしますか。
その旅館は一泊100元します。
(2)副词+する(表示性质或状态)
例:赤ちゃんの肌はすべすべしている。
この料理は味がさっぱりしている。
7.(1)~なら~(假定)
如果是的话,假如的话
例:東京ならこんなに安い家賃で家は借りられません。
その話が本当なら大変なことになりますよ。
(2)~なら~、~なら~
如果说是的话,那么就是,如果就,如果则
例:いい生活を送るなら景色が美しいところを選び、事業を起こすなら経済発展が早いところを選んでほうがいい。
パリが芸術の都なら、ロンドンは金融の都です。
8.話(わ)題(だい)になる 吸引世人关注,成为热门话题
例:最近、このあたり、宝くじのことは話題になります。
このごろ、一人の新しい歌手は話題になります。
9.なるほど 的确,原来如此
例:①いい店だと聞いていたが、なるほどサービスもいいし料理もうまい。
②なるほど、富士山というのは美しい山だ。
③A:昨日は久しぶりに大学時代の友達に会ってきたよ。
B:なるほど、だからあんなにうれしそうにしていたんですね。
10.それなら 那,那样的话
例:①A:どこか山のぼりに行こうと思うんだけど。
B:それなら、富士山がいいよ。
②A:明日雨だかもね。
B:それなら、私はどこも行きません。
11.取(と)り上(あ)げる
(1)报道 例:テレビでこの事件を取り上げる
(2)采纳,受理 例:意見を取り上げる
(3)拿起,举起 例:受話器を取り上げる
(4)接生,助产 例:子供を取り上げる
12.~よね 用于确认与对方共同拥有的知识和感觉
例:私は鍵を持っているよね。
今日もう花をあびたよね。
~わね 一般年长的女性使用
表示感叹的心情、征求同意、表达自己的感想等
例:この赤ちゃんかわいいわね。
すばらしいですわね。
~かね 一般年长的男性使用 吗,吧
例:最近、お元気ですかね。
このアイディアはすばらしいかね。
13.までに 在之前,到时候为止
(1)表示时间的界限,后项动作或行为是在此前的某一时间上发生的。后项不能用持续动词。
例:会議は5時までに終わります。
金曜日の昼までに、レポートを提出してください。
(2)表示事物达到某种极端的程度,可译成“甚至”
例:日本では1910に年代の終わりには99%の子供が学校教育を受けるまでになっていた。
在日本,20世纪10年代末就有99%的儿童接受学校教育。
(3)下面的例句是书信中的惯用表达方式。表示仅限于此。有恭敬、谨慎的含义。
例:①一言ご挨拶までに申し上げました。
只说了一两句客套话。
②ご参考までに資料をおくりします。
寄上资料仅供参考。
本文の説明
1.~のうえで(の) 在上,在方面
“うえ”作为形式名词使用,在此表示在某一方面。
例:パソコンを買ううえで注意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ことは何ですか。
女性が結婚相手を選ぶうえでの重要なポイントとして、「三高」ということが言われている。
~たうえで 在之后
例:担当者と相談したうえで、改めてご返事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両親に話したうえで決めます。
拓展:~うえ(に) 加上,而且
例:彼は博士号を持っているうえに教育経験も長い。
この八百屋の野菜は新鮮なうえに値段も安い。
2.~さえ~ば 只要就
强调只需要某个最低或唯一的条件,后项就可以成立
例:あなたさえそばにいてくだされば、ほかには何もいりません。
今度の試験で何が出るのかさえ分かればいいのに。
拓展:
(1)さえ(も) 连,甚至
例:そんなことは小学生でさえ知っているよ。
その小説は面白くて、食事さえもしたくない。
(2)ただでさえ 平时就,本来就
例:ただでさえ人手が足りなくて、一度に三人もやめれれたらどうしようもない。
「さえ」「すら」、「まで」 连,甚至
区别:「すら」、「まで」用于举出实际存在的事物,而「さえ」还可用于想象的事物,「すら」主要用于书面语,「まで」很少用于否定句。
例:近頃は大人までマンガを読んでいる。
子供にすらばかにされている。
3.~などという 等
例:デパート、スーパーなどという大きな店ができたので、小さな店は経営が苦しくなった。
赤、緑などという鮮やかな色が好きです。
拓展:~などの 等
只用于列举两个以上的事物,而「~などという」还用于引用或者相当于引用的处理方式把作为特殊事件或问题的事情提出来。
例:猫、犬などの動物が怖いと思う。
4.~だけで 光就,只要就
例:地震は経験した人の話を聞くだけで怖い。
明日からまた仕事だと思うと、考えるだけでいやになる。
拓展:
(1)动词的可能态+だけ+同一动词 尽量,尽可能
例:がんばれるだけがんばってみます。
そのお菓子、持てるだけ持って行っていいよ。
(2)~だけましだ 好在,幸好
例:風でのどが痛いが、熱が出ないだけましだ。
(3)~だけに(かえって) 正因为(反倒)
例:若くて体力があるだけにかえって無理をして体を壊してしまった。
5.~先(さき) 的接尾词用法
是接尾词,接在移动性动词或名词后面,表示移动的目的地、归属点。
あて先:收信(件)人的姓名地址
通勤先:上班地点
旅行先:旅行目的地
転勤先:调职所去的地方
出張先:出差所去的地方
行き先:目的地
届け先:包裹等的接受地点
送り先:邮件接受地点
6.入(い)れる
①放入,放进 例:鳥をかごに入れる
②雇用 例:新入社員を入れる
③听,倾听 例:うわさを耳に入れる
④理解,记忆 例:頭に入れる
⑤沏,泡(茶) 例:お茶を入れる
7.~といい 表示对他人的劝告或放任、或者表示说话人的愿望或期盼。
①(建议)还是好
例:この株は今買うといいです。
旅行には、傘を持っていくといい。
②(愿望)多好啊,就好了
例:生まれてくる子供が、女の子だといいなあ。
学生がもっと積極的だといい。
拓展:
(1)体言といい体言といい 不论还是,也好也好
例:ここは、気候といい、景色といい、休暇を過ごすには、最高の場所だ。
娘といい、息子といい、遊んでばかりで、全然勉強しない。
(2)~たらいい/~ばいい (建议)还是好
例:ゆっくり休んだらいい。後のことは私に任せなさい。
もう遅いから残りの仕事は明日にすればいい。
8.~ごとに 每
(1)表示事物有规则的间隔
例:電車は5分ごとにでる。
1メートルごとに木を植える。
(2)表示在某种前提下全部都如此
例:列車が到着するごとに、ホームは人であふれそうになる。
(3)表示随着某状态的进展而产生变化
例:一(ひと)雨(あめ)ごとに春めいてくる。
每下一场雨就增添一份春意。
拓展:ことに 的是
表示说话人在叙述某事之前的心情,前面接表示瞬间感情活动的词语。多用于书面语。
例:残念なことに、私が訪ねた時には、その人はもう引越した。
驚いたことに、彼女はもうその話を知っていた。
第7课主要内容:
表达方式:确认、反问
词汇:評判、話題になる、それなら、までに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范文第3篇
热点话题评说
热点概览
1、关注2013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中国潜艇之父黄旭华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核心
2.2014年2月18日,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强调,希望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岸民众,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精神的团结统一的基本内涵
3.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核心和和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基本内涵。
4.关注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航天科技领域的成就。思考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5.关注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精神颓废的情况分析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择要解读
材料
一、2014年3月2日,“第十一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北京召开,素有“京城活雷锋”美誉的孙茂芳老人,获得“当代雷锋”光荣称号,成为继郭明义、庄仕华之后全国第三位获此殊荣的道德楷模。对于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孙茂芳的理解就是爱党、爱祖国、爱人民。他说,雷锋精神就是要坚定信仰一辈子,服务奉献一辈子,艰苦奋斗一辈子。
材料
二、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是我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也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为了我国的核潜艇事业,黄旭华从1958年至1988年,30年间没回过广东老家一次。黄旭华在采访中说:“思想里没有更多复杂的东西,很简单。党和国家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愿意一次把血流光,需要我血一天一天慢慢流,我愿意一天一天慢慢流。我没有离开过这个岗位(核潜艇设计工作),我献出了一生,我无怨无悔。”
命题角度1黄旭华、孙茂芳共同体现了怎样的中华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命题角度2愿意为祖国把血流干,集中体现了黄旭华的什么情怀,你怎么理解这种情怀?
(1)体现了黄旭华的爱国主义情怀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名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3)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既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4)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命题角度3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当代青年应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⑴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引导,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⑷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努力加强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创新设计
1.在当代,人们弘扬雷锋精神常常将雷锋精神与爱岗敬业、团队合作、人生规划等职场概念巧妙结合起来,以实现理想和发展。这反映了雷锋精神具有( )
A.民族性 B.时代性 C.相对稳定性 D.阶级性
解析:选B。人们把雷锋精神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体现了雷锋精神鲜明的时代性,应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 黄旭华说:“党和国家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愿意一次把血流光,需要我血一天一天慢慢流,我愿意一天一天慢慢流。”,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
A.爱国主义核心 B.团结统一的基本内涵 C.自强不息的基本内涵 D.爱好和平的基本内涵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黄旭华的话充分体现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故选A。
3.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B.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D.爱国主义是抽象的,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范文第4篇
光裕初级中学
袁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2)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2. 过程与方法
(1)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联系八大等历史,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联系中共八大历史,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3)举例说明文革中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关于民主法治方面的建设,让学生树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正确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辉煌。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教学方法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方式:情景教学,问题探究。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为何决定发动文革”? 文革中出现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十年文革的**。但是“左”倾错误并未纠正,文革遗留的政治、思想、和经济上的混乱,还尤为严重。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打开新局面,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首要问题。在这关头,一位伟人力挽狂澜,一次会议拨乱反正,使中国摆脱了**,步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今天,我们学习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两年徘徊
教师:阅读课本上第一段的内容,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学生:学生自主阅读探究
教师:哪一事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学生: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教师:找一学生阅读第一段小字后,补充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具体情况。 师生: 明确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作用 教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当时什么的? 学生:“两个凡是”的方针(并让生齐读其具体内容) 教师: 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找代表作答。
教师:归纳“两个凡是”的方针的危害性,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凡是”的方针阻挡系统纠正文革错误。 “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由胡耀邦等领导人掀起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结合课文内容,找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并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三个方面找出其主要内容。 学生: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
A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
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组织路线: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教师: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思考并作答
教师:明确共同点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 教师:这次会议的召开又有何意义?
学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教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哪次会议? 学生:遵义会议
教师:A思想纠错: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德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B领导核心: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的正确领导。
C历史地位: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伟大的历史转折,可文革中冤假错案层出不穷,若不解决,社会仍很难向前发展。因此,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革的错误是大势所趋。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教师:吃一堑,长一智。吸取了“文革”的教训,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教师:播放《刘少奇同志追悼会》视频片段 学生:平凡冤假错案----为刘少奇平反
教师:刘少奇是国家主席,在“文革”中被拘禁,最终被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 学生:加强民主与法治的重要性
教师:作为中学生,你知道全国人大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颁布了那些法律?哪些与你密切相关? 学生: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教师:展示(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
教师:举你身边的一个例子,说明人们提高法治观念的重要性,或不遵守法规的危害。 学生:举例并交流法治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课堂小测
1.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自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 (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2.1978年9月,针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问题,邓小平提出“归根到底要发展生产力”。不久,中共中央召开重要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并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是 (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古田会议
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4.会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是 (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五大
5.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6.“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的樊篱。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的历史事件是 (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板书设计
伟大的历史转折
真理的标准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 地点
思想上:彻底否定 重新确立
内容 政治上:停止使用 工作重点 实行
组织上:形成以 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范文第5篇
代志斌
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公平合作》是“我与集体、社会”这条主线的第三个模块。“我与集体、社会”作为主题贯穿于三个学中,其目标依次确定为“正确认识社会”、“积极适应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教材各个模块主题稳定,层次分明,课程目标螺旋上升,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结构逐步完善,“我与集体、社会”这条主线在“承担社会责任”中达到该主线的最高境界。具备“公平合作”的能力,“树立公平合作意识”,对于“承担社会责任”是必不可少的素质。
《公平合作》的导语用开门见山、富有哲理的语言,点明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从总体上初步感受公平合作对个人、对社会的主要作用。导语最后一句“公平合作既有利于个人成长,又能促进社会稳定”,对公平合作的重要性作了总概括。这对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教材,培育公平合作的能力,养成公平合作的品质,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构成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引言通过学生参与、观察现实生活的切身感受:在现代社会中,合作中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无奈与苦恼。但合作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做到公平合作,从而引入《社会需要公平合作》的学习。
教材的第一目《社会需要公平合作》由三个组成。其中第一个第一个,以三组图画再现生产中的合作、体育活动中的合作、学
1 习中的合作。这三幅图画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再引导学生列举家庭生活中、学校生活中、科研活动中、文艺活动中、抢险救灾活动中成功合作的事例。用具体的案例证明现代社会生活中小到人与人,大到国家与国家的合作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材第一第二个,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从社会得到什么?个人又为社会提供什么?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个人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合作。在这里我深切感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贴近生活,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合作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材第一目第二解读公平,让学生感悟公平。我首先让学生查阅《现代汉语大辞典》对“公平”的解释,认识“公平”是“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对“公平”的解释兼有“公正”、“平等”两重含义,“公平”常常是通过社会权利来实现的。其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人们对公平的不同认识,再次让学生感悟公平。再次,从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直视公平。最后,通过案例和社会经验让学生初步理解公平合作的基本要求就是“参与合作的人们中合理地分配合作的利益与负担,意味着每个人在合作中得到应得的利益,并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从而理解良好的合作必然是公平的合作。
教材第一目第三个,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首先使学生理解在一个合作系统中,怎样才能做到公平合作?那就是合作者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其次,就是让学生感悟公平合作有利于创造良好条件,使社
2 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公平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公平的社会。
第二目树立公平合作意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和背景材料,领会每个人在社会中生活,都要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为社会作出贡献,同时社会也要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使每个人获得应得的利益。因此,国家有责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来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平。其次,国家正在积极采取措施,解决促进社会整体公平发展的问题。采取的措施: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住房和医疗问题,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和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维护了群众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社会矛盾,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了社会整体公平发展。从我国正在积极采取的措施,解决促进社会整体公平发展可以看出,我们这个社会还存在不公平现象。公平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就要求我们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正确对待社会上出现的不公平现象。
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我体会到要使学生树立公平合作意识,就必须使学生充分认识公平合作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学生懂得以下道理:①人是社会的人,每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以及各种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他人的活动和服务。社会生活是许多有着不同职业或兴趣的人通过自愿交换他们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并由一个政府为这种交换提供服务的共同生活。因此,每一
3 个人都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者。②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合作能否取得满意的效果,取决于合作是否公平。③公平合作能使合作者得到合理期望的东西,既能促进个人的发展,又能使新的一代人得到恰当的抚养和教育,并在成长为成年人时选择适合的职业参与到这种合作中来。④公平的合作一定是互惠的,它不但可以使每一个合作者都能够从中获得应得的利益,而且可以扩展每一个人的力量,增添每一个人的自信。⑤社会没有公平合作,不仅个人的发展得不到保障,而且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之所以国家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来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平,是因为公平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⑥为保证公平和作的实现,每一个合作者都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与人公平合作,从而使合作者各自的利益得到保障。所以应该培养学生公平合作的意识。为在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公平合作的意识,我策划学生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①要培养学生公平合作的意识,在学校生活中应如何公平的对待同学?如何公平地对待每位老师?②要培养学生公平合作的意识,在集体活动中应该怎么办?③要培养公平合作的意识,应怎样正确对待身边发生的不公平的事?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规则,主动承担起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保证他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同时,获得自己应得的利益;通过讨论使学生逐步形成在社会生活中维护社会公平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努力的公平合作意识。
教材指出:“我们正在积极采取措施,解决促进社会整体公平发展”,就暗示社会存在不公平现象,应怎样正确对待社会中的不公平
4 现象?初中学生的社会阅历、认知水平,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比较单一,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不是归咎于命运的不公,就是认为别人和自己过不去。所以难以理智的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就成为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为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懂得以下道理:①从国家“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补助费”,“为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建立国家助学体系”,以及农村新合作医疗保险及低入者最低生活保障的逐步实施,都说明社会公平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公平是相对的。②例举国内外存在的不公平案例,说明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根据,说明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③对存在的某些“不公平”现象,辩证地思考,理性的对待。一方面,保持平和的心态;另一方面,积极地支持、协助党和政府依法治理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④在生活中遇到不公平的事情,要善于运用合法的手段去解决。总之,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我们要正视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更好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我进一步体会到学生在互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如下基本要求: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个人的发展,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范文第6篇
【课标要求】
依据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的要求,及“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部分:“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注重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感受高雅情趣对生活的益处。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感受、体验生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情趣与兴趣二者的关系如何? 【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为:对兴趣及情趣的认识。
依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难点为:情趣与兴趣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古筝曲子
师:同学们听听这首美妙的曲子,你知道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生:古筝
师:老师很喜欢听古筝弹奏的曲子,特别是在一个充满阳光的星期天,放上一首曲子,泡上一杯茶,捧上一本心爱的小说,这种感觉真地很惬意,我很喜欢看书,从书中我们可以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滋养心灵,爱看书是我的兴趣爱好。那么同学们有些什么兴趣爱好呢?今天这堂就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调查。 (发放“兴趣爱好”调查表,讲明填写规则)
师:好了,现在让我们来举手示意,有多少同学爱看课外书的? (生举手)
师:有多少同学爱听音乐的? (生举手)
师:同学们的兴趣十分地丰富多彩,那么在做一件自已感兴趣的事时,你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呢? 生:认真的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位同学叫小玉,她也有自已的兴趣爱好,而且也很投入,可是她却得到了怎样的结果呢? 幻灯片:小玉的故事
师:看完了小玉的故事后,我们发现她也很喜欢看书,可是她爱看书却得到了怎样的结果呢? 生:成绩一落千丈
师:那么为什么小玉的成绩会一落千丈呢? 生:
师:为什么看口袋书就会成绩一落千丈呢?口袋书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书呢? 生:(附介绍)
师:难怪小玉的成绩会一落千丈了。其实回头想想小玉也挺可怜的,本来一个乖乖女却落到这步田地,那么就让我们来帮帮小玉吧!治病要治根,我们要找到晓玉之所以沉迷于“口袋”书的原因,让我们来换位思考一下,为什么小玉喜欢看口袋书呢? 生:畅所欲言
师引导出:原来小玉的学习生活十分紧张,她是为了轻松一下,而口袋书的内容又正好比较轻松,我们知道学习之余放松一下自已这是没有错的,而小玉错就错在选择了一个不良的兴趣爱好。可能开始的时候,小玉只是一时的兴趣,而长此以往,看口袋书已经成为了小玉生活的一部分,于是形成了一种情趣了。再加上小玉看的口袋书内容十分的庸俗和消极,于是小玉也就形成了一种低级、庸俗的情趣了。试想一下,如果再这样下去,是否有利于小玉的身心健康?
生:不利
师:是啊,低级、庸俗的情趣不利于我们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那么什么才是高雅的情呢?
小玉又应该如何选择呢?通过刚才的小调查我发现同学其实都有自已的兴趣爱好。相信我们的同学们从中也会有很多自已的体验,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同时也告诉小玉怎样的才是良好的兴趣爱好和高雅的情趣。
开展课堂讨论,要求: 1. 你之所以这样建议,是因为你经历过,有切身感受;
2. 你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做的?从中你收获到了什么? 3.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
针对学生课堂生成的资源,适时进行点拨。根据几次试讲情况,特定几种预设进行点拨:
预设1:学生建议多看课外书
展示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详见附件)
师:感谢这位同学的朗读,请问大家从诗中读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
师:的确这首诗的作者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当时被充军到边远地区,作者通过写这首诗来鼓励自已。
师:我说这是一首好诗,因为写诗的人通过它能鼓励自已度过难关,而读诗的我们也能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会到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试想如果我们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看好诗和好书,从中去发现乐趣,体验情趣,一定就能形成一种高雅的情趣。 预设2:学生建议听听音乐 师:你为什么喜欢听音乐? 生: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首曲子,大家听听,从中你听出了什么?(推荐《黄河大合唱》、《天亮了》,过程中介绍歌曲背景)
师:于是我们会发现听音乐也是一种良好的情趣,从歌中我们的神经得以放松,疲劳得以解除,同时从歌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一段历史,体味一种情感,还能使我们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使我们即使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 总结:
师:今天老师要感谢同学们提了这么多好的建议给小玉,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很多的高雅的情趣,高雅的情趣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益处,那么怎样才能追寻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呢?这是我们下堂课要探讨的内容。谢谢!
我的兴趣爱好
看课外书( )
聊天( )
玩电脑 ( ) 画画( ) 看电影 ( ) 书法( ) 听音乐 ( ) 轮滑( ) 写文章 ( ) 跳舞(
) 弹奏乐器( ) 下棋( ) 各类体育运动( )
其他 规则:1.如果你有以上的兴趣爱好,请在括号内打
2.如果你还有其他的兴趣爱好,请在“其他”
内注明。
我的兴趣爱好
看课外书( )
聊天( )
玩电脑 ( ) 画画( ) 看电影 ( ) 书法( ) 听音乐 ( ) 轮滑( ) 写文章 ( ) 跳舞(
) 弹奏乐器( ) 下棋( ) 各类体育运动( )
其他 规则:1.如果你有以上的兴趣爱好,请在括号内打
2.如果你还有其他的兴趣爱好,请在“其他”
内注明。
我的兴趣爱好
看课外书( )
聊天( )
玩电脑 ( ) 画画( ) 看电影 ( ) 书法( ) 听音乐 ( ) 轮滑( ) 写文章 ( ) 跳舞(
) 弹奏乐器( ) 下棋( ) 各类体育运动( )
其他 规则:1.如果你有以上的兴趣爱好,请在括号内打
2.如果你还有其他的兴趣爱好,请在“其他”
内注明。
1. 你平时喜欢做些什么事(兴趣爱好)?
2. 在做这些感兴趣的事时,从中你有哪些收获?
1. 你平时喜欢做些什么事(兴趣爱好)?
2. 在做这些感兴趣的事时,从中你有哪些收获?
1. 你平时喜欢做些什么事(兴趣爱好)?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