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弟子规教案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弟子规》的学习,让我们在诵读经典中养德行,学做人,《弟子规》像丝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整个班级在悄然地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一《弟子规》让孩子们的心灵变了。原来,我们班有些学生学习时不能做到专注,时不时地动个小东西或是四处张望,老是静不下来,因而心也无法安定,从而导致孩子们的学习效率不高。但学习了“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多数学生受到启发,能心神宁静的去读书,去思考了。
二《弟子规》让学生习惯变了。诵读《弟子规》逐渐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越来越爱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爱读书,爱学习,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乐意于与他人合作交流。不少家长都在家校联系卡上写到:“孩子越来越懂事了,越来越爱学习了,作业再也不用催着做了。”
三《弟子规》让家长也变了。学习《弟子规》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积极响,众多家长也参与进来,他们纷纷说:“学校这项活动开展的好。”我们班的李玉婷同学告诉我爸爸在家里和她一起读背《弟子规》,比赛谁背得快做得好。
四《弟子规》让我也变了。“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己。”告诉我们,一件事,如果连自己都不想做,就不要强迫别人做到。别人即使做,但并不乐意。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我作为一名班主任,虽然所面对的学生年龄较小,但同样也要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概念。更要作是以身作则。所以,现在的我心态越来越平和,对待学生的过失或错误能够换一种方法去做,再没有以往的暴跳如雷。
弟子规教案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姓名:王兴兰 性别:女 地区:青海省西宁市
邮编:811603 单位:田家寨小学 职务:教师
联系方式:13909716435
一 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课围绕“诚信”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凡出言,信为先,惟其是”这些要求体现出做人应讲信用,做到真诚待人的道德准则;“诈与妄,奚可焉,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待人真诚的人。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故事《孟信卖牛》以生动的事例诠释“只有自己做到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这一道德修养与道德智慧,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 教学目标
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信”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 设计理念
1.紧扣“信”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四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1 事中引发思考,激发学习情趣.结合拓展,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强行为规范意识。
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话题揭义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字,这个字大家都很熟悉。大家看看,它是怎么写的? 2.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用心想一想,我们的祖先造字时为什么这样写?它包含怎样的意思呢?(人说话要讲信用)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第二十课,从古人的“信”的行为要求中,学学为人处事的真诚与智慧。
(二)字正腔圆,诵读成韵
1.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首先把韵文中不认识的字,找出来,看着注音读几篇后,再自行把韵文试读两遍。
2. 集体朗读韵文,提出诵读要求:读书贵有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诵读精神饱满,咬字吐音清晰。(教师相机引导)
3. 读文之美在于轻重缓急能入韵。播放音频,让学生找出诵读的停顿节奏,按。文节奏读文。现在请同学们先试行打节奏。
4. 读文贵有轻重缓急,根据诵读的需要,找出韵文中轻读与重读的字,按节奏读出韵文,(全班同学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适时指导,相机激励。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
(三)故事诠释,读文明意
1.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刚才的几轮诵读,同学们对照韵文再读读译文,想想古人对待“信”是怎么要求的?(交流汇报)
2.我们一起听听孟信卖牛的故事,看看获得怎样的启示。(播放音频故事 [孟信卖牛] ) [说一说] 2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用心想一想,贫穷的孟信为什么赢得大家的尊重?(诚实、守信)孟信的行为符合《弟子规》的哪些要求呢? 3.情境插入,依理明义
看动画短片《男孩和金斧头的故事》
说一说:你认为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分别符合《弟子规》中的哪句话? [议一议] 评析:老师根据学生的思考与辩论,相机引导,
[1]紧扣“信为先,惟其是”先自行思考,然后同桌交流,鼓励学生结合韵文要求,针对小男孩和邻居的行为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明义。(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只有诚实守信,待人真诚,品质崇高,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 [2]紧扣“诈与妄,奚可焉”从邻居的贪婪,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邻居之所以失去别人的帮助,是因为他没有做到“信为先”,缺乏待人真诚的品质,为了不再犯邻居的错误,谨记教导,我们再次集体朗读韵文。
(四)生活介入,明理导行
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明白自己的行为得失就是成功的开始。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事例来说一说,(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交流展示,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真诚表达,恭敬待人,信守承诺。)
评析: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我们要学习孟信和小男孩,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因此,我们再次朗读课文。
(五)升华题义,激励实践
不断努力实践,让我们成为传统文明的实践者,现在请同学们再次用心诵读.同学们,《弟子规》中为人处事的准则是祖国传统文明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不只是在课堂上诵读,更应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五 板书设计 第二十课
信
言真诚 戒 诈与妄
3
崇高 戒 刻薄语 秽污词
附:教学反思
一 拓展教材,使教学内容丰富立体
《弟子规》虽然是国学经典,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我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爱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说,有事做,他们在上课时发言踊跃,积极表现,得到的知识和启迪也超越了原来的教材。
二 层层递进,提高了学生能力,升华了学生情感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理解《弟子规》信这一部分内容的意思,理解了之后又设置了几个问题让他们学会活学活用,培养了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课堂上,他们能很快说出原文意思,在解决实际问题环节,他们的积极和用心超出了我的想象,基本上能很完整地解决现实问题。
三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自身能力得到提高
在准备这节拓展课时,我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活动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如何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提高?这些问题促使我一遍遍地精研教材,查找相关资料,自身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 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不愿表现,参与面虽然广,但还不是全班。 2.上课时我还没有做到始终和孩子平等对话。
弟子规教案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课围绕“诚信”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凡出言~信为先~惟其是”的行为要求上看~这些要求体现出做人应讲信用,做到真诚待人的道德准则,“诈与妄~奚可焉~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些要求来看~准则意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待人真诚的人。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故事《孟信卖牛》以生动的事例诠释“只有自己做到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这一道德修养与道德智慧~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信”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
1、块组合~分层推进。紧扣“信”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四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四化并用~优化组合。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解、感悟、思辨、导行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事中引发再度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结合拓展~设情境~在课堂生成“借物”情境~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训练创造条件~再现教学情境化。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强行为规范意识~张扬教学生活化。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话题揭义
1、创设情境~导出话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字~这个字大家都很熟悉。大家看看~它是怎么写的,
2、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用心想一想~我们的祖先造字时为什么这样写,它包含怎样的意思呢,,人说话要讲信用,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第二十课~从古人的“信”的行为要求中~学学为人处事的真诚与智慧。
,二,字正腔圆~诵读成韵
1、字正腔圆~读通韵文
A、《弟子规》是古代韵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文之美在于字正腔圆~首先把韵文中不认识的字~找出来~看着注音读几篇后~再自行把韵文试读两遍。 B、集体朗读韵文~提出诵读要求:读书贵有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诵读精神饱满~咬字吐音清晰。,教师相机引导,
2、轻重缓急~读出韵味
A、读文之美在于轻重缓急能入韵。再次播放音频~让学生找出诵读的停顿节奏~按韵文节奏读文。现在请同学们先试行打节奏。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B、读文贵有轻重缓急~根据诵读的需要~找出韵文中轻读与重读的字~按节奏读出韵文~,全班同学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适时指导~相机激励。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C、学生集体诵读~进一步强化诵读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韵文表达的是怎样意思。,为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的这一环节做铺垫, ,三,故事诠释~读文明意
1、释文结合~读文知意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刚才的几轮诵读~同学们对照韵文再读读译文~想想古人对待“信”是怎么要求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把握信的行为准则:出言信为先~惟其是,
2、故事引路~据文辨义
下面~我们一起听听孟信卖牛的故事~看看获得怎样的启示。 [孟信卖牛] 教师生动讲述 [说一说] [1]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用心想一想~贫穷的孟信为什么赢得大家的尊重,,诚实、守信,孟信的行为符合《弟子规》的哪些要求呢, [2] 点评:虽然孟信家里穷~经常连饭都吃不饱~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用病牛去换粮食~他的这种行为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这种道德修养也是道德智慧。
3、情境插入~依理明义
看动画短片《男孩和金斧头的故事》
说一说:你认为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分别符合 《弟子规》中的哪句话, [议一议] 评析:老师根据学生的思考与辩论~相机引导~
[1]紧扣“信为先~惟其是”先自行思考~然后同桌交流~鼓励学生结合韵文要求~针对小男孩和邻居的行为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明义。,在人与人的交往
中~只有诚实守信~待人真诚~品质崇高~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 [2]紧扣“诈与妄~奚可焉”从邻居的贪婪~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邻居之所以失去别人的帮助~是因为他没有做到“信为先”~缺乏待人真诚的品质~为
了不再犯邻居的错误~谨记教导~我们再次集体朗读韵文。 ,四,生活介入~明理导行
1、回顾生活~明理察失
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明白自己的行为得失就是成功的开始。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事例来说一说~,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交流展示~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真诚表达~恭敬待人~信守承诺。,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整理了以下几道题目~请同学们加以判断~并说出你的想法。
1、芳芳没做家庭作业~老师检查时~她告诉老师丢家里了。, ,
2、小亮踢球时~不小心把王奶奶家的玻璃打破了~他连忙向王奶奶承认错误~并且赔礼道歉。, ,
3、冬冬在第一次单元测试不及格~回家妈妈问他考试了没有~冬冬说没有考试。, ,
4、文文和妈妈一起上街去~乐乐让他帮忙买一盒铅笔~可文文却在公园里玩忘记了~没有买到铅笔。, ,
5、小明和小红约好星期六去图书馆~可奶奶突然生病住院~小红临时要去看望奶奶~所以她打电话告诉小明取消约定。, , 评析: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我们要学习孟信和小男孩~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因此~我们再次朗读课文。
,五,升华题义~激励实践
同学们~《弟子规》中为人处事的准则是祖国传统文明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不只是在课堂上诵读~更应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努力实践~让我们成为传统文明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传承与发扬祖国的文明~在实践中成就自己的学业与德行。现在请同学们起立~再次用心诵读~让《弟子规》的行为准则成为我们的实践指南。配乐诵读:
五、板书设计 第二十课 信 亻 言
真诚 戒 诈与妄 崇高 戒 刻薄语 秽污词 尊重 帮助
弟子规教案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这学期咱们主要学习的是《弟子规》。大家是不是好奇,咱们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原因呢老师先不告诉大家,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让大家来评一评故事中的小朋友做的对不对?
故事:一个六岁的小朋友,他不但会弹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会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的说了一句语惊四座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 小朋友,故事中的小朋友做的对不对? 不对。 为什么不对?
看不起自己的姥姥,骄傲。
《弟子规》是一本教育指导我们日常行为规范的书。他的主要内容是告诉我们在家要懂得孝顺父母、长辈,与兄弟姐们要友好相处。在外要尊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要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也就是总叙说的: 。。。。。。。。
知道了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咱们就要开始咱们的学习了。
弟子规教案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封开县南丰镇渡头中学 莫健火
教学内容:《弟子规》
一、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教学目的:
1、熟读并背诵《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部分。
2、通过讲解联系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孝心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其中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关键在落实上。
教学难点:在成长中如何践行正确的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 开火车回答问题:
(1)《弟子规》的原名?(2)《弟子规》的作者?(3)《弟子规》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分男女背诵《总叙》部分
二、学习新课
1、学生试谈对孝的理解。
2、出示PPT:二十四孝图之“亲尝汤药”、“扇枕温衾”
2、出示PPT:(1)“入则孝”中“孝”的含义与意义。(2)《弟子规》
一、
1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3、播放《弟子规》相关内容视频朗读(动画)
4、集体朗读“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5、小组讨论理解其中义理。
6、指名回答后教师明确(出示PPT)
7、逐句理解 父母呼,应勿缓。
A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B教师明确(PPT): 现实版“父母呼,应勿缓。”---现在的孩子,听到父母喊自己,年龄越大,反应越慢,喊的次数越多,时不时地还会呛父母一句“喊什么喊?长着耳朵呢!”有的家庭还颠倒过来,成了“子女呼,应勿缓”,把爹妈使唤得跟男佣,女佣似的。
为什么要『应勿缓』?「应勿缓」就是表示一种恭敬。假如父母叫到我们,我们拖拖拉拉、迟迟疑疑、慢慢吞吞,这样的话就没有恭敬心。而孝一定要体现在一个敬字上,孝敬,你没有敬父母这种心,怎么能说有孝心?所以,应勿缓也是一种孝敬。
父母,广义的来看,一切的老人家都像我们的父母一样,所以我们对待老人家、对待长辈,也应该像对父母那样的对待他们。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我们家的老人、自己家的父母这种心,扩展到对一切的父母、
2 一切的老人。所以他们这些长辈呼,我们也得应勿缓,他们有需要的,我们马上要帮助。在日常生活中,凡是有人有求于我的,我马上尽力的去帮助他们,这也是应勿缓。这个「呼」不一定是语言上叫,才叫呼,心灵的呼声也得应勿缓。老人家心里有需要的,不待他说出来,我们就要去帮忙,就要去照顾,这就是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A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B教师明确(PPT): 这是讲父母对我们的教诲,希望我们做什么事,这命令我们,我们马上得做,不能懒。父母是对我们恩德最重的人,我们报恩必须从父母开始。你看现在很多同学,父母让他做点事情,他推辞很多,借口很多。总是会千推托万推托,总是以学习忙为借口,把忙做为懒的借口,这种就是一个不孝的行为了。
举例:
1、有的孩子听到父母让他写作业,立刻答应,马上进了书房,过了一二十分钟父母去看他,摊开的作业本一个字没写,还在那儿玩手机或在发呆
2、有的孩子听到大人吩咐他做一件事,也是答应的很痛快,过一两天去问他干完没有,他倒一脸迷茫地问你:“你让我干啥了?” 父母教,须敬听。
A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B教师明确(PPT): 字面上的解释,就是父母的教诲,我们要恭恭敬敬的去听取。父母都是年
3 长我们几十年的人,一句俗话说「他吃的盐比我们吃的饭多,走的桥比我们走的路多」,他们的教诲一定对我们的人生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我们应该虚心、恭敬的去听取,这样子往往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俗语都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父母反对你的事情,一定有他们的道理,他们的人生阅历广、见识多,我们听取父母的这些意见、建议是决定有好处。对父母的这些教诲,他教得对的,我们更应该听取;教得不对的,我们也得听,还得恭恭敬敬的听,这是养自己的谦德。扩而展之,一切人他对我们哪怕是提一点点意见,给我们一些建议,我们都要很好的去学习、听取,这样子养成自己虚怀若谷的圣贤品格。 父母责,须顺承。
A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B教师明确(PPT): 父母对我责备,我要能够忍受,能够好好的反省自己,承认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嘉勉。用这种态度对待父母的批评、责备,那就是一种孝心的体现。假如说父母对我们的责备,心里有不服,甚至还要对父母有怀恨之心,这就跟孝完全是背道而驰了。如果说父母的责备有偏差,不正确,我们还是要顺承。因为如果是父母讲得不对,我们知道父母讲错了,我们心里明白就行了,以后要注意防范,不能够犯这种过失。既然我自己没有错误,怎么能够反倒对父母不服,甚至怨恨父母?要知道,父母爱你,才会对你严厉的要求。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那么在学校老师的教与责又怎么看呢?有些同学在学校不听话,老师稍微严厉批评一下,就满肚子怨气跑回
4 家跟他父母告状,有些父母甚至会到学校里去跟老师论理,还甚至说要告老师、威胁老师。
思考并讨论:
1、学生与家长做法正确吗?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2、对于老师的批评,家长和学生应如何看待?
教师明确(PPT):学生与家长做法十分错误,家长这样过分溺爱孩子,一来助长孩子的歪风邪气,不利于健康成长;二来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要知道,“福是逆着加的”,当我们遇到批评、责难,遇到这些不顺心的事情,或者是遇到一些人对我们非常严厉,很不客气,或是受了冤枉,受了错误的批评,我们如果能够逆来顺受,这样子福报就能够增加。所以不要怕吃亏,不要怕被人家责备,甚至打骂,要知道吃亏是福,要学会恒顺。在一切的境缘当中都懂得顺承,这种人就有福了,因为他有德,有德者就有福。
三、再读背诵
1、集体朗读
2、分组背诵
四、课堂小结: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啊。想尽一份孝心,让我们按照《弟子规》的教导,马上行动起来吧!
弟子规教案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1.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促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的创造潜能。
能力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尝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增强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求异思维是创新的源头,了解想象的方法,知道知识是创新的基础。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积累知识,勇于创新。因为知识是创新的前提,而学生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能为将来创新奠定基础,创新当然也离不开实践,要学以致用,才有收获。
【教学难点】
让创新思维闪光。学生思维活跃,充满幻想,如何让幻想变为现实,离不开创新思维的培养。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图片展示:神舟十号成功发射的壮举、我国太空授课第一人王亚平的风采、蛟龙号深海潜水7000米海试成功、蛟龙号拍摄深海奇异生物。
师: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豪情诗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在今天逐一成为现实。是什么让我们美好的理想成为现实的呢?
生:科技发展、创新等等。 师:是创新、发明搭起了理想和现实的桥梁。那么,应如何搭起创新的桥梁呢?(出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乘坐“创新”号列车开始今天的旅行。 列车驶入第一站:“感受”创新。
设计意图:使学生领略现代科技的神奇与力量,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 环节二:自主体验,感悟新知 【第一站】“感受”创新 活动一:小小蚂蚁力量大
【百度视频】播放视频: 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张阳的故事。
结合教材7378页,说一说张阳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并分析这些优秀品质与创新的关系。
(设计安排: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小组展示)
组1:我们组认为是好奇心,因为张阳对蚂蚁负重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才有了之后的细心观察、研究,并最终取得了成功。所以,好奇心是出现的最初动力。
组2:我们组认为是敢于质疑,因为张阳不相信书本上的观点,不相信美国生物学家马克莫非特的观点,所以才有了之后的研究。所以,敢于质疑是创新的源头。
组3:我们组认为还有善于观察,因为张阳对小家蚁的负重方式细心观察,所以才有了科学的数据。我们认为善于观察是创新的重要前提。 组4:我们认为还有积极实践,,积极实践是创新的基本途径。 组5:我们认为还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善积累是创新的前提。 组6:我们认为还有坚持不懈、不怕困难 学生边展示,教师边板书。 师:课件展示:
培养创新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 (1)好奇心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2)善于观察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 (3)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 (4)知识是创新的前提。 (5)勇于实践是创新的最佳途径。
教师板书:创新=好奇心+敢质疑+善观察+善积累+勇实践+(
)+------ 学生思考:要创新,还应具备哪些品质? 生:坚持不懈、敢于想象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看同龄人的故事,共同探究、领悟、感受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通过分析材料,既让学生直观感性地认识到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又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第二站】“尝试”创新 尝试一:考考你的观察力
师:在图片中找出尽可能多的人物。
师:想像是创新的先导。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些神话般的异想天开经过人类的创新实践将逐一成为现实。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想象是创新的先导。
展示爱因斯坦的教育名言。
读故事,谈启迪,鼓励学生要大胆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展开想象的翅膀。
多媒体展示:怎样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展开想象的翅膀?
首先,要“敢于想”。
其次,要“能够想”。
最后,要“善于想”。 尝试二:测测你的创新思维能力 设法移动两只杯子,按要求解决问题。
每个小组准备六根相同的小木棒,设法摆出四个三角形。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想方设法摆脱思维定势,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小组成员互帮互助,一起动手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讲述:培养求异思维,不但要学会“质疑”,而且还应突破思维定势,从新的角度认识问题,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走进生活,帮帮我们的伙伴
分析王凯的想法,并帮助他走出困惑。
通过学生们的交流,探讨。结合教师讲述,进一步理解观点:知识是创新的前提。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实际事例中进一步感悟细心观察、大胆想象,求异思维等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创新精神,让创新思维在学习生活中闪光。通过分析王凯的想法,并帮助他走出困惑。通过学生们的交流,探讨。结合教师讲述,进一步理解观点: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完成教学重点。
【第三站】创新在行动
【百度视频】播放视频:中学生潜心发明创新
五年创造1500项专利 相信学生感触颇深,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此处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发明创造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只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积极投身于创新实践,也会有自己的发明创造。 环节三:归纳小结,巩固深化
此处分为知识小结和盘点收获两部分内容。
伴随着隐形的翅膀轻音乐,学生们拿起手中的笔书写收获,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找出自己的差距,确定今后的努力目标。
弟子规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