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电脑绘图教案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电脑绘图教案范文(精选9篇)

电脑绘图教案 第1篇

几何画板软件是美国Key Curriculum Press公司制作并出版的几何绘图软件,全国初高中人教版教材指定软件,是唯一一个由国外开发的软件。适用于数学、平面几何、物理的矢量分析、作图,函数作图等教学平台,能够为老师和学生动态地展现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运行变化规律,是数学与物理教师制作课件的一把“利剑”。

特色:

1.几何画板软件可以以点、线、圆为基本元素,通过对这些基本元素的变换、构造、测算、计算、动画、跟踪轨迹等,构造出其它较为复杂的图形。

2.软件操作比较简便,对于一个操作较为熟悉的老师,制作出一个难度适中的几何课件只需5-10分钟。

3.其动态性、形象性、易操作性等优势,成为数学、物理等学科教学中强有力的工具。

适用对象:所有人群

电脑绘图教案 第2篇

特色:

1.英壬画板方便地构筑出多种类型的点、线、圆、圆弧、平面、多边形、球、圆台、轨迹线、路径以及各种变换和迭代。

2.英壬画板几何模型的组成对象能在三维空间中动态保持其几何约束关系,最多可用24个层控制各对象按层显示或隐藏。

3.构筑的模型文件可以是纯文本格式,也可以是bmp、jpg等图像格式。

缺点:

因三维动态的效果,对系统要求比较高,一般的电脑会出现卡机的现象。

适用对象:所有人群

电脑绘图教案 第3篇

作为考古学研究的实物资料包括遗迹和遗物两大部分, 遗迹是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 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 遗物按其用途可以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和礼器等器物, 按其质料分可分为石器、玉器、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瓷器、骨器、角器、牙器、贝器、竹器、木器、漆器和棉织品等器类。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 它必须是古代人们通过各种活动所遗留下来的, 是经过人类有意识加工的。2考古绘图包含田野窑址绘图、室内整理的器物绘图两大类, 电脑绘图是指用制图学的理论和技术记录来将考古材料的作为一门基础的技术科学, 包含纸质绘图与电脑绘图, 电脑绘图在器物绘图中应算是纸质绘图的一个延伸。两者皆有包括绘图工具的使用, 绘图的步骤与方法, 图字的标注及素描的基础知识在考古绘图中的具体应用等, 对培养和发展空间概念及空间想象力有很大的帮助。此外, 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 都必须借助于绘图、照相、测量等技术手段, 来编写简报、报告和撰写论文, 利用绘图反映出土遗物的大小形状、花纹和质地的真实面目, 达到见图如见物的效果, 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

电脑绘图如今已慢慢渗入考古绘图中, 绘图软件如AutoC AD、PhotoshopC S早期皆有出现在考古绘图中, 但使用的并不广泛, 在手绘板结合PhotoshopC S还没得到推广的同时, 人们对电脑绘图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仍产生怀疑, 担心在尺寸、器物准确度、速度、比例等方面产生偏差, 要改变这些观点, 必须要了解手绘板结合电脑制图的原理, PhotoshopC S绘图其实与手工绘图的原理基本相同, 任何一种绘图方式都要依靠绘图人员来操作, 首先是测量数据, 然后在座标纸 (或电脑) 上根据器物或遗迹的轮廓线进行绘制, PhotoshopC S界面仅仅是取代原始座标纸的位置, 将一些基本的几何线条如圆形、正方形等可以用鼠标操作命令来完成, 比原始纸质绘图的方法更省时、精确, 手绘板与Photoshop CS的想结合, 使图形从形制、纹饰、颜色都更贴进古器物, 手绘板的使用主要在于对器物绘图中线条的流畅性, 呈色更加鲜明。笔者主要是从PhotoS hop与手绘板相结合来绘制器物图。

在电脑绘图的过程中, 基本的绘图设备包括相机、背景纸、手绘板、量尺等。相机所拍摄的器物像素对于之后载入PhotoS hop中是至关重要的, 对所描绘的器物进行水平拍摄。拍摄时必须注意的是器物背景必须是单一色的并且与器物色彩纯度、明度有较大反差的平面衬景, 避免出现光线直射或是反光, 为下一步器物图片不清晰带来额外的工作量。另外对焦方面, 为防止器物变形可采用远焦拉近的方法, 一般拍摄器物所选的投影方式为正投影, 包括设置台板, 调整光源, 摆放器物, 入电脑绘图, 充分展示器物的形制、纹饰, 确保识图顺畅。其次是古器物的测量, 室内器物测量的基本方法是直角坐标法, 是利用坐标纸及直立三角板构成的一组直角坐标关系, 测量器物外形轮廓的若干特征点和坐标数值。之后便是将图及手绘板驱动导入电脑的过程。在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后需要了解到手绘板的性能, 手绘板的使用大部分是在设计者手中, 如绘制插画、动画制图等而在描绘考古器物中使用者却寥寥无几, 这也正是今后在考古过程中可推广的一种新兴的考古绘图方式。笔者简要描述器物绘图的基本方法:

第一, 安装驱动, 手绘板里面有驱动的程序盘, 首先要将程序安装到电脑中。第二, 连接手绘板, 将手绘板的连接线取出, 将电脑与手绘板相连接。第三, 打开手绘板的属性程序, 找到菜单栏中的设置, 调整手绘板的相关数值, 主要是在属性里要调整笔的灵敏度和压杆力度等数值。第四, 选用Adobe photoshop CS软件打开图片, 选择菜单:“文件-名称-图像大小”, 做一个空白界面。第五, 选择菜单-文件-导入已拍好图片, 将标尺调至与器物尺寸相符, 提高准确率。第六, 在页面右下角点击新建图层后再按工具面板中的“移动工具”, 按Shift等比例放大到与器物相同。第七, 选择菜单-编辑-描边, 使器物轮廓生成黑色轮廓线, 类似的形状皆可用此方式, 手绘板还有一个重要优势是在手绘板连接电脑后, 手绘比全程可代替鼠标使用, 最后便是用手绘笔在手机板上对器物进行一比一的描线、上色。

需要说明的是器物花纹的侧视展开图能更好的反应器物纹饰的时代特点、组织结构和其艺术风格, 其绘图方法分为两种, 一种为相机拍摄全景图后倒入电脑直接绘制而成, 一种侧视展开图是将其比例及纹饰用米格纸画好, 而后倒入电脑进行上色。 (如图1-清青花过墙龙)

通过电脑绘图与手工绘图的比较, 手绘板绘图结合电脑绘图与纸质绘图的区别更是显而易见的, 手绘板与电脑绘图融入考古研究中有几点优势, 第一, 质量方面:电脑所绘的器物图形比例精确, 层次分明, 对相同的轮廓线或纹饰还可以通过镜象复制, 达到完全一致, 在颜色填涂过程中深浅度容易掌握, 尤其是陶瓷器物能画出青花或五彩分水浓淡效果。清晰地反映出不同时代器物各自的特点及演变规律, 给研究者提供直观、真实的视觉效果。第二, 效率方面:传统绘图一般先在米格纸上绘制底图, 然后再用硫酸纸拷贝图片, 最后再经扫描导入到电脑内, 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而电脑绘图是直接根据已拍照片放入电脑中描绘。而手绘板电脑绘图不用经过这些流程就可以生成数据化图片资料, 更为直接有效。第三, 调整轻松:任何一根线条均可以重复更改, 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还可将器物图形放大或缩小以便观察其细部特征。第四, 储存方面:不会有纸质图稿经过时间延续造成图稿的损坏、破旧等问题。

此外, 笔者需要说明手绘板的考古绘图与我们传统绘画是有区别的。其一, 绘画是需要作为美术角度来作画, 而制图是从科学的角度来制图。其二, 绘画的理论基础是艺术理论和透视学, 而制图的理论基础则是画法与几何学。其三, 绘画可凭借视觉修养的主观作画, 制图则是根据器物实际情况来表达器物上做代表纹饰的含义。手绘板描图并不需要技术高超的绘图人员, 只需要熟悉电脑操作的人员, 长期练习即可, 当然, 有素描基础或是设计基础的人员更具优势。对绘图者的基本要求是对待绘图态度要严肃认真, 衷于原物, 细心观察, 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耐心和正确的描绘, 必要时需要了解器物所绘纹饰或是其形制的特点及所处年代该有的器物特征。

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的不断发展, Adobe photoshop CS等器物绘图在其它领域中早已应用, 如工程制图、古建制图、机械制图乃至高科技尖端科学制图, 考古界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相对比较滞后, 用手绘板与Adobe photoshop CS相结合的考古器物绘图, 不仅大大缩短了绘图时间, 许多通过电脑绘制的图纸尤为精美、真实。促进了考古信息资料的数字化, 也使考古绘图在考古学研究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有意义。但手工绘图的绘制与训练仍不能忽略, 真正好的绘图还是需要通过眼、脑、手、图不断的形象化思考和再观察、再创造的过程, 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才能产生更多的新创意和新构思, 重视培养手绘制图表现能力, 在结合现今的手绘板的绘图技巧。才能将器物本身的纹饰生动完美地表达出来, 提高了考古的出版文献的质量及效率。以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将考古研究融入现代化设备, 以便留存珍贵史料。

只有不断去接受新事物, 不断摸索, 才会有新的收获, 是否还有更多方法可以应用, 还待笔者进一步研究。文章主要目的是希望将Adobe photoshop CS与手绘板结合在考古界行业起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 利用一些新的技术来推动考古事业的飞速发展, 让考古行业也能适应时代的潮流, 为新技术能在考古考古绘图工作的方法应该得以改进或更新, 使用高科技现代化办公设备为考古工作所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考古工作手册[M].文物出版社, 1982.

[2]马鸿藻.考古绘图[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3]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雷峰遗珍[M].文物出版社, 2002.

[4]宿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M].文物出版社, 1999.

[5]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浙江考古精华[M].文物出版社, 1999.

远程合作的电脑绘图创新案例分析 第4篇

《未来海底城》绘画学习课堂通过使用远程会议系统和学习网站为深圳和甘肃两地的学生提供了新的合作与沟通方式。该课顺应了新课标对学生能力和发展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课程合理利用课前准备阶段,课中围绕学生作品展开学习,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并通过将美术课与多学科进行整合,锻炼学生言语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多元智能,为开发学生多元智能做出了很好的尝试。

● 教学设计理念先进,关注偏远地区,体现人文关怀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仍是我国教育现存的问题之一,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及教育质量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对欠缺与落后。我国教育相关部门和工作者都在尝试多种方法缩小教育差距,提升落后地区的教学资源配置。林建庚老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使得深圳与甘肃两地学生能够在网站上相互交流与合作,自主学习探究海洋资源网站和分享海底交通工具的作品,为两地学生提供了解地域文化差异的平台。课堂上的远程视频解决了偏远地区教师缺乏以及两地间教学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学生在分享资源的过程中共同探究、创作和提升,实现了跨区域学习和平等学习。林建庚老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关注到了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将人文关怀渗透到了教学之中。

● 结合学习网站与远程会议系统为两地学生提供实时交流、学习资源共享的平台

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是教育部“十二五”教育信息化重点任务之首。在中央财政重点扶持之下,任务已经基本达成。过去教育信息化水平发展落后的地区现已经可以通过数字教育卫星接收系统获取教学视频等优质教学资源。在全国教育信息化推进的背景下,林建庚老师通过使用远程会议系统,并结合网络平台共享优质课程与资源,课前让两地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对海底建筑和海底交通进行预习、浏览信息、发表观点,并将作品上传至学习平台中供师生浏览作品;课上则通过远程会议系统异地实时交流、讨论与合作,两地学生之间通过远程会议系统自评与他评作品。这样的技术结合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使资源得到了更大的共享,也使两地学生之间通过互动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 教学目标设定层层递进,锻炼学生认知能力

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等级是按美国教育家布鲁姆(B.Bloom)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划分的,之后随着教育目标的不断发展与优化,在原版本上形成了新的六个分类等级——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六个等级是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逐层递进。它阐明学习目标应反映这一分类系统中所涉及的各种能力水平,不能仅停留在“知道”这一基本的目标上,必须重视培养学习者的智力技能。林建庚老师在课程中首先通过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对海洋资源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发表自己对海底城市可行性分析和未来海底城畅想的见解,最后应用所学知识绘制未来海底城图画。课上,教师引领学生探索创造海底城交通工具的科幻画三大要素——科学性、想象力、绘画水平,学生通过观察“蛟龙号”,理解并应用该三大要素与异地学生对作品进行相互评价与修改。随后,两地学生在对方学生海底建筑作品中,创作出自己设计的海底交通工具并创编海底城故事发布在资源网站上。从最初学生对海洋资源相关的“认知”与“理解”,到课堂最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品“评价”和“创作”。教学目标层层递进,合理锻炼了学生的多层次认知能力。

● 发挥课前预习作用,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充分利用课前阶段准备课上所学内容,能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顺利和高效。林老师在课前布置了学生自学海洋资源相关知识的作业,并通过资源平台让学生对海底城市进行可行性分析讨论、创作《海底历险记》供课堂上使用,以进一步深入学习。这样的预习使学生不再对所学知识感到陌生,为课堂上的深入学习、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留出了时间,让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 师生、生生相互沟通与合作,学习共同体优势得以发挥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是由学习者和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在本课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让学习共同体的优势得以发挥。课前,林老师与两地学生进行海底城市可行性分析的讨论,鼓励学生多发言。课上,林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创作作品,并最终将学生作品制作成未来海底城Flash动画全景图,师生之间在沟通与合作方面表现得非常顺畅。在生生合作方面,两地学生在网站上进行讨论并以接龙绘画的方式合作创作《海底历险记》绘画,课上通过远程会议系统实时交流,相互讨论、点评作品,还会在彼此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创作。这样的合作方式让两地学生收获了来自同学的鼓励与修正,作品资源得到了最大化的共享,锻炼了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 围绕学生作品开展教学,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上课时能积极参与和自主活动,这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纵观整个课堂,林老师的教学基本围绕着学生的作品展开教学。首先,课前将学生接龙合作创作绘画中的一幅画面用于揭示课堂的主题,供两地学生讨论海底交通工具的设计要点。其次,学生间相互欣赏课前创作作品并进行点评交流,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和二次创作。再次,教师将全部学生的作品整理成了动画全景图作为课堂的收尾。整个教学过程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创作,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展示作品、分享作品的契机,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

● 跨学科整合,培养学生多元智能

跨学科学习是汉弗莱(Humphreys)提出的。学生可以广泛探索与生活情境相关的不同科目的知识,如人文、自然、音乐、美术、交流技巧等,在多学科领域的学习中技能和知识得到发现、发展和应用。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他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而非单一的。多元智力主要由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八项智能组成。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单一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只能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而在本课中,林老师将地理、科学、语文与美术课进行了整合,学生课上了解了中国的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关注了环境的特点问题,探讨了“蛟龙号”的科学性设计要素,并创编了《未来海底城》科幻短文。与此同时,在跨学科整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多元智能也得到锻炼。创作科幻短文使学生语言文字智能得以提升,地理学科涉及的荒漠化现象和科学技术作品锻炼了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此外,整堂课通过不断的交流与合作,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在欣赏作品时,学生通过自评和他评锻炼了自我认知智能等多元智能。

电脑绘图教案 第5篇

性 别: 男

年 龄: 2

4民 族: 汉族

户籍: 广东 茂名

最高学历: 大 专

现所在地: 广东 广州

毕业院校: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所学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

教育/培训

2005年9月-2008年7月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模具设计与制造 大专

工作经验

?广州富荔电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2008年5月-2009年6月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 行业类别:机械制造、机电设备、重工业

担任职位:机械(电)/仪表类-机械制图

工作描述:2008年5月到现在在广州富荔电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但任绘图员一职,主要是设计铁(铝)天花以及灯盆等金属产品,熟练操作床数控转塔冲床编程《JETCAM》软件,熟练 AutoCAD软件和钣金的展开。

?广州市番禺鑫泰科技有限公司 2007年4月-2007年5月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 行业类别:机械制造、机电设备、重工业

担任职位:技工/普工类

工作描述:在此公司我主要是在担任钳工,跟随师傅学习装配雕刻机,和关于数控。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普通话(良好)

计 算 机 能 力: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技能专长: 本人擅于绘图(CAD),2006年考到中级钳工证和2007年考到模具设计师(助理)技能证,在大学学习到了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整个工作流程,从设计到加工都有过实践。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 全职

待遇要求: ¥1500元/月(可面议)

希望岗位: 机械(电)/仪表类-注塑成型

希望地区: 广东广州 , 广东东莞

最快到职: 半个月以后

发展方向

我主要是想找模具设计师(助理),电脑绘图人员(CAD),模 具 技 工(钳工)或模具设计学徒,本人相信自己的吃苦耐劳可以胜任此一职。至于待遇就是1500元以上就行了。

自我评价

我叫XXX,是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应届毕业生。值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亦诚的心对工作的执著追求,真诚地向你推荐自己。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从小我性格开朗大方,纯朴的乡情给予了我善良的品质。自幼受传统教育的熏陶,继承了父辈艰苦朴素、吃苦耐劳、诚恳守信的精神,而学校与社会的双重教育又使我获得了更高层次的发展: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在大学的光阴岁月里,我更是惜时如金,不断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知识就是未来”,除了完成大学的教学大纲要求,并且取得三年成绩优秀总评外,我还大量收集多个方面的知识。不仅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长见识,而且帮助自己正确地树立了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回顾大学三年,我学到的最有用的知识是:自信与自学!在此三年期间,我主修的课程是: AutoCAD,pro/E,MasterCAM三个软件,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模具拆装训练,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生产实习(模具),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模具制造工艺,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价格估算,冲压与塑压设备。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绘图工具教案(模版) 第6篇

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几种常用的绘图工具。

2、学会使用工具箱中的文本工具。

3、掌握几种常用属性面板的使用方法。

4、了解自由变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5、学会综合运用工具箱中的工具绘制简单的图形。教学重、难点:

1、学会使用几种常用的绘图工具。

2、学会使用工具箱中的文本工具。

3、掌握几种常用属性面板的使用方法。

4、了解自由变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5、学会综合运用工具箱中的工具绘制简单的图形。教学过程:

二、绘制对象

Flash中的图形一般都是矢量图形,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属性,例如直线有颜色,线型,粗细等属性,可以在相应的“属性”面板中修改,现在我们试着创建简单的图形,最基本的对象当然是直线对象,启动Flash,按三步曲,做好准备,然后在工具箱中单击选中直线工具,在工具选项中的边框色(铅笔旁边的颜料盒)选择直线的颜色为红色,在“窗口”菜单选择“属性”命令,在面板中选择粗细改为3,“实线”不变;

然后将鼠标移到工作区,当鼠标指针变成十字型时,按住左键拖动到直线终点,松开左键,就可以创建出一条直线,按住Shift键,可以画出笔直的线条,试着画出两条直线来;

再插入一个空白关键帧用直线工具绘出一个大的红色的“米”来,用单击“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以“图形对象”为文件名保存文件到自己的文件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的“保存在”中单击鼠标找到自己的文件夹);

绘制矩形工具的方法和绘制直线的方法类似,再插入一个空白关键帧,单击矩形工具,选择绿色边框色(旁边有个铅笔的颜料盒)和红色填充色(旁边有个油漆桶的颜料色),在“属性”面板中将边框线样式保持为实线,粗细设为2,在工作区中绘制一个矩形,再将边框线样式设为虚线,粗细设为5,绘制一个矩形,如果选中工具后属性面板没有显示,就用鼠标在工作区中单击一下,激活工具属性,用“保存”命令保存一下文件;

CAD绘图环境设置教案 第7篇

一、任务二 【课题名称】

AutoCAD绘图环境设置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熟悉AutoCAD 2009作图的基本流程。学会设置绘图环境。2.在设置的绘图区完成直线和圆的图形绘制。

二、能力目标

1.能启动AutoCAD 2009软件,切换默认工作界面为经典工作界面。

2.能按需要设置图层、线宽、线型、颜色,并绘制直线和圆的图形。

3.能使用各种方法关闭AutoCAD 2009操作界面。

三、素质目标

能使用AutoCAD 2009软件设置的工作界面。绘画直线和圆,并顺利关闭软件的工作界面。

四、教学要求

1.熟悉AutoCAD 2009作图的基本流程,能设置绘图环境。2.能新建绘图文件,新建文件,建立图层,颜色,绘图界限,线型,线宽,绘制直线和圆。

3.能用多种方法关闭AutoCAD 2009的操作界面。【教学重点】

熟悉AutoCAD 2009作图的基本流程,学会设置绘图环境。【难点分析】

适应AutoCAD 2009作图的基本流程,学会设置绘图环境。【分析学生】

对于每一种软件的操作流程要求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通过作图实践会慢慢适应的,只有多练习才能逐渐掌握。【教学思路设计】

边讲边示范边练 【教学安排】

讲授2学时,练习2学时,共4学时。【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任务是要应用AutoCAD 2009软件绘制图1-14所示的中心线和圆,其操作步骤如下:

一、新建图形文件

单击“标准”工具栏的“新建”,如图1-15所示——“选择样板”如图1-16所示——选择默认的“acadiso.dwt”——“打开”创建一个新文件。

二、设置绘图文件 1.选绘图区颜色

在菜单中执行“工具>选项”,如图1-17所示——单击“颜色”,如图1-18所示——选需要的颜色——单击“应用并关闭”。2.设置绘图界限

在菜单中执行“格式>图形界限”,图1-19所示——按提示执行

三、设置对象特性 1.新建图层

单击“图层”——“图层特性”,如图1-20所示——单击“新建图层”——“轮廓线”“中心线”如图1-22——Enter 2.设置轮廓线宽

单击“轮廓线”——“线宽”对话框,如图1-23所示——选“0.30毫米”——确定

3.设置“中心线”图层线型

单击“中心线”选“continuous”——弹出“选择线型”对话框;如图1-24所示——单击“加载或重载线型”,如图1-25所示;选“CENTER”——确定

4.设置“中心线”图层颜色

单击“中心线”层颜色——选“白”——弹出“选择颜色”对话框——选红色色块,如图1-26所示——确定

5.设置“中心线”图层为当前层。选中“中心线”图层——单击“置为当前”

四、绘制图形

1.单击“绘图”栏中的“直线”,绘水平和竖直基准线。如图1-27所示。

2.单击“圆”,绘制直径为60的圆,如图1-28所示,再画直径 为100的圆,如图1-29所示。

五、保存文件

单击“标准”栏中的“保存”——弹出对话框“图形另存为”,如图1-30所示——输出文件名“保存”

五、AutoCAD 2009退出 有五种方式关闭

1.命令行输入“Quit”——“Enter” 2.标题栏:单击“关闭” 3.菜单栏:执行“文件>退出” 4.快捷键:按“Ctrl+Q”

5.菜单浏览器:单击“退出AutoCAD”

六、实训

选自教材P21中的实训练习一~五

七、小结

1.AutoCAD 2009作图的基本流程为:新建图形文件——设置绘图环境(绘图颜色,界限)——设置对象特性(新建图层,设置线宽,线型,颜色)——绘制图形(直线、圆)——保存文件——退出

电脑绘图教案 第8篇

我国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珠宝大国, 发展势头良好的珠宝产业, 也给中职院校带来了发展珠宝专业、培养和输送具有珠宝专业素养的职业人的契机。

我校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的珠宝设计由首饰设计课程和珠宝首饰电脑绘图 (即Jewel CAD或首饰CAD) 课程组成。首饰CAD已经在现代首饰设计中具有广泛应用, 利用Jewel CAD软件制作的首饰效果图, 仿真性强, 能够快速地渲染并且输出高质量的彩图, 还能够进行多种设计效果的对比, 这种快速成型的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 课程教学反思

针对首饰CAD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经验的积累, 本人在“建立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多元评价机制”等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2.1 建立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

2.1.1 调整教学顺序, 在任务实践中掌握Jewel CAD菜单命令的应用

首饰CAD的界面主要由标题栏、菜单栏、浮动工具列、状态栏和绘图区域等五个部分组成。首饰CAD作为应用软件, 在教学中一般会采用由理论到实践的步骤, 即先了解菜单栏和浮动工具列的制图原理、基本操作, 再学习如何进行首饰制图。中职学生往往对纯理论性的课程缺乏耐心, 理论教学过后, 学生会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 边学边忘是常有的事情, 到具体实践时还是显得无从下手,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大大削减。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在首饰CAD教学中有的放矢, 调整教学顺序, 以具体的首饰制作实例为依托, 在具体珠宝实例制作的过程中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 并且通过一个一个的任务逐渐熟悉功能键的运用、加深对绘图原理的理解。以制作珍珠项链为例。首先, 在讲授具体制作前, 先给学生观看以珍珠为主的精美首饰图片, 在美轮美奂的珠宝产品赏析中,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培养学生对珠宝首饰的鉴赏能力;其次, 教师概括制作步骤, 让学生了解具体制作顺序, 使其对制作产品有宏观的把握;最后, 在每一个步骤中讲解所设计到的菜单命令、功能键的使用, 以及注意事项等。通过调整教学顺序, 学生所学习到的是具体的使用方法, 而不是单纯的文字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穿插相似理论知识的对比, 不常用菜单命令的介绍等, 通过点滴渗透, 让学生达到能理解、能操作、能创新的教学目的。

2.1.2 首饰 CAD 制图涉及面广, 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

会涉及到首饰分类、宝石琢形、宝石镶嵌、贵金属种类、金属表面处理方法等相关珠宝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涉及到的相关珠宝知识进行系统介绍, 学生通过对珠宝知识的系统学习, 一方面, 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规范首饰CAD制图, 另一方面, 可以与珠宝加工课程相互配合, 使学生贯通所学知识。以爪镶镶口的制作为例, 教师在讲解用Jewel CAD软件制图前, 首先应让学生了解爪镶镶口的特点、分类和镶嵌方法, 其次, 向学生介绍其他宝石镶嵌知识, 包括包镶、微镶、卡镶、闷镶、槽镶等镶嵌方式的特点和镶嵌方法。然后通过图片, 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不同的镶嵌方法所达到的装饰效果以及镶嵌目的。进而达到学习知识、激发兴趣、辅助教学的作用。

2.1.3 学生助教制度, 完善课堂教学

本课程在教学中用教师教学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力有所差别, 所以, 在实践过程中, 每个学生遇到的问题有所不同,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加之课上时间有限, 因而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教师的单独指导。针对这一问题, 在学生实践时, 电脑CAD课程采取学生分组管理, 以小组为单位, 每组设立纪律小组长和学习小组长, 教师指导与优秀学生指导相结合。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学生对教师讲解的知识有很好的理解力, 并能快速掌握。把这些学生分配到小组中, 辅助教师帮助其他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既能让“小助手”得到更进一步的锻炼, 又能让“碍于面子”不愿向教师请教的学生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解决好。为了提高各小组成员的学习效率, 把小组成员的平均素质考核成绩列入作业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包括小组成员纪律、小组成员学习情况、小组成员任务完成情况、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助状况, 把小组成员的平均素质考核成绩列入到每个学生的作业成绩中, 这种以互帮互助为基础的评分方式, 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也能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2.2 多元评价机制

2.2.1 学生互评作品, 及时查漏补缺

学生完成任务后, 通过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对交上来的作业进行点评, 说出所评作品的优点和不足。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找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其他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还能够帮助自己找到问题。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再次讲解, 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例如, 学生在完成字母戒指的制作后,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学生的作品, 学生对其他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有的学生在金属搭配和戒指结构的制作上非常完美, 通过这样的展示能够让全班学生欣赏到自己的作品, 对这部分学生来说, 他们的劳动成果得到了认可, 对今后的学习也是一种推动。对于在作品中出现问题的学生, 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通过教师的再次讲解, 改正制作中的不足。

2.2.2 综合考评学生成绩, 评价促进教学

电脑CAD课程采用学习能力与综合职业素养相结合的考评模式。由四个部分组成:平时制图成绩、考试制图成绩、小组成员平均素质考核成绩、综合职业素养成绩。其中, 综合职业素养成绩主要考察内容包括:1桌面是否整洁;2能否遵守机房安全规范和计算机操作规范;3能否按顺序, 并保质保量进行值日。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考评, 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长技能、促互助, 并以职业人的姿态对自我严格要求。

3 结语

电脑绘图教案 第9篇

内容摘要:作为文物的敦煌彩塑需要重点保护,不能随意触碰与移动,但其本身结构复杂,具有不规则性,且所处空间狭小,测绘难度较大。数字化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与手段,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和成果精确绘制各种考古测绘图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本文以莫高窟第275窟主尊(交脚菩萨)为例阐述了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手段,非接触式测量与三维复制敦煌彩塑,并利用三维点云数据精确绘制彩塑的图纸。

关键词:三维激光扫描;敦煌彩塑;数字化考古

中图分类号:K879.3;K8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6)02-0055-05

Abstract: As cultural relics, the painted statues of Dunhuang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focus of cultural conservation efforts and should not be carelessly touched and moved. However, the complex structure and irregular shape of the statues make it hard to draw pictures in the narrow spaces in which they are confined. Digitization is an important method and aspect of cultural relic conservation, for which reason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echniques for drawing accurate archaeological mappings by using digital technology and data is very important. Taking the central statue in Mogao Cave 275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how to measure and duplicate the painted statues of Dunhuang using 3D laser scanning data to accurately draw pictures of the statues in combination with 3D point cloud data, all without making physical contact with the relics.

Keywords: 3D laser scanning drawing; Dunhuang painted statues; digital archaeology

考古绘图是在考古发掘人类及自然历史文化遗迹所存留的专业考古发掘现场以线的形式绘制地形图、地理位置图、遗址规划及地层堆积和遗迹现象的测绘。考古测量是将测量学应用于考古学研究当中,使用测量学的方法和技术记录、说明考古学资料,并直接服务于考古学研究,它所采用的技术也是在田野考古测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

《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以下简称为《第一卷·考古报告》从项目启动到出版发行,历时数年,以文字、测绘图、摄影图片等形式,详细记录和描绘了敦煌莫高窟早期11个洞窟。本次测绘采用了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和计算机软件绘图的方法,打破了传统的纯手工测绘制图,避免了接触式测量对洞窟文物的损坏,同时提高了绘图的精度,又将洞窟所在的位置融入了大地坐标系中。在此考古报告中除了建筑、壁画、洞窟形制,涉及的彩塑有16尊。按照考古报告的测绘要求,对塑像做了正立面图、侧视图及剖视图,这些都是塑像正射投影图。由于扫描仪所采集到的点云数量有限,加上三维激光扫描的盲区和彩塑的立体特性,绘制精确的线图单靠扫描的点云数据是不行的,还得利用相机拍摄照片。普通相机拍摄的照片都会有透视。相对于立体的塑像来说,绘图过程中照片也就只能作为参考。敦煌莫高窟彩塑除了它的形体结构,还有附着在塑像上的衣纹、装饰和绘画。相对壁画立面图而言,绘制塑像图难度较大一些。为此,我们把绘制这些图的做法进行简单介绍。

一 数据采集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一项高新技术,是继GPS空间定位系统之后又一项测绘技术的新突破。它通过高速激光扫描测量的方法,大面积、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被测对象表面的三维坐标数据,可以快速、大量地采集空间点位信息,为快速建立物体的三维影像模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其具有快速性、不接触性、实时、动态、主动性、高密度、高精度、数字化、自动化等特性[2]。

三维激光扫描在被测物体上进行等间距数据采集,每个点含有坐标X、Y、Z值及物体反射强度I,纹理信息R、G、B值。这些由三维激光扫描得到的众多的点组成被测物体的三维模型。大量的悬浮在空中没有属性的点阵数据,形象地被称为“点云”。

因为三维激光扫描不可穿透被测物体,所以雕塑数据采集需要从多角度进行。一尊塑像需要从多测站扫描数据,以“可见即可得”的原则进行数据采集。同时三维激光扫描测距具有最小测程,在进行数据采集时,仪器到塑像应该保持最小不小于0.6米的距离。

二 点云数据拼接及去噪

在外业多角度将雕塑的表面数据采集完整之后,需要针对这些不同测站数据进行点云数据拼接,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雕塑的三维点云数据[3]。

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获取的数据量非常大,需要特殊的专业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点云数据拼接,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塑像的三维点云数据。在《第一卷·考古报告》测量过程中所用的三维激光扫描仪与点云处理软件Leica Cyclone结合使用,在当时该软件是三维激光扫描领域内的主流软件系统,它也是HDS扫描仪的配套软件。

利用标靶特征点进行数据拼接,原理依据为:两个不同的三维空间坐标系统的叠合,需要将空间的X、Y、Z轴进行一一叠合,其充要条件是需要拼接的每两站数据至少要三个空间坐标点进行叠合。故在需要拼接的点云数据中寻求同名点,此时可以利用标靶、空间特征点等进行拼接。

在外业数据采集时往往存在人、物在扫描仪前经过的现象,以及物体反射面较为光滑,激光入射角较小的情况,这些因素均会带来对三维塑像有影响的噪音数据。所以在拼接完成之后,需要针对整个塑像周边的数据进行去噪,将干扰数据去掉,形成一个干净的无噪音的塑像数据,方能方便后期处理及保障精度。

三 地方坐标系统纠正

由于三维激光扫描采用极坐标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其原理为仪器内置零点位置,利用激光测距进行解算坐标。实质为极坐标系统(polar coordinates)。极坐标系统是指在平面内由极点、极轴和极径组成的坐标系。在平面上取定一点O,称为极点。从O出发引一条射线Ox,称为极轴。再取定一个长度单位,通常规定角度取逆时针方向为正。这样,平面上任一点P的位置就可以用线段OP的长度ρ以及从Ox到OP的角度θ来确定,有序数对(ρ,θ)就称为P点的极坐标,记为P(ρ,θ);ρ称为P点的极径,θ称为P点的极角。

扫描仪在极坐标系统中测量数据,将平面极坐标系统P1(ρ1,θ1)和铅垂面上的极坐标系统P2(ρ2,θ2)集合,再转换为空间直角坐标系统(X,Y,Z)。此坐标系统为独立的坐标系统,即以仪器中心为原点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统。

在敦煌数字化考古工作中需要将洞窟的点云数据转换为敦煌地方坐标系统,故采用地方已知控制点进行联测。地方已知控制点包括平面坐标系统信息及高程系统信息。首先对此控制点进行复核工作,测定夹角、边长及水准闭合。在复核无误的情况下,在洞窟建立二级导线控制点,利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分别进行导线测量及水准测量,解算控制点坐标。将此坐标与扫描仪的数据进行同名点配准,此时就将洞窟的点云数据转换为地方坐标系统。

四 塑像正立面图绘制

(1)坐标系统的建立

按考古绘图的实践与研究后最初决定,洞窟点云数据坐标系的建立,是以一个洞窟的纵中轴线为准的。一个洞窟主尊的鼻尖的中心到门两侧墙角的连线中点的连线为纵中轴线;没有塑像的洞窟以后面两墙角的中点到门两侧墙角的中点连线为纵中轴线。利用纵中轴线与自然铅垂方向,建立一个洞窟的独立坐标系(以莫高窟第275窟为例)。由于洞窟的不规则性,洞窟的每壁、每披及每身塑像在制图的过程中为了达到考古报告要求的正射影像图,都要给它们做出一个独立坐标系来。

步骤如下:纵中轴线的建立,确定为X(或者Y轴),与其在水平面成90°方向定为Y轴(或者X轴),两条轴确定了平面坐标系,然后以自然铅垂方向作为空间Z轴(图1)。

此时主尊的正立面就跟洞窟的主坐标系形成了统一的坐标。该项工作是整个塑像考古图绘制的重心工作,其目的在于绘图工作中雕塑的正立面与计算机屏幕坐标的叠合,避免投影面与计算机屏幕坐标系统的错误出现,保证了雕塑能够直面内业数据处理工作者的视野。

(2)正立面图绘制

前面说到《第一卷·考古报告》测量所用的三维激光扫描仪与点云处理软件Leica Cyclone相结合,Cyclone软件的功能为:点云数据获取、点云拼接、数据分析和数据输出。后期操作具体的方法是将处理后的点云数据在Cyclone里打开,用选择工具根据制图需求选取所需要部分的点云数据,右键点击鼠标拷贝到新建立的模型里,一般新拷贝的模型数据都会保存在该文件的最后,新拷贝的模型数据显示在当前。Cyclone软件打开点云数据的默认值为10万个点,为了达到更清晰的目的,要在参数选择里更改点云的参数值和颜色(图2)。

为了后期工作的顺利和精确,可以给要处理的塑像点云建立一个独立的坐标系,并且保存和命名新建立的坐标系,以便在制图中精准应用。但像莫高窟第275窟主尊这样的塑像,因为它和洞窟的主坐标系是一致的,就没必要重新建独立坐标系了,其南北壁上的塑像运用该壁面的坐标系就可以了。

在Cyclone软件里处理好了点云参数后,利用配合点云数据的绘图软件MicroStation进行绘制线图。《第一卷·考古报告》用的是Micro StationV8,其操作步骤是:打开软件,新建文件名(例:第275窟主尊塑像正立面图),选择项中种子选择“3D”,选择存储路径后点击确定,这样就先建立起立面图的一个三维.dgn文件。在文件菜单栏的“实用工具”下点击“MDL工作程序”,就会出现一个装载应用程序栏,在可用的程序栏中点击MicroStation和Cyclone之间连接的一个插件CloudWorx,然后装载点云数据。装载点云的过程中一定要选对装载对象的坐标系。

在一套点云数据中,软件可以保存多个坐标系统,并可以直接进行坐标系统的切换。

在MicroStation V8中载入交脚菩萨的三维点云数据之后,首先需要将之前建立的坐标系统进行与计算机屏幕坐标系统的叠和工作。MicroStation V8中载入三维种子工具,此时软件成为三维制图模式,可以编辑视图有顶视图、左侧视图、右侧视图、前视图、后视图、轴测视图等。同时软件支持多视图共同作业模式。步骤为:第一步,将之前建立的坐标系统中XYZ坐标系统与MicroStation V8中XYZ坐标系统叠合;第二步,再将坐标系统中的XZ(或者YZ)平面与计算机屏幕坐标系统XY平面叠合。此时交脚菩萨的正立面调整为计算机正视图。

锁定该视角,利用MicroStation V8中绘图工具进行绘图。在绘制过程中加载的点云数据既可以作为底图参考,也可以作为矢量数据进行捕抓(图3)。为了防止计算机运算速度减慢,此时可以进行加载点云数量设置。

在塑像结构图的绘制中关闭点云捕抓功能,沿塑像外轮廓进行完整结构绘制;在塑像正面纹理绘制工作中,打开点云捕抓功能,此时发挥软件的功能,捕抓塑像的纹理及线形走向。这步工作中存在计算机绘图进深的控制,即从正面看是绘制在一个平面上,从左侧视图观察,所绘制线段不在一个平面上。可以在绘制工作开始前进行软件进深“Z”设置。定义正视图中所绘制的线段在同一进深的合理的平面位置。当绘制工作在误操作的情况下,丢失此项设置,可以在绘制工作完成后将三维图纸首先压缩为二维图纸,此刻再次将软件进深“Z”设置为一个平面。这里三维图纸可以压缩为二维图纸。二维图纸也可以通过原三维图纸把二维转为三维,转为三维图纸必须要有一个原始的三维文件存在。二维转三维的方法是:复制一个原始三维文件后打开,视图窗口打开为四个,软件默认的1、2、3、4,分别为顶视图、轴测视图、前视图、右视图,根据图纸的要求可以在动态视图中选择对应的视图窗口。用参考工具连接要转换的二维文件,分别在四个不同视图窗口按点或按角度旋转参考文件至与三维图纸完全吻合,删除原文件,在工具菜单里点击“合并到主文件”后确定,这样二维图就成了三维图,此时的文件里又可以加载点云数据。

五 纹理细节的绘制

在三维文件里加载点云数据后按点云来画图。因点云数据被加载在计算机软件中会存在一定限制,数据的加载限制造成了点云在细节上不及照片反映真实。如果点云加载不密集,那么在画图软件里只能看到一些结构比较明显的地方,彩塑的细节部分就会模糊不清,这样在画图的过程中会有一些误判或丢失细节部分。这时候可在专业处理点云数据的软件中,生成正射影像图片或是在Cyclone软件里直接做出点云影像图来。不过在Cyclone软件里,如果扫描的点云数据少或点云处理不好也是不会显示出一些细节来的。通过软件做出的点云影像图片,再次将此图片加载在MicroStation V8中(Cyclone软件里制作的点云影像图)(图4)。此时的正射影像图片集合了照片与点云数据的功能,更能真实地反映塑像细节,依据此图片清晰地绘制塑像的纹理细节。

六 塑像侧立面图及剖面绘制

在MicroStation V8中将工作视图切换至左侧(或右侧)视图,此时塑像的侧面完全分布在图形工作界面中,绘制工作如上。需要注意的是:利用点云切片功能将塑像的最外轮廓数据或剖面数据保留在视图中,方便工作者能够清晰地提取塑像的外轮廓或剖线。

因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将塑像三维复制在电脑中,此时塑像在计算机中可以任意被切割。沿中轴线切割点云数据,将塑像的剖面图完整地提取出,再利用绘图工具进行绘制。

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存在盲区,我们无法在软件里精确定位盲区里的结构和纹理部分。《第一卷·考古报告》中图的绘制也只是一个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采取补救的措施是利用以前手工测绘的工具(卡钳、卡尺、钢卷尺等),测得其结构和纹理部分,再在MicroStation V8制图软件中找到相应位置进行绘制。

七 成 图

MicroStation V8与AutoCAD同为矢量绘图软件,但MicroStation V8没有AutoCAD功能那么强大,在出图打印时没有AutoCAD那样完美。所以我们在出图打印时都会将.dgn格式转换

成.dwg格式。还可利用Adobe Illustrator软件将转换的.dwg矢量图导出为.jpg或.tif等其他格式,方便将图片插入文本文件。

在AutoCAD软件里编辑好线形、线宽、颜色、比例等后打印,参照实物校对、修改,如此多稿直至精确完美。

八 总 结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将塑像三维复制在计算机中,利用软件可以进行虚拟切割、绘制,为数字化考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其优越性体现在数据采集时间短、数据采集精度与绘图工作精度的提升等方面。制图的过程中结合实物照片,精准绘图,探索研究,更尽可能地结合摄影测量技术绘制塑像,使考古测绘达到更先进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凌,周克勤,等.基于现代测绘技术的古建筑测绘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07,33(14):356-357.

[2]刘旭春,等.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2006,15(1):48-49.

电脑绘图教案范文

电脑绘图教案范文(精选9篇)电脑绘图教案 第1篇几何画板软件是美国Key Curriculum Press公司制作并出版的几何绘图软件,全国初高中人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