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党保持生机和活力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11-191

党保持生机和活力范文第1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论述

李后强 翟 琨

《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24日

05 版)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重庆市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明确强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习近平同志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洞悉当今世界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跃迁的发展大势和客观规律,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来抓,是回应时代命题所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

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发展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升,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长江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向轴线,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长江流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业规模最大、城市体系最为完整的流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依托这条黄金水道打造的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

长江经济带是横贯东西的经济驱动轴。自古以来,长江流域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主干区。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来看,长江横贯东中西、连接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广袤内陆,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 1 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11个省市。位于长江下游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位于长江中上游的中西部地区具有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建设长江经济带能够将我国的发达地区和较为贫困地区串联起来,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格局。从辐射驱动角度来看,长江经济带各省市2015年GDP总量占全国40%以上。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形成强大发展新动力。从开放合作角度来看,长江经济带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对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长江经济带是辐射南北的文化融合圈。习近平同志强调,长江、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通观中华文明发展史,长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流域人杰地灵,陶冶历代思想精英,涌现无数风流人物。长江文化源远流长,它从原始石器文化到现代工商文化一脉相承,从一个方面记录了中华文化的发展道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文化异彩纷呈,长江流经的十几个省市区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聚集带,青藏地区的藏族文化、长江上游四川盆地的巴蜀文化、长江中游江汉平原的荆楚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吴越文化等,交汇融合、互联互补。长江文化开放进取,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主动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辐射内陆,走向海洋,率先实现从封闭型农业社会向开放型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

长江经济带是影响全国的生态基因库。习近平同志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长江流域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战略意义。长江流域生态资源丰富,拥有全国40%的可利用淡水资源,是4亿人的饮用水来源;拥有全国约60%的淡水渔业产量,被誉为中国的天然鱼仓;拥有全国约1/5的湿地面积,是维系流域内生

2 态安全的根基。长江流域生态地位显著,流域内广泛分布的湖泊群和密集分布的河流,在降解污染、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长江上游地区,既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四川、贵州、重庆等省市分别提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战略构想,这对促进我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思想

习近平同志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理念要先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生态环境只能优化、不能恶化。这反映了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思想,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

战略理念转变: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习近平同志指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近年来,长江流域开发与生态环境不协调的问题日益凸显,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优先地位,就是在不突破生态环境容量的前提下,正确处理防洪、通航、发电的矛盾,自觉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立健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长江全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和综合治理。

战略思路转变:促进实现长江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习近平同志指出,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 3 湿地、环境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必须全面把握、统筹谋划。长江全长约6300公里,数百条支流密布东西、辐辏南北,流域各省市要实现协同发展、互动合作,首先要增强系统思维。统筹各地改革发展、各项区际政策、各领域建设、各种资源要素,变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政策为有互补性的兼容化政策,变各自为政的孤立式发展为区域协同的联动式发展,促进沿线地区效率最大化和发展一体化,使区域经济更具均衡性和可持续性。要实现协同发展、互动合作,还要树立补偿思维,建立健全公平的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探索上中下游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试点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充分保护生态建设得力省市的利益和积极性, 切实保障上中下游人民群众享有同等的发展权。

战略布局转变:坚持大中小结合、东中西联动,优化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布局。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优化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布局,坚持大中小结合、东中西联动,依托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这三大城市群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三大城市群的区位、功能和定位各不相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总量、结构与区域资源、环境有较大差异,因此在具体规划上应各有侧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聚焦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充分考虑特大城市功能疏解,合理划定城市边界;长江中游城市群着力在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互动合作上下功夫;成渝城市群充分发挥重庆、成都双引擎带动和支撑作用,提高一体化发展水平。此外,以黔中和滇中两大区域性城市群为补充,以沿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促进城市群之间、城市群内部的分工协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联通,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城融合,引导人口集聚,形成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光明前景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推动绿色发展,关乎人类福祉,关乎发展未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长江经济带建设正是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开展精准扶贫的有效探索。长江中上游是我国贫困人口聚集较多的区域,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8个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这些贫困地区大多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地区。通过长江经济带建设,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能够有力推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和生态环境改善。比如,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长江上游四川省境内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涪江的发源地,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是国家划定的三江源的核心区域之一。近年来,阿坝州把发展思路和重心转移到以文化生态旅游业为核心的生态经济,文化生态旅游业成为全州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拉动全州经济增长、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载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将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目标设定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也是长江经济带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只有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以最严厉的举措防治污染,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化解落后产能、推动转型发展,才能守住绿水青山,构筑生态文明新家园,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样本和范例。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的生动实践。习近平同志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建设长江经济带,探索中国特色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就是要从以往的要速度、要规模、要GDP,转变为要生态、要创新、要协调、要永续发展。这也是当前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所趋。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展现了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责任担当,必将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

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让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永葆持续发展的生机活力。

党保持生机和活力范文第2篇

一、办公室目标管理的运用

如何将目标管理运用在办公室管理中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尝试, 我们初步归纳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 进行目标设置。这步由办公室负责人完成, 主要确定7 项内容:1. 目标是什么;2. 达到什么程度;3. 何时完成目标;4. 谁来完成;5. 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手段、方法;6. 配套什么样的资源和授权;7. 如何评价完成情况。其中, 目标既可以是针对办事的业绩型目标也可以是提高个人能力素质的能力型目标, 既可能是短期目标也可能是长期目标, 但无论哪种形式的目标都应拟定进度计划表及相应配套资源表。

第二步, 目标过程管理。这步由办公室团队共同完成。目标管理重视结果, 过程中强调自主、自治和自觉, 但并不意味着自由散漫、无章无序, 不等于办公室负责人可以放手不管听之任之。相反, 由于形成了目标体系, 一环失误, 就会牵动全局。因此更需要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加强管理:首先进行定期检查, 办公室负责人利用日常的摆谈自然地进行信息反馈, 纠正偏差。其次办公室团队定期通报进度, 相互交流, 协调目标节点间的合作, 在遇到困难时办公室负责人要及时指导或团队共同讨论, 一起解决问题。最后, 当出现意外、不可测事件严重影响目标实现时, 可以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修订原定目标。

第三步, 总结与评价成果。达到目标预定完成期限后, 执行目标的团队人员 (个人) 对自己应完成的目标首先进行自我评估, 然后办公室负责人与团队 (个人) 一起评价目标完成情况, 找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同时讨论下一阶段目标, 开始新循环。如果目标没有完成, 应认真分析原因, 总结吸取教训, 切忌相互指责, 始终保持相互信任的环境。为更好地激励团队 (个人) , 可以根据完成目标的质量, 与绩效考核挂钩进行奖惩。

二、目标管理给办公室工作带来的新气象

结合办公室工作的实际情况, 我们设定了提升个人能力的办公技能操作、组织协调、知识拓展等目标;办会筹办准备、现场管理目标;办文时效性、规范性、准确性目标;办事全面性、合理性、及时性目标这些目标既不偏离本职又不好高骛远难以实现。在一个又一个, 一次又一次的目标设定与完成中, 办公室工作逐步展现出了勃勃的生机与新鲜的活力。

工作氛围变得融洽。由于办公室的工作分散多头, 杂而无形, 经常看到你在忙, 我在忙, 人人都在忙, 忙什么?不清楚反而事情一多大家有时就会比较烦躁, 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剑拔弩张, 导致办公室的气氛紧张, 影响工作心情, 工作效率自然而然地就降低了。通过目标管理, 各自的工作内容明确了, 交接点界定清楚了, 大家避免了像无头苍蝇飞来飞去的杂乱无章, 相互间的沟通反而更容易、更顺畅, 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共同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和困难, 无形中增进了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主动意识显著增强。面对常规枯燥重复的工作, 办公室会逐渐呈现出一种“围绕事务转, 平庸300 天”的工作状态, 这种状态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 人越来越懒散, 思想产生了惰性。通过目标管理, 每星期、每月、每年的新目标使工作有了新鲜感, 按期完成目标不断产生了成就感, 办公室工作人员也更加关注领导、部门、基层等主要服务对象的所思、所想、所急、所需, 工作思维也从“领导交办, 办完就好”开始向“怎样去办、办就办好”转变, 相互间也变得能主动配合、主动补位, 领导交办的事情也能在第一时间积极响应完成, 不再需要催促。真是印证了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的一句话: “没有目标, 哪来的劲头?”

个人能力明显提升。有人说办公室人员是“万金油”:动手能干、张嘴能说、提笔能写。可这些看似简单、人人都会的能力想要运用好, 应用的得心应手, 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因为这需要不断地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操作技能, 需要细致周全的计划性, 需要吃透上情、了解外情、熟悉内情的预见性通过目标管理, 我们根据每位办公室人员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量身订制了学习内容和培训项目,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不懈, 大家锐意进取的学习能力、胜任岗位的工作能力以及积极高效的实践能力明显增强。

工作质量显著提高。虽然办公室的办文、办会、办事工作有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操作、程序化运行、制度化监督, 但还是会存在磨洋工、常返工、微过细故的情况。通过目标管理, 办公室工作日趋规范, 运转更加有序, 政令更加畅通, 基本消除了漏办、滞办、错办现象, 形成了强服务意识、明确责任、高效运转、灵敏反应的工作模式, 有力提升了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 提高了领导和职工对办公室工作的满意度, 实现了“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都有结果”的目标。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说:“如果你想要快乐, 设定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要能指挥你的思想, 释放你的能量, 激发你的希望。”当办公室每个人有了自己的目标后, 工作的心情变得愉悦顺畅, 工作的态度变得乐观向上, 工作的质量变得高效出色, 整体素质大幅提升。通过目标管理给办公室工作带来了新的气象, 形成了新的良性循环,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定能锻造出一支自律自强、服务热情、办事高效的办公室队伍。

摘要:面对办公室纷繁琐碎的工作, 合理运用目标管理可以激发团队活力, 树立团队意识;增进彼此感情, 消除本位意识;凸显问题所在, 加强危机意识, 预判防范风险;掌握重点工作, 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提升工作效率等, 给办公室工作带来新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党保持生机和活力范文

党保持生机和活力范文第1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论述李后强 翟 琨《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24日05 版)2...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