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ct检查须知与配合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11-191

ct检查须知与配合范文第1篇

1、不明原因的咳嗽。支气管镜对于诊断支气管结核、异物吸入及气道良、恶性肿瘤等具有重要价值。

2、不明原因的局限咯血或痰中带血。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

3、不明原因的局限性哮鸣音。支气管镜有助于查明气道阻塞的原因、部位及性质。

4、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可能因候返神经受累引起的声带麻痹和气道内新生物等所致。

5、痰中发现癌细胞或可癌细胞。

6、X线胸片和(或)CT检查提示肺不张、肺部结节或块影、阻塞性肺炎、炎症不吸收、肺部弥漫性病变、肺门和(或)纵膈淋巴结肿大、气管支气管狭窄以及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等异常改变者。

7、肺部手术前检查,对指导手术切除部位、范围及估计预后有参考价值。

8、胸胸部外伤、怀疑有气管支气管裂伤或断裂,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9、肺或支气管感染性疾病(包括免疫抑制患者支气管肺部感染)的病因学诊断,如通过气管吸引、保护性标本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标本进行培养等。

10、机械通气时的气道管理。

11、疑有气管、支气管漏的确诊。

二、禁忌症

支气管镜检查开展至今。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禁忌症范围亦日趋缩小,或仅属于相对禁忌。但在下列情况下行支气管镜检查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应慎重权衡利弊再决定是否进行检查。

1、活动性大咯血。若需要行支气管镜检查时。应在建立人工气道后进行。以降低窒息发生的风险。

2、严重的高血压及心律失常。

3、新近发生的心肌梗死或有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史。

4、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

5、不能纠正的出血倾向,如凝血功能严重障碍、尿毒症及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等。

6、严重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因支气管镜检查导致喉头水肿和严重的出血。

7、疑有主动脉瘤。

8、 多发性肺大泡。

ct检查须知与配合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涉及资料为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各类甲状腺疾病患者, 共计83例。其中男16例, 女67例;年龄为18~78岁, 平均年龄为 (45.27±13.26) 岁。全部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及CT检查, 均经手术与病理化验证实。病因:结节性甲状腺肿45例、甲状腺增生18例、甲状腺腺瘤9例、滤泡状癌1例、未分化癌1例、乳头状微小癌2例、乳头状癌7例。

1.2 方法

1.2.1 超声检查方法

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设定为7~12MHz。使患者采取仰卧位, 使颈部平伸并充分暴露;以二维超声对甲状腺与病变部位的声像图进行观察, 测量病变部位的大小、两侧甲状腺的最厚厚度;而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两侧甲状腺与其病变部位内的彩色血流成像进行仔细观察, 对病变部位中的血流信号进行多点测量, 以获得多普勒血流频谱, 选取最高值记录收缩期的峰值血流速度PSV以及血流阻力指数。

1.2.2 CT检查方法

使用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 电流为150m A, 管电压为12 0Kv, 管层厚为3mm, 螺距设为1.5, 重建层厚3mm。使患者取仰卧位, 下颌部充分后仰, 不作吞咽动作;平扫后行增强扫描, 对比剂为泛影葡胺600g/L或者碘海醇100m L, 高压注射器将对比剂经肘静脉团注, 注射速度为2m L/s;注射后25s行动脉期扫描, 注射后60s行静脉期扫描延迟期;扫描范围从舌骨水平直至主动脉弓的水平处, 行连续加强扫描。

1.2.3 统计学处理

将超声诊断结果、CT诊断结果、超声联合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判断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 对比采取χ2检验, 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7.11%, CT诊断准确率为68.67%, 超声联合CT诊断准确率为92.77%, 具体数据见表1。

经χ2检验, 超声诊断准确率与CT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 P>0.0 5;联合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超声诊断准确率, P<0.0 5, 具有统计学明显差异性;联合诊断准确率显著优于CT诊断准确率, P<0.01, 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性, 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甲状腺疾病中最为常见的良性病变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最为常见的恶性病变为甲状腺癌, 两者之间的影像学特征可出现很多重叠表现, 容易造成临床与影像学上的误诊[3]。本院对8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了超声、CT以及二者联合诊断, 旨在研究最佳的影像学诊断方式。

在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癌的诊断当中多数出现甲状腺肿块, 超声诊断对于甲状腺的局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对于甲状腺内占位性病变的位置、数量与大小的判断均优于其他的诊断方式。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 高频探头的不断改良, 使得多普勒超声技术所特有的血流动力学定量分析与血流显像, 不仅可以完成对甲状腺肿块大小、形态以及数量的显示, 还可以获取肿块的血流信息参数。这些优势在甲状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可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当然超声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尤其在多发性的甲状腺肿块检查当中, 部分恶性结节超声表现恶性特征不典型, 表现与普通的良性小结节相似, 无明显的边界不清, 内部无明显的微小钙化灶, 肿块后方回声无衰减, 结节的周边与内部血流信号表现为不丰富等特征。而部分良性肿块囊性变的超声表现也可出现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 部分结节性甲状腺肿或者有功能腺瘤则可表现出丰富的血流信号以及阻力指数升高。这些良、恶性肿块交错的声像图表现为超声鉴别带来了一定困难, 容易发生误漏诊。另外无法完成对延及气管后部与胸廓内病变的清晰显示需要采取其他影像学方式进行弥补;并且超声诊断受到操作者水平与经验的限制程度较高。

CT检查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尤其是在了解定性肿瘤与周围健康组织以及周围组织结构关系等方面可为外科治疗提供丰富的参考信息[4]。CT的增强扫描与强大的后期处理功能, 可以及时发现<5mm的微小病灶并且可清晰的显示微小肿瘤组织与周边正常组织间的解剖关系。注射对比剂后可见结节与周围组织出现不同幅度的强化表现, 在病变范围、结节边界与周边组织关系判定方面优于超声检查, 并且对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鉴于超声与CT检查的不同方向的优势, 在临床中联合应用2种检查方式, 可以取长补短, 有效的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超声与CT联合检查相比单一应用某一种检查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因此, 可于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疾病的超声与CT检查表现, 对比2种检查方式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超声与CT检查并在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3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资料, 将超声、CT及联合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7.11%, CT诊断准确率为68.67%, 超声联合CT诊断准确率为92.77%。结论 超声与CT检查对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可以互补, 临床诊断中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超声诊断,CT检查,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 曾艳.超声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110例临床体会[J].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 2011, 9 (4) :55.

[2] 洪乔友, 封玲.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6) :286~287.

[3] 韩志江, 陈文辉, 舒艳艳, 等.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CT鉴别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1, 22 (6) :415~417.

ct检查须知与配合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胃癌行多排螺旋CT检查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5例,女33例,年龄37~76岁,平均(58.4±2.7)岁,病程4个月~3.1年,平均(1 3.6±1.8)个月。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隐痛、腹胀、食欲不振、反酸等症状,其中有9例出现呕血和黑便,3 6例做过钡餐检查,2例患者有胃大部切除术史。病理检查:腺癌51例,黏液细胞癌13例,印戒细胞癌4例,混合腺癌3例,未分化癌7例。分期:早期43例,进展期29例,晚期6例。本组78例患者同时行纤维胃镜检查,2组在一般资料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查方法

多排螺旋CT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螺旋CT机,患者空腹,扫描前30min给予口服温开水500~800mL,于检查前15min肌注654-210mg,取仰卧位,屏气。扫描参数:层厚3~5mm,螺距0.8~1.5,条件为120kV,220mA,扫描旋转时间为0.5s。扫描范围从膈肌顶至双侧肾脏下缘,一次闭气完成扫描,先平扫后增强,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体位对胃部区域病变加强扫描,增强扫描时从上肢肘前静脉经高压注射器注入碘海醇80~100mL,速率3.0~3.5mL/s,分别于动脉期25~35s、门静脉期60~65s、平衡期3.0~3.5min进行增强扫描,并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三维重建,观察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增强扫描后病变部位的变化、分期、转移及正常胃组织。纤维胃镜检查采用日本产OlympusGRF-260型电子胃镜,患者空腹,术前15min口服行咽喉部麻醉及胃内祛泡,左侧卧位进境,HE染色观察。在内镜下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范围等。

2 结果

2.1 检出结果及病变部位、类型

多排螺旋CT检查检出胃癌75例,检出率为96.2%,其中胃窦癌26例,胃底贲门癌17例,胃体癌19例,胃体贲门癌13例,肿瘤最大5.7cm4.5cm,最小1.1 cm1.9cm,12例发生转移。纤维胃镜检查检出胃癌62例,检出率为79.5%,其中胃窦癌22例,胃底贲门癌16例,胃体癌15例,胃体贲门癌9例。漏诊16例,包括胃底贲门癌11例,胃体癌5例。多排螺旋CT检出率明显高于纤维胃镜检查。

2.2 多排螺旋CT表现

胃壁出现多层结构破坏,粘膜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厚度范围在8~10mm,胃壁内缘凹凸不平;胃腔内出现形态不规则的肿块影,可局限在胃壁内,向腔内或外突出。增强扫描后肿瘤组织内有明显的不规则的低密度坏死病灶。胃壁粘膜异常强化,下层出现相对低密度影。胃腔因胃壁不规则增厚或病变部位发生梗阻而扩张,本组资料中因弥漫增厚而导致胃腔扩大者8例,因病变部位梗阻而扩张者17例。侵犯邻近器官时可因胃周围脂肪层密度增高出现索条状毛刺影。

3 讨论

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多诊断为胃炎或胃溃疡,延误了治疗时机,当发现时多为晚期。因此,早期检查确诊是进行早期手术治疗、防止转移,提高患者生命的重要保证。随着多排螺旋CT在临床检查范围上的不断更新和应用,在检查胃肠道疾病中显示出了重要地位。

3.1 纤维胃镜检查与多排螺旋CT扫描的价值

钡餐造影与纤维胃镜检查是临床上检查胃肠道疾病的主要方法。由于胃为实质中空器官,其充盈程度不同对其形态及胃壁厚度变化较大[3],钡餐与纤维胃镜只能获得仅限于黏膜表面的病理改变,对病变范围、性质、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不能全面的进行显示,仅限于目测胃内壁受侵面积及直径[4],容易使肿瘤周围因炎性侵润发生溃疡和粘膜增厚而难以判断肿瘤的程度,使误诊和漏诊率明显提高。多排螺旋CT可直接显示胃癌本身病变的全貌,对不同形态的肿瘤、范围、胃壁内部的结构、周围脏器的关系及转移都能明显的显示出,而且对胃壁粘膜的增厚程度和轮廓的病变形态提供有效地帮助,为手术治疗争取根治机会。

3.2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癌的优势

多排螺旋CT可通过观察清楚的显示出整个胃壁粘膜厚度及破坏程度,胃腔形态、大小、结构变化,与周围脏器有无侵润、转移等征象,为临床对胃癌术前分期及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CT增强扫描可有效显示胃壁多层结构,使正常的胃壁呈现2~3层分化结构[5],也减少了呼吸及胃充盈不佳状态下由于生理运动造成的伪影[6],在胃部肿瘤检查和诊断上显出独特的优越性,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方式提供更多的信息,是临床上诊断胃癌的重要方法,值得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与胃镜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7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胃癌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与胃镜检查。结果 多排螺旋CT检查检出胃癌75例,检出率为96.2%,纤维胃镜检查检出胃癌62例,检出率为79.5%,多排螺旋CT检出率明显高于纤维胃镜检查。结论 多排螺旋CT可通过观察清楚的显示整个胃壁、胃腔、肿瘤的位置、形态、结构,是临床上诊断胃癌的重要方法,值得应用。

关键词:多排螺旋CT,胃镜,胃癌,价值分析

参考文献

[1] 冯元春,郭玉林,陈勇.进展期胃癌的多排螺旋CT和胃镜检查的对比研究[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7,6:18~20.

[2] 童志勇,黄建明,温红.进展期胃癌患者3种检查方法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09,14:176.

[3] Chikara Kunisaki,Hirochika Makino,Hirokazu Suwa,et al.Impactof Splenectomy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theCardia[J].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2007,11(8):587~589.

[4] 时冰.CT仿真内镜辅助临床诊断胃癌12例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1:84~85.

[5] 申玉兰,陈克敏,刘燕.多排螺旋CT仿真胃镜在T1和T2分期胃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12:1748~1753.

ct检查须知与配合范文

ct检查须知与配合范文第1篇1、不明原因的咳嗽。支气管镜对于诊断支气管结核、异物吸入及气道良、恶性肿瘤等具有重要价值。2、不明原因的局...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