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c语言机房收费系统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11-191

c语言机房收费系统范文第1篇

Name Mobile phones Office phone Family telephone E-mail In cities Work units0 Address Group classification (relative, colleagues, friends, classmates, other). 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1. 输入联系人的信息,要求:至少输入10个联系人的数据,且注意数据的多样性。

2. 按姓名对联系人信息进行排序,并将排序后信息存放到一个文本文件中。

3. 添加联系人的信息,在已经存在的通讯录文件中添加若干个联系人。要求:添加后仍按联系人的姓名排序,并保存至原文件。

4. 删除联系人的信息,输入一个姓名,若通讯录中有该联系人的信息,则删除该联系人,否则输出提示信息,并提示用户选择是否继续进行删除操作。

5. 修改联系人的信息,输入一个姓名,根据具体需要修改该联系人的某一项信息,将修改后的信息重新保存到通讯录文件中,并提示用户选择是否继续进行修改操作。

6. 按不同条件对通讯录进行查询操作,输出满足条件的联系人的信息。

(1) 按姓名查询,包括精确查询(输入全名),模糊查询(输入姓); (2) 按手机号码查询,输入全部号码或号码位段(如输入130、1

33、139等);

(3) 按群组分类查询,输入分类名称,输出该群组的全部联系人信息。

7. 输出联系人的信息Contact information,按一定格式输出信息,保证信息排列整齐美观。ContactPerson 程序源代码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conio.h"

#define LEN sizeof(struct LinkPerson) #define FORMAT printf(" 姓名 手机

办公电话

家庭电话

电子邮箱

所在省市

工作单位

家庭住址

群组 "); void print(struct LinkPerson *head); int nn=0; //统计联系人的个数 char selete[10];

//姓名、手机、办公电话、家庭电话、电子邮箱、所在省市、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群组分类(亲属、同事、同学、朋友、其他) typedef struct LinkPerson { char name[20], mobile[15], office_ph[15], home_ph[15], E_mail[40], in_cities[20], work_units[40],address[40],group[20]; struct LinkPerson *next; }LP; LP *creat() //创建 { LP *head,*p1,*p2; char ch[2]={"1"}; printf(" 请输入通讯录联系人信息: "); FORMAT; p1=p2=(struct LinkPerson *)malloc(LEN);

scanf("%s%s%s%s%s%s%s%s%s",p1->name,p1->mobile,p1->office_ph,p1->home_ph,p1->E_mail,p1->in_cities,p1->work_units,p1->address,p1->group); while( strcmp(p1->name,"0")!=0 ) {

nn++;

if(nn==1) head=p1;

else p2->next=p1;

p2=p1;

p1=(struct LinkPerson *)malloc(LEN);

scanf("%s%s%s%s%s%s%s%s%s",p1->name,p1->mobile,p1->office_ph,p1->home_ph,p1->E_mail,p1->in_cities,p1->work_units,p1->address,p1->group); } p2->next=NULL; free(p1); return head; } void save(LP *head) //函数功能:保存文件 { FILE *out; LP *p1=head; putchar(10); if ((out=fopen("people.txt", "w+"))==NULL)

{ printf("Can not open this file! "); exit(0); } fclose(out); if ((out=fopen("people.txt", "r+"))==NULL)

{ printf("Can not open this file! "); exit(0); } for(int i=0; i

fprintf(out,"%s %s %s %s %s %s %s %s %s ",p1->name,p1->mobile,p1->office_ph,p1->home_ph,p1->E_mail,p1->in_cities,p1->work_units,p1->address,p1->group);

p1=p1->next; }

fclose(out);

putchar(10); } LP *read(void) //函数功能:读取文件 { FILE *fp; LP *head=NULL, *p1=NULL, *p2=NULL; int m=0;

if ((fp=fopen("people.txt", "r"))==NULL)

{ printf("Can not open this file! "); exit(0); }

while(!feof(fp)) {

p1=(LP *)malloc(LEN);

fscanf(fp,"%s%s%s%s%s%s%s%s%s ",p1->name,p1->mobile,p1->office_ph,p1->home_ph,p1->E_mail,p1->in_cities,p1->work_units,p1->address,p1->group);

m+=1;

if(m == 1) head=p1;

else p2->next=p1;

p2=p1;

} p2->next=NULL; fclose(fp); nn=m; return(head); } LP *array(LP *head) //函数功能:排序 { LP *p0,*p1,*p2,*h; h=p1=p2=head; if(nn<=1) return(h); for(int i=0; i

p1=p2=h;

for(int j=0; j

{

p2=p1->next;

if((p1==h) && strcmp(p1->name,p2->name)>0 )

{

h=p2;

p1->next=p2->next;

p2->next=p1;

p0=p2;

}

else if( strcmp(p1->name,p2->name)>0 )

{

p0->next=p2;

p1->next=p2->next;

p2->next=p1;

p0=p2;

}

else { p0=p1; p1=p2; p2=p2->next; }

} } return(h); } void print() //函数功能 :输出信息 {

LP *p1,*head; p1=head=read();

printf("共有联系人 %d 名 ",nn); FORMAT; if(head!=NULL)

do

{

printf("%s %s %s %s %s %s %s %s %s ",p1->name,p1->mobile,p1->office_ph,p1->home_ph,p1->E_mail,p1->in_cities,p1->work_units,p1->address,p1->group);

p1=p1->next;

}while(p1!=NULL); } LP *add(void) //函数功能:增加联系人信息 { LP *head,*p1,*p2; head=read(); p2=head; while(p2->next != NULL) //找到原先数据的终点,作为新增数据的起点

{

p2=p2->next; } p1=(LP *)malloc(LEN); printf("请输入增加联系人的信息: "); FORMAT;

scanf("%s%s%s%s%s%s%s%s%s",p1->name,p1->mobile,p1->office_ph,p1->home_ph,p1->E_mail,p1->in_cities,p1->work_units,p1->address,p1->group); while( strcmp(p1->name,"0")!=0 ) {

nn++;

if(nn==1) head=p1;

else p2->next=p1;

p2=p1;

p1=(struct LinkPerson *)malloc(LEN);

scanf("%s%s%s%s%s%s%s%s%s",p1->name,p1->mobile,p1->office_ph,p1->home_ph,p1->E_mail,p1->in_cities,p1->work_units,p1->address,p1->group);

// } p2->next=NULL; free(p1);

head=array(head); save(head);

return (head); } LP *del() //函数功能:删除信息 { start_del: char name[20]; LP *head,*p1,*p2; p1=p2=head=read(); printf("请输入要删除的联系人姓名: "); scanf("%s",name); while( strcmp(p1->name,name)!=0 && (p1->next!=NULL) )

{ p2=p1; p1=p1->next; } //找出p1指向的节点

if( strcmp(p1->name,name)==0) {

if(p1==head) head=p1->next;

else p2->next=p1->next;

printf("del: %s ",name);

free(p1);

nn--;

printf("还有联系人%d位 ",nn); } else printf("没有你要删除的联系人! "); save(head);

printf(" 是否继续进行删除操作? 1.是 2.返回主菜单 3.退出 请输入:"); scanf("%s",selete); if( strcmp(selete,"1")==0 ) goto start_del; else if( strcmp(selete,"2")==0 ) return 0; else if( strcmp(selete,"3")==0 ) exit(0); else return(head);

} LP *modify() //函数功能:修改联系人信息 { start_mod: char name[20]; int select; LP *head,*p1,*p2; p1=p2=head=read(); printf("请输入要修改的联系人姓名: "); scanf("%s",name); while( strcmp(p1->name,name)!=0 && (p1->next!=NULL) )

{ p2=p1; p1=p1->next; } //找出p1指向的节点

if( strcmp(p1->name,name)==0 ) {

printf("将要修改的联系人的信息 ");

FORMAT;

printf("%s %s %s %s %s %s %s %s %s ",p1->name,p1->mobile,p1->office_ph,p1->home_ph,p1->E_mail,p1->in_cities,p1->work_units,p1->address,p1->group);

printf("请输入要修改的选项 ");

printf(" 1.姓名

2.手机 3.办公电话 4.家庭电话

5.电子邮箱 6.所在省市 7.工作单位

8.家庭住址 9.群组 请输入:");

scanf("%d",&select);

printf("请输入该项新的信息:");

if(select==1) { scanf("%s", p1->name); }

if(select==2) { scanf("%s",p1->mobile); }

if(select==3) { scanf("%s",p1->office_ph); }

if(select==4) { scanf("%s",p1->home_ph); }

if(select==5) { scanf("%s",p1->E_mail); }

if(select==6) { scanf("%s",p1->in_cities); }

if(select==7) { scanf("%s",p1->work_units); }

if(select==8) { scanf("%s",p1->address); }

if(select==9) { scanf("%s",p1->group); }

save(head); } else { printf(" 没有该联系人,请重新输入! "); goto start_mod; } printf(" 是否继续进行修改操作? 1.是 2.返回主菜单 3.退出 请输入:"); scanf("%s",selete); if( strcmp(selete,"1")==0 ) goto start_mod; else if( strcmp(selete,"2")==0 ) return 0; else if( strcmp(selete,"3")==0 ) exit(0); else return(head); }

find() //函数功能 :查找 {

char select[10]; char name[20],mobile[15],group[20]; LP *p1,*p2,*head; start_f: p1=p2=head=read(); printf("按下列选项查询联系人信息 "); printf(" 1.按姓名

2.按手机号码

3.按群组分类

请选择:"); scanf("%s",select); if( strcmp(select,"1")==0 ) {

printf("请输入姓名:");

scanf("%s",name);

while( strcmp(p1->name,name)!=0 && (p1->next!=NULL) )

{ p2=p1; p1=p1->next; } //找出p1指向的节点

if( strcmp(p1->name,name)==0 )

{

FORMAT;

printf("%s %s %s %s %s %s %s %s %s ",p1->name,p1->mobile,p1->office_ph,p1->home_ph,p1->E_mail,p1->in_cities,p1->work_units,p1->address,p1->group);

}

else printf("没有要查找的联系人信息!! "); } else if( strcmp(select,"2")==0 ) {

printf("请输入手机号码:");

scanf("%s",mobile);

while( strcmp(p1->mobile,mobile)!=0 && (p1->next!=NULL) )

{ p2=p1; p1=p1->next; } //找出p1指向的节点

if(strcmp(p1->mobile,mobile)==0)

{

FORMAT;

printf("%s %s %s %s %s %s %s %s %s ",p1->name,p1->mobile,p1->office_ph,p1->home_ph,p1->E_mail,p1->in_cities,p1->work_units,p1->address,p1->group);

}

else printf("没有要查找的联系人信息!! ");

} else if( strcmp(select,"3")==0 ) {

int n_n=0;

printf("请输入群组:");

scanf("%s",group);

while( strcmp(p1->group,group)!=0 && (p1->next!=NULL) )

{ p2=p1; p1=p1->next; } //找出p1指向的节点

if(strcmp(p1->group,group)==0)

{

FORMAT;

printf("%s %s %s %s %s %s %s %s %s ",p1->name,p1->mobile,p1->office_ph,p1->home_ph,p1->E_mail,p1->in_cities,p1->work_units,p1->address,p1->group);

}

else printf("没有要查找的联系人信息!! "); } else { printf(" 请输入正确的选择!! "); goto start_f; } printf(" 1.继续查找

2.返回主菜单

3.退出 请选择:"); scanf("%s",select); if( strcmp(select,"1")==0 ) goto start_f; else if( strcmp(select,"2")==0 ) return 0; else if( strcmp(select,"3")==0 ) exit(0); else return 0; } void main() { printf(" 21 欢迎使用通讯录管理系统 "); start: LP *head; printf(" 1.新建联系人 2.添加联系人 3.删除 4.修改 5.查询 6.输出联系人的信息 7.退出 请输入选择:"); scanf("%s",selete); if( strcmp(selete,"1")==0 ) { head=creat(); head=array(head); goto start; } else if( strcmp(selete,"2")==0 ) { head=add(); goto start; }

else if( strcmp(selete,"3")==0 ) { head=del(); goto start;} else if( strcmp(selete,"4")==0 ) { modify(); goto start;} else if( strcmp(selete,"5")==0 ) { find(); goto start;}

else if( strcmp(selete,"6")==0 ) { print(); goto start;}

c语言机房收费系统范文第2篇

不知不觉在xx学习也有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生活上,我已经熟悉并习惯了周围的环境。学习上,我也有了不小的进步,虽然还是有很多欠缺的地方,但我相信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在前三个星期,我们系统的学习了c语言,不敢说学的非常好,但还是可以的。虽然是短期的学习,但可能是之前接触过的原因,学起来并不是很辛苦,感觉还是比较轻松的。在这三个星期里,我巩固了之前学过的知识,也进一步学习了之前没有学到的,或者之前学的不到位的地方。让我对c语言有了进一步的深刻的了解,以及规范熟练的运用。在C语言课程的最后,我们做了一个小项目,向全班同学演示了自己在三个星期里所编写的程序。在最后完成的时候,我都不敢相信,这是我亲手编写出来的程序。

而在近两个星期的数据结构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就有点力不从心了。之前也没有接触过这门课程,很多东西都理解不了,思维转不过弯来,编写程序的时候甚至感觉无从下手。老师的课讲的很好,也十分有条理,可有很多逻辑思维上的东西并不是老师讲,我们就能懂的,老师也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还是需要自己慢慢摸索,慢慢理解。我感觉自己还是需要时间,去慢慢消化,去慢慢理解。

最近几天,我们开始分组做项目(电子地图管理系统),虽然感觉自己不会的东西还有很多,但我还是努力完成组长分配给我的任务,一边学习,一边编程序。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我更多的学会的是团队合作与交流,有些东西你不会,你不懂,但有其他人会,合作与交流才能更好的完成一个项目。

c语言机房收费系统范文第3篇

1 明确学习目的,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 , 是学习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 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 才会想学、爱学, 才有可能将其学好。因此, 在C语言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握学生的兴奋点, 有效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譬如, 在讲C语言这门课程之前, 先向学生介绍C语言强大的实用功能, 大家所熟知的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的绝大部分, 都是由C语言编写出来的;虽然C语言相对于其他编程语言, 如C++、C#、JAVA等是低级语言, 但却是学习它们的基础;同时, 近几年的学院招聘会上, 招聘单位不仅要求毕业生拥有英语A级甚至英语四级证书, 还要求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 而从以往的报名情况可以看出, 70%以上的学生都是参加二级C语言的考试, 这和C语言的基础语言性质是密不可分的。通过以上几点让学生意识到学习C语言的重要性, 借此来调动学习积极性。

对于一门新课程, 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常会比较强, 教师此时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 在新学期伊始, 学习热情还没有缩减的时候, 给学生展示一些用C语言编程的小游戏, 例如, 俄罗斯方块、猜数字等, 通过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实例, 向他们展示C语言的强大功能, 以及学习C语言可以带来的成就感和学习乐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转变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语言教学, 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 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黑板上按照教材按部就班、依葫芦画瓢的讲解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 老师教起来生涩难懂, 教学效果收效甚微, 根本无法适应社会对高职教育, 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熟练技能的新要求。因此, 教师必须利用现有资源, 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1 增加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化教学教育技术和手段, 已经在众多高校的课堂上发挥着它的作用。通过采用以Power Point幻灯片或Author ware来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展现知识点, 并辅以Flash动画演示程序的动态执行过程的方式, 可以将教学过程中抽象、生涩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 不仅了增大教学信息量, 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提高了教学质量。

虽然多媒体教学存在诸多优点, 但也不能单纯依赖它。前面提到的能够生动展示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制作功底, 如果只是简单的课本翻版、内容照搬, 不但达不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反而还会让学生感到视觉疲劳, 进而产生厌烦情绪。只有将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动画演示执行结果, 书面板书教学知识点, 找到他们的契合点, 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2 重视实践动手操作

语言类的计算机课程, 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 教师的课堂讲授和学生的上机实践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两个环节, 必须做到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通过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与实践内容相关, 简单且趣味性强的小作业, 来增加学生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 通过对学生程序的分析、编译、改错、运行, 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继而再给学生布置相对有难度的编程作业,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达到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巩固知识点的教学目的。

作为教师, 在认识到实践环节重要性的同时, 还应该让学生理解实践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知识经过运用, 形成基本技能, 才称得上真正的掌握, 而不是纸上谈兵。一方面尽可能增加上机时间, 保证学生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完成课程设计或者组织编程竞赛等形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相对枯燥和复杂的程序调试过程中,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巩固理论的学习能力, 增加学生的团队协作力。

3 改善考核机制, 理论与上机双结合

基于C语言课程的特殊性, 单纯的笔试已经不能充分反映出学生的实践动手水平, 况且如果只是教师单方面的强调上机操作的重要性, 在学期末的成绩测评中却没有丝毫的体现, 对于学生上机操作的制约性就无从谈起。因此,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应分为闭卷理论考试和上机考试两个方面。

闭卷理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法规则、语句格式的记忆以及对基本概念、基本算法的理解, 通过程序代码填空、改错, 甚至编写完整程序等考核学生的程序阅读和编写能力。

上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程序设计方法的掌握, 测试学生编写程序、修改程序、调试程序的综合能力, 通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给定的上机题目,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C语言是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一项科目, 而全国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也是分为笔试和机试两项, 教师可以参考等级考试的机试题, 重点突出学生对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数组、指针等知识的实际应用, 让学生在备考中有章可循, 通过以练促考、以考代练的方式, 增加学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信心, 提高取证通过率。当然, 平时成绩也要在总成绩中占一定的比例,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平时无论是书本作业还是上机作业的重视。

C程序设计语言作为一门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 需要教师不断完善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有所成, 通过实际操作完成某项课程设计, 在掌握程序设计算法和思想的同时,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了教学目的。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对高职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C语言作为目前各高等院校开课率非常高的一门程序设计课程, 由于教学内容的枯涩乏味、教学方法的传统单一, 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改善成绩考核机制等方面, 对提高C语言教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以此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C语言,教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王宏林.C语言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 (学术交流) , 2007 (11) .

[2] 蔡晓丽, 王维丽.“计算机C语言”课程改革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6 (4) .

c语言机房收费系统范文第4篇

c语言机房收费系统范文第5篇

不知不觉在xx学习也有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生活上,我已经熟悉并习惯了周围的环境。学习上,我也有了不小的进步,虽然还是有很多欠缺的地方,但我相信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在前三个星期,我们系统的学习了c语言,不敢说学的非常好,但还是可以的。虽然是短期的学习,但可能是之前接触过的原因,学起来并不是很辛苦,感觉还是比较轻松的。在这三个星期里,我巩固了之前学过的知识,也进一步学习了之前没有学到的,或者之前学的不到位的地方。让我对c语言有了进一步的深刻的了解,以及规范熟练的运用。在C语言课程的最后,我们做了一个小项目,向全班同学演示了自己在三个星期里所编写的程序。在最后完成的时候,我都不敢相信,这是我亲手编写出来的程序。

而在近两个星期的数据结构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就有点力不从心了。之前也没有接触过这门课程,很多东西都理解不了,思维转不过弯来,编写程序的时候甚至感觉无从下手。老师的课讲的很好,也十分有条理,可有很多逻辑思维上的东西并不是老师讲,我们就能懂的,老师也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还是需要自己慢慢摸索,慢慢理解。我感觉自己还是需要时间,去慢慢消化,去慢慢理解。

最近几天,我们开始分组做项目(电子地图管理系统),虽然感觉自己不会的东西还有很多,但我还是努力完成组长分配给我的任务,一边学习,一边编程序。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我更多的学会的是团队合作与交流,有些东西你不会,你不懂,但有其他人会,合作与交流才能更好的完成一个项目。

c语言机房收费系统范文第6篇

1.结构层次序数使用不当。一般而言,结构层次序数分“一”、“

(一)”、“1”、“(1)”四个层次。只有两个层次时,可分别用“

一、”“1.”标识。其中,数字序号后用小圆号“.”,而不能用顿号“、”,如为“1.”而不是“

1、”;“

(一)”和“(1)”括号外面不带标点符号。在一段文字内部常使用“ 一是、二是、三是”或“首先、其次、第三”等。

2.标点符号运用不当。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正文中的标题,如果单独一段,在末尾不用句号、冒号等标点符号。并列短语各项之间有比较长的短语或有较大的停顿,中间应使用逗号。

3.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汉字与符号运用不统一。如kV、KV、Kv和千伏,kVA和千伏安,MW和万千瓦,km和公里、千米等混用。一般而言,公文中数量单位应用汉字,且同一份公文或材料中应相对统一。

4. 人名、地名、日期、单位名称使用不规范。年份一律使用公历年份的全称,如1999年、2010年不能略为99年、10年。单位名称一般先用全称,并注明规范简称,或用约定俗成的简称,如外部用广德独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内部可以用“广德独山南方”一般不用“独山南方”等简语。

5.文件引用不规范。引用公文应先引发文机关(有时可省略)、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发文字号中标注年份应采用六角括号〔〕,而非中括号[]或【】。

6.公文如有附件,应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2字处,注明附件的顺序和名称。附件不加书名号,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如“附件:1.”。

7.公文如有联系人等附注,应在成文时间下空1行、居左空2字用3号仿宋体字加圆括号标识。一般而言,在上行文的“请示”等文种中,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8.关于附件的格式问题。一般A4纸,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页面左上角第一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标题为二号小标宋体或二号宋体加粗,正文为3号仿宋体(有时第一层标题可用黑体,第二层标题可用楷体,其他用仿宋),单倍行距或行间距31磅。附件的页码,应与正文标注相同(4号半角白体阿拉伯数码,数码左右各放一条4号一字线),单页码居右空1字,双页码居左空1字。实行电子公文后,由于在word、wps等文字编辑软件中按国家规定标注页码不太方便,因此对文本性附件,一般情况下也可采取在页脚居中直接插入(默认)页码的方式,格式为“3”(小五号字)。

9.发文日期不能用阿拉伯数字。和正文要求正好相反,发文日期要用汉字,但0不能写成“零”,也不能用“0”,而使用“插入”菜单中的符号“○”。

二、内容方面的常见错误

1.错别字较多。

2.文种选择不当。

3.标题成份残缺或多余。如《关于上报的报告》标题中,“上报”为多余项。特别是对转发性通知标题,由于层层转发公文,很容易造成该类公文标题冗长繁琐,解决此问题办法有四:一是只写转发第一次转发机关的通知;二是直接转发原文件;三是在标题中只出现上一级机关转发通知的文号;四是只用本机关发文的标题,而将其他机关的标题概括为文件。

4.附件问题。一是不能适当应用附件。一般情况下,当正文内容较长、且相对完整时可作附件处理,如工作总结等。二是正文中的附件名称不完整、不规范。另外,引用附件时,一般情况下只引用文件标题,不带文号。

5.主题词标注不当。许多公文直接使用系统自动生成的主题词,不按规定格式进行修改。

6.不按照隶属关系行文。如用部门文件行上行文、平行文,部门便函转发上级单位文件等。

7.“请示”和“报告”混淆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对上级机关而言,“请示”偏重于办件,“报告”偏重于阅件。要求上级批复的事项,应采用“请示”文种,且遵循“一文一事”原则,不应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

三、一些常用字词的用法及辨析

1.“截止”与“截至”的区别。前者强调“止”,即在计时点上,所进行的事情已经完结或基本完结;后者则不强调事情的完结,强调的是该计时点上的事态。

2.“记取”与“汲取”的区别。前者强调强记,后者强调在加工、提高基础上的吸取。二者适用对象和情况有所不同:对自己或内部的事或现成的经验教训,多用记取;对他人或外部的经验教训、营养等,则用汲取。

3.“急待”与“亟待”的区别。“急待”强调紧急待办,“亟待”强调极须,急迫待办。“急待”与“亟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后者则更强调意义重要性。另外,亟待还包含问题的严重性已达极点,否则不宜用“亟待”一词。

4.“下工夫”与“下功夫”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应该用“下工夫”。如《现代汉语词典》强调,“下工夫”是指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很大的精力。而“功夫”是指本领或武术,一般不用“下功夫”。

5.“和”与“与”的区别。“和”跟“与”都是做连词比较多,做介词比较少。做连词时都表示平等联合,意思

是一样的。但是,两者的色彩有所不同。“与”的书面语色彩比较明显,因此多用于书面语中,口语中用得比较少。“和”则在口语跟书面语中都使用。另外,在书名跟文章的题目中,“与”使用得要比“和”多些。

6.“制定”与“制订”的区别。“制定”即制作、定出,公文中习惯用在较大场合,以制定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法令等;“制订”即制作、订立,公文中习惯用于具体规章制度的订立。

7.“需要”与“须要”的区别。“需要”即对“缺乏”而言,还有“要求”的意思,词性为及物动词,后可带宾语。“须要”即说明“应当”、“必须”的意思,词性为能愿动词,修饰限制动词。

8.“期间”与“其间”的区别。“其间”是指某一段时间。从结构上分析,“其”修饰“间”,相当于“这”“那”等指示代词。在使用的时候,“其间”前面总有一段关于时间的叙述,“其间”承上表示“这段时间里”或“那段时间里”。如果“其间”前面再加上“这”或“那”,就重复了。我们熟知的经典例子是鲁迅先生《一件小事》里的话:“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其间”多用于书面,口语中,人们有时会在它前面加上“这”或“那”,现在也是不容忽视的语言事实。“期间”的用法恰恰相反,它前面应该加修饰成分,如“这期间”“那期间”“开会期间”等等。如“期间,对文件修改了20多次。”这种用法则不正确。“期间”是指某短时间里,前面要有说明时段的词语,例如“春节期间”、“会议期间”、“国庆期间”、“外出期间”等,不能将“期间”单说。而“其间”可以单说,是某段时间的意思,如“其间,对文件修改了20多次”。

9.列举完后“等”的用法。列举后用“等”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列举完的时候用“等”,如“北京、上海等城市” 。还有一种用法是列举完之后用 “等”,例如“北京、上海、武汉、长沙等四座城市”。这里的“等”是表示列举完了之后收尾。

10.引号内短的并列成分之间的标点符号用法。比如: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样的句子,引号内是短的并列成分,这种情况应该用顿号,而不应该用逗号。

11.“以及”前面的标点符号用法。“以及”前面可以用逗号,这是“以及”跟“及”不同的地方,“及”的前面不能有逗号。当然,“以及”的前面也可以不用逗号。用不用逗号,要看“以及”后面的语词的长短。如果比较长,要用逗号停一下,使人好读;如果比较短,“以及”前面就可以不用逗号了。

12.“其中”及其前后的标点符号用法。有人归纳出使用“其中”一词,前后标点符号用法的三条规则:

(1) 总数后只有一个数,“其中”前用“,”,“其中”后不用“,”。如,2009年,公司售电量554.51亿千瓦时,其中省内售电量538.42亿千瓦时。

(2) 总数后分述几项内容,则总数后用“。”,“其中”后用“,”,各分述内容之间视其内容多少,或用“,”,或用“;”。如,2009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705.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9%。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56.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第二产业用电量540.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6%;第三产业用电量62.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5%;城乡居民用电46.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01%。

(3)“其中”之后列举分项内容时,“其中”之后不要用“:”。

例1 ,2009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1803.99万千瓦。其中:水电578.18万千瓦,火电1146.3万千瓦,风电79.51万千瓦。该例中,“:”应改为“,”。

c语言机房收费系统范文

c语言机房收费系统范文第1篇Name Mobile phones Office phone Family telephone E-mail In cities Work units0 Address Group...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