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节俭是一种美德范文
崇尚节俭是一种美德范文第1篇
记得那是一天上午,我正在教室里收拾课桌,一个同学从我身边跑过,只听“啪”的一声,我的文具盒被碰掉在地上。谁知他非但没有道歉,还冲我大吼:“你这破文具盒是怎么放的,把我腿都碰疼了。”当时我是既委屈又生气,明明是你不对,还这么凶,真想上前和他吵一架。可又一想:毕竟都是同学,以后还要在一起相处,为这点小事而争吵,不值得。想到这点,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放学后,我发现有位同学在操场的草地上找东西,上前一看,正是上午碰掉我文具盒的那个同学,本不想帮他,可转念一想:做人不该斤斤计较,应该多一些宽宏大量,小肚鸡肠的人,长大后一定也不会有大出息。于是,我就帮他一起找了起来。当我把找到的东西递给他时,只听他红着脸对我说:“谢谢你帮我,我也为上午的事向你道歉。”说完,还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没有想到,宽容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
请大家相信宽容、学会宽容吧。当你敞开心扉,宽容大度时,生活将因为宽容而更加美好。
崇尚节俭是一种美德范文第2篇
这样的例子很多,从这些看似微小的事情里,却看出了我们的铺张浪费,不懂节约。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才能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呢?
首先,我们要牢固树立“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的思想,人人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真实的事例:兰州师大附中的一名老教师在课堂上巡视时,意外地发现教室门口的垃圾桶里,扔了半个用塑料袋包着的饼子,当即将饼子捡起来问:“是谁扔的?”但没有人承认,于是,这位老教师做出一个让全班同学震惊的举动。他说:“你们没人承认,那我吃了。”然后,他将饼子放入口中吃了起来。这时,那位仍病的同学快步走上讲台阻止老师,最后老师和同学一人一半把饼吃了。同学们,听了这个真实的事例,你们有什么想法呢?
节约,实际行动比说明任何话都实在的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参与节约行动。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张纸,节约每一粒米,节约每一分钱。
崇尚节俭是一种美德范文第3篇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穷奢极欲导致身死国灭的教训亦是数见不鲜。夏桀、商纣亡于奢靡无度,荒淫暴虐;秦始皇兴建阿房宫豪华盖世,终为楚人一炬;隋炀帝沉迷于灯红酒绿,不理朝政,落的个身首异地;唐明皇沉醉于享受美色,而至安史之乱,是盛唐趋衰。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人就逐渐抛弃了勤俭的秉性。由节俭到挥金如土,从粗茶淡饭到山珍海味,有的人甚至为了显示自己的气派,在菜肴里点缀金箔,以增加其含金量,另人咋舌。更有甚者,他们拿俸禄、吃皇粮,却不为人们办事。 今天,我们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不知道大家是否由衷的感到过自豪,因为我们国家日渐强大,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下学习成长。可是,我们又曾思考过,这相对优越性的生活由何而来。旧中国水深火热,人民民不聊生,在那样动荡不堪的年代,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秉承艰苦奋斗的精神,用智慧和血肉才换来我们今天的这一片欣欣向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我们怎么敢忘记,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又岂能抛弃?
可是,举手投足之间,浪费却又是我们的惯常之举,面对食堂里面我们一碗又一碗倒去的白米饭,我们可曾有过一丝的怜惜,面对寝室里流过的自来水,我们可曾有过一丝自责。我们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岁月,没有经历过饥寒交迫的苦楚,因而不知道珍惜和节约的可贵,随即把浪费当作无所谓。可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却还有许多人正在饱受饥饿的煎熬、在死亡线上挣扎啊。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已刻不容缓。
对学生勤俭节约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
一、 家长、老师为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典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注重言谈举止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和老师一道给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典范。要在服装上、饮食上、言谈上及住、行、交往等方面保持节俭的风格,要志存高远、勤劳务实、积极进取。不能贪图享受、萎靡不振、唉声叹气、无所事事。家长特别要从学生吃、穿两方面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多元文化中保持朴素的风格,不穿太贵重的衣服、不佩戴首饰、不携带手机,不追求名牌衣服,粮食要节约,不要铺张浪费。家长、老师只要一点一滴的正面引导、教育并以身示范,学生定能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
第二、 通过开展班级活动来唤醒孩子应勤俭节约。 教师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着手于周围各种浪费现象,通过开展班队活动的形式具体展现,发人深省。如:一堂班会课《浪费就在我身边》学生通过小品表演,形象在现平日习以为常的林林总总的浪费现象。从学习用品到餐厅粮食,从水电到公寓楼日用品及校服,通过表演使学生为他们平时的行为而感到惭愧,达到自省。再结合学生上学期去孤儿院参观的见闻与身边的种种现象进行对比,使学生真正明白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做人的美德及事业有成的条件。通过在全班开展勤俭节约的主题班会和平时长期苦口婆心耐心的教育、点点滴滴的渗透与严格要求,学生就会有勤俭节约的动机、行为。
第三、 指导学生如何用零花钱。
零花钱最能反映出人的个性。在指导学生如何花零花钱上,可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家长给孩子零花钱要有计划,要限止数额,不要有求必应。应根据孩子年龄大小、实际用途和支配能力,定时定量给予。对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每次可少给些,时间间隔可短些,随着自制力的增强,一次可给得稍多些,时间间隔也可长些,如每星期或每十天给一次。
其次,家长要过问孩子把钱花在了什么地方,每次给钱时,可让孩子说说上次的零花钱用在哪里。用得不当,应予批评,甚至暂停“援助”。有些家长要孩子记帐,过几天查一次帐,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再次,家长时刻注意有了零花钱的孩子的言谈举止,时常与班主任、科任教师保持联系,一发现有铺张浪费的现象立即给予制止。 最后,家长要鼓励孩子该用的地方要大大方方地用,能少用的就不要多用,能不用的尽可能不用。总之,要教育孩子既不乱花钱,也不要养成吝啬的“守财奴”性格。
第四、榜样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怎样发挥勤俭节约榜样的示范作用呢?首先在班级内评选出勤劳节俭的典型,树立楷模号召同学们向(她)他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对浪费严重的学生严厉批评,特别是加强他们的指导,取得点滴进步及时在全班表扬,既树立其信心,又增强班内的监督力量,减少反复。如:陈晨同学刚转到我班时,据家长说每天零花钱最少几十元,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经过严格教育和监督大大好转,每月零花钱控制在2030元经内,其中还包括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于是他经常被我当作典型热情表扬,他不仅改掉了不良习惯,而且由于自信心树立起来了,学习成绩也大大提高。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变得更加关注周围的环境,对各种浪费现象愤愤不平,时常会自觉检举揭发身边的浪费现象,这说明节俭的观念已经内化于心了。通过教育学生也变得更加勤劳了,自愿积极做好事,特别是班级一日三次的卫生打扫及大扫除已须班主任督促,他们都能自觉得完成的很好,做到了自我管理,经常会拿个奖牌给予老师一个意外惊喜。
第五、 经常给学生讲勤俭节约的故事
故事能启发、教育人,教师、家长要经常给学生讲勤俭节约的故事和道理。让孩子懂得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来之不易,都是人们辛勤劳动换来的。 周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而我们呢,我们吃着饭,看见有饭粒掉了,而不是会立刻拾起来吃掉,而是直接扔到垃圾桶里。吃饭也不会吃得那么干净。光从这一点看,我们就差了很多。再看看周总理穿的,都是已经补了不知道多少次了,而我们呢?穿着一件衣服,有一个漏洞,就给扔了,毫不在乎。再看周总理的住,一座老式旧平房,年久失修,墙上的砖有不少斑痕,墙皮老旧出现了碱印;柱子上的油漆大部分脱落,有的柱根已要糟朽;地面是大方砖,每到夏天就泛潮;窗户裂着大缝,冬天还要用纸糊窗缝;天花板也很陈旧;厕所不在卧室,上厕所还要走一段路。我们呢,住着的房子一有不满,不是买一个新的,就是补成新的一样。
第六、 要让孩子学会利用废旧物品
有效利用废旧物品可以促使学生树立勤俭节约优良品质的积极性。比如可让学生用易拉罐做个花篮,将旧凉鞋剪成拖鞋,将破皮鞋当柴烧。这样既可培养孩子的节约习惯,又是一种手工劳动练习。
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当代中学生在将来要勇挑建设祖国的重担,一定要保持和发扬这种传统美德。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共同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品德教育,崇尚节俭,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教师更要利用一切机会和家长沟通,达成统一认识,教育的效果就会更好。 我们学习勤俭节约,是在学习一种道德品质,学习一种人格力量,也是为失败做保险,因为任何一个人,一旦奢侈浪费,必然败家或自取灭亡。
崇尚节俭是一种美德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