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卷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11-191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卷范文第1篇

由于经过上次月考总结,我在基础题部分下了很大功夫,对学生的要求更加严格,课上巩固知识较多。并且留了一定的复习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复习空间。阅读理解部分,我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学生必须先有拥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基础,才能启发学生理解思考。在课上,我也经常让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启发他们思考。由于学生大部分基础较差,并不具有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仍然是一个需要艰苦奋斗的过程。但在病句和标点符号题目当中我没有充分的时间去给学生讲解。在期中考试后的时间内,我会让学生加强对病句和标点符号题目的理解和运用。

在本次期中考试成绩上,我个人认为1

35、136班,具有很大的进步。上一次月考成绩不佳,可能是因为某些特殊原因。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学生与我的磨合,在成绩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本次的四校联考当中,两个班的平均分在教师排名中是占第四名,在本校的班级排名中,1

35、136班,分别居于初一年级的第五名和第六名。并且两个班的平均分都是在76分以上,两个班的平均分差距并不大。135班本次参加考试人数为49人,90分以上有2人,及格率为77%,不及格人数有11名。136班参加考试人数为55人,其中90分以上有6人,及格率为60%。不及格人数有22名。由此可以看出,135班语文成绩方面,尖子生并不多,但中坚力量稳固。136班处于极端化状态,尖子生是有的,但拖后腿的差生人数太多。因而导致,136班成绩低于135班。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卷范文第2篇

一、试题评价

此次考试初一的试题命题明确,符合课改精神,考试内容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相吻合,内容均符合考试进度,题量适当,题型于中考相似,能突出重难点,试题的题型与中考题型相同、试题的难度、区分度适中。考查内容上既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效果:

1、考试成绩统计: 及格人数

及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2、学生的答卷情况:

这份试题学生的错误主要出在幂的运算以及公式的运用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选择题中

1、

3、

4、

6、8答得较好,错误主要在

2、

5、

7、

9、10中。

填空题中第

11、

14、

16、17答得较好,12题大多数学生只能写出其中的一解,13题中对数5.960万精确到的数位几乎全部答错,15题有半数左右的同学出现错误,第18题也是几乎全部答错。

简答题的第

19、20题学生做得不太好,这两题拿满分的人很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去括号是符号的变化不清楚(2)利用交换律时丢掉了项的负号,即搞不清多项式的项(3)平方差公式不能灵活运用(4)1幂的运算不熟练。21题中学生用尺规规范作图能力差,而且多数同学落了总结。22题大多数同学可以按要求求得,但不太完美的是解题步骤很不规范,需要慢慢加强。在23题中数据的处理不好。24题学生答得很不好,不知道把两个幂的积进行适当变形,或变形不正确;还有事对幂的加减与幂的乘除混淆,指数出错。25题中大多数同学能理解题意答得较好,不好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作图不规范,还有部分同学不理解恒等式的意思而只写了一个代数式。

3、改进措施:

1)、加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综合题打好基础。

2)、注重知识点的落实。

3)、注重过程教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了解知识的来源从而更好得掌握知识,避免死记硬背,同时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卷范文第3篇

温馨提示:

本试卷共20 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同学们认真、仔细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卷纸上,注意位置对应!...........老师期待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踌躇( ) 呜咽( ) jī( )身 咬文jiáo( )字 ..

2、默写(6分)

(1)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成功的花》) (2)松间沙路净无泥, 。(苏轼《浣溪沙》) (3)但愿人长久, 。(苏轼《明月几时有》) (4)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5)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6) ,无欲则刚。(对联)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⑴楚人有涉江者 ( ) ⑵先自度其足 ( ) ..⑶项为之强 ( ) ⑷鞭数十 ( ) ..

4、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走进云台山,映入眼帘的是如诗如画的美景: , , , 。身在山中,白云从身边飘过,犹如身在仙境之中。

①峰峦起伏跌宕 ②天空蔚蓝辽远 ③溪水清澈如镜 ④山谷一片清幽

A.④③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刻舟求剑》就是其中的一则,它告诫人们要随着情势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B.鲁迅的《社戏》写了“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经历,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C.《幼时记趣》中,“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的心灵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情感。 D.《端午日》的作者是现代作家沈从文,文章主要写了赛龙舟、捉鸭子等端午习俗,具有浓郁的湘西风情。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周笔畅童年照片曝光,其姿势表情让人忍俊不禁。 .... B、初一(2)班的班长思想品德好,工作能力强,可谓德高望重。 .... C、文艺作品的艺术性越高,对读者潜移默化的力量也越大。 .... D、登上惠山山顶,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

7、.仿照例句,再写一个比喻句(2分) ... 例: 语文是一壶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 语文是 , 。

二、阅读与理解(31分)

(一)(4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习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⑴、诗的第一联中能照应题目“望月”的景物是 ,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是 。 (2分) ......⑵、后人对王建的炼字功夫十分推崇,请你从诗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字或词,品味它的妙处,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2分)

(二)(10分) 张无垢勤学

张无垢谪①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②辄执书立窗下,就③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④北归,窗下

石上,双趺⑤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注释:①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员降级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这里指被贬官。②昧爽:天将亮。昧,昏暗。爽:明朗,清亮。③就:接近,靠近,趋向。④洎(jì):等到。⑤趺(fū):指脚。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①其寝室有短窗 其:___________ ②如是者十四年 是:____________ ..③双趺之迹隐然 然:___________ ④至今犹存 犹:____________ ..

10、选出“而”字与“就明而读”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 A.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C. 拔山倒树而来 D.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11、翻译句子。(2分)

句子: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张无垢被贬后仍坚持勤学,这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5分)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13、本段文字,作者描绘的是一幅生动的“风俗画”。试为这幅“风俗画”命名。(2分)

14、选文在写赛手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些描写对表现赛船的场面有何作用?(3分) ..

(四)(12分)

布 鞋

①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的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料。家家都有针线笸箩,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我们这里叫“铺衬”。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浆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邦邦的“阙子”。如果赶上阴雨天,就拿到热炕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阙子成色也不差。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大小,照着棉鞋或单鞋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阙子上,刷刷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

③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的一手好针线活。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手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

④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⑤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

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

15、请从第③段中找出最能具体表现“我娘做的一手好针线活”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

16、认真品味文中第④段加线句子,说说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3分) ..

17、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贴”的理解。(3分)

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 .

18、如果删去最后一段,文章就会逊色不少,请谈谈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三、表达与交流(44分)

19、综合性学习:(4分)

星期天,你想邀请你同学一起去新区图书馆看书,联系时你同学李强却说因为学习忙不想去。你将如何说服他,让他同意和你一起去图书馆?

20、请以“心灵深处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40分)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写“秘密”、“回忆”、“烦恼”、“快乐”、“伤痛”; (2)说真话,抒真情;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卷范文第4篇

纵观今年初一历史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 度来考查学生。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使学生掌握了广泛的历史知识。

(二)具体分析

1、选择题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失分最高的是第11题,造成该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封建社会了解不太清楚。其次是第

5、18题,主要是这两题不在课文正题中,没有扩展,有点偏题。

2、非选择题。本题共有

21、

22、23三道大题,主要考察了齐桓公改革,商鞅变法和秦王扫六合等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21题做的不是很好,主要问题出现于学生材料分析不到位,有些古文不太理解。特别是21题的材料二,学生不求甚解。有的答成分封制,有的空着失分很多。从这些题可以看出,学生做自由发挥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第23题的4个问题中,第4题学生做得不好,不能从正反两方面评价秦始皇。有的即使评价了,但是没有做到有理有据。

3、简答题。本题共

24、

25、26三题。25题秦疆域的西边答的不好,与长城西端相混。26题比较不错,部分同学容易把此题与材料分析的23题中的第3题相混。

(三)综合分析

1、覆盖面广:20道选择题涉及115课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

2、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将历史知识与课文中的插图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如第2题。

4、本次考试优秀率 40% 及格率 75% 平均分为73.65

(四)教学反思

针对此次评卷工作中所反映的问题,我们应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改进: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2、重视学习,深入研究探究教学。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提高归纳、辨析判断的能力。

3、在学习中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多问、多探讨,强化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卷范文第5篇

今年的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细小,知识点比较碎。学生考试的成绩还比较理想,对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体情况分析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大多数中等生失分比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须提高中等生的做单项选择题的能力。其中大多数错的是第15小题,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相似于哪一组?应该是西晋与东晋;还有错的最多的是第6小题,唐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突出原因?应该是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第二题考查的是连线题,学生答得也很好。

第三题考查的是填空题,是平时的细小知识点,都做过很多遍了,因此学生答得都比较好。

第四题是材料分析题,都是基本知识,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答错,这说明了有些学生对基本常识也没有掌握。考查了唐代的民族政策以及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措施等重要知识点,这部分是重点,可是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答对;第二个材料分析是识图题,学生答题情况还可以,最后一个材料分析题是探究题,也比较简单,学生答题情况也比较好。

(三)教学反思

对于本次考试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会做出如下改进的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提高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多做选择题;

2.一定注重学生的背诵情况,重点查背,基础知识一定要记忆;

3.加大材料分析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做开放性的题型。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卷范文第6篇

一、试卷分析

本次初一生物期中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部分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思维的能力,内容丰富,难易适中(知识与技能并重,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评价体系)。但是考察的内容比较全面细化,一些不是很重要的知识点,本次考试也涉及到了一些。

二、得失分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

1、第一大题,单项选择,共20题,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题型较活注重基础,其中

9、15题这两道题目的给的答案是错误的学生失分较多,个别的学生粗心大意造成失分。初一的学生大部分还没有摆脱小学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不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个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

2、学生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较差

3、不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

4、不会对问题进行分析。

2、第二大题,判断题,共五道,其中第一题学生答错的较多,原因是我们平时讲课的时候说的答案是缺少氧气,这次的答案是空气,学生不知道氧气是空气的一部分,说缺少空气也是可以的,造成这道题失分的不少。

3、第三大题,填空题,共六题。也是考察基础知识以及其运用能力,其中灵活题较多,因此学生在此题失分较多,特别是第六小题的生态瓶,学生没有实践经验,有些知识是一知半解,成绩不理想。

4、教师的原因:教师平时上课不是要求很严格,课堂的效率不是很高,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检查不是很及时到位,课下辅导不是很及时。

三、采取措施

生物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教材中各个具体的知识点。对知识点的要求不能是简单机械的识忆,更重要的是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要讲清知识点的本质含义及如何运用知识点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注重能力培养:生物试题的特点是解题必须分析清楚试题的本质,才能解决问题

从学生试卷也可看出,初中生物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与反思

1、要继续深入钻研课标,加强教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统领课堂。

2、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认为学生会的学生不一定会,要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使书本知识常识化,寓教于乐,把初中生物课上成学生最喜欢的课。

3、用一个简单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搞清楚每一个步骤,体验探究过程,至少遇到同类问题可以借鉴。

4、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方可按需而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卷范文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卷范文第1篇由于经过上次月考总结,我在基础题部分下了很大功夫,对学生的要求更加严格,课上巩固知识较多。并且留了一定...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