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范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范文第1篇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本文选 自《朝花夕拾》。《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短篇小说。
2. 《爸爸的花儿落了净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是台湾(地名)作家林海音。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4.《观舞记》的作者是冰心,选自《冰心全集》。
5.《最后一课分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爱国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战争。
6.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称谓),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现代著名诗人(称谓)臧克家。
7.《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人名),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8.《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木兰诗》与《孔雀东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9.《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朝代) 文学家、史学家(称谓)。
10.《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朝代名) 政 治家、思 想家、文学家。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作者林嗣环,字铁崖秋声诗自序》 ,清代人。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选编的一部笔记体小说,以叙写故事为中心。
12.《夸父逐日》是一篇神话故事(体裁),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篇神话故事(体裁),选自《淮南子集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范文第2篇
本文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台湾,文学家,代表作《城南旧事》。 3 丑小鸭
本文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作者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代表作《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姑娘》 4 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本文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代表作《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 《未选择的路》
本文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作者弗罗斯特,美国,诗人,代表作《少年的意志》《白桦树》。 5 伤仲永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6 黄河颂
本文选自《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湖北,作家,代表作《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7 最后一课
作者都德,法国,作家,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小东西》《磨坊文札》《柏林之围》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本文选自《李大钊选集》作者李大钊,河北,学者、诗人,马克思主义者,鲁迅赞誉他诗“革命史上的丰碑”。 9 土地的誓言
本文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 散文》作者端木蕻良,辽宁,现代作家。 10 木兰诗
本文选自《乐府诗集》作者郭茂倩,宋代,南北朝北朝民歌。 11 邓稼先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作者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邓稼先,安徽,核物理学家,“两弹元勋”。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山东,诗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代表作《老马》《自己的写照》《烙印》《从军行》。闻一多,湖北,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闻一多全集》。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本文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选》作者何为,浙江,作家。贝多芬,德国,作曲家,代表作《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合唱交响曲》。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本文选自《济南文艺》作者莫泊桑,法国,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项链》《羊脂球》。
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包法利夫人》 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代表作《前夜》《父与子》 歌德,德国作家,代表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左拉,法国小说家,代表作《小酒店》《萌芽》 都德,法国作家,代表作《星期一的故事》《最后一课》《柏林之围》 15 孙权劝学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诗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16 社戏 小说
本文选自《呐喊》作者鲁迅,浙江,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 17 安塞腰鼓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刘成章,陕西,作家,代表作《黄土情》、《羊想云彩》。 18 竹影
本文选自《丰子恺文集(艺术卷)》作者丰子恺,浙江,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文学作品《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 19 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本文选自《冰心全集》作者冰心,福建,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20 口技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 21 伟大的悲剧
本文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代表作《三位大师》《最初的经历》 22 在沙漠中心
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其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格尔顿船长》。 23 登上地球之巅
本文选自《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作者郭超人,湖北,高级记者,代表作《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 24 真正的英雄
本文选自《世界名人演说经典》作者里根,美国,总统。 25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本文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共工怒触不周山》
选自《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文学著作。 26《猫》
选自《郑振铎文集》。作者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 27 斑羚飞渡
本文选自《和乌鸦做邻居》作者沈石溪,云南,作家,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代表作《圣火》《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雕的遭遇》。 28 华南虎
本文选自《诗刊》作者牛汉,山西,诗人,代表作《彩色生活》、《蚯蚓和羽毛》。 29 马
本文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作者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代表作《自然史》 30 狼
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 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范文第3篇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本文选 自《朝花夕拾》。《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短篇小说。
2. 《爸爸的花儿落了净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是台湾(地名)作家林海音。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4.《观舞记》的作者是冰心,选自《冰心全集》。
5.《最后一课分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爱国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战争。
6.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称谓),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现代著名诗人(称谓)臧克家。
7.《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人名),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8.《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木兰诗》与《孔雀东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9.《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朝代) 文学家、史学家(称谓)。
10.《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朝代名) 政 治家、思 想家、文学家。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作者林嗣环,字铁崖秋声诗自序》 ,清代人。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选编的一部笔记体小说,以叙写故事为中心。
12.《夸父逐日》是一篇神话故事(体裁),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篇神话故事(体裁),选自《淮南子集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范文第4篇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根据文题及内容把握课文结构,掌握过渡段的知识。
情境导入: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
学习过程:
一、文本理解
1、【了解作者,解读标题】
介绍鲁迅及《朝花夕拾》。选自《朝花夕拾》,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的散文,写于1926年,当时作者45岁。他在《小引》中写道:“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本文的标题提示了文章是以空间转移为线索和顺序的。“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1)下列字你会读吗?读一读,记住音形义。
攒(cuán)凑在一块儿。拗(ǎo):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系(jì)打结。 确凿(záo):确实。菜畦(qí):菜地。桑椹(shèn)敛(liǎn)收拢。 轻捷(jié):轻快。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臃肿(yōng)(zhǒng):这里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脑髓(suǐ)相宜:适宜。 书塾(shú)方正:正派。博学:学问丰富。
蝉蜕(chán)(tuì)人迹罕至(hǎn):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人声鼎沸(dǐng):形容人声喧闹。沸,水开。
皂荚树(jiá)油蛉(líng)斑蝥(máo)珊瑚珠(shān)(hú)蟋蟀(xī)(shuài) 秕谷(bǐ)窦(dòu)厥(jué)倜傥(tì)(tǎng)叵(pǒ) 盔甲(kuī)锡箔(bó)
长吟:长声鸣叫。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无从:没有办法。消释:溶解。 我的补充:
(2).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课文结构
①文章哪一部分写百草园,哪一部分写三味书屋?请从文中找出这两个部分的过渡段或句。 (1-8)叙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9-24)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第9段。 ②划分段落时,你认为这个过渡段应分在哪一部分比较合适。?
应分在第二部分。过渡段因为是承上启下的,是下段的开始,往往分入下一部分中。第9段虽然提到了百草园,但百草园的生活已经结束了,从这里开始,就要写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了。
③第9段中对自己被送进私塾有多种猜测,这表明了作者对百草园具有怎样的感情? 极度的留恋和不舍。
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二、当堂过关:
1、背诵课文第二段。
2、“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描写精彩的第二课堂或者元旦晚会的节目。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二、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学习过程:
一、文学品味 分析第一部分
1.第1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百草园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是哪个词?“乐园”。 2. 那第一段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领起下文的作用,统领文章前8个自然段。
3. 第1自然段中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表示猜测,“确凿”又表示肯定,作者用两个互相矛盾的词叠在一起使用,如何理解?
在这里其实并不矛盾。“确凿”表示肯定,肯定园中除了野草没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确凿”的断定表示有些犹豫,犹豫的是:在今人(大人)看来,那时的百草园确实没有什么动人之处,虽然我那时却把它当成乐园。
〖解题方略〗解答两个词、句或说法是否矛盾之类的题,要先答是否矛盾(一般是不矛盾),再分别指出这两个词、句或说法各指的是什么,再说一下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就可以了。例如:“我们的祖国既古老又年轻。”这里“古老”与“年轻”是否矛盾?答:不矛盾。古老指我国有5000年的历史,年轻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却只有几十年。作者这样说突出了祖国的历史悠久和新中国的无限生命力。
4. 百草园里有什么,让作者把它当成“乐园”呢? 【1】有趣的事物:
①菜畦-碧绿②石井栏-光滑③皂荚树-高大④桑葚-紫红。由低到高-静物; ①鸣蝉-长吟②黄蜂-肥胖、伏③云雀-窜。由高到低-动物。
以上两个“不必说”是由静到动,从整体上写出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印象:从静物到动物都充满了乐趣。 分析“伏(在菜花上)”,换成“趴”好不好?
不好。“伏”写出了黄蜂的轻盈,敏捷,是那样可爱;“趴”则显得笨拙。 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局部上)
①油蛉、蟋蟀:低唱、弹琴(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的可爱) ②蜈蚣-遇见;斑蝥-喷雾。 ③何首乌、木莲:缠络,臃肿
④覆盆子:像小球,又酸又甜,色味比桑葚好得远(对比) 第2自然段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了“我”对百草园里的一切都那么好奇的心理。这一段的描写,有声,有色,有形,有味,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让读者立体化地感受到了百草园的趣味所在。堪称写景典范。
【2】迷人的传说: ①第3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过渡段,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这段故事有什么作用?
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快乐的游戏:冬天捕鸟。 注意:动作的形象性。
〖解题方略〗从语言角度赏析这段话:这段文字使用了“扫、支、撒、系、牵、拉、罩”等动词,准确生动,形象真切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
【4】天真的幻想:想找到人形的何首乌;想得到故事中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憧憬的快乐 6.小结:百草园中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看的乐趣,有听的乐趣,有玩的乐趣,有吃的乐趣,有憧憬的乐趣,百草园当然会成为“我”儿时的乐园。
二、当堂过关。
1、巩固本节课内容。
2、模仿“雪地捕鸟”写一段话,描写一项游戏或者运动,也使用一系列动词。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独特的写景技巧,简练生动的语言特色;
2、体会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情感、态度。 学习过程:
一、文学品味
分析第二部分
1.和百草园的生机勃勃、趣味无限相比,你觉得三味书屋有什么不同?
三味书屋有一种特别严肃的气氛。①从三味书屋的陈设看出来,简单而有规矩。②行为礼貌上有规矩,要拜孔子和先生。③只准读书,不能做与读书无关的事。④有罚跪的规则和打人的戒尺。 2.三味书屋的主人是什么的人?根据课文来说一说。
(1)严厉。①听说他的私塾是最严厉的②不许问“怪哉”虫之类的事③不许到后园去玩
(2)可敬。①极方正,质朴,博学②和蔼地答礼③开始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④有罚跪的规则和戒尺,但不常用⑤喜读书
3.“我”在三味书屋中做了什么?孩子们做这些事有趣吗?趣味分别在哪里? ①读书②溜至后园玩③趁老师不注意画画
有。(1)在后园孩子们玩耍,①折腊梅②寻蝉蜕③捉了苍蝇喂蚂蚁,都很有趣味; (2)趁老师读书入神画画,“于我们是很相宜的”,自然有趣味;
(3)读书更有趣味,孩子们读书不是抑扬顿挫,而是“放开喉咙”,有口无心地瞎读。 4.称捉苍蝇为“最好的工作”你怎么理解?
在孩子看来,玩就是工作。之所以称它为“最好”,是因为它既有趣味,又“静悄悄地没有声音”,不会引起先生的注意。
5.孩子们和老师都读书,为什么老师读的就有标点符号,而孩子们读的就没有?
老师懂得文章的意思,自然能断句,孩子们不懂,不会断句,就一连气的读下去,写出了孩子读书的有趣场面。
6.先生的身上有没有趣味?
有。①读书时往里加语气词;②读到兴头上还要做出摇头“向后面拗过去”的动作。
二、文化提升
1.你认为百草园之“乐”和三味书屋之“乐“有什么异同?这两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①相同之乐: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现了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有本事的人(老和尚、先生)的单纯崇拜、对自由欢乐的追求(不愿离开百草园、溜到书屋后园玩、上课画画等)、对成人世界的无知(疑心老师读的是极好的文章、对先生不给讲怪哉虫的原因的猜测、对自己被送入书塾的猜测)。
不同之乐:百草园是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恩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里只能暂借片刻逍遥;百草园里有朴素的自然情趣,三味书屋里有于平淡中开掘的美好情调。
②这两者之间是统一和谐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蕴味美之所在。
2、鲁迅先生的三位老师。
鲁迅在诸多的老师中,最为敬重的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启蒙塾师寿镜吾先生;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还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时期的老师章太炎先生。
关于寿先生,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他“极方正、质朴、博学”。他教学严,“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他常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鲁迅父亲病重,亟需一种“三年以上陈仓米”,鲁迅多方搜求未果便告知了寿先生。几天后寿先生自己背了米送到鲁迅家里,所以后来鲁迅无论求学南京,还是留学日本,或入京工作,只要回乡便不忘去看望寿先生。1906年他奉母命从日本回乡完婚,仅在家十天,也要去寿先生家坐一坐。1912年进京工作后仍与其保持书信联系,1915年底寿夫人病逝,鲁迅又主动送挽帐致哀。
鲁迅与他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同样情深意厚,说“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到1926年,“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1935年,日本友人增田涉翻译的《鲁迅选集》要定稿时,他回信说:“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直到鲁迅逝世前,他还曾让增田涉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鲁迅认为:“他对我的热心的希望,小而言,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鲁迅对章太炎先生的感情要比前两位老师复杂些。章太炎因早年热心维新运动的反清革命,成为一个学者兼革命家,他1906年流亡日本不久便主持《民报》,鲁迅常去报馆听他讲学。鲁迅不仅折服他渊博的学识及和蔼可亲的长者风度,更钦敬他的革命精神。后来,“五四”运动后,章先生慢慢落伍了,白话文运动多年后,他不在维护文言攻击白话,鲁迅素所敬重的老师“原是拉车的好身手,”现在却“拉车屁股向后”了,怎么办?是尊师还是重道?鲁迅选择了后者,写了《趋时和复古》等文章,对章先生进行了尖锐批评。然而,1936年6月,章太炎逝世后,国民党反动派把他打扮成“纯正先贤”宣布要进行“国葬”;也有一些报刊贬低他为“失修的尊神”,而早年革命家的章太炎被掩盖起来。于是,鲁迅不顾病重,于逝世前10天写下了著名的《关于章太炎先生二三事》为自己的老师鸣不平。
3、延伸阅读:名著《朝花夕拾》
三、当堂过关:
1、巩固本节课内容。
2、模仿“也许也许也许总而言之”句式,进行心理描写,揣测老师“请”你到办公室去的原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范文第5篇
不必说绿油油的菜田,高大的杨树,清澈的池水,美丽的花朵;也不必说鱼儿在池塘中嬉戏,鸟儿在树林中打闹,五彩的蝴蝶悠闲地点在花朵上,贪婪的吮吸着花的芬香。单是半人高的野草丛内就有数不尽的欢乐。这里是昆虫的音乐会,嗓音低沉的蟋蟀道出动听的歌曲,大肚子的蝈蝈儿也时不时唱出高亢的曲调,连萤火虫都提着灯笼,扇动翅膀为音乐会做出完美的配音;这里也是花儿的选美场,清秀的野菊随风舞动,自信的喇叭花举着喇叭向天空不停地吹着春之奏章,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花儿也都在此争香斗艳,空气中弥漫着花的芬芳;这里更是鸟儿的竞技场,羽翼未满的小鸡练着拳击,优雅的喜鹊一蹦一跳地抢食吃,时不时还会听到麻雀啾啾地叫两声,然后成群的窜上蔚蓝的天空(温悦)
到了爷爷家,不必说高峻的青山,满载果实的树木,金色的稻田,黄澄澄的橘子;也不必说青蛙在水渠中游动,无名的鸟儿在树枝上鸣叫,美丽的蜻蜓在空中翩翩飞舞。单是那清明的小溪,就给我带来了无限乐趣。簸箕的水草在这里尽情摇摆,婆婆的鱼儿在这里尽情玩耍。把水里的大石翻开,常有一两只螃蟹在这里慢慢爬行,用手猛地一捞,就可以抓到;有时还能遇到泥鳅,滑溜溜的,捉也捉不到,只能眼馋了;最少见的就是牛蛙,只能碰运气了,听说捉蛙的能手一整晚也只能抓几只而已。而且这种牛蛙的腿很有力气,可以把小蛇弄死,真想看看啊!(易旻)
不必说高大的香椿树,高大的石墙,蚊子叮的包似的小土山;也不必说前院的蜻蜓,更不必说躲在花儿里的蝴蝶,呆在树上练嗓子的小鸟,小野猫受到了惊吓飞快的响枪后跑去。单是后院里那堆杂草丛,就有无限的乐趣。蜈蚣在这里探险,蚂蚁在辛勤的搬着。这里是昆虫们的游乐园,它们在这里玩耍,有时会互相打斗起来,有的在走迷宫,真是一个有趣的地方。(曾威)
不必说一夜的北风使玻璃上结了一层晶莹的冰花。也不必说一夜大雪使城市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单是漫山遍野的银色就让人心情舒畅,把一切烦恼抛之脑后。白雪将小树打扮得更加美丽。人们嬉戏于这银树之间,打雪仗,堆雪人,常使小树林中银屑满天,我们尽情享受着雪后的快乐。雪化了,又冻成了冰柱,挂在房檐下像一串珍珠,这景象真美!(张懿)
不必说碧蓝的海水和天空,金黄色的细沙滩,明亮清爽的阳光,高大的树;也不必说纯洁的海水,轻柔的摸着沙漠发出细嫩的有节奏的声音,贝壳连成了横海滩的一条小路,海鸟忽然低飞忽然向着太阳飞去,不时还在空中轻捷地做几个动作就窜入这半透明的窗里。单是这片短短的小海崖线,就有无限的风情。泛蓝的海水在这里伴奏,海鸟在这里吟唱,光着脚漫步在这潜水中,听着海浪轻柔的声音,享受着阳光的热量这种感觉除了在这儿,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处都找不到的。海滩上有贝壳,很多很多,这贝壳在沙滩上,就像铺在沙滩上的一条金色的小路,路上有五颜六色,形状怪异的装饰品。平时有很多人来捡,但是不知为什么,这些装饰品怎么也捡不完,有时会想,这是哪里来的?是天空?是大海?还是(郑凯中)
不必说阴暗的天空,料峭的春风,深黑的绸带,也不必说悼念的挽联,红肿的眼圈,桌上的焚香和遗像。单是洁白的绽放的雏菊,就有无限的伤感。爷爷在这里生活,在这里仙去。翻开回忆来,我们逗乐儿,调侃,还有哼唱,夏天的晚饭后,坐在院子里,扇着蒲扇,扇子扇出的风送来一声声轻快的悠扬顿挫。花茶的味道,洪亮的谈笑,和蔼的音容实貌,都被牵连不断地勾起。此刻,爷爷安详地平躺着,表情平静,脸上似有笑容。想起医院里他所受的痛苦,现在可以安息了。他的脸颊黑紫斑驳,但表情舒展多了,眼睛眯成一道缝,嘴微张,我总觉得他还没离去,躺着的是一尊幸福的**。
不必说光滑的藻石,繁密的海草,巨大的礁石;也不必说鱼儿在海里游来游去,水母在海中翩翩起舞。单是海的底滩,就有无限的乐趣。小鱼在珊瑚间穿梭。翻开藻石来,时常会看见虾;还有贝,轻轻碰它一下,它便扇动贝壳漂起来游走。海带是最常见的,它有扁而大,宽而厚的叶子。石花菜则有粗大的枝条。海带总是有人打捞,但它们往往不在浅海生存。若是不怕腥,你还可以捞到牡蛎。
不必说冰凉的冰粥,白花花的大米粥,大碗的紫米粥,热腾腾的火锅粥;也不必说枸杞子在冰粥里漫步,大米在大米粥里游戏,把糖在倒在粥上,洁白的粥里忽然窜上来几个气泡。宏状元不单单有粥,还有可口的菜,无限美味。这还是小孩在这“玩耍”,大人在这闲谈的好地方。再走近厨房的门,掀开布帘,有时会有好菜和直窜的火焰,倘若走进一步,厨师就会让你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如不怕贵,可以要一盘芝麻饼,味道都比一般的饼好吃的远!
雪后的冬天,不必说那被冰封了的,平滑结实的像镜子般映出了一个雪世界的湖面;也不必说那晶莹剔透,形态各异的悬在屋檐上美丽的冰锥。单是覆盖了万物的那薄博一层白雪,就有无限趣味。可以把绵软的雪拍实了塑出各种各样的形态;还可以把雪捏成一个个小球互相仍来扔去;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树枝在平整的雪上留下你自己的手笔;或印脚印,按手印,在雪上留下你到此一游的记号(林若曦)
不必说那高大的杏树,火红火红的枫叶,花花绿绿的野花和紫红紫红的干果;也不必说那庞大的老鹰在碧空中翱翔,叫出沁人心脾的叫声,肥胖的山雀用它那纤细的嘴一根一根地梳理着自己的绒毛。单是周围那绿油油的松树,就能看出她顽强的生命力。鸟儿在这里自由飞翔,昆虫在这里快乐嬉戏,小溪在这里欢快唱歌,榕树在这里茁壮成长。有人说,这里仿佛有天上宫里的宫女下凡到这里玩耍一样,清晨像人间仙境一般。(杜嘉榕)
不必说小桥流水,古代房屋和光滑的石桥。也不必说人声鼎沸的街道,光滑的青石板路颇有一番古老的味道。单单是这四方街,就有无限的情趣,流水在伴奏,水车在歌唱。在晚上,漫步在这古老的街道上,脚踏青石板上,再望着皎洁的月光射在青石板路上,在倒映在两旁古老的建筑上,在这一刹那,白天的热闹和夏天一丝的燥热瞬间化为乌有。蟋蟀有节奏的在鸣叫,哗啦的流水声,这种感觉寂静又热闹,这种感受胜过北方夏夜的凉爽感觉。(常傲男)
春天来了,春姑娘脚踏着风飞来了。春天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呀!不必说含苞欲放的迎春花,刚长出的小草,已经发芽的柳枝;也不必说喜鹊整天“叫喜”,大雁从南方归来,可爱的小麻雀在树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单是大院里的花丛中,就有着数不尽的乐趣。勤奋的小蝎子在草丛里“练功”,快乐的蟋蟀在草丛中尽情地舞动着,漂亮的金龟子在百花丛中显耀着自己优美的身姿(狄蔚辰)
不必说碧绿的柳树,光滑的栏杆,高大的拱桥,五光十色的鲜花;也不必说鸣蝉在树枝上长吟,小小的蝴蝶在花丛中采蜜。单是周围的草丛中就有无限的乐趣,蟋蟀们在这里弹奏曲子,蚂蚁在草丛中走来走去,身上架着食物,忙得不亦乐乎!湖里的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好像在与路人打招呼。(丁瑜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范文第6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揣摩语言,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整体感悟
1、导入
2、感知、 a、学习字词b、朗读全文,初步体味文中情趣c、课堂讨论 讨论研读:
1、质疑
2、合作探究
体验与反思:你喜欢怎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你认为游戏与学习之间是矛盾的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揣摩语言,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
1、教师总结
2、研读赏析
a、自由讨论。你最喜欢的语段,并说出原因(从写法上分析)b、重点研读。 朗读第二自然段、第七自然段 分析写作技巧
3、拓展延伸a、品味第
二、七自然段,自己写一段话。(或写校园一角,或写某个游戏的过程)b、学生评析
4、布置作业 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思路,体会至爱亲情
2、研读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至爱亲情 教学设计:整体感悟
1、导入
2、感知 a、字词b、有感情地朗读全文c、思考、讨论
研读与赏析(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
1、自主探究,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2、集中讨论 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的? b、这些对“我”的成长起了怎样的作用? c、怎样理解文章未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拓展延伸: 说说自己的爸爸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研读与赏析文章的重点 教学设计:导学 研读与赏析(“我”急着回家这一部分)a、朗读此段落b、思考讨论
△ 毕业典礼后“我”回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体验与反思:
你喜欢长大吗?说说心里话。 布置作业 丑 小 鸭
教学内容: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