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景整治规划范文
城市街景整治规划范文第1篇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而街道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的脉络,它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总体水平。园林街景联系着城市中分散的“绿点”和“绿面”组成完整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具有改善环境、组织交通、美化市容等作用。园林街景同时成为建筑景观、自然景观及各种人工景观与城市之间的“软”连接。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从自然森林中走出的人类,从潜意识地讲,必将回到它所熟悉的自然环境中去,“回归自然”、“以人为本”的理念表现得越来越强烈,作为自然材料引入城市人工环境的园林街景也面临着变革,不再是栽植几行行道树了事,它需要我们设计师面对复杂的城市环境条件,立足于园林街景的功能,满足园林美学要求,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创造出丰富的表现形式,来适应新形势下的城市环境。如黄冈城区的黄州大道北靠遗爱湖,南接工业园,除50米道路内的绿带配置有矮生桃、杜鹃、桂树、红继木、红冬青、紫薇等,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另外又建设20米的绿化景观带,草坪低落,低矮灌木组成图案精美、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并有多样的高大背景树映衬,尤其是湖、路、绿化相映成趣,湖景与街景互借。四季见绿,三季有花,春季桃花报讯,杜鹃接踵,夏季湖波荡漾,荷花映日,微风习习,秋季桂树飘香,形成极具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让人流连忘返,社会反响极好。
2 园林街景美的特征
优秀的园林街景应是时代性、地域文化性、自然环境性的反映,它依附于城市道路骨架上,它所表现出的魅力,正是园林艺术本身的特色所在,这种艺术在它所表现出来是生活美,自然美,艺术美等的高度统一。
2.1 生活美
道路绿地可以阻挡灰尘、分隔空间、吸收有毒气体、降低交通噪声、降低辐射热、保护路面、组织交通等功能。冬季可防风,夏季可遮荫,还为人们提供户外活动场地等。可以说它无时不在造福于人类。若漫步在街道中,早春桃花报讯,杜鹃接踵,夏季广玉兰、紫薇盛开,秋季桂树飘香,驻足有座椅相靠,无疑是一种享受。
2.2 自然美
园林街道最重要的素材是植物,植物取自于自然,它所表现出来的是自然美。植物生长健康、生机盎然,没有病虫害是自然美;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硕果累累亦是自然美。自然美在城市人工环境起着其它景观元素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若还能恰到好处地借用一些自然素材,就更使城市增光添彩。如海滨城市的滨海大道,把海石、沙滩、自然之树融入城市街景之中。这些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既是自然美的体现,又成为城市园林景观的标识。
2.3 艺术美
艺术美是源于自然美的基础上的,把自然美的景观因素加以提炼,形成具有艺术特征的美学题材。园林街景的艺术美,人工雕琢的内容更多一些。色彩给林街景的艺术美,人工雕琢的内容更多一些。色彩给人的感染力较强,不同色彩搭配,基本色调和四季色相变化的周密考虑,会使自然美升华。园林街景的造型是景物高度典型化,既不失去生活中的真实性又上长升到艺术的典型成为最精湛的艺术品,雕塑造型、树木修剪成型、树丛的层次关系,孤植树形如伞罩、如尖塔等的巧妙运用,都起到匠心独具的作用。
3 园林街景的组成
园林街景的内容包括:人行道绿化带、防护绿带、基础绿带、分车绿带、交叉路口绿带、广场绿化、街头休息绿地、停车场绿化、立体交叉绿化、滨河路,花园林荫道绿化等多种形式。在我国城市的道路中绿化带一般要占到总宽度的20%~30%。尽管内容各种各样,但在日益城市化的今天,有其共同的设计要求。
4 规划设计要点
园林街景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在满足园林街景的功能下,力求创造出优美的绿地景观;在城市的道路网布局中,充分考虑景观的多样化,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力求一路一特色。
4.1 保证必要的道路。绿地率,满足绿量要求
我国现行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规定如下。
(1)园林景观绿地率不得小于40%。
(2)红线宽度大干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3)红线宽度在40m~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4)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4.2 选择合适的园林植物,体现自然美
(1)行道树。
从以往的谈到园林植物首先应该是树木,而树木首要的又是行道树,一提到行道树就使人想起法国巴黎的七叶树、德国柏林的椴树林荫道、南京城郁郁葱葱的悬铃木和美丽多姿的雪松,北京城里挺拔的毛白杨、苍劲古雅的国槐它们都使自己的城市富于特色。在注重特色的同时要避免绿化树种单一化,不要搞成“悬钤木城”、“雪松城”、“樟树城”。这不但给管理上造成困难,还会使人感到单调,一个城市应选择某几种骨干树种,分别布置在几个城市主干道上,同时也要有一些次要品种,例如北京城区主要城市干道上以毛白杨、槐树为主,次要品种有油松、元宝枫、银杏、合欢等,这有利于在不同的产地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树种,使城市面貌丰富多彩。
(2)其它乔、灌木,地被植物。
园林街景的园林植物还包括其它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它们具有不同的树形、树干、树叶、花、果实、香味等,如利用树形造景上有垂枝型的连翘、蔷薇等,葡匐型的铺地柏、迎春、地锦等;攀援型的凌霄、金银花、葡萄等;利用树干造景的有椰树干的通直、柳树枝条的细柔等;自然界植物叶形、叶色也千差万别,利用得当,则各得其所;草花、花灌木更是姹紫嫣红,适当在加以利用,会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无穷魅力;硕果累累本身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的杰作,更不用说其色彩各异果形独特;春桃李、夏栀子、秋桂飘香、冬雪照梅自是自然给人传送的佳音。
因树形、树干、树叶、花、果实、香味等不同,在景观、功能上也有不同的效果,根据园林街景及功能上的要求,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就要求多品种配合,多种栽植方式的协调。园林街景直接关系着街景的四季变化,要使春、夏、秋、冬均有相宜的景色,应根据不同的视觉特性和视觉要求,处理好绿化的间距、树木的品种、树冠的形状,以及树木成年后的高度及修剪等问题。
(3)仿真植物的应用。
植物的造景价值是巨大的,但植物的应用也受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限制。所以,近年来,仿真植物也源源不断地出现于城市园林的建设中。
4.3 讲究艺术处理,表现艺术美
在不妨碍街道绿化主要功能的原则下,适当考虑植物的配植艺术,不仅有助于绿地景观自身艺术表现,而且有利于城市建筑艺术表现,两者相得益彰,更利于产生优美的城市景观。
(1)变化与统一。
街道两侧均为几何形建筑物,因此,配置形式宜为整形为主,在整形中寻求变化。就街道树的配置来说,变化最好是分段,同一段内,体型大小、高矮、色彩上均不宜变动过多,至于街心广场,既要重点突出变化,又要注意整体效果,不要过于锁碎。因为街道和街心广场绿地面积均不大,主要是作为人们移动中观赏的对象,小面积上短时间内变化过多,会使人感觉杂乱,而整齐规则、和谐一致、逐渐变化,则易与街景取得协调。
(2)色彩与层次。
街道和街心花园、广场的绿化配置,要求达到气氛浓郁、效果动人,还应注意色彩与层次的配合。由于街道绿地面积都不大,在有限的面积中要注意树木的高矮层次及色彩的变化,如乔木、灌木、草皮相互搭配形成立体绿化。一般在配置时,高大稠密的居中,矮小整形在侧,色彩变化强烈的尽量放在边缘部分。层层环绕,层次分明,色彩丰富,易于取得预期效果。在佛山市汾江南路佛山乐园的后门路段:设置了两段宽7米、长220米的绿带,绿带与乐园属地之间,以疏栏分隔。在铁栏外的绿带里,植物品种丰富,上有清秀挺拔的大王椰、皇后葵、中有婆婆的鱼尾葵,下有球形的九里香、山瑞香,再点缀几许山石、花钵,景色怡人。乐园内的亭、廊、水景等园林景致,也透过铁栏映入街景,使园内葱笼的树木成为街道建筑的背景,构成了景观层次丰富的园林绿化空间。在重点地区及结合节日布置的需要,适当布置一些花卉也极有必要。花卉的选择以枝干粗壮低矮,不易倒伏,花期较长的为好。
(3)常绿与落叶的搭配。
街道绿化不仅要注意夏季的蔽荫,也要考虑冬街景,即常绿树与落叶树之间要有适当的组合与搭配。一般可采取在落叶乔木旁配置一些矮小耐荫的常绿灌木,或既能庇荫,冬季街头仍有一定绿色。
(4)适时运用植物的色相、季相。
运用红叶李、鸡爪槭、红叶小蘖等红叶树种成片栽植或植于绿树丛中,形成色块,会起到良好的美化效果;在滨河路植桃树、柳树,初春桃红柳绿,树影婆娑,韵味无穷,相互映衬;夏季道旁灌木花开一路上伴人行走;秋来红枫黄栌变佳景,冬季绿树雪花入眼帘,真是四季景色美不胜收。
(5)寻求优美的园林街景构图。
雕塑、水池、喷泉、景观树均可成为构图中心,不到的感觉,各种模纹花坛的运用,更是设计师的杰作,如运用耐修剪的各种观叶植物,组成各种构思奇特,线条清晰、色彩斑澜的图案。在佛山市的季华路口的交通绿岛,用福茶、红草、洒金榕组成了四个向心图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4 注意园林街景与其它街景元素的协调
首先是与建筑的协调,路侧绿带选用的树木、花卉、草坪等应结合建筑群的平、立面关系、色彩等因素,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在整体上保持绿带连续、完整和景观效果的统一。其次是与道路性质、路灯、邮箱、果皮箱、广告牌等的协调。
4.5 远近期结合,留有余地
道路树木从栽植到形成较好景观效果,一般需要十余年的时间,园林街景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栽植树木不能经常更换、移植。近期效果与远期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周全安排,使其既能尽快发挥功能作用,又能在树林生长壮年保持较好的形态效果,使近期与远期效果真正结合起来。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随之拓宽,要求设计时充分考虑预留绿带。
4.6 注重地方特色,继承和发扬地方文化
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历史文脉、文化底蕴,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突出文脉,展示其地方特色,增强其文化品味。如今很多城市有自己的市树、市花,设计中可充分利用。
4.7 其它
园林街景应与街道上的交通建筑附属设施、管理设施和地下管线、沟道相结合,还应考虑城市土壤条件、养护水平等因素。
5 结语
总之,园林街景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它凝聚着城市主人的集体智慧,它的实现需要我们设计师和建设者以及城市主人的共同努力。希望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摘要:本文通过对园林街景的认知,阐述在城市人居环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列举一些实例并分析,提出园林街景的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词:园林街景,特征,组成,设计要点
参考文献
[1] 杨永胜,金涛.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与营造技术[M].中国城市出版社.
[2] 王浩,等.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
[3] 杨美英.浅谈佛山市的道路绿化[J].中国园林,1997(6).
城市街景整治规划范文第2篇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2014年3月, 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 指出“未来城镇化建设应该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村庄概况
谢店村为黄冈市麻城市宋埠镇的一个村庄, 位于湖北省东北部, 地处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宋埠镇, 毗邻山水一色的尾斗湖畔, 周边游客可通过沪蓉高速、106国道、S304到达, 从尾斗湖水坝码头乘坐游艇15分钟即可到达谢店村。谢店村距离武汉市110.3Km, 距离黄冈市122.9Km, 距离麻城市41.9Km, 距离红安县55.5Km。
谢店村依山建设, 沿尾斗湖及周边山体呈带状布置, 部分居民点分布较零散。村庄位于南北山体相对而成的狭长山谷之中, 池塘贯穿其间, 形成特有的山水格局。整个村庄依山傍水, 山水环绕;灰墙石基, 瓦屋栉比;藏风聚气, 浑然天成。
以麻城市传统民居元素马头墙、石基墙裙和小青瓦为主要建筑元素, 体现出富有特色的鄂东民居风格。建筑质量大都比较完整, 建筑风貌能较好体现地域特色, 结合周边优美自然环境, 为打造旅游度假村提供了较大优势。
三、整治规划思路
(一) 目标借尾斗湖旅游优势和宋埠镇全国重点镇的发展契机, 打造特色旅游型村庄
解读“美丽乡村”政策, 探索适于农村发展的经济模式和居住模式[1];结合尾斗湖丰富的自然资源, 借助麻城市宋埠镇2014年再次入选全国重点镇的发展契机。结合尾斗湖旅游发展的契机, 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景观环境设施, 旅游配套设施, 打造区域性特色旅游型村庄。
(二) 规划-依托依山傍水的环境, 打造传统古村
整治规划从村庄的自然环境出发, 挖掘村庄的传统地域文化特色, 通过地域环境的打造和传统文化元素的保护利用, 塑造具有传统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同时利用现有资源, 紧扣村庄历史、烘托民俗氛围, 打造旅游景点, 增强传统村落的生命力。
(三) 建设有机更新循序渐进, 集约发展注重实效
对村庄建设实行有机更新, 倡导近期建设与远期展望相结合、循序渐进的建设进程, 建设社会、经济、人文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 不搞大拆大建, 修旧如旧, 重点搞好村庄的“四通四改”, 达到道巷相连、人畜分开、排水畅通、村容整洁的要求[2]。
(四) 管理尊重主体意愿, 建立自制机制
在村庄整治规划和建设中, 应尊重村民的意愿, 发挥村民进行村庄环境整治的主动积极性, 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庄的整治规划建设。在村民为主体的前提下, 建立村庄管理的村规民约、村委会制度, 建立村庄管理长效机制, 为塑造特色的美丽乡村创造条件。
四、规划理念
充分利用村落优美的山水的自然资源优势, 挖掘当地文化底蕴及传统民俗特色, 依托尾斗湖水库以及与麻城相邻的区位优势, 保护山村民居风貌, 挖掘乡土民俗文化, 完善村庄环境建设, 通过景观设计手法, 将其打造集休闲、度假、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华中最美乡村”, 国家宜居传统村落示范点。
五、规划总体布局
规划结构与布局“三轴七片区”;
三轴:内轴滨水民俗体验带;中轴核心景观带;外轴农事体验带;
七片区:入口游憩区、乡居体验区、核心景观区、荷景观赏区、亲水活动区、农耕体验区。
六、整治规划
(一) 整治时序
近期整治规划以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为主, 即改善道路交通、给排水设施、电力通讯设施、环卫垃圾处理设施, 以满足村庄基本生活要求。
(二) 保障措施
村民参与与村庄整治规划相同步, 村民参与编制的全过程。政府主导与村民自治相结合, 政府提供技术, 村民自主管理[3]。
七、结语
总而言之, 美丽中国建设方针在农村的具体体现与实施就是美丽乡村建设, 这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村庄整治, 只有通过整治才能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2]。
摘要:随着国家推行美丽乡村建设政策, 在整治村庄背景下, 以具体案例为研究对象, 提出美丽乡村整治规划的思路、规划理念、内容、措施等, 希望为促进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美丽乡村,整治规划,规划思路
参考文献
[1] 邓双力史津.美丽乡村视角下村庄整治初探--以天津市宝坻区口东镇安乐庄村为例[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5年, 3期:158
[2] 于世杰.美丽乡村视角下的村庄整治规划景观初探[J].《城市建筑》, 2016年, 29期:37.
城市街景整治规划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