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设计管理论文范文
BIM设计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节能环保方面的意识不断加强,且逐渐影响到建筑领域的发展,并为建筑领域的节能设计研究做出了较大贡献。作为建筑领域节能设计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BIM技术的应用不仅关系着建筑领域的节能效果与水平,而且对于建筑领域的绿色环保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论文将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节能设计应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深入分析。
【
【關键词】BIM技术;建筑节能设计;应用研究
【
1 引言
由于近年来建筑物的建设数量逐渐增加,其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现象也越发严重。故而在利用BIM技术对建筑物进行节能设计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对建筑节能设计现状进行简单阐述,进而对BIM技术与建筑节能设计以及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节能设计具体应用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本文旨在为BIM技术的建筑节能设计应用研究提供几点参考性建议,并为BIM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方面的应用优化提供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建筑节能设计现状
在经过对现阶段建筑节能设计情况进行详细研究后,本文分别从以下几方面对建筑节能设计现状进行分析与阐述。第一方面,在建筑节能设计实施方面处于实施力度薄弱的情况下。由于现阶段我国对于绿色规划、绿色建设的重视,逐渐影响到各个领域的发展,并且对建筑领域的绿色化设计与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建筑设计过程中某些建筑设计师虽然认识到绿色规划的重要性,但其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难以改变,导致建筑节能设计在实施过程中的实施力度较为薄弱[1]。第二方面,现阶段的建筑节能设计效果不佳。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建筑设计节能效果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多数建筑的节能设计均在暖通空调等方面,而对于采光、热环境、风环境等方面的设计却存在问题。第三方面,现阶段的建筑节能设计师素质与专业性处于有待提升的状态。随着我国节能环保政策理念的提出,建筑行业也在积极向该方向靠拢,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其设计师的专业素质与水平无法对节能建筑的设计进行支撑[2]。
3 BIM技术与建筑节能设计
3.1 BIM技术概述
BIM技术是指将建筑体的各方面建设信息进行整合,进而建立起一个建筑模型。BIM技术的使用目标是构建起具有协作以及执行能力的信息交流平台,进而对建筑工程的建设与设计进行积极辅助[3]。通过BIM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建筑设计信息的沟通与获取效率,而且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对建筑设计的工作效率以及工程质量进行提升。BIM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建筑的设计环节与建筑环节进行预先模拟,进而通过模拟对建筑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与变更。该种技术的应用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对我国建筑设计的节能化发展进行推动,通过BIM技术对建筑物的设计模型进行观察与研究,进而对其各方面的节能情况进行优化与升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设计者与管理者对于建筑工程的掌控力度。
3.2 建筑节能设中应用BIM技术的优势
经过对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研究与分析,得出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使用优势。第一方面,BIM技术可以将建筑物设计图纸中的数字进行数据化,进而更加清晰地展现建筑物的设计情况,便于管理者对建筑物的建设与施工进行管理与控制,便于建筑物设计者对建筑物设计中的问题与缺点进行清晰了解[4]。第二方面,BIM技术积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构建起建筑物的数据化模型,将促进我国建筑向科技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等方向前进[5]。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推动着各个领域向科技化的方向发展,而BIM技术的出现也对传统的建筑分析方法进行革新与优化,摒弃了传统建筑分析效率较慢、分析不直观等缺点,建立起清晰的、智能的建筑物数据模型,进而促进建筑物改进与优化效率的提升。第三方面,BIM技术所建立的建筑物数据模型是一种清晰的、公开的模型,不仅能够促进建筑物节能设计领域之间的相互交流,而且还能够促进建筑领域的节能化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达成良好的建筑节能效果。
4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节能设计具体应用
4.1 建筑体室外风环境性能的模拟节能设计
通过对BIM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领域中应用的研究与分析,本文得出在对BIM技术进行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其可以在建筑体室外风环境性能的模拟节能设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体的应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方面,BIM技术将风频、风速等信息进行结合,对建筑物外的风环境进行模拟,进而利用室外的风环境进行建筑物的节能设计,利用风能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第二方面,BIM技术将建筑物外的风环境进行模拟,设计师可以找具体的建筑物外风环境进行建筑物的环境质量提升。
4.2 建筑体采光性能的模拟节能设计
通过对BIM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领域中应用的研究与分析,本文得出在对BIM技术进行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其可以在建筑体采光性能的模拟节能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具体的应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利用BIM技术将建筑物采光情况进行模拟,进而调整建筑物的采光设计,充分利用太阳能对建筑物所需消耗的能源数量进行降低。第二,在对采光情况进行模拟后,利用BIM技术对建筑物造型布局等数据进行改变,进而选择最优的室内采光设计。
4.3 建筑体通风性能的模拟节能设计
通过对BIM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领域中应用的研究与分析,本文得出在对BIM技术进行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其可以在建筑体通风性能的模拟节能设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体的应用作用主要体现在可利用BIM技术将建筑物的通风情况进行模拟,进而对其通风口的位置、大小进行规划,并对通风设计中的不良情况进行改善,降低建筑物运行使用中的能源浪费,提升其通风方面的室内舒适程度。
4.4 建筑体热环境性能的模拟节能设计
在对BIM技术进行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其可以在建筑体热环境性能的模拟节能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具体的应用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建筑物热岛效应的分析,并建立起适宜的绿化系统对其热岛情况进行改善与处理,进而促进建筑物的舒适度提升,避免建筑物使用中热岛效应带来的空调能耗提升现象。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建筑节能设计现状进行简单阐述,进而分别从BIM技术、建筑节能设计中应用BIM技术的优势两方面对BIM技术与建筑节能设计进行详细研究与分析,并分别从建筑体室外风环境性能的模拟节能设计、建筑体采光性能的模拟节能设计、建筑体通风性能的模拟节能设计、建筑体热环境性能的模拟节能设计这四方面对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节能设计具体应用进行详细研究与探讨。本文旨在为BIM技术的建筑节能设计应用研究提供几点可行性建议,并为BIM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方面的应用优化提供積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昭仙,王健,高连柱,等.基于BIM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2016,23(05):37-41.
【2】赵安军,刘静,赵云兵.基于BIM技术的低能耗舒适建筑设计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5(15):154-155.
【3】张学顺,方廷勇,徐俊,等.基于BIM技术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方案设计[J].工程与建设,2016,30(03):379-381.
【4】高明.基于BIM技术的多层办公室建筑节能设计与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2016,47(09):846-849.
【5】康智强,李志星,董建男,等.基于BIM的建筑设备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筑节能,2017,18(08):115-118.
BIM设计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水平发展, 关于市政道路的建设越来越复杂, 建设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当前这种社会背景下, 建设人员更需要高新技术融入市政道路建设, BIM是当前最热门的建设方面的技术, 并逐渐成为道路建设的潮流和趋势。综合其高效、便捷、精准、直观等特点, 有利于市政道路建设设计初期的完成, 改变原有的传统的设计方案, 努力发挥BIM技术的优势。
2. BIM技术的概述及现状
2.1 BIM技术的概况
BIM是应用于建设规模上比较复杂的一项技术, 它的简称是建筑信息模型。利用三维数字技术收集与建设工程建设相关的数据信息, 并从功能特性和设施实体两方面对某一工程项目进行数字化描述。他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综合得出结果, 并可随时进行调整, 能够进行数字化的转达, 能够完成丰富智能化的数据信息模型。BIM建构模型可以进行市政道路建设和管线规划建设, 应用较多的数据库, 对数据有强大的管理和调控功能。但是BIM技术比较复杂, 相关的技术人员比较缺乏, 所以BIM技术还没有广泛应用于道路建设等领域中。
2.2 BIM技术的现状
BIM技术综合应用于设计、管理等领域, 他的便捷、直观、高效、准确的优点能够完成现场的模拟, 并不断进行更新和改良。BIM技术可以向多个邻域拓展, 例如机械制造、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 涉及面越来越广, 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和理念, 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中, 重点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上。综合各类道路建设、管线信息等, 将原来传统的二维数据转化为三维数据设计, 能够大幅度的减少建设过程中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BIM技术在市政道路的应用并不多, 随着市政规划的规模愈来愈大, 设计难度也逐渐增大, 推广BIM技术非常重要, 充分发挥他的优势, 增强数据分析和模拟功能, 对数据进行调整和检查, 有助于提高设计图之间的协调性, 提高建设设计的安全性。他的模拟仿真技术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节省了很多设计时间, 把主要精力放在后期的核查和施工中。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可以达到更精准的数据分析结果。
3. BIM技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BIM技术现在是建设工程项目方面的潮流和趋势, 在项目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综合其高效、便捷、精准、直观等特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BIM技术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应用。
3.1 地形图搭建
在项目初期, 需要项目团队进行细致的勘测, 在市政道路建设方面, 勘测的地形图主要分为两种:二维地形图和三维地形图。二维地形图存在很多不足, 无法将现实道路的复杂简单化, 影响因素众多。而三维地形图能将综合数据更直观的表示出来。BIM技术主要应用于三维地形图。突出设计的主题, 保留原始的数据, 并将显示数据简单化, 构建三维数据化的数字模型, 对收集的复杂信息进行整合和加工, 并做出综合分析。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查看创建的三维曲面, 从该曲面上能够辨别路况的难度, 复杂情况等。
3.2 道路主线设计
道路设计初最先选取道路主线, 即道路中心线。主线的设计是市政道路设计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被多个现实因素控制, 设计者要严格按照市政道路设计的规定, 设计方案的各项内容应符合要求, 并调整和改良错误的地方。通过BIM技术可将设计好的道路中心线放入三维地形图中, 并进行转化成多段线, 从多段线中创造城市道路路线。初步完成后, 检查核对该路线是否可行, 按照市政道路设计, 进行模拟演练, 对方案进行合理的改正, 并设计各段路线的道路样式, 兼顾各方面因素。
3.3 道路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的设计第一步是再根据原有地面的数据和实际路况进行编制, 利用其他技术先生成二维图纸, 在原有图纸的基础上, 然后进行绘制, 在绘制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拉坡线, 以满足方案最初的设计要求, 根据市政道路设计的要求进行调整, 对图纸以文件的形式进行数据保存。原来的技术存在时间较久, 且存留的文件不易更改, 没有更直观的体现。BIM技术能够从三维角度对道路纵断面进行设计, 根据基础数据资料, 可以直接生成地面线, 与此同时, 多段线可以根据道路中心线的修改情况进行自动调整和修改, 节省了大量的精力, 根据市政道路设计要求可自动生成道路纵断面, 工作人员需注意查看坡面坡度, 检查这些因素是否符合标准, 是否规范, 对不合格的路面路线进行更改和调整, 重新编辑相关数据, 重置布局参数, 保证各部分数据符合规范和要求。
3.4 道路横断面设计
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 合理选择相关部件, 对数据重新进行组合和装配。应用BIM技术从三维的层次先对数据进行创建和组装, 插入设计好的道路中心线, 根据道路中心线以及各段路线, 自动完成相关部件的设计, 在装配的过程中, 着重分析市政道路的实际路况, 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相关内容的添加。及时对数据进行更新。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传统的二维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城市建设要求, 本文综合讨论了BIM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具体分析了BIM技术融入市政道路建设的应用。努力将新的BIM技术理念加入市政道路设计中, 在设计过程中, 对数据进行调整和改良, 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仿真化等优点, 极大的避免了可能的设计和建设风险问题, 虽然BIM技术没有广泛应用, 但是它逐渐会成为市政道路建设的主流工具。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的高速发展, 城市基础设施越来越健全, 市政道路建设逐渐成为一个大项目, 城市道路的设计和建设工程成为一个重点项目, 越来越多的项目在启动建设, 科学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何把BIM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于市政道路建设是当前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难点。本文将从不同角度研究如何将两者更好的结合。
关键词:BIM技术,市政道路设计,应用
参考文献
[1] 余萌, BIM技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设计, 四川建材, 2016, 42 (2) :149-151
[2] 高书克, BIM技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大会, 2016
[3] 马艳兵, BIM技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新科技新产品, 2017 (3) :102
[4] 詹健, BIM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江西建设, 2015 (24) :219-219
[5] 杜邵玲, BIM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工程技术:引文版》, 2016:00232-00232
BIM设计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文章在分析我国铁路行业BIM技术应用前景的基础之上,根据铁路行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考虑铁路行业发展的需要,结合铁路“四电”专业课程的特色,提出了基于BIM的轨道交通实验平台建设方案,并在兰州交通大学的实验教学建设当中加以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实验平台建设;轨道交通;BIM
一、引言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当前在建筑行业的运用相对成熟,但在我国铁路领域的运用刚刚起步,属于铁路领域新技术。随着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广泛应用,三维模型取代二维图纸传递信息已成大势所趋。BIM技术能够快速发展,与高校在BIM技术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方面做出的工作有很大关系。美国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加州州立大学等多所大学都将BIM技术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国内,已经有部分高校将BIM技术引入到教学研究中。清华大学与广联达公司共同成立BIM研究中心,对BIM应用软件的集成、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三维实体建模等进行了研究;同济大学与鲁班软件公司达成协议,就如何将BIM技术应用于教学进行了合作签约;天津理工大学借助BIM的仿真技术开展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深圳大学在工程制图课程中结合BIM技术对建筑构件进行可视化教学。
在铁路“十三五”规划当中,研究BIM技术在铁路设计、施工、运营的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是“十三五”铁路科技创新重点任务之一。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研究铁路全生命周期BIM模型架构顶层设计和构建技术,研究基于“互联网+”的BIM模型信息收集、存储、传递的集成体系,研究多层次、多平台、多应用技术条件下的BIM模型综合管控技术,研究铁路BIM技术标准、实施标准及相关应用规范。近期,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在视察中国铁设时就指出,要抓住当前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的机遇,将BIM技术在铁路设计选线、工程建设管理、铁路运营维护等环节的接续运用,推进铁路数字化、智能化建设。铁路建设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同时掌握BIM应用的人才,因此作为为铁路建设培养大量人才的高等学校,建设与轨道交通专业紧密相关的BIM实验平台是满足铁路建设人才培养的需要,是铁路特色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是轨道交通铁路特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是轨道交通铁路特色专业教学的需要。
BIM技术的最大优点在于全生命周期价值的发挥,即BIM技术可贯穿于铁路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运维三个阶段,通过三维协同设计和三维立体显示,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以及有效解决设计中的差错漏碰;也能通过三维模型展示和四维信息化显示,直观地有效管理施工过程;更能通过对设计、施工过程中形成的三维立体模型和四维的信息储存,形成对运营和维护管理的有效信息,方便运营和维护管理,提高运营管理质量和效率。因此,BIM技术对铁路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意义重大,各级铁路建设和管理者均十分重视。基于BIM的轨道交通实验平台建设能够使教师和学生紧跟铁路发展的最新动向,为铁路设计、施工、运维等单位培养需要的人才;轨道交通专业的发展方向必须符合铁路建设的发展要求,基于BIM的轨道交通实验平台建设满足了轨道交通专业发展的需要;基于BIM的轨道交通实验平台建设对交通控制专业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BIM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参建各方提供协同工作的平台,在提高生产效率、建筑质量、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有明显效果。这一理论最早出现于建筑工程领域,目前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与时间相对于铁路行业较为领先。与建筑工程相比,铁路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阶段内多专业间的密切配合,频繁地进行多种形式的信息的交互,并且多个建设参与方要共同进行沟通协作来完成。
运营、设计及软件开发等相关部门都在大力推进铁路数字化发展。从铁路设计开始到施工,一直到运营维护,都可以用一个完整的模型整合在一起,这样可确保将铁路系统从设计阶段到运营阶段的各个技术点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数据平台之上,为设计者、施工者、运营管理者提供一个有效的数据基础,让他们协同实现各自在不同环节的工作目标。
BIM究其根本是一个集大数据的大平台模型,BIM的最终表现形式为可视化的多维度、多功能、多用途的计算机图形模型,所以BIM模型最终是以多维度、多功能、多用途的模型计算机图形的形式展现在显示设备上。这就对计算机的图形处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再反观如今的铁路建设工程项目往往体量巨大,大跨度桥梁隧道等比比皆是。庞大的海量工程信息加上巨大的工程体量使得BIM模型非常巨大,即使再最高端的民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起来也是未免显得捉襟见肘。目前为解决此现象,行业内的通用做法是配置超高端的定制计算机,外加每台计算机专门配置运行模型需要的软件程序。完成如此巨大的项目工程来说,需要几十台此类软硬件设备。同时考虑到铁路建设工程的施工、运维等阶段的实际使用情况,需要在工地现场运用,这样对移动办公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①基于BIM的轨道交通实验平台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对铁路设计、施工、运维等单位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之上,掌握BIM在铁路行业的应用现状,了解BIM在铁路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从而明确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在对相关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调研的基础之上,掌握项目的国内研究水平,明确项目实施的可行性。②研究建设基于BIM的轨道交通实验平台所需的硬件基础。首先,BIM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铁路线路和勘测数据,创建了既有铁路线路模型和附属工程模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信号、通信、供配电、接触网等的详细设计,因此需要在多个软件之间进行无缝环境的整合和可视化。其次,BIM系统中的设备、线路、附属工程设施等要能够检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施工性,最终的设计效果图可以实现三维显示。第三,BIM模型不仅具有图形显示的功能,还具有相应的物理特性和管理信息等内容。研究并搭建能够实现以上这些功能的硬件,并优化硬件系统。③对比BIM各软件的特点,提出实现实验平台的软件。BIM涉及到的应用软件主要包括:Revit、Catia、Inventor、Bentley Micro Station与GeoStation等,各个软件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BIM技术属通用基础平台,其专业性不够,技术适应性差,缺乏统一的专业间交互数据格式支持。搭建基于BIM的轨道交通实验平台软件系统,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和需求,对比各个软件的实际应用,提出切实可行的软件系统实现方案。④提出基于BIM的轨道交通实验平台的建设方案。在对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分析、论证的基础之上,提出基于BIM的轨道交通实验平台的建设方案并加以实施。本系统虽然是实验平台,但系统功能和逻辑必须与现场真实设备一致,因此对于本系统的测试与验证,可完全按照真实系统进行。根据实验平台中出现的问题,对系统进行优化,完善建设方案。
2.研究方法。结合课题的研究方向及内容,提出研究带动建设、建设促进研究的项目研发方式;同时在科研项目的带动下,使BIM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全新应用得以实践。具体研究及应用的情况如下:①在铁路的相关设计、施工、运维等单位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掌握了BIM在铁路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②研究BIM现有软件,熟悉各个软件的特点。③研究“铁路四电工程BIM设计”,了解实验平台建设的硬件基础。
四、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土建工程BIM技术的应用难度并不大,价值体现也不高。设备系统部分却较为复杂,由车辆、轨道、通信、信号、供变电、接触网等十多个系统组成,BIM技术在这一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空间。到目前为止,基于BIM的铁路信息化管理平臺尚处于研究阶段,因此,采用研究带动建设、建设促进研究的实验平台建设方式,使BIM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全新应用得以实践。
参考文献:
[1]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2017,(11).http://www.nra.gov.cn/
BIM设计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 BIM技术概述
BIM技术也被成为建筑信息模型, 主要就是通过对三维数字技术的运用, 来达到对建筑设计中每个阶段进行优化的目的, 以此来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对于工程建设的施工周期也会起到一定的缩短作用。不仅如此, BIM技术是包含建筑体系中所有数据信息的一种数据模型, 能够真正的保证建筑工程不管是在工程方案的制定还是各项属于运作方面都能够有效的进行。BIM技术具备多个方面的优势, 在实际的应用中不仅可以实现可视化操作之外, 还支持协和模拟, 在提升生产效率方面发挥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以往在对建筑设计阶段的模型进行构建的时候基本会利用CAD设计功能中的二维平台来对各项工作进行操作, 并通过不同的设计图纸来实现数据信息之间的互动。BIM技术除了能够进行可视化操作之外, 还能够和3D的设计保持一致。为了能够让设计人员对项目进行深入的分析, 可以采用构建虚拟化实体形象的方式, 例如, 在对建筑中的管道铺设以及整体布线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可视化功能来进行全面的验证, 以此来确保建筑的有限空间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倘若管线之间出现冲突的话, 也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这样也有利于提升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性。除此之外, 设计人员通过对BIM技术的运用能够及时的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保证施工图纸在任何阶段进行递交的时候都不会出现失误问题。
2. BIM技术特征分析
BIM技术主要就是通过工程中的每项信息数据为依据所开展的模型构建, 并以数字信息中的仿真模拟功能来对建筑中所涉及到的真实信息进行模拟。BIM技术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 主要体现在:
2.1 可视化
BIM技术中的可视化特性主要指的是能够突破二维图纸的限制, 来把线条的表达转化为三维立体的方式来进行效果的展示, 不仅如此, 在对工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不管是管理人员与设计人员之间的沟通, 还是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沟通都会变得更加便捷, 减少了施工返工发生的概率。
2.2 协调性
建筑工程的施工涉及到的部门以及人员数量是比较多的, 因此各部门之间必须要进行相互协作, 尽管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及数据整合会成为增加管理的难度, 但是, 通过对BIM技术的运用能够对建筑过程中的所有信息进行模拟传递, 从而达到协助决策者进行准确判断的目的。
2.3 模拟性
模拟性主要就是在建筑设计阶段通过模拟的方式来对竣工之后的空间进行感受, 对施工阶段的材料以及人员的模拟以及在规定的时间内工程完成量的模拟, 之后再跟实际情况进行对比。
2.4 优化性
建筑工程施工设计中涉及到的数据是比较多的, 尽管电脑能够对大数据的处理进行解决, 但是仍然会造成修改的困难以及资源的浪费。BIM技术能够进行碰撞检测, 对于设计人员在进行图纸设计的时候, 能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提示, 从而起到优化的作用。
2.5 可出图性
建筑设计阶段模型构建中BIM技术的运用, 能够在模型构建完成之后立马出设计图纸, 倘若需要对模型进行更改的话, 也是可以随时修改的, 能够有效的防止出现二次劳动现象, 对于建筑工程设计的效率以及生产效率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阶段的重要性
BIM技术是当前进行建筑设计的一种较为新型的设计方法, 它具有传统设计方法所具备的优势。BIM技术包含的信息数据是比较多的, 比如, 建筑的规划。施工方法以及管理手段等, 这些信息数据都会在3D空间模型中进行保存, 能够协助设计人员准确的制定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有利于设计效率的提升, 对于工作的质量也有着促进作用。BIM技术中的信息数据之间都是有着一定的关联的, 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推动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对建筑工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施工的时候, BIM技术能够准确的辨别实际情况是否达到设计的需求, 从而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建筑工程建设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便是对工程的设计, 通过对BIM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复杂的建筑进行合理的设计, 对于需要进行改动的位置也可以进行及时的变更, 能够有效的对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起到保障作用。
4.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阶段的模型构建
4.1 项目墙体的构建
Revit软件是为BIM技术所构建的, 在Revit软件中墙体也可以被称为体系族, 主要就是按照相应的墙结构数据来转变成三维墙体模型。Revit软件中包含的功能是非常多的, 而其中的墙工具, 在模型制作与墙体对象生成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利用Revit软件中的墙工具进行墙体制作的过程中, 一定要先对墙体的厚度、类别以及功能等进行全面的了解, 之后再对墙体的平面位置以及高度等参数进行拟定。在对建筑工程的墙体以及结构柱的布设完成之后, 要对结构梁等结构件进行布设。结构墙以及构造梁是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主要承载件, 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没有对其结构件进行操作, 但倘若需要与排水施工一起设计的话, 就必须要对结构件的钢筋铺设等操作进行充分的考量。Revit软件中的结构工具种类是非常多的, 因此, 该软件的使用不仅可以对结构墙进行构造, 还可以对结构柱等进行有效的构建。
4.2 模型中其他构件的布设
主体墙作为建筑工程项目构建中的重要内容, 在对其进行构建完成以后, 还要对模型中的其他构件进行布设, 比如, 门窗、楼梯等。由于Revit软件中还包含不同类别的族样板以及样板文件, 所以, 在进行模型中其他构件的添加时可以直接载入使用。通过楼梯的制作为例子来对模型构建中基本构件的创立方法进行介绍。第一, 确定楼梯的类别, 在Revit软件中的原有体系族为基础, 来创立出符合项目需求的楼梯类别, 并且要对楼梯的功能以及材质等的特性进行设置, 之后, 在平面与三维视图下联系制作的参阅平面, 完结楼梯的布设及修改。除此之外,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阶段的模型构建主要考虑的是三维设计的可视化设计, 设计人员可以通过BIM模型的三维立体视图, 对建筑内部的设计作用进行明确、精准的了解。要想使建筑设计的最终成效得到更多的优化, 就必须要利用烘托功能来对建筑工程项目中所设计的墙体以及其他构件进行烘托, 以此来增加感官特性, 从而能够更好的体现出软件的人性化设计。
5. 结论
总而言之, BIM技术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建筑设计方法, 在建筑设计阶段中的应用也是较为广阔的, 并且取得的成效也非常的大。BIM技术可以对传统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有效的处理, 对设计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协调, 不仅能够对建筑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还可以保证工程的设计的质量。
摘要:建筑行业是我国产业中较为传统的一项产业, 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当前信息化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再加上我国相关政策的支持, 使信息化在各个行业中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 而信息化中的BIM技术更是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在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传统的建筑行业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 所以, 通过对BIM技术的应用, 能够重新创建三维模型, 也可以在思想定型过程中通过模型获取直观的设计信息, 对于建筑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从而不断的提升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水平, 提高效率。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设计,模型构建
参考文献
[1] 卞玉强.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阶段的模型构建探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00283-00284.
[2] 黄轶雯.浅析建筑设计阶段的BIM技术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 (17) .
[3] 王晓萍, 常继冰.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阶段的模型构建研究[J].商品与质量, 2016 (15) .
BIM设计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BIM进入国内市场的时间是2009年, 它首先是主要应用于设计院, 之后才逐渐被政府的相关单位、各方面的行业协会还有承包各种施工的企业等等看中并进行很大程度的推广和使用。在四家机构联合发布的调查报告中, 我们可以得知, 对于BIM技术的了解在2010年已经达到了60%, 而且2011年的概率比其增加了17%, 而且BIM的使用已经达到了普及程度, 在以设计院为首的各个企业中的使用已经达到了30%的概率。基于此技术的高级特性, 我们国家的一些外形繁琐的大型工程已经开始将BIM技术列入为使用的应用中。随着我们国家超高层建筑的增多, 再加上建筑的外观不断升级, 是的建筑幕墙的设计变得格外复杂和困难, 所以BIM才渐渐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1. BIM技术的概念及其本质
1.1 BIM的概念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 即建筑信息模型。它的概念可以概括为利用建筑工程项目前期的各项信息数据, 将其数据信息作为建筑模型的基础, 进行相关建筑模型的建立, 将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的信息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中呈现给相关建筑人员的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将所有信息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收集, 在建筑的建立的全过程、建筑建立成功后的运行过程以及建筑时候的维护过程中都将可以依据此模型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共享。这样的可以节省相关工作人员对信息了解的时间,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并加强了各项工作人员的团结协作能力, 为项目节省了成本、缩短了工期以及提高了工程的完成效率。
1.2 BIM的特征
数据的结合性
因为BIM技术是将建筑醒目各种前期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集合, 形成的建筑信息模型, 且信息都是相对及时、准确而且足够的。
1.3 数据的共享性
建筑数据模型是未存在与不同周期的建筑工作人员和存在于不同项目阶段的建筑工作人员, 提供一套完整的建筑项目信息。
1.4 全周期性
BIM技术提供的信息不仅仅应用于建筑监理的阶段, 而是贯穿于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的, 即:建立阶段、运用阶段、维护阶段。
1.5 全面应用性
在一个项目中, 不同的项目参与人员的参与方式是不同的, 但是BIM技术却打破了该不同, 可以为不同方式的工作人员提供完整且准确的信息的。
2. BIM技术的应用
2.1 BIM技术在国内应用现状
BIM技术在美国等欧洲国家应用十分广泛, 但是我们国家对于此技术的应用只是初级阶段, 所以存在很多需要进步的方面。首先BIM技术在我们国家的普及程度仍旧要加强, 虽然绝大部分的业内人士对此技术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再来就是BIM技术的应用, 设计院已经很少有不适用该技术开展工作的了, 而且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业主开始重视和使用BIM技术来开展自己的建筑项目, 这就算是BIM在中国的一大改观了。现在很多的施工单位, 在承包项目的时候, 会选择使用该技术为自己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很多具有复杂外观设计的大型项目会强制要求在项目中使用BIM技术这些都给BIM在中国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越来越多的BIM技术型的咨询公司也如春笋般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同时很多的院校已经专门开辟出此专业, 培养相关类型的人才, 促进BIM技术在国内的发展。
2.2 BIM技术在建筑幕墙上的应用
最初BIM技术的出现只是为了解决一些外观相对复杂的建筑项目, 因为原始的CAD绘制的二维图已经不能满足项目的需要。而BIM技术拥有三维功能, 可以根据建筑项目前期的数据进行模型的建立, 并按照实际中存在的幕墙进行板块的分格, 最后一步则是根据分格将建立的三维模型进行拆分, 星恒最终的指导图。BIM技术与传统的CAD制图相比, 它是存在很多方面的优势的:
2.2.1 曲面性
大部分设计师的设计都是理论性相对较强的, 并不是可以直接用一般的图像表现出来的, 是有参数约束的。但是BIM设计就可以根据设计师的想法, 利用自身强大的三维功能, 将设计师的想法变成真正的模型呈献给所有的参与人员。
2.2.2 优化方案
BIM设计可以根据设计师的方案, 通过参数化来对幕墙的分格进行约束, 完成成型的模型。通过此模型, 可以帮助设计师在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中找到与项目的成本不协调的地方, 帮助设计师优化自身的方案, 也帮助建筑项目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2.3 检查设计问题
当利用BIM设计监理成型的模型后, 设计师可以根据其与其他数据的对比, 找到该设计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经对其进行快速的解决。
2.3 保障设计的延续性
因为现在的很多项目在建筑的过程中, 建筑工人会因为一些原因将建筑的外形一定程度的更改, 这样就违背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而且会影响建筑物的特性。根据BIM设计建立的模型可以制作加工图和定位图, 这样就可以保证设计图纸不会中途施工的过程中随意被改动, 保障了设计的延续性。
3. BIM在幕墙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3.1成都大魔方售楼就是现实胜过中的一个工程案例。首先就是成都大魔方售楼部的外观, 它就像一个“碗”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它的底部圆的半径为12.2米, 上半部分是一个椭圆形, 该椭圆形的短半轴长是12.2米, 长半轴长是21.8米。该建筑的建筑幕墙是玻璃幕墙, 它的表皮是三维曲面的, 而且绝对不能存在折角。因此这个幕墙在成型前需要做成三维曲面板块, 这样对于设计和施工的要求都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经过大家的讨论, 该项目使用的就是BIM技术的三维功能进行模型的建立。
3.2深圳市南华区的“华润春笋”项目, 它的外形就像该项目的名字一样, 宛如一个“春笋”屹立在城市中。该建筑的总高度是392.5米, 而且该建筑分为地上和地下, 地下是四层的设计, 地上是六十六层的设计。该项目的幕墙形式是单元式幕墙和不锈钢幕墙等等, 由于该建筑的外形是弧形的, 每一层的直径都是不同, 所以这就产生了具有不同单元板块的每一层, 这就对设计和制图要求变得严苛。该项目就是采用BIM设计监理处1:1的模型, 这样可以在社工的过程中很好的掌握施工的技巧, 避免很多设计中的缺陷的产生, 也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4. 结语
通过上面的叙述, 我们可以知道随着时代的变换、生活的水平提高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们国家的各种行业的兴起都带动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就像本文说的BIM设计的存在, 这就是时代的需求, 就是人们要求的不断增多的结果, 这样不仅提高了我们国家的技术的发展, 还能为不同的企业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所以我们国家要注重对BIM的利用,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省不必要的成本, 促进企业、社会和国家的共同发展。
摘要:BIM技术是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而出现的。又现如今的对设计的追求已经不仅仅是单一的了, 设计的方法和设计的理念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这也是由于现如今的建筑幕墙的设计的要求。旧时传统的二维设计图已经不能满足建筑目前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要求了, 现如今建筑幕墙的方案设计以及各个过程的要求都要依靠BIM三维建筑软件。本文则是从BIM技术的概念、特征以及应用方面简述BIM在幕墙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BIM,幕墙设计,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鹏, 何东海.BIM技术在幕墙工程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 2013, 08:105-106.
[2] 林彬, 梁梁.浅谈“BIM”技术在幕墙工程中的应用[J].门窗, 2015, 01:6-7.
[3] 李轶群, 张兆云.BIM在幕墙设计中的应用[J].门窗, 2015, 04:11-12+18.
[4] 董琛, 王丹阳.BIM技术在幕墙工程中的应用[J].门窗, 2016, 03:18-19.
[5] 李涛, 周佶.BIM技术在幕墙结构可靠性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建筑, 2016, 02:49-51+71.
BIM设计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智能楼宇集成管理系统建设中的问题剖析
智能楼宇系统集成是以网络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为支撑, 实现对楼宇的综合安防、消防应急、网络信息的资源共享和协同管理, 然而各子系统存在信息无法共享、难以快速联动反应的缺陷, 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方面的问题:
(1) 传统管理方式的迟滞性。在原有的建筑楼宇设施管理过程中, 通常是采用二维CAD图纸实现楼宇查看、存储和管理, 显露出与现代楼宇建筑不相契合的缺陷。
(2) 楼宇设施设备管理相对落后。原有的楼宇设施设备管理基本上是采用手工抄写的方式, 对于楼宇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更新改造的信息保管易于遗失或损坏。同时, 因图纸缺失和长时间查找的原因, 而使楼宇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延误了工期, 更不用说快速应对紧急事件了。
(3) 楼宇不同业务系统链接不畅。在原有的楼宇各个系统之间缺乏纵横向的协同和链接, 存在极其明显的“管理鸿沟”, 不利于跨系统、跨部门的联动响应, 难以实现对楼宇系统和设施设备的监控与管理。
二、基于BIM的智能楼宇集成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分析
为了更好地促进智能楼宇运行维护的集成化、多样化和管理统一化, 必须注重对智能楼宇集成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建构, 可以利用科学先进的BIM技术和手段, 实现智能楼宇各子系统一体化、智能化的集成管理和快速联动响应。
(一) 智能楼宇集成管理系统框架设计
要依循标准化、模块化、开放性、安全可靠性和容错性的原则, 进行智能楼宇集成管理系统框架的整体设计, 实现跨总线、跨网段、跨子系统的实时快速联动响应管理和控制。具体来说, 系统框架层级主要包括有: (1) 表现层。该层运用C/S和B/S组合运用的计算运行模式, 实现数据读取和信息录入, 是直接面向管理者的层级。 (2) 支撑层。该层实现对不同系统数据的过滤、整合、挖掘、处理和共享, 是面向整个集成系统应用的支撑平台。 (3) 数据层。该层利用现场控制系统实现对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 进行统一IFC标准格式的转换和对接, 进入到智能楼宇运行维护数据库之中, 是整个集成系统数据来源的基础。 (4) 网络层。该层是在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局域网互联技术的应用条件下, 对网络软硬件资源实现互联和共享。 (5) 基础设施层。该层实现各楼宇间的信息传输, 并对不同系统中的设备、信息实现集成和互联, 是基础软硬件的重要支撑基础[1]。
(二) 基于BIM的物业集成管理子系统设计应用
要充分利用BIM技术和模型, 构建智能楼宇物业集成管理框架, 利用其信息集成、3D可视化的优势, 整合智能楼宇运行维护信息和数据, 将其纳入到智能楼宇BIM集成信息模型数据库中, 实现物业设施管理、建筑空间管理和隐蔽工程管理。
(三) 基于BIM的消防集成管理子系统设计应用
利用基于BIM的三维建筑信息模型可视化平台, 可以建构消防设备3D模型, 形成消防设备空间拓扑关系, 实现不同系统信息的交互共享和协同一体化管理, 转变不同系统的“信息孤岛”问题, 快速定位设备重点部位, 充分考虑信息共享、耦合、应急安全与运行维护等要素, 较好地提升消防设施管理的水平。
智能楼宇集成管理系统中的火灾自动报警是关键子系统, 可以引入BIM技术和平台, 让消防管理人员对楼宇内安装的火灾自动报警设备有清晰的认知和了解, 全面把握智能楼宇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位置、型号、性能等相关参数, 及时接收火灾报警信号, 并依次将信号传送至指定区域报警控制器、集中控制器和消防控制中心, 及时快速地实现对智能楼宇火灾现场的救援, 提升智能楼宇火灾救援工作的直观性和高效性[2]。
(四) 基于BIM的安防集成管理子系统设计应用
智能楼宇的安全防范系统是集成管理系统的子系统, 可以利用BIM模型中的楼宇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 进行信息数据的整合、交互、共享和协同一体化, 实现对智能楼宇安防的全生命周期集成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具体包括应急指挥调度管理、防盗入侵报警管理等, 确保智能楼宇的安全。
三、小结
综上所述, 基于BIM的智能楼宇集成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利用BIM模型的可视化、集成性特征, 实现对智能楼宇信息数据的交互、整合、共享和协同化管理, 依循一定的原则搭建智能楼宇集成系统总体架构和层级, 并科学合理地设计智能楼宇集成管理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模块, 较好地实现对智能楼宇集成系统的便捷设置和决策管理, 确保智能楼宇集成管理系统的安全与高效性。
摘要:现代建筑正在向智能楼宇集成化管理的方向迈进, 在建筑信息模型 (BIM) 平台的强大支撑下, 较好地解决智能楼宇集成管理系统发展的瓶颈, 以其信息共享集成、3D可视化、协同管理的优势特点, 为智能楼宇集成管理系统设计和应用提出了新的思路, 极大改善和优化了楼宇运行维护系统的集成化、高效管理。
关键词:BIM,智能楼宇,集成管理系统,设计,应用
参考文献
[1] 雍定慧.楼宇智能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和发展[J].建材与装饰, 2015 (48) :52.
BIM设计管理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