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心灯,熄灭欲火的诗歌
点亮心灯,熄灭欲火的诗歌(精选3篇)
点亮心灯,熄灭欲火的诗歌 第1篇
世界
用心观
无可贪恋
来去随自然
修身养性还原
问心无愧相对安
尘世
轮回转
难如人愿
清白而坦然
何需追逐比攀
落一身轻松清淡
爱恋
不自惭
随遇而安
缘聚缘亦散
别离自有因缘
持诚信静观其变
欲望
太贪婪
新旧难谙
痴心流水淹
独自黯然伤怀
云雨烂漫皆过眼
平心
勿虚幻
现实应验
人伦莫忘怀
道义懂得衡掂
做事天地人共鉴
静气
欲火按
心生良善
救赎无条件
安度一切愚顽
不是神圣赛神仙
随遇
道祥安
名利无缘
衣食住行间
可有可无勿念
不可遗失真爱怜
亲情
时呼唤
岂可疏散
你我皆安然
人生最好光环
常留数语道康安
陇原山人,随心落笔。
点亮心灯,熄灭欲火的诗歌 第2篇
赵恺:1938 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诗刊》编委, 江苏省作家协会顾问。曾多次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出席国际文学活动, 创作以诗歌为主, 兼及散文、小说。代表作品有诗集《我爱》《赵恺诗选》《周恩来》, 散文集《诗雕》《漂浮在水上的土地》等。代表诗作《我爱》《第五十七个黎明》, 曾获“1979-1980 年全国优秀新诗奖”;《走向青铜》获1987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艾青杯”全国文学艺术一等奖第一名。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及教科书, 并被译介成多种外文。
2015 年12 月2 日, 初冬的早晨, 略显阴冷。我们坐上车, 马上就要见到著名诗人赵恺爷爷了, 心中感觉一股热流在奔涌。在淮安市青浦区天津路小学举办的“‘童心里的诗篇’走进淮安诗歌朗诵音乐会”剧场门口, 我们等到了赵爷爷。他花白的头发, 明亮而深邃的目光, 还有那诗人特有的热情, 令我们感到无比亲切。
一
赵爷爷和蔼而真挚, 又不失诗人的壮怀激越。访谈现场很是和谐, 我们的提问一下子打开了赵爷爷的话匣子。中学之后, 赵爷爷就进入南京晓庄师范学院学习。在晓庄师范的日子, 是赵爷爷学生时代最重要的一段时光。少年时的赵爷爷迫切地渴望在书中汲取大量的精神营养, 但因为经济问题, 花钱买书成了难题。于是, 只要一有时间, 赵爷爷便钻进图书馆, 扎在书堆里, 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有时读得忘我了, 赵爷爷竟会错过上课时间, 因此还犯了不少校规, 受了不少处分呢!为了这事, 学校专门派学生会主席监督赵爷爷学习, 不准他到处乱跑。可是最后, 学长也被赵爷爷的好学精神感动了, 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还是同意赵爷爷去图书馆。“正是因为那名学长的帮助, 那时候, 我几乎将图书馆里文学类的重要著作都读完了。当然, 那时的图书馆也小。”赵爷爷回想起往事, 感触颇深。
少年时代正是赵爷爷写作热情的萌芽时期。春暖花开, 万物复苏, 赵爷爷写下了《春天来到了晓庄》这首长诗, 还“斗胆”寄给了《人民文学》。虽然诗稿最后被退了回来, 编辑的回信和鼓励却使他更加坚定了文学创作的热爱和信心。他的诗被写上黑板报, 全校同学“闻风而动”, 潮水般涌过来, 在黑板下抄写他的诗!从此, 赵爷爷的创作便一发不可收拾, 他坚定地走上了文学道路。
二
当被问及现在中学生应该看什么样的文学书籍时, 赵爷爷稍作思索后, 便一字一顿地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建议和忠告。
阅读似攀登。赵爷爷说, 阅读好似攀登珠峰, 一本书就是一块垫脚石, 一步步地攀爬才能到达顶峰, 而很多人在中途就“壮烈殉国”了!赵爷爷打趣的话, 活跃了气氛, 惹得我们开怀大笑。
“中国人必先读中国书!”说到激动处, 赵爷爷挥动着手臂, 现场一下子出奇的安静。他说:“在当代中国, 不知道能有多少人真正地读过一遍《唐诗三百首》?又有多少人认真地读过一遍《古文观止》?读中国诗少, 就不能让中国诗流淌在自己的血液里, 更无法把中国诗变成自己的‘遗传基因’。”
“只读经典。”赵爷爷说, “现在信息量极大, 市面上的书多得看不过来。怎么办呢?读经典!时间替我们筛选出最好的书, 哪怕只读一遍, 都会终身受用。”
三
“赵爷爷, 您在创作中有什么辛苦和乐趣?”听到这个问题, 赵爷爷若有所思, 然后长长地叹了口气。他直言, 创作的过程可以用“呕心沥血”来形容。赵爷爷用回忆把我们带入了创作的诗境中:那年, 他登上唐古拉山, 站在青藏两省的交界处4500米的高峰上。他环视四周, 眼前是深灰的、凝固的, 四周没有生命。就在那时, 从山谷底下盘旋出一只老鹰!鹰还在山间盘旋着, 非常缓慢, 好像电影导演特别设计的慢镜头。他们一行四人, 不约而同地立正, 向老鹰致注目礼。只见它艰难地跋涉着, 一圈又一圈, 盘旋, 上升……他想:“老鹰, 你现在至少付出了三种东西:孤独、寒冷、饥饿!”赵爷爷的灵感被唤醒激活, 他掏出小本子, 立刻写下一个“鹰”字, 打了三个惊叹号。他庄重深沉地说:“它震动了我, 震撼了我, 打击了我!”回来后, 赵爷爷就开始构思。他说, 一首诗要么不拿出来, 要拿出来就仿若拳王阿里的致命一击, 非把你打倒在地不可。为了创作, 什么都可以抛弃, 唯独创作的自由是最重要的, 因为作品是体现作者价值的唯一方式。
写作的痛苦不是贬义的。痛苦是哲学。不回避痛苦, 不埋怨痛苦, 把痛苦当作上帝馈赠给我们的礼物。赵爷爷告诉我们, 当年他腰椎间盘突出, 必须卧病在床治疗两个月, 忍受着病痛的折磨, 他在这两个月里完成了三千多行的长诗《周恩来》, 写完长诗, 他也完成了一次身体和心灵的磨砺。而一首诗的诞生就像怀胎十月的婴儿呱呱坠地, 诗人就像一个母亲, 看着自己的作品, 那种喜悦和成就感是无法言表的, 甚至会为之欣喜若狂, 兴奋到彻夜难眠!
四
谈及对中学生创作诗歌的建议和期望, 赵爷爷说:“首先要热爱诗歌。诗歌不是爱好, 不是技术, 而是一种信仰。它是人类感情的提高, 是爱的层次的提高。要做一个好的诗人, 首先要心怀博爱, 爱家庭, 爱故乡, 爱民族, 爱祖国;最重要的一点, 是热爱人类。有了爱, 我们才能宣扬人间的真、善、美。其次要多阅读。对于写作来说, 阅读是吸氧和输血。”最后, 他告诉我们, 要写触动自己的东西, 并且只写触动自己的东西, 只有触动自己才能够触动读者。赵爷爷提醒我们, 对待文学的态度要认真、严肃, 要静下心来, 细心体会生活, 力求写得独特、优美、简洁。
确实, 赵爷爷对我们中学生写诗抱有很高的期望。他希望我们热爱诗歌, 创作诗歌时拒绝叙述, 惜墨如血, 力求写出富有象征意义和哲理性强的诗行。而当我们进入赵爷爷的文学世界搜寻时, 会受到思想的照耀, 那是情思、灵思、沉思汇入哲思的升华, 吸引着我们去体会生命磨砺的疼痛, 感悟人生探求的险难, 沉浸于深邃意境的美妙, 享受豁然开朗的喜悦。
一个多小时的采访, 转眼已快结束, 我们还听得意犹未尽。作为一位诗人, 78岁的赵恺爷爷依然用他的激情、热情、真情与纯情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与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赵爷爷的每一个字, 每一句话, 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作为一位慈祥的长者, 他给予我们很多鼓励和呵护, 他用诗一样的语言点亮了我们心中的那盏灯, 温暖着我们的心田, 也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
(指导教师:吴寿健汤余颖)
小记者采访感言
唐乐轩 (淮安外国语学校) :赵爷爷的一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作品要等同于生命, 甚至大于生命。”我会在以后的写作之中, 注入自己的精神和灵魂, 全身心地亲近文学, 用心去感悟生活。
朱天一 (淮安外国语学校) :“看书要读经典, 只读经典!”赵爷爷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 让我对阅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触。是啊, 作为一个中国人, 我们要先阅读中国的经典作品, 再读外国的经典作品,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我要用有限的生命去读有用的书。
孟羽飞 (淮安外国语学校) :还清晰地记得赵爷爷给我们的题词“诗万岁, 中国诗万岁, 母语万岁”。诗是崇高的, 母语是神圣的。我会谨记在心, 努力学好母语。
让诗歌点亮心灯 第3篇
赵 恺:1938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刊》编委,江苏省作家协会顾问。曾多次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出席国际文学活动,创作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小说。代表作品有诗集《我爱》《赵恺诗选》《周恩来》,散文集《诗雕》《漂浮在水上的土地》等。代表诗作《我爱》《第五十七个黎明》,曾获“1979-1980年全国优秀新诗奖”;《走向青铜》获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艾青杯”全国文学艺术一等奖第一名。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及教科书,并被译介成多种外文。
2015年12月2日,初冬的早晨,略显阴冷。我们坐上车,马上就要见到著名诗人赵恺爷爷了,心中感觉一股热流在奔涌。在淮安市青浦区天津路小学举办的“‘童心里的诗篇’走进淮安诗歌朗诵音乐会 ”剧场门口,我们等到了赵爷爷。他花白的头发,明亮而深邃的目光,还有那诗人特有的热情,令我们感到无比亲切。
一
赵爷爷和蔼而真挚,又不失诗人的壮怀激越。访谈现场很是和谐,我们的提问一下子打开了赵爷爷的话匣子。中学之后,赵爷爷就进入南京晓庄师范学院学习。在晓庄师范的日子,是赵爷爷学生时代最重要的一段时光。少年时的赵爷爷迫切地渴望在书中汲取大量的精神营养,但因为经济问题,花钱买书成了难题。于是,只要一有时间,赵爷爷便钻进图书馆,扎在书堆里,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有时读得忘我了,赵爷爷竟会错过上课时间,因此还犯了不少校规,受了不少处分呢!为了这事,学校专门派学生会主席监督赵爷爷学习,不准他到处乱跑。可是最后,学长也被赵爷爷的好学精神感动了,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同意赵爷爷去图书馆。“正是因为那名学长的帮助,那时候,我几乎将图书馆里文学类的重要著作都读完了。当然,那时的图书馆也小。”赵爷爷回想起往事,感触颇深。
少年时代正是赵爷爷写作热情的萌芽时期。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赵爷爷写下了《春天来到了晓庄》这首长诗,还“斗胆”寄给了《人民文学》。虽然诗稿最后被退了回来,编辑的回信和鼓励却使他更加坚定了文学创作的热爱和信心。他的诗被写上黑板报,全校同学“闻风而动”,潮水般涌过来,在黑板下抄写他的诗!从此,赵爷爷的创作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坚定地走上了文学道路。
二
当被问及现在中学生应该看什么样的文学书籍时,赵爷爷稍作思索后,便一字一顿地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建议和忠告。
阅读似攀登。赵爷爷说,阅读好似攀登珠峰,一本书就是一块垫脚石,一步步地攀爬才能到达顶峰,而很多人在中途就“壮烈殉国”了!赵爷爷打趣的话,活跃了气氛,惹得我们开怀大笑。
“中国人必先读中国书!”说到激动处,赵爷爷挥动着手臂,现场一下子出奇的安静。他说:“在当代中国,不知道能有多少人真正地读过一遍《唐诗三百首》?又有多少人认真地读过一遍《古文观止》?读中国诗少,就不能让中国诗流淌在自己的血液里,更无法把中国诗变成自己的‘遗传基因’。”
“只读经典。”赵爷爷说,“现在信息量极大,市面上的书多得看不过来。怎么办呢?读经典!时间替我们筛选出最好的书,哪怕只读一遍,都会终身受用。”
三
“赵爷爷,您在创作中有什么辛苦和乐趣?”听到这个问题,赵爷爷若有所思,然后长长地叹了口气。他直言,创作的过程可以用“呕心沥血”来形容。赵爷爷用回忆把我们带入了创作的诗境中:那年,他登上唐古拉山,站在青藏两省的交界处4500米的高峰上。他环视四周,眼前是深灰的、凝固的,四周没有生命。就在那时,从山谷底下盘旋出一只老鹰!鹰还在山间盘旋着,非常缓慢,好像电影导演特别设计的慢镜头。他们一行四人,不约而同地立正,向老鹰致注目礼。只见它艰难地跋涉着,一圈又一圈,盘旋,上升……他想:“老鹰,你现在至少付出了三种东西:孤独、寒冷、饥饿!”赵爷爷的灵感被唤醒激活,他掏出小本子,立刻写下一个“鹰”字,打了三个惊叹号。他庄重深沉地说:“它震动了我,震撼了我,打击了我!”回来后,赵爷爷就开始构思。他说,一首诗要么不拿出来,要拿出来就仿若拳王阿里的致命一击,非把你打倒在地不可。为了创作,什么都可以抛弃,唯独创作的自由是最重要的,因为作品是体现作者价值的唯一方式。
写作的痛苦不是贬义的。痛苦是哲学。不回避痛苦,不埋怨痛苦,把痛苦当作上帝馈赠给我们的礼物。赵爷爷告诉我们,当年他腰椎间盘突出,必须卧病在床治疗两个月,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他在这两个月里完成了三千多行的长诗《周恩来》,写完长诗,他也完成了一次身体和心灵的磨砺。而一首诗的诞生就像怀胎十月的婴儿呱呱坠地,诗人就像一个母亲,看着自己的作品,那种喜悦和成就感是无法言表的,甚至会为之欣喜若狂,兴奋到彻夜难眠!
四
谈及对中学生创作诗歌的建议和期望,赵爷爷说:“首先要热爱诗歌。诗歌不是爱好,不是技术,而是一种信仰。它是人类感情的提高,是爱的层次的提高。要做一个好的诗人,首先要心怀博爱,爱家庭,爱故乡,爱民族,爱祖国;最重要的一点,是热爱人类。有了爱,我们才能宣扬人间的真、善、美。其次要多阅读。对于写作来说,阅读是吸氧和输血。”最后,他告诉我们,要写触动自己的东西,并且只写触动自己的东西,只有触动自己才能够触动读者。赵爷爷提醒我们,对待文学的态度要认真、严肃,要静下心来,细心体会生活,力求写得独特、优美、简洁。
确实,赵爷爷对我们中学生写诗抱有很高的期望。他希望我们热爱诗歌,创作诗歌时拒绝叙述,惜墨如血,力求写出富有象征意义和哲理性强的诗行。而当我们进入赵爷爷的文学世界搜寻时,会受到思想的照耀,那是情思、灵思、沉思汇入哲思的升华,吸引着我们去体会生命磨砺的疼痛,感悟人生探求的险难,沉浸于深邃意境的美妙,享受豁然开朗的喜悦。
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转眼已快结束,我们还听得意犹未尽。作为一位诗人,78岁的赵恺爷爷依然用他的激情、热情、真情与纯情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赵爷爷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作为一位慈祥的长者,他给予我们很多鼓励和呵护,他用诗一样的语言点亮了我们心中的那盏灯,温暖着我们的心田,也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
(指导教师:吴寿健 汤余颖)
小记者采访感言
唐乐轩(淮安外国语学校):赵爷爷的一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作品要等同于生命,甚至大于生命。”我会在以后的写作之中,注入自己的精神和灵魂,全身心地亲近文学,用心去感悟生活。
朱天一(淮安外国语学校):“看书要读经典,只读经典!”赵爷爷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我对阅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触。是啊,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先阅读中国的经典作品,再读外国的经典作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用有限的生命去读有用的书。
孟羽飞(淮安外国语学校):还清晰地记得赵爷爷给我们的题词“诗万岁,中国诗万岁,母语万岁”。诗是崇高的,母语是神圣的。我会谨记在心,努力学好母语。
点亮心灯,熄灭欲火的诗歌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