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语言学范文
静态语言学范文(精选6篇)
静态语言学 第1篇
海外勘探开发研究所成立于2010年8月, 是中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为适应集团公司国际石油项目开发, 响应油田公司“走出去”工作要求而成立的科研机构。现设中亚勘探开发研究室和南美勘探开发研究室, 有地球物理勘察、地质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测井等专业的高级工程师20余人, 其中油田公司专家1人, 厂处级专家3人。涉及业务领域: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勘探与开发。包括精细油藏描述、油气储量评价、油气田开发动态调整、开发规划和井位部署、油田开发方案及调整方案研究、为海外油气开发项目提供决策支持和优质技术服务。
随着近年来海外油田勘探开发任务的不断增加, 造成了静态数据、动态数据的跳跃式递增。而海外研究所成立时间短, 对海外油田地质现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静态数据库。油田开发方案的制订是建立在地质解释工作高质量完成的情况下, 然而海外方提供的测井数据, 不但数据内容不符合规格, 就连数据格式也是千差万别, 通过人力手工进行计算校正费时费力。针对这种情况, 利用计算机优势完成数据的标准化, 校正数据的准确性, 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思路。
1 海外油田地质解释数据现状
如图1所示, 目前海外油田技术人员提供的静态分层数据格式是以Excel文件为基础进行存储管理的。可以看到其中的数据项包括井号、层序号、顶深、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泥质含量、解释结论。这些都是通过测井曲线得出的数据, 是地质研究的基础, 但是由于在专业的地质油藏分析软件中, 无法识别这种格式的数据, 需要通过手工计算修正为软件可以识别的LAS曲线格式。
如图2所示为标准LAS曲线格式, 其中包括了表头和表体两部分。表头包括了该井的基础信息并且规定了表体的格式及内容, 主要包括井号, 顶深, 底深, 曲线厚度定义, 空值定义以及数据项定义等。
LAS文件规定所有的数据必须是连续的, 当数据缺失时就认为是空值并将其置为-999.25, 并且以表头定义的厚度0.1对Excel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这其中的计算虽然并不复杂, 但工作量巨大。例如:一个Excel表格中往往包含多个井的分层解释数据, 对特定井号查找起来有时需要打开很多Excel文件才能找到;手工计算经常造成很多错误, 或者海外方提供的数据本身就有格式问题, 在向专业软件导入时报错, 而错误又无从查起;海外方提供的数据总是在不断更新, 有时昨天的数据今天就作废, 还要全部重新计算, 浪费了大量时间, 等等。综上所述, 通过计算机编程技术来解决这种相对公式化的问题成为了一种最佳方案。
2 利用java语言开发数据库
Java编程语言是一种优秀的编程语言。它最大的优点就是与平台无关, 在Windows、Solaris、Linux、MacOS以及其它平台上, 都可以使用相同的代码, “一次编写, 到处运行”。海外所的地质研究人员所使用的软件平台多为windows和linux系统, 选用java语言编写程序是切实可行的。
SQL Server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具有许多显著的优点:易用性、适合分布式组织的可伸缩性、用于决策支持的数据仓库功能、与许多其他服务器软件紧密关联的集成性、良好的性价比等。海外所目前的静态数据并不需要像动态数据那样用到Oracle这种数据库, 相对来说简单易维护、对硬件配置要求一般的SqlServer更适合作为早期的地质静态数据库来使用。
在确定了开发思路后, 通过对海外所业务的需求分析, 最后确定了软件开发的方向和内容。具体如下:
1) 选用Java语言, jdk1.6.23。
2) SqlServer2008 SP3为数据库后台。
3) 采用C/S网络模式架构。
4) 方便快捷对数据库中特定井的静态分层数据进行错误校正, 离散处理。
3 开发静态数据处理软件
按照软件实现的功能进行分类, 将软件分为3个功能模块:数据库模块、数据校正模块、数据离散化模块。
3.1 数据库模块
由于所有的数据均是基于Excel文件获取的, 所以这就涉及到了对Excel文件的读写操作。在JDK中并未提供对Excel读写操作的API, 经过研究需要选择了一个开源的第三方工具类库。jExcelAPI对中文支持非常好, API是纯Java的, 并不依赖Windows系统, 即使运行在Linux下, 它同样能够正确的处理Excel文件。基于以上原因jExcelAPI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如图3所示, 按照辽河油田静态数据库中关于分层解释表的数据模型, 在SqlServer中为海外分层数据建立相应的表结构。Well_master表中存储的是该井的基本信息。Log_InterpretHead和Log_InterpretData存储的是分层解释数据。对应关系为:JH—井号、JSXH—层序号、顶深—SYDS、厚度—SYHD、孔隙度—KXD、渗透率—XTL、含油饱和度—HYBHD、泥质含量—NZHL、解释结论—JSJL。其中无数据部分按-999.25填写。
通过使用java语言调用jExcelAPI完成了数据库模块的开发。能将海外方提供的Excel格式的数据批量导入数据库中, 基于海外静态数据库模型, 提供数据管理与维护功能。
3.2 数据校正模块
利用java编写数据校正模块, 为了防止错误数据的产生。检查错误的规则为:对井号和序号一起进行判断查看是否在连续井号中有重复序号, 在序号置为1后井号是否改变, 井号是否有误;对解释结论进行判断, 如果解释结论没有转换为对应的代码, 即解释结论不为int型就将解释结论报错, 需要手工修改;判断顶深+厚度是否小于等于下一行的顶深, 如果大于了报错;判断顶深、厚度、孔隙度、含油饱和率、泥质含量是否能转换为double型或者int型, 如果不能就报错等等。为了方便观察是否执行了数据校正, 我们在程序的JTable表格中加入了一行检验位, 它有如下定义:
未检验:还没有执行数据有效性检查的数据行。
不合格:存在非法数据项的数据行。
合格:通过检验并合格的数据行。
数据校正模块能自动检查数据类型是否为合法数据, 并进行判断, 将错误数据行标注出来, 标注方式为改变该行数据背景颜色。快速定位错误数据, 并能对错误的数据结果进行保存, 对误修改进行恢复。
3.3 数据离散化模块
如图4所示, 对海外方提供的静态分层数据进行离散化运算, 把厚度按0.1来累加, 遇到不连续的深度段要插入空值-999.25使其连续, 最后剔除不需要的部分, 按las文件格式以井为单位重新组合, 并生成las文件中的表头数据。通过java中的数组, 来完成此处离散化计算最为简单。
数据离散化模块能自定义文件输出路径, 多井批量输出文件时每口井的数据自动生成一个数据文件, 以井名命名该数据文件。生成的las文件可以直接导入Discovery和Petrel等多种专业应用软件, 用来统计油层/砂体/物性等等储层参数。
本软件可以输出解释表文件离散后的las2.0格式文件, 以UWI识别井名唯一识别码。
转换后的LAS文件中, 曲线JSJL (解释结论) 的代码值分别表示:
1-油层 (稠油层) ;2-气层;3-水层;4-干层;5-煤层;6-差油层;7-油水同层;8-气水同层;9-强水淹层;10-中水淹层;11-弱水淹层;12-可疑油层;13-可疑气层;14-水淹层;15-含气油层;16-油气同层;30-泥岩
在RPIZM软件的INTERPRETATION-Edit user defination equation (用户自定义函数) 里可以定义:
OIL[]=0/给曲线OIL赋初值
SAND[]=0/给曲线SAND赋初值
IF (JS[]=1) then OIL[]=1
如果含气油层也要计算有效厚度那么上述语句变为:
这样就可以用JS曲线生成统计结果, 再根据这个结果来做等值线图。
4 结语
在一年多的软件使用中, 不断对软件的功能进行完善, Bug进行修复, 完成了如下2项工作:
海外凌乱数据的标准化, 输出多种格式数据文件, 使海外研究人员免去了繁琐的数据整理工作, 可全身心投入到专业技术研究中。
首次建立了海外静态分层数据库, 为北部扎奇和ZUMANO区块的海外业务精细油藏研究提供数据服务。
摘要: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在海外油气勘探与开发中, 没有现成的静态分层数据库, 需要利用Discovery、Petrel和测井分析等专业应用软件建立基础数据库, 但由于海外方提供的数据格式难以满足专业应用软件的需求, 如测井解释成果表必须转换成离散化的LAS格式曲线才能加载到Discovery数据库内, 加大了开发方案的研究周期以及人工成本。利用Java语言的灵活性开发一款数据处理软件并建立储层地质数据库可有效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海外方将Excel格式的数据提供给中方研究人员后, 首先从Excel文件获取数据, 将数据校正错误后导入建立的数据库中, 通过软件从库中调取数据, 利用java编写好的曲线离散算法, 将数据以井为单位离散为Las格式文件。生成的Las格式文件即为Petrel、Discovery和测井分析软件的标准曲线离散输入格式。
关键词:静态分层数据库,Java,Las格式文件
参考文献
[1]张超环.辽河油田开发静态数据库系统建设[J].特种油气藏, 2007, (02)
[2]张延玲, 杨长春, 贾曙光, 肖高杰, 高晓辉.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在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段构造解释的应用 (英文) [J].应用地球物理 (英文版) , 2006, (01)
[3]王西江, 刘其成, 王恩辉, 孙立伟.双重介质油藏物模实验技术及渗流特征研究[J].特种油气藏, 2007, (02)
享受静态旅游 第2篇
然而,静态旅游却与此相反。即当你为了忘记烦恼,躲开喧闹,带着憧憬,辟一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仙境,看一处飞流瀑布、踏一方红尘净土而赏心悦目之时,你便会顿觉静态旅游更美。于是,我们对于静态旅游有了一种新的热衷、新的憧憬。
所谓静态旅游,就是避开那些热闹非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到人迹罕至的大自然:或原始森林,或深山冷岙,或草原荒漠,或湖畔河滩……静静地“泡”上数天,自己起火做饭。这别样风景的静态旅游所追求的就是静,包括各人做各人所喜欢的事情——有的长时间静坐,默默地感受大自然和接受它赐予人类的恩惠;有的彻底放松自己,尽情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享受风雨浴、阳光浴、空气浴、花草浴、森林浴、江河浴的乐趣;有的研究地理、动物、植物,采集标本;有的写诗作文绘画写生
其实,以静心休闲为其主要特征的旅游形式在我国早已存在,只不过没来得及为其命名而已。
在我国古文学史上,昔日的文人学士在采风游学之余,或歌或吟,写下了不少游记作品,其中不乏名篇佳作。如《徐霞客游记》,就是我国很有名的一部游记。作者30多年坚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他诸多的游记作品里,今天的读者仍不难寻觅到他于静态旅思中的游踪。
游记,应视其为静态旅游形式下产生的成果。因为,游记是旅游者用散文的笔调和方法,在游中或游后的静态思考中,通过记叙、描摹游历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而形成的。旅途中种种新奇的景象,往往会让人浮想联翩,刺激着人们的写作欲望。
而好的游记作品,也往往让读者爱不释手,生出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国著名诗人、报告文学家徐迟曾说:“我爱游记,尤爱读游记。我总是梦想着一部游记,一部大游记,一部全国游记……游记,这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学体裁。”而这样的游记,非静态遭遇不能思、非静态者而不能成矣!
对一般人来说,旅游是休闲的一种方式。休而闲之,其意趣在于静态旅游的过程当中,实在有别于那种抱着太多功利目的、急切未定的动态旅游。
因为,静态旅游的确能使旅游者在旅程中轻松地阅览一番沿途风物,到达景区后悠然地观赏一处处景致,或信步呼吸花风草气,或伫立聆听鸟啼虫吟,或盘坐领略松涛溪韵,或静心于游记的娓娓叙述之中。
静态语言学 第3篇
在DOS下编译程序时将包含多个子程序的文件编译成扩展名为OBJ的目标文件,再将多个目标文件组合成一个.LIB文件。在程序要用到这些子程序时,在源程序中只需要指定这些子程序的名字,编译时编译器就可以从对应的库中抽出用到的子程序插入到可执行文件中去,这就是所谓的静态连接库。程序运行时可以脱离静态连接库。
采用静态连接库技术,如果多个程序要使用这些子程序,则每个程序中都会有这些子程序的拷贝,那么造成磁盘空间的浪费;若多个程序运行后,在内存中也会保留多个子程序的拷贝,这样就造成了内存空间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Windows采用动态连接库技术。在源程序被编译时动态连接库的代码不会被插入到生成的可执行文件中,但文件中会建立对动态连接库中子程序的索引。程序运行时不能脱离动态连接库。动态连接库的扩展名为.DLL。如果有多个程序要使用动态连接库,则内存中只保留一份动态连接库的拷贝。因此,动态连接库的使用既可节省磁盘空间也可节省内存空间,不足的是程序运行时动态连接库必须存在。
1 静态连接库技术
1.1 源程序文件包含
在编写大型源程序时,宏汇编程序MASM允许把源程序分放在几个源程序文件中,例如:我们可以把经常使用的宏定义存放在一个.MAC/.LIB文件中(宏库文件);经常使用的子程序存放在一个.ASM文件中(汇编源程序文件);将各种常量定义、声明语句等组织在一起存放在一个.INC文件中(包含文件)。有了这些文件后,当现程序中需要调用时,应首先将这些文件的内容加入到自己的源程序中,这只需要在源程序中使用包含伪指令INCLUDE即可实现。这将有利于这些文件内容的重复使用。
利用INCLUDE伪指令包含其他文件,其实质上仍然是一个源程序,只不过是把一个大程序合理划分成几个小文件保存,便于程序的重复使用。被包含的文件不能独立汇编,是依附主程序而存在的。所以,主程序以及被包含的宏库文件.MAC、子程序文件.ASM、包含文件.INC之间的各种标识符不能相同;另外,由于是源程序级的结合,每次汇编都要对被包含文件内容的汇编,增加了汇编时间。它不适合大型程序的设计。
1.2 目标代码文件包含
利用目标文件的连接开发源程序,当连接程序将多个模块连接到一起时,必须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内容:各模块间的通讯和各段之间的组合方式。
目标代码级文件结合的设计方法:(即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把经常使用的一些子程序编写成一个或几个独立的源程序(.ASM文件),分别汇编它们,形成若干常用子程序的目标文件(.OBJ文件),也称为目标模块;主程序也经过独立汇编为目标程序文件;用连接程序将多个目标文件连接起来,形成可执行程序文件(.EXE文件)。
模块之间的通讯问题:当一个大的程序由多个模块组成时,必须有一个且只能有一个模块中含有主程序,其它模块为子程序形式。这就必然存在模块间的通讯问题,即一个模块要访问另一个模块中定义的标识符,如标号、变量、符号常量或过程名。因此,在程序设计时,必须要对这些符号进行说明,连接程序在连接时才能正确完成各模块之间的通讯。
在程序的开发过程中,一个模块可能要使用另一个模块中定义的变量或过程。既可以被定义自己的模块访问,也可以被其它模块访问的标识符称为公共标识符。仅在某模块内访问而不在该模块内定义的标识符为外部标识符。
公共标识符由MASM提供的PUBLIC伪指令来说明,外部标识符由MASM提供的EXTERN(在MASM5.x为EXTRN)伪指令来说明。
各段之间的组合方式:组合方式的提出是因为各个文件独立汇编,每个模块(或文件)都可能包含多个段,在将各模块连在一起时,必须告诉连接程序怎么把各个段组合在一起。
实际上,进行连接的目标程序文件既可以由汇编程序生成,也可以用其它编译程序产生。所以,利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实现高级语言模块和汇编语言模块的连接,实现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的混合编程,数据处理程序用高级语言编写,和硬件打交道的程序用汇编语言编写,提高程序的编写效率和执行效率。
较之源程序包含方法,采用目标文件的连接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程序的开发效率。但被连接的每个目标文件的所有代码都会成为可执行程序的一部分。当前未使用的子程序也将出现在最后的可执行程序中,造成可执行程序的庞大。
1.3 子程序库
静态子程序库文件(.LIB)是子程序模块的集合,其中存放着各子程序的名称、目标代码以及有关的定位信息,它是由库管理程序LIB.EXE建立与管理的。例如:我们可以把经常使用的二转十、十转二、排序、字符串显示等一些子程序编写为可供任何需要着调用的子模块,在通过库管理程序LIB.EXE把它们的目标模块放在一起,建成一个子程序库。这样,在编写程序时,就可以象调用一般子程序一样调用它们,只要将所须访问的标识符定义成外部标识符,连接时再将该子程序库连上即可。这样,既提高了编程效率,也为程序调试带来了方便。LIB.EXE命令的格式是:LIB库文件名+子程序目标文件名
2 动态链接库技术
动态连接库的建立方法如下:
2.1 建立框架文件
设将建立的动态连接库名为My Dll.dll,程序中有一个过程Test Function,它在当前窗口(50,100)开始显示一行字符串。下面是它的框架代码:
将上面的代码存储为文件My Dll.asm。每一个DLL必须有一个入口点函数,Windows每一次在做下面的动作时会调用该入口点函数:当动态链接库被加载时;当动态链接库卸载时;同一进程的线程生成时;同一进程的线程退出时。
入口点过程的名称无所谓,只要您让语句“END<过程名>”中的过程名和前面的相同就可以了。该过程共有三个参数,只有前面两个是重要的。h Inst DLL是该动态链接库模块的句柄,它和进程的实例句柄不一样。如果以后要用,可以保存它,因为以后再要获得它不容易。根据不同的时机,reason传入的值可能是下面的四个值中的一个:
DLL_PROCESS_ATTACH:动态链接库第一次插入进程的地址空间时。当传入的参数是该值时,可以做一些初始化的工作;DLL_PRO-CESS_DETACH:动态链接库从进程的地址空间卸出时。可以在此做一些清理的工作,譬如释放内存;DLL_THREAD_ATTACH:新线程生成;DLL_THREAD_DETACH:线程销毁。
2.2 建立导出函数文件
2.3 建立编译文件
按照如下格式在源文件目录下建立批处理文件Make.bat:
与生成exe文件不同的是在使用Link时,要用到选项“/DLL”表示生成DLL文件,选项“/DEF My Dll.def”指定定义了导出函数名称的def文件。
执行Make.bat,如果程序没有错误就会生成My Dll.dll文件。
2.4 建立声明文件My Dll.inc
内容为Test Function的声明:Test Function proto:DWORD
摘要: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从DOS到WINDOWS,宏汇编语言的编程技术也有静态连接库和动态链接库技术。详细汇介绍了使用编语言编程技术实现静态连接库和动态连接库的方法、步骤,以及静态连接库和动态连接库的区别。
关键词:应用程序,模块句柄,静态链接库,动态链接库
参考文献
[1]赵树声、杨建军.DOS/Windows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1]赵树声、杨建军.DOS/Windows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
[2]沈美明,温冬婵.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7.[2]沈美明,温冬婵.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7.
视觉陈列,静态的舞蹈 第4篇
初见I.T陈列师尹航,他微卷蓬松的头发和小山羊胡,有一种当代艺术家的气质。他笑起来很腼腆,给人的感觉很内向,但一旦他打开话匣子,就会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对此他笑道:「一个好的陈列师,必须有很强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因为要与公司中不同的部门以及团队里不同职能的人协作,有良好的沟通才能更好地合作以达到最佳的陈列效果。」
说到陈列,尹航谈道:「陈列概念其实是一个‘舶来品’,最初起源于欧洲,然后是日本。虽然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中国陈列行业近几年才开始。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很多国外品牌看中了中国的市场从而进入中国,并带动了许多服装品牌的服务性行业和推动型行业的产生,陈列师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陈列是商品的「卖相」。好的陈列能吸引消费者,并推介给他们一种穿搭方式,在这同时也引领给他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如果陈列展示让消费者感觉很亲切,对其风格和穿搭方式很认同,他们就愿意走进卖场进行消费,这才是陈列的最终目的。
「陈列师是一个很辛苦的职业。不仅要负责橱窗制作,还要经常巡店,远程出差,且卖场各个陈列区域的划分,灯光的调整和视觉指引,以及消费者的最佳行走路线等卖场规划都是陈列师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橱窗,也只能在晚上闭店后才开始制作,常常通宵达旦。」尹航笑谈。「所以在外人眼里,穿着时尚光鲜却搬道具抱衣服干着体力活,深夜进入商场早上消失的神秘人,就是陈列师。」
作为一个陈列师,必须对时尚有很高的敏锐度,对色彩有很好的分辨能力,就连对生活的态度也很关键。他说:「在我们陈列师的眼中没有绝对的美,也没有绝对的丑。因为只有你包容了全天下最丑的丑,才有资格去评论最美的美。也只有拥有很强的包容性,才能对穿衣风格和搭配方式包罗万象。橱窗是一个窗,如果我们只有自己内心的世界,那么我通过‘窗’展现给世人的就是小众的东西。所以只有抱着开放和包容的生活态度,才能有更好的陈列作品。」
「陈列师每次出门都会带着相机,看到好的陈列设计,或发现美的事物、新的潮流元素都会拍下来以作参考。这也是一种素材累积的过程,对启发设计灵感很重要,还能同时学习别人的长处,开阔自己的眼界。」尹航眯眼看了看窗外的阳光,笑道:「我们的工作是无形的。也许我们调了一个很漂亮的卖场,很漂亮的橱窗,经过销售周期后,消费者就会把它翻乱,商品会卖光。唯一能记录我们工作价值的就是照片。」
橱窗制作流程
姓 名:尹航
年 龄:27
入行时间:6年
1. 先搜集素材,设计方案
2.团队讨论出一两个最佳方案
3.跟设计师或买手沟通,确定一个方案
4.根据这个方案对所需的道具制订一个预算
5.然后去做道具采买
6.制作橱窗模型
7.将采买的物料进行手工加工、制作
8.到卖场布置搭建橱窗
编辑 叶艳
静态语言学 第5篇
一、活用图片, 示范引领质量高
《品德与生活》课程呈现的是一种儿童文化, 教材中的插图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理解图片的用意, 活用图片,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教师“唯图是图”的景象。如下面两位教师都上了《我是小学生》, 虽然都用上了课文的情境图, 但是效果却完全不同。
1.看图说话, 走过场。
【案例1】《我是小学生》第二板块“看我多精神”。
(出示教材中的三幅图)
师:小朋友, 看看图上的三个小朋友坐、立、行的样子, 像什么呀?
生:老师, 我知道———坐如钟, 立如松, 行如风。
师:那谁知道这三句话的意思呢?
(指名回答, 大部分学生能理解这三句话的意思)
师: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我们小学生就是要做到“坐如钟, 立如松, 行如风”。如我们平时在上课的时候就要坐端正, 腰挺直;站的时候要像书上的小朋友一样……
2.读图对话, 印象深。
【案例2】“看我多精神”。
(1) 播放军队的阅兵录像, 让学生感受解放军整齐的队形和步伐。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解放军叔叔的录像, 好看吗?为什么?
(2) 我来夸一夸。
师:我们再来看看我们身边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书中小朋友坐、立、行的图片)
师:这些小朋友坐、立、行的样子好看吗?
师:让我们用一首儿歌来夸一夸他们吧! (站如松, 坐如钟, 行如风, 步履轻, 坐立走, 有精神)
(3) 我来做一做。情境表演:在这些情况下, 应当怎样坐、立、走?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内容表演: (1) 升国旗时; (2) 上课时; (3) 课间休息; (4) 排路队时; (5) 与老师、同学说话时; (6) 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时。各小组表演, 请学生评一评:谁做得最棒?
(4) 我来评一评 (出示几幅图) :说一说谁的姿势正确, 谁的姿势不对, 这样对身体有什么害处?
(5) 说一说:身边的小朋友有哪些不正确的姿势?你想让他 (她) 怎样改正?
(6) 争星活动:在班级里开展“文明坐立行”争星活动, 比一比哪些小朋友的表现最棒?
以上两个案例都充分利用了教材中的图片资源, 让学生通过观察, 发现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 引导他们形成初步的行为规范准则。但是, 教学下来, 效果差强人意。
案例1 中, 教师虽然利用了教材所提供的插图展开教学, 但并没有发挥教材图片的多重功能。教师把这些图片当成了教学内容来学习, 以讲授、说教的形式告诉学生必须怎样坐、立、行。其实, 空洞说教并没有多大的实效。
案例2 中, 教师对教材图片进行了科学的拓展运用, 通过观看解放军整齐的队列姿势, 渲染了教学气氛, 唤起学生的模仿欲望。再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几幅插图, 以身边的同龄人为榜样, 看看他们是怎么坐、立、行的, 向他们学一学、做一做, 接着用情境表演的形式将课本知识向生活延伸, 引发学生对真实生活的认知与思考:在上课、下课、排队或其他场景里, 我应该怎样坐、立、行才是一个文明小学生的表现。最后开展切实可行的文明争星活动, 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 不断训练学生的行为, 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巧用图片, 细节感悟效果好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 其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儿童的学的主要形式,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品德教材中的情境图虽然呈现在教材上是静止的, 但实际上是具体可感的、开放的, 它留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 可以激活学生的感受, 从而为教学的实施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所以, 我们在利用书中的情境图时, 还应抓住某些可以挖掘的细节, 做足文章, 以点带面, 让学生在学习情境图的过程中充分拓展思维, 强化道德情感。如笔者在教学《多彩服饰》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 , 在感受旗袍的精致华贵时, 我先出示课文中旗袍的图片, 让学生找一找, 旗袍跟一般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找一找:旗袍上哪个是盘扣?
看一看:教师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盘扣图片, 欣赏盘扣的精美。
想一想:这造型不同的盘扣有什么寓意, 表达的是怎样的祝福?
做一做:自己动手将线盘一盘, 体会一下制作一个盘扣的不易。
这里, 笔者把情境图中的旗袍当作一个引子,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被称为国服旗袍的精美华贵, 抓住了旗袍中的一个独特之处“盘扣”来让学生体会。我从一开始让学生认识盘扣, 到欣赏各式各样的盘扣, 感受盘扣的类型之多、图案之美, 再想象盘扣的寓意, 体会旗袍上光一个盘扣就聚集了那么多的美好愿望, 最后再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盘扣, 从而体会盘扣制作之难, 让学生深深明白旗袍能被称为“国服”确实有它的理由, 光从一个小小的扣子就可见一斑了。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 我把课文中的情境图作为学习的一个依托, 在细节中挖掘, 把中国传统服饰的美从一个侧面中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相信学生再一次见到实物旗袍, 就不再仅仅觉得这是一件衣服了。
三、妙用图片, 课外延伸显奇效
罗马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 行为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 它是一个长时间循环往复, 螺旋上升的过程。德育的本质是实践, 课堂教育不等于德育的全部。要使学生真正学会交往、学会做人, 必须回到生活中, 在生活中检验, 在生活中完善, 促进自我发展。而教材中的情境图对于课后的道德延伸则起着规范和提醒激励的作用。如在上完《我会管好自己》 (浙教版一年级上册) 后, 我把课文中要求学生把能做到的事情设计成了表格, 并在每一项要求边上粘贴了课文中的情境图:在接下来的一周内, 你能做到下面的这些事情吗?如果能做到, 请你将☆涂满颜色。赶紧努力吧!
在这里, 为了更好地把情境图利用好, 我们还做好了家校联系———
1.每个学生将自己应该做到的各项要求的情境图领回家, 请爸爸妈妈贴在相应的地方, 如在床头贴上“我能按时起床”的图片, 在书桌前贴上“自己抓紧时间做作业”的图片, 这样方便学生时时看到, 可以每天对照要求, 督促自己来认真完成。
2.每天认真做一做, 如果每天每一项都做到了就可以给自己一张“我真棒”的图片, 带到学校里贴在学校的“爬楼梯, 比一比”情境图中。
3.如果连续三个星期都做到了, 可以换一张更大的“我真棒”图片, 然后连同自己的光荣照片一起张贴在教室的光荣榜里。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 他们还是以直观感受为主, 那些文字的要求对他们来说有点陌生, 而这些直观的情境图让他们一看就明白。所以, 在直观的刺激下, 在“比一比、赛一赛”的氛围里, 孩子们也慢慢学会了自我约束, 每天都提醒自己努力完成。而习惯的养成需要21 天, 所以, 为了激励孩子持续努力, 在三个星期后又让完成的孩子将照片展示在光荣榜里。这样的一个更大平台的展示, 不但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 同时在班级里也起到了激励示范的作用。这样的一次分层而有效利用情境图的训练, 强化了学生的行为, 内化了学生的品质, 比起一般的说教, 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视频画质堪比静态照片 第6篇
外形方面,A7SII的设计和 A7RII 几乎相同。机身左侧,4K视频和内置防抖的标志十分显眼,此外,我们能在取景器眼罩上发现一个“T*”字母,意味着A7SII所采用的XGA OLED Tru-Finder电子取景器增加了蔡司T*镀膜。此外,该取景器放大倍率达到约0.78倍,十分明亮、清晰。
机身右侧的设计则与A7S一代有了明显的变化,不仅手柄加大,快门按钮的位置也被前移。这样的设计使得A7SII的握持感更好,快门按钮的位置也不会像一代那样稍显别扭了。A7SII采用约1220万有效像素的全画幅Exmor CMOS 传感器,感光度范围ISO 100-102400,最高可拓展至 ISO 409600,继续保持弱光环境下强拍摄能力。另外,和一代机型相同,A7SII依然主打视频功能,它自然也成了我们的考察重点。
经过实际使用, A7SII的视频功能有如下提升:
内录+全像素,提升不是一点点
4K视频内录无疑是A7SII最实用的提升之一。从此,摄影师外拍不用再肩负累赘的外置记录仪等设备,仅需一机一镜即可拍摄最高100Mbps、30fps的超高清4K视频。另外,A7SII在进行4K拍摄时采用全像素读取的方式(3840×2160分辨率),这味着A7SII所录制4K视频的每一帧都是一张约829万像素的照片,这无疑是十分惊人的。
高清慢速视频,高品质精彩瞬间
慢速视频功能是新机的另一大亮点,除了支持1080P全高清格式外,A7SII的慢速视频还拥有4倍/5倍两挡速度可选,无论是进行日常的生活记录还是创意视频的录制,都非常实用。
在测试这一功能时,我选择将水中的鸳鸯作为拍摄对象,慢速视频除了更好地记录下了鸳鸯戏水的动作,1080P分辨率还充分保证了对包括鸳鸯羽毛、四溅水花在内的微小细节纤毫毕现的记录。
S-LOG3,电影级别的细节记录
相信不少朋友在进行静态图片的后期处理时曾使用过VisionLOG+LUT的方式来还原更多细节,S-LOG3的原理其实和前者相同,都是依靠更宽广的动态范围来记录更多细节信息。
相比较A7S一代机型已有的S-LOG2,新加入的S-LOG3提供了更好的从暗部到中间色调(18%灰)的色彩还原能力,A7SII甚至在S-LOG3伽马设置中提供了惊人的14级动态范围。这为视频带来了更大的后期调整空间,尤其在应对大光比场景时,S-LOG3的优势更加明显。不过,使用S-LOG模式时视频必须经过后期调色,但这也是想要得到电影画面般效果的必经一步。
对比之下,S-LOG3明显记录下了更多的高光及暗部细节
5轴防抖,短途旅行和脚架说再见
从A7II到A7RII,大家早已经充分体验到了5轴防抖的好处。而相比于静态图片,5轴防抖对视频拍摄质量的提升更加明显,毕竟相较于照片模糊,视频的抖动问题更难解决。尤其对小型工作室和婚礼视频拍摄团队来说,5轴防抖无疑非常实用。
高感画质再进一步?
尽管在官网信息中A7S和A7SII采用了相同的CMOS传感器和BIONZ X影像处理器,但在使用过程中我发觉A7SII的高感能力似乎更好。在11月5日的一场采访中,我向索尼数码影像产品部副总监李暾提出了疑问。李暾表示,A7SII采用的影像处理器和一代相比其实稍有不同,因此新机的高感画质确实略有提升。这算是一点意外的惊喜吧!
综合来看, A7SII拥有异常强大的视频功能,新加入的全像素4K视频内录、全高清120fps 慢速视频、S-LOG3、5轴防抖、169点高速对焦等功能使A7SII无论在便携性、实用性和专业性上都更进一步。尤其是5轴防抖功能,在婚礼、表演现场等复杂场景十分适用。
能将视频截图作为单张照片输出,这样一台“动”中有“静”的相机绝对算得上是“黑科技”了。
静态语言学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