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栽培技术论文
桔梗栽培技术论文(精选12篇)
桔梗栽培技术论文 第1篇
一、特征特性
桔梗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30cm~100cm, 全株光滑无毛, 有乳汁;根肥大肉质, 长圆锥形, 外皮黄褐色或灰褐色;茎直立, 上部稍有分枝, 叶互生、近无柄, 茎中下部叶常对生或3片~4片轮生;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边缘有不整齐的锐锯齿;花单生枝顶或数朵集成总状花序, 花萼钟状, 花冠蓝紫色或白色, 开扩呈钟状;蒴果倒卵形, 成熟时顶部盖裂为5瓣;种子多数, 褐色、光滑。花期6月~8月, 果期9月~10月。
桔梗喜凉爽湿润气候, 地下根部耐寒, 当年播种的幼苗可在露地越冬。桔梗怕风害, 大风易使植株倒伏;忌积水, 土壤过于潮湿易造成烂根。适宜种植在土壤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腐殖壤土。
二、栽培技术
㈠采种与选种桔梗花果期较长, 9月~10月果实由上至下陆续成熟, 应分期分批采集。为了获得良种, 留种植株可于6月上旬剪去小侧枝和顶部的花序, 以使养分集中于上、中部, 保证果实充分发育成熟。当果实由绿色变为黄色、果柄由青变为黑色、种子成黑色时及时采集, 否则蒴果开裂, 种子散失, 难以收集。果实采回后, 置通风干燥的室内后熟4d~5d, 然后晒干、脱粒, 除去杂质, 贮藏备用。桔梗种子寿命仅1a, 发芽率70%左右。隔年陈种不宜作种用。
㈡选地整地桔梗为深根作物, 以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含腐殖质丰富的沙质土壤为好。于上年冬季深翻土壤30cm以上让其风化熟化, 翌春结合整地施入厩肥或堆肥30000㎏/hm2、过磷酸钙和油渣各750kg/hm2, 翻入土中作基肥。然后整平耙细, 作成宽1.3m的高畦, 畦沟宽40cm, 要求沟底平整, 排水畅通。
㈢播种方法可分为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 以直播为好, 因为直播的主根挺直粗壮, 分叉少, 便于刮皮。
第一, 直播。以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为播种适期, 亦可春播, 最迟不过3月底。在整平耙细的畦面上按行距15cm~20cm开横沟条播, 要求沟深1.5cm~2cm, 播幅宽10cm左右, 沟底要平整。播前将种子用0.3%~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4h, 捞出后用清水冲洗2遍, 洗去药液后晾干即可下种。播前将种子与草木灰拌匀, 均匀地撒入沟内, 覆盖一层细肥土, 以不见种子为度, 最后盖草或覆沙, 保温保湿, 于翌年3月~4月初出苗, 最后按株距5cm~6cm定苗。用种量7.5kg/hm2。
第二, 育苗。育苗于春季2月~3月进行。选择避风向阳的砂质壤土地块, 施入腐熟厩肥、堆肥和草木灰共22500kg/hm2~30000kg/hm2作基肥, 整平耙细, 作畦条播。种子处理方法同前, 按行距10cm~15cm开深1.5cm的沟, 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 覆盖细肥土1cm, 然后盖草或覆沙, 保温保湿。当气温升至18℃~25℃时过15d左右出苗, 出苗后及时揭去盖草, 当苗高5cm时按株距3cm~5cm定苗。以后加强苗期管理, 培育1a即可出圃移栽。用种量15kg/hm2左右。
第三, 移栽。移栽在育苗的当年秋冬季茎叶枯萎后至翌年春季萌发前进行, 以春季3月中旬移栽为适期。移栽前先将种根挖出, 按大、中、小分级, 分别栽植。栽时, 在畦面上按行距15cm~18cm开横沟, 深20cm, 按株距5cm~7cm将主根垂直栽入沟内, 注意不要损伤须根, 也不要剪去侧根, 以免发叉, 影响质量;栽后覆土略高于根头。适当密植有利于增产, 基本苗应保持在75万株/hm2左右。
㈣田间管理
第一, 中耕除草和追肥。齐苗后进行中耕除草一次, 结合中耕在行开沟追施稀人粪尿、畜粪18000kg/hm2~22500kg/hm2, 促进幼苗生长健壮, 其后经常中耕除草, 保持地内疏松无杂草。6月~7月开花时追施稀粪22500kg/hm2, 入冬以后宜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22500kg/hm2、油渣150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 第二年返青后再追施稀粪22500kg/hm2, 于株旁开沟施入, 施后覆土盖肥, 并进行培土。在收获前要适当控制氮肥, 多施磷、钾肥, 使茎秆和主根生长粗壮, 还可防止倒伏。
第二, 排水。桔梗种植密度高, 在高温多雨季节要及时清沟排水, 防止积水烂根。
第三, 疏花。桔梗花期长达3个月, 开花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 而且当摘除顶端花蕾时又能萌发侧枝, 形成新的花蕾, 因此需人工除花。但存在的问题是不仅费工费时, 而且不易除尽。据报道, 杭州植物园在桔梗盛花期喷施40%乙烯利的1000ml/kg溶液1125kg/hm2~1500kg/hm2喷施, 其疏花效果显著。
㈤病虫害及其防治
第一, 根结线虫病。桔梗根部被线线虫危害后, 植株生长缓慢, 叶片退绿, 并逐渐变黄, 最后全株枯死。病根拔起可见主根或侧根有许多大小不等的虫瘿瘤, 用针挑开, 内有许多白色的雌线虫。防治方法:实行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结合整地, 用5%乐斯本30kg/hm2~45kg/hm2拌细干土300kg~450kg撒于地面, 翻入土中, 进行土壤消毒。
第二, 枯萎病。为全株性病害, 发病初期近地面根头部分和茎基部变褐, 呈干腐状。病菌沿导管向上扩展, 便全株枯萎。在湿度较大时, 根颈或茎部表面产生粉白色霉层 (为病菌的分生孢子) , 最后全株枯死。防治方法:实行3a~5a的轮作;雨后注意排水, 不使田间有积水现象;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800倍~10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
第三, 紫纹羽病。危害根部, 初期病根表皮变红, 后逐渐变为红褐色;根皮上密布网状红褐色菌丝, 后期形成绿豆大小的紫褐色菌核, 最后根部腐烂只剩下空壳, 地上茎枯死, 造成严重减产。防治方法同枯萎病。
㈥采收与加工桔梗一般在播种后培育2a才收获, 宜于10月中、下旬当地上茎叶枯黄时采挖。收获过早产量低、质量差, 过迟则根皮难以刮净, 且不易晒干。收挖时不要伤根, 以免汁液外溢, 影响品质。
将挖回的根条除去茎叶和泥土, 放在清水中洗净, 用碗碎片或竹刀趁鲜刮去外皮, 晒干即成商品。以根条肥大、色白或略带微黄、体实、味苦、具菊花纹者为佳。
摘要:介绍了中药材品种桔梗的特征特性, 并从播种方法、选地整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介绍了其栽培技术。
桔梗花作文 第2篇
下楼后我第一时间就看到了一位客人,一位没按门铃就进来了的客人,他就是今天的主角桔梗花!
看着这位空降的植物朋友,我呆住了这么一大捧花,怎么一朵白一朵蓝的呢?后来我才知道桔梗花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白色,一种是蓝色。
桔梗花的花形完美得像个五角星,连花蕊也是五角形状。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像小灯笼。花瓣摸起来像丝绸,滑滑的;闻起来有股清香;我尝了尝,那花瓣是苦中有甜。
忽然间,我不记得自己在哪儿了,甚至都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只知道在我面前的全是桔梗花,我就是其中一朵。跟其他桔梗花一样,喝着甘甜的雨水,仿佛喝着特调饮品"阳枝甘露"。一阵风吹来,花们全被吹倒了,但不一会儿,又陆陆续续全都站了起来,跟自然抗争。风过了,盛开的花儿好像一场流星雨掉落在人间"
吃饭了!妈妈的一声呼唤,令我回过神来。吃饭时,二姐惊诧地问我:"妈妈叫了十几声吃饭’,你还在发呆,真是奇怪!
桔梗规范化栽培技术 第3篇
一、生长习性
桔梗适合生长在海拔1100米以下的丘陵地带,适宜温和气候,喜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砂壤土和腐殖土上生长。喜阳光、怕积水、怕风,在多风地方种植要注意防风害,避免倒伏。施肥以磷钾肥为好。
二、栽培技术
1. 选地整地。桔梗为深根作物,应选择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坡地或排水良好的平地。冬前深翻30~40厘米,让其充分熟化。第二年春季结合整地,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500~3000千克、磷酸二铵35~4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硫酸钾25千克、尿素25千克,翻入土中做基肥,耙耱平整后做成高6~7厘米、宽1.3~1.7米的畦。
2. 选择品种。一般选用紫花桔梗,其药性高于其他品种。
3. 规范播种。一般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但直播的产量高且主根挺直粗壮,分叉少,便于刮皮,质量好,因此在生产中多采用直接条播。秋播在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进行。桔梗种子细小,播前畦面要整平耙细,先将种子置于50℃温水中,并立即搅拌至水凉,再浸泡8小时后晾干。在畦面上按行距20~25厘米,深4~5厘米开沟。播种时,将种子与草木灰或细土拌匀后均匀地撒入沟中,覆盖两厘米厚1层细土,并盖麦草保墒,苗出齐后及时除去覆盖物。直播亩用种量1~1.5千克。
4. 田间管理。①间苗、补苗:当苗高2厘米时适当疏苗,苗高3~4厘米时定苗,以苗距10~13厘米留壮苗1株为好。补苗与间苗同时进行,补苗应带土移栽。②中耕除草:结合间苗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雨后或浇水后土稍干即应松土除草,平时应做到有草就除,保持田间无杂草。植株长大封行后不宜再中耕除草。③施肥:结合间苗、定苗、灌水,施稀人粪尿,促进幼苗生长;苗高6~7厘米时,每亩施尿素1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④打顶:苗高10厘米时,对留种植株进行打顶,以增加果实的种子数与种子的饱满度,提高种子质量。⑤培土:打顶后结合施肥,除草培土,以防植株被风吹倒折断。⑥除蕾:除蕾摘花是桔梗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应在盛花期喷1000毫升/升乙烯利1次,基本可以达到除花的目的,产量比不喷药增加45%。
5. 病虫害防治。①枯萎病:为全株性病害,发病初期在近地面根部和茎基部变褐,呈干腐状。防治方法:可实行3~5年的轮作,雨后注意排水,不让田间有积水;也可在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②紫纹羽病:为害根部,病根表皮变红,后逐渐变为红褐色至紫褐色,根皮上密布网状红褐色菌丝,后期形成绿豆大小的紫褐色菌核,最后根部腐烂只剩下空壳,地上茎枯死,减产严重。其防治方法同枯萎病。③轮纹病及斑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用1∶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防治。④害虫: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蝼蛄、拟地甲、蚜虫等,为害根茎和幼苗。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5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浇灌防治,或制成毒饵诱杀。蚜虫用40%乐果500倍液喷防。
三、采收加工
1. 采收种子。在采收种子的田块,开花前应将植株中下部侧枝上形成的花蕾摘掉,使营养充分供给中上部花蕾,从而使种子饱满且成熟一致。8~9月份当果实由绿变黑褐色时,将植株用刀割回捆成小捆,放置室内2~3天,然后晒干、脱粒。
2. 采收药材。播种两年后收获,于霜降节令后采收,先割去地上枯残茎秆,挖出全根(注意不要挖烂),摘去须根和较小的侧根后泡在清水中,用竹刀或碗片把粗皮刮干净,晒干或炕干即成。可按大小分级捆成小捆出售。一般亩产干根400~450千克。
福州地区洋桔梗引种栽培研究 第4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2008年4月从博尔公司引进ABC2-3 Blue、ABC2-3 Blue Blush、ABC2-3 Green、Art Marine Blue Rim、Ceremony Peach、Ceremony Orange 6个洋桔梗品种的种苗进行栽培试验。
1.2 栽培管理
1.2.1 定植。4月13日, 定植洋桔梗各品种穴盘苗, 株行距20 cm20 cm, 定植后浇透水。
1.2.2 遮雨与遮光。小苗定植在半封闭的遮雨大棚内, 定植时用90%遮光网遮光, 7 d后移除遮光网, 大棚薄膜不移除。
1.2.3 摘心与整形。5月13日部分洋桔梗植株进行摘心, 侧芽长出后每株留3个分枝, 摘除多余的分枝。
1.2.4 水肥管理。湿润的环境对洋桔梗生长最适宜, 平时浇水以间干间湿为原则。生长期喷施0.1%尿素3次;撒施复合肥2次, 每次75 kg/hm2, 施肥后马上浇水。花芽分化开始后, 每周喷施0.1%磷酸二氢钾1次。
1.2.5 拉网。为了防止倒伏, 株高15 cm时拉网, 网随植株生长而拉高, 网格的尺寸为10 cm10 cm。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洋桔梗品种株高和开花期比较
由表1可知, Art Marine Blue Rim植株最高, 株高86.9 cm, 初花期最迟, 7月15日开花;Ceremony Orange和Ceremony Peach次之, 株高分别为71.2、70.7 cm, 初花期较早, 分别在7月8日和7月9日开花;而ABC2-3 Blue、ABC2-3 Blue Blush和ABC2-3 Green最矮, 株高分别为60.7、63.3、60.5 cm, 初花期早, 分别在6月28日、6月29日和7月1日开花。早花的品种, 植株较矮, 迟花的品种, 植株较高, 这是由于早花的品种生育期短导致植株矮, 而迟花的品种由于生育期长可以更充分地生长, 使植株变高, 可以达到更高的品质要求[3]。
注:4月13日定植, 植株摘心, 留3个分枝。
2.2 不同洋桔梗品种花蕾数比较
由表2可知, Ceremony Peach花蕾数最多, 每株37个, ABC2-3 Blue花蕾数最少, 每株19个, 其他品种在20~28个, 洋桔梗不同品种的花蕾数差异相当大。Ceremony Peach的花蕾数将近是ABC2-3 Blue的2倍。结合各品种初花期和花蕾数分析, ABC2-3 Blue初花期早, 花蕾数少 (仅19个) , Ceremony Peach初花期迟, 花蕾数多 (达37个) , 但Art Marine Blue Rim初花期最迟, 花蕾数也只有20个, 说明花蕾数与生育期的关系不大, 更多的应该是品种遗传特性。
(个)
注:4月13日定植, 植株未摘心。
3 结论与讨论
福州地区4月中旬定植的这6个洋桔梗生长发育正常, 植株高度60.5 cm以上, 花蕾数19个以上, 品质指标可以达到花卉市场要求[4]。这可能是由于福州45月的温度较低, 没有达到影响幼苗正常生长的温度。6月以后温度升高, 这时洋桔梗植株已经长大, 高温不仅不会导致其生育障碍, 反而在高温长日照的环境下促进洋桔梗生长和开花[5,6]。
参考文献
[1]林方喜, 李章汀, 李赓.台湾洋桔梗生产[J].台湾农业探索, 2008 (3) :70-72.
[2]HARBAUGH, B K.Flowering of Eustoma grandiflorum (Raf.) Shinn.cultivars influenced by photoperiod and temperature[J].HortScience, 1995, 30 (7) :1375-1377.
[3]马洪英.洋桔梗天津地区引种及栽培技术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11.
[4]赵素君, 孟广云, 鲁福成, 等.洋桔梗秋季引种栽培试验[J].天津农业科学, 2006 (1) :39-41.
[5]张黎.切花洋桔梗宁夏地区引种试验初探[J].北方园艺, 2011 (18) :102-104.
桔梗谣教案 第5篇
师:同学们好,很高兴认识同学们。
老师听说咱们五年级三班是我们五年级唱的最好、跳的最好、表现最好的班,因此老师选择了在咱们班上这节课,希望你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获得更多的快乐,就让我们愉快的度过这短短的40分钟!师: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世界,走进多彩的乡音吧!(出示本节课的课题---多彩的乡音)
在进行新课之前老师先提问几个问题,同学们可要积极的思考啊!请听好题目
多彩的乡音中的“乡音”是什么意思(学生思考问题)
师:同学们可要让你的大脑多活动活动,时间长了不活动有可能会生锈的,不要让你的大脑锈住啊!生:故乡的音乐
家乡的音乐
师:同学们真棒,能回答出好几种答案,让老师来告诉大家吧!
乡音
指的就是家乡的音乐,故乡的音乐 老师带来了几位小朋友,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啊? 生:想
师:那老师就把他们请出来吧(出示朝鲜族朋友图片)同学们看他们的装束,跟我们是不是不大一样啊
生:恩
师:他们都是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们 同学们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吗? 生:朝鲜族
他们是来自一群朝鲜族的小朋友,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他们的故乡看看吧!
在飞船上为了给同学们解闷,老师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曲子,想不想听啊?
播放伴奏,师用竖笛演奏《大长今》乐曲
听完这段动听的音乐是不是更加想到朝鲜族看看了?
首先让我们先对朝鲜族有个大体的了解吧,出示课件(11.12)师: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准备出发吧,我们马上就到达美丽的朝鲜族了,同学们睁开眼睛看看我们已经到达朝鲜族了。
出示课件(朝鲜族的图片)好客的朝鲜族人民为我们准备了精彩的节目,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出示桔梗谣的歌谱,播放《桔梗谣》的音乐。①
听这首歌曲的时候注意一下这首歌曲的拍子,能回答是什么拍的 生:回答
3拍子
师:三拍子是圆舞曲的特点,非常的优美 刚才我们听的那首歌曲叫
桔梗谣 生:老师您读错了,应该是桔(ju)梗
师:是吗?是老师读错了?还是你们读错了?让我们一起查一下字典,同学们动手查一下,到底读什么。生:互相查阅字典
桔(jie)师:
原来这是一个多音字,平时读桔子的桔
但是还有一个特殊的读音就是读桔(jie)
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啊 观看歌谱
刚才同学们已经都听出来了,是四三拍的歌曲,那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同学们还记得吗? 生:强弱弱
师:那同学们能拍打身体的部位跟随这首歌曲打一下节奏吗?再播放一遍(2)生拍打不同部位
师:同学们做的非常的好,老师刚学了一个朝鲜族舞蹈的简单动作,想不想看老师表演一下啊?师表演
同学们能不能跟着老师的动作试着表演一下啊 ?把你的凳子轻轻的放在桌下,跟老师做动作,跟着范唱加上自己的动作,用另一种方式打拍子 ③
同学们学的真快,表现的也非常的好
刚才同学们听了这首歌曲,看一下歌词,朝鲜族的姑娘们在干什么啊 ?那这些姑娘们的心情师怎么样的?她们的心情是非常的 ——高兴——愉快
同学们说的非常的好,桔梗是朝鲜族的一种野菜,春天到了山野上长满了野菜,朝鲜族小姑娘正高兴地挖桔梗呢 桔梗是什么呢?(出示桔梗的图片)
桔梗是一种朝鲜族的野菜,这首歌曲描写的就是朝鲜族姑娘们欢快的劳动场面,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小声的跟唱一遍,注意演唱的时候要轻快一点,能表现出那种装满了桔梗高高兴兴的说笑的那种心情
师:同学们说自己唱的怎么样? 生:很好
师:你们对自己的要求不是很高啊,应该还能更好。
同学们听老师唱一遍歌曲中的这一句:哎咳哎咳嗂,渐强
最后一句的减慢 同学们自己试试
这一遍让我们听一下和之前有没有进步,稍微加点难度,加上刚才学的简单的舞蹈动作
老师和同学一起表演这首桔梗谣
说到桔梗,老师还听说桔梗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想不想听听啊 ?
老师就来将给你们听,同学们可要认真听啊!桔梗花的传说
“桔梗”的朝鲜文叫做“道拉基”。在朝鲜族的民间传说中道拉基是一位姑娘的名字,当地主抢她抵债时,她的恋人愤怒地砍死地主,结果被关入监牢,姑娘悲痛而死,临终前要求葬在青年砍柴必经的山路上。第二年
春天,她的坟上开出了一种紫色的小花,人们叫它“道拉基”。让我们做一个小作曲家吧,按照桔梗谣的旋律自己添加歌词,给朝鲜人民作一首好听的歌曲,现在就开始吧!
同学们创作的真的很棒,老师在这里也即兴创作了一个小曲,同学们
想不想听啊 ?
老师就唱给你们听一下,老师编的不好可不要笑话老师啊,你们都坐好了认真听!
老师深情的演唱自己编创的小歌曲
朝鲜族不仅有动听的音乐,还有好看的舞蹈,同学们想不想看啊? 有著名民歌《桔梗谣》改变的舞蹈也非常有名,让我们一起观赏一下精彩的舞蹈吧
老师和同学们在美丽的朝鲜族呆了这么长时间,我们也该回去了,我们一起坐上空间飞船回到我们的学校吧,身体坐端正,闭上眼睛,准备起飞!
睁开眼,我们回到我们的学校了。
今天我们领略了优美的富有舞蹈特点的朝鲜族民歌,劳动是快乐的,获得丰收是喜悦的;我们学习也是劳动,希望同学们快乐学习、努力学习,到期末时都能收获丰收的喜悦!
很高心和同学们一起度过这短短的四十分钟,让我们下次再见吧!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桔梗谣》是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多彩的乡音》中的一课。这首歌曲是一首朝鲜族民歌,这首歌展现的是朝鲜族劳动人民山上挖桔梗的欢快场景。根据学科、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以下环节:用竖笛吹奏朝鲜族民歌《大长今》导入,让学生对朝鲜族的歌曲有一定的了解,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对朝鲜族文化有所了解,处理歌曲的时候注重难点的讲解、歌曲的情绪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己感觉,课堂的拓展方面,教会学生朝鲜族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动脑筋自己填词,再来感受那种欢快的场景,最后欣赏朝鲜族舞蹈。在各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利用竖笛演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学习音乐的愉悦。最近,五年级学生用竖笛演奏了歌曲《欢乐颂》,虽然吹奏技巧不够成熟,但学生的吹奏兴趣特别浓厚,并且曲子是他们在我的指导下逐步自己的吹完,学生很有成就感。我就利用这一点儿,把吹奏竖笛作为导入,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在兴趣未了之际,乘胜追击,进一步巩固技能技巧;二是以曲子欢迎各位领导老师的光临,既是对听课老师的礼貌,又让自己很有成就感。兴趣上来了,学生学习的精神也集中起来了。
2、注意挖掘学生资源,进行引导,引发兴趣。通过讲解朝鲜族的民歌让学生了解朝鲜族的有关知识
3、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好处。同时,自我反思,这节课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上课讲话要精练,不要有不相干的口语出现。教师和学生还是放不开,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
读《桔梗花开》有感 第6篇
《桔梗花开》中有一个独特的女孩,她叫“孤独”,“孤独”就如同桔梗花一样,带给我们幸福,但结局又如同桔梗花开,给了我们永恒且无限的思念。“孤独”是外祖父捡回来的,她文静、善良、坚强。在母亲生病时,“孤独”起早贪黑认真地照顾母亲,没有半点厌恶地收拾母亲呕吐的污物,生活中的点滴让“我”感受到她的善良。我们不知道她是顾家的女儿顾嘟嘟,与她相处“我”十分开心,她朴实坚强,她的笑声就如同清风一般清爽,爽朗的笑声转眼就飘进了后院。“孤独”喜欢收集花瓣,她收集的桔梗花在最关键的时候派上了用场,救了全村的老百姓,她善良的心灵如同一泓清澈的泉水,浸润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桔梗花是凄美的,凄惨而又美丽,就像“孤独”与“我”,从相识到相知,每一天快乐地在一起,分别时依依不舍,心中都牵挂着彼此。“我”知道自己不可能再与她相见,但觉得从内心深处默默地思念也是一种幸福。
合上《桔梗花开》,我深深地体会到桔梗花代表幸福降临,有人能抓住幸福,有人却注定与它无缘,于是桔梗花有着双层含义——永恒的爱和无望的爱。同时,我也明白了坚强的含义,困难时时挡住你的去路,甚至将你击倒,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勇气和坚强,而不是逃避和悲伤。
任小霞
亲爱的同学,沐浴着六月温暖的阳光,你是不是觉得好似被暖暖的阳光怀抱着呢?
阳光的怀抱,非常棒的想法!这么说起来,任老师觉得,这个世界上还真有很多奇妙的怀抱哩。现在就让咱们一起来读一首童诗,然后找一找其中奇妙的怀抱吧!
有没有发现,你抬眼看到的所有事物,都有自己的怀抱,也都抱着自己的小秘密?瞧,你一不小心就发现了这么多秘密?是不是格外新奇?
当然啦,除了这些可见的怀抱外,咱们的身边还有很多用眼睛看不到的怀抱,但这些怀抱却非常有意思,比如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阳光的怀抱,还有那风的怀抱,月光的怀抱……
《风》风抱一抱树/树会落下很多叶子//风抱一抱河/河会跳出很多浪花//风风抱一抱我/我的头发会乱七八糟//风的怀抱/大家都要躲//
《阳光》阳光抱一抱花/花就笑开了//阳光抱一抱树/树就长高了//阳光抱一抱孩子/孩子们就跑出家/一起玩啦//
《梦》夜晚的时候/我最喜欢/抱着梦睡觉/那样/一个长长的黑夜/就变成短短的一瞬间//
看了这么多奇妙的怀抱,现在也该轮到你大显身手了。
切花洋桔梗幼苗生长因子研究 第7篇
近年商品化花卉消费与出口额迅速增长, 因需要量大, 经济效益非常高, 在近数十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 花卉产品的结构主要有鲜切花、小盆花、观赏植物3部分组成 (朱西儒, 1999) 。鲜花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 洋桔梗在鲜切花领域中, 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但目前栽培技术上, 还没有太多的具体数据作为指导。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及试验地点
本试验所用的洋桔梗种子为洋桔梗中晚熟品种“粉色” (F1Ceremony Peach) 。采用穴盘播种法, 一般在栽培基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配置比例试验在学校育苗温室中进行。由于该品种为中晚熟品种, 春季播种在120~150天后才能开花, 而此次试验是在冬季12月开始播种, 在其生长至90天后, 即洋桔梗的幼苗时期开始测量收集数据。
2.2 试验步骤
每个试验设置使用60株苗, 每20株为1组, 每个试验3个重复组, 共计需要1020株苗。
2.2.1 光照、温度对洋桔梗幼苗的影响。
试验为交叉试验, 设3个温度水平, 温度分别是常温 (7~17℃) 、恒温25℃和恒温10℃。编号分别是A0、A1、A2。3个光照时间水平, 光照时间分别是自然光照时间 (10h/d) 、光照12h/d和光照16h/d。其余条件采用常规管理措施。观察其生物量, 叶片数, 叶宽, 叶片颜色, 抽苔情况, 根系情况和染病率等。
2.2.2 光照强度对洋桔梗幼苗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调控光照强度, 来观察洋桔梗生长情况, 设2个光照强度梯度, 3900~4000Lux和≥5000Lux。编号F1, F2。其余条件采用常规管理措施。观察其生物量, 叶片数、叶宽、叶片颜色、抽苔情况、根系情况和染病率等。
2.2.3 肥料对洋桔梗幼苗的影响。
本试验为双因子试验, 磷酸二氢钾浓度设3个水平:1g/L、2g/L、3g/L, 编号为B1, B2, B3。硝酸钾浓度设3个水平:30 g/L, 40 g/L, 50 g/L, 编号为b1, b2, b3。在使用时, 硝酸钾要稀释80倍。其余条件采用常规管理措施。观察其生物量、叶片数、叶宽、叶片颜色、抽苔情况、根系情况和染病率等。
2.2.4 赤霉素对洋桔梗幼苗的影响。在幼苗期时, 同样温度、光照和营养条件下喷洒不同浓度的赤霉素, 浓度分别为1 0 mg/L, 50mg/L, 1 00mg/L.。编号为E1, E2, E3。其余条件采用常规管理措施。观察其生物量、叶片数、叶宽、叶片颜色、抽苔情况、根系情况和染病率等。
2.2.5 种子低温处理的影响。
本试验为单因子试验, 洋桔梗种子的处理设2个水平:经低温处理、未经低温处理。低温处理具体操作为: (1) 将洋桔梗种子在20~25℃水温下浸泡1天后, 置于5℃低温下处理8天。 (2) 取同量的种子不经过处理, 同时进行播种育苗, 并采用同样的管理措施。需用2盘苗, 60株/盘。自洋桔梗播种后便开始控制, 至90天后进行观察, 测量所需项目并记录。
3 结果与分析
此次测量的所有数据均是从每个试验因子下所栽培的60株苗中, 随机抽取10株进行测量并记录, 取平均值填入表中。此次测量的生物量是指除去了栽培基质后植株的净重。
3.1 光照、温度对洋桔梗幼苗的影响结果
试验显示恒温10℃的幼苗生长较矮, 红苔藓较多, 12h/d的苗相对16h/d的苗植株叶片较大, 但植株较矮。恒温25℃植株较10℃光照明显偏大, 但由于高温而滋生的病虫害植株也较多, 根系更饱满。而对照组幼苗植株较小, 偏高, 叶色偏深。
综合温度与光照2个条件看, 光照为16h/d温度恒为25℃的幼苗, 比其他条件下的幼苗无论是生物量, 还是叶片数及叶宽等生理指标的数据都要好。所以得出结论是, 对于洋桔梗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 光照时长为16h/d。如可以配合一定的昼夜温差, 效果更佳。
3.2 光照强度对洋桔梗幼苗的影响结果
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及形态结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因为高强度的光照, 能加快植物细胞内光合作用的速率, 且能促进细胞的增大和分化, 植物体积和重量的增加都与光照强度有密切关系。故而在洋桔梗幼苗期对其照射较高强度的光, 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生成和累积, 以及日后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但由于植物叶片是直接接受阳光的器官, 若光照强度太强则会导致营养生长过度, 影响其生殖生长;若养分供给不足而光照强度过强的话, 则易出现此次试验所表现的叶片焦黄现象, 所以应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适度调节光照强度。
试验结果得知光照强度为4000Lux时, 幼苗叶色偏黄, 染病率高, 叶穿孔、焦黄现象多;光照强度大于等于5000Lux时, 幼苗叶色较绿, 叶片厚, 染病植株叶片焦黄现象较光照强度为4000Lux的幼苗少。当光强大于等于5000Lux时洋桔梗幼苗生物量大于光强为4000Lux时的幼苗。可以从叶片宽度看出光强越强幼苗生长越旺盛, 且染病率也会较低。
3.3 肥料对洋桔梗幼苗的影响结果
洋桔梗要求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土壤。本次试验所用的土壤均为自配土, 成分为:3份育苗土+3份园土+1份珍珠岩+1份蛭石 (按体积计算) , 每1m3加入3mg过磷酸钙, 再加石灰调节p H值为6.3~6.7。
当磷酸二氢钾浓度为1g/L条件下的幼苗叶片小, 叶色偏黄, 总体长势明显不如施较高浓度磷酸二氢钾的植株;磷酸二氢钾浓度为2g/L条件下的幼苗植株矮小, 叶色偏黄, 根系饱满, 总体长势一般;磷酸二氢钾浓度为3g/L条件下的幼苗叶片较大, 叶色绿, 植株较高, 长势好, 染病率低。
综合结果分析, 主施50g/L的硝酸钾肥, 辅以3g/L磷酸二氢钾十分有利于洋桔梗幼苗的生长。
3.4 赤霉素对洋桔梗幼苗的影响结果
赤霉素 (GA) 属于萜类化合物, 是一种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有机物, 属于植物激素的一种。适时适量地施用赤霉素, 能促进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花芽分化, 促进细胞的伸长和植物体内同化物的分配。
施用1次赤霉素的幼苗叶片较大, 叶色绿, 植株较高, 长势好, 染病率低;施用2次赤霉素的幼苗植株很高, 叶色更黄, 长势好, 叶片偏薄, 染病率低。
该试验表明, 使用赤霉素处理洋桔梗幼苗对洋桔梗的抽条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同时对克服洋桔梗的莲座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试验可知, 使用100mg/L的赤霉素对幼苗进行2次处理, 可以大大地减少莲座化现象的发生, 提高洋桔梗的产量, 降低生产中的损失。
3.5 种子经低温处理后对洋桔梗幼苗生长的影响
从结果可知, 种子经低温处理后长出的幼苗与未经低温处理的对照组, 无论从发芽率还是从长势上来看都相差无几, 且生物量、叶片数、叶片厚度等观测项目的数值都无明显差异。
4 结语
切花洋桔梗品种较多, 该试验不能找到对所有品种皆是最佳条件的数据。只选择了较为常见的由日本第1园艺公司生产的粉色品种F1Ceremony Peach做为研究品种。
该试验方案有些内容制定不合理, 可操作性难度较大, 给试验结果带来一定误差。操作性难度最大的是光照时间的控制, 花掉了大量的人力, 最后效果仍然不是十分明显。
摘要:以观赏性较强的粉色重瓣系列切花洋桔梗品种F1Ceremony Peach种苗为材料, 研究洋桔梗在幼苗时期的最佳栽培条件, 以期降低幼苗在以后发育中形成莲座化的可能性, 提高日后其切花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洋桔梗,F1Ceremony Peach品种,幼苗,栽培因子
参考文献
[1]赵素君.洋桔梗的繁殖与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06 (2)
[2] 李群, 刘光勇, 王丽.激素对洋桔梗植株再生的影响及生根培养的研究[J].广西植物, 2004 (1)
洋桔梗簇叶化现象探析 第8篇
在栽培上,洋桔梗基本实现了周年生产,但与其他草本花卉不同的是,洋桔梗的育苗过程比较长,在种子播种发芽后的幼苗期间,生育特别缓慢,因播种季节的不同,需要有2~3个月的育苗期,一直生长到具有2~3节4~6枚叶片后才可定植。而且在苗期容易发生簇叶化现象,一旦形成簇叶化,将会使花期延后且零散不齐,产量不稳定,产期无法估计,品质低落,或者错过花价高的时期,给种植者带来巨大损失。现将着重阐述洋桔梗簇叶化产生的原因及防治的方法。
1 簇叶化现象识别
簇叶化现象(rosette,意思像玫瑰花瓣一样)也称作簇生化,莲座状,指的是洋桔梗在苗期节间不伸长,叶片呈椭圆形簇生,形成莲座状,平摊在地上,生长非常缓慢的现象。台湾花卉种植者称之为“休眠睡觉”。发生簇叶化现象的小苗看起来比正常苗要健壮,叶色更深。在购苗时一定要注意,宁可选择看起来比较瘦弱但正常生长的苗株,也不要选择太细的苗株,否则容易造成未抽薹就开花。
洋桔梗簇叶化苗与正常苗的区别主要看苗株顶端,如果第5~6片叶斜向上生长,第3~4节的节间伸长,则是正常苗;如果连顶端叶片也平铺生长,则是簇叶化苗株。有时簇叶化苗株不太容易识别,容易与低温所造成的节间不伸长混淆。簇生现象是植株所有的叶片包括新叶呈平坦状,而植株因低温造成节间不伸长者,其新叶则呈直立状。另外,偶尔也会见到洋桔梗簇叶化现象发生在已抽薹生长植株的顶部,即底部节间伸长,但顶部簇生。
2 簇叶化现象对栽培的影响
簇叶化现象是洋桔梗抵御外界不良环境而引起的一种生理休眠现象,一旦发生,很难在短期内通过处理改善成为正常植株,只有等待冬季到来,经历低温打破休眠,翌年春季才能重新开始抽薹生长,到5月开花。簇叶化现象给种植者带来的损失为延长了洋桔梗的栽培期,而且采收时的花价非常低。另有报道,苗期的洋桔梗遭遇高温不仅引起簇叶化现象,也抑制以后节间的伸长,夜温越高,期间越久,对以后花枝长度的抑制作用也越强,从而降低了切花品质。
3 簇叶化现象影响因子
3.1 原产地
洋桔梗原产于美国中南部的内布拉斯加、科罗拉多、新墨西哥、德克萨斯等几个州。据日本大川清在美国的实地考察,当洋桔梗自然分布在科罗拉多州1 700m冬季会下雪的高冷地时,种子5月发芽,此时的气温日温为25℃、夜温为20℃,植株直接抽薹,同年7~9月开花,10月种子成熟。开花时植株高度仅为30~45cm。但分布在美国南部冬季不下雪的德克萨斯州平地时,种子在5月发芽后,很快进入夏季高温、干燥的环境而发生簇叶化,必须经过冬季冷凉的低温后,翌年3~4月才会重新抽薹,6~9月开花,10月种子成熟。生长期长达2年,植株开花时的高度可达100cm。但洋桔梗簇叶化休眠的目的并不仅在于躲避夏季的高温,同时也是躲避夏季的干旱。内布拉斯加西部年降水量少于460mm,东部690mm,新墨西哥全州平均降水量500mm,德克萨斯西部仅为250mm。夏季的高温和干旱使得洋桔梗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簇叶化休眠。内布拉斯加和德克萨斯处于美国的龙卷风走廊,仲夏季节龙卷风、飓风时常发生,洋桔梗叶片低矮、匍匐地簇生在一起,不仅有效地降低水分散失,更能躲避强风,安全度过苗期。虽然科罗拉多州高平原地区年降水也仅有406mm,但7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夏季比较凉爽,所以科罗拉多州的原生洋桔梗没有簇叶化现象。
3.2 品种
依据洋桔梗相对生长时间的长短将其分为极早生、早生、中早生、中生、中晚生和晚生等系列。品种对高温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属于极早生的品种对高温最不敏感,它们置于冷凉温度下很容易抽薹,而属于晚生的品种对高温最敏感,移到冷凉环境下较长时间内保持莲座状态。王裕权等[1]的研究表明,不同品种会影响洋桔梗的簇生率、株高、茎径与叶幅宽,但节数、节间长与叶片数则不受影响。
3.3 苗龄
王裕权等[1]研究表明,12周苗龄的洋桔梗簇生率最高为19.7%,其次是10周,为8%。洋桔梗育苗苗龄过久是目前国内种苗产生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晚生品种苗龄过老更容易导致簇叶率升高,因此洋桔梗育苗苗龄应该控制在8周内,避免因植株苗龄过久产生老化,导致簇生化[2,3,4]。
3.4 内源激素
洋桔梗的簇叶化和内生脱落酸(ABA)有关,低温处理能促进抽薹,是因其生长促进物质积累所致。也有学者认为高温影响洋桔梗内生赤霉素(GAs)合成途径,阻断调节茎部伸长作用,使洋桔梗生长出现簇叶化现象[3]。
3.5 温度
洋桔梗育苗期间最忌高夜温的影响,高夜温不但容易引起簇叶化现象,也抑制以后节间的伸长。夜温愈高,高温期间愈久,对日后花枝长度的抑制作用愈强烈。从种子开始发芽至长有4片叶片的约2个月育苗期间,只要有约2周的夜温高于20℃,或低于10℃,则茎节停止抽长,叶片簇生于地面,几乎呈停止生育现象。而这种对高低温感应的苗龄,以播种后6~12周期间的小苗较为敏感,且温度越高所需感应的日数越短。12周后,高温则不易造成簇叶化[5]。不过簇叶化偶尔会见于夏季高温期及冬季低温期过后的植株顶梢部。这种现象会导致栽培管理期的加倍延长,且花期延后零散不齐,致使产量不稳定、产期无法预估及切花品质低落,给栽培者造成较大的损失。
4 降低簇叶率的方法
4.1 品种选择及苗龄控制
不同品种会影响洋桔梗的簇叶率,选育耐热品种及适合栽培季节的品种,可以降低簇叶率。同时在育苗期要注意苗龄的控制,一般苗龄应控制在8周内。
4.2 低温育苗
从播种至4片真叶,洋桔梗苗生长夏天需40~50d,冬天则需80~90d。洋桔梗发芽适温为22~24℃,如低于15℃会延迟发芽,高于35℃则发芽差,40℃以上不发芽。种子吸水后,如果一直处于较高的温度,则很多品种会发生簇叶化现象。通常如果夜温高于25℃,日温达到35℃,则100%的苗会发生簇叶化。如果夜温在20~23℃、日温在28~30℃,则处于簇叶化临界点。育苗最好温度是夜温18℃,日温23℃。已发生簇叶化现象的苗可在有光照条件下,先在10℃下保存5周,再在日温27℃、夜温20℃环境下培育即能得到改善。
4.3 赤霉素处理
赤霉素处理可促使洋桔梗下节位的节间抽长,提早抽薹,增加节数、分枝数和花蕾数,提高切花的品质。通常在洋桔梗定植后1个月(具8~10对叶片),用赤霉素100mg/kg喷施,每隔2周喷1次,共喷2~3次,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王裕权,张元聪.洋桔梗育苗技术之研究[J].台南区农业改良场研究简报,2006(48):47-59.
[2]HOTOTSUFU Y M,MASAKI M I,KEN’ICH O.Reduced Glutathioneis a Novel Regulator of Vernalization-induced Bolting in the RosettePlant Eustoma grandiflorum[J].Plant Cell Physiol,2004,45(2):129-137.
[3]OHKAWA K,KANO A,KANEMATSU K,et al.Effects of air temperatureand time in rosette fomation in seedlings of Eustoma grandiflorum(Raf.)Shinn[J].Scientia Hort,1991(48):171-176.
[4]TADASHI T.Studies on rosette formation and bolting of seedlings andlateral buds of Eustoma grandiflorum(Raf.)Shinn[J].J.Japan.Soc.Hort.Sci.,1994,63(3):653-662.
桔梗栽培技术论文 第9篇
生产规模持续增加
连续多年高价的洋桔梗, 在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 种植面积逐渐增加。2011年, 云南省洋桔梗种植面积较2010年增长25%, 达208.7公顷, 产量达1.3亿支。据了解, 截至目前, 云南瑞园花卉有限公司联合玉溪市、红河州等地近3 000户花农, 种植了近200公顷洋桔梗, 占云南省洋桔梗种植80%以上的份额。
但是, 因干旱的影响, 2012年云南省洋桔梗总种植面积可能较去年有所下降。通海瑞园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正龙说:“国内及日本等国际市场对洋桔梗的需求量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 因此, 今后洋桔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气候适宜的玉溪、红河、昆明等地区, 其种植面积还将继续高速增长。”
销售形势连创新高
近两年, 随着云南省进行花卉品种结构的优化调整, 以及国内外市场对花卉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 洋桔梗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价格稳中有升, 2005-2011年单支均价达1.25元, 其中2011年均价1.73元/支, 是2005年均价的2.75倍。云南省内栽培的洋桔梗主要有露西塔2系列、露西塔3系列、圣剑系列、NO.51号洋桔梗 (白底紫边) 、NO.70号等30多个品种, 其中2011年新推广种植的牡丹型大花紫色品种“波浪”、粉色“神话”等10多个新品种最为畅销, 均价达到3元/支以上, 单位面积上的纯收入较老品种增加50%, 首次投资利润率在60%左右, 是玫瑰等传统品种利润率的3倍。据初步调查, 云南省洋桔梗切花以品种丰富、色彩艳丽等特点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 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量也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洋桔梗具有瓶插期长、耐长途运输、花型好、花色漂亮、观赏价值高等优点, 深受人们的喜爱, 且其售价介于百合和月季之间, 较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在日本、泰国、俄罗斯等国际市场, 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高端国内市场和成都、西安、长沙、青岛等中低端国内市场上, 此花都很畅销。
从瑞园公司全年的销售情况看, 洋桔梗售价不低于1.5元/支, 最高时高达5元/支。从事多年食品批发业务的通海花农毕光熊说:“在一次与朋友聊天时, 得知种植洋桔梗是一个前景不错的产业, 便毅然决然放弃老本行, 在瑞园公司的帮助和指导下种植了2 000平方米洋桔梗, 当年就赚了3万余元。”
市场前景广阔
洋桔梗被称作“无刺玫瑰”, 花色清新高雅, 同时又有吸水性好、瓶插期长、耐贮藏等商品花优点, 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的花卉产品。不久前, 洋桔梗切花在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市场, 还算一个新型切花产品, 还未被更多的消费者所认识和接受。经过云南省鲜花种植企业近两年的大力推广种植和市场开拓, 洋桔梗的很多优点和市场优势正逐渐凸显出来, 市场前景非常乐观。例如, 日本市场对白色和烟灰色洋桔梗切花需求量大, 单支售价可高达40~70元 (人民币) 。因此, 洋桔梗有望发展成为云南省的一个强势鲜切花产品, 并成为云南省继月季、百合、康乃馨和非洲菊四大鲜切花之后的又一个大宗鲜切花品种, 并在国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桔梗引经机制及临床配伍应用 第10篇
桔梗在中国已使用逾千年。最早的典籍记载始于《神农本草经》中属下经,“味辛,微温。主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1]”,到了宋金元时期《珍珠囊药性赋》:“味苦、辛,性微温,有小毒。升也,阴中之阳也。其用有四:止咽痛,兼除鼻塞;利膈气,仍治肺痈;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可见随着古今医家的临床应用,桔梗的临床使用范围在逐渐扩大,其功效也被完善。尤其是引经之用,被古今医家广泛认可。那么究竟桔梗功效是如何发展的呢?其引经药的作用究竟应该如何去理解呢?笔者希望用几个典型时期的典型方剂来说明。
1 历史沿革
汉唐时期医家运用桔梗主要治疗咽喉、胸肺部疾病,尤其多用以治疗痰类证候。《开宝本草》谓桔梗“味辛、苦,微温,有小毒。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脾,温中消谷,疗喉咽痛,下蛊毒”。如东汉张仲景的桔梗汤治疗肺痈,三物白散治寒实结胸,疗咽痛加桔梗,少阴咽痛亦用桔梗;《外台秘要》里记载的桔梗白散治疗肺痈。此时期桔梗的炮制方法还主要是以简单净制为主。
到了宋金元时期,桔梗的应用被逐渐扩大,尤其增加了引药上行这一方面,而且其炮制方式也有所改变,增加了炒制、药制、秘制等。在应用上,较为有名的就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参苓白术散:“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忪气喘,呕吐泄泻及伤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此处,多数医家皆认为桔梗是引诸药上行至肺。正如《医医病书》所言:“药之有引经,如人之不识路径者用向导也。”桔梗作为引经药的一种,因它能引药上行达于高处,引导推动其他药物治疗上身疾病,而被称为“舟楫之剂”。桔梗作舟楫之剂始于张元素的论述:“桔梗,清肺气,利咽喉,其色白,故为肺部引经,与甘草同行,为舟楫之剂。”另外笔者认为,参苓白术散,主入中焦,以提升脾气、止泄泻为主。然其亦有肺气虚之象,如心忪气喘等。中医五行用培土生金法来补肺气,此时无需刻意加补肺气之药,只需加桔梗,将补中焦的药气顺至肺中。同时,肺在高位,与大肠相表里,故能通过提升肺气来止泻。再者,笔者认为,此处桔梗的炮制方法是炒黄,改其性味为温,黄色入土,故能有很好地提升脾肺之气的作用。
明清时期,桔梗的作用逐渐被完善,其升的特性也被医家用来治疗心神、腹部等疾病。《本草崇原》:“桔梗,治少阳之胁痛,上焦之胸痹,中焦之肠鸣,下焦之腹满。又惊则气上,恐则气下,悸则动中,是桔梗为气分之药,上中下皆可治也。”《景岳全书》中记载桔梗“味苦微辛,气微凉。气轻于味,阳中有阴,有小毒,其性浮,入肺、胆、胸膈、上焦”。《本草备要》“泻热兼入手少阴心、足阳明胃经”。再如王清任的名方血府逐瘀汤,便有桔梗这一味药。笔者认为,桔梗引诸药上行至“血府”,再由牛膝引到下焦。除了桔梗能宣通血气,引药上行,现代药理研究[2]更是通过拆分药方,造模给药证明了桔梗的引经作用。再如天王补心丹,现多用于治疗心阴虚血亏所引起的失眠疾病。其中桔梗的使用,更是全方一个关键。清代柯琴在《名医方论》对本方的分析中有“更假桔梗为舟楫、远志为向导,和诸药入心而安神明”的论述。曾有学者研究证明:桔梗能帮助丹参进入血脑屏障,产生较强的扩张脑血管微静脉的作用;而丹参对微动脉管径有显著影响,但持续时间较短,与桔梗合用后,作用增强[3]。
综上,如果就以上几个方子来看,桔梗的引经作用十分广泛,下法用桔梗,吐法亦用桔梗,就连补益作用也少不了桔梗,这难免会令人有所疑问。古人在解释桔梗的引经作用时,也有很大争议,《重庆堂随笔》“舟楫之说,最易误人”理由是“气味轻清之品皆治上焦,载以舟楫已觉多事。质量味厚之药皆治下焦,载以上行,更属无谓”。《本草备要》中言桔梗“既上行,而又能下气,何也?”《本经逢原》“此药升降诸气,能入肺使诸气下降。俗泥为上升而不能下行,失其用矣”。总结历史本草文献,发现《本草求真》中的解释“桔梗味苦气平,质浮色白,系开提肺气之剂至于至高之分成功。脾清气既得上升,则浊气自克下降,降气之说,理根于是”结论较为合理充分,因为这与《内经》的“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嗔胀”的理论,十分契合。笔者推断是因桔梗的炮制而影响药物功效,麸炒桔梗可能更利于提升脾气的效果;若是蜜制,则缓急止痛、止咳通便效用可能更佳,当然这些想法仍有待于临床实践检验。桔梗在临床使用,需特别注意,因其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眩晕、呛咳等,不宜用。用量一般为3~6 g,用于排脓可用10 g左右,不宜过量,否则容易恶心呕吐,而且桔梗皂苷有溶血作用,不做注射给药。
2 现代药理研究
2.1 表面活性作用
据研究,某些类别药物的疗效与表面活性呈线性关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桔梗具有表面活性作用,能通过共增溶作用,增加药物中难溶性成分的溶解度,并与某些类别药物疗效呈线性关系,而且桔梗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体胆酸分泌,而胆酸盐是体内表面活性剂,因此桔梗调动了体内积极因子来辅助药物。但是更多关于桔梗促成胶团的研究[4],还有待更进一步深入。桔梗中含有桔梗皂苷,皂苷具有表面活性作用,能通过其增溶作用,增加药物中难溶成分溶解度,又具有集聚在气/液、固/液界面的能力,使其在生物体内,不是均匀分布而是聚集在某些细胞膜的表面上,这种生物化学上的“膜活性”,使其分子可以被吸收到膜的类脂层内部,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其他药物的吸收量。故推断是桔梗引经作用的内在基础。
2.2 祛痰镇咳作用
桔梗皂苷D[5]是桔梗中主要的镇咳成分,起到化痰、镇咳作用。桔梗含多种皂苷,能增加气管分泌,可以使浓痰变稀,从气管容易咳出,起到很好的祛痰作用[6]。现代研究证实:黏蛋白是支气管分泌物,可作为评价药物能否促进支气管分泌的指标之一。而桔梗水提取物能减少痰液,抑制气管黏液分泌增多[7]。桔梗皂苷D、桔梗皂苷D3,在体内外均能增加大鼠和仓鼠呼吸道黏蛋白的分泌[8]。桔梗皂苷D3能有效促进大鼠呼吸道黏蛋白的释放,作用强于氨溴索与ATP[8]。
2.3 镇静、解热镇痛作用
动物小鼠实验表明:桔梗皂苷灌胃可抑制小鼠自发活动;桔梗水煎剂可以提高小鼠痛阈。对于尾部机械压迫法以及醋酸扭体法引起的疼痛反应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进一步研究证实,桔梗皂苷D产生的镇疼效果与脊椎上的γ-氨基丁酸B、γ-氨基丁酸A等受体有关[9]。
2.4 现代药理对于中医“载药上行”的认识与研究
林彦君等[10]以大鼠脑、心、肺组织器官中的环核苷酸类物质水平为指标,对桔梗在中医常用安神药天王补心丹中进行研究,发现天王补心丹中的桔梗载药上行作用与肺密切相关。胡一中等[11]研究经验方“消炎汤”治疗丹毒,并且加入桔梗、牛膝分别治疗上肢与下肢丹毒,发现桔梗加入后,上肢血流血药浓度高于下肢血流血药浓度。《伤寒论》中的方剂“三物白散”由桔梗、巴豆、贝母组成,方以巴豆之辛热,温通寒实,攻逐痰水;贝母涤痰散结,桔梗开泻肺闭。用桔梗引巴豆上升,能治疗胸中寒实,若在“三物白散”方中去桔梗[12],此方不能消胸水,则只有消腹水作用。詹勤[13]从药物代谢动力学角度阐释桔梗的引经作用。通过对方剂升陷汤研究发现,桔梗有助于促进吸收入血药物及时向体内组织器官分布并及时消除,郑丰杰等[14]通过实验发现:桔梗能增强某些清热解毒中药(板蓝根等)对呼吸系统的抗炎作用。黄颖[15]发现,将桔梗加入慢阻肺疾病清热解毒药物后,炎性反应改善效果优于单纯清热解毒药与单味桔梗,充分说明桔梗引药入肺的特点。吴志丽等[16]研究发现随着桔梗应用时间的延长,小鼠体内异烟肼血药浓度增加明显,证实桔梗有促进其他药物吸收入血的作用,虽然这与引经到特定部位无关,但能证实桔梗还有某些药理作用尚未被认识到。
3 现代临床应用
3.1 施小墨临床应用
因吾师乃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专家施小墨,是中国四大名医施今墨之子,幼承庭训,家学渊源,注重中西医结合,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笔者在跟随施小墨教授临床学习中,吾师灵活运用桔梗配伍,疗效明显,现将其桔梗配伍常用药对整理总结如下:(1)桔梗配伍升麻:桔梗质轻升浮,开宣肺气,解表利咽,祛痰排脓,此外还有解痉、镇静作用。升麻的作用有三:一曰质轻上浮,升举脾胃清阳之气,用于治疗风热疮痈诸症,还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用于治疗中气下陷所致的气短、乏力、久泻、脱肛、子宫脱垂及崩漏不止等症。二曰托邪外透,发表透疹,治外感风热所致的头痛、咽痛、发热不甚,以及斑疹初期(初发热时)、斑疹透发不畅等症;三曰解毒消炎,治阳明胃热所引起的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以及皮肤瘙痒、风热疮痈诸症,清阳明经热毒;所以两药配伍,直达上焦,清风热蕴毒之力益彰,主治咽喉肿痛(急性咽喉炎)、牙龈肿痛,证属风热蕴毒所致者。(2)桔梗配伍诃子和甘草:诃子涩肠止泻,敛肺利咽;诃子生用既能敛肺下气消瘀,又可苦泄降火利咽喉,治痰火郁肺、久嗽失音、肺虚久嗽、动则气喘等症;诃子煨用,能涩敛大肠,以制止腹泻,用于治疗久泻、久痢不止,邪气已衰而滑泄不固之症,又治脱肛、便血、带下、遗精、尿频诸症。桔梗宣肺祛痰,散郁利咽排脓,桔梗皂苷有抗炎作用;甘草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祛痰,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诃子以收敛肺气、降火开音为主;甘草以泻火解毒为要;桔梗宣肺气,散外邪,又可载诃子、甘草直奔咽喉。诸药合用,宣肺利咽,开音止咳甚妙,主治音嘶、音哑诸症;慢性咽炎、慢性喉炎、喉头结节(息肉)等喉部疾患均可使用。(3)桔梗配伍紫苏梗:紫苏梗行气宽中,温中止痛,理气安胎;桔梗宣通肺气,祛痰排脓,清利咽喉,升提利水,桔梗能抑制胃酸分泌和抗溃疡。紫苏梗偏于下降理气,桔梗长于升提上行。两药配伍,—上一下,开胸顺气、消胀除满益彰,主治一切气机不畅,以致胸闷不舒、气逆等症。(4)桔梗配伍枳壳、薤白、杏仁:桔梗辛散,宣通肺气,以升提上行之力为最,故前人有“载药上行”之说;枳壳苦温,理气消胀,宽胸快膈,以下降行散为著。两药配伍,一上二下,一升一降,相互制约,相互为用,顺应脾升胃降之势,而行气消胀散痞的力量增强。薤白辛温,行气于左,温中通阳,行气散结,活血止痛;杏仁入肺,行气于右,宣肺平喘,祛痰止咳,润肠通便。两药合用,一左一右,升降调和,气机通畅,理气宽中,消胀除满益彰。综上所述,桔梗行上,枳壳下降。薤白行左,杏仁行右,四者相合,相得益彰。上下左右,平调升降,舒畅气机,开胸顺气、行气消胀、散结止痛之力增强。(5)桔梗配伍黄芪和生甘草,桔梗行散化滞排脓为要;生甘草解毒为佐,能泻火解毒、润肺祛痰止咳,用于治疗痈疽疮疡、咽喉肿痛,以及药物食物中毒、咳嗽气喘等症;现代研究表明,甘草能增加胃的黏液合成,减轻胆汁损伤,促进溃疡的愈合。黄芪质轻皮黄肉白,质轻升浮,入表实卫,色黄入脾,色白入肺,为升阳补气之圣药。生品入药,具有升发之性,既能升阳举陷,用于治疗中气不足、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以及其他内脏下垂诸症;又能温分肉、实腠理、补肺气、泻阴火,用于治疗体弱表虚、反复感冒、自汗盗汗等症。炙品入药,可补中气、益元气、温三焦、壮脾阳、利水消肿、生血生肌排脓,治疗气虚衰弱、体倦乏力、语音低微、短气纳差、腹泻便溏等;治气虚脾弱、水不化气,以致身面水肿、小便不利等症;还治阳气衰微,以致疮疡日久、内陷不起,或疮疡溃烂等。诸药参合,益气补血,生肌长肉,排毒敛疮之力益彰。主治:疮疡成脓不溃,或溃后久不收口,证属气血不足者。常用配伍剂量:黄芪15 g、桔梗6 g、生甘草6 g。
施小墨老师曾治疗患者因感冒高热后,出现黄痰,不易咳嗽,口渴,小便黄,辨证为风热咳嗽,予桔梗6 g、杏仁10 g、芦根20 g、荆芥穗10 g、冬瓜子15 g、炒枳壳10 g、白前10 g、前胡10 g、桑白皮15 g、生甘草5 g,5剂,水煎服。此方中桔梗、杏仁配伍,载于孙一奎《赤水玄珠》“活人桔梗枳壳汤”方由桔梗、枳壳组成。治疗诸气痞结满闷。由此可见桔梗与杏仁配伍,治疗肺系疾病痰多时,无论寒痰,热痰,均能很好体现出利咽排痰的功效。
3.2 治疗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以下有关桔梗在临床应用呼吸系统的报道,效果明显,再一次体现了桔梗归肺经,利咽排脓的功效。杜宝俊[17]用桔梗等中药配伍治疗感冒;吉学青[18]用桔梗等中药配伍治疗急性咽喉炎和急性扁桃体炎等;金峰[19]及梁燕[20]分别用桔梗配伍不同中药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曹红洲[21]用桔梗等及朱东碧[22]用西药与中药(桔梗配伍麻杏石甘汤等)联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药食兼用之桔梗 第11篇
需注意的是,过量服用桔梗可能引起恶心呕吐,阴虚久咳及咳血者禁服,脾胃虚弱者慎服。
桔梗粥
桔梗10克,大米100克。
将桔梗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即成。每日1剂。
此粥可化痰止咳。适用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或干咳难略等。
桔梗茶
桔梗10克,蜂蜜适量。
将桔梗择净,放入茶杯中,纳入蜂蜜,;中人沸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饮服,每日1剂。
此茶可化痰利咽,适用于慢性咽炎、咽痒不适、干咳等。
桔梗汤
桔梗10克,甘草6克。将二者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服,每日1剂。
此汤可清热化痰,适用于肺痈。
桔梗冬瓜汤
冬瓜150克,杏仁10克,桔梗9克,甘草6克,食盐、大蒜、葱、酱油、味精各适量。
将冬瓜洗净、切块,放入锅中,加入食油、食盐煸炒后,加适量清水,下杏仁、桔梗、甘草一并煎煮,至熟后。以食盐、大蒜等调料调味即成。每日1剂。佐餐服食。
此汤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患者。
桔梗百部萝卜汤
白萝卜1个,生姜3块,百部10克,桔梗6克。
将白萝卜、生姜、百部、桔梗切片置锅内。加水1碗,煮沸20分钟,去渣,加入蜂蜜,趁热代茶频饮。
桔梗栽培技术论文 第12篇
1.1 土壤样本的采集
试验于2012年4月底在商洛学院桔梗试验田进行, 样地桔梗为1年生、2年生和3年生三片区, 每片区由南向北于样地的上、中、下在桔梗外缘根部布点取样, 分别进行了降雨前和降雨后的土壤样本采集, 共9个样点, 做3个重复。每个样点从上而下分别取0~10cm、10~20cm、20~40cm深度的土壤样本。土层厚度0~10cm, 10~20cm和20~40cm分别用A1、A2和A3表示。
1.2 测量方法
用烘干法 (105℃下烘12~14h) , 测定土壤各层含水量, 求其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降雨前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由表1可见, 降雨前不同年限桔梗连作平均土壤含水量中, 2年生桔梗土壤平均含水量最高, 为11.27%, 其次是1年生, 平均土壤含水量为11.26%, 3年生桔梗土壤平均含水量最低, 为11.22%。1年生桔梗土壤含水量呈上增下减的趋势, 土壤含水量增加后又缓慢降低, 土层保水能力也在逐渐降低, 1年生桔梗根系欠发达, 主要吸收表层土壤水, 不能很好的保持水土, 牢固土壤;2年生的桔梗土壤含水量最高说明土壤蓄水量能力最强, 在同等气候环境条件下, 最适宜蓄水保土;3年生桔梗土壤很少松土, 出现板结现象, 土壤坚固紧实, 难以涵养水源, 也不利于桔梗的生长。
根据土层含水量的纵向差异, 可将剖面含水量分为三个层次。A1层含水量在10.90~10.96%之间, 因该层易受大气降水和人工灌溉影响, 且蒸发较快, 失水较快, 所以土壤变化小且含水量最低。1年生桔梗土壤含水量在A1层高于2年生和3年生, 2年生和3年生在A1、A2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基本一致。该层为水分变化的最活跃层, 水分含量变化较第1层强烈, 对植物供水性强.A3含水量增高, 变化在11.42~11.56%, 平均值为11.47%。该层为相对稳定层。A2的2年生桔梗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3年生桔梗土壤含水量, 这是由于2年生桔梗根系发达以及良好的土壤结构所形成。
2.2 降雨后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降雨对土壤水分的补给作用使表层土壤含水量和平均含土壤水量差异不大, 降雨后, 依然是2年生桔梗的土壤平均含水量最高, 为11.62%, 其次是1年生, 土壤含水量为11.52%, 3年生土壤平均含水量最低, 为11.49% (见表2) , 同理2.1。
降雨后A1层含水量变化不大, A2含水量在11.51~11.77%。A2层为水分变化的最为活跃层, 水分含量变化最强烈, 对植物供水性最强, 桔梗根系能够吸收利用来自土壤表层的大气降水, 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 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A3层1年生和3年生土壤含水量均呈上升趋势, 2年生土壤含水量呈下降趋势。2年生桔梗在A1土层发达的根系吸收大量土壤水分, 下渗到A3土层的土壤水有限, 故呈下降趋势。A3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在11.60~11.69%, 平均值为11.63%, 总体来说A3土壤含水量最高 (见表2) 。
2.3 降雨前后土壤水分对比分析
降雨后不同年限桔梗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降雨前的土壤含水量。其中, A2层降雨前后土壤含水量差异较A1、A3层大, 主要由于不同年限桔梗连作的根系生长状况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土壤结构所引起, 该层土壤含水量最为活跃, 受降雨的影响最大, 说明吸收降雨的能力最强, 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的能力也最强。
1年生桔梗降雨前后A1层在降雨前后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大, 相差0.51个百分点, 因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较大;A2层是三层里降雨前后土壤含水量相差最小的, 仅为0.07个百分点, 说明该层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较小, 1年生桔梗生长时间最短, 根部细小, 吸收大气降水以及土壤水的能力有限;A3层相差0.19个百分点, 相比A2土层土壤含水量大, 1年生桔梗土壤结构较松软, 降雨入渗量大导致降雨前后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大。
2年生桔梗降雨前后A1土层和A2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在降雨前后差异很大。A1土层降雨前后土壤含水量相差0.54个百分点, A2土层降雨前后土壤含水量相差0.49个百分点, 而A3土层降雨前后土壤含水量相差仅为0.13个百分点。2年生桔梗根系主要在A2土层, 在降雨之时, 桔梗根部大量吸收储存土壤水, 田间持水量较高, 土壤可以贮藏更多的水分, 能够最大化的涵养水源, 减少水资源的流失, 从而下渗A3土层的土壤水分就很有限了。
3 年生桔梗降雨前后各土层降雨前后土壤含水量均成上升趋势, 并且由上到下降雨前后土壤含水量的差异逐渐减小。A1土层降雨前后土壤含水量相差0.44个百分点, A2土层降雨前后土壤含水量相差0.24个百分点, A3土层降雨前后土壤含水量相差0.15个百分点 (表3) 。3年生桔梗表层土壤吸收大气降水的能力最强, 但土壤结构牢固紧实, 土壤密度小, 土壤中的水分难以下渗, 降雨后增加的土壤含水量主要是桔梗根系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 所以土壤含水量的增长率呈下降的趋势, 不能最大限度的吸收大气降水以及下渗土壤水, 不能最大化的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3 结论
3.1 一年生桔梗土壤含水量居中, 降雨前后土壤平均含水量居中
土壤翻新相对时间较短, 各层土壤水分相对较好, 利于桔梗生长, 但A1土层, 降雨前后土壤含水量相差较小, 受降雨的影响较小, 可能导致水分的流失, 不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1年生桔梗最好应用于轻微的水土流失坡度较缓的地带。
3.2 二年生桔梗土壤含水量最高, 降雨前后土壤平均含水量也最高, 水分条件最好
A1土层土壤含水量相比1年生和3年生土壤含水量相差无几, 但A2土层降雨后土壤含水量明显最高, 说明2年生桔梗能最大化的吸收大气降水, 涵养水源, 减少水分的散失, 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 将更好的利用“中药材上山”到退耕还林的环境保护当中, 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恢复的双赢。
3.3 三年生桔梗土壤含水量最低, 降雨前后土壤平均含水量也最低, 水分条件最差
3年生桔梗土壤缺少翻新, 出现板结现象, 土壤密度小, 桔梗生长土壤环境受限, 既不利于桔梗的生长, 又不能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应用到退耕还林工程中, 能够减少水土的流失, 但经济效益将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刘自刚, 张雁, 王新军, 等.桔梗育种研究进展[J].中草药, 2006, 37 (6) :962-964.
[2]张继光, 陈洪松, 苏以荣, 等.喀斯特地区典型峰丛洼地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及合理取样数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 2006, 20 (2) ;114-118.
[3]李子忠, 龚元石.农田土壤水分和电导率空间变异性及确定其采样数的方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5, 5 (5) :59-66.
[4]Western A W, Bloschl G, Grayson R B.Geostatist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soil moisture patterns in the tarrawarra catchment[J].Journal of Hydrology, 1998, 20-37.
桔梗栽培技术论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