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11-191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范文第1篇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提纲

一、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项目建设概况

2、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概况

3、监测工作实施概况

二、重点部位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

1、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

(1)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

(2)建设期扰动土地面积

2、取土监测结果

(1)设计取土(石)情况

(2)取土(石)场位置及占地面积监测结果

(3)取土(石)量监测结果

3、弃土监测结果

(1)设计弃土(渣)情况

(2)弃土(渣)场位置及占地面积监测结果

(3)弃土(渣)量监测结果

4、

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

1、工程措施及实施进度

2、植物措施及实施进度

3、临时防治措施及实施进度

四、土壤流失量分析

1、各阶段土壤流失量分析

2、各扰动土地类型土壤流失量分析

五、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

1、扰动土地整治率

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3、拦渣率与弃渣利用率

4、土壤流失控制比

5、林草植被恢复率

6、林草覆盖率

六、结论

1、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2、水土保持措施评价

3、存在问题及建议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范文第2篇

第二条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和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有水土保持方案。

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具体技术要求由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查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水土保持方案必须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开发建设单位方可申请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四条经过审批的开发建设项目如有较大变动时,项目建设单位应及时修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的内容,并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第五条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实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竣工验收,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签署意见。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

者经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工程不得投产使用。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前已建或在建的生产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的,项目单位或者生产者必须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的期限内提出水土保持措施,并按规定程序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范文第3篇

1 水土保持方案的作用

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主要是在开发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 通过对工程建设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特点等进行调查, 分析研究工程的规模、性质以及施工方法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从而对工程的主体设计起到优化与约束的作用, 对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预测, 进而避免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保持方案不仅否决可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主体工程设计方案, 而且还应根据水土保持方案所提出的要求与建议, 优化设计, 尽可能的在设计阶段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 以达到对水土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2 水土保持方案的任务

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任务是对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进行水土保持评价, 以起到事前控制的作用, 从而确定项目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的责任范围, 进而明确方案编制的工作范围。对水土流失进行预测时, 要从量上确定开发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程度, 并对水土流失的防治进行分区处理, 确定水土保持整体布局。在进行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时, 要计算总工程量, 并对其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同时初步明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监测重点、监测方法以及监测频次等, 这可以为水土保持监测方案的编制提供指导性意见, 也可以为后续阶段的主体工程设计与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提出相应的建议。

3 方案编制的重要内容

3.1 水土流失预测

水土流失预测是对建设项目可能导致的水土流失原因、形式、程度、危害及水土流失量进行的预估和推测, 据此预测判断出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防治方案。方案编制的依据就是水土流失预测。

3.1.1 预测范围

从工程施工特点来看, 水土流失一般主要在工程主体施工区出现, 例如:施工中破坏表土, 扰动原地面貌造成一定量的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土石方的开挖、运输、弃渣堆放对原地面貌进行了扰动, 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工程中可能造成新的土壤流失的因素一般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破坏地表植被, 使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减弱, 从而造成土壤流失强度加大;二是料场施工过程中破坏地表结构, 使土壤的稳定性降低, 雨季容易引起流失;三是施工过程中的填筑, 极易在降雨和径流作用下产生流失。

3.1.2 预测内容和方法

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包括:第一, 根据扰动原地貌、土地及植被破坏情况计算;第二, 根据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和面积计算;第三, 根据施工期开挖量及弃渣量计算;第四, 根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计算。

预测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预测。

一般根据主体工程的设计资料和现场调查统计结果, 采用计算法分别对主体工程建设的各组成部分的扰动地表、占压土地和损坏林草植被的面积进行测算。

(2)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和数量预测。

采用实地调查和图面量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在获得不同工程单元占地类型、损坏地貌程度和数量的基础上, 预测工程可能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情况。

(3) 弃土、弃石及弃渣量预测。

依据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情况预测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弃土、弃石、弃渣量。

(4) 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预测。

新增水土流失量是指因开发建设导致的水土流失增量, 即项目建设区内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下, 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与原地貌水土流失总量的差值。在一般情况下估算项目建设施工期间新增的水土流失量一般采用侵蚀模数法预测, 其预测公式如下:

式中:Wsi为扰动地表新增水土流失量, t;

n为预测单元, 1, 2, 3, n-1, n;

Fi为第i个预测单元的扰动面积, km2;

Msi为不同预测单元扰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 tkm2⋅a;

Mci为不同预测单元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 tkm2⋅a;

Ti为预测年限, a。

3.1.3 预测结果综合分析

结果分析在预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般应根据工程地形状况, 判定水土流失量大小, 并做好施工期的防护。在施工时, 采取不同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加以防治, 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对附近沟道、道路的堵塞和耕地面积的破坏, 最大限度的减少对附近居民区生活、生产环境的影响。对施工占地要进行恢复与保护, 以便使水土流失程度最小。

3.2 防治目标

通过方案的实施, 使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能够得到根本控制, 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防治目标不仅要达到国家规范的要求, 而且要切实可行, 这不只是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目标, 也是竣工验收的控制指标。水土流失的防治目标需要量化, 要在符合有关规定与工程实际情况的同时, 还应考虑到各区域工程建设特点与自然环境的现状, 从而做到防治与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一致。

3.3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的整个体系要依照建设项目的工程原理, 处理好单项与综合、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之间的关系, 有效地控制在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 使其满足方案投资少、经济效益好、可操作性强。开发建设项目的防治措施在总体布局上要以绿化为主, 做到项目建设与水土流失的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即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 从而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护体系, 进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

4 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的主要环节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贯穿于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与验收的全过程中,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 后续的设计管理。项目的法人在委托项目进行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时, 不仅要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的内容, 而且要将水土保持的投资概算纳入整个工程的总投资。二是, 招投标与施工合同的管理。项目的法人在提交的招投标文件与签定的施工合同中, 要包含水土保持设施的施工内容, 包括相关措施的工程量、实施计划以及进度安排等工作。三是, 工程监理与质量监督。要把水土保持设施的质量与实施的进度均列入到工程监理与质量监督的范畴当中。四是, 工程的验收工作。这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中的重要环节。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前, 必须根据有关规定进行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工作, 并出具相应的验收意见。五是, 建设项目的运行管理。建成的水土保持设施, 要随主体工程一并移交相关的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 不得拆除和毁坏。

5 结语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与实施贯穿于开发建设项目设计、施工、验收的全过程中, 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落实后续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工作, 以及实施不到位等问题, 必须从水土保持设施后续设计、质量的监督管理、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等多个环节入手, 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管理与实施管理工作。

摘要:在工程的开发建设过程中, 必然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过程中, 通过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的分析以及流失量的预测, 有针对性地规划并制定相应的水土保持方案, 形成水土保持的措施体系, 以防治水土流失。

关键词: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子平.编制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体会[J].中国水土保持, 2003 (4) .

[2] 曾大林.用新理念提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J].中国水土保持, 2006 (6) .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范文第4篇

简要介绍项目位置、项目背景、项目建设的意义、项目立项、建设过程、任务由来、项目法人等。 1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1项目概况 1.1.1地理位置

明确项目在行政区划中所处的位置。点型工程介绍到乡(镇)级,线型工程应说明起点、走向、途经县(市、区)名称、主要控制点和终点。 1.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包括建设性质、规模与等级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1.3项目组成及布置

说明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项目组成、主要建(构)筑物、工程布置等。

1.1.4施工组织及工期

介绍土建施工标段划分、施工场地布置、施工道路、工期等。 1.1.5工程投资

包括工程概算总投资、土建投资、投资方。 1.1.6工程占地

介绍工程实际永久占地、临时占地面积及类型。 1.1.7土石方情况

介绍工程实际发生的土石方挖填数量。建设生产类项目还应说 1.1.8拆迁(移民)安置与专项设施改(迁)建

简要说明拆迁(移民)安置、专项设施改(迁)建内容、规模和实施单位。

1.2项目区概况 1.2.1自然条件

简述项目涉及区域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等情况。点型工程介绍到县(市、区),跨省的线型项目介绍到省(市、区),不跨省的线型项目介绍到市(州)。 1.2.2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情况

介绍项目所在地的水土保持分区、水土流失类型、容许土壤流失量等,点型工程介绍到所在县(市、区)所属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中的三级区,线型工程介绍到项目涉及的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中的二级区。

介绍涉及的国家及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 2工程设计

2.1 主体工程设计过程

简要说明前期工作相关文件取得情况、不同阶段设计文件的审批情况等。

2.2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及后续设计情况

简述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批复和水土保持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后续设计情况。

2.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介绍批复方案的防治责任范围。 2.4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介绍批复方案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2.5水土保持措施和工程量

介绍批复方案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布局及工程量。 2.6水土保持投资

介绍批复方案的水土保持投资。 2.7设计变更

介绍水土保持设计变更及备案情况。 3自验组织与实施 3.1自验组织

说明自验的组织、方式方法、实施过程、主要时间节点等。分区介绍重要单位工程的自验核查情况。 3.2自验实施情况 3.2.1分部工程自验

说明分部工程自验情况。对分部水土保持设施工程量、投资及是否具备运行条件的核查情况,以及遗留问题处理情况等。 3.2.2单位工程自验

说明水土保持单位工程自验情况。工程措施的外观质量、关键部位的几何尺寸测量及核查情况;植物措施生长状况(完成率、成活率和保存率)和林草植被种植面积核查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评价等。 4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或设施建设)情况 4.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介绍建设期实际的扰动土地面积,与水土保持方案对照,说明变化的原因。

4.2取(弃)土场

列表介绍取(弃)土场个数、位置、取(弃)方量、使用前后现状等特性,与水土保持方案对照,说明变化的原因。 4.3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介绍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情况,与水土保持方案对照,说明变化的原因。

4.4水土保持设施完成情况 4.4.1工程措施

分区介绍措施名称、位置、工程内容、实施时间、完成的主要工程量,与水土保持方案对照,说明变化的原因。 4.3.2植物措施

分区介绍措施名称、工程位置、工程内容、实施时间、完成的主要工程量,与水土保持方案对照,说明变化的原因。 4.4.3临时防护工程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监理成果,分区介绍措施名称、工程位置、工程内容、实施时间、完成的主要工程量,与水土保持方案对照,说明变化的原因。

5水土保持工程质量 5.1质量管理体系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 5.2工程措施质量评价

根据自验情况和监理成果,说明工程措施质量评价情况和结论。 5.3 植物措施质量评价

根据自验情况和监理成果,介绍植物措施质量评价情况和结论。 5.4 安全评价

涉及尾矿库、灰场等工程的,说明其安全评价情况。 6水土保持投资

列出水土保持工程实际完成投资,与批复方案投资比较,说明增加或减少原因。

7工程初期运行及水土保持效果 7.1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问题

说明工程建设损坏植被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水土流失主要形式和危害等。 7.2工程运行情况

介绍各项水土保持工程建成运行后,其安全稳定性、暴雨后的完好情况,工程维修、植物补植情况。 7.3水土保持效果 7.3.1 水土流失治理

包括工程试运行期间控制水土流失面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及治理程度;项目区水土流失强度变化情况;废弃土、石、渣的拦挡情况;各类开挖面、拆除后的施工场地的治理情况;计算拦渣率、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等指标。 7.3.2植被变化 介绍建设前、施工期间、竣工后林草植被建设和植被恢复情况。计算林草植被恢复率和林草覆盖率。 7.3.3土地整治及生产条件恢复

说明施工道路、场地等临时占地的整治、处置情况,临时占用耕地的应重点说明复耕、土地生产力恢复情况。 7.3.4 综合评价

总体评价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和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价。 8水土保持管理 8.1组织领导

包括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及具体管理机构,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单位的相关责任等。 8.2规章制度

包括水土保持工作过程中建立的各类规章、制度、办法。 8.3建设过程

介绍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过程、合同及执行情况。 8.4监理监测

说明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8.5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情况

说明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的监督检查时间、方式、检查意见等,明确检查意见的整改情况。 8.6水土保持补偿费缴纳情况 说明批复方案的应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金额、实际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时间和金额。

8.7水土保持设施管理维护

说明水土保持设施管理机构、人员、设备、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9结论及下阶段工作安排 9.1 自验结论

明确水土保持设施的自验核查结论,给出是否达到批复水土保持方案及其设计要求的结论。 9.2 下阶段工作安排

说明是否存在遗留问题,提出对遗留问题的处理措施。 10 附件及附图 10.1附件

1)水行政主管部门关于水土保持方案批复文件 2)有关水土保持工程立项、设计与概算的批复文件 3)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变更的批复

4)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意见 5)重要单位工程水土保持自验核查资料 6)尾矿库、灰场等工程安全评价资料。 7)重要单位工程水土保持自验核查照片 10.2附图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范文第5篇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也越来越重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也在不断的加快,而其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就要做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工程建设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便能够很好的进行规划。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引言:近年来各种生态工程也在不断的建设当中,但就目前情况而言,部分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发展不全面,有些仅仅是强调绿植的面积,却忽略了长期的经济效益,只注重表面工作,这样是不能够真正的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危害到了水土资源的利用。因此就应当能够对工程建设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对其工程建设进行影响评价,这样才能够对其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便能够在项目中及时的做出改变,减少对生态环境不利的影响。

一环境影响评价

1.1评价的目的

在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能够对及进行目的分析,了解到水土保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产生的具体影响。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水土保持项目了解,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设计以及计划,这样才能够根据生态环境工程的设计来进行影响评价的分析。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就是对该地区的水土资源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来进行分析,找出不利于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原因,这样才能够很好的将水土资源进行可持续的利用,让水土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部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可能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导致生态环境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也就使得部分项目区的环境质量不能够实现相应的标准,因此就应当能够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进行环境影响分析,以便能够找出在工程建设中,可能会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而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

1.2评价的范围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环境影响分析,在评价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范围和方法,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某些地区进行评价,根据地区的差异性来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在其过程中要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式来进行结合,以便能够将类比法作为综合的评价方式。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够进行考察,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考察,同时还要根据当地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将环境改善和生态保护相结合,同时也要能够结合当地已经进行了科研调查成果,对其进行全方面综合性的考量,以便能够让水土保持项目能够最小的对环境造成影响,并且能够通过这些影响来做出一些防范,及时的对生态环境作出一些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便能够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发展,让其能够得到不断的保护。

1.3评价的过程

在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能够按照具体的步骤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科研人员能够首先要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这样才能够很好的进行工作评价活动的开展,其次要进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工程的分析,了解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的作用和设计原则,同时也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当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及需求,然后再由科研人员对其进行综合的考察,得出一套结论,进而能够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之后就需要能够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以便能够了解可能会发生的一些问题,同时还要能够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进行影响预测之后,就需要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相关的评价,以便能够确保其是否符合相应的发展策略,是否能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促进作用,最终在经过评价之后才能够确定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案的实施,让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最大作用。

二 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问题及评价

2.1对水沙情势影响

在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时,应当能够注重对水沙情势的影响,以便能够减少水土的流失,确保当地的水土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科研人员能够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来进行实际考察,以便能够了解到当地的水沙情势,对当地的水质土壤以及气候都要进行调查,对其进行水沙情势的分析,这样才能够有对后续的工作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各种水保护措施的建设过程中,应当能够对其进行层层拦截经流泥沙,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改变汇流条件让水流能够达到平稳流速,进一步的增加常用的流水量,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概率,这就需要科研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勘察,对河流泥沙进行相应的规划,以便能够促进水土资源的保护。

2.2对水质的影响

在进行影响评价过程中,应当对水质的发展进行着重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会对水质有着较大的改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问题,尤其是在营林种草和水土保持工程过程当中,对水体中的泥沙和较大的悬浮物进行拦截。同时还可以通过改造疏密林的项目对泥沙进行拦截,对水体的精化过程比较明显,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梯田以及舒美林的修整,以便让其能够对水流进行凈化作用,提升其拦截径流泥沙的能力,让其能够维持在很好的范围之内。同时田埂也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也能够拦截到水底中的泥沙和悬浮物,让其得以大量的减少,从而提高水体的透明度,让其能够得到较好的改善。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注重其的修复工作,让其能够维持在正常的工作范围之内,以便能够很好的起到拦截作用,减少水中所存在的悬浮物及颗粒物,从而起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2.3生态影响和植物病虫害防治

在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环境过程当中,应当能够对实施地区进行考察了解到植被增加以及水土流失的过程,对其水土资源进行记录,以便能够很好的促进生态建设工程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应当能够对水土资源状况进行改善,同时也要提高光能的利用率,这就需要增加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让植被能够得到健康的生长,以便能够对整个生态环境有着促进作用。这就需要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可能会对植被造成大规模的损害,这对于营造林以及植被来说是有毁灭性的打击的,非常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在进行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同时对已经发生的病虫害也要能够及时的进行治理与恢复,通过多种方式来达到有效的治疗,以便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4工程措施风险评价

在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过程当中,要注重洪水的抵御能力,让该地区的环境建设是否能够符合相应的标准,能否达到抵御洪水的目的,因此这对工程的质量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这就需要工程建设者能够符合相关的标准进行设计,让其能够符合抵御洪水的标准,以便能够对工程建设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还应当能够增加一套防汛体系预警系统,让其能够在汛期来临时及时的对其进行预警和警报,这样才能够将危险进一步的降低,确保整个工程等建设安全。同时也要能够对营造林进行改善工作,以便能够让其符合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在进行营造林的建设过程中,应当能够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改良,让其能够抵御大风,同时还要应当能够增加空气的湿度和含氧量,进一步的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让空气得到相应的净化,确保整个工程的安全实施。

结束语;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是可持续发展工程的重要工作,因此应当着重关注其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这就需要工作者能够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便能够很好地促进生态建设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小林、邓美宁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J].2019.

[2]寇志强.工程建设监理制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2019,11.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范文第6篇

1 确定数据源

在制定具体监测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情况做充足的考虑,并且对经费的支撑能力也要做出细致的规划,如此一来,便可可以多期影像或者是多期影响对数据进行检测,在具体过程中,还可以运用无人机遥控,对于数据影像的分辨应保持在5m之间,并且在时间方面,首期影响应以项目实施的前一年5~10月份的资料,如此一来,便可更好的反映出项目本身的原始情况。

2 关于背景专题数据的建立

若想建立背景专题数据,必然会运用到数据源,在对数据源运用的同时,需对现场情况进行查验,并分析出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扰动前土地本身存在的数据情况,在有效结合地形背景资料的情况下,可以依旧土壤本身存在的侵蚀分类情况来确定标准,从而判断出项目区域的土壤情况,若没有影像数据,应比例尺地形图代替,实现对土地现场的分类,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区域背景,之后,对土地利用率进行更新。

3 满足动态监测水平

土质监测应满足国家要求,并在要求下进行全面实施,在此过程中应有效结合定位监测对土壤的一系列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定期更新土地情况,并根据土壤每项指标制定专题数据。在后续的检测之中,应充分利用土地专题数据,并按照具体的施工进度对土地进行检测和评价。在生产项目施工之中,改变地表往往是分区段进行,如此便产生一种现象,土地在不同季节当中,所表现出的状况也不尽相同,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对应开发的土地本身的情况进行分类。具体可分为扰动土地与未扰动土地,之后可按照地表情况的不同做进一步细分,其中为扰动的土地中会存在草地、裸地、林地和耕地等等,一系类因素,而扰动土地则会出现建筑物用地、硬化地面和绿化地等等人为施工留下的痕迹,所以,在在运用过程中,进行图件更新工作,本身便是一种超负荷工作流程,而且还需要满足水利部要求,对不同季度的不同情况进行报告,所以,可以依据季节的不同对土地情况进行分析,在利用更新的过程中,也利用利用GPS对地块进行测量,测量之后进行绘图斑更新,虽然此种方式精确度不高,容易出现纰漏,具体应结合当地特点进行校正,如此一来,精度便可保持在一米上下,还可以进行图斑更新,若无法完成更新,可运用工程测量方式,那么便可以完美的掌握项目占地情况,土地各类信息和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分析,如此一来,便可以在工作中充分了解水土动态,并总结出具体的可行的措施,如此便可以充分了解到土地上围具体分布情况,以及其上存在的各类信息数量,从而具体对该地进行剖析,是否满足施工条件,应水利部门中所提出的要求与信息,可对数据情况进行精准定位,进行实地测量,便可达到监测目的。

4 数据集成

所谓数据集成,便是将定位监测数据和多起专题数据,利用GIS建立数据库,将二者集中一起管理,如此一来,便可为之后的监测满足条件。

5 汇总分析计算

运用GIS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应涉及到不同的监测时段,将其进行汇总之后,计算其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指标下的数值,最后,对水土流失情况做出评价,将其中所涉及到的过程与方位全面体现出来[3]。

结束语

本身从具体的工作流程中对遥感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但是遥感技术毕竟不是万能的存在,无法解决当前的所有问题,在具体工作中,还需进行科学测量和总结数据,并将其作为手段。

摘要:在生产建设项目当中,水土保持监测需运用到遥感技术,本文着重对遥感技术应用流程进行分析,希望能取得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遥感技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监测,应用流程

参考文献

[1] 刘宪春,王万君,王爱娟,等.遥感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2014(8):64-66.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范文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范文第1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提纲一、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1、项目建设概况2、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概况3...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