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作文范文范文
二模作文范文范文(精选5篇)
二模作文范文 第1篇
1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所蕴含的哲理,并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这一哲理的认识。(不少于150字)(12分)评分要点:
概括哲理3分,观点明确1分,联系实际分析4分,语言 4分。哲理参考角度:
1.以苦衬乐,乐自增其一倍。
2.只要善于转变思考角度,快乐是可以自我创造的。
李渔:“乐不在外而在心”“心以为乐,则境是皆乐”
„ „ 言之有理即可 例文: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如果人们只想着未来的路怎么走,急切难待,那么就会闷闷不乐,如果人们能回想起整个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之后再想以后的道路,那么心态就会平和许多,人们会更加乐观。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在登山途中,如果人们只想着登顶,走到一半时,就会疲惫不堪,想着前面还有许多道路,我们可能会更加劳累。但如果我们想着前面登山的困难都已经克服,那么后面会更加轻松,这样会更顺利登顶。所以我认为我们要多想想过去的经历和挫折,这样我们才会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田梦宇
这篇文章蕴含的哲理是:当处于困境之中,我们可以联想到那些更加困苦的人或事,将之与自己当下的窘境作比较,从而“忆苦思甜”,以乐观的态度继续迎接挑战。我认为,这个哲理特别适合帮助“压力山大”的现代人走出困境。近日,一名中山大学历史系的硕士自缢,只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我想,如果他能够想到他的同龄人中有很多人没有上过大学,在劳动力市场上面对更大的压力,再使之与他名牌大学的身份作对比,一定能够缓解压力,以阳光、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当中的困难,迎接更多的挑战。
----李智恒
只有与艰苦困难对比,才能明白身处乐境,才能衬托乐境的可贵。我认为生活中我们也应时常想起困难,以之为诫,珍惜现在的生活。军训前对于三餐总是草草了事,想着饭不好吃,有随时有零食可吃。军训时只有三餐,集体吃饭,大家都像饿狼,必须奋力“抢食”才能吃上。现在常常想起军训,便感慨可以在家中独自饱食的不易,从此一日三餐认真对待,全都吃饱。当身处幸福而不自觉时,就想想困难的日子,便能体会拥有的可贵,珍惜身边幸福。----张润桐
13.书生以囊萤闻于里/里人高其义/晨诣之/谢他往/里人曰/何有囊萤读而晨他往者/谢者曰/无他/以捕萤往/晡且归矣/今天下之所高,必其囊萤者。令书生白日下帷,孰诣之哉。
14.严格要求 规范写法
①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②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⑤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15.② 简析“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中数词使用的艺术效果。(4分)【答案示例】
“百馀尺”运用夸张手法(1)与“种桃齐蛾眉”形成对比(1),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写出桃树之高,时间的流逝(1),表达了闺中人对丈夫的思念之苦(1)。
③ 清代学者王琦说:“杨升庵曰:太白诗:‘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又云:‘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岂是’‘殊非’,变幻二字,愈出愈奇。”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两个词语使用的妙处。(5分)【答案示例】5分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意思是天山雪深三丈,难道是远行的时候吗(1)。“岂是”一词使用反问语气,借女子对丈夫在如此艰苦恶劣的情况下仍要戍守边塞的不解(1),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情绪。
“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是说在水乡秋夜风月的美好时光,本非远别的时候(1)。“殊非”一词使用否定口气,加深了诗人不愿离别的感情程度(1)。
18.书法艺术与实用书写的关系有哪些?请结合上述材料作简要概括(5分)要点一:书法艺术始终遵循着实用书写的可辨读性原则。P3 要点二:书法艺术遵循着实用书写的效率原则,保持单向时空的书写顺序。P4 要点三:书法艺术的形式语言从形成到演变,其推动力都来自实用书写的发展需要。P5 要点四:现代科技制造的实用书写,缺少书法艺术时间上的连续性,不能表现书法家的情感变化。P链接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答对四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
20.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6分)
(1)“随后知道了这棵树非凡的存在,竟然有一种内心深处的震撼。P5”请分析作者内心震撼的原因。(3分)
要点一:托尔斯泰属于贵族,是久负盛名的作家,却愿热情而慷慨地帮扶那些求助的贫苦人。P6 要点二:竟然有那么多穷人带着内心的酸楚和温暖的希望来找托尔斯泰倾诉。P7 要点三:这棵能把托尔斯泰与穷人平民“扯拉”在一起的树,随着托翁的去世,因寂寞而干枯了。P8(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2)请分析第⑨段中“一种背离,一种转向”的深刻含义。(3分)P9 要点一:托尔斯泰对贵族生活的背离。要点二:托尔斯泰向平民阶层的转向。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21.以“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要点一:“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是托翁给自己庄园的命名(1分),以此为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地和拜谒对象。(1分)(具体内容)
要点二:明媚的阳光和自由生长的草地象征着托翁的仁慈精神和平民精神)(1分)以此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托翁的景仰和赞美之情。(1分)(文章主旨)要点三:题目是全文的情感脉络(或题目是全文的结构线索)。(1分)(结构作用)
微写作:
请从《快乐大本营》《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最强大脑》等大陆综艺节目中,选择一档你最感兴趣的,介绍给你的朋友。要求:①写出节目特点;②不少于150字。评分参考
①节目特点介绍;(8分)②语言流畅;(2分)③字数不足,酌情扣分。例文:
“低头族”
我认为“低头族”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我们应接受“低头族的存在”。现如今,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在闲暇时消磨时间的手段增多,于是在地铁,公交上这段时间中,人们也就自然拿出自己的手机等度过这段时间。同时,社会发展使得环境多元化,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长,公交地铁上独自站立的我们一定也会通过聊天、看视频等拉近与朋友的距离,融入自己的虚拟朋友圈,积累谈资,这也无可厚非。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思想,科技的完善,更多“低头族”会出现,也有更多“低头族”转变为“思考族”“文章族”,用思想与文字消磨时间,这都是时代变化的产物。因此,”低头族“的存在无可厚非。
----赵玮晗
我认为低头族的出现体现了人们对于当今科技、社会发展的适应,无需指责。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被碎片化。面对变革的社会,人们没有慌乱,而是主动适应,通过科技利用时间的碎片,抓住快节奏的间隙。只要人们不忘记手机之外的生活和情感,低头族便无可非议。如果你无法从快节奏的生活之中抽离,就拿起手机抓住时间吧。
---张润桐 亲爱的朋友:
不知道你是否知道《快乐大本营》这个综艺节目。我想把它推荐给你,让你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开怀大笑,放松身心。《快乐大本营》是湖南电视台推出的以“娱乐天下”为宗旨的综艺节目,每期节目都会请来宾与五位主持人一起互动,该节目最大的看点就是集娱乐、访谈、游戏于一体,目的就是让观众开心,传递“快乐至上”的娱乐精神。该节目每期都会邀请一些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知名艺人来访谈、游戏,通过各种形式使观众全方面的了解明星、艺人和娱乐媒体。播出时间是每个星期六晚上20:10,它是你放松自己,娱乐身心的必备良药。快快收看吧!
----安燕琳
亲爱的,你可发现近日热播的大陆节目中都体现着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和对小家幸福的聚焦、我向你推荐《中国好声音》这档由荷兰跨洋而来的综艺节目。与以往阳春白雪的精英文化不同,《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意在告诉全体大众,每一个人都应该去追梦,成为梦想的守望者,行动者。节目中的导师们通过对队员的选拔和训练,率领着自己的团队行驶在征途中,最终成就了一个个平凡的追梦者。我想。作为观众的我们也会从中获得鼓舞,成长为一个个敢于逐梦的幸福的人。----李雅婷
二模作文范文 第2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著名摇滚音乐家约翰·列侬说:“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
以上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一、作文审题
1、理解作文材料
二模作文题为材料作文,与一模“‘放下’或‘不放下’”的标题作文组成姐妹篇,两道作文题涵盖了最常见的作文类型,提醒学生作文要作全面备考。
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要难,因为话题作文给出了话题,划定了构思立意的范围;而材料作文没有指定话题,需要考生仔细阅读材料,发掘材料中所蕴涵的能给人感悟和启迪的要素。这样,材料作文不仅比话题作文多了一个分析材料提炼话题的步骤,而且还带来了偏离题意的风险。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写惯了话题作文的学生一时还很难全面把握材料,往往出现“执其一端、片面作文”或者全凭自己读完材料后的某一点感性的印象作文的现象,偏离命题者的考查意图,导致作文的分数很不理想。因此,准确把握材料的内涵,正确审题立意,是材料作文最关键的一环。
“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意思是在你不能改变自己的情况下,你就改变世界。本句强调的是改变世界,这是一种勇者、有魄力者的表现。例如:马丁·路德·金不改变自己的理念,一生从事于反种族歧视,改变了黑人的处境;乔布斯不改变自己的性格,开发苹果改变了这个世界;爱因斯坦不改变自己的探究精神,发现了相对论,改变了世界;王安石不改变自己执拗的个性,以变法改变了宋朝的政治;毛泽东不改变自己的意志,缔造了新中国;等等。“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意思是在客观情况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就改变自己。本句强调的是改变自己,这是一种智者的表现。例如:苏轼不能改变朝廷不重用他的客观现实,就改变自己的心态;林则徐面对无法改变的朝廷积弱局面,他改变自己投身造福百姓的民生中;刘伟不能改变的残疾的客观现实,改变自己的生活工作方式;旭日阳刚面对暂时无法改变的地位,以歌声来让自己快乐;
本则材料,由两个并列的假设复句组成。假设复句属于偏正复句,重点在“正”的部分,因此,第一个假设句重点是“你就改变世界”,第二个假设句重点在“你就改变自己”。再结合“偏句”,分别出现“改变自己”和“改变世界”,则可知本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为“改变自己,改变世界”,那么,本次作文就要围绕“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来写。
这次作文可写“改变自己”,也可写“改变世界”。但在作文材料中同时出现“改变自己”“改变世界”,这两者之间会不会存在一定关系?
2、理解关键词
(1)世界: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自己:指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
(2)改变:改换,更改;变化,使事物产生显著的差别。改变,要强调变化较大,不同于改良、改善。
二、作文立意
约翰·列侬的话提供了他对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关系的看法,结合提示语“以上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来理解:写作者可以完全在列侬的看法内写作,也可以在列侬所讨论的话题范围内写作,即只要是谈“改变世界”、“改变自己”、“谈议二者”、“探究二者关系”四种中的任意一种均可。
但不管哪种立意,必须写足关键词:改变、自己,改变、世界,改变、自己、世界。漏写关键词均属偏离题意,没有关键词“改变、自己、世界”而另写别的内容,则极容易离题。1.符合题意
(1)主张“改变自己”,写足“改变”“自己”两个要素;可以谈改变自己的什么、为什么要改变自己、怎样改变自己。
(2)主张“改变世界”,写足“改变”“世界”两个要素;可以谈改变世界的什么、为什么要改变世界、怎样改变世界。
(3)主张将“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结合起来,写足“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两个要素。2.基本符合题意(1)泛泛谈“改变”
(2)简单提一下“改变自己”或“改变世界”,然后全力写坚强、乐观、战胜挫折等其他话题。3.偏离题意
(1)完全脱离“改变自己”或“改变世界”的论题(2)对“改变自己”或“改变世界”的理解完全失误
4、立意举例(1)正确立意 ①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以更好占有一席之地,不被时代淘汰 船不来,游过去 改变你所能的 世界不变我可变 改变自己,重新出发 为世界增添绚丽一笔 改变从你开始 ②改变世界 世界等着你去改变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以我本性易改江山 ③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小的改变,能感动世人,温暖世界 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 世界因我而精彩
从改变自己开始逐步改变世界 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2)偏离题意 改变心态 改善自我 随机应变 改变的常识 改变需要坚强的意志(文章只写“坚强的意志”)绝美的变通 换一个角度 换一种方式 学会转弯 找准人生位置
三、素材积累
刘翔由跳远改为跨栏夺得锦标赛冠军(改变自己)刘邦改变小无赖的习气成高祖皇帝(改变自己)鲁迅弃医从文改变国民麻木的思想(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杨澜在事业巅峰之时华丽转身,退出荧屏到国外深造,创建了“阳光传媒,促进影视传媒的发展(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赫本因为身高问题不能在芭蕾界出人头地,转而从影,铸造了永恒经典(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省。”《论语》(改变自己)“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乔布斯(改变世界)“世界因我而不同。”韩寒(改变世界)
“有了我,这个世界将会有一点点不一样。”——《那一年》(改变世界)“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阿基米德(改变世界)“吾日三省乎吾身。”孔子(改变自己的方法)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托尔斯泰(改变自己)“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柏拉图(改变自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劝学》(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
“众人拾柴火焰高。”俗语(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
四、从哲学角度思考
1、原因:为什么要改变世界(自己),因为世界与自己不相融„„
2、过程:经历破茧成蝶的痛苦,迎来凤凰涅磐的重生
3、目的:改变自己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4、内外因:“世界”是外因,“自己”是内因,改变自己是向善而不是随波逐流
5、主观能动性:切实行动有计划有步骤改变世界
6、个体与集体:一个人很渺小,但一个个人联合起来却能众志成城
7、辩证:改变不能毫无原则,必须符合道德规范,有底线,向善„„ „„
五、存在问题
1、不会解读材料作文,凭着自己读后的某一个念头写作,严重偏离题意或离题,如写“改变”“变通”“换一种方式”等。——紧抓关键词写作(偏离题意)学会变通,成就事业。可可·香奈尔,曾经的时尚先驱,不愿接受当时女装纷每繁复杂、冗长的风格,便自推品牌,一革昔日之风,开创中性情、简洁风格,于旧风格发展衰落之时,她敢于变通,将时尚推至新起点,她坚守了自我,却改变了世界,同时赢取事业的巨大成就。李维,曾像无数淘金者一样试图淘金赚大钱,但世界金量有限,在万念俱灰之时,在失望沮丧之际,他勇于变通,改变自己的初衷,大量生产方便淘金工人工作的衣物,成就自己的事业,开创了自己的李维牛仔品牌。他在无法改变世界的情况下,勇于变通,改变自己,终获成功。世界形势多变,无论是坚守自我还是改变自己,惟有学会变通,方能成就事业,越走越远。
2、拆分成分论点后,只记住分论点的关键词,而忘记了作文题的关键词,或只记住作文题的关键词而忘记了分论点的关键词。——扣住所有关键词写作
改变自己需要足够的坚定、足够的抵抗、足够强大的内心。总有人埋怨当今生活太快、太急,总希望“生活在别处”,然而,世界由快转慢,微乎其微,着实需要做的,是改变自己。然而,尽管很想慢下来,却因为不够坚定,无暇改变自己浮躁的心,去体会霞飞浦漱、烟雨潇湘,享受当空月白、倩愫盈腔。只有具有足够的抵抗,足够强大的内心,才能在飞速如转的社会中特立独行,慢慢地生活,改变一如的快速而烦躁;一改急急旅游,背上行囊好好看看北京的四合院、南方的天井民居、开平的碉楼、山西的平遥古城。只有不因别人影响、内心坚厚无比,才有足够的勇气改变住所、工作场所的两点一线,逛逛城郊野村,听满地蛙鸣,看一勾明月,就一方萋草对饮。
3、文章层次展不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辩证思考、联系实际
六、习作展示
改变自己
波渺渺,晴光远渡;山脉脉,轻影来翔。大自然万物都有其存在的形式和状态,是不可能因个体而改变的。既然我们不是女娲,有神来之手;又非安拉,有造物之能,为什么不去改变自己,以更好融入世界。世界上总不乏能人以一己之力颠覆世界的,像乔布斯以苹果颠覆音乐梦想,像郎朗用音符改变世界对古典的看法,或是像袁隆平用杂交水稻改变国际权威对水稻的言论。然而,每一个改变世界的人,都是先经历了改变自己的过程,如青虫破蛹,似凤凰涅磐,改变自己才有改变世界的皇牌。
毕竟,改变自己才更运筹帷幄,驾驭自如。或许,梵高就是一个极为恰当的例子。刚作画时,他偏向农家生活、田园场景,却总觉得不能淋漓尽致地展示内心,表现自己的情感。他尝试着改变,也尝试着接受革新理论和日本绘画,一改原来的暗淡,他开始疯狂的调和明艳的色彩,《乌鸦群飞的麦田》,色彩热烈而骚动。他还改变单一地使用长钱与短线,在《星夜》里,融合歪曲的长线和残破的短线,这一次,他更运筹帷幄,驾驭自如,那卷曲的星云、高耸的教堂、平静的村庄在画笔下倾泻而出。他的改变,让画笔充满灵性,倾注了他心中的狂野、非凡、热烈,自如地作画,成了他的代名词。
从另一角度说,梵高的改变是彻底的、绝决的,他是那样坚定,让后世改变对印象画的看法,又那样强大,让后世改变对美的评审和尊崇。
不禁思考,改变自己需要足够的坚定、足够的抵抗、足够强大的内心。总有人埋怨当今生活太快、太急,总希望“生活在别处”,然而,世界由快转慢,微乎其微,着实需要做的,是改变自己。然而,尽管很想慢下来,却因为不够坚定,无暇改变自己浮躁的心,去体会霞飞浦漱、烟雨潇湘,享受当空月白、倩愫盈腔。只有具有足够的抵抗,足够强大的内心,才能在飞速如转的社会中特立独行,慢慢地生活,改变一如的快速而烦躁;一改急急旅游,背上行囊好好看看北京的四合院、南方的天井民居、开平的碉楼、山西的平遥古城。只有不因别人影响、内心坚厚无比,才有足够的勇气改变住所、工作场所的两点一线,逛逛城郊野村,听满地蛙鸣,看一勾明月,就一方萋草对饮。
没有改变自己而净谈改变世界,颇有含浑不清的呓语之状。彻底而正确的改变自己之后,你可以与世界共生,相融相生,亦可颠覆世界,改写轨迹。
智者,必是谙熟改变自己的精妙之处的。评语:文章大气磅礴,题目虽是“改变自己”,但全文中心却是“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立意高远。先用梵高一例阐述彻底“改变自己”后对世界的影响,再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论述如何“改变自己”,并把笔尖指向现代浮躁社会,为生活在烦躁空虚的现代人开出了一方良药,针对性强。积累丰富,素材信手拈来;文采飞扬,句式灵活多变;气定神闲,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思想深刻。“不禁思考”一段略显不足,没能回到通过“改变自己”而去“改变世界”之一内容。
改变自己
“预感又要发病了,而且这一次不会再度痊愈,只好自己走向生命的终点。”伍尔英,一个读了让人发疼的天才作家,现实的残忍已无法改变,于是只好改变自己的心态,痊愈只是个诺言,不如早点结束吧。怎一个“遗憾”了得?于是我想:当面对不能改变的现实世界时,我们又该如何改变自己呢?
像梅妃那样“曾经唐明皇是她的,曾经她的梅花芬芳四溢。只是杨玉环侍宠入宫,而她,梅妃,从此冷落在上阳宫。荒苔凝碧,垂帘寂寂。她还能怎样?这已是现实,无法改变。明了眼泪也不能改变什么,于是开始笑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用笑来面对生活,会更好吧?会更好的。明皇命人送来一斛明珠,她不再欣喜;后宫佳丽三千,谁不曾想要一粒灿亮的珠子?只是,她畅快把自己变得不那么地虚荣,她已学会以笑生活。拿走吧,淡然的一句话,原来畅快不是与杨贵妃争宠的梅妃,拿走吧,我恨一切发黄的东西。她已改变,这种改变,使牡丹谢飞翔以后,笙歌闹完以后,她的梅花,独自在银白中接受白色的祝福。或许,我们要的,也只是梅妃一转身之后,那明智的改变。梅花开遍,很美。
我抬头望向前方,繁花盛开,花瓣无声地自天堂飘落,飘飘扬扬,最终会化为了摊烂泥吧?就像无数落榜书生,多少最后也逃脱不了烂泥的现实?两代帝王,三场殿试,败了,柳永败了。他一头扎进“烟花巷陌”中,与“意中人”“偎红倚翠”,过着自以为“平生畅快”的生活。仕途的不得志,现实的无法改变,他又能怎样?然而,他真的改了吗?好吧,不能改变世界,我这样也不行呀!于是,他拿起笔,豪情书写“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柔意抒情“杨柳岸,晓风残月”,豁然明了“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他用手中的笔,笔下的字,字中的情改变着自己,而他的改变,又改变了世界,发展了小令,令市井文化升华为文学艺术,而他,也成为古今第一专业词人。我总是在想,人生要是多几个这样懂得改变自己的人,世界怕是畅快天翻地覆了吧?
改变自己,从而不是一件奢侈的事。当世界无法改变时,我们就应该明智地选择改变自己。伍尔英的改变或许始终不被理解,但她说,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阳光。我想,当我们改变之时,岁月、爱与阳光,都会清亮明朗吧!
世界因你而改变
多少豪言壮志,在未改变世界之前就在一声叹息中化为乌有。因为心存让世界更美好的希望,所以发誓改变世界。只是有多少人意识到,改变世界是目的,而改变自己才是成为“救世主”的方法。
世界很大,但有的时候世界也很小。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说,世界的定义都不一样。所谓“一花一世界”。在每个人小小的天地里,每个人都大有可为,只要他们有着永不改变的梦想。
很多时候,人们发现不能改变自己,因为世界存在问题,需要他们去改变。鲁迅先生发现他不能改变对民族命运的担忧,他不能让自己变得愚昧,麻木不仁。于是,他弃医从文,决定改变他所处的那个世界,让旧社会苏醒,让中国变成自尊自强有灵魂的国家。韩寒无法改变他骨子里的不羁,拒绝改变自己融入“污水流”中,于是他用手中的笔,写出对社会丑恶面的批评,他撕裂罪恶的表皮,只是为了改变世界。阿里木,平凡微小,他为什么想去卖羊肉串改变世界?因为他对贫困学生的同情和期望不能改变,他并不是为了“羊肉串慈善家”的称号而慈善,他只是因为有不变的爱心,所以想去改变孩子们的世界。我们发现一个漏洞百出、黑暗压抑的世界时,是像变色龙一样改变自己去适应世界还是主动去改变世界?我会选择后者。改变世界的过程,正如拯救世界一样任重而道远。绝不平坦的路途让许多人觉得这个世界太顽固,根本不可改变。因为他们不知道改变世界还是得从改变自己开始。
“对于世界,你也许只是一个人,但对于一些人,你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说明了每个人其实都有他自己未知的影响潜力。你相信“从我做起”吗?你相信“集腋成裘“吗?我相信,改变自己的小举动会像“蝴蝶效应”一样在世界某个地方卷起改变的旋风。生活中,我们总抱怨人情冷漠,但当我们把自己封闭的内心打开,向别人真诚微笑时,世界难道不是变得更温馨可爱吗?我们总抱怨环境污浊严重,希望可以改变世界却不知从何处下手。但当我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更“低碳”一些,更“环保”一些时,世界难道不是在悄然改变吗?
不管世界多么不堪,请不要改变你对美好的追求,并以这种追求去为世界带来一点美好的改变。
世界会将你的每一个小改变装进眼里,然后内化成改变世界的强大动力。世界因你而改变!
改变自己与世界
“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 约翰·列侬的这句话渗透着极其博大的智慧,又彰显着极其宽大的胸怀。要么改变自己,要么改变世界。
其先后顺序,我想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但就整个人生历程来说,必然是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同时进行的。
曾一度流行着这样一句经典语录:“小时候,我渴望长大后能改变世界,长大后发现,整个世界也改变不了我。”这种经历的茫然,我想每个人都会有。穷其根源,这是因为只有过度的幻想而无切实的行动。你并没有去改变,你并没有去成长自己,那又怎能担当起改变世界的大任呢?伟大领袖毛主度青年时期便立下为革命奋斗终身的豪言壮志,他离乡背井,研读历史,学习马列,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开展革命,努力改变自身,从而推动时代的发展,改变了世界。
不禁又想起了乔布斯的名言: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折服于他的魅力与大气,钦佩他能改变世界的才能。伟大就是伟大,让人总有望尘莫及的感叹。可对于芸芸众生,又该如何去改变世界呢?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天赋神力,天生就有撼山动河的能力。约翰·列侬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是的,学着改变自己吧,不要抱怨自己没有改变世界的能力。海伦·凯勒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世界对苦难的认识,她必然经历着一个挣扎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不断改变自己的过程。即使乔布斯也不是先天巨人,他在改变世界的同时,经受着事业与人生起起落落的折磨,在这痛苦的过程中他不断改变自己,适应世界的要求。
四级作文真题分析及范文点评 第3篇
首先是审题。审题的作用在于使写作紧扣主题, 不跑题。作文审题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整篇文章的成败, 因而不可忽视。
以2004年1月四级作文 (A letter in Reply to a Friend) 为例, 做一分析。
Directions: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letter in reply to a friend’s inquiry about applying for admission to your college or university.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according to the outline given below in Chinese: (1) 建议报考的专业及理由; (2) 报考该专业的基本条件; (3) 应当如何备考。
从提纲来看, 这篇作文属于综合体作文, 第一段建议报考的专业及理由, 属于议论文体;第二段报考该专业的基本条件, 属于说明文体;第三段应当如何备考, 属于叙述文体。第一段可开门见山直接建议对方要报考的专业, 即论点;然后再说出理由, 即论据。第二段说明文体, 列举几个报考该专业的条件。第三段叙述文体, 建议如何备考。
二构建文章结构
上面提到文章分三段写, 每一段的段首句定为主题句。如果是英文提纲, 把提纲略加修饰, 每一段开头写成三个平行的句子;中文提纲也是如此, 按原义翻译过来即可。综合学生的作文, 第一段好的开头可以这样写:
I’m very glad to give you some advice on which major you should choose.I thinkis not bad.
第二段开头可以这样写:The major calls for
第三段开头往往是:As for the preparation, you should
三丰富文章内容
接下来就是扩展文章内容了, 每一段的扩展句都要围绕第一句主题句来写, 扩展句可两句或三句, 多则不超过四句。用一些好词或短语, 都会给文章增色不少。
为了使文章更具条理性, 我们可以用first, second, third或者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last but not the least等副词把段落串起来, 阅卷老师一看就明白。
下面是一篇学生的作文, 我们试做分析:
A Letter In Reply to a Friend
Dear Lihua,
I’m glad that you ask me for some advice about your major-choosing.I think biology fits you well.First, biology project is a new industry, which has a huge potential.Second biology experiments are full of interest and joy.Third, biology is not so difficult to learn well.
If you want to choose this major, you should take i seriously.What’s more, you also should work hard.Finally, you should spend extra time watching the world and reading something related to it in the library.
Before the exam, you needn’t be so nervous.You can jus consider it as a usual test.Relax yourself and you can hope to enroll in our university.
这篇作文第一段从主题句到扩展句写得都不错, 而且很有条理地说明了三个原因。
第二段实际上是第三个提纲的内容, 如何备考。而且读起来感觉句子意思的转变显得过于仓促, 似乎一句话没有说明白又有了下一句, 连接句子的结构副词也不是太合适, What’s more应是更进一步的意思, 而在此, 第一句话与第二句之间不存在此关系, 可以把第一句作为主题句。
对作文的评分字数也是一个要求。四级作文要求是要写出120字。四级作文大都是三段式。如果我们在每一段中写上四句话, 即主题句加两三句扩展句和一个结论句就可以了。当然, 写好一篇作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要靠我们平时的积累, 平时多阅读好文章, 多练习写作。
摘要:大学英语四级作文的评分是根据是否切题、文章结构、语言运用以及字数几个方面来决定的。首先要审题, 紧扣主题。文章结构一般分成三段, 每一段把段首句作为主题句。语言运用方面尽量不出现语法错误, 还要有几个用得好的短语及句型结构。
关键词:作文,结构,段落
参考文献
[1]张民伦.英语听力入门3000[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二模作文分析 第4篇
(一)总体阅卷情况及让人满意的方面:
此次深二模作文即如陈妙云教授所说的“材料引„„”作文,命题形式接近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最后平均分要高于深一模,说明考生整体上对这种形式的作文把握得还不错。
作文内容范围设计为谈“游戏”,紧跟时代潮流,紧贴学生现实生活,使得学生有话说,体现了此作文写作要求的时代性和开放性。此作文材料内容学生人人熟悉,因此,在作文中,学生较好地体现了的思维的深度、广度和表达的层次性。
尤其是,作文题给出四个看问题的坐标系,后面用省略号以暗示,并且点明“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鼓励学生用新的坐标系来看问题。这样,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发挥空间。
改卷中发现的让人满意的方面:
1.审题方面相对比较准。由于作文材料及要求语指向性非常明确,本次作文跑题偏题很少,一般考生都能在“材料内容及含义”内作文,通过材料引出并展开他们对“游戏”及“游戏产业”的看法。一般只要在800字以上的完篇作文,至少可以拿到42分。
2.从作文的内容来看,不少考生的思维还是比较活跃的,这种比较活跃的思维源于深圳学生平时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多数学生能有明确的观点意识,能都围绕自己的观点行文。
3.从表达与文体方面来看,多数学生有清晰的文体意识,写出来的文章文体特征还是很明显,出现“四不像”的作文不多,论述类的文章还是占了绝大多数,也有为数不多的记叙类佳作,真正做到了“文艺”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写满800字,字迹较工整。
(二)本次阅卷发现的问题:
1.不少文章思想模糊,思维的浅表化
学生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常常没有思想的高度,多从自己的喜好出发,体现出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模糊或混乱,思维的浅表化。在阅卷中发现,文章常表现这样的思想:
如:“网络游戏的发达就是社会前进的标志,美国、日韩等发达国家网游兴隆,因此,我们也要大力发展游戏”。
“游戏产业很赚钱,因此,要鼓励人们投身“游戏”。
“游戏很有吸引力,存在即是合理,因此,我们要玩游戏。“
学生思维的浅表化,除了世界观、价值观混乱平庸外,还来自于学生没有或不懂得在考场上就这几个焦点问题给予清晰、全面的解析:(1)为什么许多人沉迷游戏,同时“游戏”让多数人口诛笔伐;(2)作为玩家,你对“游戏”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采取这种态度;(3)作为游戏产业的开发者,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同时,要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4)作为主管部门,其价值导向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2.文章观点不清晰,“乡愿”式的观点较多
作为一篇时评文,旗帜鲜明是必须的,从一些作文题目便见学生的观点思路。如:《游戏是把双刃剑》、《游戏人生与人生游戏》、《游戏利大于弊》、《游戏——娱乐中的洪水猛兽》、《甜蜜的毒药》、《游戏:紧张生活的“放松剂”》、《要游戏,更要生活》、《游戏:心灵吞噬者》、《别把自己断送在虚拟的“战火”中》。
而在一些作文中,也发现很多学生不清楚自己的观点,前后文不能围绕一个观点讲清道理。常常是前面谈原因,后面谈现象;或者只是现象+现象;抑或是机械地重复作文材料。在说理的过程中,随意性强。自己的“坐标”不定,一会分析其利,一会分析其弊,最终给出“利弊兼而有之”这种“乡愿”式的观点来。这种“两边讨好“、“和稀泥”式的表达,空洞、官样,对问题分析无实际意义,不应鼓励。
更有甚者,光看题目便见端倪,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如:《万千世界,万千说法》、《第四象限》、《玩物难丧志》、《光辉岁月》、《青春在滴血》《细水长流》„„还有一些题目过大,读后有眼高手低之感。如:《论游戏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论游戏》、《论游戏的意义》„„
3.泛泛而谈,千文一面
阅卷过程中,能读到的好文章不多。大多数文章内容空洞,浮于表面。如《游戏——娱乐中的洪水猛兽》中作者写到:
“娱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忙于学习,忙于拼搏——而纾解这根紧张之弦的,就是娱乐。
从古至今,娱乐的方式数不胜数,就像琴、棋、书、画、蹴鞠之类,既让人们紧迫急促的脚步慢了下来,又于娱乐之中陶冶了人们的情操,锻炼了人们的技能。
娱于人生,乐为宗旨,成为人们生活不离不弃的一部分,却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利益挂钩,与商业相伴而走。就如当今稳坐文化产业第一把交椅的游戏,许多令人震惊的数字晃花了人们的眼球:世界所有玩家在某一游戏上的总时间已超500万年,相当于人类进化的时长;美国青年在21岁以前的游戏平均时长竟为1万小时„„
随着一个个数字铺天盖地而来,传统的娱乐项目不知何时悄然退出了我们的生活,互联网已俨然将娱乐带进一个时代,这个叫做“游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青少年,就成了游戏世界的“瘾君子”!
„„
此类文章,内容空泛空洞,浮于表面,要么大段的机械抄写题干中的材料,要么用叙述代替分析,是学生作文的通病。不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既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看到事物的那一面;或者不能在肯定某一观点时,兼及一下其他角度上的看法;或者不能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上复杂的事物,用因果分析的方法来讲述道理,用发展的眼光去推测事物发展的未来;或者不能分析这件事发展下去会产生什么结果,以这种结果来显示看问题的预见性和深刻性;不能用哲理性语言揭示主旨,显示主题的深刻性„„
4.部分学生对“材料引„„”这类作文的写法不了解,因而出现跑题偏题现象,学生不理解作文要求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这一要求。例如有考生写“要珍惜时间(青春)”“要有恒心”“人生需要放轻松”。有的考生对作文材料和要求中“游戏”这一概念的外延理解失误,于是写儿时和小伙伴们所玩的“过家家”、玩玩具等游戏。
离题的作文基本是套作,即论点加例子的写作套路,脱离原材料。估计没接触过时评类文章,不知道如何就事说理。如开篇写对玩游戏要宽容,但行文的重点没有落在生动的有理有据的诠释为什么要对游戏宽容。却偏向写宽容,谈宽容
是一种进步;宽容是一种妥协;宽容是一种从容等。部分考生又材料引出话题后,完全远离材料内容及含义,套用原来惯用的作文模式。有的考生甚至依旧“老三篇”式的搬来陶渊明、李白、乔布斯等。
5.是表达上手段比较单调,语言苍白,缺乏张力。词汇贫乏,不会运用修辞手法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不会提炼精警的意蕴丰富的语句,语言稚嫩。
写记叙文的比一模明显增多,但多写玩游戏的经历,比较浅,有的近似流水账。
6.没有完篇的作文数量也不少,对均分有影响。书写及卷面总体一般,凡卷面整洁的老师普遍给分宽松。
(三)高三后一个月作文复习对策
1.文章中有思想,如同人之有灵魂。给学生一些基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如同给学生撬动地球的支点,有了立足的支点,才能就一些问题分析清楚并立意深远。
可借鉴哲学、心理学、逻辑学、文章学等知识,打开学生思路。如:哲学中的“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内因与外因、可能性与必然性”,“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辩证思维”,“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2.继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尤其是针对个人成长过程中面对他人、社会、自然,面对自己内心世界、习惯、品性的思考与辩驳,让学生的作文既充满时代的气息,又能有多角度的视野、分析的深度。
3.要在“材料引„„”这类作文的审题上加强训练,多读时评类文章,加强时评文知识的梳理与写作的训练,同时抓行文思路、抓新材料的积累、抓哲理性句子的练习;尤其是写作有一定底子的同学,抓语言的个性化训练、思维的独特性训练。强调学生选准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
4.最后关头,片段训练提升快,要进行作文专项片段训练。只写片段,注重分析,提升思维。可进行“拟写标题”“拟写提纲”的专项作文训练。要重视拟题技巧。比如取“游戏”二字为题,就给人极懒惰极平庸的印象;而“游戏盛行,文化式微”的题目就很讨好,作者的观点文章的深度就显示出来了。要强化审题、立意、构思的意识,多接触一些作文题目,多练习列提纲。
5.重视个别指导,尽可能每个学生要有一次面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是很个性化的,集中讲评代替不了个别指导。在面批的个别指导中,还可以解决学生自己写作中的一些困惑和问题,让学生思路清晰地走进考场写作。
徐汇二模作文 第5篇
走出你的认知地图(一类中)
信息时代的迅猛洪流如“春江欲入户”般势不可挡的雨势裹挟着人们前进。获取信息的方式与途径越来越丰富,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潮流,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急于获取自己关注的信息,打造自我的认知地图。
在现代世界这个大而无穷尽的树网中,任何人事一旦脱离信息之网便难逃被职业、社会抛弃之虞,因而致使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只愿将自己包裹在以个人需求为主导的世界里,只看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助长自我的认知地图,取得茶余饭后高深的谈资。而对于他人的生活,如此激湍的洪流时常令我们无睱关注,他的人渴求、社会的愿景都是你我身外之物,能够恪守自己、精通专长之人在这个世界已算是某种程度上的人生赢家。
专心打造自我的认知地图诚然无可厚非,但世界如此广大,事理如此纷繁,约翰多恩早就写下“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这样的诗句;鲁迅也曾长呼:“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他们对于仅仅包裹于自身的小小天地,是如此的不屑!试问,贤达智者若亦陷于自我的认知地图,不跳出框架,从他人身上寻得哲理、慰藉,在聆听的同时关注他人的需求,并尝试凭一己之力满足他的需求,何来制度道德进步,科学昌明的今天?
以个人角度来看,走出认知地图,才拥有去往更高的岭地之可能。浅近而观之,舍弃睦暂时无法满足的个人需求,探问他人、社会,或将收获对于己身更清楚明晰的洞察。
从社会的立场来看,将目标拉得更为长远,千万个体之间的相互融合、互相倾听并满足诉求,将带领社会走出原先认知的伊甸园,向往更多的挑战,在满足诉求的过程中碰撞、勃发灵感,拓展世界的格局。
孔夫子将自己习得的道理精髓传播给曾经礼崩乐坏的世界,从未计较一己的得失,因为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之同时,每个人都能走出自我需求为主导的认知地图,在山川河流的大美图景之间体会“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
也许向高处再多跨一步,就能踏出原有的认知地图,旦当胸次廓然而高,渊然而深,泠然而清,随之而来的定是更为广阔的眼界和格局,生命亦将更有深意与厚度了。
让信息实现更多共赢(一类中)
随着人类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再迈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正丰富着我们的生活。然而,在实现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同时,我们被卷入了个人需求支配的浪潮中。
无论是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抑或是网络、微信的新媒体,人们手指一动即可获取海量的信息,自己想关注的信息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想关注的信息有的有营养,如时事新闻、教育咨询,有的则毫无益处譬如花边新闻乃至暴力视频等。但经受不住“迷人眼”的获取途径诱惑,我们不断接收各种信息,因个人需求满足而有了一时快感,并使欲望无限膨胀,继续吞噬想关注的信息。
长此以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对信息的需求不断提升,人们更易将自己包裹在以个人需求为主导的世界里。正如卡夫卡《变形记》中描绘的那样,个人需求统治、奴役着人们。对金钱的贪欲使老板不尽人情,挣钱的需求促进着格里高尔盯着时刻表赶火车。同样地,现在的人们被“想关注的信息”异化了,确切地说是被个人需求主宰着生活,以致不断放大小我,最终茫然自失。
诚然,便利多样化的信息平台提升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满足了个性需求,我们不可简单否认这种需求的合理性。但过多的需求甚至需求主导型则会使公益心减少,责任心缺乏,最终导致社会的冷漠,个人需求的绳索终将断裂。因此,我们不应抛弃个人正当的需求,更不可一味在信息化时代中逆行,而应理性地选择信息,为世界造福。
对于无益的信息,我们可以过滤不看,对于有营养的信息,我们则应关注吸取。在满足刚需的同时,是否应该多考虑他人?互联网上红火的冰桶挑战,借助网络为渐冻人传递爱心、播撒正能量,这不仅利用了新媒体信息互动功能,还满足了弱势群体的需求,转变了人们的固有观念,使这类特殊群体得到了更多关注与尊重。
由此观之,公益事业与个人需求并非截然对立。借助信息化平台可以使需求提高到更高的精神境界,使单纯娱乐乃至享受的需求置换为传递爱心,普惠共赢的追求。贫困村可以依托互联网把握市场动向,提升管理能力使村民脱贫致富;企业则利用互联网搭建国际平台;公众以媒体来助力生态保护,跨越地域所限……
我国在满足本国需求的同时,唱响全球“中国方案”,使全球信息实现互联互通,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让个人需求降低位置,促进信息为我们造福,何乐而不为?
需与欲(一类下)
第三次科技革命让世界腾飞的速度又加快不少。21世纪已然成为了一个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面对如此纷繁的信息,人们意识到了“按需索取”的重要性。
福尔摩斯认为,人类的大脑就像一间阁楼,我们应该有选择地往里面放一些东西,而不应该将臭油坏酱释贮其中,这便是著名的“阁楼理论”。为了让用户更好地获取信息,大多应用软件拥有根据用户喜好筛选信息的功能,在这个信息维系的时代,人们依然可以获取自己想关注的信息,从而将自己包裹在以个人需求为主导的世界里。
曾子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依他所言,这种“按需索取”便是那“使物”的君子之道。倘若这种获取的推动力,仅源于本能性的欲求,情况则会大不一样。
任何生物皆有其本能,人亦不例外。这是一种刻于骨髓里的烙印,是一种原始的需求。人们不假思索、纯粹顺从喜好而索取信息,这便是由本能驱使的索取。而其结果正如泰戈尔所言:“那些拒绝一切自以为不需要的东西的人,往往也将真理‘拒之门外’”。他们错误地解读了阁楼理论,应放入的,是我们需要的,而非想要的。本能欲求所导致的,是个人需求的庸俗化和无意义。
鲁迅先生曾在他的《拿来主义》中痛斥那些“昏蛋”和“废物”。相比起那些完全占有和全盘丢弃的人,根据喜好挑选信息的人看似技高一筹,但事实上,他们都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没有“动用脑髓”,缺乏思考让获取信息这一行为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
个人需求并不是贪婪自私和局限狭隘的代名词,以个人需求为主导也并非错误。相反,这是一个人再正常不过的行为倾向。然而,个人需求与思考是紧密相关的,本能让个人需求变得庸俗无味,而思考则可以实现其根本上的提高。在和学生逛完集市后,苏格拉底惊呼:“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他开始思考价值和利益,最后,他战胜了求生本能,甘愿以死唤醒人们的民主精神。这时,思考让苏格拉底的个人需求上升到了共同需求乃至时代需求的层面,从而成为精神的主导。
当我们真正地分清了“需要”和“想要”,做到了“动用脑髓”去装点我们的阁楼,我们便可放心地将自己置身于以“个人需求”为主导的世界里。
大数据小视野(一类下)
不知从何时起,淘宝上的搜索记录下,突然出现了数行标签——“你可能会喜欢的东西”;不可从何时起,当我们浏览网页时,一旁的广告板块总是我们关心的内容。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步入了大数据的时代,强大的人工智能搜索引擎偷偷地收集我们的历史记录,分析用户的爱好兴趣,将我们想关注的信息自动送到我们眼前。
当我们对某一领域的知识燃起兴趣时,我们再也不用去图书馆租借大摞大摞的书籍文献资料,再也不用走访专家名师询问古今。我们只需打开网页,输入关键词。在按下回车键的瞬间,我们便成为了信息的主人,不出半日,我们便成了该领域的专家。与时同时,人工智能还在不断地提供信息,刺激我们对知识的渴求。了解信息的途径日益丰富,方式日益便捷,人们会更容易获取所求信息,却任由自己陷入以个人需求为主导的世界。
大数据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却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利用大数据提升了学习、工作的效率,却也在不经意间给自己的世界套上了层层枷锁,每一个点击鼠标获取信息的瞬间,其实亦是一个局限视野的枷锁。久而久之,我们的视野便会被局限在某一特定领域。
拥有单一知识的人是平面的,而真实的世界是立体的。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那些闪耀历史长河的巨星都是身兼多职的——在比萨斜塔上完成自由落体实验的亚力士多德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家、数学家。中国古代第一枭雄曹操日可率百万大军夺荆州灭孙吴,夜可在长江畔吟酒赋诗。
无独有偶,每每新闻上曝光某天才奇童14岁考上清华,却生活难以自理的新闻时,评论区里吐槽一片。当然这只是极端个例,但我们不难发现,只有立体全面的才能生存,依然是千百年来不变的规律。
二模作文范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