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二维超声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二维超声范文(精选9篇)

二维超声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7月~2012年5月, 我院门诊及住院妊娠妇女798例, 年龄20~40岁, 孕龄18w以上, 其中发现唇裂4例, 最佳孕周检查时间为22~28w。此时羊水衬托好, 面部结构清晰。

1.2 方法

采用西门子X ̄150。步骤: (1) 孕妇仰、侧卧位, 尽可能显示胎儿面部, 经鼻唇沟冠状切面, 缓慢侧动探头, 此切面可显示上下唇以及胎儿鼻孔; (2) 显示胎儿颅骨光环, 经头横切, 然后逐渐下移探头经鼻腔, 上牙槽, 舌横切几及下牙槽, 探头缓慢上下移动, 可切出马蹄形的牙槽骨和弧形上唇并可见马蹄形软组织即舌的运动。此切面可排除是否合并腭裂; (3) 经头矢状切, 可见上下唇及鼻的侧面图像, 声像图上显示为鼻尖凸上唇凸下唇凸。

2 结果

本组711例孕妇中, 共检测出4例唇裂畸形胎儿, 经过产后证实后发现以上4例检查胎儿均为唇裂。

3 讨论

在面部畸形中, 唇裂畸形属于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此病产生的原因相对较多, 但具体的机制还尚明了, 所以对于此病症的预防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据相关文献报道[1,2], 造成胎儿发生唇腭裂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遗传因素、营养缺乏、服用药物的影响、精神内分泌因素、妊娠早期病毒感染、放射或外伤等。在临床中, 二维超声的应用较为广泛, 检测价格相对较为低廉, 属于一种较为快捷的检查方式, 在胎儿唇裂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一般情况下, 鼻唇部的冠状切面多是以等腰三角形呈现的, 鼻尖、鼻翼切面相等, 在两侧是对称的鼻孔和鼻小柱, 均呈现类圆形, 上线唇缘则呈现出桔瓣形或新月形, 由于人中是略微凹陷的, 而两侧的唇峰则相对交稿, 则在张口时, 则可观察到一个呈现为圆形的变化, 或者是唇舌进行吸允的动作。超声检测唇裂的图像表现:单侧唇裂胎儿的冠状切面为上唇一侧的回声光带发生中断, 并且光带可达鼻孔的地步, 表现的形态较不规则, 张口时会出现明显的唇缺失, 呈现为八字形态, 若同时伴有腭裂, 那么上唇的回声便会呈现为不连续的三瓣状, 横切可见上牙槽骨不完整, 在唇裂同侧可见牙槽骨缺失。间接征象鼻腔内观察到舌的回声或者鼻腔内可见羊水漂浮, 矢状切面, 唇裂时此三凸结构改变。

唇裂虽然不会对胎儿的生存造成影响, 但是对于其日后的吞咽、进食或吸乳等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同时在其成长大后, 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影响。所以应及早在产前进行检查, 明确诊断结果, 给予孕妇及其家属适应的阶段, 并普及相关的知识。总之, 尽量在产前推广超声检查胎儿唇裂的知识, 尽量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从而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吴求亮.铁达闻实用颅颌面成形外科[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234-235.

二维超声 第2篇

关键词 全前脑 三维超声 胎儿畸形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52

全前脑是由于前脑完全或部分未分裂而引起的一系列脑部和面部异常,发病率约1/10000。二维超声通过观察颅内及面部结构的改变情况进行诊断,而三维超声能直观的显示胎儿面部的畸形,对二维超声图像提供了重要的补充作用,并进一步明确的作出诊断。2009年1月~2011年2月利用二维及三维超声联合诊断全前脑患者5例,均经引产证实。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8月~2011年2月行产前系统超声检查的孕妇4520例,年龄18~45岁,孕周22~26周,发现并确诊胎儿全前脑5例。

仪器与方法:采用阿洛卡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二维凸阵探头频率2~6MHz,三维探头频率4~8MHz。首先对每例胎儿进行全身各系统结构的超声检查,当发现胎儿颅内及面部结构畸形时,利用三维表面模式对胎儿面部进行三维成像,将异常二维及三维成像储存在硬盘内。

结果

4520例孕妇检查中发现全前脑5例,其中4例无叶全前脑,1例半叶全前脑,均经过引产证实,其中合并脐膨出1例,1例合并双侧桡骨发育不全合并右侧唇腭裂、左心发育不良及室间隔缺损1例,染色体为18-三体,左侧桡骨缺如合并膈疝1例,左侧桡骨发育不良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单纯左侧桡骨缺如1例。

讨论

病因:全前脑又称前脑无裂畸形,是少见的与染色体异常有关的胎儿先天畸形,其发生率1/5000~1/16000胚胎发育第3周,主脊索前面原发性中胚叶的缺陷干扰了脊索前间质深入前脑和口腔的顶部,使前脑未完全分开成左右两叶,而导致一系列脑室畸形及不同程度的面部中线结构畸形,本病常与染色体畸形如13-三体、18-三体、18号染色体短臂缺如等有关,但仍有许多病例病因不明。无染色体异常所致的全前脑多为散发性,其再发风险率约6%[1]。

分类:根据大脑半球分开程度,全前脑可为3种类型:无叶全前脑,大脑半球完全融合未分开,大脑镰及半球列席缺失,仅单个原始脑室,丘脑融合成1个。半叶全前脑:为一种中间类型,介于无叶全前脑和叶状全前脑之间,半叶全前脑的大脑半球及侧脑室仅在后叶分开,前方仍相连,后角及下角则分成左右两部分,只有单个脑室,丘脑常融合或不完全融合。叶状全前脑:大脑半球及侧脑室均完全分开,大脑半球的前后裂隙发育尚好,丘脑亦为左右各一,但仍有一定程度的结构融合,如透明隔腔消失、侧脑室前角平展等。叶状全前脑由于颅内结构和面部结构异常不明显,若不合并其他畸形,胎儿产前超声识别困难,往往容易漏诊。

超声诊断与鉴别:参照李胜利编著执行标准[2]:①无叶全前脑,脑中线消失,丘脑完全融合,第三脑室及透明隔腔消失,较大的单一脑室、脑组织变薄。②半叶全前脑,扩大的脑室前半部融合,后部仍可分为左右两部分,丘脑部分或完全融合。③叶状全前脑,透明隔腔消失、侧脑室前角平展。全前脑同时伴发面部畸形,如眼距过近、独眼、颜面部正中裂、单鼻孔、喙鼻等[3]。鉴别诊断:全前脑应与严重脑积水和水脑畸形界别。严重脑积水声像图特征是可见到脑中线漂浮,丘脑因第三脑室扩展而被分开,无特殊的面部异常改变。水脑畸形声像图上常不能显示大脑皮层组织回声,面部也无异常改变。叶状全前脑声响图表现可与胼胝体缺失和透明隔腔消失相似,在声像图上,胼胝体缺失除了侧脑室后角扩张外,还有第三脑室扩张并上移,以及侧脑室前角狭窄并向两侧分开的特征。

图1 全前脑合并喙鼻二维超声表现

图2 全前脑合并喙鼻面部三维超声成像

图3 全前脑颅内结构二维超声表现

预后及处理:无叶全前脑和半叶全前脑预后都极差。通常,胎儿产后不久死亡或死于1年之内。极少数半叶全前脑即使能活过婴儿期,但也存在智力障碍。叶状全前脑可能会生存,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超声提示全前脑的需要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排除糖尿病。全前脑的产前诊断主要依赖于超声检查,部分病例通过超声对颅内结构详细的观察和面部三维成像,在早期就可以作出诊断[4]。三維超声对全前脑合并的颜面部畸形进行面部进表面成像,能将面部畸形直观、逼真、立体的呈现出来,在二维超声检查的基础上的三维超声胎儿面部畸形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三维的立体图像可增强超声医师诊断信心,同时也使孕妇易于对畸形的理解。但是,目前三维超声成像仍存在一定局限性,羊水过少、胎位不合适等因素均不易清晰显示胎儿的面部结构,容易漏诊。见图1~3。

参考文献

1严英榴.产前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李胜利.胎儿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3 李辉,李胜利,宋文龄,译.胎儿异常超声诊断图谱.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4 张玉荣,等.三维超声表面模式在胎儿唇腭裂诊断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1):196.

二维超声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的2765例孕产妇均为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四维超声检查的孕妇, 年龄17~45岁, 平均 (26.0±2.8) 岁。孕周为20~32周, 平均 (23.5±2.2) 周。仪器采用GE公司Voluson730 Pro四维超声诊断仪, 可进行二维、三维、四维的超声检查, 探头频率为3.5~5.0 MHz。

1.2 方法:

首先对胎儿进行二维超声检查, 检查胎儿的全身状况, 以及健康情况, 接着对胎儿面部和四肢进行仔细观察, 分析被检查胎儿前面的羊水情况, 有无脐带和肢体等, 然后详细记录观察结果, 并纳入二维超声检查组。随后进行四维超声检查, 对胎儿的面部和四肢选择表面光滑型模式, 同样认真观察, 并记录在案, 留作分析取样[1]。

1.3观察指标。

胎儿面部畸形:如唇腭裂等;神经系统:无脑儿、脑积水、小头畸形、脊柱裂及脑脊膜膨出;消化系统:脐部肠膨出、内脏外翻、肠道闭锁及巨结肠等;泌尿系统:肾积水、多囊肾及巨膀胱、尿道梗阻;四肢畸形主要包括四肢短小, 足内外翻以及手指脚趾畸形;心血管系统: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 单心房, 单心室;其他:胸腹裂, 淋巴水囊肿, 胸水, 腹水, 隔离肺等。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数据用 (±s) 表示, 经过t检验, P<0.05, 差异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维超声与二维超声对胎儿畸形总检出情况:

我院对接受检查的孕产妇进行了专业仪器的联合检查, 现将胎儿畸形诊断结果公布如下, 唇裂24例;神经系统畸形13例 (小头畸形5例) ;四肢畸形16例 (四肢短小6例) ;心脏异常13例;腹裂12例;胸水腹水共6例, 淋巴囊肿5例, 隔离肺2例, 泌尿系统畸形1例, 其中部分病例为多发畸形。

2.2两组对胎儿畸形的检出情况对比:

四维超声检查组, 胎儿四肢畸形的检出率为87.5% (14/16) , 心脏异常的检出率为93.3% (14/15) , 每一项都明显高于二维超声组的56.2% (9/16) , 73.3% (11/1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超声成像利用超声扫描人体, 通过对反射信号的接收、处理, 以获得体内器官的图像[2]。此项技术用来检查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情况, 健康状况, 是最有效而且最方便的, 通过判断脏器的位置、大小、形态, 从而鉴别胎儿的各项生理指标。尤其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 人们不断地探索, 在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基础上, 研发出有“实时三维”之称的四维超声成像技术。四维超声成像技术可以更加立体、直观的获取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实时三维图像, 使得医师可以更准确的掌握到胎儿的发育状况, 提高胎儿畸形检出率, 四维超声通过对胎儿的体表进行检查, 可以提前了解胎儿畸形等情况, 以便尽早的进行治疗[3]。四维超声不仅给医疗人员带来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也给准妈妈们带来了一丝温馨的气息, 正如我院一位产妇所言, 四维超声可以提前看到宝宝的一举一动, 亲身体会到宝宝的相貌, 有好多家庭, 都把宝宝的动态刻录成DVD留作纪念。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但是, 在使用四维超声成像技术过程中, 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于胎儿的实时诊断, 要认真对待, 进行重复检查。在检查胎儿面部、四肢等结构时, 对有异常的部位, 进行多角度、多体位的检查, 尽量避免误诊, 从而造成医疗纠纷。 (2) 四维超声检查过程中, 会有诸多干扰因素, 如孕妇羊水量、宫内胎儿体位以及操作者技术等, 诊断结果一定不会100%无误。所以, 四维超声所产生的图像并不能代表组织解剖。四维超声是在二维超声基础上研发的, 在其还没有完全覆盖运用, 且熟练操作的情况下, 需学会结合二维超声检查结果, 二者可以进行配合。并在检查前, 向孕妇及家属交代清楚超声诊断仅供临床参考。 (3) 为了更加清晰明了的进行四维超声检查, 可嘱咐孕妇在检查之前走动几分钟, 如有必要, 也可以适当改变孕妇体位、推动母体腹部, 使胎儿面部、四肢部位羊水量相对增多, 这样更加便于观察, 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总之, 四维超声可以更加直观、便捷的观察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情况, 大大提高胎儿畸形的检出率, 为新生儿的降临保驾护航。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四维超声与二维超声在产科检查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期间的孕妇产妇, 分别进行四维超声和二维超声的诊断检查, 从而分析对比二者的胎儿畸形检出率情况。结果 对比发现, 在我院接受检查的孕妇产妇中, 四维超声检查组, 胎儿四肢畸形的检出率为87.5% (14/16) , 心脏异常的检出率为93.3% (14/15) , 每一项都明显高于二维超声组的56.2% (9/16) , 73.3% (11/1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四维超声在胎儿畸形检出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临床应用效果明显, 值得推广。

关键词:四维超声,二位超声,产科检查,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桂荣, 谭笑.三维/四维超声诊断在产科胎儿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5, 6 (3) :911-912.

[2]孔军, 彭小星.四维超声在胎儿面部异常中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5, 20 (14) :1804-1805.

二维超声 第4篇

【关键词】 二维超声;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是在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胎儿娩出前,胎盘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分离,引起局部出血或形成血肿[1],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妊娠期并发症,在临床上也是导致妊娠期出血、产前出血的主要因素。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临床若不及时处理,将会对母婴结局产生严重的威胁[2]。其发病原因多样化,除了常见的妊娠期合并高血压病,还可由外伤、胎膜早破、吸烟、外倒转术矫正胎位等诱发。超声诊断胎盘早剥准确率较高,无创,可重复检查,可作为胎盘早剥的首选检查方法[3]。笔者对曾检查过的29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了解该方法的临床价值,总结经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3年9月笔者曾行二维超声检查的患者共29例,均经分娩或剖宫产手术证实有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胎盘早剥。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0岁;孕周28~40周;初产妇20例,经产妇9例。临床表现为持续下腹部疼痛伴阴道流血者18例,阴道流血不伴腹部疼痛者4例,腹部疼痛不伴阴道流血者5例,无任何临床症状者2例;有明显诱因者26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16例,胎膜早破者7例,有外伤史者3例,无明显诱因者3例。

1.2 仪器设备与方法 采用PHILIPS-IU22、PHILIPS-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为3.5~5.0MHZ。患者取仰卧位,对胎儿及其附属物按照常规依次进行检查,对有明显诱因、临床症状的可疑胎盘早剥患者重点检查胎盘的形态、大小、位置、厚度、边缘及内部回声情况、胎盘母体面与宫壁间有无异常回声、羊水多少及透声情况、脐带血流S/D值及胎心率等。对后壁及侧壁胎盘必要时嘱患者左、右侧卧位行多切面扫查。

2 结 果

本组29例胎盘早剥患者经产前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其超声图像特征如下:①胎盘母体面与宫壁间出现带状、团块状异常回声者14例,异常回声表现不一,其中为均匀一致密集点状高回声者6例,回声紊乱强弱不等者4例,无回声暗区者4例,CDFI:异常回声内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显示。②胎盘明显增厚、内回声紊乱者6例,增厚程度为4.5~6.8㎝。③胎盘边缘胎膜下方无回声暗区及杂乱回声者3例,CDFI: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显示。④胎盘位于后壁或侧壁,仅部分胎盘显示,显示部分图像表现无明显异常,但胎儿心率明显增快者1例,脐动脉S/D异常增高者1例,羊水透声差出现片状漂浮物者1例。⑤二维超声检查胎儿及其附属物无异常发现者3例。29例胎盘早剥患者26例一经发现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母婴安全;2例无明显诱因、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顺利生产,母婴安全,仅在产后检查时发现胎盘母体面有小范围血肿压迫;1例待产患者,孕40周,阵发性腹痛伴少量阴道流血,自行分娩过程中腹痛加剧,分娩后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母亲产后大出血经及时抢救转危为安。

3 讨 论

胎盘早剥若处理不及时,可引起子宫胎盘卒中、产后大出血等危重情况。临床对产妇实施产前诊断,减少漏诊、误诊的概率是可以有效改善母婴结局的,但在临床实施产前诊断的实际诊断率并不是很高[4]。本组29例胎盘早剥患者,超声提示25例,漏诊4例,其诊断符合率为86.2%,漏诊率为13.8%。超声检查方便、及时、无创、可重复性好,对胎盘早剥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胎盘早剥因胎盘着床部位、剥离位置、剥离面大小、出血时间等的不同,超声图像表现不一。胎盘后血肿早期多表现为形态规则或不规则无回声区,内可见散在斑点状回声。后随时间推移,呈均质或不均质团块状高回声;胎盘剥离出血不多自行停止后,血肿于数天后逐渐液化呈无回声。血肿机化后,呈不均质高回声。重型胎盘早剥的典型临床症状是突发剧烈腹痛,可伴或不伴阴道流血症状。对于有典型临床症状及明显诱因的患者,我们往往会关注胎盘的超声图像特征,不易漏诊。但临床实际工作中,很多患者症状往往不典型,不易引起检查者对胎盘早剥的重视。因此,对于就诊的患者要仔细询问病史、认真做检查,特别是对妊娠期合并高血压病、外伤等患者,若伴有阴道流血或腹痛,应高度警惕胎盘早剥发生的可能性。无明显诱因、轻微腹痛的患者,若发现胎儿受挤压偏向宫体一侧、胎心率异常、脐动脉S/D值明显增高或羊水浑浊内见片状高回声时,也应警惕,需仔细全面地检查胎盘相关超声特征,必要时嘱患者变换体位以尽可能全面观察胎盘,尤其是后壁胎盘。认识不同类型、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胎盘早剥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超声图像,及时、准确地诊断胎盘早剥会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改善母婴结局。这就要求超声诊断医师知识全面,密切联系临床,对患者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查,提高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郭万学,燕山,张晶,等.超声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262-1263.

[2] Ma Yu-yan,Chen Lu-ying.Emergency treatment on placental abrup-tion combined with dissem 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J].Chinese J Practical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2011,26(6):422-424.

[3] 才琪.胎盘早剥的超声诊断方法及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79-80.

二维超声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2例病例均为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大邑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再度妊娠孕产妇, 年龄20~38岁, 平均 (28.4±5.2) 岁;孕产次2~4次, 平均 (2.9±1.2) 次;检查时孕周:28~38周, 平均 (34.7±2.6) 周, 所有病例检查后均在我院分娩, 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植入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将孕产妇根据检查方法分为二维超声组和二维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组, 分别纳入病例297例和305例, 两组年龄、孕产次、检查时孕周组间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 (1) 双胎及孕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系统性病变患者; (2) 检查后失访患者。

1.2 设备及方法

超声检查采用GE LOGIQ E9彩超诊断仪, 凸阵探头频率2.5~3.5 MHz, 阴道探头频率5.0~9.0 MHz。两组适度充盈膀胱, 常规扫描子宫及双侧附件区, 对子宫切口部位、胎盘边缘与子宫颈内口之间的关系进行重点检查, 注意子宫切口处是否有包块或囊肿, 测量孕囊或包块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周围血流情况等。二维超声下主要表现为下述情况者诊断为胎盘植入:胎盘后间隙消失, 胎盘基底有多个静脉血池, 膀胱壁与子宫浆膜层间距变薄, 连续性中断, 子宫浆膜下有与胎盘回声相同回声的组织突向膀胱。胎盘植入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下主要表现为:胎盘后方/胎盘实质内部有丰富的血流或血窦, 可清楚探测到紊乱、湍急的动脉血流情况;胎盘与子宫肌层间有异常血流, 与子宫膀胱壁之间血供丰富[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诊断指数、Kappa系数 (K) , 以K≥0.75为一致性极佳。

2 结果

二维联合彩色多普勒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诊断指数以及Kappa系数 (K=0.956) 均高于二维超声, 见表1。

3 讨论

胎盘植入与剖宫产史密切相关, 疤痕子宫再度妊娠后附着于子宫前壁是发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主要危险因素。由瘢痕子宫的下段、宫颈处以及瘢痕切口处内膜都比较薄, 胎盘附着于这些部位后, 绒毛容易侵入宫壁肌层, 导致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研究表明, 瘢痕子宫胎盘植入风险是非瘢痕子宫的35倍, 2次或以上剖宫产分娩女性再度妊娠后胎盘植入的的比例最高可达39%[2]。胎盘植入患者在妊娠中晚期可能发生无法控制的大出血, 严重者切除子宫, 甚至导致孕产妇死亡。针对胎盘植入, 应尽早做出诊断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严密产前监护, 尽可能完善术前准备, 以降低胎盘植入患者围生期的风险[1]。本组结果显示, 前置胎盘植入率8.0% (48/602) , 略高于文献报道[3], 这可能和我院收治的该类患者主要是从自贡地区各基层医院转入有关, 本院建卡的孕产妇比例较低。

二维超声是应用广泛, 经济、无创、能反复进行的一种检查手段, 可直接观察胎盘位置、形状、胎盘后间隙以及胎盘在子宫肌层的附着情况, 能清晰显示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 是临床常用的产前诊断合并前置胎盘植入的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已经成熟, 可通过多普勒提示的血流信号, 较清楚地观察胎盘与子宫肌层之间的血流情况, 是目前临床诊断胎盘植入的主要手段[4]。近年来, 磁共振技术也用于前置胎盘植入的诊断, 文献报道[5], 磁共振在判断穿透性胎盘植入患者膀胱受侵程度方面有特别的优势, 但是对设备及操作要求较高, 费用也高于B超, 目前只是前置胎盘植入诊断的一种补充手段。

本研究对二维超声和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前置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进行了对照性研究, 结果显示, 二维超声的灵敏度较低, 漏诊率较高, 阳性预测值和正确诊断指数方面均低于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 但是在特异度、误诊率、阴性预测值方面和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比较接近,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均与手术结果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K均>0.75) 。这与文献报道[6]的结果比较一致。但是从本组研究中的情况看, 对于胎盘位于子宫后壁的患者, 受胎儿和耻骨联合的遮挡, 图像衰减明显, 二维超声观察时会受到一定限制, 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

综上所述, 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诊断前置胎盘植入、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准确的均较高, 二维超声有一定的漏诊率, 但是特异度较高, 对于二维超声提示有可疑胎盘植入时, 可考虑联合彩色多普勒。

摘要:目的 探讨普通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02例孕产妇根据检查方法分为二维超声组 (297例) 和二维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组 (305例) , 评价两种检查方法诊断价值。结果 二维超声灵敏度82.6%, 特异度99.3%, 误诊率0.7%, 漏诊率17.5%, 正确诊断指数81.9%, Kappa系数0.853;二维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上述指标分别为96.0%, 99.6%, 0.4%, 4.0%, 95.6%和0.956。结论 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诊断前置胎盘植入, 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准确的均较高, 对于二维超声提示有可疑胎盘植入时, 可考虑联合彩色多普勒。

关键词: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瘢痕子宫,前置胎盘植入,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腾想, 郭雪, 朱倩茹, 等.胎盘植入的超声表现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 11 (4) :42.

[2]蒋学风, 罗新.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前置胎盘的风险[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9, 25 (10) :58.

[3]姬冬辉, 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植入的准确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 (8) :1297.

[4]薛爱琴, 曹冬梅.多普勒彩超与B超对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检测效果比较[J].西部医学, 2014, 24 (4) :487.

[5]徐琚, 李锦丽.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 15 (6) :431.

二维超声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中晚期1200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2~37岁, 平均 (27.98±4.24) 岁, 孕周16~40周, 平均 (21.21±3.24) 周。

1.2 方法

超声诊断方法: (1) 二维超声:本次超声检测仪器采用美国GE公司所生产的彩色多普勒Voluson 730 Pro V诊断仪[3]对患者进行检查, 且二维的探头选取C1-5凸阵式腹部, 将超声的频率设定为3.5 MHz。 (2) 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选取RAB2-5-D四维超声, 并将超声的频率设置为7.0 MHz, 嘱患者取平卧位, 首先进行二维超声检查, 在孕妇腹部暴露后, 将超声探头放置在其腹部的表面由多方向行追踪法的扫查, 对胎儿的胎盘羊水、脊柱、胸腹部、四肢、颈部以及头面部等情况详细观察并记录。除此之外, 对疑似畸形的胎儿实行四维超声检查, 并于常规的二维超声检查后, 采取四维超声诊断, 当屏幕上显示出胎儿动态的立体图后, 将探头缓慢移动, 以此获取清晰的图像, 对可疑的部位进行拍照后详细分析。诊断中与孕妇进行良好的交流, 比较超声诊断的结果以及胎儿出生后的情况, 最终对诊断的符合率进行计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00名孕妇中, 总计分娩出1208名胎儿, 经临床证实有62例出现畸形, 其中体表畸形28例;采用二维超声对胎儿畸形诊断准确率为80.6% (50例) , 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诊断准确率为93.5% (58例)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胎儿体表畸形的诊断进行分析, 单纯使用二维超声诊断出胎儿畸形诊断率为75.0% (21例) , 而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在胎儿体表畸形中诊断准确率为96.4% (27例) , 两种诊断方式结果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作为产前胎儿畸形诊断的新型方式, 四维超声在诊断中能够提供立体且直观的动态变化影像, 且在胎儿面部与体部的成像中效果极佳, 例如胎儿的中指与示指架叠以及足内翻等严重畸形均能通过四维超声进行直观地显示, 对比二维超声的诊断, 四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特异度、准确度与敏感度高, 且所显示的信息也更丰富[4]。

本研究结果显示, 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胎儿畸形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纯应用二维超声 (P<0.05) ;此外, 在胎儿体表畸形的诊断中, 单纯应用二维超声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 (P<0.05) , 说明两种超声诊断的联合应用诊断精准度明显高于二维超声, 优越性表现明显, 二维超声检测中受限于仪器性能、医师与孕妇孕周的影响, 诊断的结果或许会出现较大的差异, 而四维超声可动态显示胎儿体表畸形的情况, 具有无创与检测快捷等特点, 与二维超声联合应用能提高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率, 改善胎儿出生的质量[5]。

参考文献

[1]李炜, 石以.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 (5) :45-47.

[2]张锋, 丁中, 陈京喆, 等.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 (1) :96-98, 101.

[3]李萍.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 (8) :165.

[4]田秋蓉.四维超声用于胎儿畸形产前诊断的价值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 29 (2) :287-289.

二维超声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经我院病理学确诊为畸形胎儿的孕产妇9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1~42岁,平均28.7±12.2岁,孕程16~39周,平均28.9±7.2周;单胎46例,多胎2例。对照组年龄20~41岁,平均29.1±11.3岁,孕周16~38周,平均29.9±5.6周;单胎45例,多胎3例。所有孕妇均为正常妊娠,有生育能力,排除肝肾疾病、其他心肺疾病、免疫性疾病、精神病及血液疾病孕妇;均自愿接受临床检查,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孕妇年龄、孕程、妊娠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检查所需仪器为我院现有的Philips iu22超声诊断仪。①二维超声检查:探头频率设定为3.5MHz,孕妇取平卧位,腹部完全暴露,自腹部纵、横、斜等多个角度实施9个标准切面的扫查,扫描采取顺序追踪法,对胎儿的头面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结构、胎盘、脊柱、羊水等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并测量胎儿的胸腹围、股骨长径、双顶径等。②四维超声检查:将探头频率设定为2.5~7.5MHz,首先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对胎儿展开四腔心、左右室流出道漆面及三血管平面等3个切面的检查,然后切换四维容积采样框,检测部位更换至表面光滑模式,开启思维模式,对X轴、Y轴及Z轴进行及时调整,开展图像采集,并展开后期处理。

1.3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新生儿出生结果评估

96例胎儿畸形孕产妇共计娩出胎儿101例,产后评估结果显示:神经系统畸形35例,头面部畸形18例,心脏畸形13例,肢体骨折17例,泌尿生殖系统畸形10例,消化系统畸形8例。

2.2 超声诊断结果

对照组共检出胎儿畸形孕产妇37例,检出率为77.08%;观察组共检出胎儿畸形孕产妇43例,检出率为89.58%。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胎儿畸形为临床常见病症,且畸形类型较多,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脑积水、侧脑室扩张、脊柱裂等,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大血管错位、单心房单心室、房间隔缺损等,腹部畸形或异常如胃幽门梗阻、多囊肾、肾盂积水、肾缺如等,肺部畸形如膈疝、肺囊腺瘤、隔离肺等,骨骼系统异常如唇腭裂、颌面部淋巴管瘤、颈部淋巴管瘤、唇裂、成骨发育不全等,染色体异常如半乳糖血症、黑蒙性家族痴呆病等[2]。现阶段,关于胎儿畸形产前诊断的研究引起了重视。临床常用产前胎儿畸形的诊断方式以影像学检查为主,特别是超声检查,应用比较广泛[3]。但值得注意的是,二维超声检查尽管其临床应用广泛,但仅能显示机体某一部位的断面,无法提供更加清晰的、直观的立体图像,在诊断中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几年,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四维超声问世,使得上述难点得以解决。四维超声为诊断新技术,在胎儿面部、肢体诊断中效果更为理想,可以获得十分清晰的三维图像,使结果判定更加直观,为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4]。

曾有文献报道[5,6],四维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进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二维超声显著升高。由此可见,四维超声中动态立体图像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胎儿具体情况,使得胎儿畸形诊断率得到显著提高;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应用,使得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于两种检查单独应用,为胎儿畸形产前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检出率为8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与相关文献[7,8]报道结果相似。由此可见,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可为产前胎儿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彭怡.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83-84.

[2]高菊红,杨文辰,屈莉红.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1,40(24):2442-2444.

[3]裘品丹,陈秋兰,杨莉芬,等.Ⅲ级系统胎儿产前超声筛查诊断胎儿畸形的价值[J].海南医学,2014,12(14):2166-2167.

[4]范含萍,洪云,叶彩宏,等.超声检查在中孕期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初步应用(附5428例胎儿形态学超声筛查结果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1,30(2):161-163.

[5]杨梅花,钟美容,王莲,等.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中期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5):588-590.

[6]张穗,傅宁华,杨斌,等.三维及二维超声成像联合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0):1315-1316.

[7]谢凌,李成东.三维及二维超声成像联合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 2,9(5):77-78.

二维超声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经过病理学诊断为畸形胎儿的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年龄23~37 (平均27) 岁, 孕周20~39 (平均30) w;对照组年龄22~37 (平均27.5) 岁, 孕周20~38 (平均29.5) w。两组孕产妇年龄、孕周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孕产妇进行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检查, 对照组孕产妇进行单纯二维超声检查, 比较两种检查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准确率。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临床资料均采用SAS8.02统计学软件处理,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检查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0% (45/50) , 对照组78% (39/50) , 观察组的符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胎儿畸形发生的原因以及种类均有多种, 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先天性心脏病、腹部畸形与异常、泌尿系统畸形及双胎相关畸形等, 常用的诊断方法为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目前影像学检查中最为重要的诊断方法, 特别是对胎儿心脏异常方面。超声检查是利用人体对超声波的反射, 将反射波进行图像化处理, 二维超声检查可对人体的某一部分进行多断面的检查与显示, 但不能对人体的整体结构进行直观全面的显示, 在影像显示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无法对胎儿的细小部位进行准确判断, 比如诊断时无法对胎儿畸形的外生殖系统畸形进行准确诊断, 准确率不高。三维四维超声检查在其基础上发展与完善, 三维立体结构能够清晰的显示人体的结构,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四维超声检查是一种新型手段, 对于面部及肢体畸形有着更为直接准确的表现。其立体感强, 可以对胎儿的生理结构及立体形态进行清晰体现, 胎儿面部、眼、鼻等部位的细小生理结构也能准确的显示出来, 而且可以对胎儿的异常部位进行动态观察。对于胎儿肢体畸形二维超声只能从片面图像显示中进行推断与怀疑, 而四维超声成像可以直接显示肢体形态, 并对异常位置进行准确分析。本组研究中观察组进行二维超声检查联合四维超声检查, 其检查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0% (45/50) , 对照组单纯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其检查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符合率为78% (39/50) , 经比较, 观察组的符合率较高,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表明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检查对于胎儿的立体形态及异常特征显示清晰, 特别是胎儿面部的细小结构, 且图像显示质量不受胎儿运动的影响, 对于异常部位可进行动态观察, 为胎儿畸形的准确诊断创造了条件, 对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摘要: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经过病理学诊断为畸形胎儿的孕产妇,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50例产前进行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检查, 对照组50例进行单纯二维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组检查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符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准确率高,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胎儿畸形,二维超声,四维超声

参考文献

[1]彭怡.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7) :83-84.

二维超声在胎儿唇裂筛查中的应用 第9篇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1年8月-2007年10月, 我院门诊及妇幼保健科系统管理的孕妇4 758例, 年龄20~39岁, 孕龄16~36周。

1.2 方法

使用仪器为GE LOGIQ200及PHILIPS-HD3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5MHz。扫查方法为首先显示胎儿颅骨光环, 然后旋转探头至胎儿冠状切面, 依次显示胎儿眼球、眼睑、鼻翼、鼻中隔、鼻孔、上唇及下唇等结构。

2结果

4 758例孕妇中共发现唇裂畸形7例 (产后证实其中6例伴有腭裂) , 其中正中裂1例, 左侧裂5例, 右侧裂1例。唇裂的二维超声表现为上唇结构异常, 连续回声中断, 闭口时裂口最小2mm, 最大7mm, 张口时裂口最小3.5mm, 最大8.5mm, 断端之间有羊水暗区充填。

3讨论

唇裂畸形是最常见的颜面部畸形, 其发生率有明显的种族差异。我国最近的统计资料为1.8‰。唇裂多发于上唇, 有单侧, 双侧和正中裂之分[1]。为胚胎发育早期, 某种原因使胚胎突起融合发生障碍所致。唇裂的发病原因除有遗传因素外, 环境因素、药物、病毒和感染均可造成。根据唇裂裂隙程度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唇裂。熟悉正常唇部的声像图是诊断唇裂的基础, 同时要求超声检查者具有娴熟的操作技术, 能够清晰显示胎儿鼻唇部图像。正常胎儿的鼻唇部在闭口时呈“橘瓣状”, 张口时呈“O”型, 唇红部回声低, 唇缘连续, 于唇弓的正中可见略凹的人中切迹及两侧略高的唇峰。当发生唇裂时, 声像图表现为闭口时胎儿唇弓连续中断, 上唇形态不规则, 呈“溃堤状”, 张口时上唇呈“八”字型。完全性唇裂表现为唇弓回声中断间隙较宽, 裂隙延伸至鼻孔底部, 鼻中隔偏向健侧, 患侧鼻翼塌陷, 鼻孔部对称。不完全唇裂表现为唇弓回声中断较窄, 延伸至鼻底部, 鼻结构正常。对于腭裂, 由于唇部软组织及牙槽骨等对超声波有衰减, 超声探查有一定的困难。唇裂的胎儿可伴有羊水增多, 胃腔较小等间接征象。此外唇裂的胎儿容易合并其他畸形, 在检查中应加以注意[2]。

二维超声检查是产前筛查及诊断胎儿唇裂畸形的重要手段, 对控制畸形胎儿的出生, 提高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唇裂产前若能明确诊断, 可给孕妇及产科医生在选择生产方式时提供重要依据。绝大多数的胎儿唇裂畸形可由超声筛查出来。唇裂畸形能否检出, 除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及仪器设备有关, 还与检查时胎儿的羊水量、胎位以及妊娠周数有关, 如羊水过少, 胎儿位置不佳, 胎儿孕周太小或过大等情况下, 胎儿鼻唇部结构显示不清晰, 超声也难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 (M) .第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917-920.

二维超声范文

二维超声范文(精选9篇)二维超声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7月~2012年5月, 我院门诊及住院妊娠妇女798例, 年龄20~40岁,...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