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成长的成语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成长的成语范文(精选8篇)

成长的成语 第1篇

幼儿的成长备受父母关心。幼儿成长的成语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幼儿成长的成语

朝气蓬勃、发愤图强、品学兼优、奋发向上、天真烂漫、天真活泼、伶牙利齿、少年老成、浩然正气

率真可爱、活灵活现、天真无邪、两小无猜、年幼无知

神采飞扬、精神抖擞、风华正茂、年轻有为、少不更事

年少志高、年少气盛、少年得意、自古英雄出少年

关于成长的成语

混沌未开、潜滋暗长、破土而出、呱呱坠地、牙牙学语

天真无邪、稚气未脱、血气方刚、成家立业、而立之年

四十不惑、知天达命、花甲古稀、儿女绕膝、老态龙钟

成长的成语 第2篇

一、饱经霜雪:饱指的是:充分;经:经历;霜雪: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

二、倒悬之急: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

三、孤魂野鬼:比喻没有依靠,处境艰难的人

四、艰苦创业:艰难困苦地创办事业

五、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六、悲天悯人: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七、备尝艰苦:备指的是:全、尽;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八、感戴二天:形容那些把人从危险、艰难、疾病当中挽救出来的人。

九、创业维艰:开创事业是艰难的。

十、寸步难行: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

十一、砥柱中流: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十二、颠沛流离: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十三、甘之如饴:甘指的是:甜;饴:麦芽糖浆。感到象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十四、孤臣孽子: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

十五、蒿目时艰:蒿目指的是:极目远望;时艰:艰难的局势。指对时事忧虑不安。

十六、患难之交:交指的是:交情,朋友。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十七、艰苦奋斗:不怕艰难困苦,坚持英勇斗争。

十八、艰难竭蹶:形容收入少,生活艰难。

十九、精卫填海: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二十、久经风霜:比喻经过长期艰难困苦的磨练。

二十一、苦尽甘来:艰难的日子过完,美好的日子来到了。

二十二、关山阻隔:关隘山岭阻挡隔绝。形容路途艰难,往来不易。

二十三、粮尽援绝:粮食用尽,援兵断绝。比喻战斗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二十四、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二十五、流离颠沛: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二十六、末路之难:末路:最后的一段路程。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艰难的。比喻越到最后,工作越艰巨。

二十七、磨杵成针: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二十八、千辛万苦: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

二十九、风霜雨雪:比喻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

三十、挺身而出: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三十一、万水千山: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三十二、琐尾流离:琐尾:细小时美好;流离:枭的别名。枭细小时怪可爱,长大后却非常丑恶。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三十三、停辛伫苦:停指的是:止息,停留;伫:贮积。辛劳长期缠身。形容经历了不少艰难困苦。

三十四、先难后获:难指的是:艰难,劳苦;获:收获。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比喻不坐享其成。

三十五、东踅西倒:形容行走艰难。

三十六、遗大投艰:遗、投:交给。指交给重大艰难的任务。

三十七、玉汝于成:汝:你。玉汝:像爱惜玉一样爱护、帮助你。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

三十八、中流砥柱: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三十九、饱经风雨: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同“饱经风霜”。

四十、筚路褴褛:形容开创新事业的艰难

四十一、不避艰险:不畏惧艰难险阻。

日语的四字成语与汉语成语的比较 第3篇

关键词:四字成语,中日,同源,差异,比较

所谓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有四个字组成, 一般都有出处。 (现代汉语词典语, 1996) 因为它有着言简意赅而又含义丰富, 并且实用性强、容易掌握的特点, 因而广为流传。

在现代日语中很多成语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 这些成语在词形、词义上都是比较稳定的。有些甚至与汉语成语完全相同。由此可见, 日语的四字成语与汉语成语可以说是同源的。中国和日本共同的成语很好地展现了两国在民族思想, 日常生活, 文化等多方面的共同点。

1 日语中四字成语与汉语成语的历史变迁

中日交流历史悠久。日本早在隋、唐时期就开始大量吸收中国文化。大化改新之后, 日本多次向中国派出遣隋使和遣唐使, 在中日频繁的文化交流中, 成语作为中日语言交流的重要部分也大量的传入日本。日本人在广泛吸收和消化中国文化的同时将成语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沿用至今。

在现代日语使用的词汇中, 有近53%是由汉字构成的“汉语式词汇”。例如:“朝秦暮楚”、“落花流水”、等, 单看这些词语, 甚至很难断定是日语还是汉语。然而, 这些成语在现代汉语中所表达的意义和在现代日语中所表达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有的已是相差甚远 (冯峰, 2001) 。

汉语的成语, 大多是出于历史上的传说寓言等。例如:日语中的“邯郸の夢”这个成语, 除此之外还有“一炊の夢”等不同的表达形式。现代汉语中也有这个成语而且同样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黄粱美梦”, “一枕黄粱”等等。虽然有着相同的来源可是形式却并不相同。

原本是同样的一则故事, 中国人和日本人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认识, 理解, 侧重其不同的方面, 这就是成语在传播过程之中发生的变化。

2 日语中四字成语的分类

日语中四字成语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 词形、词义与汉语成语完全相同的。

例如:

一衣带水夜郎自大一字千金四面楚歌

青梅竹马一视同仁有名无实自给自足

上述这些成语是原封不动的从中国传到日本去的。汉语中, 在词形、词义上也没有发生变化。因此, 这类成语无论是对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来说, 都是比较容易理解和使用的。

第二类, 词形、词义与汉语成语部分相同的。

例1:一刀两断 (いっとうりょうだ

汉语中比坚决断绝关系。而在日语中, 解释作比喻彻底决裂。

汉语中原来形容春景衰败, 现在比喻惨败, 大势已去。日语中形容残春景象。亦比喻事物衰败或七零八落不成局面。亦作“流水落花” (王锐.2006) 。

在汉语中原比喻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 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 后来比喻反复无常。而在日语中, 则是指只看到了表面的不同, 而忽视了事物的本质, 也指用狡猾的手段来捉弄人。这与成语的出处有一定的相同之处, 原本是戏弄自己的猴子, 确实是用狡猾的手段来捉弄别人, 可是在汉语中, 意思与故事却发生了背离, 貌似风马牛不相及了。

以上几例都是词形相同, 词义上出现偏差的。日语中也有词形不同, 但词义相同的四字成语。

例如:

以上这些成语, 在字形上与汉语成语有所不同, 但是在词义上却与汉语成语没有什么出入。

3 中日四字成语出现差异的原因

中日四字成语出现差异, 通常是由于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逐渐揉进一些极其微小的差异, 而经过时间的洗涤, 才发现其偏差之大。出现差异的原因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点:

第一点, 文化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文化的在传播利用的途中, 难免会经过传播者的消化理解, 进而使其他人能够更好地理解、使用, 从而出现新的观点和结论, 而导致误差的产生。另一方面, 也可能是后来中国人的误用, 以讹传讹, 约定俗成, 导致成语与其愿意出现了偏差。

第二点, 观察视角的差异

由于中日两国文化底蕴的差异, 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同, 因此对同一事物的评价标准和理解程度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同。所以, 对同一事物的观察角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 即使同样的寓言故事, 中日两国人民却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

第三点, 文化背景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日本人在吸收汉语成语后, 要对其加以利用, 就必须进行消化理解, 去掉成语中与本民族的特点不相符合的内容, 使其符合本国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这也是中日四字成语出现一定的差异的原因之一。

4 中日四字成语演变的规律性

在内容方面出现演变的成语中, 由日语方面意义发生变化的居多, 由中国方面意义出现变化的相对较少, 这是因为汉语的成语所表达的意义相对来说比较单纯, 通常只是表达单一的意思。汉语成语所表达的意义若是发生改变时, 一般是已经淘汰原有的含义, 在意义上已经成为了新的成语。日语则不同, 经常在该次原有的意义上作进一步的引申, 而且当出现新的意思后, 却依旧保留, 适用原有的意义, 一直许多成语都具有几个意义。在比较中日同源成语意义的异同时, 这方面显示了一定的规律性。

5 总结

中日四字成语虽然多数词义相同, 但是也有日语中出现不同引申义的词, 甚至是词义完全不同的成语。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 尤其在翻译时, 不能贸然照搬, 不能用本国语言去衡量这些貌似汉语的“成语”词汇, 从而造成错译、误译。

四字成语是汉语言中的精华。日语中有很多与汉语成语相似的四字成语, 这无疑有利于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因此, 中日四字成语的研究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凌等.现代汉语词典[Z].商务印书馆.1996.

[2]冯峰.中日同源成语意义的异同[J].日语学习与研究杂志社.2001 (1) .

成长的成语 第4篇

关键词:汉语成语;形象;汉英成语词典;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06-0147-3

1、引言

任何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在各个层面上揉进形象的成分。成语作为语言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是国家文化的结晶,其中蕴涵了大量生动的形象。形象是英汉两种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段常常运用多姿多彩的形象为文章增色。所谓形象,指的是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语言使用者在脑海中所形成的心象、观念或由此引发的意义或者联想。成语中形象语言的运用更使语言有“妙笔生花”之感,既丰富了语言文化的表现力,又使得人或物、事与理的表达更为生动(马慧,2006:125)。因此,如何将汉语中形象语言所承载的全部信息等值传译给读者并在其脑海中唤起直接的意象,进而引发等值效应,便成了翻译教学与理论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为了达到较理想的翻译效果,许多学者曾就成语的翻译方法发表过很多不同的意见,但他们都很少以数据为基础来支持自己的论点。目前对成语的翻译研究都集中于从语用学、符号学等角度讨论,尚未见到将翻译策略与成语的形象结合的定量研究。本文对《汉英成语词典》中含有形象的成语的翻译方法进行了统计,在汉语成语翻译领域做了如下具体探讨:1)汉语成语英译中形象处理时,经常会用哪些方法?2)哪一种形象处理的方法在汉语成语翻译的实践中最为常用?

2、研究方案

2.1本研究的语料来源

本研究所使用的语料来源于施正信、王春菁、张健钟编著,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翻译公司出版的《汉英成语词典》(2006年10月第一版)。这本成语词典被汉英双语读者广泛使用,它解释详尽,尤其注重成语翻译中的形象处理问题。

2.2数据的收集

这本成语词典共选收3000多条常用的汉语成语。笔者首先对词典中汉语成语进行了筛检,3000多条汉语成语中共有1890条成语含有形象;然后对这1890条含有形象的成语采取了随机抽取的方法,每隔6条成语抽取一条,只留下了316条成语作为样本成语。最后对这316条成语形象英译时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评估和分类。为了确保数据的有效性,笔者特邀请了另外两名参与者,并告诉他们研究的目的和分类的标准。三个人参与了对成语翻译方法的评估,一个是笔者;一个是笔者的同行,大学英语老师;另一个是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在读三年级研究生。三人中有一位是男性。笔者和另外两名参与者各自对每个成语样本的翻译方法独立地进行了评估和分类,接着对这三套评估结果采用了三角验证法。在验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三名参与者对同一成语英译的形象处理方法存在不同意见,经三人共同商议,解决了这些争议。当然,对同一成语英译的形象处理方法的争议不是很多。三角验证取舍法确保了评估数据的内部效度。

2.3结果与分析

2.3.1汉语成语英译中形象处理时经常会用到的方法

在成语的翻译过程中,喻义的传达固然重要,然而形象的处理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形象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成语翻译的成功与否。由于英汉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英汉成语各自形成了鲜明的形象特征,翻译时应力求达意传神、形义兼备(包惠南,2001:150)。笔者通过对所剩余的316条含有形象的汉语成语的英译方法的统计结果表明:一般说来,汉语成语英译中形象处理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保留形象

英语和汉语中有少数成语彼此在喻义上对等、在形象上巧合。翻译时可用译语中的形象再现源语中的形象,极力保持英汉成语之原意、形象和语法结构,基本上兼顾“形式相当”和“功能对等”(胡文仲,2001:123),例如:

易如反掌as easy as turning one's hand

影子内阁shadow cabinet

如坐针毡t0 sit on pins and needles

有时候,保留形象的同时可附加简短的增译,以帮助译文读者加深理解。如:

东施效颦Tung Shih imitating Hsi Shih,which is not original but rather tiresome

班门弄斧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the axe before Lu Ban,the master carpenter

(2)转换形象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和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翻译时无法保留源语中的比喻形象,而需要转换为译语读者所熟悉的形象再进行翻译。有时候,尽管套译中的形象各异,但喻义相似或对应,也能较好地保持成语语言固有的鲜明性、主动性,达到语义对等的效果。例如“虎”在中国人眼里是百兽之王,汉语中许多带“虎”字的词语就体现了这一喻义,如:

“虎视眈眈”、“如虎添翼”、“龙潭虎穴”、“虎踞蟠龙”、

“狐假虎威”等等。但对英美等大多数西方人来说,狮子是“百兽之王(king of theanimals)”,这可以从“regal as a lion(狮子般庄严)”、

“bold as a lion(如狮子般勇猛)”、

“majestic as a lion(像狮子般威风凛凛)”等语料中窥出。狮子在英美文化中素来享有崇高声望,英国人甚至视狮子为祖国的象征(1ion—national emblem of Great Britain):把游览名胜古迹说成“to see the lion(看狮子)”;称在学界八面威风的人为“lion'’,如“In those days he was a literary lion(他当年堪称为学界之狮)”。与此相协,英语中的狮子还象征着权力,捧持英国王室纹章的就是“Ifonand unicorn(雄狮和独角兽)”等等。这些都说明了“狮子”在英美等西方人眼中的地位类似中国人眼中的“虎”。因此,在英汉互译时,考虑到文化差异和译文的可接受性,译者不妨更换喻体,如:

“血流如注(bleed like a pig)”、“健壮如牛(as strong as a horse)”、“水底捞月(tofish in the air)”、

“杀鸡取卵(killthe goose that lays eggs)”等等。

(3)舍弃形象

包惠南说,某些成语的形象既无法在译语中再现,也无法转换或移植到译语中。翻译时唯一的方法就是舍弃源语成语中的形象,而在透彻

理解源语成语的基础上,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译出源语成语的含义,尽可能缩小译语成语对各自读者所产生的语义联想和艺术感受的差距(2001:152),特别在处理某些带有强烈民族色彩的形象时更需要如此。在中国,龙是中国的象征,它代表着帝王,会给人们带来好运。所以中国的家长都望子成龙,但不能直接翻译成“to hopethat one's son would become a dragon”。因为在西方人眼中,龙是邪恶的象征,是毁灭一切的凶猛的怪物,因而也必须被毁灭。因此上面的翻译不合适,应翻译成:

“to hope that one's sonwould become somebody”。

2.3.2汉语成语英译中形象处理时最常用的方法

316条汉语成语英译中形象处理时,每种方法的使用频率如下图所示:

通过上表不难看出,在三种形象处理方法中,转换形象方法最为常用,出现了164次;舍弃形象方法出现了101次;保留形象方法出现了51次。这可能和汉英成语自身的特点及翻译方法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作为文化一个组成部分的语言也是文化现象的反映。成语是语言中词的一种形式,是长期以来可用的、表达完整意义的、结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所处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惯、思维模式等差异较大,从而决定了文化心态的差异,在成语中具体体现为喻体和形象的差异。因此,英语和汉语中只有少数成语彼此在喻义上完全对等、在形象上巧合,大多数成语在形象上是半对应和完全不对应的。尽管保留形象翻译方法可以正确地再现汉语成语中的联想意义,使读者了解汉语成语的形式特点,把汉语言或文化的风味传递到另一语言或文化中去。但汉、英语言中彼此在喻义上完全对等,形象上巧合的成语数量实在太少了,所以保留形象翻译方法使用的频率最低。有的形象在汉语中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常涉及具体的人物、地名、典故等,如果直译就会失去原文的语用意义,让不了解文化背景的译语读者产生误解,很难达到作者想达到的交际目的。在处理这一类成语的形象时,要使用转换形象或舍弃形象的翻译方法。在三种翻译方法中,相对某个具体成语而言,必然会有最适合它的一种翻译方法。只要慎重选择,灵活处理,扬长避短,每种翻译方法都会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3、结语

成语翻译中形象语言的处理是成语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它既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表达形式,更涉及到译语读者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和宗教信仰等民族心理因素这两种文化背景(陈文伯,1992:134)。使用形象语言使人们在描述事物时增添了形象色彩与感情色彩,比抽象的描述更能给读者以生动形象的感染,同时也给译者提供了艺术再创造的空间(韩庆果,2003:39-42)。译者应采取审慎的态度和合理的策略,以最接近源语的艺术效果方式,结合具体的语境,以期最大限度地传达源语所蕴涵的语义和文化信息,对异彩纷呈的形象灵活地进行翻译。

参考文献

包惠南.文化与境与语言翻译[H].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50,152

陈文伯

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H].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134

韩庆果.英汉互译中形象语言的处理[J].外语研究,2003,81(5):39-42

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H].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23

马慧.英汉成语翻译中形象语言的处理.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25(2):125—128

孩子成长的成语 第5篇

2、尘饭涂羹 解释:涂 解释:泥。尘做的饭,泥做的羹。指儿童游戏。比喻没有用处的东西。

3、春风沂水 解释: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4、虎头虎脑 解释:形容壮健憨厚的样子(多指儿童)。

5、鹤发童颜 解释: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6、黄口孺子 解释:黄口 解释:儿童;孺子 解释: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7、黄童白叟 解释:黄发儿童,白发老人。泛指老人与孩子。

8、黄发垂髫 解释:黄发 解释: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 解释: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

9、黄口小儿 解释:黄口 解释:儿童;小儿 解释: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10、敬老慈幼 解释:敬 解释:尊敬;慈 解释:怜爱。尊敬老人,爱护儿童。

11、天真烂漫 解释:天真 解释:指心地单纯,没有做作和虚伪;烂漫 解释:坦率自然的样子。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

12、活蹦乱跳 解释:欢蹦乱跳,活泼欢乐,生气勃勃的样子。

13、青梅竹马 解释:青梅 解释:青的梅子;竹马 解释: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14、辨日炎凉 解释:古代传说中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后以之形容儿童的聪明早慧。

15、骄儿騃女 解释:指天真幼稚的儿童。骄,通“娇”。

16、五尺之童 解释:亦作“五尺之僮”。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

17、爱老慈幼 解释:慈 解释:慈爱。爱护老人与儿童

18、安详恭敬 解释:安静细心谦恭敬重,古时儿童教育的要领

19、肥头胖耳 解释: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同“肥头大耳”。

20、过目不忘 解释:形容记忆力很强,看过后不易忘记。

21、孺子可教 解释:孺子 解释:小孩子。指年轻人可培养。

22、儿怜兽扰 解释:怜 解释:宠爱,爱惜;扰 解释:驯养。像对小孩一样加以爱抚,对野兽一样加以驯养。

23、伶牙俐齿 解释:伶俐:聪明,灵活。形容人机灵,很会说话。

24、伶俐乖巧 解释:伶俐 解释:机灵;乖巧 解释:合人心意。形容人机警,让人满意。

25、欢迸乱跳 解释:形容活泼欢乐之极。

26、视同儿戏 解释:把事情当成小孩儿玩耍一样来对待。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

27、三灾六难 解释: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同“三灾八难”。

28、活泼可爱 解释:行动自然不呆板,形容小孩子很可爱,讨人喜爱。

29、生龙活虎 解释: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30、飞鸟依人 解释:依 解释:依恋。飞来的小鸟依偎在人的身边。比喻依附权贵。亦比喻小孩少女娇小柔顺,可亲可受的情态。

31、童叟无欺 解释:童 解释:未成年的孩子;叟 解释:年老的男人;欺 解释:蒙骗。既不欺骗小孩也不欺骗老人。指买卖公平。

32、小鸟依人 解释:依 解释:依恋。象小鸟那样依傍着人。形容少女或小孩娇小可爱的样子。

33、黄口孺子 解释:黄口 解释:儿童;孺子 解释: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34、乳声乳气 解释:形容说话声音象小孩子那样尖细。

35、闻一知十 解释:形容人禀赋聪敏,领悟力类推力强。

36、博闻强记 解释:见闻广博,记忆力特强。

37、聪明伶俐 解释:聪明 解释:智力发达,天资高。伶俐 解释:灵活乖巧。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

38、肥头大耳 解释: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

39、欢蹦乱跳 解释:形容青少年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40、多才多艺 解释:具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41、聪明绝顶 解释:非常聪慧灵敏。

42、出类拔群 解释:形容才能特出,超越众人。

43、妇孺皆知 解释:孺 解释: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44、三灾八难 解释: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45、竹马之交 解释:竹马 解释: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46、扶老携幼 解释:携 解释: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47、携幼扶老 解释: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同“扶老携幼”。

48、冰雪聪明 解释:比喻非常聪明。

49、惹人喜爱 解释:长的很讨人喜欢,很受人喜爱,很有人缘。

50、聪慧过人 解释:十分聪明,智慧超过一般人。

51、粉妆玉琢 解释:白色的粉装饰的,白玉雕成的。形容女子妆饰的漂亮或小孩长得白净。也用来形容雪景。

52、八难三灾 解释: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53、六尺之孤 解释:六尺 解释:古代尺短,“六尺”形容个子未长高;孤 解释:死去父亲的小孩。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54、千伶百俐 解释:形容非常机灵。

成长的成语 第6篇

1、彩笔生花:生花:长出花来。比喻才思有很大的进步

2、发奋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3、故步自封:故:过时的,旧;故步:老步子;封:限制;自封:自我封闭。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4、翻然改进:翻然:变动的样子。形容很快转变,有所进步。

5、放纵驰荡:放纵:无拘束。驰:乱跑。荡:游荡。没有管束地乱跑乱逛。形容不求进步,到处游荡。

6、竿头直上:比喻进步很快。

7、固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8、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9、了不长进:一点进步也没有。形容没有出息。

10、梦笔生花: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11、弃暗投明: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脱离反动阵营,投向进步方面。

12、日就月将:就:成就;将:进步。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形容精进不止。也日积月累。

13、日新月异: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14、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15、突飞猛进:突、猛:形容急速。形容进步和发展特别迅速。

16、以退为进:本指以谦让取得德行的进步,后指以退让的姿态作为进取的手段。

17、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18、竿头日上:〖解释〗竿头:竹竿尖头;上:上升。比喻学业进步很快。

19、变本加厉:本:本来,原先;加:更加;厉:厉害,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形容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21、剥茧抽丝:剥:去掉外层。比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22、阐扬光大:发扬光大,使美好的事物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扩大和提高

23、从头至尾:由开头到末尾,指事情发展的全过程

24、发家致富:发展家业,使家庭变得富裕起来

25、渐不可长:指刚露头的不好事物不能容许其发展滋长

26、落叶知秋:看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27、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28、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29、阪上走丸:阪:斜坡;丸:弹丸。象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

30、暴风骤雨:暴、骤: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31、遍地开花:比喻好的事物到处涌现或普遍发展。

32、不堪设想: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33、察今知古:指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它总是循着时间的先后逐渐演变而成的。观察它的现在,可以推知它的本来面目。

34、称心如意: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35、抽刀断水:抽刀:拔出刀来。水:流水。抽出刀来要斩断流水。比喻无济于事,反会加速事态的发展。

36、础润而雨:柱子的基石润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37、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38、大江东去: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39、大势所趋:大势:指整个局势。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40、大势已去:大势:事情发展的趋势。有利的形势已经丧失,前途已经没有希望。

41、大有可为:事情有发展前途,很值得做。

42、睹微知著:微:细小;著:显著。看到细小的征兆便知道其性质及发展趋势。

43、杜渐防微: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微:微小。错误或坏事刚冒头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44、发扬光大:发扬:发展,提倡;光大:辉煌而盛大。使好的作风、传统等得到发展和提高。

45、繁荣富强:形容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日益富足强大。

46、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47、防微杜渐: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48、放任自流:听凭自然的发展,不加领导或过问。

49、根深叶茂:茂:繁茂。根扎得深,叶子就茂盛。比喻基础牢固,就会兴旺发展。

50、观望不前: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

51、果不其然:果然如此。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

52、火然泉达:比喻形势发展迅猛。

53、畸轻畸重:有时偏轻,有时偏重。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

54、疾风迅雷:形容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象暴风急雷那样猛烈而迅速。

55、积于忽微:从细小的事情上累积发展起来。

56、疾如雷电:快提就像雷鸣闪电。形容形势发展很迅速。

57、急转直下:形容形势或文笔等突然转变,并且很快地顺势发展下去。

58、见微知萌:微:细微。萌:发生。看到事物微小的迹象,就知道其发展的程度。

59、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60、履霜坚冰:履:踩,踏。踩着霜,就想到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比喻看到事物的苗头,就对它的发展有所警戒。

61、冷眼旁观:指不参与其事,站在一旁看事情的发展。

62、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63、破罐破摔:比喻有了缺点、错误不改正,反而有意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64、千回百折:形容文艺作品或歌声、乐曲跌宕婉转。也形容事态的发展、前进的历程弯弯曲曲,很不顺利。

65、去末归本:去:弃;末:非根本的,古时称工商等业为末业;本:根本的,古称农业为本业。使人民离弃工商业,从事农业,以发展农业生产。

66、日中则昃:昃:太阳偏西。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67、如日中天:好象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68、审时度势: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势:发展趋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

69、任其自然:任:听任;其:代词,他,它。听任人或事物自然发展。

70、任其自流: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

71、思前想后:思:考虑;前:前因;后:后果。对事情发生的缘由,发展后果,作再三考虑。

72、盛衰荣辱:指人事变化发展的各种情况。

73、生死存亡: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

74、天从人愿:上天顺从人的意愿。指事物的发展正合自己的心愿。

75、听之任之:听、任:随,任凭;之:代词,代人或事物。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

76、听其自然:听:任凭。听任它自然发展,不去过问。

77、图穷匕见: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8、蔚成风气: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79、听天由命:由:听从,随顺。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80、突飞猛进:突、猛:形容急速。形容进步和发展特别迅速。

81、推波助澜: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82、先见之明:明指眼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83、蔚然成风: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引伸为荟萃、聚集。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84、蔚为大观: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85、欣欣向荣:欣欣:形容草木生长旺盛;荣:茂盛。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86、凶多吉少:凶:不幸;吉:吉利。指估计事态的发展趋势不妙,凶害多,吉利少。

87、新陈代谢:陈:陈旧的;代:替换;谢:凋谢,衰亡。指生物体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也指新事物不断产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

88、一触即发: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89、揠苗助长: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90、形势逼人:指形势发展很快,迫使人不得不更加努力。

91、星星之火: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开始时策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92、叶落知秋: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93、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94、月晕而风:月晕: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月亮出现光环,就是要刮风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

95、有加无已:已:停止。不停地增加或事态发展越来越厉害。

96、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97、蒸蒸日上:蒸蒸:一升、兴盛的样子。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

98、自由放任:不加约束,任它自由发展。

99、根深枝茂:〖解释〗比喻基础牢固,就会兴旺发展。同“根深叶茂”。

100、此风不可长:这种风气不能让它滋长发展。

101、蹈机握杼:脚踩布机,手握筘梭。比喻掌握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枢键。

102、火上加油: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

103、极则必反:谓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104、见微知着:微:微小;着:明显。见到事情的一些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105、器满则覆:亦作“器满将覆”。容器满溢,则将倾覆。比喻事物发展超过一定界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亦以喻骄傲自满将导致失败。

106、日新月盛:每天每月都有变化、增加。形容不断发展。

107、日新月着:日日更新,月月显着。形容蓬勃发展。

108、盛衰兴废:盛:兴盛;衰:衰败;兴:兴旺;废:废弃。指人与事变化发展的各种情况。

109、识微见几: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认识和察见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110、识微见远: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远景。

111、识微知着: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112、视微知着: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113、势在必行: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114、树欲静而风不止: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15、泰来否极:泰:周易卦名,是好卦。否:周易卦名,是坏卦。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转化到它的对立面,好事来到是由于坏事已至终极,坏事变为好事。亦作“否去泰来”、“否极泰至”、“泰来否往”、“否极泰来”。

116、天从人原:谓事情的发展恰如所望。

117、未艾方兴:方兴未艾。谓正在蓬勃向前发展。

118、物极必反:极:尽头。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119、物极则反: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120、物竞天择:达尔文进化论。谓万物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的发展过程。

121、下回分解:章回小说于每回之末所用的套语。现多用以喻事件发展的结果。

122、悬崖转石:比喻形势发展迅猛。

123、以权达变:用灵活的态度去适应变化发展的时势。

124、一日千丈:形容形势发展极为迅速。

125、以微知着:微:微小;着:显着。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他的实质。

126、因势利导:因:循;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127、迂回曲折:迂回:回旋,环绕。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常比喻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28、源清流清: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自然就清。比喻因果相连,事物的本原好,其发展和结局也就好;或领导贤明,其下属也廉洁。源,也作原。亦作“源清流洁”、“源清流净”。

129、原始要终:探求事物发展的起源和结果。

130、月满则亏:月圆则缺。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点则开始衰退。

131、展翅高飞:形容鸟展开翅膀向高空飞去,也可以比喻事业的兴旺发达或人才高度发展

132、知微知彰:微:细小。彰:明显。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亦作“知微知章”、“知章知微”。

133、自甘堕落:自己甘心思想行为向坏的方向发展

134、自然而然:自由发展,必然这样。指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

135、自生自灭:自然地发生,生长,又自然地消灭。形容自然发展,无人过问。

136、以微知著:【出处】宋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解释】微:微小;著:显著。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他的实质【示例】【故事】

137、畸重畸轻:〖解释〗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同“畸轻畸重”。

138、日新月著:〖解释〗日日更新,月月显著。形容蓬勃发展。

139、识微知著:〖解释〗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140、始愿不及此:〖解释〗始愿:当初的愿望。指事势的变化发展,并非起初所料想到的。

141、事有必至,理有固然:〖解释〗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指某些事情无论怎样防止,还是要出现,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发生发展的,是无法改变的。

142、视微知著:〖解释〗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143、水流湿,火就燥:〖解释〗水向湿处流,火往干处烧。指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后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144、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解释〗顺:顺从;昌:昌盛;逆:违背;亡:灭亡。顺从他的就可以存在和发展,违抗他的就叫你灭亡。形容剥削阶级的独裁统治。

145、听其自流:〖解释〗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

146、无待蓍龟:〖解释〗待:等待;蓍龟:蓍草和龟甲,古人用以占卜。不等着用蓍草和龟甲占卜,而吉凶已经大白。表示事态发展显而易见。

147、一波才动万波随:〖解释〗指一波方动,万波随之而起。比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

148、本固枝荣:主干强固,枝叶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础巩固了,其他部分才能发展

鼓励学生成长的成语 第7篇

1、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2、扬清厉俗:发扬清操,激励世俗。

3、整旅厉卒:整训军队,激励士卒。

4、夕寐宵兴:晚睡早起。形容勤奋不息。

5、学无止境:用勤奋学习的方式适应环境。

6、鸡鸣而起: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7、搦朽磨钝:指才能低下的人也在激励求进。

8、奋发图强:图:谋求。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9、廉顽立懦:指高尚的节操可以激励人振奋向上。

10、斗志昂扬:昂扬:情绪高涨。斗争的意志旺盛。

11、全力以赴: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12、策顽磨钝:鞭策愚顽,磨砺迟钝。极言勉力奋进。

13、昼耕夜诵: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14、勤能补拙:后天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缺陷。

15、勤学好问: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16、厉志贞亮:厉志:激励心志。志行坚贞,品德高尚。

17、手不释书:犹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18、励志冰檗:形容在清苦的生活环境中激励自己的意志。

19、励志如冰:指激励意志使身心如同晶莹的冰一样清白。

20、时无再来:时机错过,不会再来。激励人要抓紧时机。

21、敦世厉俗:敦:促成;厉:激励。促使社会风俗纯朴起来。

22、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23、有志竟成:只要有好的志向,努力去做,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24、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25、笃志好学: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26、戮力同心:“戮力”,合力。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大家同心合力。

27、历世磨钝:激励世人,使鲁钝的人奋发有为。同“历世摩钝”。

28、聚沙成塔:聚细沙成宝塔。原指儿童堆塔游戏。后比喻积少成多。

29、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30、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31、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部分国: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32、自强不息: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33、勃然奋励:勃然:奋发的样子;奋:奋发;励:激励。奋发起来,激励自己。

34、力争上游:上游:河的上流,比喻先进的地位。努力奋斗,争取先进再先进。

35、通宵达旦:通宵:通夜,整夜;达:到;旦:天亮。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36、笨鸟先飞:行动笨拙的鸟要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37、不屈不挠: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38、业精于勤: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39、凿壁借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40、不甘示弱: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41、绳锯木断: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42、水滴石穿: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43、卧薪尝胆: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44、有志者事竟成:比喻有崇高志向的人,只要坚持不懈地为实现这种志向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45、磨杵成针:杵:铁棒。把一根铁棒磨成一根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46、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47、髀肉复生: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引出“髀肉复生”这个成语,比喻不甘虚度光阴,要有所作为。

48、百丈竿头:原意是佛教学说,指道行造诣达到最高境界。比喻不满足已得的成就,要继续攀登高峰。

49、囊萤映雪: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50、只争朝夕:朝:早晨;夕:晚上;朝夕:形容时间短暂。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51、焚膏继晷: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52、兀兀穷年:出自东汉·班固《汉书·王褒传》,指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勤劳不懈。比喻做事不辞劳苦。

53、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54、熟能生巧:熟能生巧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说任何工作只要反复实践,坚持不懈地努力,都能掌握熟练的技巧,找到窍门。

55、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扩展:

鼓励学生的经典语句

1、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2、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3、成功的法则极为简单,然后但简单并不代表容易。

4、成功决不喜欢会见懒汉,而是唤醒懒汉。

5、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6、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7、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成为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然后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

8、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9、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10、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

11、好咖啡要和朋友一起品尝,好机会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

12、环境永远不会十全十美,消极的人受环境控制,然后积极的人却控制环境。

13、积极者相信只有推动自己才能推动世界,只要推动自己就能推动世界。

14、竞争颇似打网球,与球艺胜过你的对手比赛,可以提高你的水平。

15、苦想没盼头,苦干有奔头。

16、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然后也没有人穷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

17、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18、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19、每一日所付出的代价都比前一日高,因为你的生命又消短了一天,然后所以每一日都要更积极。今天太宝贵,不应该为酸苦的忧虑和辛涩的悔恨所销蚀,抬起下巴,抓住今天,它不再回来。

20、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

21、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22、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然后是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源泉。

23、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24、如果要挖井,就要挖到水出为止。

25、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26、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27、事实上,成功仅代表了你工作的1%,成功是99%失败的结果。

28、推销产品要针对顾客的心,不要针对顾客的头。

29、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

30、销售是从被别人拒绝开始的。

31、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32、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英语成语中隐喻成语的理解与翻译 第8篇

什么是成语?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 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和短语。”[1]成语作为语言中的精华部分, 是人们用精辟凝练、内涵丰富的语言词汇对在频繁的社会活动和实践中获得各种知识和经验的表述, 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来, 成了今天的成语。成语是一个语言宝库, 彰显的不止是语言知识, 更有对社会生活经验的精妙总结, 包括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真知灼见。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对成语这样定义:“a group of words whose meaning is different from the meanings of the individual words.”[2]在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成语, 英语成语是英语词汇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英语成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经常使用, 极大地丰富了语言。汪榕培教授在其《英语词汇学教程》一书中将成语划分为隐喻成语、明喻成语、短语动词、成对词和谚语五类。[3]其中隐喻成语是英语成语的核心。所以正确理解和翻译英语中隐喻成语非常重要。汪榕培教授在英语词汇学教程中对隐喻成语这样定义:“英语中有很多成语借助某一具体形象来表达意义, 以形象来比喻某个意义, 这类成语叫做隐喻成语。也就是说, 包括隐喻的成语叫做隐喻成语, 这是英语成语的主体。”[4]例如the 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 a dog in the manger:狗占马槽, 比喻不让别人享受他自己不能用来享受的东西的人。

2 隐喻的简述

隐喻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诗人等文人墨客所创造的, 对语言起修饰作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就是把某事物的名称用来指称另一事物, 其主要功能是装饰作用, 只可用于诗歌中, 是添加在语言上的一种修辞手法。在古代中国, 比喻也是不可或缺的修饰手法。孔子曰:“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20世纪80年代以Lakoff和Johnson为代表的语言学家们开始把隐喻看作一种认知方式来研究, Lakoff和Johnson指出, “隐喻是从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5]他们指出, “隐喻是一种认知模式, 把熟悉的、已知的、具体的范畴概念投射映现于抽象的范围概念, 而形成的隐喻性表征的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基础。”[6]人类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 往往以比较熟悉的概念描述和理解比较陌生的事物, 从而认识人类自身及其周围的世界。在成语的形成过程中, 隐喻成语成功地说明了隐喻这种认知方式, 人们用自己熟知的人和物、体验到的事情去比喻难于理解的抽象的事情和概念。例如as poor as the church mouse:一贫如洗, fish in the air:水中捞月, to plough the sand:白费力气, have a bee in one's bonnet:想入非非等。

3 隐喻成语的来源

隐喻成语都有其出处和来源, 了解这些成语的来源对与我们正确理解这些成语的喻义和准确的翻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下面列举了一些隐喻成语的主要来源:

3.1 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

人们在从事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 通过这些活动总结出了一些发人深省的哲理, 通过一些形象的比喻来表达出来, 如:

to hit the right nail on the head:击中要害。

A little pot is easy hot:壶小易热, 量小易怒。

Every bean has its black:粒粒扁豆有黑点, 意译为“凡人各有其短处”。

draw water in a sieve:竹篮打水一场空。

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大海捞针。

like a rat in a hole:瓮中之鳖。hoist their colure:升起旗帜宣布观点。

trim the sail to the wind:随风使帆见风使舵, 察言观色。

not to care a straw:毫不在乎。to have other fish to fry:另有事情要做。

not to let the grass grow under one's feet:不失时机。

not to let sleeping dogs lie:惹事生非。

to play one's best cards:拿出绝招。

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

这些隐喻成语来自英语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的生活, 反映了英国的社会历史背景、经济、地理位置等等, 凝聚了英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3.2 源于神话传说和文学名著

文学作品和一些语言故事中的鲜明的人物特点和有趣的故事, 也成为人民生活中创造词汇的来源, 例如:

to kill the fatted calf:源于圣经故事, 意为:热烈欢迎亲人回归。

Achilles'heel:就出自希腊神话, 比喻“致命弱点”或“要害”。

rain cats and dogs:源于北欧神话, 据说猫对天气有很大的影响。

Swan song:据传说, 天鹅在临终前唱的歌最优美动人, 后人就用Swan song来比喻诗人, 作曲家的“最后的作品”。

另外, 还有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比喻暗藏的敌人和危险。

Sphinx's riddle:斯芬克司之谜比喻难解之谜。

to cast pearls before a swine:明珠暗投, 把珍贵的东西送给不识货的人。

to give the devil its due:公平对待, 平心而论。

the dogs of war:战争造成的破坏。burn one's boats:破釜沉舟。

sour grapes:酸葡萄, 指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不好的, 聊以自慰。

3.3 源于人体的某些特征

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很熟悉, 所以人体的各个部位以及人们生活中的行为动作都可以用来指代一些抽象的概念, 构成一些习惯的表达方式。例如,

lay heads together:共同商量。shut one's eyes to:装作不知。

knock people's heads together:不理睬直至争吵。

see no further than the end of one's nose:看得不远, 目光短浅。

make somebody's hair stand on end:使人毛骨悚然。

tie up one's hands:某人被捆住了双手。with an open hand:慷慨大方地。

work with the left hand:工作马虎, 效率差。

marry with the left hand:和身份低的人结婚。

3.4 源于一些动物的特征

动物和人类得生活密切相关, 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对动物很了解, 通常用所熟悉的动物特征来比喻生活中的事情。如:

smell a rat:觉得事情不对劲或感到其中有诈。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

to work like a beaver:像河狸那样工作。a bird of ill omen:不祥之兆。

as strong as a horse:壮如牛。to drink like a fish:像鱼一样喝。

as light as a feather:轻如鸿毛。dog eat dog:相互残杀。

keep the wolf from the door:免于饥饿, 勉强度日。

to have a wolf in the stomach:形容一个人极度饥饿。

A cat has nine lives:猫有九命, 富于生命力的人。

Every dog has his/it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日。

a dog's breakfast:乱七八糟。a dog's life:牛马不如的生活。

4 隐喻成语的翻译

成语中的隐喻的使用使得语言栩栩如生, 生动形象, 但是如何在保留这些语言特点的情况下把英语中的隐喻成语再现于汉语中, 做到既要表达意义, 又要体现形象, 另外还要符合汉语的习惯。所以隐喻成语的翻译对于我们理解语言的含义以及英国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保留语言风格和特点, 如何做到对隐喻成语正确理解和翻译呢?隐喻作为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 表现为从一个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抽象的较难理解的目的域。因此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方法和思维方法。因此, 中英人民群众在这个认知世界, 形成语言的过程中必然出现异同。所以在隐喻成语中, 中英两种语言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下面将从三个反面探讨。

4.1英汉隐喻成语中的喻义相同, 喻体也基本相同, 应采用直译

在人类的生活中, 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 他们生活的外部环境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必定有相似之处, 更重要的是人们在认知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相似的认知和思维。例如人类和动物的亲密关系, 花草树木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因此, 英、汉成语的比喻, 两者之间不时存在着完全对等的对应关系, 喻体与喻义完全一致。例如:castle in the air:空中楼阁。hang by a hair:千钧一发。

one's hair stands on end:。as light as a feather:毛。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show one's cards:摊牌。

to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杀鸡取卵。

to give him an inch and he will taken an ell:得寸进尺, 得陇望蜀。

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

turn over a new leaf:揭开新的一页。

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

对于这些隐喻成语, 可以在汉语中找出设喻的思路和比喻方式很相似得对应成语, 这是我们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

4.2在英汉成语中有些成语的喻义相同, 但喻体不同, 应采用意译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 人们往往用熟悉的, 具有鲜明特点和突出形象的事物来比喻有相似点的人和物, 但是, 由于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 风俗习性等的差异, 所以对相同的事物可能有不同的认识, 例如, 如英语说胆小是as timid as a rabbit, 而汉语则说“胆小如鼠”。汉语中的“虎胆英雄”, 英语为hero as brave as a lion, “大海捞针”和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 一个用“海”喻, 一个用“haystack” (干草堆) 比喻, 喻体不同, 但意义一样;“瓮中之鳖”和like a rat in a hole也是喻体不同但喻义一致, 都指“陷于绝境”。如dumb as an oyster和汉语的“守口如瓶”意思一致;hungry as a bear和汉语中的“饿得像狼”喻义一样;to 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应译为“挂羊头, 卖狗肉”, 而不译为“叫嚷酒, 却卖醋”。

在英汉成语之间有很多这种喻体不同, 喻意相同的现象, 所以, 翻译时我们可以找一些对等的成语进行意译。

4.3英汉成语中喻体相似但喻义不同, 这种成语要意译, 不要望文生义。在英语成语中有一些成语同一些汉语成语和习语在形式上很相似, 但是其意义却大相径庭, 所以在翻译时要注意这些词语, 要正确理解其喻义, 不要望文生义。例如:pull sb's leg:愚弄某人, 开某人的玩笑。dog-eat-dog:相互残杀。

child's play:简单的东西。move heaven and earth:想方设法。

throw a sprat to catch a whale:小虾钓大鱼, 吃小亏, 占大便。eat one's words:承认自己说了错话。

4.4英语隐喻成语的喻义和喻体在汉语中都没有对应的, 应采用意译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各个方面的差异, 在两种语言中出现了一些词的空缺, 例如:

Homer sometimes nods: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as thick as thieves:亲密无间。Do as Romans do in Rome:入乡随俗。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物产富饶之地。

by hook or by crook:不择手段地, 用种种方法。

to come to the wrong shop:找错对象。

5结论

英语隐喻成语具有简洁、精辟、形象生动的特点, 在英语的口语和书面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这些成语正确理解和翻译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要弄清楚这些成语的来源和其喻义, 这样我们才能准确的翻译。在翻译过程中, 我们可以根据英汉成语中的隐喻特点进行对比和翻译。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160.

[2]Sally Wehmeier.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873.

[3][4]汪榕培.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376-383.

[5]李福印.语义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86.

成长的成语范文

成长的成语范文(精选8篇)成长的成语 第1篇幼儿的成长备受父母关心。幼儿成长的成语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幼...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