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试题12
《企业文化》试题12(精选6篇)
《企业文化》试题12 第1篇
《文化生活》第1—3单元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30×2=60分)
1.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指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这里的“文化”是
()①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③指科学知识或受教育的程度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参加学校运动会 ②参加演讲会 ③选举人大代表 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 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⑥参加合唱团 ⑦浏览网站 ⑧工人农民从事生产劳动 ⑨购买油盐酱醋
A、①②④⑤⑥⑦ B、③④⑤⑦⑧ C、①③⑤⑥⑧ D、②④⑥⑦⑧
3、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 C.广播的出现 D.网络技术的推广
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诗句的寓意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5、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表。近年来,我国的动漫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批像《喜羊羊与灰太狼》等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动漫作品,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的动漫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应提高文化竞争力 ②立足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③借鉴吸收国外各种文化,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④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国庆晚会上,4028棵多彩“发光树”组成9000平方米的“光立方”交替组合出“国庆”、“祖国万岁”等字样和金色的五星、枝繁叶茂的森林、巍峨壮观的长城等图案。串串游走的烟花在网幕上勾勒出连绵的群山,一道银色的焰火瀑布从夜空中飞流而下,“光立方”烟花波浪潋滟,汇成一幅祖国锦绣河山的壮美画卷。壮美的画面和丰富的内涵通过现代通讯技术和各种媒体传播至世界各地,并深深打动着亿万观众特别是中国人的心。这体现了
①文化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现代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 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看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有人喜欢懒羊羊,说要学习懒羊羊聪明机智、临危不乱的作风;有人喜欢灰太狼,说要学习灰太狼屡败屡战、不言放弃的精神。这说明 A.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D.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无形的、强制的
8、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时都有张贴对联、年画、福字的传统习惯。由此
可见,传统文化
A、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烙印 B、具有相对稳定牲和鲜明的民族性
C、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9、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核心理念是“五羊圣火”,会徽设计融人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岭南文化元素,为广州、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贡献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这表明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要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差异和个性 C.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D.世界各国的文化逐渐走向趋同
“小呀嘛小儿耶,背着书包上学堂 ”欢快熟悉的旋律响起,往昔岁月一一浮现,少年时代的回忆展开了它温馨美好的画卷。现在的孩子同样也会唱着歌长大。可是词曲稍有不同,是“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快使用双节辊,哼哼哈嘿”。回答10题:
10、现在的孩子同样也会唱着歌长大,可是词曲稍有不同,是“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快使用双节棍,哼哼哈嘿”。不同时代的孩子唱着不同的歌曲长大,这表明
A.文化总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 B.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C.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时代的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有古今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11、从孔子学院的设立到文化年的举办,从动画片《中华小子》的海外热播并获动画大奖到《于丹·论证心得》版权被韩国抢购,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越来越热。假如围绕”中华文化走出去”写一篇演讲稿,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文化理论视角是
①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②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文化与综合国力 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价值的冲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拉开了帷幕,此次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将是一场文化盛会,通过此次亚运会的举办,会让广州的城市面貌、人民体魄和民众心情都发生巨大变化,文明和谐新风遍吹,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提高。这笔财富不仅能造福广州,也会给中国社会带来诸多影响。如果让你以“亚运会的文化影响”为题写一篇时事评论,应当运用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②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质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④文化可以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亿的博大精深。”这反映()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14.“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恩格斯这段话说明了()A.文化就是对社会经济的反映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文化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其实经济并不能决定文化
15、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有利于体现人与社会和谐的语句有
①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④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尽管韩国、越南也同中国在同一天过春节——农历新年,但三国春节的标志性习俗 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17.一轮“汉语热”已在全球掀起,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这一观点肯定了()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具有多样性需要博采众长 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D.文化教育对经济有重大影响 18.下列属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
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形式来进行文化传播
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澳门,保存着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这表明()①建筑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④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不管是在中国内地还是台湾地区,每到清明节都有祭祖扫墓,端午节都会吃粽子,中秋赏月等等风俗习惯。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习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C.这是传统文化习俗的继承和发展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1.有人以“《功夫熊猫》‘盗窃’中国的国宝和功夫,编织着美式‘励志’故事”,呼吁抵制《功夫熊猫》,这种观点()
A.是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的表现 B.反映了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 C.是坚持文化主旋律的要求 D.表明抵制外来文化的侵略的必要 22.30年前,《光明日报》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继而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这说明()A.文化创新推动了实践创新 B.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 C.生产力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D.先进的文化源于先进的实践
23.“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送元宝,烧纸钱,这是古人留下的方式,而今,一些地区出现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为山野增添了一片新绿。这启示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更应该()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D.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4.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过“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
D.违背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25.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A.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被本土化 B.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多
C.文化具有继承性 D.孔子的“仁政”思想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者所借鉴 26.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历经磨难的华夏儿女,再次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决心,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铸造了民族精神新的历史丰碑。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 的特征
A.民族性 B.时代性 C.平等性 D.开放性
27.在我国发行的特种邮票中,有俩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奈、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8.清明节不能只当成是扫墓的节日。我国有些地方的清明节还有与众不同的风俗。如有的地方清明节有采地菜、做米果、吃青团的习俗;还有的地方有在清明节放风筝的习俗,人们把灾祸疾病都写在风筝上,然后放飞;此外还有植树、荡秋千等。这说明()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②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③各民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④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月亮”寄托着中国人浓厚的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 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0、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表现在
① 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 ② 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③ 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④ 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文化生活》第1—3单元综合练习答案 1-5BABCC 6—10DCBAA 11-15BBABB 16—20AADDD 21-25ABDDD 26—30BAABA 31答案:(1)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2)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4)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借鉴和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5)在文化交往过程中应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3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新的时代精神,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33、答案:①红色电影所展示的党的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精神,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用革命的东西来教育现代的年轻人”,就是要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3分)
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4分)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3分)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激励着无数革命青年奋勇抗争,夺取了革命的胜利。(3分)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必须“用革命的东西来教育现代的年轻人”,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4分)
《企业文化》试题12 第2篇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劳动合同签订以后的鉴证是: √
A 契约原则
B 行政原则
C 法律规定
D 自愿原则
正确答案: D 2.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合同的可备条款的一项是:A 劳动条件
B 职业危害防护
C 休息休假
D 培训条款
正确答案: D 3.劳动者享有医疗期的权利长短的总的原则是由 :A 年龄决定的B 资历决定的
C 在企业工作年限决定的
√
√
D 对企业的贡献决定的
正确答案: C 4.《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不胜任工作的举证要求,实际是要求企业: √
A B 提高管理水平
加大管理力度
C D 增加管理成本
理顺管理程序
正确答案: C 5.基于员工过错而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可以 : √
A 提前30天通知员工
B C D 随时通知员工
提前10天通知员工
按约定通知员工
正确答案: B 6.某些职位要求女性的求职者是硕士以上毕业,男性的求职者是本科以上毕业这也是: √
A 学历歧视
B C D 性别歧视
职称歧视
成绩歧视
正确答案: B 7.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是: √
A 期限劳动合同
B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C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D 协约劳动合同
正确答案: C 8.下列条款中属于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的是: √
A 补充保险条款
B 培训条款
C 福利待遇条款
D 工作地点
正确答案: D 9.非过错员工解除合同时,企业要向员工: √
A 支付经济补偿金
B 支付养老保险金
C 支付社保基金
D 支付最低生活补助金
正确答案: A 10.劳动合同期限在三年以上和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试用期是:A 不得超过一个月
B 不得超过两个月
C 不得超过三个月
√
D 不得超过六个月
正确答案: D 11.企业解除非过错性员工劳动合同要求提前: √
A B C 提前3天通知
提前10天通知
提前15天通知
D 提前30天通知
正确答案: D 12.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如果是工作不满六个月的员工,企业需要支付补偿金为: √
A B C 三个月工资
两个月工资
一个月工资
D 半个月工资
正确答案: D 13.《劳动合同法》出台以后,媒体认为其最大的亮点就是终止合同的时候员工可以享受: √
A B 公正待遇
平等权利
C D 补偿金
自由择业
正确答案: C 14.下列几种岗位上不适合劳务派遣的是: √
A 临时性岗位
B 高端层岗位
C 替代性岗位
D 辅助性岗位
正确答案: B 15.企业在招聘过程当中,最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A 人际关系
B 任人为亲
C 人才素质
D 就业歧视
正确答案: D
《企业文化》试题12 第3篇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32届大会上与会国达成共识并给出最新定义, 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 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 在各个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 被不断地再创造, 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 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在如何保护的问题上韩国走向商业化和旅游化;法国设立“文化遗产日”推动欧洲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很多国家也纷纷出台相关法规政策, 创立保护机构。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 是一块有待开发而极具优势的文化产业。别金花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中从理论借鉴、旅游开发、民俗研究、资源产品化等方面提出见解;单就灯谜申遗活动而言, 姜志校在《灯谜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几点思考》中也有所见地, 且其他省市已有灯谜申遗成功的范例。发展特色城市要以城市独特的文化为依托, 特色风貌与文化保护缺一不可。以我省为代表, 李军等人在《发展文化产业视域中的石家庄市文化品牌建设研究》中提出了把燕赵文化和西柏坡红色文化与城市文化品牌宣传相结合的思考。
中华灯谜是我国特有的民间文化艺术, 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体现。灯谜活动在全国各城市和农村都有开展, 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其中保定灯谜源于宋朝, 兴于清末民初, 盛于当代。目前, 保定市新市区是我国灯谜文化的重要发展地区之一。但是, 保定灯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还面临诸多问题。相关保护法规尚不健全, 河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还未见灯谜的身影, 而且, 认为灯谜属于民间艺术、下层俗众文化的偏见也不利于灯谜活动的开展。因此, 本论文旨在研究保定灯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希望能引起相关方面对保定灯谜文化的重视, 纠正舆论对灯谜的错误认识, 对灯谜的普及推广产生积极的引导, 并对建立保定为特色文化城市产生积极的意义。
二、主要观点及内容
挖掘保定文化底蕴、提炼“保定精神”、提高保定城市品位、建立保定特色城市与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传承息息相关。在保定灯谜申遗的大环境下, 我们应该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和危机意识, 充分认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对处于弱势地位的非物质文化应该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去保护继而使之重现生机。作为保定文化底蕴的一部分, 在保定灯谜的保护开发与传承方面, 要大力推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教育对接, 避免出现传统文化后继无人的现象, 比如推进传统文化进课堂, 进高校, 培养具有文化保护意识的师资等。
1、保定灯谜的历史
灯谜是富有中国民族风的文学形式和文字联想游戏, 是一门独立的语言艺术。它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娱乐价值、益智作用、宣传作用、教育作用和文化交流作用, 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业余文化活动, 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遗产。
保定作为灯谜文化城市有源远的历史背景。保定市灯谜申遗报表中如是描述:她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灯谜之乡、中国谜城, 入选2008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保定市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 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她的灯谜文化源远流长, 尤其是在清末民初得以进一步发展。时任清朝直隶总督署官员的陈云生创建了保定最早的灯谜组织——醉心虎社。中国封建王朝末科状元、翰林院学士、著名教育家刘春霖, 是1916年“北平射虎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保定著名的儒商高喜芝, 以及保定市原常务副市长、河北省开放办主任陈学曾都酷爱灯谜, 是保定灯谜的先驱和代表。
目前保定热电厂、胶片厂、变压器厂、保定七中、图书大厦、时代商厦等地灯谜活动都非常活跃。
2、保定灯谜发展的局限
大约二十年前, 保定灯谜活动相对更为普遍。不仅报刊、杂志、台历上时有猜灯谜的专栏娱乐大众, 每逢节假日保定老图书馆、人民公园 (动物园) 和保定古莲花池还会举行大型的有奖猜灯谜活动。那些地方不仅热闹, 人们还能从灯谜谜面中学到很多历史、文学、民俗等相关知识。尤其是莲池元宵节灯谜, 除了头顶花花绿绿纸上的灯谜可以猜, 还有很多花灯冰灯可以欣赏。如今, 灯谜不再受到关注, 人们只能于元宵节时在新图书大厦见到它的影子, 久违的欣喜中不免带有一丝遗憾。
保定灯谜协会会长高鸿泰指出:如今很多人认为灯谜属于民间艺术, 对灯谜有偏见;认为灯谜是下层文化, 上层、收入高、地位高的人士一般不参与灯谜活动;认为灯谜是俗众文化, 学历高、高级领导者一般不参加灯谜活动;认为灯谜属于大众文化与个体文化, 参与者多是下层群众, 组织松散;认为灯谜属于业余文化, 灯谜属于非官方性质, 有地位的人不愿意参加活动;当代社会多种现代化媒体对灯谜也有冲击作用, 如电视、广播以及网络游戏等都对灯谜活动有不小冲击。保护灯谜文化、健全保护制度、争取使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而打造保定特色文化城市势在必行。
3、保定灯谜的保护措施及成果
在河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保定地区共有17项, 其中并不包括保定灯谜。可见, 灯谜文化在本地区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保护灯谜文化需涵盖以下几项:灯谜艺术传承人的保护, 灯谜历史资料的保护, 灯谜作品的保护, 灯谜传承工作的保护, 灯谜研究成果的保护等内容。在高鸿泰会长的努力下, 保定灯谜目前已展开记录式、活态式和博物馆收藏与展示式的保护, 如:
(1) 在记录式保护方面, 编辑出版灯谜出版物:《郎风虎啸》、《鼓楼灯影》、《红星闪闪》、《田野茫茫》、《青澳湾湾》、《中华雄风》、《教你学会猜灯谜》和DVD光盘:《保定谜正酣》、《谜城-保定》;创建保定灯谜网;提交保定灯谜申遗报表。
(2) 在活态式保护方面, 保定谜人率先把灯谜作为课程引进保定七中学生课堂, 着意传承灯谜文化、培养灯谜接班人;创建保定灯谜协会, 定期开展专题灯谜活动, 多次举办“田野杯”、“名商游艇会杯”、“力高杯”、“协和杯”、“图书大厦杯”等省市级大型谜会并与海内外谜界友好往来。
(3) 在博物馆收藏与展示式保护方面, 保定谜人在保定古莲花池内的藏经楼建立了“保定灯谜艺术馆”, 保存灯谜的文字、录像等资料, 展出中国灯谜和保定源远流长的灯谜文化。
在保定谜人的努力下, 保定灯谜协会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华十佳灯谜社团”;2010年, 省文化厅命名保定市 (高新区代表) 为“河北省灯谜文化之乡”;而保定七中也被中国民协中华灯谜学会授予“中华灯谜教学示范校”。
4、开发利用保定灯谜文化, 建立保定特色文化城市
对保定灯谜的保护, 我们不仅要确立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还要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 更重要的是要开发和利用:利用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物质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形成文化产业。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树立保定形象, 体现保定风貌, 展示保定的特色文化, 为建立保定成为以灯谜为非物质文化的特色城市打好夯实的奠基。为此, 笔者特提出几点浅显的建议:
第一, 通过促进举办各种类型的灯谜宣传展示活动, 可以在保定各中学和高校做有关文学、历史、民俗、科学、时尚等各类题材的专栏, 有效地开发利用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使之日后有能力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形成了本地区亮丽的文化名片, 甚至为转化为经济资源和获取经济效益做奠基。
第二,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共同发展, 以全新的文化视角和手段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灯谜文化创意产业通过知识产权的形成和利用, 为社会创造财富, 提供就业机会, 同时推进灯谜文化的普及发展。
第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化, 使灯谜文化转化为文化产品, 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学科综合研究做贡献。灯谜文化是一个综合课题, 涉及到旅游学、民俗学、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美学等多个学科。加强对灯谜文化的研究, 对灯谜文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势必形成推动之势。
第四, 通过学校教育途径, 使灯谜艺术后继有人;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才智, 培养具有文化保护意识的师资, 不忽视驻保高校对保定城市建设的作用, 可号召各高校与社团活动相联系开展第二课堂, 做相关的灯谜讲座与竞猜活动, 丰富大学生的历史文化内涵, 培养城市建设的远见者。
此外, 张洁娟在《保定倾力打造“城市文化品位”的调研与思考》中曾提出, 要建设具有城市文化品位的保定就需要提炼“保定精神”、提升文化品位、筑牢文化底蕴、构建主题文化城市形象等。所以, 在依托保定文化古城、文物大市、旅游名城、戏曲之乡、学生城、冠军的摇篮的大前提下, 我们可以借鉴“河北吴桥杂技艺术节”、“山东潍坊风筝节”的经验开展我们自己的“保定灯谜文化艺术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聚集人才、传承文化、推出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具有特色文化的精品城市。
三、结语
把保定灯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和建立保定特色文化城市相结合意义重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和价值已得到世人肯定, 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更应得到关注。通过推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才能健全群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 消除偏见, 更加主动和深入地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中来。本论文希望通过相关研究, 使保定灯谜文化得到弘扬和重视, 推动保定地区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并对建立保定为特色文化城市产生积极意义。
摘要:推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才能健全群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 使其更加主动和深入地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中来。本论文旨在通过相关研究, 使保定灯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弘扬和重视, 推动保定地区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并对建立保定为特色文化城市产生积极意义。
关键词:灯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基础文件汇编[M].外文出版社, 2012:2.
高一(上)Unit12测试题 第4篇
第一部分:听力略(满分30分)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 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 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 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1. Books can’t be ____from the library.
A. taken awayB. put awayC. given awayD. kept away
22. You know you are ____ to stay.
A. welcomedB. welcomingC. welcomeD. welcame
23. Mrs Black came ____ her friend in New York.
A. aboutB. by C. upD. across
24. Political leaders fought ____ slavery.
A. forB. againstC. outD. at
25. I ____ what he said but I don’t ____ him.
A. believe; believeB. believe in; believe in
C. believe; believe in D. believe in; believe
26. It was in 1969 that the American astronaut ____ on the moon.
A. succeeded to landB. succeeded landing
C. succeed in landingD. succeeded in landing
27. The story ____ about the neighbourhood.
A. is being whisperedB. is whispering
C. has whisperedD. whispered
28. ____ of us smoke, Li Ming never does.
A. AllB. NoneC. Not allD. No one
29. I hurried ____ I wouldn’t be late for class.
A. sinceB. so thatC. as ifD. unless
30. He ____ to go to bed ____ there was a ring.
A. was going; whenB. was about; when
C. was getting; whileD. was looking; as
31. What a pity!____ she had known about it.
A. As ifB. Even ifC. If onlyD. Even though
32. All of us have been there, Xiao Ming ____.
A. includingB. includedC. is includingD. is included
33. They found there was ____ to press on the top.
A. heavy enough nothingB. nothing heavy enough
C. nothing enough bigD. enough nothing big
34. ——Can you win the game?
——____.
A. I’m sure soB. I’m afraid notC. I wish so D. I don’t hope so
35. Why do you want a new job ____ you’ve got such a good one
already?
A. thatB. whereC. whichD. when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 每小题1.5分, 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 掌握其大意, 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Jack, an old sailor(水手) who had __36__ many years in the Navy(海军), was walking __37__ a country road __38__ he came into a farm-house. The farmer was standing __39__ the door and Jack said, “I have been walking all day __40__ work. Will you give me __41__?”
“All right,” said the farmer, “I’ll give you a __42__. Do you see the sheep over the hillside?”
“Yes,” answered Jack.
“Well,” said the farmer, “get them all __43__ that gate and into the yard.”
An hour __44__ the farmer went to the __45__ and found Jack lying on the grass, out of __46__, with sweat(汗) on his forehead.
“Did you get them all in?” said the farmer. “Yes,” said Jack. The farmer __47__ and sure __48__ all the sheep were __49__ in the yard and the gate __50__. __51__ the farmer saw a hare(兔子) __52__ round among the sheep. The sailor saw what he was __53__.
“Yes,” he said, “that little __54__ there gave me __55__ trouble than all the rest put together.”
36. A. costB. spentC. paidD. stayed
37. A. acrossB. inC. alongD. with
38. A. whenB. justC. thenD. as
39. A. atB. inC. onD. behind
40. A. lookedB. looking forC. looked forD. looking
《企业文化》试题12 第5篇
前面我们说了企业文化的定位,可知企业文化工作的对象是企业员工的精神状态。我们主要的工作都围绕一点:如何在企业内部倡导和营造积极健康、活泼合谐的员工精神氛围。相信这一点也是企业家们极为关心的事情。
开展企业文化工作要解决这么几个问题。首先,是要描述出一种较为理想的员工精神状态的图画。说清楚这一点,我们才知道企业文化工作要做到什么程度,员工们在精神层面需要什么,也才知道我们到底想做什么,员工才会较好的自觉配合和调整。第二,是要解决做好企业文化工作的手段问题。企业文化工作的手段肯定和其它工作不同,有它的特殊性,要好好研究。第三,是弄清楚企业文化工作的评价标准问题。怎样评估,我们的企业文化工作是不是做到位了,效果到底怎么样,要有个说法。
先说第一个问题,理想状态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样。
在我们的企业文化定位中已经说到了,积极健康、活泼合谐的员工精神状态是我们的理想。说明这一点,要弄清楚两方面的需要,企业的需要和员工的需要。
企业需要员工忠诚、主动,能共富贵也能共遗患难,总能保持高昂的士气,那企业就好做了;员工功利要求之外,需要更多愉快、尊重、自豪和温暖的感受,那日子就好过了。
这样一看就明白了,这是一个互相的概念。互相忠诚、互相尊
1重、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都是这样,由此达到积极健康、活泼合谐。这就是我们企业文化的理想状态,能做到这样,何愁企业不强。
再说第二个问题,达到企业文化理想状态的手段和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沟通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良好沟通,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企业文化的工作也同样需要。没有沟通就谈不上我们前面所说的“互相”的概念了。
企业文化的工作,就要在经营性、制度性和管理性渠道之外,建立更多各种各样有效的企业沟通的渠道和载体,使企业员工达成精神层面的充分交流,能把心里话和内心情感尽量多的表达出来。大家相互了解多了,自然就能调整好自己的位置,行为的位置和心态的位置。
这里的关键是两个,一是渠道和载体要丰富、要有效,一是传达各方信息要准确,要经常,尽少偏差。
渠道方面,可以是刊物、电视、网络、座谈、论坛、比赛、游戏、文艺、展示会等等,每个人都可以想出更好的办法来丰富这些沟通渠道和载体,这些事情能把人们从固有工作的常轨故辙中解放出来,消除常规工作的紧张与拘束,使人在工作之余,能将精神重新振奋起来,有调节和充电的功用,而且还含有一种建设性的或创造性的元素。
信息传达方面,企业文化工作的人的责任重大了,从上往下传信息,根据企业情况,正确倡导什么、传播什么,;从下往上传信息,员工的信息到底是什么意思,别搞错了,以偏概全、以点概面都要不得。企业方面可以提出企业理想、企业观念、企业道德等等并有效地得到理解和贯彻,员工方面可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能得到合理的解答和较为满意的回应。
企业文化产生功用的主要特点是陶冶和薰染,这也区别于物质性工作和制度性工作强制性和约束性的特点。这样我们得到企业文化工作的几个基本原则。1、2、3、4、5、引导为主,不要强制。持续进行,不要间断。统一安排,不要分隔。生动活泼,不要死板。循序渐进,不要着急。
第三个问题,企业文化工作怎样评价。
这是说企业文化工作的效果问题。做了半天,企业文化是否起作用了,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是否产生好处了,企业家和员工们的日了是否减少了很多郁闷和苦痛,工作效率是否提高了。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评估。
评估就要有标准。我想有这么几个标准可以作为衡量。
一是对待企业内部非原则性不愉快事情的态度。是一点小事就弄得满城风雨,还是能开诚布公,良好解决。
二是对待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情的态度。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还是主动协助,积极帮忙。这是制度管不到的,很说明问题。
三是看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是否关心。是现实得很、做一点算一点,还是事事能从长远考虑,关心企业就是关心自己,关心未来发展就能同舟共济。
就这三条,标准多了也不好。看一个企业员工的这三点,就知道这个企业的文化行不行。
最后,我想需要澄清两个认识。
一、统一和个性的关系。
现在一提企业文化就说要什么什么都统一起来,有点忽视了保持员工个性的重要性。统一是一定要统的,规章制度一定要统,企业形象一定要统。除此之外,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充分尊重员工个性,使之在企业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合谐起来。个性与个性会有碰撞,但也由此产生创新的力量;个性与个性会有不同,但就象十个手指弹钢琴,个有个的作用,用乐谱使之合谐起来,形成合力。我不赞成把所有员工的思维方式等等弄成差不多一样的,会失去活力。所以我们第一个认识是这样的:在制度的基础上,尊重个性,使之合谐。
二、凝聚与发散的关系。
这是说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距离问题。我们大多数的企业家似乎都特别希望自己员工有极强的凝聚力。这没有错,但不要忽视了发散的作用。团队的力量很重要,但不要只能聚不能散。就象一张很好的渔网,有很坚韧的丝线互相连着,需要聚的时候,一触即收,鱼跑不掉,需要要散的时候,张开大网,富有弹性,大鱼小
《企业文化》试题12 第6篇
2014年12月13日,是中国首个国家公祭日。77年前的这一天,举世震惊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让金陵城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当这天纪念警报响起的时候我们该反思什么? 为何日本这样的小国,能在国土面积庞大的中国,战略纵深长达八年之久?我认为,中国军队建设的落后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中华民族的一盘散沙以及民族“灵魂”的丧失。这也验证了孟子说过的“人无魂,则萎靡不振;国无魂,则沉沦衰落”。
同样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灵魂”,最终会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所淘汰,更不可能谈什么长远可持续发展。然而企业的灵魂是什么?张瑞敏曾说:“企业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企业的灵魂就是自身的企业文化。可见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特别进入21世纪,企业文化成为经营者中的热门词汇,尤其是在一些成功的跨国企业和百年企业影响下,企业文化成为商界视为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看作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大型企业甚至中小企业都普遍重视、纷纷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
如果把组织结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看作企业体制中的“硬件”,那么企业文化就是“软件”。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与员工共同秉承的价值观、共同遵守的信念和共同实施的行为方式,其注重企业中的文化因素,注重为全体职工共有的价值观念,注重职工对本企业的向心力,注重企业中的人际关系。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靠了其对职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把其中所包容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与企业职工中。在这种企业文化面前,职工会自觉地按照企业的共同价值及行为准则去从事工作、学习、生活,发自内心地为企业创造财富,这种作用是无法度量和计算的。
企业文化又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融通、促进,形成了企业文化优势,这是企业战胜困难,取得战略性决策胜利的无形力量。特别是在当它的力量十分雄厚的时候,能够产生较强有力的经营结果,无论是在市场上的竞争,还是为客户提供服务,或是激励员工共同奋斗,企业文化均可以成为企业的指导思想。
如果企业形成了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有了自己的“灵魂”,也就找回了自己的“精、气、神”,就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并能实现企业的长远快速可持续健康发展。
2014-12-30
《企业文化》试题12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