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二 医嘱查对制度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二 医嘱查对制度(精选8篇)

二 医嘱查对制度 第1篇

医嘱查对制度

1.医生开出医嘱后,护士应及时、准确地输入电脑医嘱系统或转抄在执行单上。

2.每天查对医嘱2次,由 1人口诵医嘱内容,1~2人核对,并有记录,核对者签名。

3.执行医嘱应严格“三查七对”(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查;核对床号、姓名、药品、浓度、剂量、方法、时间),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向开具医嘱的医生问清后方可执行。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4.下一班护士负责查对上一班新入院、转入、转床、术后病人医嘱的处理情况。

5.转抄或重整医嘱时,须经2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6.护士执行临时医嘱时,应由执行者在医嘱单上认真填写执行时间并签名。

7.在一般情况下护士不执行口头医嘱,如遇特殊抢救情况执行口头医嘱时,需口诵医嘱2次,并保留安瓿至抢救结束,做好记录。抢救结束6小时内督促医生据实补齐医嘱并签字。

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转抄或护士录入医嘱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在给病人注射、输液等操作前均须经两人核对后执行。

2.计算机处理医嘱实行“四查九对”制度。

(1)“四查”:一查医嘱转抄;二查分类执行单;三查当天全部医嘱;四查晚夜班全部医嘱。

(2)“九对”:除按照“七对”的内容查对外,八对:对医嘱相对应的计价属性和计价项目进行查对;九对:护士长每周组织两次大查对,查对内容包括各类执行单、医嘱记录单、计算机医嘱三项,同时检查医嘱执行是否及时准确,皮试结果有无标记,医嘱记录单、体温单,行是否对正,页是否完整、正确。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领取和使用药品前,仔细检查药品质量、标签名称、有效期及批号,有无变质、过期等,如安瓿、输液瓶等有裂缝或瓶口松动,则不得使用。

4.多种药液同时应用时,注意配伍禁忌。

5.易过敏的药物,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按医嘱做药物过敏试验。

6.毒、麻、限制类药品使用时,必须两人核对,用后保留安瓿24小时,以备查对,并做好记录。

7.口服摆药后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才可发放,并协助病人服药到口。

8.严格按医嘱时间给药。

9.执行服药、注射、输液时,如有疑问应立即查询,核对无误方可执行,并记录签名。

输血查对制度

1.采集血交叉标本时必须仔细核对医嘱、输血申请单、标本标签。

2.领血时,认真做好“三查十对”(查血袋标签是否完整清晰、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凝块等异常;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血量及有效期)。

3.输注前,必须再次查对输血医嘱及执行单,严格经过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到病人床边核对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并核对血液后,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进行输血。

4.输血过程中出现输血反应时,及时通知医师,配合处理,并应保留血袋余血及输血器。

5.输血完毕后,再次执行“十对”,并将交叉配血报告单存入病历。

6.血袋低温保留24小时,以备必要时核查送检。

7.凡两位以上病人同时配血时,血标本要分别、分处采取。

二 医嘱查对制度 第2篇

1)护士应严格按医嘱流程履行查对职责,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2)转抄、转运、转录医嘱必须明确日期、时间、内容、双人核对,转抄者与查对者双方签全名,每班结束工作前须查对本班医嘱执行及记录情况。3)执行诊疗医嘱前须经双人床边查对无误,发现疑问或患者提出质疑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并向患者解释说明后方可执行,执行者及时记录时间并签全名。4)规情况下不执行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医嘱,在紧急抢救等特殊情况下医生下达口头临时医嘱,执行者须向医生复述一遍,实施双重查对后执行,并保留药物容瓶于抢救后再次核对:抢救完毕6H内医生须补开医嘱并签名。

5)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患者“危急值”货其他重要的检查结果时,接获着须规范、完整地记录结果和报告者的电话和姓名,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立即报告医生。

临床用药(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药物治疗前的“三查七对”。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置处前查;服药、注射、置处后查。七对:对床号、对姓名、对药名、对剂量、对浓度、对时间、对用法。

2)备药前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丸剂、胶囊等无变质;安瓶、注射液瓶无裂痕;密封铝盖无松动;输液袋无变色、浑浊和絮状物;不得使用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的药品和物品。

3)根据有关规定规范用药:根据药品说明书、“药品配伍禁忌表”及“皮试药品操作指引”规范用药行为,执行注射医嘱(或处方)前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及多种药物配伍禁忌:配药后在瓶签上注明药名、剂量、配制时间‘配药者签全名;保留药品容器经另一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

4)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在服药、穿刺、注射前后进行再次查对,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掌握重点药物用药后观察程序,完善输液安全管理,控制输液流速。

5)邀请患者参与查对:邀请患者参与用药时查对,告知用药目的、可能的不良反应及所限定的液体最高滴数、加强巡视,预防输液反应。

采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1)护士根据医生“临床输血申请单”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中的患者住院号、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血型,在预定输血日期前采血送交检验科备血。

2)采血前由2名护士(或值班医生协助)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在床边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区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等,有疑问应于上级护士重新核查,并向主管医生核准,重新填写申请单及标签,不能在错误验单和标签上直接修改。

3)核对无误后采集足量血样并在试管上贴条形码,注明病号、床号、患者姓名等,字迹清晰无误,便于核对: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血样;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前采集血标本。医护人员或专业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检验科,双方逐项核对。

取血查对制度

取血合格后,检验科通知病区或手术室医护人员到血库取血,双方共同核对血袋患者信息:病案号、门急诊室(区)、床号、姓名、性别、血袋号、血型、输血量、血液有效期及配血实验结果准确无误。

核查库存血的外观:标签无破损、字迹清晰、血袋无破损、漏血,无明显凝块、血浆无乳糜状或暗灰色、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未摇动时血浆层与血细胞的分界清楚无溶血,血细胞层无紫红色,无过期或其他须查证合格等情况。双方共同签名后发出血袋放入无菌治疗盘或清洁容器内取回,勿震荡、加温或放入冰箱速冻,放置室温时间不宜过长,尽快输用,不得自行主贮血或退回血库用2~6°C冰箱保存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至少7d,以便追查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

输血查对制度

1)输血前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案”(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及与患者的交叉相容实验结果)及血袋标签(姓名、编号、血型、采血日期等)各项内容与配血报告单相符;检查血袋无破损渗漏、血液外 观颜色正常、无溶血、无凝血块、无变质;查对输血用物(输血器、针头及消毒物品等)符合标准并在有限期内。

2)输血时由2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及交叉配血报告单共同到患者床旁再次核对,确认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室(区)、床号、血性报告相符输血。

3)输血前轻轻混匀血袋内成分,避免剧烈震荡。不加人其他药物,必要时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稀释;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两袋血液之间用静脉注射生理水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4)输血过程中先慢后快,在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检验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5)出现输血反应,检验科需再次核对受血者及提供者ABO血型、RH(D)血型,检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结合球蛋白、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等。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道,及时报告上级医生,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核对用血申请、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并把血袋内余血及输血管送回检验科待查。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尽早检测患者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5-7H 测血清胆红素含量。医护人员逐项填写“输血反应报告表”及“患者输血反应报告表”,并返还检验科保存。检验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股。

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再次核对医嘱,患者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编号、献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检验科至少保存1d。

饮食查对制度

1、饮食查对制度的重要性

饮食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护理得当,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反之,则会加重病情。如术前本应禁食的患者误进食,会影响手术的安排;假如未被发现导致术中误吸,则后果更为严重。

2、饮食查对制度的内容

1)严格执行治疗饮食医嘱,每天核对饮食医嘱并通知营养室

2)通知责任护士以饮食单为依据,核对患者床前饮食标识:床号、姓名、饮食种类,并向患者宣传治疗饮食的临床意义。

3)禁食或特殊饮食患者床头设立醒目标识,并告知患者或家属禁食时限或特殊饮食治疗要求及指导配合方法。

4)发放饮食前查对患者信息饮食单与床头饮食种类是否相符,协助患者进食,观察患者反应。

门诊手术室护士查对制度执行细则 第3篇

1针对患者的查对

1.1 接患者前查对 接患者出发前第1次查对手术通知单与手术安排表一致, 查对内容包括手术间号、患者姓名、性别、科室、床号、手术时间、手术台次等。

1.2 病房接患者时查对 在病房第2次根据手术通知单、病历查对患者信息及手术部位、禁食、过敏史、血型、术前用药、有无特殊感染、患者携带物品如X线、药品等。查验患者的病备皮情况, 有无首饰、活动性假牙等到禁带的物品。

1.3 患者入手术间时查对 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患者信息。

1.4 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开刀时查、关闭体腔前后查。

2物品的查对

随着新、高、尖手术的不断开展, 手术器械、手术敷料也在不断的变化, 严格清点核对制度能完全避免异物遗留体腔, 保证患者安全, 避免器械丢失。

2.1 查对原则 严格执行“三人四次”清点制度。在一些腔隙部位关闭前、后, 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应共同清点物品。术中临时添加的器械、敷料, 巡回护士应及时准确记录。“三不准”制度的执行。清点物品时坚持“点唱”原则。准确及时记录所有手术台上物品, 洗手、巡回护士两人核对无误后并在手术护理单上签全名。

2.2 查对内容 包括普通器械、内镜器械等所有手术台上的器械。敷料:包括纱布垫、大纱布、小纱布、小纱条、棉片、棉球、手术刀片、电刀笔、线轴、缝针等。

2.3 查对时机 第一次清点:手术开始前。第二次清点 :关闭体腔前。第三次清点 :关闭体腔后。第四次清点 :缝完皮肤后。

2.4 查对方法 查对时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按次序清点3器械、缝针、纱布等, 在登记本上清点一项登记一项。清点全部完毕, 洗手护士登记数字准确后, 方能确立。手术台上已清点的纱布、纱垫一律不得剪开使用。台上用过的纱球、棉片、小敷料等应放于台上, 不得投入桶内。术中送冷冻切片病理检查时, 严禁用纱布等手术台上的用物包裹标本。凡术中增加清点范围内的物品, 必须由巡回护士给与增加并由洗手、巡回护士共同清点, 登记后洗手护士要核对所等数字。手术用的缝针用后要及时别在针板上, 不得放在他处, 断针要保存完整。

2.4 查对注意事项 深部脓肿或多发脓肿行切开引流时, 创口内所填入的纱布数目, 应详细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其他”栏内, 手术结束后请主刀医师签名确认。有尾线的纱布、纱垫, 手术前后检查其牢固性和完好性, 防止手术过程中的断裂、脱落。手术切口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或腔隙, 关闭每个部位或腔隙时均需注意清点, 防止物品遗漏[4]。

3体会

门诊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而且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 同时也存在着护理安全隐患。查对制度是是护理核心制度[5],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至关重要, 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危、医疗质量的高低。探讨预防和避免门诊手术室发生差错的有效护理措施, 以阻断护理差错发生的源头, 确保门诊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准确和高效。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查对制度1在门诊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方法 注重护理查对制度的落实, 针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漏洞, 采取相应积极措施。结果 门诊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是预防发生护理纠纷的一项重要措施., 大大增加了手术安全系数, 杜绝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 通过实施护理查对制度, 健全了门诊手术室护理质控体系, 有效防范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门诊手术室护士,查对制度,执行细则

参考文献

[1]赵曙光, 张秀红.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2 (14) :38.

[2]许玲凤.护理差错事故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医学创新研究, 2008, 10 (30) :85.

[3]宋烽, 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168.

[4]魏革, 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179.

二 医嘱查对制度 第4篇

【摘要】目的 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的作用分析和探讨。 方法 以2011年至2012年我院接收的手术患者120例最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实验组采用查对制度,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1±0.6h,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8±0.8h;实验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3.33%,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95.43,对照组为82.26,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可以让手术流程更加顺畅,节约了手术时间,患者手术风险降低,获得了手术患者的肯定,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查对;查对制度;术中护理

手术室是进行急救以及外科手术的地方,医院多个科室都和手术室有着紧密联系,属于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但是手术过程中会因为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手术出现问题,其后果是严重的[1]。手术室内的工作紧张,节奏快速,要求拥有很高的护理质量,手术的顺利进行是建立在良好的护理工作的基础之上。查对制度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工作,我院的查对制度有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医嘱查对、手术查对、输血查对以及饮食查对等[2]。此次研究的是手术室护理的查对制度的作用,根据我院的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进行如下的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至2012年选取我院120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样本,这些患者中病情、年龄和性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在活动同意的情况下進行研究分析的,对他们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比对两组的治疗效果。

1.2查对制度

1.2.1术前一天,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到患者的病房进行访视,按照患者的手术单来进行各项信息的核对工作,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房号、床号、手术部位等等,向患者讲解手术流程,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手术当日,提前半小时巡回护士到手术患者的病房来接患者,再次进行核对信息和麻醉方式以及药物、血型、过敏结果等。向患者询问是否遵医嘱进行禁食和排空膀胱,待双方均确认后进行签名。

1.2.2手术前的麻醉要求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医师先进行患者的信息核对,在核对完之后,若无误则在核对表上进行共同签名。各类无菌器械使用之前,器械护士要先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问题,需要更换与否,防治患者的感染。对手术器械进行清点,一边清点一边在记录单上进行记录。术中药物使用多为口头医嘱,护士要对医嘱进行重复,在获得确认后再进行给药,给药后再重复一次。术中需要进行输血的话,要求循环护士和麻醉师进行“三查八对”,输血袋保存24小时,在患者无任何反应后进行销毁。关闭体腔前后都要进行一次手术器械、药物、敷料的核对,避免遗漏体内事故出现[3]。

1.2.3手术后手术结束之后,在巡回护士、手术医师及麻醉师的陪同下将患者安全的送回病房,途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保持各种引流管道的通畅,向病房护士交代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与病房的护士做好交接,在手术患者的护理交接单上进行详细的记录并签名。器械护士在清洗器械之前,再次进行清点核对,做到术后放心。患者的标本送检前,当班护士和送检员应再次核对标本的标签、病理检查单、标本送检登记本,内容一致后由专人送检。

1.3疗效评价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风险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其中,患者的满意度采用医院制定的调查表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服务态度、专业操作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分,满分为100。

1.4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的数据录入到SPSS15.0数据库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0.05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1±0.6h,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8±0.8h;实验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3.33%,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95.43,对照组为82.26,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目前医疗体制改革,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有所增加,要求医护人员的水平更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者要做好自身的常规工作,还需进行医疗法律知识的学习[4],既是对自身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是为了让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护理服务,避免护患纠纷。查对制度需要护士根据规章制度和规范流程来操作,在护理过程中懂得风险的存在性。我院此次对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的研究发现,查对制度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为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避免了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陈艳.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探讨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9,4(6):252-253.

[2]韩江琴,高义云.查对制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452-453.

[3]欧荔青.查对制度在手术室护理实践中的实施[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16(5):47-48.

医嘱查对制度 第5篇

1、护士过医嘱时应做到及时、准确,需2人核对,同时做到每天查对医嘱4次,并记录。

2、处理长期医嘱或临时医嘱时要记录处理时间,执行者签全名,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各班医嘱均由当班护士两名进行查对。

3、抢救患者时,下达口头医嘱后执行者完整重述确认,由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全医嘱,执行者签全名,执行时间为抢救当时时间

医嘱查对及执行核对制度 第6篇

护士转抄及录入医嘱必须认真核对,确保准确无误,转抄者签名必须签名清晰

→认真仔细核对医生录入的电子医嘱(包括药品、剂量、浓度、时间、给药方法)

→分不同内容对电子医嘱进行处置(口服药、静脉给药)→核对并打印单床口服给药单及输液执行单,交责任护士进行处理

→文字或电子医嘱都必须查对(白班、中班、夜班)→要做到无任何错误,保证正确率100%,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

处方或用药执行制度

一、护士必须严格根据医嘱给药,不得擅自更改,对有疑问的医嘱,应了解清楚后方可给药避免盲用执行;

二、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目的,熟悉各种常用药物的性能、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向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介绍;

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①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

②七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

四、做治疗前,护士要洗手、戴帽子、口罩,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五、给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药行过敏史(需要时作过敏试验),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用药后要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及治疗效果,如有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师,并记录护理记录单,填写药物不良反应登记本;

六、用药时要检查药物有效期及有无变质,静脉输液时要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口有无裂缝、液体有无沉淀琢絮状物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七、安全正确用药,合理掌握给药时间、方法,药物要做到现配现用,避免久置引起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

八、治疗后所用的各种物品进行初步清理后,由中心供应室回收处理,口服药杯定期清洗消毒备用;

电脑医嘱查对流程 第7篇

点击医嘱管理

↓ 医嘱查询 ↓ 选择全科病人

↓ 点击列选择

↓ 点击反向选择

选择相应的数据(床号、姓名、下嘱时间、下嘱医生、停嘱时间、停嘱医生、数量、用药方法、长期、临时等所要查询的项目)

↓ 确定 ↓

医嘱输入微机的日常查对方法探讨 第8篇

【摘要】 目的 应用微机进行医嘱处理是目前医院使用较普遍方法,选择正确的医嘱输入微机日常查对方法是保证医嘱输入快捷、准确、实用,确保医疗护理工作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的关键。方法 随机选择我科2007年1~3月刚应用微机处理的医嘱2665份,与实施“七查对”制度的2007年4~7月应用微机处理的医嘱2689份作相对照。医嘱处理后引起的医药费错误增加、病人不满意、缺点差错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7年4~7月输入错误、不良后果、缺点差错等指标明显少于2007年1~3月。结论 应用微机进行医嘱处理,实施“七查对”方法,对减少差错、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

关键词 医嘱 微机 查对制度

在当今信息的时代,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医院各个领域,应用微机进行医嘱处理,成为医疗护理的专业性工作,是医疗护理专业领域的一个扩展。在网络运行中,为了使医嘱输入正确、快捷,查对方法实用,确保医疗安全,确保满意度,确保病人对医院的信任,我们逐渐的总结出了 “七查对”的查对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随机抽取我科2007年1~3月份刚实行医嘱微机处理的医嘱2665份和2007年4~7月份渐渐实行“七查对”方法处理的医嘱2689份进行对照,医嘱情况相类似。1.2 方法 根据时间调查、分析,拟定出“七查对”方法,规范医嘱处理前后进行对照分析。以2007年1~3月份所发生差错缺点与2007年4~7月份所发生的差错缺点及相关情况进行分析。

“七查对”的查对方法:一查对:医生负责每天医嘱的输入,输入医嘱前先记入医嘱本进行提示,输入微机后医生一人进行一查后保存。二查对:发送医嘱前,主班护士对照当天上午医嘱本的提示,查对微机医嘱界面的长期医嘱、临时医嘱,重点查对医嘱输入的药名、用法、剂量是否正确,是否有漏项,防止漏费和多记费用。三查对:打印执行单前,主班护士进行审核,并执行医嘱,进行计费、药费计帐。四查对:治疗护士查对执行单的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用药次数、用药时间、医嘱项目齐全。五查对:打印每日最低数额欠费清单,进行查对,掌握情况,及时通知治疗班对欠费病人治疗牌进行暂停配药,及时催款,防止用药治疗后无法记帐;六查对:打印出院结算单先查对,发现差错,及时更正,再通知病人结算。七查对:每天下午,由主班、治疗班、护士长一起对照医嘱本的提示,核对当天病历的长嘱、临嘱、微机输出的治疗单的所有项目,查出的问题要及时的纠正,保证第二天的治疗护理无误。

在查对的整个过程中,医嘱本、医嘱单、注射本、口服本、护理本、微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也不能少。2 结果:

2.1积极组织在职医护人员对微机输入医嘱的培训,确保上岗工作程序操作熟练,设定好“成套”医嘱,方便医嘱的微机输入,提高输入的完整和效率。针对2007年1-3月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每天的晨会进行现场指导,让大家都有提高,防止同样的错误再出。实际工作中2007年4-7月在“七查对”的不断的执行中,因微机使用不熟练输错医嘱的情况减少了98%;药品剂量、剂型输入错误或漏输减少了87%;药品用法、时间、途径漏输减少了92%;治疗项目错输、漏输减少了95%。严格的查对确保了医嘱微机输入的准确。

2.2重视在职人员素质教育,特别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服务意识强,富有同情心,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在医嘱的输入中尽职尽责,每一个医嘱都争取输入准确无误,查对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减少漏费补费、多记费退费的情况发生,同时减少病人的疑惑,减少不信任,防止因收费导致的纠纷和不满意的发生,让病人在医院治疗满意顺心。

2.3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为做到让病人明明白白消费、清清楚楚算帐,达到使病人充满希望而来,身体康复、满意而去的目的。实行收取费用公开化,病房楼安放一台触摸式电子屏幕查询系统以方便病人及家属随时查询,接受群众的监督。如遇病人不理解,甚至出现无理取闹的现象,要与病人进行耐心的沟通,争取得到病人和家属的理解与谅解;如果由于医务人员的过错给病人带来伤害,应积极处理,尽可能使伤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始终将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

3.讨论

3.1医嘱输入微机与人手直接在病历上处理医嘱方法不同,容易发生的误差也不同。因医生护士微机应用能力水平不同,个人输入微机常易发生误差的情况多见:(1)输入剂量误差,易发生数位错误,如0.1mg变成0.01mg,使费用减少,治疗剂量不准确;如药片剂量4mg,应当输入2mg,bid/d,但却输入8mg,bid/d,使用剂量发生错误。(2)输入液体选项错误,如:静脉输入5%GS250ml而选择5%GS100ml的造成每天多记2袋液体,造成多记费用。(3)特殊检查漏收费,本项医嘱输入项目不齐,未能发现,可引至发送失败。(4)重复收费,因微机设定功能不掌握,输入医嘱后不关闭界面,护士审核时导致所有医嘱形成两套,造成重复收费。(5)医嘱输入时不查看病人的欠费情况,造成医嘱发送无效,当日无法执行该医嘱。(6)时间界线不清,特殊治疗如给氧、心电监护、输液泵等按时计费发生误差。(7)当日因病人变迁应当停止的费用不停,造成费用多记,进行退费,增加护士工作量和不必要的麻烦。(8)病人结账费用、日清单费用易发生误差。(9)预交押金不足的情况下,以往未记入的费用当病人补交押金后一次性的记入,会造成病人对记费的误解。(10)在查出院预结算单时发现漏记的费用再记入时会导致病人对出院当日的费用产生疑惑,解释不好会造成误会。

3.2医生护士在微机输入医嘱时,实施“七查对”的方法,可以及时发误差,及时纠正,确保项目齐全,发送成功。再由两人查对后才发送医嘱,三人查对打印的执行单,规范医嘱输入方法及查对要求,减少重复工作,使医嘱输入微机准确、快捷、无差错,确保医疗安全。3.3住院病人医疗费用触摸查阅机的设立是保障病人知情权、选择权的一项重要措施,让病人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每天的医疗费用,以增加对医院的信任,放心治疗。发现错误,立即纠正,主动做好解释,减少病人疑问。

3.4病人出院预结算,是护士为了帮助病人做好结算准备,而为病人提供一份住院费用明细表,通过先阅读而及时发现错误并纠正,做到心中有数,以免引起结算费用不同而增加病人麻烦和疑问。

二 医嘱查对制度

二 医嘱查对制度(精选8篇)二 医嘱查对制度 第1篇医嘱查对制度1.医生开出医嘱后,护士应及时、准确地输入电脑医嘱系统或转抄在执行单上...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