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文章标题的理解与赏析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文章标题的理解与赏析(精选8篇)

文章标题的理解与赏析 第1篇

房山高中生态循环课堂教案 高三语文

教学方法 培养语感

“这个标题好不好”就属于此类题。

比较置换者优劣点。

答题步骤: ⒋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⒌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⒍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⒎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地,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⒏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⒐“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⒑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戴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⑾我的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⑿“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⒀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⒁“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⒂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的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⒃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⒄“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⒅“谁?” ⒆“骆驼呀!”

⒇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21)“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22)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23)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24)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贝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2.“冬阳”在行文中着墨不多,却是标题的一部分。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析。(4分)评分标准:评价1分,分析3分。

答案示例:“冬阳”在行文中虽然着墨不多,但与全文都有内在联系。“冬阳”点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冬阳的温暖烘托了童年生活的温馨美好,为全文奠定温暖的基调。这样写足见作者构思之巧。

五、教学反思

文章标题的理解与赏析 第2篇

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作用

一.记叙文的特点、分类及思路:

(一)特点:以情动人

(二)分类

1、写人的记叙文。

2、记事的记叙文。

3、状物的记叙文。

4、写景的记叙文。

5、夹叙夹议的记叙文。

(三)思路

(1)以记事为主的。

A、记一件事的,就可以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来

分段落,有时也可以按时间的推移或地点的转移来分段,叙述事件要生动

形象;最后,画龙点睛,写出事件的意义。B、如果是写了几件事,就可以

按事件来分段。

(2)以写人为主的。

写人离不开事(事因人生,人因事显),但写事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

品质、性格特点;这叙事是为写人服务,可以依据这几件事所表现人物的特点来化分段落;可以写几件事从不同侧面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品质;刻画人物要突出性格特点,展示人物内心世界,要注意材料详略安

排。

(3)以写景状物为主的。

这要看写的是一处景物还是几处景物。如果写的是一处景物,就依写

景的顺序(或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为依据划分段落;如果写的是几处景

物,就可以这几处景物为依据来划分段落;还可以按照感情变化来组织材

料,划分段落。

二、记叙文常见的命题方法

1.以人名或称谓命题:如《刘文学》、《焦裕禄》、《妈妈》;

2.以人物的身份命题:如《猎户》、《小报编辑》;

3.以人物和“我”的关系命题:如《我和同桌》、《儿时的往事》;

4.以人物的品格命题:如《闲不住的老爷爷》、《老乐叔》;

5.以我的感受命题:如《好榜样》、《可敬的蔡老师》、《他在我的记忆深处》;

6.以场景命题:如《欢腾的夜市》、《动人的一幕》;

7.以中心事件命题:如《买菜》、《钉钮扣》;

8.以线索物命题:如《一张贺卡》、《礼物》、《一件旧上衣》;

9.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命题:如《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傍晚的除夕》;

10.以事件发生的环境气氛命题:如《锣鼓声声》、《柳絮飘飘》、《风雨情深》;

11.以事件发生的地点命题:如《光荣榜前》、《在电影院门口》;

12.把人物和事件结合起来命题:如《任弼时二三事》、《张老汉捐款办教育》。

13.写物寄意的记叙文,则常常以“物”(描写对象)命题,如《井岗翠竹》、《松树的风格》、《白杨礼赞》。

14.引用诗句为题:《霜叶红于二月花》《南州六月荔枝丹》

三、结合学过的文章谈谈你对下面题目的理解

1.分析标题的含义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如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父亲的去世。再如《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标题的表层含义是他们最后倒下的姿势被固定在废墟里,深层含义是他们壮烈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永驻人们心中.再如《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2.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比如“变色龙”的字面意义是一种善于变色的蜥蜴,而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变色龙”是比喻像变色龙一样的奥楚蔑洛夫。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再如2008年四川眉山卷《拔掉那颗蛀牙》一文的标题“拔掉那颗蛀牙”并不是写拔掉生病的牙齿,而是用标题来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学会去爱,付出爱,才能健康、快乐、幸福

3.分析标题的作用要了解标题的作用有那些,我们不妨来看看几篇课文。1《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2《阿长与山海经》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3《藤野先生》——表明写作对象,4《智取生辰纲》——关联主要情节,5《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的线索,6《心声》——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含蓄寓意,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如2008年江苏南京卷的《田野上的白发》中的“白发”:(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

(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四、归纳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五、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比较复杂的,它由许多因素决定,诸如文中的内容、文体的特点、写作风格等等,致使文章的线索出现了多种形式。

(1)以人物品格为线索。《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精心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这三个事例可以说是文章的“部分”,要把“部分”组成“整体”,就得有条线索,这条线索就是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精神境界核优异品质。

(2)以人物活动为线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我”的活动为线索。《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串联起“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从而反映辛亥革命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

(3)以典型细节、典型事物为线索。如《背影》以背影为线索,《枣核》以枣核为线索。《记一辆纺车》以纺车为线索。

(4)以人物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小蜜蜂的感情从一开始的疙疙瘩瘩,到不觉对小蜜蜂“动了情”,以致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为线索。《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线索,把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外部形态的不平凡和内在气质的不平凡构成一体。《我的老师》以回忆、依恋、思念自己的老师为线索。(5)以时间、空间变化为线索。《老山界》以时间变化、地点转移为线索。游记一般都用时空为线索。记事的记叙文,按事件自身的发生、发展、结局来写,往往以时间为线索。

六、答题技巧

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2、再思考深层含义:

(1)结构(线索悬念)

(2)主旨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

(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4)写法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

(5)表现手法象征

3、最后分析其效果

文章标题的语言艺术 第3篇

一.要贴切, 标题要与内容相符合, 要避免文不对题。

首先, 要通盘考虑文章的内容, 明确观点、立场和中心思想;其次, 要考虑文章的体裁和风格等特点;然后, 再根据各自的特性来量身定做, 选定文章标题有时是选好了标题才行文, 有时是写作完了才定标题, 但不管怎样, 选择的方法应是一样的。比如散文与诗歌类要尽量体现诗意和浪漫的氛围, 比如, 王统照的散文《芦沟晓月》这个标题就具有这方面的特性, 让人一见就会产生许多美好的联想, “晓月”让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优美词句, 而“芦沟晓月”更是别有一番情趣。而杂文、时评类的标题则宜直奔主题, 反映文章的观点和立场。有的直接责问反问, 有的暗含讥刺幽讽, 如唐弢的《新脸谱》, 以戏台上的脸谱为迎合看客而巧妙变化的种种丑态作比, 辛辣地讽刺了帮凶文人为讨好主子而递情卖笑的令人恶心的媚态。通过阅读全文, 读者对标题中的“新”字一定深有体会。

写文章不能跑题。不能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因此, 标题必须根据文章的内容和特点来进行浓缩和提炼, 力争选出一个既能涵盖全文, 又新颖别致、夺目抢眼的标题来。

二.要深刻, 标题要能发人深思, 要避免就事论事。

标题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要做到不落窠臼, 使人赏心悦目, 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如鲁迅先生的《祝福》, 标题虽然简短, 仅仅两个字, 可是含义十分深刻。《祝福》起于“祝福”, 终于“祝福”。小说主人公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中。鲁迅先生用“祝福”做标题, 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 鲜明地摆在了读者面前, 形成了强烈对比, 在表达主题方面就更增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又如1993年7月20日的《杂文报》上有一篇题为《卡拉OK》的杂文, 作者巧设比喻, 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种“歌手”:第一曲, 卡, 无论你理由如何正当, 充足, 坚决“卡”住不办;第二曲, 拉, “事情难办啦”, “还要研究研究啦”等等推托之词, 柔和善变, 不一而足。等人送上厚礼, 最后才“千呼万唤始出来”, 唱出第三曲:OK, 事情总算办成。作者以人们熟悉的娱乐方式“卡拉OK”为题, 深刻地讽刺了社会生活中“办事赐皮球, 寻机索财贿”的官僚主义倾向。

三.要新颖, 标题要有新鲜感, 要避免陈旧俗套。

标题要新颖别致, 要有创意, 不拘一格。《文心雕龙隐秀》:“隐以复意为工, 秀以卓绝为巧”, 这就是说, 写文章要追求“隐”和“秀”, “隐”是指一句话有多重意思, “秀”是指语言精炼, 不同凡响。好的标题应该语言精炼, 同时又具有多重意思。比如, 《中国教育报》2008年11月3日有一则新闻报道, 标题是《可“洗”的变化》, 文章报道的事件是, 在湖北省枣阳市, 由于市教育局的重视, 徐寨镇中学和王城镇中学学生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学校因陋就简, 为孩子们建起了太阳能澡堂, 花钱少, 收效大, 学生舒心, 家长放心, 得到社会广泛好评。文章的标题颇具创造性, “可洗”一语双关:一方面, 学校以前条件不好, 寄宿学生需要洗澡, 可是学校没有澡堂, 无处可洗;现在建起了太阳能澡堂, 有处“可洗”了。另一方面, 以前无处洗澡, 心情多郁闷, 现在有了方便快捷的太阳能澡堂, 这样的变化让学生、家长感到欣慰“可喜”。再比如, 2001年5月23日《光明日报》上有一篇题为《万“码”奔腾谁主沉浮》的长篇报道, “万马奔腾”, 妇孺皆知, “万码’奔腾”, 不曾见闻。原来标题中的“码”, 是指汉字输入法的各种编码, 目前已进行专利登记的编码已达三千余种, 呈现出万“码”奔腾的局面。再看一例, 1995年1月27日《杂文报》上有一篇题为《猪年“八戒”》的杂文, 作者提出, “在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关键一年”, 应“一戒奢”, “二戒懒”, “三戒骄”, “四戒馋”, “五戒混”, “六戒昏”, “七戒贪”, “八戒假”, 如此, “则改革开放的大业幸甚”。文章的标题富于联想, 含义十分丰富:1995年是猪年, 由猪年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西游记》中的人物“猪八戒”, 由“猪八戒”贪、馋、懒等性格特征再联想到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要“八戒”才能成功。这样的标题语言浅显而含义深刻, 让人过目不忘。

四.要典雅, 标题要有文采, 要避免过于口语化。

孔子说过:“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 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文章, 总要多少有点文采。标题作为全文的眉目, 更加应该字字斟酌, 切忌过于口语化。标题要怎样才能做到典雅脱俗呢?笔者以为, 有两个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首先, 要多读点文言文作品, 适当地用典。比如, 2007年第7期《江苏教育研究》有一篇题为“好风凭借力, 送尔上青云谈作文指导之前教师的导’”的论文, 标题中的“好风凭借力, 送尔上青云”, 化用了《红楼梦》中薛宝钗《临江仙》中的诗句, 原诗为:“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 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当然, 再往远处说, 这个典故还和庄子《逍遥游》中鲲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语句有关, 总之, 作者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学生要把作文写好, 还得借助于教师得力得法的指导。再比如, 2003年第7期《世纪行》上有一篇题为“江汉朝宗一座城市的光荣和梦想”的文章, 标题中的“江汉朝宗”出自《尚书禹贡》, 原文为“江汉朝宗于海”, 如今, “江汉朝宗”成了武汉的“名片”, 这样的标题显得有文化品位。

其次, 要广泛阅读, 扩大词汇量, 学会使用一些典雅的词语。特别是学术性的论文, 标题中常能见到一些典雅的词语, 像“吊诡、发覆、索隐、揭橥、巡礼”等等, 试举几例:《中日文化的历史吊诡》 (《粤海风》2005年第3期) , 《杨业之死发覆》 (《史学月刊》2008年第5期) , 《孔子符号学索隐》 (《读书》2007年第3期) , 《揭橥国学内涵, 传承大师精神<现代国学大师学记>读后》 (《许昌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 《奥运协办城市巡礼首都门户天津卫》 (《中国林业》2008年第12期) , 这些典雅的词语虽然并不多见, 但在特定场合, 它们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说“吊诡”, 《辞海》解释为“怪异、奇特”, 这只是大致的解释, 其实这个词也是语出有典的, 《庄子齐物论》:“梦饮酒者旦而哭泣, 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 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 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 窃窃然知之。君乎, 牧乎, 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 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 其名为吊诡”, 文中“吊诡”之确切语义为“怪异而具有深远的道理”, 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怪异、奇特”, 所以, 标题中的“吊诡”并不能用“怪异”、“奇特”、“奇异”等词去替换。

另外, 附带说一说, 有一类自谦模式的标题, 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谦虚美德, 也是很典雅的。比如, 《美国农村社区教育管窥》 (《乡镇论坛》2008年第14期) , 《训诂锥指》 (《宁夏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05年第3期) , 《沉重的修辞“鬼子悲悯三部曲”管锥》 (《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 这些标题中“管窥”、“锥指”、“管锥”用了《庄子秋水》中“是直用管窥天, 用锥指地也”的典故, 含有自谦韵味, 令人回味无穷。

文章标题文字虽然不多, 就那么几个或者十几个字, 但它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视, 有经验的读者只要一看标题, 就大致可以推断某篇文章值不值得自己花时间去读, 有没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符不符合自己的阅读兴趣, 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 文章标题所起的作用尤其重要。常言道:“字里乾坤大, 壶中日月长”, 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语法修辞的灵活性, 为标题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这就要求文章作者精心去打造标题, 字斟句酌, 直到满意为止。

摘要:好的标题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给人以启发, 并通过标题对正文获得一个概括性的认识, 可以说, 好的标题对于整个文章来说, 其作用如同画龙点睛。如今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语法修辞的灵活性, 为标题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这就要求文章作者精心去打造标题, 字斟句酌, 直到满意为止。

关键词:文章标题,语言技巧,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杨树熙, 标题的艺术魅力[J], 广东茂名:南方论刊, 2008 (2) 。

谈英文报刊标题的特色和理解 第4篇

关键词:报刊;标题

英文报刊是大学生了解国内外新闻的一个很好的工具和途径,报刊语言鲜活,内容健康,可读性强。要进行报刊阅读,首先接触到的是标题,报刊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集中和概括,它用简洁的文字浓缩了文章最主要的内容,是理想的阅读指南。从学生课内外阅读报刊的情况看,对标题把握不准,理解不透,或理解有误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能充分利用标题提供的信息获取主题。标题虽然简短,有的甚至不能当作一个完整的语言单位来理解,语法规则也与常规有所不同,但是,正是这些特殊的文体写作风格构成了标题的鲜明特色。以下分别从五个方面举例说明标题的特殊用法,例句主要从近几年China Daily和21st Century中筛选出来。

标题中的省略

标题中的省略现象特别多,尤以虚词为多。从语法角度来看,新闻标题有其自身独特的语法体系,与普通语法有所不同,称作标题语言。标题语言允许标题中的冠词、连系动词、助动词、连词等部分的省略,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标题更加简明扼要,同时节省标题字数和长度。

1.标题中的冠词省略

FIRST WHITE PAPER ON DEMOCRACY TO BE ISSUED

=THE FIRST WHITE PAPER ON DEMOCRACY TO BE ISSUED

第一份关于民主的白皮书即将出版

THREE GORGES FLOODED BY “FAREWELL”TOURISTS

=THE THREE GORGES FLOODED BY “FAREWELL”TOURISTS

游客惜别不舍,蜂至三峡

2.连系动词省略

THREE DEAD AFTER INHALING OVEN GAS

=THREE WERE DEAD AFTE0R INHALING OVEN GAS

三人煤气中毒身亡

FOREIGN FUNDS WELCOME TO EXPAND OCEAN FLEET

=FOREIGN FUNDS ARE WELCOME TO EXPAND OCEAN FLEET

欢迎国外资金发展海上航运

3.助动词省略

INDIA MENDING FENCES

=INDIA IS MENDING FENCES

印度正在修复与邻国的关系

UK TOLD TO WOO CHINESE STUDENTS

=UK IS TOLD TO WOO CHINESE STUDENTS

有关方面要求英国政府吸引更多的中国学生

4.连词省略,常用逗号代替

CHINA,US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TRADE

=CHINA AND US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TRADE

中美贸易互补

ISRAEL,PALESTINIANS REACH DISENGAGEMENT DEAL

=ISRAEL AND PALESTINIANS REACH DISENGAGEMENT DEAL

巴以达成撤军协议

5.介词省略

TONY SNOW APPOINTED WHITE HOUSE PRESS SECRETARY

=TONY SNOW APPOINTED AS THE WHITE HOUSE PRESS SECRETARY

托尼·基诺被任命为白宫新闻秘书

FLORIDA FREEZE TO INCREASE AREA PRODUCE PRICES

=THE FREEZE IN FLORIDA TO INCREASE AREA’S PRODUCE PRICES

佛罗里达的严寒将使该地区的农产品涨价

6.代词省略

FATHER JAILED FOR MURDER OF DAUGHTER

=FATHER JAILED FOR MURDER OF HIS DAUGHTER

谋杀亲生女儿的父亲锒铛入狱

THAILAND CONFIDENT OF ECONOMIC RECOVERY

=THAILAND CONFIDENT OF ITS ECONOMIC RECOVERY

泰国对其经济复苏充满信心

标题的时态简化和变化

标题一般不用过去式和完成式,多采用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这通常被称为“新闻现在时”。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即便是过去的事件,也仿佛发生在眼前或身边,生动直观。除了以上两种时态以外,标题还经常使用一般将来时,但其结构需有一些变动和简化。

1.一般现在时代替过去时

再快再新的报道也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为了增加报道的新鲜感、现实感和直接感,标题多采用一般现在时来报导,这是由新闻的时效性决定的。

EARTH-QUAKE HITS OSAKA-KOBE

=AN EARTH-QUAKE HIT OSAKA-KOBE

地震重袭(日本)阪神地区

ISRAEL,JORDAN HOLD HISTORIC BORDER TALKS

=ISRAEL,JORDAN HELD HISTORIC BORDER TALKS

约以举行了历史性的边界会谈

2.现在进行时的简化

对于正在发生的事件或动作,英语标题也按正常的语法规则来处理,采用“be+现在分词”的形式,但其中be动词通常省略,剩下的现在分词直接表达正在进行的动作或正在发展的事件。这样做既简洁,又紧缩了标题的长度。

DEPOSITS,LOANS RISING IN SHANGHAI

=DEPOSITS,LOANS ARE RISING IN SHANGHAI

上海储蓄与贷款额节节攀升

URBAN PEOPLE GETTING RICHER

=URBAN PEOPLE ARE GETTING RICHER

城里人越来越富了

3.一般将来时的简化

标题中一般将来时的表达形式除用“will+动词原形”外,更多的还是采用“be +动词不定式”这一结构,其中be动词省略,动词不定式直接表达将来含义,以节省标题字数。

IMF TO RECRUIT NEW MEMBERS

=IMF IS TO RECRUIT NEW MEMBERS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招聘新人员

LAST TWO BEIRUIT HOSTAGES O GO FREE

=THE LAST TWO HOSTAGES IN BEIRUIT ARE TO GO FREE

贝鲁特最后两名人质获释有望

标题中语态的简化

标题中出现被动语态,往往省略助动词be,直接用过去分词表示被动形式和含义。同时还省去由by引出的动作实施者。

SMALL POLLUTING POWER UNITS WILL CLOSE

=SMALL POLLUTING POWER UNITS WILL BE CLOSED

高污染小型发电厂将被关闭

COUNTERFEIT COINS FOUND ON SALE IN 8 MAJOR CITIES

=COUNTERFEIT COINS ARE FOUND ON SALE IN 8 MAJOR CITIES

八大城市惊现假币流通

COAL INDUSTRY ASKED TO SPEED UP ENERGY SAVING

=COAL INDUSTRY IS ASKED TO SPEED UP ENERGY SAVING

煤炭工业被令加快节能步伐

标题中的标点意义

虽然标题注重语言和结构上的简洁,不太常用标点符号,但如果要对句子的某些意群进行分隔、说明或解释,此时恰当使用标点符号,能使标题醒目、清晰。

1.逗号

逗号可以被用来代替连词and,分隔并列成分,该部分和上述连词的省略吻合。除此以外,逗号还可用来表示同位关系或对比关系。

VIETNAM,US EYE DIRECT FLIGHT(并列)

越美两国关注直航

Hi—TECH,AN INCENTIVE TO DEVELOP ECONOMY(同位)

高科技,一个发展经济的源动力

THE MORE THEY LEARN,THE MORE INNOCENT THEY FEEL(对比)

学得越多,就越感到无知

2.冒号

冒号除了用在引语之前表示“说”外,还经常被用来当作动词be来理解。

MIDDLE EAST:A CRADLE OF TERROR

=MIDDLE EAST IS A CRADLE OF TERROR

中东:恐怖分子的摇篮

SHANGHAI:RESPLENDENT PEARL OF NEW CHINA

=SHANGHAI IS A RESPLENDENT PEARL OF NEW CHINA

上海:新中国的璀璨明珠

3.破折号

在标题中,破折号常被放在不用引号的引言前后,以引出说话内容或说话者,或对前面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

ECONOMY GROWS SLOWLY AS UNEMPLOYMENT,INFLATION RISE——ECONOMISTS

=ECONOMISTS SAY ECONOMY GROWS SLOWLY AS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RISE

经济学家认为:失业率及通货膨胀迫使经济增长缓慢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 MEW FORM IN REFORM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MEANS A MEW FORM IN REFORM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改革中的新形态

标题中动词选词特色

标题力求一目了然,正因为如此,标题偏爱选用浅显、容易识读,且字母较少的常用词来组织句子,这样的词汇不仅意义广泛,阅读适应面广,而且能增强新闻的简洁性和可读性。如“放弃”不用abandon,而用drop,give up,skip,quit;动词“解雇”不用dismiss,用sack等,小词能让读者尽快读懂标题,理解含义。

GUANGDONG GETS GOOD HARVEST(get代替reap)

广东喜获丰收

ABBAS:BACK ME OR SACK ME(back代替support;sack代替dismiss)

阿巴斯称:要么支持我,要么解雇我

MONEY SENT TO FLOODED AREAS TO AID SCHOOL KIDS(aid代替help,kid代替children)

捐款寄往灾区帮助上学的孩子

标题中复合词的使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会不断更新,新词层出不穷。一般情况下,新创合成词会首先出现在报刊上,有引领语言时尚的作用。

SINO——FRENCH TRADE LINKS DEVELOPING WELL

=CHINESE——FRENCH TRADE LINKS DEVELOPING WELL

中法贸易关系发展顺利

GRAIN SALE EXPECTED TO ISE AT EUROMAT

=GRAIN SALE EXPECTED TO RISE AT EUROPEAN COMMON MARKET

粮食销售有望在欧洲共同市场上升

NEW FOREX RULES TO TAKE EFFECT

=NEW RULES ON FOREIGN EXCHANGE TO TAKE EFFECT

外汇管理新条例将实施

标题中的修辞手法

新闻标题不仅简洁精炼,同时还通过押韵、成语、双关、比喻等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来丰富标题内涵,增强标题的感染力,使标题寓意深刻,令人难忘。

RUSSIAN REFORM OLD WINE IN NEW BOTTLE(比喻)

俄罗斯改革换汤不换药

THE GORGES TRULY GORGEOUS(gorges和gorgeous合辙压韵)

三峡实在是太美了

TERROR STRIKES HEART OF US(双关)

恐怖(指美国“9.11”事件)袭击美国心脏

WAR OF WORDS COMPETE ON WEB (war,words和web押字头韵)

网络打起报道战(指伊拉克战争期间世界主要新闻网站之间的激烈竞争)

SATURATED NORTH,SCORCHED SOUTH

北涝南旱(押头尾韵,对比)

MORE WOMEN WEAR THE PANTS(wear the pants是成语,意思是“做主,当家”)

更多的妇女当家作主

标题中缩略词的使用

缩略词又称首字母缩写词,将几个词的首字母加在一起合成一字,字母全部大写。缩略词能代替一些长而复杂的词组、机构名称或专有名词,简单易记,使标题减少了不少冗长之感。例如:

CPPCC=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ference

中国人民政协会议

JCCT= China-Us Joint Commission on Commerce and Trade

中美商贸联委会

CAAC=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中国民航

HKSAR=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香港特别行政区

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关贸总协定

OPEC=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石油输出国组织

标题和段落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第5篇

标题和段落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也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自拟题目写作,阅卷老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5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老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至于如何拟题,我觉得应做到这样几条:①确切。指符合文章内容,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②精练。指标题字数恰当。③生动。指题目能体现出一种活力,具有可读性,饶有情趣。④新颖。指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⑤有意蕴。指有内在的含义。拟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拟题,可以引用俗语拟题,可以化用古语拟题,可以借用成语拟题,可以套用流行语拟题,也可以巧用其他学科公式或符号拟题等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段落:考试作文最忌首、腹、尾三段式的结构。把文章分为几段更好?千字以内的作文,我觉得分为5-8个自然段就可以了。因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另外,要把每一段的首句写好。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

好的文章标题 第6篇

一、先明意图后谋设计。标题服务资料,资料体现意图。在构思框架、设计标题时,首先要研究这篇文章要用在什么地方,主要讲什么资料,要到达什么效果?比如,用于领导会议讲话,标题设计要凝练有力、通俗易懂;用于对上汇报、对外交流,标题设计要凸显亮点、体现特色;用于演讲致辞,标题设计要合时应景、有感而发;用于报刊发表,标题设计要注重文采、平实达意;用于信息简报,标题设计要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等等。当然,这些仅是相对而言,在写作实践中,拟稿者要独立思考、灵活运用。

二、先按套路后添新意。往大的方向讲,设计大小标题的过程,其实也是谋篇布局、构成提纲的过程。比如,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稿有通用模板,一般划分为“提高思想认识、突出工作重点、加强组织领导”三大部分,这个已是约定俗成的套路,不必刻意追求什么“伟创新”,只需在层次安排、观点提炼、句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微创新”即可。再比如,讲党建,离不开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资料。讲经济,离不开项目、园区、实体、产业、市场、软硬环境等资料。拟稿者在熟悉工作、了解情景、掌握素材的基础上,接到一项写作任务后,应立即能够在脑子里构成一个立体模型,从相关的人与事,前与后,上与下,虚与实,点与面,长与短,新与旧,左与右,宏观与微观,专业与综合,深入与表现等角度进行充分联想、广泛拓展。然后根据文稿要求、素材资料,再对写作提纲中标题进行推敲琢磨,设计出富有新意、恰到好处的大小标题,切莫在列提纲时就在标题上费尽心思。就是说,秀外必先慧中,先拟出中规中矩、具有可塑性的"“粗胚”,再来想办法雕琢成让人耳目一新的“精品”。

三、先有灵感后图整合。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标题制作的灵感从哪里来?首先,从素材资料来,从上下文中找出事物规律性、思想闪光点提炼出小标题。其次,从平时积累来,受相关会议讲话、文件、新闻及文论、古诗词、名言警句中的一字一词一句得到启发。第三,从交流探讨来,领导的片言只语、座谈讨论的发言,甚至是QQ群里的聊天,经别人稍加提点,可能立即触发灵感。笔者接到大任务时,比较喜欢“卧思”,就是晚上睡前在床上胡思乱想,往往在半睡半醒之间,灵感从梦中闯进来,进而生发拓展,一组标题基本成型。于是,赶紧爬起来,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有时是顺手拿起笔记本、文件夹、报纸随意性地翻翻,或者是上网浏览下,经常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先能达意后求传神。精练隽永的小标题能够起到醒目提神之功效。然而大拙至美、大道至简。美食大家汪曾祺说故事:“有一次有几个朋友在一家会餐,规定每人备料做一个菜。王世襄来了,提了一捆葱。他做了一个菜焖葱。结果把所有的菜全压下去了。”读到此节,心向往之。

文章标题的作用 第7篇

(总领全文、点明主旨、表达作者情感、表明作者写作目的)

1、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作用,如象征、比喻、一语双关等。

例 考题《蔷薇几度花》,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蔷薇花”象征了老人淡然、不强求的品质。《不要让一粒沙成为你的阻碍》,标题运用的比喻的手法,把小困难比作“一粒沙”。《那 扇门》,标题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既指生活中的“门”,又指孩子的“心门”。

2、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

例:鲁迅《一件小事》,标题交代文章写作内容——一件小事。

3、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例:胡适《我的母亲》,标题交代文章写作对象——我的母亲。

4、交代写作顺序。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标题交代文章写作顺序——空间顺序。

5、交代文章主题、情感。

例:聂华芩《亲爱的爸爸妈妈》,标题交代文章表达的情感——对爸爸妈妈的热爱。

6、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例:位梦华《旅鼠之谜》,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7、是文章行文的线索。例: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文章以花开花落为线索。

结尾在文中的作用:

结构: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 开头在文中的作用:

结构:点题、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中间在文中的作用:

结构:过渡、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内容:概括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

人称叙事方法 第一人称叙事法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第三人称叙事法

使用第三人称叙事法,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文章开头的写作技巧

开门见山式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如《谈骨气》一开头就亮出观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种方法在各类文章的写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它的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单刀直入点明敌论。如此等等。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背景渐入式

如《孔己已》开头:“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可以随时温酒”。《在烈日和暴雨下》开头:“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这些开头或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气候或阐述论题的背景、环境等。在考场作文时,有些题目乍一看,觉得突兀,不可捉摸,但联系背景一想,便豁然开朗了。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联系近几年的科技发展,克隆技术的问世了,基因可以移植了,航天技术更是突飞猛进。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联系这些背景,文章的内容可写了,联想与想象也便有了立足点了。

设问置疑式

先倒叙事情的结果,设置悬念,或先设问破题,引起说明或议论。如《枣核》的开头:“动身访美之前,……可是却很蹊跷。”又如《万紫千红的花》开头设问:“花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呢?”这种开头方法,其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这种开头技法在中考作文中的频率很高。当然,这种开头形式要注意巧妙运用,避免单

一、或追求形式上的好奇。

(其实,这种开头的形式是很丰富的,如: ①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②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断。③先交待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④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⑤先介绍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人物。)

名言警句式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突出中心的作用。如《回声》开头引用了艾青的一首诗。《怀疑与学问》开头引用了程颐的话:“学者先要会疑”等。这种开头法,也是一般考生容易掌握和便于使用的方法。试想,哪个考生记不得几首古诗,几句格言,几条名言呢?考场作文,因题而异,相机引用,又何乐而不为?名言警句式开头运用得自如,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突兀、峥嵘、高远。当然,引用时要尽量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精辟设喻式

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如《中国石拱桥》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马说》开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以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为喻引出中心论点,精辟设喻式多用于议论文的开头,它能使文章发端新颖,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既然是“设喻”,就得注意所言之“他物“与本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不能牵强附会。

描写方法:

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

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好的文章标题 第8篇

题目的切入精度,指题目切入点细小、主题明确,且能准确表达文章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很多作者习惯于用一些大而泛的题目,这种题目切入口大,作为书的题目或者重要长篇报告的题目是能够的,作为三五千字的基础教育类文章题目就不太适宜。这类题目缺少资料焦点,容易因多个写作点而分散笔墨,导致文章结构松散、资料空泛。

基于一般作者写作的客观现实,笔者认为能够采取“细分:大视角,小切口”的策略,逐步将“大视角”的题目进行分解,直至找到有必须特色的“小切口”题目。如,《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就是一个大视角的题目,我们可经过如下过程逐级细分(其中黑体部分为“细分”后的“切口”),提高切入精度。

《教学有效性研究》

《评价有效性研究》(教学有效性还能够从教学设计、情境创设、课堂组织、合作学习等角度切入)

《纸笔测验研究》(评价还有构成性评价、口头评价、技能性考核等)

《终结性纸笔测验研究》(还能够研究过程性纸笔测验,其“诊断改善”“以考促学”等功能是终结性纸笔测验不具备的)

《终结性纸笔测验命题研究》(还能够研究测验的功能、历史发展、相关理论、国际经验等)

《终结性纸笔测验命题资料研究》(还能够研究命题的形式、原则,题型结构,命题人背景对试题命制的影响等。)

《终结性纸笔测验命题资料结构研究》(还能够研究资料的信度效度、与考纲课标的一致性、变化趋势、来源背景、主要特点等)

很显然,从上往下越分越细,越细越难写。很多作者看到《教学有效性研究》这个题目能够简便地写出三五千字,而看到《终结性纸笔测验命题资料结构研究》却很难写出三五百字。可见,题目切入精度越高,写作越难,好在写与发的难易程度往往是成反比例的,有时“写得痛苦”,但“发得容易”。

二、好题目要有思维高度

题目的思维高度,指题目对人思维产生的影响,涉及视野的宽窄、思维的深浅、格局的大小。好题目能以小见大,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使人深受启迪。要使题目有思维高度,笔者认为能够采取如下策略。

一是从特例到规律。很多作者的写作源于对教育教学中某项活动、某个行为、某个问题甚至是某句话、某个动作的特定思考,就事论事的写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和可读性,若能将这些具有鲜明案例特征的问题、分析、做法、思考提升到某类问题或现象的普适性特征、规律和策略,其思维含量和理论意义自然增加。如,关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有a+b+a+b、2(a+b)两种,多数教师仅仅将前者作为掌握后者的过渡性算法,但事实上这两种算法并不是主与辅、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而是各有独特价值和适用条件。

浅层思维的写作一般关注对这两种算法的分析,拟出的题目极有可能类似《关于长方形周长两种算法的思考》《a+b+a+b只是一种过渡性算法吗》。有作者却透过特例看到规律,将“具体算法”提炼成“数量关系表征”,将“a+b+a+b”等算法提炼成“原生态表征”,将“2(a+b)”等算法提炼成“精致化表征”,并别出心裁地拟出题目《数量关系表征:原生态与精致化的辩证思考》[2],极具吸引力。

二是从表象到原因。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实践取向的,所以写文章常常关注做了什么、怎样做、有什么效果,而对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与众不一样等不太关注[3]。如,某作者以往写了《关注教材变化细节》一文,笔者提议如下:其一,细化选题,仅仅围绕教材中与学习起点有关的变化写,将题目初定为《学习起点:逻辑性与现实性的分裂和融合》,也能够定其他更小的切口来写作;其二,放大格局,仍然围绕教材变化细节按原素材写,将题目改为《关注细节,见微知著》,并从数学知识体系、学生认知规律、教材编排体系等角度论述“知著”,这样就能够使题目的焦点从“见微”转向“知著”,从对教材细节研读可能产生的“一叶障目”局限转向“一叶知秋”的大格局和深度思考。

三是从学科到教育。教学以学科知识为本位,教育以跨学科和超越知识的发展为本位。数学教师固然要立足数学学科,体现数学学科特性,但有些数学学科的经验同样适合其他学科。这时,如果跳出数学学科视野,从教育角度阐述,就会使文章更有普适价值,扩大文章的潜在读者群和可投期刊的范围。如,笔者根据小学数学学科案例和修改经验撰写了《留心,处处皆选题教育教学写作选题方法谈》[4]一文。当题目从学科转向教育时,相应的思维也由数学特点转向教育共性。该文虽然源于数学学科且全部借助数学案例分析,但思维已超越了数学学科,超越了小学阶段,甚至超越了基础教育阶段。

三、好题目要有学术深度

题目的学术深度,指题目的用词和表意有必须的学术味道,指向某些学术概念并能揭示其本质。如,写生活化教学文章的题目常常由“学段”“学科”+“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途径”“思考”“探索”构成,这样的题目切口大、指向不明、学术性淡,但十分普遍。同样是写生活化教学,如果将题目拟为《指向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生活化教学》《从生活到模型: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旨归》《“知”“行”关系视域下生活化教学研究》《基于知识形态的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其学术性明显增强,更容易引起修改(读者)的阅读兴趣。

教师最丰富的资源来自实践,其写作思维和表达惯习必然偏感性、偏表象、偏经验,这是正常现象。离开了实践和经验,教师的写作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失去生命力。可是,仅仅是实践经验的记录和整理,其学术价值必然不高,发表必然不易。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写作现状,笔者认为能够经过“追问:低入手,高出手”策略,增加题目的学术性。

现结合对学生掰手指计算“9+几”的思考,谈谈如何拟出具有必须学术性的题目。很显然,多数读者凭感觉和经验就能够简便地拟出《“9+几”教学的实践思考》《学生“掰手指”,教师怎样办?》《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思考》类的题目。题目拟得是否有学术深度,跟拟定题目前的思考深度有直接关系。笔者在应对这一问题时并没有急着拟题目,而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渐进性的思考,具体思考了以下问题[6]:(1)如果不优化,掰手指的学生将来怎样办?(2)教师讲或优生指导的本质都是引导掰手指的学生放弃教师潜意识中的“低级算法”掰手指等,掰手指的方法是该“摒弃”还是“升级”?(3)掰手指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手指动作背后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结构,这些是否存在与目标算法“凑十法”的逻辑联系?(4)运算技能有哪些类型,是否存在层次关系?(5)以掰手指等为特征的动作技能和以“凑十法”等为特征的心智技能的异同是什么?前者是否存在转化为后者的可能途径?对这些问题深入思考后,就可能拟出《基于自主建构的运算技能教学》《掰手指算法的心理过程及其结构化表征》《动作技能走向心智技能的可能及其实现》等题目。要拟定出有学术性的题目,就必须不断地思考“本质是什么”“为什么”

“还有什么”“有什么理论”,并借助网络和专家弥补自身理论的不足。

要拟出有切入精度、思维高度、学术深度的好题目,实属不易。所以,目前“箩筐式”“大众化”题目“流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作者方面的原因。对很多作者而言,要进行“小切口,深挖掘”式写作,拟出一个好题目难度较大。“箩筐式”“大众化”题目既容易拟,也容易写,只要把相关的资料围绕主题一凑就能写出洋洋洒洒的几千字,很省事。二是修改方面的原因。修改工作量较大,对题目进行精细加工劳神费力,有时题目调整了还得调整文章的重点和结构,得跟作者反复沟通,作者还未必领情,太费事。三是榜样方面的原因。那里的榜样既指已经发表的文章题目本身,也指部分专家对题目的态度。专家稿件尤其是新近研究成果和体现研究特色的成果总是被“抢”,所以有些专家就懒得在题目上下功夫。此外,部分收作者发表费用的期刊对文章质量把关不严甚至不把关,对文章题目更没要求,也助长了部分作者的惰性思维。

文章标题的理解与赏析

文章标题的理解与赏析(精选8篇)文章标题的理解与赏析 第1篇房山高中生态循环课堂教案 高三语文教学方法 培养语感“这个标题好不好”就...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