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儿科肺炎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儿科肺炎范文(精选8篇)

儿科肺炎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录的50例肺炎患者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其中, 男23例, 女27例。年龄在3个月~4周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2.34岁。患病儿童临床病症多表现为呼吸急促、体温起伏不定、咳嗽有痰、食欲不振、伴有气喘的症状, 还有几例肺炎患儿伴有轻微腹泻和呕吐的症状。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25例, 对观察组的25例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 采取全面的临床护理措施, 对对照组25例患者进行常规性治疗。

1.2 治疗方法

对儿科肺炎患者的针对性治疗主要有一下几点:做好保暖、合理喂养、静脉输液、服用药物、雾化吸入、保持清洁, 并且做好临床观察记录, 按时测量患儿体温, 并作好记录。

首先要注意给儿童保暖, 控制病房温度在21~23℃之间, 同时控制病房的湿度在50%~60%之间。要保持患病儿童呼吸通畅, 让儿童侧卧, 目的是为了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对于咳嗽带痰的儿童, 采取了吸痰法, 选择了柔软、较细的吸管, 必要时轻叩患者背部促进痰液排出体外, 尽量减少对儿童呼吸道的刺激。

对于食欲不振的儿童, 为了避免患儿低蛋白血症、低血糖症状的发生, 可以采取合理的喂养措施。对年龄较小的患儿最好进行母乳喂养, 大约2~2.5 h/次喂养。喂养过程中患儿多会有溢奶的现象, 为了避免患儿溢奶, 依旧可以采取轻叩患儿的背部的方法, 促进患儿进食过程中进入胃中的空气排出。另外, 还要给患儿摄入足够的水分和维生素, 合理喂养对促进患儿的康复也是有利的。

每天按时有次序的给患病儿童静脉输液, 谨遵医嘱, 合理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剂量。并且, 每天交代患儿父母按时给患儿进食药物, 促进患儿机体功能的恢复。对于重症患儿辅以免疫疗法, 即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 连用3~5 d, 400 mg/ (kgd) 。对于病毒性感染者, 选用利巴韦林, 静脉输液, 注入体内。

雾化吸入也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可以改善支气管痉挛症状, 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 每天按时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研究证明含有地塞米松和α-糜蛋白酶抗生素的雾化液化痰止咳的效果更好, 更能深入患儿体内, 达到消除体内炎症的目的。雾化吸入, 是治疗儿科肺炎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可以直接减少患儿体内的痰液, 使患儿保持呼吸通畅。

另外, 保持患儿的身体清洁和卫生也是很重要的。患病儿童机体抵抗力严重下降, 为了避免有害病菌侵入患儿体内, 使病情恶化, 要按时做好清洁, 经常用酒精擦拭患儿身体的肚脐。每天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按时通风。

常规治疗只采取让患儿进食药物、静脉输液的治疗方法, 再加上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正常的生活护理。这种治疗模式对于症状较轻的儿科肺炎患者是可取的, 相对于重症肺炎儿童, 是不能达到快速、有效康复的目的的。

1.3 疗效标准

显效:肺炎患儿体温正常, 呼吸速率恢复正常, 面色正常, 食欲好转, 无痰无咳;好转:患儿治疗后咳嗽减轻, 痰液减少, 体温保持正常, 食欲正常;无效:患儿体温起伏不定, 咳嗽带痰, 食欲不振, 呼吸急促, 无明显好转。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通过治疗, 所有儿科肺炎患者的病情均有改善。观察组的25例患者中, 显效有17例, 好转的有7例, 无效的只有1例, 护理有效率为96%, 对照组的25例患者中, 显效的有12例, 好转的为9例, 无效的有4例, 护理有效率为84%。见表1。

3 讨论

儿科肺炎是一种冬春季节发生在儿童中的一种常见的病状, 而且由于儿童免疫力较低, 病情发展迅速, 多并发症, 因此, 对于儿科肺炎患者要尽早发现, 尽早治疗。相对于常规的儿科肺炎患者的治疗方法多为药物治疗, 仅仅采用药物治疗见效慢, 效果较差。根据本次试验, 证实了针对性治疗儿科肺炎的方式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不仅效果好, 并发症少, 而且见效快。

针对不同患儿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儿做好常规性的临床护理措施, 必要时选择适当的针对性临床护理措施。对于重症肺炎患儿, 就需要临床护理人员和患儿的父母共同做好护理工作, 把各项护理工作做好, 做好保暖、合理喂养、静脉输液、服用药物、雾化吸入、保持清洁, 并且做好临床观察记录, 按时规律性地测量患儿的体温, 关注患儿的病状变化。

不管选择什么方式, 对于幼小的肺炎患儿来说, 父母才是最重要的医生。因此, 除了临床医师做好良好的护理之外, 更需要父母做好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及时将患儿的病情变化反映给临床护理医师。做好患儿与医师的沟通, 对孩子的康复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实验证明, 针对儿科肺炎患者病情, 对患儿进行全面的临床护理, 在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更好的针对性治疗的方法, 加强临床观察护理的力度就可以使临床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 对患儿做好保暖、合理喂养、及时静脉输液、按时服用药物、进行雾化吸入、保持患儿清洁, 并且做好临床观察记录这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这些对以后儿科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丁巧玲.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护理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14) :279-280.

[2]孙亚林.浅谈儿科肺炎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16) :249.

[3]王玮琦, 吴伟宏.儿科肺炎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16) :113-114.

[4]薛庆凡.150例小儿肺炎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 2011 (24) :50, 63.

[5]孙彩焕, 付姝丽, 辛丽娜, 等.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4) :141-143.

儿科肺炎 第2篇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月~12月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患者300例,采取回顾性地研究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实验组采取的护理方法是临床护理的路径方法,对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方法是常规的一般的护理方式,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间进行为期2个月左右的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分析对其治疗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护士接瓶次数以及记录时间都要比对照组低,患者家属对于实验组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89.3%,对于对照组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70.1%,其对比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支气管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儿科的优质护理,并能够获得家属的认同,提高医院的整体声誉。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儿科优质护理中;应用价值;临床护理路径

由于我国现阶段对于二胎的政策逐步开放,所以新生儿逐渐增多,就诊的患者也在逐渐的增多。因此,对于提高患者的工作效率和护理的质量在临床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护理的路径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临床护理路径总论、常见疾病临床护理路径以及常用有创操作临床护理路径[1]。在现阶段,我国对于临床路径在护理工作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采取回顾性的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年11月~2012月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患者500例进行相关的研究与探讨,其详细情况如下所示。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2012年11月~年12月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患者300例,在满足我国对于支气管肺炎的相关标准下对患儿的头痛症状,发热症状,咳嗽症状,呕吐症状,呼吸困难症状以及恶心症状等。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把3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实验组的男患者有100例,女患者有50例,年龄在6个月~8岁,平均年龄为(2.45±0.42)岁,患者的病程在0.85~7 d,平均病程为(1.85±0.22)d;对照组的男患者有90例,女患者有60例,年龄在7个月~9岁,平均年龄为(2.25±0.31)岁,患者的病程在0.94~8 d,平均病程为(1.95±0.24)d。研究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纳入标准研究,见表1。

1.2方法 对实验组采取的护理方法是临床护理的路径方法,对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方法是常规的一般的护理方式。临床路径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相关临床路径理论的指导下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临床路径的知识培训,并且随机抽取培训过关的医护人员成立相关临床路径小组,从而制定出表格以及解决方案;②对临床路径表格的主要内容的编写包括支气管肺炎的教育指导内容和观察内容,并在获得家属的人认可下制定相关家属满意度调查表;③对在临床路径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写清楚相关原因,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做好相关预防措施。

1.3临床症状具体表现 在本文选取的300例患者中,患者出现头痛症状有60例,发热症状有40例,咳嗽症状有30例,呕吐症状有105例,呼吸困难症状有50例以及恶心症状有15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采取t检验的计量方法和χ2计数资料样本率的检验方法。两组数据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指标在记录时间以及接瓶次数方面进行数据比较,见表2。

由上表可以看出,实验组在记录时间以及接瓶次数方面都比较低,患者家属对于实验组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89.3%,对于对照组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70.1%,对于临床护理的治理效果取得的成果比较显著,见表3。

三、讨论

一般来说在本院进行临床路径的护理过程中,有面临一些相关的问题,患者有过头疼以及发热、咳嗽等症状发生,针对此现象,临床护理的路径是通过护士对患者的症状的仔细观察和采取相应的照顾模式,将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达到给患者更为优质化的服务。并且针对患者的家属,给其制定了关于患者的症状发生的时间点和相应的.健康保养计划。关于护理的路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①明显缩短手术后的康复时间,优化了诊疗的方案体现了最佳的诊疗计划和诊治标准,减少了医疗的负担;②可以保证护理人员的工作有计划并且科学性的去执行,从而实现高效率的临床护理目标;③通过对患者、护理以及医生三者之间的关系的临床路径的制定,提高对支气管肺炎患者的相关护理措施,给患者的健康带来重要的保障[2]。

因此,对于做好护理工作的要求首先得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知识水平,充分发挥临床路径的优势从而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能力。对于临床路径中的工作内容的表格进行专业的分析与比较,严格遵守相关的制定标准,从而节省更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亲切沟通,从而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对于提高对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方面,应该积极与家属沟通,就相关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鲁春英,于蕊,王连荣,等.孟鲁斯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护理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2(20):04.

儿科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用药分析 第3篇

关键词:儿科;急性支气管肺炎;小叶肺炎;合理用药;联合抗菌类药物

中图分类号:R322.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041-01

对于婴幼儿的健康具有严重威胁的不同疾病之中,急性支气管肺炎是常见的一种,急性支气管肺炎又被称作小叶肺炎,该病极易造成患儿死亡[1]。在我国,急性支气管肺炎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因此,要及时的对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有效的治疗,在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时,用药情况是否做到合理化将会严重影响患儿病情的发展[2]。本文笔者对儿科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用药现状进行了相应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的患儿的病历12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X—线检查并确诊。其中男患64例,女患56例;最小年龄为10个月,最大年龄为9岁,平均年龄为(5.72±1.36)岁。临床主要症状有咳嗽、干湿啰音以及咳痰。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选取的120例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用药的情况,对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时用药的情况是否合理化进行相应分析,联合抗菌类药物现状作为主要分析的要素。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平均值( ±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儿科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时抗菌药物联用的情况(表1)

表1数据所示,儿科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时抗菌药物联用情况中,有37例为单用,占总数比例为30.83%、有69例为二联,占总数比例为57.50%、有14例为三联,占总数比例为11.67%。

2.2儿科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时不合理的用药情况(表2)

表1数据所示,儿科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时不合理的用药情况中,有37例为用法不合理,占总数比例为30.83%、有69例为联用不合理,占总数比例为57.50%、有14例为配伍不合理,占总数比例为11.67%。

3.讨论

婴幼儿所患有的急性支气管肺炎,一般来讲,通常是由支气管炎加重而引发的[3]。急性支气管肺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患儿感染细菌或病毒,例如因为感染病毒而引起的病发,被称为病毒性急性支气管肺炎;例如因为感染细菌而引起的病发,被称为细菌性急性支气管肺炎,造成急性支气管肺炎的病原菌主要有肺炎球菌以及葡萄球菌等,因为婴幼儿的肺脏没有发育完全,其肺脏所具备的功能没有完全地发挥出来,所以对于外界不良的感染因素的抵御能力比较弱,因此,细菌或病毒非常容易侵入到婴幼儿的体内;如果婴幼儿体内遭到细菌或病毒的入侵,很容易引发疾病。急性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4],其中抗感染治疗及其重要,抗感染药物是否被合理的使用是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的重点,所以在用药的时候,要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从而保证有效的对抗感染。

总之,在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时,其关键在于用药是否合理,特别是需要保证抗菌药物可以合理的使用,从而避免用药不恰当的情况出现,进而使当前疾病的治疗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蓝建芳.基层医疗单位儿科急性支气管肺炎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6):138,140.

[2]王富海.不同抗感染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肺炎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22-423.

[3]张伟燕,张巴利.痰热清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9):1271-1272.

儿科重症肺炎132例回顾性分析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儿科重症肺炎患儿共132例, 男83例 (62.88%) , 女49例 (37.12%) , 男女患儿比例约为1.69∶1。患儿年龄25d~12岁, 平均4.52±0.92岁, 其中<1岁者占60%以上。

1.2 方法

依照事先制定表格, 对132例重症肺炎患者的基础信息 (性别与年龄) 以及临床信息 (病原学结果、并发症情况以及死亡率) 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

2 结果

从病原学角度分析, 所选患儿中的细菌感染者最多, 共计98例, 占74.24%;其次为病毒感染者, 共计27例, 占20.45%;支原体与其他类型感染者, 共计7例, 占5.30%。从并发症角度来看, 所选患儿中2种并发症合并者最多, 共计72例, 占54.55%;其为3种并发症合并者, 共计21例, 占15.91%。从病死率角度来看, 132例共治愈126例, 治愈率为95.45%, 死亡6例, 病死率为4.55%。

3 讨论

由本文结果可以得知:本组患儿男83例 (62.88%) 、女49例 (37.12%) , 男女患儿比例约为1.69∶1。这一结果与同类比较结果基本一致,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量的临床研究经验表明:小儿肺炎只要能够得到及时的发现与治疗, 是能够彻底根治并较快恢复的。然而, 重症肺炎的多种并发症如无法得到有效且及时的治疗, 就容易引起小儿躁动不安、心率加快、呼吸困难、肝脏增大以及下肢浮肿等病症, 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与抽搐。本文所选取的132例重症肺炎患儿中, <1岁者占60%以上, 由此可见年龄越小, 重症肺炎的发病率也越高。所选患儿中细菌感染者最多, 共计98例, 占74.24%;其次为病毒感染者, 共计27例, 占20.45%。表明重症肺炎有着一定的流行病学特点, 细菌性感染作为最容易引起重症肺炎的病原体, 应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加以关注。

肺炎多是在肺泡炎症作用下导致患者吸气呼气障碍, 伴随着各种细菌及病原体导致患者出现周身性综合疾病, 进而危害人体内的各种组织器官[3]。婴儿在刚出生时就极易患上肺炎, 产前及产时是肺炎的高发期。产前胎儿的生活环境为布满羊水的子宫, 如在母体生产中发生缺氧, 就极易吸入羊水, 从而导致胎儿患上吸入性肺炎;如羊水过早破水或生产不顺利, 胎儿所吸入的各种分泌物会致使其患上细菌性肺炎。不仅如此, 新生婴儿的抵抗力比较低, 对于各种病毒细菌及微生物的免疫性差, 因而极易遭受感染。目前本病普遍采用的临床治疗方式为镇静与吸氧。

本文所研究132例儿科重症肺炎患者均采用支持疗法, 选取气管内给药与肝素雾化[4]相配合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 不仅大大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 同时在抗凝、抗炎、抗自由基损伤以及抗过敏等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儿科重症肺炎病症患者132例, 对患者的基础信息 (性别与年龄) 以及临床信息 (病原学结果、并发症情况以及死亡率) 进行临床观测与分析。重症肺炎具有流行性疾病的一部分特点, 婴幼儿极易感染, 并发症可能性高且有一定的死亡可能性, 应在临床工作中引起医护人员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重症肺炎,儿科,并发症,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黄亚萍.头孢吡肟在儿科重症肺炎中的应用[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8, 15 (Z1) :109.

[2]张洁, 侯健军.10年间儿科重症肺炎253例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 2003, 14 (1) :39-40.

[3]岳屹固.1, 6二磷酸果糖及甘露醇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60例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 2001, 41 (8) :49-50.

儿科肺炎 第5篇

关键词:迁延性肺炎,综合治疗,儿科治疗,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迁延性肺炎患儿,其中有58例男性患儿,42例女性患儿,年龄在8个月~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8±3.49)岁;病程在1周~3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2.18±0.49)个月。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等症状;血常规检查均可见正常或略微升高的中性粒细胞和末梢白细胞;胸部X线诊断均可见斑块状阴影。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平均5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抗生素治疗,给予本组患儿红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等两种以上的抗生素;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制剂综合治疗,中药制剂为加味麻杏石甘汤,基本方为:3g麻黄、甘草,4g杏仁,5g防风,6g白术、苏叶,9g鱼腥草,12g黄芩、黄芪,18g生石膏,用水煎服[1]。如果患儿在1岁以下,则每天让其服用1/3~1/2剂;如果患儿在1~3岁,则让其每天服用1/2~2/3剂;如果患儿在3~6岁则让其每天服用2/3~1剂,水煎分3~4次服完;如果患者在6岁以上,则让其每天服用1剂,水煎分2次服完。如果患儿有肺热,则向该方中加20g生石膏;如果患儿高热,则加3g青黛和12g银花;如果患儿痰浊喉鸣,则加5g葶苈子、皂角子;如果患儿干咳无痰,则加6g百部,10g白果;如果患儿纳差,则加6g焦三仙;如果患儿汗多易惊,则加10个牡蛎、龙骨[2]。两组患儿的疗程均为20d。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1.3 疗效评定标准

如果患儿咳嗽和肺部湿音均消失,体温恢复了正常,胸片检查和血常规检查均回复正常,则评定为治愈;如果患者的咳嗽症状有了明显的好转,湿音明显消失,体温恢复了正常,胸片具有较好的吸收,则评定为显效;如果患儿的咳嗽症状有所减轻,痰量有所减少,体温恢复了正常,则评定为有效;如果患儿的各临床症状均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甚至有加重的情况,则评定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3 讨论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多发病,在临床极为常见,多种因素导致了该病的发生,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治疗,就极有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迁延性肺炎多见于反复发作的支气管肺炎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身上。有关医学研究表明,导致小儿迁延性肺炎的主要病因还有小儿免疫缺陷及之前管异物等。细菌和病毒是其主要的感染菌,同时支原体也可能是其中一个感染菌。如果患儿的病情十分严重,患儿的各级支气管肺泡、间质等组织都会被这些感染菌侵入。咳嗽、哮喘、发热等使其主要临床表现,肺部听诊可见湿音[3]。单纯抗生素治疗是临床治疗迁延性肺炎的常用方法,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小儿免疫功能低下、各种感染等导致了小儿迁延性肺炎的发生,因此要想有效治疗本病,运用抗生素增强患儿的机体抵抗力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治疗疗效欠佳,并且具有较长的疗程和较高的复发率[4]。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制剂综合治疗,针对患儿的实际病情进行标本兼治,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止咳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说明了该综合治疗方法有效改善了患儿的代谢状况,促进其免疫功能的有效增强,并对细菌生长进行了有效的一直,促进验证组织中K+的极大程度减少和Ca2+的极大程度增加,加快了炎症消失和吸收及肉芽组织消失的速度,同时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迁延性肺炎综合治疗在儿科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止咳时间和住院时间,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参考文献

[1]高蓓莉, 郑丽叶, 黄绍光, 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8, 12 (3) :68.

[2]徐莉, 黎云燕.头孢曲松-头孢克洛序贯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5, 11 (2) :224-225.

[3]范永琛.小儿慢性肺炎的原因及其治疗[J].临床儿科杂志, 2007, 12 (3) :186-187.

儿科肺炎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的确诊为迁延性肺炎的患儿96例, 其中男性63例, 女性33例, 年龄分布为2~12岁。其中化脓性肺炎22例 (22.9%) , 支气管肺炎38例 (39.6%) , 毛细支气管炎9例 (9.4%) , 吸入性肺炎16例 (16.7%) , 大叶性肺炎, 11例 (11.5%) 。将两组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48例, 对照组48例, 两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分别予以青霉素20万单位/ (kg·d) , 加红霉素30mg/ (kg·d) 或头孢噻肟钠100mg/ (kg·d) , 分1~2次静脉滴液[1], 疗程为4~7d。其中如有体温过高的患儿, 酌情辅以扑热息痛等退热剂;出现明显支气管痉挛且分泌物多的患儿增加0.2mg/ (kg·d) 的地塞米松, 以3~5d为1个疗程。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增加中医疗法, 并辅以双肺的短波理疗。中药疗法包括: (1) 每天1次芥茉敷胸, 用温水将芥末面和面粉按1∶1比例调成黏稠的糊状, 用棉布涂匀后将患儿的胸背处包裹约15~20min, 一直使用到肺部啰音及咳嗽症状消失。期间应注意患儿敷药处的皮肤, 防止起泡[2]。 (2) 使用中药制剂, 如三子养亲汤, 药方为:前胡、杏仁、桔梗、苏子、陈皮、白前、菜菔子各3~5g等, 此药方用于患儿严重咳嗽及多痰症状;若患儿仅咳嗽而无痰, 可适当增加知母、川贝、百部、地骨皮、桑白皮、五味子、太子参等各3~5g, 以开水煎服, 每天服用1次。

1.3 判断标准

显著:肺部啰音及咳嗽症状全部消失, 患儿体温、血常规及胸片观察均恢复正常;有效:肺部啰音及咳嗽症状有明显的好转, 患儿痰量有所减少, 体温恢复正常, 胸片吸收情况较好;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明显的好转, 甚至加重[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数据包进行统计, 以χ2检验及t检验, 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48例平均止咳时间为7.2d, 平均住院时间为8.3d;疗效显著者为35例 (72.9%) , 有效者为11例 (22.9%) , 无效为2例 (4.2%) , 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48例平均止咳时间为12.1d, 平均住院时间为15.3d;疗效显著者为29例 (60.4%) , 有效者为10例 (20.8%) , 无效者为9例 (18.8%) , 总有效率仅为81.3%。由此可见, 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 相比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对照组效果更为理想, 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的住院及止咳时间, 提高有效率。

3 讨论

迁延性肺炎是在小儿患有反复发作的支气管肺炎或上呼吸道感染时, 由于治疗不当而引发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在病程为1~3个月时发生。此外研究表明, 若存在免疫系统缺陷或者支气管异物, 也有可能引发迁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可见咳痰、咳嗽、发热、哮喘等, 肺部出现湿罗音, 其主要感染病菌是病毒及细菌, 并存在少数支原体感染病例。严重的病例可能侵入各级血管、支气管肺泡或间质组织[4]。

在迁延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方面, 传统的治疗方式多为单纯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存在治疗时间长、疗效不理想以及患儿易出现病情反复等情况, 且过量使用抗生素, 对于患儿自身机体有所损害。本次治疗通过中医药原理, 在常规抗生素治疗之外, 使用中药进行综合治疗, 对于迁延性肺炎, 中医观点认为, 由于肺脏卫外能力失调, 气候冷热突变, 导致六淫外邪随风邪自口鼻皮毛入侵人体, 引起肺部的气虚, 邪实气塞, 于是引发气喘咳嗽等症状, 若邪郁化热, 肺热内郁, 则出现灼津成痰、体热口干等症状, 到了后期, 由于痰热郁症, 耗气伤阴, 引发气阴两亏[5]。

三子养亲汤及双肺短波理疗等方法, 根据中医原理, 改善患儿气血, 驱散风邪, 实现标本兼治的目的, 同时能够为局部组织提供营养, 改善代谢情况, 帮助患儿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 同时抑制细菌、病毒的生长发展, 促使炎症加速消失及吸收, 有着传统抗生素所无法比拟的安全性、有效性的特点, 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少, 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因此, 该综合疗法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石远滨, 符州, 罗征秀.儿童迁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 2010, 28 (5) :462-464.

[2]陈静, 张德甫.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研究[J].职业与健康, 2009, 25 (18) :1951-1952.

[3]颉雅苹, 邓力.1815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析[J].广州医药, 2011, 42 (3) :24-26.

[4]姜之炎“.通补肺络法”的临床应用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1, 3 (3) :224-225.

儿科肺炎 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8年2月至2002年10月住院患儿406例, 其中病毒性肺炎126例, 男66例, 女60例, 年龄3个月~12岁, 平均5岁;细菌性肺炎212例, 男114例, 女98例, 年龄3个月~13岁, 平均5.2岁;其他微生物所致肺炎68例, 男性36例, 女性32例, 年龄2~10岁, 平均4岁。

1.2 诊断标准

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性啰音为依据, 结合病原学检查和X线或CT扫描检查确诊[1]。

1.3 检测方法

患儿住院后次日, 取静脉血3 ml, 采用日本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心肌酶谱测定以酶动力学法, 试剂由科华-东菱提供, 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 试剂由上海玉兰提供。数据采用t检验。

2检测结果

2.1 406例中出现心肌酶异常 (生化指标1项以上升高) 284例, 占69.95%, 以病毒性肺炎心肌酶谱改变居首位, 占85.71%。各组情况见表1。

注:*P>0.05, **P<0.01

2.2 心肌酶谱检测情况 乳酸脱氢酶 (LDH) 增高196例, 占48.28%;磷酸肌酸激酶 (CPK) 增高154例, 占37.93%;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增高122例, 占30.05%;羟丁酸脱氢酶 (α-HBDH) 增高102例, 占25.12%;肌酸激酶同工酶 (CPK-MB) 增高64例, 占15.76%。可见小儿肺炎时, 心肌酶的增高以LDH、CPK、AST为主。

2.3 CRP检测情况 CRP增高以细菌性肺炎最明显, 其他类型肺炎增高不明显, 尤其是病毒性肺炎CRP几乎无变化 (见表1) , 两者差异显著。

3讨论

肺组织处于炎症状态时, 由于缺氧与感染, 病原体和毒素侵袭心肌, 引起心肌炎[1]、心力衰竭。而心肌酶谱测定则是心肌损伤的一个可靠指标。从本组中笔者发现, 病毒性肺炎有85.7%的患儿出现心肌酶谱异常, 细菌性肺炎有65.09%, 患儿心肌酶谱异常, 提示该两组患儿出现心肌损害的机率较高。

心肌酶属于胞浆酶, 主要存在于心肌、骨骼肌和脑组织中, 它可反映心肌细胞的完整性。若心肌受损, 这些酶即释放入血, 可通过测定这些酶来反映心肌受损程度。本组中, 心肌酶的增高以LDH、CPK、AST敏感性高, 但由于心肌受损时, CPK-MB变化出现最早, 故在实际工作中CPK-MB的增高也不容忽视。

CRP是机体炎症或组织破坏时出现于血清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急性炎症时, CRP值明显升高, 6~12 h达高峰, 随着病情好转, CRP值也随即下降, 与病情变化呈同步。本组资料发现, 细菌性肺炎有98.11%的患儿CRP明显增高, 其他微生物所致肺炎有44.12%的患儿增高, 而病毒性肺炎大多正常。故可认为CRP是区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有用指标。可见配合心肌酶谱同时测定CRP, 不仅有利于疾病早期诊断, 而且对病情监测及判断预后均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对406例住院患儿进行心肌酶谱和CRP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为临床用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患儿住院后次日, 取静脉血3ml, 采用日本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心肌酶谱测定以酶动力学法, 试剂由科华--东菱提供, 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 试剂由上海玉兰提供。数据采用t检验。结果406例中出现心肌酶异常 (生化指标1项以上升高) 284例, 占69.95%, 以病毒性肺炎心肌酶谱改变居首位, 占85.71%;②乳酸脱氢酶 (LDH) 增高196例, 占48.28%, 磷酸肌酸激酶 (CPK) 增高154例, 占37.93%,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增高122例, 占30.05%, 羟丁酸脱氢酶 (α-HBDH) 增高102例, 占25.12%, 肌酸激酶同工酶 (CPK-MB) 增高64例, 占15.76%;可见小儿肺炎时, 心肌酶的增高以LDH、CPK、AST为主;③CRP增高以细菌性肺炎最明显, 其他类型肺炎增高不明显, 尤其是病毒性肺炎CRP几乎无变化两者差异显著。结论配合心肌酶谱同时测定CRP, 不仅有利于疾病早期诊断, 而且对病情监测及判断预后均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肺炎,心肌酶谱,CRP

参考文献

儿科肺炎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09~2015-05在我院儿科门诊中接受治疗的90例小儿急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5例。其中观察组45例患儿中男19例, 女26例, 平均年龄 (3.2±1.6) 岁, 平均病程 (1.7±0.8) 周;对照组45例患儿中男17例, 女28例, 平均年龄 (3.7±1.3) 岁, 平均病程 (1.8±1.3) 周。所有研究对象均经X线胸片检查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确诊为小儿急性肺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在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病情等基本资料方面, 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在患儿家属知情且同意条件下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静脉滴注50~100mg/ (kg.d) 头孢呋辛钠 (深圳立健药业有限公司) 治疗, 2次/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给药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0.3~0.5m L/ (kg.d) 痰热清 (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治疗, 1次/d, 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调药量。连续给药1周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若患儿出现高热症状, 给予物理降温方式如冷敷处理, 此外, 应密切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体征, 避免禁忌突发症状产生。

1.3 疗效评价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均连续给药1个疗程后, 根据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变化情况, 将治疗效果分为3个等级, 显效、好转以及无效。1个疗程后, 患儿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 则为显效;患儿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但改善不显著, 白细胞计数有所下降, 但下降程度不明显, 则为好转;患儿临床症状、白细胞计数无任何改善, 甚至有所恶化, 则为无效。临床有效率= (显效例数+好转例数) /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19.0, 数据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临床疗效

通过连续给药1疗程治疗结束后,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观察组45例患儿中显效23例, 好转11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78%, 对照组45例患儿中显效17例, 好转19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80.00%。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经统计学处理可知,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给药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治疗在接受治疗后, 退热时间、止咳时间、以及治愈时间均比对照组患儿所需时间明显缩短, 且经统计学处理可知,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儿有4例 (8.89%) 发生不良反应, 其中2例患儿出现呕吐症状, 2例患儿出现轻微皮疹, 对照组有5例 (11.11%) 出现不良反应, 其中3例患儿出现呕吐症状, 1例患儿出现轻微皮疹, 1例患儿出现腹泻症状, 给药结束后症状自行消失。经统计学处理发现, 两组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目前, 急性肺炎 (Acuter Pneumonia) 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 重症肺炎是婴幼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婴幼儿因呼吸道鼻咽、气管及支气管狭窄等生理解剖因素, 粘液分泌少, 纤毛运动差, 肺组织分化不全, 代偿能力差, 肺泡少而间质发育旺盛等原因气少血多, 加之免疫功能尚未充分发育, 因此极易容易患肺炎[3]。近年来, 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改病死率已有明显下降[4]。头孢呋辛属于二代头孢菌素, 通过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 结合, 抑制细胞分裂和生长, 最后使细菌溶解和死亡, 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采用西药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急性肺炎, 虽然疗效较快, 但由于抗生素存在耐药性等特殊性, 且对小儿的身体影响较大, 不适合婴幼儿的长期治疗。痰热清注射液是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连翘、金银花等为主要成分制成的中药制剂[5]。其中黄芩具有宣肺化痰、清热燥湿作用;熊胆粉有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的作用;山羊角具有显著的镇静、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连翘具有抗菌、抗炎、解热、镇吐、利尿强心、抗肝损、镇痛、抑制磷酸二酯酶、抗病毒、抗内毒素等作用;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 还善清解血毒[6]。本研究探讨和分析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儿科门诊中小儿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头孢呋辛钠治疗,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给药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治疗, 连续给药1个疗程后,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 (97.78%) 明显优于对照组 (80.00%) ,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儿在退热时间、止咳时间、以及治愈时间均比对照组患儿所需时间明显缩短,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 可以大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缩短治疗时间, 且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 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 缩短治疗时间, 且安全可靠, 值得在儿科门诊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儿科门诊中小儿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092015-05在我院儿科门诊中接受治疗的90例小儿急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5例, 对照组患儿给予头孢呋辛钠治疗,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给药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治疗, 连续给药1个疗程后,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 (97.78%) 明显优于对照组 (80.00%) ,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儿在退热时间、止咳时间、以及治愈时间均比对照组患儿所需时间明显缩短,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 缩短治疗时间, 且安全可靠, 值得在儿科门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急性肺炎,痰热清,抗生素,头孢呋辛钠,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黎娜娜, 刘世青, 杜以明.痰热清注射液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 2015, 09:1595-1597

[2]江超雄, 白卉, 王慧, 等.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 2010, 14:922-923

[3]张莉, 汪龙.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24:9-10, +13

[4]刘维军, 孙丽, 李笃印.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肺炎 (痰热壅肺证) [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 10:220-222

[5]李晓静, 宋培林.丹参注射液、细辛脑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的效果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 35 (3) :26

儿科肺炎范文

儿科肺炎范文(精选8篇)儿科肺炎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录的50例肺炎患者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其中, 男23例, 女27例...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