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松弛法论文范文
点松弛法论文范文(精选5篇)
点松弛法论文 第1篇
滴鼻点眼免疫法就是用滴管或滴注器将疫苗滴入鸡只鼻内或眼结膜囊内, 刺激上呼吸道黏膜, 增强机体免疫力, 从而对外来病毒或细菌起到防御作用。这是一种个体免疫方法, 每只鸡都能够获得一定量的疫苗, 免疫剂量较准确、均匀, 不受空气或湿度影响 (较气雾免疫的优势) , 但费时、费力、应激反应强。如果操作不当, 则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1 常用疫苗
新城疫Ⅱ系 (B1) 弱毒疫苗、新城疫Ⅳ系 (Lasota) 弱毒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 (H120、H52) 弱毒疫苗、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脑脊髓炎弱毒疫苗、传染性法氏囊病弱毒疫苗等活疫苗。
2 滴注方法
准备好滴管或滴注器, 事先滴试, 确定每滴约为30 μL。一般疫苗专用稀释液为30 mL/瓶, 疫苗稀释前先将稀释液 (灭菌蒸馏水、生理盐水或专用稀释液) 放入冰箱, 30~50 min后取出, 然后将稀释液全部吸入灭菌注射器内, 再刺穿瓶塞注入疫苗瓶中, 每次5~10 mL, 轻轻摇动, 待疫苗完全溶解后, 再用小灭菌注射器吸出转至疫苗稀释液瓶中;如此重复3~4次, 洗出疫苗病毒粒子, 配成1 000头份的疫苗溶液 (约为30 mL) , 即每一滴含疫苗量为1头份。为了操作准确无误, 操作人员一手1次只能抓1只鸡, 不能一手同时抓几只鸡。然后, 将要接种的雏鸡的头固定在平地或平板上, 用滴管向其眼内滴1滴疫苗液, 稍等片刻 (约4 s) , 待疫苗扩散后放开雏鸡。若是滴鼻, 操作人员先以手堵住雏鸡下面的鼻孔, 同时压住其嘴不让张开, 这时向其另一鼻孔内滴疫苗液, 待吸入后放开雏鸡。
3 注意事项
1) 不要在疫苗液中随便加入抗生素。
2) 疫苗配制后需立即使用, 每次免疫剩下的疫苗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不能保存后再次使用。
3) 滴鼻点眼免疫法多用作首次免疫, 再次免疫可用气雾免疫法或饮水免疫法。
阴道松弛的原因 第2篇
原因2、对于自然分娩的妈妈,因为胎儿是经过阴道娩出,经过生孩子的挤压,阴道扩张明显,肌肉和处女膜痕受到彻底破坏,弹性明显下降。但尽管从阴道分娩胎儿的妈妈阴道发生了变化,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阴道松弛现象。但并不代表自然分娩就是导致阴道松弛的罪魁祸首。
原因3、身体长期有慢性疾病、体质比较弱或消瘦的一些人,她们的肌肉、筋膜、韧带等结构也比较松弛,这样也会加重阴道松弛。
预算松弛影响因素研究 第3篇
一、预算松弛的界定
预算松弛是在上世纪60年代被研究者们发现的。有关预算松弛的定义有很多经典的解释,虽然并不完全统一,但其内涵大致相当。最早提出“松弛”概念的是Williamson(1964),他认为,“由于自利行为,经理人员总是尽力影响预算编制过程以获得松弛的预算,而超过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资源即为预算松弛。”Merchant (1985)将预算松弛定义为“超过项目所需的预算即为松弛”,他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企业中确实存在显著的预算松弛现象。
在企业的预算管理中,预算松弛表现为预算执行者低估收入、高估成本、低估产销量甚至销售价格、夸大完成预算的困难、低估利润等;最早提出“松弛”概念的是Cyert&MarchWilliamson,而最早明确提出预算松弛行为可操作性概念的是Schiff&Lewin(1970),他们提到“管理者具有在松弛的环境中运作的需求,管理者通过在制定预算中低估收益高估成本而建立松弛”。Merchant (1985)定义预算松弛就是一定范围内的总预算和必要预算的差额。
二、预算松弛影响因素
1. 预算下级的风险偏好对预算松弛的影响
受行为理论影响,企业预算管理的实践表明,在预算管理中,人的因素比会计技术更为重要。早期如Cyert and March、Onsi等人发现,由于市场和生产任务等因素导致的不确定性,会影响预算下级的实际生产能力,因此预算下级会通过预算松弛的手段来规避这种不确定性,减少自己所面临的风险。Baiman、Demski&Feltham、Holmstrom、Christensen等人则从风险分摊和激励平衡的角度,证实了预算下级可以通过预算松弛降低自己的风险分摊,并发现不同风险偏好的预算下级通过预算松弛规避风险的程度明显不同。
2002年,RAlan Webb发表的《声誉和差异调查对预算松弛的影响》中通过引入“声誉”概念,对货币和非货币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理论研究结果显示,预算可靠性会影响管理者的声誉,而影响程度则取决于预算在组织中对计划和控制过程的重要性。为了控制声誉的影响,研究者向模拟管理者的试验对象宣称,如果声誉良好,他们就有可能得到升迁。试验结果表明,对声誉的关注及差异会降低预算松弛的程度。Young(1985)和Waller ((2000)均证实个体风险类型对于预算松弛创造的影响,员工的伦理道德素质和对声誉态度也会影响预算松弛的程度;Schmidt (1997)提出,剧烈的竞争对管理者的努力程度有两种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竞争会降低企业生产产品的价格,这会增加企业所有者将企业出售清算的风险;Yong则较早地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对预算下级的风险偏好与预算松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预算下级在生产任务不确定的情况下,会通过预算松弛降低风险分摊,而且预算松弛的程度与预算下级风险厌恶程度成正相关关系。
2. 预算公平对预算松弛的影响
预算公平是组织结构环境中,预算参与主体之间的一种平等关系。它强调的是经理人与主管上司之间的关系是和谐平等的,双方能够互相公平对待。Greenberg(1990);Brockner&Wiesenfeld (1996);Colquitt et al (2001)都曾研究过组织决策中关于预算公平的问题,包括预算及收入分配、绩效等相关设置。Staley和Magner(2005)认为,预算公平影响经理人对主管上司的信任度,而对主管上司的信任度又会进一步影响经理人的预算松弛倾向。本文将预算公平区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程序公平(proceduralfairness),即编制预算的程序是公平的;二是互动公平(interactionalfairness),即预算决策者在实施预算程序的过程中是公平的,这两种公平都会影响经理人对主管上司及组织的信任度,从而影响经理人的预算松弛倾向。实际上,经理人制造预算松弛的倾向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的一种普遍特性(Merchant,1985;Onsi,1973)。这种倾向性常常被归因于经理人的自利原则,经理人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在组织预算管理中制造松弛。由于薪酬是根据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发放的,经理人通过提升本部门预算绩效,就可以达到提升自己预期薪酬的目的(Dunk,1993;Mechant,1985;Nouri,1973)。
Merchant (1985)曾经指出,经理人制造预算松弛的倾向受组织预算系统本身设计和执行状况的影响。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体现的公平性(fairness)是组织预算管理系统科学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具有削弱经理人产生预算松弛倾向的功能。Brockner&Wiesenfeld (1996)。
3. 环境不确定性对预算松弛的影响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收入流变得更为不确定,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增加,企业的破产成本增加。从权变理论角度来看,并不存在一个独立的、对所有组织都是同样有效的组织结构模式,而相当的组织效能取决于与之相匹配的背景因素,如技术种类,环境波动,组织的规模,组织结构的属性及其信息系统(BOurns&Stalker,1961;Woodward,1965;Thompson,1967);背景环境是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交易的情况,是组织被授予对其工作过程有效控制的地方(Otley,1980);可见,权变理论也认为不存在一个一成不变的内外环境,环境具有多样性、不稳定性,我们把这种环境的不稳定性定义为环境的不确定性。
一些文献经过分析认为,产生一般松弛的原因可能有三个:第一,环境变动性较大,从而使得预算与实际差别较大;第二,预算管理水平不高,从而编制的预算与实际相差较大,这是预算技术问题;第三,人为因素,故意制造预算松弛,这和政府行为的委托代理关系有关。
4. 其他因素对预算松弛的影响
Onsi (1973)认为:松弛操纵、松弛习俗、松弛发觉、对高层管理控制系统的态度、对下属的态度、压力、预算自主权、预算参与、上司对预算的使用、对基准的态度、对预算与业绩评价相关性的态度、对预算的一般态度、预算相关性这13类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松弛行为。Onis (1973),Merchant (1985),冯巧根(2004)认为,参与型预算构造了上下级间信息交流的平台,减少了组织内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预算执行者没有必要再去建立松弛性的预算。Eppen (1985),张鸣和张美霞(1999)提出,参与预算控制会导致预算松弛,一旦激励与预算目标挂钩,预算执行者就会利用参与机会压低预算标准,由此产生预算松弛。
浅析预算松弛的成因 第4篇
上世纪30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因为洞悉企业所有者兼具经营者的做法存在着极大的弊端, 于是提出“委托代理理论”, 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让渡。“委托代理理论”早已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简而言之, 就是经营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企业的所有者拥有对企业的管理权, 如董事会, 在重大决定方面经理等公司经营权所有者是没有办法独自决定的。这就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就是信息不对称。公司的日常经营和大小事务都是由经理人所熟知的, 而所有者的意义只是在大局上对目标和利润进行把控。大部分公司的具体信息如交易的过程, 设备和生产能力等是经理人了解而所有者不了解的, 所以制定出计划, 若经理人由于自身利益等原因低估收入高估成本在数额不是特别巨大, 巨大到能影响企业发展时一般所有者是无法察觉的。所以经营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是预算松弛产生的前提。下面具体分析有几个细化的原因。
一、经营者与管理者目标不一致
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目标不一致问题困扰了部分学者很长时间。委托人也就是拥有公司所有权的人, 他们的目标是公司利润最大化。希望经营者制定的预算和决策能够符合公司长期发展的目标, 进而使企业利润最大化。而经营者尤其是中低层管理者代表的是公司中低层员工的利益。比起企业利润和发展, 他们更关心他们自身能得到的利益, 如对公司的掌控, 薪金水平和自身价值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目标更容易完成, 或者达成目标以后可以获得晋升, 金钱等奖励, 经营者会由于主观原因故意将预算目标调低以便达到。这种情况下, 部分的利益和公司整体的利益产生冲突, 而委托者和代理者不仅在目标上而且在对公司的掌控力度上都不尽相同。此时必然会由于两者目标不一致而产生预算松弛。
二、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确是预算松弛产生的客观原因。自从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后, 管理者大多不会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具体事项。这就存在一个信息优势问题。经营者在日常工作中对公司的各方面, 如公司的生产实力, 流动资金等问题非常熟悉, 对比于不参与日常经营生产的管理层, 他们拥有更多的公司信息, 从而拥有了信息优势。在此时, 若是经营者主观上为了给自己取得利益就会在预算方面对管理层进行蒙蔽。由于缺乏对公司日常经营的了解, 公司管理层就可能相信经营者的预算, 从而形成预算松弛。
不仅如此, 客观原因也有可能导致预算松弛。在这个时代, 企业内部的高度分工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增加, 但是高度分工也要它的坏处, 那就是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如财务部门对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把握肯定不是十分的细致具体, 若是部门间协作也出现问题, 则对预算有影响。这时若是制定预算的各个部门交流不是很彻底, 则必会由于不了解某个环节而对预算的整体产生影响。这也是预算松弛形成的一个原因。还有上下级之间的交流, 现在企业的一个观念就是上下级共同制定预算比仅有管理层制定的预算更加有效。将委托人和代理人放在一起共同制定预算是一个进步, 但是如果上下级之间交流不够彻底, 管理层未将企业长期目标和规划彻底的解释给经营者听, 那么经营者对目标的掌控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 这种骗吃就会导致客观的预算松弛。
三、利用预算松弛规避不确定性风险
在这个市场经济的时代, 虽说政府会对市场进行调控, 那也是在市场失灵的时候, 在市场调控的过程中, 总会产生各种各样不可预计的意外。预算只是基于过去的企业数据对企业将来进行预测, 其实质就是预测。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符合,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下, 公司总是面临着各种风险和不可抗力。若是在经验过程中遇上这些因素, 则有可能导致支出增加, 预算无法达到。大多数是风险中立甚至是厌恶者, 他们不会愿意面临巨大风险, 规避风险的一个方法就是调低预算, 若是途中发生各种无法预测的事情也不会导致整个预算无法实施甚至失效。这样也会导致预算松弛的发生。
四、预算已经成为考核的最重要依据
当今社会, 人们偏好于用结果来衡量整个事件。对于企业的绩效评价, 人们一般用预算是否达到这一标准。不仅如此, 企业内部管理层为了实施计划, 保证企业将来发展, 也会强调预算实现的重要性。企业经常将是否实现预算目标作为业绩标准和考核方式。在这种情况下, 多数人会为了业绩出色或者经济驱使选择降低企业预算的目标。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发生预算松弛, 所以这种情况下, 企业应注意方式方法, 不能过度强调预算的重要性, 否则反而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没有好处。
综上, 预算松弛从成因来看其实有利有弊, 有关企业应该做的就是在制定预算计划时合理而适当的利用这一工具, 在人们不因为主观原因刻意造成预算松弛时, 做出对企业有利的规划。
摘要:预算松弛这一概念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被提出。Williamson于1964年提出经理人员总会由于自利的因素尽力的影响预案编制过程从而获得松弛的预算。此为预算松弛的雏形。而针对定义, 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 主要区别在于主观和客观的不同。一部分人认为预算松弛在于主观的故意, 即是经理人由于自身而制定更容易达到的目标。另一部分则认为客观的结果, 即预算与最优预算不符是预算松弛的定义。针对此类问题, 本文讨论预算松弛的成因。
关键词:预算松弛,委托代理理论
参考文献
[1]吕秀.浅析预算松弛.东方企业文化, 2011 (22)
点松弛法论文 第5篇
1 测量原理
(1) 用逆转点法测量钢丝方向与后视方向的水平角。即测量出钢丝自由摆动时的左右最大摆幅处的方向值, 左右方向的平均值即为钢丝中心方向值。
(2) 采用全站仪的无棱镜反射功能, 连续测量钢丝到测站距离, 以完成坐标传递必要条件的观测。
(3) 距离和水平角测量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周期。
2 测量程序
(1) 工具设备。投点工具、设备主要有:大垂球、钢丝、手摇绞车、小垂球、信号圈、具备无棱镜反射功能的全站仪。
(2) 坐标传递。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 利用钢丝单重进行摆动投点;要求投点过程中井上下同步观测2个测回。即井上下2台全站仪分别架设于地面近井点及井下控制点上, 同时观测钢丝位置。井上采用棱镜反射、测回法观测钢丝位置。按照既定方案和技术设计, 井下采用无棱镜反射全站仪测量。
(3) 钢丝投点。包括钢丝下放和自由悬挂的检查。井下测量人员下井之后, 提上罐笼, 盖好井盖, 安装好手摇绞车, 由地面测量人员精确标定井口投放钢丝位置, 在井盖上钻Ø3 mm的小孔, 由小孔处下钢丝, 下放至井口下方5 m处时, 由工作人员系上小垂球, 慢慢放入井筒内, 下放速度均匀, 每秒不超过1.5 m, 每放50 m左右, 稍停一下, 让垂球稳定下来, 然后继续往下放。当钢丝放到井筒底部时, 取下小垂球, 换上大垂球, 通过绞车升降钢丝使垂球处于合适高度, 等垂球稍微稳定后用信号圈检查钢丝是否处于自由竖直悬挂状态, 如信号圈顺利到达井底, 便认为钢丝是自由垂直悬挂。用仪器对钢丝稳定性进行检查, 当钢丝摆动很小, 一般变为摆幅在2 cm之内时, 便认为钢丝是稳定的, 可以进行测量。至此, 钢丝投放工作完成。
(4) 井上下连接测量。钢丝投放工作完成之后, 立即进行井上下的连接测量, 在地面近井点实测钢丝的坐标及井口标高, 同时在井下架设全站仪, 实测钢丝与井下固定点的连接角及距离。井下连接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连接角测定, 由于不能保证钢丝完全处于稳定状态, 故采用逆转点法测定钢丝方向值。先后视固定点1个测回, 再用正镜测定钢丝左右摆幅最大处逆转点方向值各10个值 (根据经验, 连续测定钢丝左右各10个逆转点才能满足1个完整周期数据的采集, 现场从记录成果中判断, 提取一个完整周期的数据) 。先将1对左右方向的平均值作为1个钢丝方向值, 找出粗略钢丝位置, 然后在10个钢丝方向值中取出连续1个周期的方向值的平均值作为该测回钢丝正镜方向值。依此法测出钢丝倒镜方向值。再次后视1个测回, 至此完成井下钢丝1个测回连接角测量 (判断钢丝是否摆动1个周期可用计时法或方向值回归法。方向值回归法即观察测出的左右方向值是否回到开始方向值;计时法见“距离测定”) 。
(5) 距离测定。井下测站到钢丝距离采用全站仪无棱镜测定法进行测量。先在钢丝适当高度处用胶带粘上1个反光板 (必须粘在远离仪器一侧钢丝上) 。可在前面钢丝稳定时确定反光板粘贴角度。待钢丝“稳定”后进入无棱镜观测, 设置连续9次测定, 待一次测定完毕, 记下测量数据, 立即进入下一次测量, 连续测量15个距离值 (测量时设置为平距测量) , 取连续1个周期的距离平均值作为测站到钢丝的平距 (计时法1个周期的判定:测距开始的同时计时, 待测出距离回归到与起始值相同或非常接近并呈规律变化即为1个周期。根据井深不同, 摆动周期有所差异) 。距离测定应连续测量3个周期测回。
(6) 至此, 完成此次连接测量, 经过简单计算, 即可算出井下控制点的坐标。
3 结语
工程实践表明该作业方法具备以下优点:
(1) 作业时间短, 节约大量井筒占用时间, 提高生产效率。
(2) 测量程序、设备简单, 省去了以往的井下定点设备, 避免了以往井下需2台仪器同时观测的烦琐。
点松弛法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