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武警英模精神范文
发扬武警英模精神范文第1篇
10月2日,泰州教育援疆党小组一行六人,从伊犁昭苏出发,翻越崇山峻岭,穿行戈壁荒漠,来到千里之外的塔城地区托里县,瞻仰了孔繁森纪念碑。孔繁森系山东聊城人,生前任西藏阿里地委书记。他两次援藏,历时十载,和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推动阿里地区经济的跨越发展,孔繁森拟在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功夫,他亲自带领有关部门人员,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肃立于纪念碑前,援疆教师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别人,这是孔繁森的人生价值观,也理应成为所有援疆人追求的人生境界!
10月4日,在辽宁锦州援疆(裕民县)干部杨国玉陪同下,大家参观了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和孙龙珍烈士陵园。孙龙珍烈士1940年出生在江苏泰县泰西乡郑家村(今海陵区九龙镇郑家村)。1959年,她随生产建设兵团支边来到新疆吐鲁番。1969年6月10日,在反击前苏联入侵巴尔鲁克山西部地区的战斗中,为保卫祖国领土不幸中弹牺牲。1969年,在其牺牲的地方修建烈士陵园、立碑纪念。2003年,在烈士生前战斗过的塔斯特村建立了“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立了“孙龙珍民兵班”。同是泰州籍,同为支边人,此行此祭,我们带来的是家乡人民对烈士的深切哀思和无比敬仰,领略到的是爱国戍边的坚定信念和豪迈情怀。
站在孙龙珍烈士陵园,就可以看到矗立在山头的小白杨哨所。“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杆儿壮,守望着北疆”一首《小白杨》,在歌唱家阎维文的深情演绎下早已唱响大江南北,小白杨哨所也因此名闻遐迩。不曾想到的是,小白杨哨所的得名和孙龙珍烈士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孙龙珍的墓地就建在她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塔斯特边防哨所的山脚下。上世纪80年代的小白杨哨所环境非常艰苦,吃水困难;在这样艰苦的地方守边防,激励官兵们的正是孙龙珍烈士的事迹。1983年春天,哨所战士陈福森回伊犁探亲,向母亲讲起孙龙珍的故事。听了儿子的讲述,母亲精心准备了10棵小白杨树苗,让儿子栽在孙龙珍烈士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尽管有战友们的精心培育,无奈自然环境恶劣, 10棵小白杨最终仅存活1棵。后来,前来新疆采风的总政歌舞团作家梁上泉听到小白杨的故事后备受感动,当即为《小白杨》作词,并请作曲家士心谱曲,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推出了这首歌。广大边防官兵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用生命戍边,用忠诚守防,用青春和激情铸就了“忠于祖国,扎根边疆,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坚忍不拔,蓬勃向上,牢记嘱托,建功边防”的小白杨精神。这一精神,必将激励泰州的教育援疆工作者坚守工作岗位,坚持“真情融合、真诚沟通、真心服务、真正做事”的援疆信条,不负重托,多出成绩。
(撰文 缪文初
发扬武警英模精神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