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高考作文湖南省全年名校精选好题导写 6 篇(审题指导+参考立意+写作素材+考场范文)【作文真题 1】(长沙市雅礼中学 2024 届高三月考)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花好月圆”意即鲜花盛开、月儿正圆,人们常以此寓意完美、圆满,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曾国藩却认为“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最好的、最完美的状态。《菜根谭》中也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审题指导】这是一则思辨性的作文题。材料指出“花好月圆”这个成语的含义,花好月圆这个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完美的内蕴。花开时最美丽最鲜活,月圆时最饱满最明亮,这自然是最完美的。人们青睐“花好月圆”的完美,体现了渴望尽善尽美的天性以及人们对美好结局的渴望。花好月圆的完美象征着时时顺心,事事如意,人生圆满,了无遗憾的理想状态。但是曾国藩提出不同的观点,“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最好的、最完美的状态。这是对“完美”的定义具有不同的解释。原因何在?第一,“花好月圆”的下一步就是花谢月亏,这美好中藏着一种物极必反的趋势。而“花未全开月未圆”更充满期待,因为未来始终处在上升的阶段,走向是最美好的。第二,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人生本来也很难圆满,既然完美本不可得,又何必执着?第三,“花好月圆”的画面是单一的,“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有更丰富的可能性,人生不应该活得像大团圆的剧本。曾国藩提倡“花未全开月未圆”,也是在提醒我们,凡事追求完美,甚至强求完美,容易走火入魔,陷入偏执。品味“花未全开月未圆”让人学会享受生活,感受当下,珍惜路上的风景,而不是执着于目的地。但分析的时候也要注意,“花未全开月未圆”,不是自甘堕落的躺平认命,也不是随遇而安,而是努力奋斗后的不强求。本题实质是探讨缺陷、遗憾与完美、圆满的关系。作文材料的主要内容:“花好月圆”(完美、圆满、时时顺心、事事如意、尽善尽美、十全十美)是人生追求的目标,而曾国藩认为“花未全开月未圆”(缺陷、遗憾)才是最好的、最完美的状态,《莱根谭》也认为,“花看半开,酒饮微醉”大有佳趣。可以从审美、为人、做事、观世、对待名利贪欲等不同层面来写。【参考立意】1、完美只是追求,人生难免遗憾。2、不完美是人生常态。3、不自满,才能趋向完满。4、因为有缺陷,才努力求完美。5、懂得知足,节制欲望。6 盈满则亏,常怀戒惕之心。7、长久之计,莫如求缺【写作素材】1、张爱玲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2“、草根作家范雨素曾写道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可正是这样平凡而看似苍白的生命。在她的空白处写下了最不凡的音符,她不是完美的,但她的生命将愈来愈美。3、好比死亡,这一无人可以跨越的鸿沟,大约是人生最后的最大的缺憾,妄图超越死亡是不可能的,千百年前,无数君王长寿美梦的断送即可证明。但总有人不死心说出有生之年完美就好。4、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所说: 世上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5、“”北宋诗人欧阳修也写过一首《小满》: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诗人并不留恋那美好的夜莺绿柳,也不感伤于一地落红,而是欣赏未满的麦穗,期待一年的收成。【考场范文】弦月缺缺亦好景,人间何事定图圆“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如此好景想必是所有人心中向往;殊不知缺月钩沉,花朵含苞,此中亦大有佳趣。想来人亦如此,但如今世事扰扰,人人追寻,谁能不被“完美人生”的光环迷了眼?跳出思维桎梏,私以为,略有缺憾的生命状态亦有其真意。为何?略带缺憾的“不完美”,恰好能激励人们向更好更高处攀登。摩尔爵士设想中事事完备的乌托邦仅会令人生厌,而满是缺憾的现实却激励着一代代人去修补完善:埋首科研、创造新事物者,凝神节案;描绘理想新蓝图者,振臂高呼;建立新世界者......倘若这些人都满于现状,我们如今不过都还是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