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操作建议范文
防护操作建议范文(精选9篇)
防护操作建议 第1篇
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中应用较多,其中大多数药物为细胞毒性剂,对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护理人员在实施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吸入和吞食药物而收到沾染.
肿瘤科护士在准备药液或给患者用药时不慎泄漏的药量虽小,但由于日常工作中无数次的配药及注射所造成长期接触药物或药物蓄积作用的远期影响,则有可能引起脏器损害或有致瘤的危险,因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掌握抗肿瘤药物的配制方法、使用操作常规和防护措施,以及接触或中毒后如何处理等。
1操作前整理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戴乳胶手套(一般认为乳胶制品比乙烯基制成的手套好),在准备化疗药物时所戴的乳胶手套应每隔30分钟更换一次,戴手套前后均应洗手。有条件者可配备配药治疗台。
2稀释或溶解粉剂药物时锯安瓿前先轻弹其顶部,以使附着的药粉落到底部,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包住安瓿打开。用瓶装药物应注意瓶内压力,若瓶内压力过高时可先排气。稀释时应将适量溶媒沿瓶壁缓缓注入,勿使药粉飞扬,药液外溢,以免沾染。
3抽吸药液时安瓿不宜侧置,抽吸瓶装药液或排气时应小心在针头处裹以无菌酒精棉球,以吸收排出的药滴。棉球用后放入废弃物专用袋内(用一次性制品的包装袋即可)。
抽吸药液时应注意所抽药液以不超过一次性注射器的3/4为宜。用毕的注射器连同针头完整地放入废弃物专用袋内,以免分取针头时药滴漏出造成沾染。
4静脉给药时,应选择弹性好、易固定的血管,避开破损、炎症、瘢痕、关节等部位,先用生理盐水穿刺,力争一次成功;穿刺后确定针头在血管内方可按医嘱给药。若需从茂菲氏滴管加入,可先用无菌棉球围在滴管开口处,然后再加药,注意加药速度不宜过快,以防药液从滴管口溢出.
5操作完毕,戴着手套将用物整理好,然后将废弃物专用袋内污染物及用过的手套等送指定地点焚烧。
6脱手套后应认真洗手,皮肤受到沾染时应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洗,眼部受沾染时要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7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患者,其排泄物(尿、大便及呕吐物)中有大量药物,在处理时必须戴手套,避免皮肤沾染,并尽量减少对空气污染,可打开门窗通风。患者用过的便盆要用大量清水冲洗。
电脑安全防护操作误区 第2篇
紧张的新手经常会害怕某个错误操作会永久破坏计算机。幸运的是,结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虽然如此,但是用户还是经常给计算机以及您的网络创造各种麻烦。以下是一些 您和您的用户能够引以为戒,远离可预防的问题的常见错误。
1、不使用防火墙就上网
许多家庭用户会毫不犹豫的将电脑接上漂亮的新电缆或者DSL调制解调器开始上网,而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将自己暴露在病毒和入侵者面前。无论是宽带调制 解调器或者路由器中内置的防火墙,还是调制解调器或路由器与电脑之间的独立防火墙设备,或者是在网络边缘运行防火墙软件的服务器,或者是电脑上安装的个人 防火墙软件(如 Windows XP中内置的ICF/ Windows 防火墙,或者类似Kerio或ZoneAlarm的第三方防火墙软件),总之,所有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都应该得到防火墙的保护。
笔记本电脑上安装的个人防火墙的好处在于,当用户带着电脑上路或者插入酒店DSL或电缆端口,或者与无线热点相连接时,已经有了防火墙。拥有防火墙不是全部,你还需要确认 防火墙已经开启,并且配置得当,能够发挥保护作用。
2、忽视防病毒软件和防间谍软件的运行和升级让我们面对现实:防病毒程序非常令人讨厌。他们总是阻断一些你想要使用的应用,有时你不得不在安装新软件时先停止防病毒程序。而且为了保证效用,不 得不经常进行升级。好象原来的版本总是要过期,并催促您进行升级,在很多情况下,升级都是收费的。但是在现在的环境下,你无法承担不使用防病毒所带来的后 果。病毒、木马、蠕虫等恶意程序不仅会削弱和破坏系统,还能通过您的电脑向网络其他部分散播病毒。在极端情况下,甚至能够破坏整个网络。
3、使用没有过电压保护的电源
这个错误真的能够毁掉计算机设备以及上面所保存的数据。您可能以为只在雷暴发生时,系统才会有危险,但其实任何能够干扰电路使电流回流的因素都能烧 焦你的设备元件。有时甚至一个简单的动作,比如打开与电脑设备同在一个电路中的设备(特别是电吹风、电加热器或者空调等高压电器)就能导致电涌,或者树枝 搭上电线也能导致电涌。如果遇到 停电,当恢复电力供应时也会出现电涌。
使用电涌保护器就能够保护系统免受电涌的危害,但是请记住,大部分价钱便宜的电涌保护器只能抵御一次电涌,随后需要进行更换。不间断电源(UPS)更胜于电涌保护器,UPS 的电池能使电流趋于平稳,即使断电,也能给你提供时间从容的关闭设备。
间谍软件是另外一种不断增加的威胁;这些软件能够自行在电脑上进行安装(通常都是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搜集系统中的情报然后发送给间谍软件程序的作者或销售商。防病 毒程序经常无法察觉间谍软件,因此请务必使用一个专业的间谍软件探测清除软件。
4、安装和卸载大量程序,特别是测试版程序
由于用户对最新技术的渴望,经常安装和尝试新软件。免费提供的测试版程序能够使您有机会抢先体验新的功能。另外还有许多可以从网上下载的免费软件和共享软件。我们知道有些用户还曾经安装盗版软件或者“warez”。
您安装的软件数量越多,您使用含有恶意代码的软件,或者使用编写不合理能够导致系统工作不正常或者崩溃的软件的几率就更高。这样的风险远高于使用盗 版软件。即使您只会安装经过授权的最终版本的的商业软件,过多的安装和卸载也会弄乱注册表。不是所有的卸载步骤都能将程序剩余部分清理干净,这样的行为会 导致系统逐渐变慢。您应该只安装您真正需要使用的软件,只使用合法软件,并且尽量减少安装和卸载软件的数量。
5、打开所有的附件
有些人就是无法控制自己:收到带有附件的电子邮件就好象收到一份意料之外的礼物。你只是想窥视一下是什么附件。但是就好象您门前的包裹里可能有炸弹一样,电子邮件中的 文件附件可能包含能够删除文件或系统文件夹,或者向地址簿中所有联系人发送病毒的编码。
最容易被洞察的危险附件是可执行文件(即可以运行的编码),扩展名为.exe,.cmd以及其他很多类型(参见查看不同类型的可执行文件扩展名列 表)。不能自行运行的文件,如Word的.doc文件,以及Excel的.xls文件,能够含有内置的宏。脚本(Visual Basic,JavaScript, Flash等) 不能被计算机直接执行,但是可以通过程序进行运行。过去一般认为纯文本文件(.txt)或图片文件(.gif,.jpg,.bmp)是安全的,但是现在不 是了。文件扩展名也可以伪装;入侵者能够利用Windows默认的不显示普通的文件扩展名的设置,将可执行文件名称设为类似 greatfile.jpg.exe这样。实际的扩展名被隐藏起来,只显示为greatfile.jpg。这样收件人会以为它是图片文件,但实际上却是恶 意程序。
您只能在确信附件来源可靠并且您知道是什么内容的情况下才可以打开附件。即使带有附件的邮件看起来似乎来自你可以信任的人,也有可能是某些人将他们的地址伪装成这样, 甚至是发件人的电脑已经感染了病毒,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发送了附件。
6、磁盘总是满满的并且非常凌乱
频繁安装和卸载程序(或增加和删除任何类型的数据)都会使磁盘变得零散。信息在磁盘上的保存方式导致了磁盘碎片的产生:在新的空磁盘中保存文件时, 文件被保存在连续的簇上。如果您删除的文件占用了5个簇,然后保存了一个占用8个簇的文件,那么头5个簇的数值会保存在删除产生的5个空簇中,剩余的3个 则保存在下三个空的簇中。这样就使得文件变得零散或者分裂。然后在访问文件时,磁头不会同时找到文件的所有部分,而是到磁盘的不同地址上找回全部文件。这 样使得访问速度变慢。如果文件是程序的一部分,程序 的运行速度就会变慢。过于零散的磁盘运行速度极慢就象在爬行一样。
你可以使用Windows里带有的磁盘碎片整理工具(程序 附件 系统工具) 或者第三方磁盘碎片整理工具defrag来重新安排文件的各个部分,以使文件在磁盘上能够连续存放。
另外一个常见的能够导致性能问题和应用行为不当的原因是磁盘过满。许多程序都会生成临时文件,运行时需要磁盘提供额外空间。你可以使用Windows XP的磁盘清理工具或者第三方程序查找和删除很少用到的文件,或者你也可以手动删除文件来释放磁盘空间。
7、点击所有链接
打开附件不是鼠标所能带给您的唯一麻烦。点击电子邮件或者网页上的超级链接能将您带入植入ActiveX控制或者脚本的网页,利用这些就可能进行各种类型的恶意行为,如清除硬 盘,或者在计算机上安装后门软件,这样黑客就可以潜入并夺取控制权。
点错链接也可能会带您进入具有******片,盗版音乐或软件等不良内容的网站。如果您使用的是工作电脑可能会因此麻烦缠身,甚至惹上官司。
请不要向“点击狂燥症”屈服。在点击链接之前请务必考虑一下。有些链接可能被伪装在网络钓鱼信息或者那些可能将你带到别的网站的网页里。一般情况下,您可以用鼠标在链接上滑过而不要点击,就可以看到实际的URL。
8、共享或类似共享的行为
老师教导我们分享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但是在网络上,分享则可能将你暴露在危险之中。如果您允许文件和打印机共享,别人就可以远程与您的电脑连接,并 访问您的数据。即使您没有设置共享文件夹,在默认情况下,Windows系统会隐藏每块磁盘根目录上可管理的共享。一个黑客高手有可能利用这些共享侵入您 的电脑。解决方法之一就是,如果您不需要 网络访问您电脑上的任何文件,就请关闭文件和打印机共享。如果您是通过公用无线热点上使用笔记本进行连接。
如果你确实需要共享某些文件夹,请务必通过共享级许可和文件级(NTFS)许可对文件夹进行保护。另外还要确保您的帐号和本地管理帐号的密码足够安全。
9、用错密码
这也是使得我们暴露在入侵者面前的又一个常见错误:用错密码。即使您的网络环境中没有管理员强迫您选择强大的密码并定期更换,您也应该这样做。不要 选用容易被猜中的密码,如您的生日,爱人的名字,社会保险号码等。密码越长越不容易被解除,因此您的密码至少为8位,14位就更好。常用的密码解除方法采 用“字典”解除法,因此不要使用字典 中能查到的单词做为密码。为安全起见,密码应该由字母、数字以及符号组合而成。
很长的无意义的字符串密码很难被解除,但是如果你因为记不住密码而不得不将密码写下来的话,就违背了设置密码的初衷,因为入侵者可能会找到密码。可 以造一个容易记住的短语,并使用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以及数字和符号生成一个密码。例如,使用“My cat ate a mouse on the 5th dayof June”可以得到密码“Mc8amot5doJ。”
10、忽视对备份和恢复计划的需要
即使您听取了所有的建议,入侵者依然可能弄垮您的系统,您的数据可能遭到篡改,或因硬件问题而被擦除。因此备份重要信息,制定系统故障时的恢复计划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大部分计算机用户都知道应该备份,但是许多用户从来都不进行备份,或者最初做过备份但是从来都不定期对备份进行升级。使用内置的Windows备份 程序(Windows NT, , 及XP中内置的Ntbackup.exe)或者第三方备份程序以及可以自动进行备份的定期备份程序。所备份的数据应当保存在网络服务器或者远离计算机自身 的可移动驱动器中,以防止洪水、火 灾以及龙卷风等灾难情况的发生。
请牢记数据是您计算机上最重要的东西。操作系统和应用都可以重新安装,但是重建原始数据则是难度很高甚至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建议 第3篇
1.1 几个专业术语介绍
交流干扰:由交流输电系统和交流牵引系统在管道上耦合产生交流电压和电流的现象。
交流干扰源:能对埋地钢质管道造成交流干扰的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设施和交流电气化铁路设施, 统称为交流干扰源。
管道交流干扰电压:由交流干扰产生的管道对地交流电压。也称为管地交流电位。
交流电源密度:交流电流在防腐层破损点处单位面积的泄露量。
固态去耦合器:由固态电子元器件组成的干型去耦隔直装置。它具有在低压直流时的高电阻和交流时的低电阻的特性。
1.2 交流干扰的影响
交流输电线路对输油输气管道的电磁影响主要涉及影响人生安全、影响输油管道、影响其设备的安全、影响管道的交流腐蚀等一系列问题。
(1) 影响人身安全。当输电线路正常供电且输电线路与管道相距很近时, 线路中工作电流使管道长时间产生纵向的感应电动势, 使得金属管道的对地电压升高。若该电压较高, 可能影响施工、维修或测量人员的正常工作, 若输电线路出现故障, 产生的交流干扰可能会危及到人身安全。
(2) 影响管道的安全。防腐层是必须被敷在埋地钢质管道的表面的金属上, 它的介电常数和电阻都很高, 可以避免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腐蚀了钢质管道。若交流输电出现了故障, 短路电流受到阻性、感性耦合的影响后会在管道上产生很高的对地电压, 甚至可能击穿防腐层。
(3) 影响管道的阴极保护设备。在输油输气管道上设置阴极保护设备是为避免防腐层漏敷及破损处的金属表面产生腐蚀。交流输电线路正常运行情况下, 通过了感性耦合的工作电流在管道上可以产生电压, 这将会使恒电位仪以及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不能正常工作。例如:KKG-3型和KKG-3BG型恒电位仪的抗交流干扰能力分别为12V和30V;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的镁牺牲阳极的抗交流干扰能力为10V。这在目前的新建管道已经几乎不适用。
(4) 管道的交流腐蚀。研究表明, 管道的交流腐蚀主要发生在绝缘性能较高的涂层上。铺设在同一环境下的管道, 当管道外防腐层选用石油沥青等级别的防腐层时, 即便有交流干扰电压的产生, 一者是由于其绝缘性能较低, 所以干扰电压不会太高, 另一方面则由于管道防腐层上所存在的较多的漏点而会使感应的交流电压随时排入地下, 因此, 管道反而不会产生交流腐蚀。
1.3 利用交流电流的密度可以评价交流干扰腐蚀
充分了解管道沿线周围的土壤腐蚀有助于对交流腐蚀进行评价, 由于土壤的电阻率各不相同就造成了管道的交流腐蚀的电流密度的不相同。交流、直流腐蚀不同之处还有, 直流腐蚀更加注重涂层比较大的缺陷, 而交流腐蚀则更注重较小的涂层缺陷, 因为它的交流电很大增加了腐蚀的风险。利用A C V G技术有助于准确地检测小缺陷涂层, 再分析土壤电阻率确定管道的腐蚀程度。
2 管道交流干扰防护的设计施工方法
2.1 交流干扰的防护的设计施工方法
防护措施设计应根据调查与测试的结果, 对下列各项进行预测和评估:
(1) 干扰源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对管道的交流腐蚀;
(2) 故障情况或雷电状态下对管道防腐层和金属本体、阴极保护设备和干扰防护设施的损伤;
(3) 操作和维护人员及公众的接触安全等影响。
对存在交流干扰的管道, 在阴极保护系统设计中应给予更大的保护电流密度;在运行调试中应使管道保护电位 (相对于CSE, 消除IR降后) 比阴极保护准则电位 (一般土壤环境中-850m V, 在厌氧菌或硫酸盐还原菌级其它有害菌土壤环境中-950m V) 更负。
在同一条或同一系统的管道中, 根据实际清苦可采用一种或多种防护措施;但所有干扰防护措施均不得对管道阴极保护的有效性造成不利影响。
管道与输电线路杆塔、通信铁塔等及其接地装置间应尽可能地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在路径受限地区难以满足安全距离时, 应采取故障屏蔽、接地、隔离等防护措施;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 在分析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管道安全评估。
管道与110k V及以上高压输电线路的交叉角度不宜小于55度。在不能满足要求时, 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管道安全评估, 结合防护措施, 交叉角度可适当减小。
所有交流干扰防护设施的安装中, 应首先把接地电缆连接到接地极上, 然后再连接到受干扰的管道上, 拆下的顺序相反, 连接接地极的一端应最后拆卸。操作中应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或绝缘手套来减少电机危险。
2.2 交流干扰防护的效果评价
防护效果的评价应符合以下原则:
(1) 防护效果的评价点应包括防护接地点、检查片安装点、干扰缓解较大的点、干扰缓解较小的点, 其它评定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 在测取干扰防护措施实施前、后参数时, 应统一测量点、测定时间段、读数时间间隔、测量方法和仪表设备。
防护效果应达到如下要求:
(1) 在土壤电阻率<25欧/米的地方。管道交流干扰电压低于4V;在土壤电阻率>25欧/米的地方, 交流电流密度小于60安培/平方米。
(2) 在安装阴极保护电源设备、电位远传设备及测试桩位置处, 管道上的持续干扰电压和瞬间干扰电压应低于相应设备所能承受的抗工频干扰电压和抗电强度指标, 并满足安全接触电压的要求。
3 埋地钢制管道交流干扰防护的总结
我国在埋地钢制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方面的技术还十分落后, 一般都引经的是国外的先进技术。国内的交流干扰对管道的危害越来越大, 如果不及时的进行维护和解决, 这就会严重影响到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 我国应加大管道交流干扰方面的技术研究, 制订相应的设计标准, 真正地解决电流干扰问题。
参考文献
[1]米琪.交流干扰—埋地管道完整性的新威胁及其危险性的分类标准[J].防腐保温技术, 2008, 9, P27-35[1]米琪.交流干扰—埋地管道完整性的新威胁及其危险性的分类标准[J].防腐保温技术, 2008, 9, P27-35
[2]石仁委, 魏国栋, 柳言国.埋地金属管道腐蚀剩余壁厚地面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A].山东石油学会第三届腐蚀与防护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2]石仁委, 魏国栋, 柳言国.埋地金属管道腐蚀剩余壁厚地面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A].山东石油学会第三届腐蚀与防护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
[3]陈世利.埋地管道防腐层缺陷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 2003[3]陈世利.埋地管道防腐层缺陷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 2003
放射科X线防护操作规程 第4篇
一、放射科人员必须配合临床医师,注意掌握X线检查的适应范围,正确、合理地使用X线诊断。
二、除了临床必需的透视检查外,应尽量采用摄影检查,以减少受检者和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三、进行各类特殊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控制照射条件,避免重复照射,对受检者和工作人员都应进行必要的防护。
四、摄影时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并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五、摄影时必须在隔室防护措施内进行曝光,除正在接受的受检者外,其他人员不得留在检查房间内。
六、进行X线摄影检查时,应注意合理选择胶片,并重视暗室操作技术,以保证摄影质量,避免重复照射。
七、进行X线摄影检查时,对受检者的性腺部位要特别注意防护。孕妇一般不宜做X线检查,以减少对胎儿的照射。
八、在X线检查中,当受检者需要携扶时,对携扶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防护操作建议 第5篇
1 露天煤矿电气系统存在的事故隐患
由于电气系统的选型不合适、电缆超载、分断能力不足等设备或是设施的问题,十分容易引起电气事故,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断路器、开关遮断容量不足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如果断路器、开关遮断容量较小时,分段短路电流能力差,可造成因瞬间短路故障增大热量而使设备或电缆燃烧,发生火灾,轻则导致一些矿区停电停产[1],耽误工程进展速度,重则造成财产巨大损失以及人员的伤亡。
1.2 雷击过电压带来的事故隐患
雷击过电压是指,当带有负电荷的云层在物体上空时,由于电容效应,地面物体朝向云层的表面将聚集相应的异性电荷。当云层的电荷与其他物体或云层发生闪电或雷击后,云层内负电荷迅速消失,电容效应也立即消失,聚集在物体表面的正电荷也立即流向大地,由于电流较大,会在流动的路径上由于电阻的原因产生很大的电压。雷电灾害作为大自然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2],其危害无可厚非,特别是夏季,雷雨交加季节,如果由于雷击过电压、电流产生火花或是击穿电缆设备,出现短路问题,电流产生的火花甚至短路问题带来的火源再将油污、电缆等易燃物品点燃,会直接引起火灾,这时配电室内没有充足的灭火设备或是没有及时安装通风排烟设备,会导致火灾很难控制,甚至可能引起事故范围不断扩大,停电、停产、人员伤及在所难免。
1.3 主变压器容量不足,电源线路强度不够
露天煤矿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主变压器容量不够,事故一旦发起,直接导致其他的变压器供电能力大大减弱。而且电源线路缺少强度保证,导致电源线路一旦遇到大雪、大风、冰雹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很容易造成塔杆倒下、电源线路断掉,最终停止开采工作,容易给露天煤矿的施工人员带来生命危险,造成人身财产安全恶劣后果。
1.4 机电保护设备质量不过关
由于露天煤矿疏于管理,采购人员在采购时由于各种原因,采买一些不合格淘汰产品,如果继电保护装置存在缺陷[3],常出现闸口越级跳闸、无故停电,进而事故范围与影响力不断扩大。
1.5 露天煤矿电气设备不完善,造成火花事故
近年来,露天煤矿由于电气设备不完善,频频发生火花事故,据调查得知,引起火花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露天煤矿的电气设备安装、维修不当[4],导致在开关触点分-合时产生电火花,直接带来安全隐患问题。
其次,露天煤矿带电电缆由于外力原因拉脱、破损、电缆绝缘下降容易造成系统短路、接地,引发电气火花。
最后,露天煤矿电气设备保护失灵,当出现过流、短路、接地等电气事故时拒动,使设备、电缆过载、过热印发电气火花。
1.6 开关柜闭锁带来的事故
煤矿开关柜闭锁忘记安装或失灵的情况下,操作人员会进行错误操作,工人在带电状态下进入开关内部,后果不堪设想,人员会发生触电,造成人员的伤亡。
1.7 露天煤矿电气系统大范围停电事故
第一,在安装电缆时,不小心出现磨损、破皮等问题,雷雨天地面潮湿,容易引起失火现象,最终可造成电气系统大范围停电;第二,由于电缆、电气系统短路,在操作时电气装置不受用,可造成越级跳闸[5],引起大范围停电事故;第三,不该用单回路供电设备时用了单回路供电。
2 露天煤矿电气系统实际管理现状
新形势下,煤矿安全事故一方面给施工作业进度带来影响,另一方面,给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因此,露天开采单位必须要加强对开采现场电气设备的有效管理、科学使用,进而提高开采效率,保证生产安全,提高国家、社会的经济利益。
2.1 露天煤矿电气设备的购买受资金等因素的制约性较大
露天煤矿主要依靠机械的全面自动化生产,多年以来已经形成了主要趋势,很多大型电气设备也得到了广泛使用,从而极大的提高开采效率。但是,人们加大对电气设备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很多露天煤矿受到资金的限制[6],购买回来的电气设备一般都存在购买价格低、质量不合格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十分容易引起电缆失火等问题的发生。
2.2 露天煤矿电气设备质量较差
电气设备在露天煤矿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露天煤矿开采环境的复杂性,对电气设备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但受到经济利益影响较大,国内很多煤矿企业中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存在价格低廉、质量差等问题。同时由于露天煤矿没有配备相关的检测设备,在安全性能上没有太多的保障,电气设备在运行中,本应配备一些大型设备和监控设备,但由于长期缺乏管理,导致配备不齐全,在一些安全保护装置上也存在相应的问题[7],大部分设备处于一种“病态”,最终使得电气设备在运行中漏洞百出,安全事故隐患也蕴藏于此。
2.3 露天煤矿电气设备缺乏维修养护意识
有的煤矿企业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过分的注重眼前的产量,严重缺乏对电气设备的维修养护意识,没有专门管理部门的管理,单方面存在一种机器坏的时候再去维修的思想,只能等到机器设备不能用时才去报修,很多机器设备由于常年不进行维修护理,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进行维修工作是有难度的,有的甚至不能进行二次使用,需要更换新机器设备,这样极大影响工作进程,阻碍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甚至造成的损失都无法挽回。
2.4 露天煤矿电气设备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
露天煤矿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繁杂,需要有专业人员的有效管理方可有所建树,对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较高,但是目前情况来看[8],我国露天煤矿电气设备管理人员几乎没有专业的学习、培训,实践经验更是少之又少。煤矿开采作业环境差,危险指数高,在机器投放使用上,很多电气设备都在超负荷作业,出现机械故障的情况时有发生,并且使用的机器设备种类繁多,因此,管理人员的管理范围较广泛,这就更要求管理者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继续忽视管理工作的进行,生产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也会随之增多。
2.5 露天煤矿电气设备管理机构不完善
露天煤矿企业的电气设备管理机构不完善,缺乏合理的管理体系。例如在日常工作中,电气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工作只是依赖电工负责,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电工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生产上,几乎忽视了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而且,露天煤矿企业的领导者对电气设备的管理也不太重视,没有完善的电气设备专业的管理组织,管理工作思想极为落后,有的甚至是供电系统都没有按照设计进行相应的施工,只是依靠电工工作者仅有的工作经验而进行工作[9],也没有依照要求检测电气设备的性能与仪器仪表等。总之,露天煤矿电气系统设备的管理机构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急需解决。
3 露天煤矿电气系统存在事故隐患的解决措施
露天煤矿电气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虽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很多现实问题仍得不到解决,如果不及时制止煤矿电气事故的发生,给国家、给社会带来的财产、人员伤亡不可设想,通过调查研究,给出以下改善事故发生的方法:(1)开关遮断容量不足,有的是可以修复的,例如:更换新的灭弧介质。重合容量不足的开关应停用重合闸,可以通过调整运行方式,降低系统的短路电流,满足开关的灭弧能力,或是更换新的开关。这段容量严重不足时,应改为“非自动”,作为负荷开关或隔离开关使用。(2)露天煤矿防雷工作必不可少,首先,露天煤矿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地方法律法规以及防雷技术规范要求,认真排查地理、地质、气候、环境、土壤等开采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然后根据露天煤矿特点设计安装相匹配的防雷装置,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以及技术先进等目标;其次,建议换成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换成相吻合的避雷器;最后,可以进行二次继电保护工作,在继电保护调试中模拟煤矿电站短路情况,可以靠近电站的过留速断跳开[10],因其对保护断电系统具有可靠性,而且在输电线路时,降低了雷电对段杆塔的袭击,提高了雷击杆塔的抗雷作用。(3)每年要全面加强统计用电负荷,跟进系统追踪,一旦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计算短路电流,找到继电保护的核算、实验所要的科学准确的依据。增大容量负荷的使用时,要重新整改,并反复试验。(4)露天煤矿电缆在连接固定时,一定要仔细多遍做好固定措施,并经常进行检测、试验、完善检查制度。对电气系统设备加大绝缘性能的测试,及时更换破损、掉皮的电缆线源,一旦发现其损坏现象,要及时停止使用,进行检修,防止出现漏电而产生火花事故。(5)露天煤矿企业应该依据自身实际状况,及时制定出完善的、合理的、可实施性的安全管理制度。如电气设备的采买标准制度、电气设备的安检与维修制度、电气设备进库出库的管理制度等,积极落实执行国家以及上级颁布的规章制度。(6)露天煤矿企业要不断完善电气供电系统反送电的规章制度和方法,减少反送电所带来的触电事故。对供电设备、开关柜号码给予明确标记[11],防止操作人员错误操作。同时,做好地面输入电路电缆、变电系统的防雷装置的安装工作,在雨季来临前,全面仔细的进行检查测试,不能遗落每个细节。(7)露天煤矿企业要定期测试电网电容量的标准,如有超标现象要及时采取限制电容量的措施,防止全矿停电、停产。(8)加大露天煤矿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视频监控水平的进步,可以采取有效的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来提高开采作业,特别是在露天煤矿中,安装监控系统是对煤矿高效益、高产量、高安全性能的重要保障[12],因此,安装电气系统的监控设备越来越成为露天煤矿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露天煤矿电气系统的安全作业提供保障,为露天煤矿开采提供有效的指导,同时还可以在事故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9)努力创新电气设备维修模式。在过去的电气设备管理中,机器设备只有在出现大故障时才可以报修,耽误生产进度,但是在新形势下,想要提高电气设备管理水平就必须改掉传统的管理模式,创新维修模式,做出规定,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合理安排检修时间、检修负责人以及检修机器数量等。一些陈旧的机器设备[13],性能较低,出现故障率较高,因此,可以成立管理检修小组,进行深入分析其运行状态,对设备进行实时控制,加大检修力度,确保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机器设备的安全性。(10)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培训力度。目前,露天煤矿电气系统设备管理人才队伍薄弱,普遍存在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的问题,针对在岗人员应该进行定期的培训,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或是通过技术比练和岗位竞争等方式,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依照不同岗位进行相应的培训,通过对技能知识的讲解与技能实际操作,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14],为培养全能型的技术人才。(11)加大外委单位的监督管理。我国很多露天煤矿在维修电气设备时都采取外委维修模式,为了提高设备维修质量,应加大外委单位监督管理。
4 结束语
露天煤矿开采工程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煤矿电气系统的安全问题在改革中不断进步,加强注重人力、物力的投入时,更要针对发展现状,努力改善煤矿开采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推动电气设备管理工作进程,从而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我国露天煤矿事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煤矿开采业在我国国民经济总值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露天煤矿在国内煤矿产业生产中的地位更是不可小觑。露天煤矿在生产作业中,大量使用电气设备,煤矿的安全生产、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密不可分。近年来,由于煤矿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露天煤矿,对电气设备的使用格外关注,在安全性能方面逐渐加深了认知。文章主要对我国露天煤矿电气系统事故隐患与安全防护进行深入探讨,发现管理过程出现的问题,并且针对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措施。
重视行车操作工的职业健康与防护 第6篇
行车操作工的职业危害
有那么一群人, 工友们都戏称“空姐” (多为女性) , 她们平日里工作在车间的上空, 配合吊运钢结构件、设备或工器具等, 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 极易发生职业病危害, 她们就是行车操作工。但其职业病健康防护, 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防治。
在众多岗位中, 行车操作工往往是极易被职业健康防护忽视的岗位。大多数人印象中认为:她 (他) 们工作在车间或户外高空中的行车驾驶室中, 宽敞明亮, 工作环境舒适惬意, 远远不像其他诸如电焊、油漆和打磨等需要重点防护的工种那样面临诸多的有毒有害因素, 在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职业健康检查、发放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时, 行车操作工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或“公平对待”, 甚至有时候被忽略。
在众多工业领域中, 行车操作工与电焊、打磨等工种常处于同一作业环境中, 因此行车操作工所接触的工作环境有毒有害因素几乎相当, 如车间内生产性金属烟尘、有毒有害气体和噪声等。
金属烟尘的危害
金属焊接时, 电弧放电会产生4 000℃〜6 000℃高温, 在熔化焊条和焊件的同时, 产生了大量的烟尘, 其成分主要为氧化铁、氧化锰、二氧化硅、硅酸盐等, 烟尘粒弥漫于作业环境中, 极易被吸入肺内。此外, 打磨、碳刨等作业产生的金属烟尘也不容小视。
电焊烟尘的成分因使用焊条的化学成分不同而有所差异, 焊条由焊芯和药皮组成, 焊芯除含有大量的铁外, 还有碳、锰、硅等, 药皮内材料主要由大理石、萤石、锰铁等组成。
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
在焊接电弧所产生的高温和强紫外线作用下, 弧区周围会产生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氟化物及氯化物等有毒有害气体。
噪声的危害
生产车间内构件打磨、碳刨、敲击等作业以及设备振动等产生的纷杂作业噪声也是威胁行车操作工职业健康的另一大杀手。另外, 物理有害污染还包括高频电磁辐射、光辐射等。
案例分析
通过调查某大型国有重工企业, 钢结构制作车间内4名行车女工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疲乏、健忘等神经衰弱综合征, 经职业健康检查确认为锰中毒对象。情况如下表。
1.生产工艺落后、无有效的防尘、防毒措施是造成行车女工慢性锰中毒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手工焊接产生的电焊烟尘含有大量的锰化合物, 车间内无有效的通风排尘设施, 导致产生的大量烟尘不能及时排出, 工作环境烟尘浓度超标, 易导致行车女工发生锰中毒。
2.职业卫生知识匮乏、个人防护差也是引起中毒的重要原因。该厂从未对行车操作工进行任何形式的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培训, 工作期间未佩戴防护用品。
危害因素调查
人们或许有疑问, 行车操作工工作在高空, 其工作环境周围为何有大量的烟尘, 甚至有时候高于地面打磨、电焊等工人的周边环境。
一般生产情况下, 车间大门都是打开着, 地面电焊、打磨等工人在工作时产生的周边烟尘一部分被风及吸尘设备及时带走或吸附, 一部分将上升到车间上空, 如果电焊、打磨等工人停下了工作或间歇休息调整, 检测显示烟尘浓度立即下降了, 基本小于1 mg/m3, 而此时行车操作工周边的烟尘浓度依然维持在高位。若气压较低, 风速不高, 电焊等大量烟尘上升, 云集在车间上层空间, 如果车间上空又排风不畅, 就会导致车间上空“云雾缭绕”, 行车驾驶室此时被大量的烟尘包裹。
从安全和卫生学的角度出发, 生产性粉尘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粉尘浓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数量浓度, (以粒/cm3表示) , 另一种是质量浓度 (以mg/m3表示)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不仅决定于粉尘的化学组成和浓度, 而且与粉尘的粒径大小 (分散度) 有关, 据相关研究, 粒径小于10μm的粉尘可进入人体器官内部 (肺泡) , 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粉尘颗粒。
为此, 相关人员用美国进口粉尘检测仪DUST TRAKⅡ8532和HS5628A型积分声级计, 按照规范要求, 选择了5个典型的车间, 针对每个车间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 (粉尘浓度最高和接尘时间最长的5个电焊工作业点和行车) , 对其主要工作环境危害因素 (粒径小于10μm的粉尘质量浓度和噪音) 进行了检测对照, 下列图表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数据反应。
根据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显示, 行车操作工接尘浓度大部分时间都超过标准限值4 mg/m3 (图中红线所示) , 时间加权8 h平均超标, 且有时最高甚至达到26.4 mg/m3, 如所预料烟尘浓度很高。检测结果还发现, 电焊点烟尘浓度愈大, 阴雨天气压越低、风速越小、排风不及时, 车间上空的烟尘浓度就越高, 因而对行车操作工的职业健康威胁就越大。同时, 根据GBZ/T224-2010《职业卫生名词术语》定义“噪声作业”, 行车操作工岗位的噪音污染大部分工作时间超过80d B, 有时达到88 d B, 接近限值90d B, 根据相关标准规定, 连续接触噪声8h/d或40hw噪声暴露等效声级≥80d B (A) 的作业应当进行健康监护。
另外, 我们在其他方面调查中也发现, 多数企业都忽视了对行车操作工的职业健康防护, 或未能进行任何形式的职业卫生防护知识、意识和能力培训, 或未能对其工作环境危害因素进行充分地辨识、评价, 甚至在行车工的“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里面查找不到必需的个人防护用品要求等内容。行车操作工职业健康防护没有被引起足够重视。
改进措施
俗话说:“行车平时不出事, 行车出事出大事”, 而行车操作工的职业健康问题现已成为“大事”, 为此有必要采取以下几方面防护措施来予以改进。
1.改善行车操作工的工作环境, 且有必要的活动空间, 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状态。一方面做到门窗完好, 且不易振动, 能够有效阻隔外界作业来源的噪声、烟尘、有毒有害气体;另一方面对驾驶室设计改进, 考虑使用能吸附、减振和隔音、吸音材料, 从人性化角度设计, 使之具有操纵性、舒适性、安全性和利于操作为目标。
2.加强行车操作岗位职业健康管理。按照 (GB/T 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加强管理, 对行车操作工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充分地辨识、评价, 并进行有效地控制, 检测和测量, 绩效评价, 输入管理评审, 从而持续改进, 以避免行车操作工发生职业病的可能;按照体系管理的要求, 组织对行车操作工职业健康意识和能力的培训, 让她们意识到面临的实际或可能的职业健康后果, 加强个人自我职业健康防护意识和能力;按照接触危害因素等同于其他已经确认的接触危害因素的岗位, 诸如电焊、打磨、油漆、冲砂等工种的要求, 进行岗前、岗中、岗后体检, 并定期岗中体检, 纳入职业健康管理防治规划和程序中, 确保行车操作工的职业健康;按照体系要求对行车操作工工作环境危险源进行充分辨识、风险评价后, 按照要求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PPE) , 并定期更换。
防护操作建议 第7篇
重庆市工业污染严重,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大,导致酸雨频率较高。重庆地区Q235钢的腐蚀率是北京的2.4倍,建筑材料(混凝土、大理石)的腐蚀率增加了1.5倍,涂(镀)件在酸雨区的使用寿命只有北京的1/6~1/10[1]。
重庆嘉陵江石门大桥位于沙坪坝区中渡口和江北区大石坝之间,桥型为独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引桥桥型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全桥长1 096 m,塔高114 m。斜拉桥主孔跨径230 m,自1988年12月25日竣工以来已出现了严重的腐蚀问题,严重影响到其安全运行。2004年同济大学对石门大桥拉索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中24根拉索因腐蚀出现拉力下降现象[2,3]。考虑到拉力的对称性,2005年更换了36根钢索,耗资900多万元,其余180根拉索近期也将更换。2007年石门大桥桥面大修,亦耗资百万元。因此,开展桥梁及基础设施环境的腐蚀调查,有助于分析和预防桥梁的腐蚀以及对设施的维护和保养,降低由腐蚀带来的经济损失降低,同时,也可以为以后新建项目减少腐蚀提供参考。
本工作通过多次实地考察、走访大桥管理部门、参照文献等,对嘉陵江石门大桥的钢索、桥面和桥墩混凝土的腐蚀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应防护建议。
1 腐蚀情况调查与分析
1.1 钢索、下锚箱等重要部件
石门大桥由216根钢拉索拉起,每根拉索由200根ϕ 5 mm直钢丝组成,每隔50~70 cm有ϕ0.8 mm的一束(15根左右)细钢丝捆扎,钢丝表面采用镀锌工艺处理。捆扎成束的钢丝采用热塑封方法,包裹在10~15 mm厚的橡胶防护套内[2,3]。拉索的防护(涂层,保护套)出厂时一次完成。使用多年后,一些钢索发生腐蚀,不能再服役。于是2005年7月更换了一些钢索,新更换的钢索每根长100 m,重20 t,全部都采用国外进口钢筋,防护套采用新型PE耐蚀材料。在正常维护下,其使用寿命均为30 a[2]。
同样,下锚箱部位,尤其是钢护套与桥面连接处也出现了严重的腐蚀。这些部件的腐蚀起因于设计不合理。
1.2 钢筋混凝土
桥梁的混凝土结构是由硅酸盐水泥、填充骨料、水和助剂等混合后浇注而成,长期在物理和化学作用(如结晶碳化、硫酸盐、氯盐腐蚀、碱骨料反应)下,会出现提前失效[4]。大桥桥墩等混凝土构件未作表面防护处理,经受风化、酸雨等腐蚀,表面粗糙多孔。
(1)钢筋
钢筋混凝土索塔、桥头桥墩由于腐蚀出现露筋现象。在石门大桥桥墩和桥头中预埋件上方发现一条水平的裂纹,并在直角处出现局部的混凝土剥落现象。另外,桥面底部也有多处钢筋外露锈蚀。可见,由于钢筋混凝土表面缺乏保护层,长期的潮湿大气和雨水渗透,使混凝土中钢筋发生锈蚀。因混凝土表面未经涂装,外界的水分和侵蚀性介质(如酸雨)极易进入混凝土孔洞,将导致混凝土中钢筋锈蚀和整个混凝土结构强度显著降低,甚至发生灾难性的事故。
(2)混凝土碳化
大桥混凝土表面因碳化层剥落而形成麻面。可见,卵石因失去粘结料而完全裸露在外,混凝土强度将明显降低。外来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渗入混凝土孔隙中会与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碳酸钙。当大量的碳酸钙形成时,混凝土内部碱性环境受到破坏,达到一定程度如pH值在9以下时,钝态的氧化膜保护层就会失去保护作用,导致混凝土内的钢筋产生锈蚀,后果十分严重。
(3)混凝土溶出型腐蚀
石门大桥索塔和引桥箱梁外壁混凝土均出现溶出型腐蚀。溶出型腐蚀的产生,主要是水泥石中的Ca(OH)2被溶解和洗出所致。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形成CaCO3白色结晶物,这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pH值降低,孔隙率增大,腐蚀介质更容易进入混凝土内部,从而加速了混凝土结构的破坏。
(4)桥面破损
桥面的维护对于桥梁的整体结构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桥面可减少桥面积水,防止钢筋混凝土梁中钢筋的锈蚀。由于车流量大,超限超载车辆较多,造成石门大桥桥面多处龟裂,严重的地方出现坑洞,车辆只有减速才能通过。2007年12月12日大桥开工整治,2008年3月完成。由于工期、材料、温度等多种原因,刚铺好的路面质量不合格,不得不进行二次重铺。桥面由混泥土路基和沥青面层组成,2008年3月上旬刚重新完成混泥土路基的铺设,预计寿命在20 a左右。
2 建 议
2.1 加强维护管理
尽管《重庆市石板坡长江大桥、牛角沱嘉陵江大桥、石门嘉陵江大桥管理办法》规定,应当按照城市大桥养护维修的规范要求,编制大桥设施的养护、维修计划,定期对三桥设施进行安全检测,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但是,由于大桥维护保养的复杂性,相关腐蚀防护管理还很不理想。部分问题是设计施工阶段遗留下来的,如有些部位结构设计不太合理,拉索下锚箱漏水,以及整个排水设计不够科学,混凝土腐蚀问题被忽视等。鉴于建桥时的技术水平、材料和工艺比较落后,更换时应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材料和工艺;运输、储存、保管、更换、维护和检修施工时应当避免擦伤防护套;正确处理工期与质量的矛盾,杜绝因抢工期而导致返修的事故。当然,维修资金应充足,及时到位。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桥梁的维护保护,提高管理水平,做到科学化、制度化地管理维护检测,特别要重视桥梁设计时的审查,避免先天不足导致运行时成本增加,甚至缩短桥梁的使用寿命。要求相关技术专家协助参与管理也是必要的。
2.2 涂装保护
涂料涂装是桥梁钢结构最为常见的腐蚀防护方法[5,6,7,8],既方便经济,又美观。建议对石门大桥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如桥墩等进行修补、涂装,防止酸雨、流水等环境等对大桥的进一步腐蚀。
对于混凝土结构,目前比较常用的涂料有氯化橡胶涂料、环氧涂料、聚氨酯涂料、丙烯酸树脂涂料、氟碳涂料和纳米复合涂料等[9],但有机涂层因为老化性能比无机涂层差,寿命较无机涂层短。
水性无机富锌涂具有优异的电化学防腐蚀性能,而且坚硬耐磨、耐高低温、耐各种有机溶剂、耐侯性好,适用于pH值5.5~9.5的酸碱环境,防腐蚀年限可达50 a以上。例如郑州黄河大桥钢拱和上海天目路过街桥等都使用水性无机富锌涂料来进行防腐蚀。但是,无机涂料的柔韧性较差,易产生微裂纹。
2.3 声发射监测
声发射技术是研究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内部破坏情况的一种有效方法。加拿大等国探讨了使用声发射技术监测和评价灌浆的预应力结构腐蚀的情况[8],有必要借鉴其经验,加强对石门大桥钢拉索的腐蚀监控。
摘要:通过对重庆嘉陵江石门大桥钢索、混凝土桥墩、索塔和桥面的实地调查和走访,分析了石门大桥钢结构部分和混凝土部分存在的严重的腐蚀问题,提出了一些混凝土腐蚀防护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桥梁,腐蚀,防护,调查
参考文献
[1]柯伟.中国腐蚀问题调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牟献良,田月娥,文邦伟,等.重庆嘉陵江石门大桥斜拉索服饰状况初步调查[J].表面技术,2006,35(6):82~83.
[3]徐俊,陈维珍.石门大桥拉索病害检测与分析[J].钢结构,2007,22(6):81~84.
[4]曾荣昌.材料的腐蚀与防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曾荣昌.桥梁的腐蚀与防护[J].材料保护,2000,33(10):38-39,41.
[6]李芳.北大桥钢结构桥梁腐蚀防护[J].全面腐蚀控制,2005,19(3):42~44.
[7]李金桂,曹备.钢结构桥梁的腐蚀控制[J].中国表面工程,2004(5):5~10.
[8]曾荣昌.现代桥梁腐蚀防护技术的发展趋势[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59~63.
防护操作建议 第8篇
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发展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企业和劳动者安全生产意识不断提高,劳动防护用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外劳动防护用品行业的发展壮大,劳动防护用品流通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劳动防护用品流通领域从计划经济年代的统购统销,到改革开放初期实施定点经营,再到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放开经营。数十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营模式已经彻底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发展起来的多种形式并存的经销模式和遍地开花的经销网络。但迅速发展的劳动防护用品流通领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恶性无序竞争普遍、经营管理不善、专业技术欠缺等等[1]。
为了摸清我国劳动防护用品流通领域的现状,促进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增强行业对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劳动防护专业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对劳动防护用品经销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
2 调查对象及形式
调查对象:全国劳动防护用品经销企业
调查时间:2010年36月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电话调查、实地走访调查
样本数量:经销企业1000家。其中传真调查表220份,电话访问740家,实地走访调查40家。从样本分布来看,除西藏外,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有样本,其中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数量较多。
注:以上调查对象未包含集贸市场上的劳动防护用品批发商、劳动防护用品与五金等产品混合经营者。
3 经销企业的基本现状
(1)经销企业成立时间
经销企业成立时间见图1所示。
从图1看,63%的经销企业是2000年后成立的,25%的企业是上世纪90年代成立的,而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成立的企业共占12%。
(2)经销企业人员数量
经销企业人员数量分布见图2所示。
从企业规模上看,企业人数在20人以下的占61%,20-50人的占22%,人数达到50人以上的企业占17%。
(3)销售规模
经销企业销售规模分布见图3所示。
从销售规模看,2009年销售总额在100万以下的企业占总企业数的23%,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占51%,500万以上4000万以下的占22%,4000万以上的占4%。
(4)毛利润率
经销企业毛利率分布见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23%的经销企业毛利润率小于10%,61%的企业平均毛利润率为10%-15%,仅有1%的企业毛利润率能超过25%。
4 讨论
(1)新兴企业较多。
从图1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企业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经销企业的数量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随着上世纪90年代经济改革的深入,劳动防护用品经销企业不断涌现,出现了第一个高峰期。随着中国2003年加入WTO,出现了第二个经销企业成立的高峰期,而且增加的数量更快。2009年金融危机后,经营企业成立的数量则有所放缓。整个企业数量规模的变化基本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一致。
(2)经营分散,集中度低。
从图2统计数字来看,经销企业人数在20人以下的企业占61%,说明我国的劳动防护用品经销企业规模偏小。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中国的劳动防护用品经销企业,民营企业占了绝大多数,且规模普遍偏小,个体经营居多,企业良莠不齐,未能形成品牌经营[2]。从图3的销售规模也同样可以看出,当前的经销企业经营分散,集中度低。但从图2的另一个数据来看,大于50人的经销企业占总数的17%,企业人员规模呈现一定程度的集中与扩大趋势。表明有一部分企业能抓住国家经济发展的契机,引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和专业服务水平,迅速地发展壮大。
(3)行业经营利润偏低。
劳动防护用品产业还处于较为混乱的初级发展阶段,同时由于劳动防护用品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假冒伪劣、无序竞争较为严重[3]。用户过于追求低生产成本及不遵守法律法规要求,导致大量无证无牌、质量低劣的产品在市场流通。根据调研情况,47%的经销单位反映,在本地市场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冲击了正常的商家销售。特别是一些防护手套、安全帽和纱布口罩等产品非常劣质,成本非常低,完全不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劳动防护用品市场的健康发展。调查数据表明:84%的经销企业的毛利润率低于15%,如此低的毛利,很难引导企业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4)企业普遍遭遇发展瓶颈。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目前很多企业的经营遇到了各种发展问题,表现在规模难扩大,利润难提升,管理难突破,专业难提高,人才难留住,特别是一些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缺少后劲,停滞不前。企业经营手段原始,缺少创新。资金瓶颈、管理瓶颈、人才瓶颈等制约了广大经销企业的发展。
(5)政府和行业监管有待加强。
由于国家取消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定点经营管理制度,进入劳动防护用品市场的门槛低,导致各类中小型经营者大量涌入,为了获得市场和客户,不惜采取低水平、低价格恶性竞争,有的甚至逃避政府和行业监管[4]。与其他领域相比,由于劳动防护用品流通业还没有被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来对待,缺乏政策扶持和有效监管,使得我国劳动防护用品商贸流通业面临“散、乱、小”的局面。
5 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1000家劳动防护用品经销企业进行调研发现,当前国内劳动防护用品经销企业整体上还处于相对年轻、规模小、利润低、从业人员素质差、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等散、小、乱的局面,而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建立健康、有序的经销市场,以打击假冒伪劣产品,逐渐提高市场产品质量,就需从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自身入手,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完善劳动防护用品经营相关法律法规。目前,劳动防护用品经营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制度不够完善。因此,需建立国家、行业、地方完善的法律法规、标准、制度体系等,并通过有效的执法、宣传和培训等,提高整个劳动防护用品经营管理水平,这是劳动防护用品行业治理的基础。
(2)提高专业能力,改善服务质量。行业协会应建立劳动防护用品销售和技术服务人员的技能资质考核认证制度。通过组织行业培训资源,对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系统培训教育,使其掌握销售劳动防护用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指导客户正确选择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3)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和经销单位监督检查力度。政府与行业协会可从终端着手,即通过检查使用单位的劳动防护用品质量来促进使用单位采购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同时也要加强对经销企业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保证劳动防护用品经营企业的合法经营,公平竞争[5]。为此,可通过开展评比活动来激励和规范经销企业自律,以促进市场公平合理竞争。
(4)培育优势品牌,强化营销战略。中国劳动防护用品企业必须加强品牌营销。只有企业具备了一流品牌,才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这也是中国劳动防护用品应对外部的竞争的关键。建议政府和行业组织在不违反WTO规则的前提下,加大对民族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自己的民族品牌,提升我国劳动防护用品的全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幸福堂,蔡竹,袁策凤.中日劳动防护用品产业现状的比较研究.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8)XING Fu-tang,CAI Zhu,YUAN Ce-feng.A Comparative Studyon Labor Protective Equipment Industry Between China and Japan[J].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08,(8)
[2]刘旭荣.中国个体防护用品管理现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5)LIUXu-rong.Current condition of the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management in China[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Technology,2007,3(5)
[3]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我国劳动防护用品的现状及对策[J].劳动保护,2006,(9)Center of the Safety ID on the Special Labor Protection.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actics for Personal Protection Equipments(PPE)in China[J].Labour Protection,2006,(9)
[4]王路宽,丁辉,汪彤.我国劳动保护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7)WANG Lu-kuan,DING hui,WANG Tong.Study on DevelopmentStrategy of Labor Protection Industry[J].China Safety ScienceJournal,2004,(7)
防护操作建议 第9篇
高效三相分离器是用于来分离油、气、水, 并计量的设备。其结构由本体, 挡流板、蒸汽盘管、稳流板、液位显示器和底部排沙六部分组成。来油通过进入分流器后, 在挡流板的缓冲作用下, 降低液体流速, 油、气首先分离, 油、水在本体内经过蒸汽盘管区, 蒸汽盘管给原油加热升温, 使油水分离, 并沉降油泥沙, 进一步分离出其中的液含气;接着液体流向稳流板区域, 是脱水时间加长, 上层原油溢流进入油室, 流向储液罐, 下层污水流到到污水站, 顶部天然气则通过气管线进干燥器处理, 容器内积聚的泥沙则通过底部的排污管线排出。虽然前期使用效果较好, 但我站的四台新分离器在使用四年后相继出现了盘管穿孔和分离器底部严重腐蚀的现象, 盘管穿孔导致分离器停用检修, 导致剩下的分离器超负荷工作, 从而导致油气分离的效果较差。
二、三相分离器的内部腐蚀情况
清河采油厂联合站自2007年8月淘汰两台旧式分离器, 相继投入由胜利物华机械修造厂出产的编号为D3400、容积为165m3, D4000, 容积为233m3、最高工作压力为0.4MPa的高效三相分离器各两台, 自2008年后, 分离器蒸汽盘管陆续出现腐蚀穿孔, 主要集中在盘管底部、油泥覆盖部及焊缝。
1. 分离器腐蚀机理
该厂采出的来液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 即高价金属离子的含量高、产出水矿化度偏高、硫酸盐还原菌含量偏高、水中游离含量偏高, 一低是PH值偏低。其中Ca2+、Mg2+总量高达4000mg/l~6000mg/l;, CO3-2和HCO3-1分别为100mg/l~150mg/l和200mg/l~600mg/l, , PH通常在5.5至6.5之间。该水质导致了三相分离器内金属腐蚀, 其主要腐蚀是:电化学腐蚀和细菌腐蚀。
(1) 电化学腐蚀
因油水混合液含有大量的游离, 并呈现酸性, 形成电解质溶液, 而盘管又不够纯粹。譬如工业用铁, 它本质上是合金。也就是说, 这种工业用铁, 其成分除了铁之外, 还含有其它的金属与杂质。因此, 这种工业用铁都没有纯粹的铁有活性。在这种情况下, 铁是阳极, 杂质便成为阴极。加上杂质和铁是密切接触的, 所以腐蚀会不断继续。而且混合液中的氯离子及硫璃子尤其会加重腐蚀。
(2) 细菌腐蚀
所谓细菌腐蚀, 就是指在缺氧的状况下, 硫酸盐还原菌用氢离子去还原硫酸盐, 并消耗金属的游离电子, 导致阳极极性渐渐消失。最终使金属离子得到释放, 形成了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如果硫酸盐还原菌的含量比较高, 那么金属的腐蚀也会相应变快。除此之外好氧菌群的大量繁殖, 会在盘管外形成粘泥及在外壁形成严重的污垢直接影响换热效果。
2. 影响腐蚀的因素
(1) 污水水质
由于盘管底部直接泡在不纯净的水中。正常情况下, 水质的矿化度越高, 那么其导致的电化学腐蚀也会越严重。由于清河采油厂联合站的污水较脏, 其矿化度也较高, 水中游离的二氧化碳含量自然偏高, 因此, 三相分离器的腐蚀随着加快。又因为水中有较多穿透力极强的Cl-1, 它甚至能穿透金属的保护膜, 加速对金属的腐蚀。
(2) 分离器的内部结构
在分离器的内部, 聚结板的存在是为了让油水混合物聚结起来。但由于油水混合物流动得太快, 不免会与分离器的焊缝部分冲刷, 从而造成防腐层的破损。防腐层破损了, 那么金属部分就会裸露出来, 最终导致腐蚀。另外, 由于油水混合物中的泥沙常常滞留在盘管当中, 形成孔道的阻塞。油水的流动速度越大, 金属腐蚀得就越快。还有一种严重的情况, 就是在分离器的内部, 固定板由于施工质量太差而脱落了。随着液体的流动冲击, 固定板就会不断地刮擦分离器的内壁, 导致分离器内壁的防腐层破损, 继而加速分离器内壁的腐蚀。
(3) 分离器的焊缝
因为分离器的内部有许多焊缝, 这种焊缝也会导致腐蚀的发生。内壁的本体材质与焊接材质有较大差异, 这种差异会形成一种电偶腐蚀。一般情况下, 假使焊缝材质的抗腐蚀性较之分离器的耐蚀性更差, 那么后者形成阴极, 前者成为阳极。如此一来, 就形成了阴阳两极闭合的腐蚀电池, 最终导致内壁的腐蚀。更甚的是, 这种情况下形成的腐蚀速度, 比一般的腐蚀要快上几十倍乃至几百倍。
(4) 分离器的内部积砂
来液含砂高, 一般清砂很难将分离器清干净, 特别是盘管与盘管之间的缝隙较窄, 无法冲洗。这就使得分离器内部积存了大量的泥砂。这些积砂会与钢板之间形成一定的缝隙。同时, 如果防腐层起泡损坏了, 那么也会与钢板之间形成缝隙。这些都会导致缝隙的腐蚀。
(5) 分离器的操作温度
为了取得较好的油气分离效果, 分离器内部的油气混合物温度一般较高, 可达到上百摄氏度。通常情况下, 分离器内部的温度越高, 其金属腐蚀的速度也就越快。如果盘管的内壁直接接触高温气体, 那么其腐蚀的程度将进一步加大。
三、防护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结合现场实际, 为减轻对分离器的腐蚀, 可采取如下防护措施:
1. 因防腐涂料仅在腐蚀部位局部使用, 像盘管这种换热器是不能涂过多的防腐层, 否则会严重影响换热效果。
但分离器内的油水腐蚀性极大, 就需采取阴极保护。在分离器内安装辅助锌阳极, 外设恒电位仪提供恒电位电流, 消除缝隙腐蚀, 同时盘管底部也要安装阴极防腐器。
2. 加密排除分离器内部急砂, 减少沙泥形成的腐蚀, 增强换热效果。
针对冬季排砂口冻堵, 导致砂无法排走的状况, 可利用多层保温法。特别是气管线应用此方法后, 消除了气管线使用电加热带的危险。并定期对三相分离器排污和清洗, 每天至少排污四次,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以上的清理。清理并排除容器内的污水泥沙能够降低容器内部的腐蚀程度, 尤其是细菌腐蚀。
3. 加强对分离器的内部改造, 牢固分离器的聚结板, 防止其脱落。
并将盘管由纵向改为横向, 弯管两头增加空间, 方便补漏。同时将盘管的间距拉大, 至少保证在10cm以上, 但是不能减少换热面积。
4. 对分离器进行补漏维修时, 要选用比本体材质更耐蚀的材料做焊接使用。
对于容器内部的焊缝, 以及金属配件, 全部要采取防腐措施。如果要拆装分离器内部的配件, 一定要加倍小心, 防止对防腐层的损坏。要是不小心有了损坏, 一定要及时进行补修。
5. 在分离器的使用过程中, 要能够定时进行清理与排污。
这可有效预防容器内部的细菌腐蚀与焊缝腐蚀。另外, 在清理管盘之间的积砂时, 一定要清理干净, 同时注意不能二次破坏内部防腐层。
6.
尽量选择何时的脱水温度, 在保证原油出口含水符合规定的同时, 降低进入分离器盘管的蒸汽温度, 从而降低盘管的高温腐蚀。
7.
最后, 要保证液体中投放的杀菌剂分量适当, 能充分杀死其中的硫酸盐还原菌, 从而减少分离器内部的细菌腐蚀。
摘要:清河采油厂联合站高效三相分离器在生产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然而在现场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腐蚀问题, 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找出腐蚀原因, 做好防护工作。
关键词:三相分离器,腐蚀,防护建议
参考文献
防护操作建议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