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考试反思报告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考试反思报告范文(精选14篇)

考试反思报告 第1篇

期中考试最终落幕了,我们都是又激动又紧张的心境,为我们都还不明白自我究竟考了几分。

最终成绩明白了,我很不高兴,因为我只考了85分,算起来扣了30%多,回家肯定要被骂了,可是比我上学期的语文成绩要好,可是我们班差得很差,可是好的也很好,扣分只扣了15%,我真羡慕他考的这么好,可是说他好也不是我好,万万以要把羡慕他的精力花在努力上,因为要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在发挥时,才不会乱了手脚,凭着小聪明是每用户的,所以我要从期中考试每个学期成绩上个几分,一年下来就变成很大的改变,我也想成为他那样成绩好的人,想让别人都来以不一样的眼光看我,自从上个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没考好过开始我就很努力,成绩就比上个就好个5分,虽然这个是个位数,可是他汇聚了很多心血和努力在里面,何况以后考试差个5分就优秀了,这种事情是时常碰到的,所以说不能小看了这5分,到了下个学期我再努力提高个5分这样的话,就又上了一个台阶,又是一个飞跃。

我此刻在家里要努力,学校里要努力,这样才能到达我心理成绩的梦想地位。虽然这次考的成绩在班里不怎样样,可是对于自身来讲也是一个大飞跃。等到对自我有很多次飞跃的同时,在那里成绩也会很好。

所以从此刻开始,我要努力学习,提高我的成绩。

考试反思报告 第2篇

第一次月考已落幕,而一门门学科卷子重新回到自我的手中,早已失去了当初拿到它那份激动,此刻更多的却是一种抗拒,因为害怕自我的分数惨不忍睹。第一次月考已落幕,而一门门学科卷子重新回到自我的手中,早已失去了当初拿到它那份激动,此刻更多的却是一种抗拒,因为害怕自我的分数惨不忍睹。

卷上红色痕迹冲击着大脑神经:数学只考个及格,英语考了八十多分,其他科目还勉强能够,两科没有考好。看到这份该撕的卷子,自我却只是无能为力。看着那一分分从手中流去,可此刻一切已成为定数,早已无力更改,而自我必须要为自我呐喊助威了。在下一次月考的成绩大显身手,凝聚力量,在下一次月考中迎接辉煌吧

分数只是一阶级努力的评价,不必要太在乎。但成绩不梦想的背后,就是问题的暴露。在考试后要学会审视自我的不足,制定相应的方针,在下一次考试中避免重蹈覆辙。在以后的学习中,自我必须要提高学习效率,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锻炼应式技巧,抓住学习重点;定制计划,要求提高;合理安排时间,科学学习。此刻自我也制定了目标,要开始向目标进军,开始展示自我的宏伟蓝图,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来学习,如果不努力哪有资格被仰望,时间不允许我们放肆青春年华。我们虽然不能和时间赛跑,但我们能够悄然的躲避在时间的背后努力学习,来俯视考试中的那些失利。能够在以后站的更高,看的更远,此刻自我必须要为当初的失败付出代价,为未来的成功发奋

考试反思报告 第3篇

初二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有这样一道试题:如图1所示, 在△ABC中, DE为△ABC的中位线, EF//AB, 你能说明EF是△ABC的中位线吗?由于笔者批改这道题, 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这样解答的:

笔者奇怪地是, 为什么这么多学生没有从中位线的定义出发, 而是利用中位线的性质“想当然”地证明中位线呢? (注:本学期并没有补充三角形中位线的逆定理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

二、原因分析

笔者经过认真地思考, 认为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点:

1) 在新授课中, 教师偏重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教学, 而轻三角形中位线概念教学, 致使学生对中位线性质的理解、运用更为深刻。2) 根据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安排, 三角形的中位线被安排在中心对称图形这一章, 在特殊平行四边形之后, 根据前面的学习, 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图形的性质与图形的判定互为逆定理的认知经验 (如平行四边形) , 学生根据这样的认知经验完成了以上的证明。3) 当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发生碰撞时, 学生偏向用合情推理替代演绎推理“蒙混过关”。

三、几点思考

(一) 数学基本概念的教学要变“规定描述”向“引导建构”转变

数学概念是抽象化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是反映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也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 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实现迁移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数学概念高度的抽象性和客观性, 常常使得学生无法领悟数学内在的涵义。因此, 数学概念教学常常要化“规定描述”为“引导建构”, 重在学生感悟。

案例1“规定描述”的实录:

(教师出示含有中位线的三角形图形) 。

教师:已知点D、E分别是△ABC两边上的中点, 连接DE, 同学们知道线段DE叫做△ABC的什么线吗?学生 (若有所思) :……

学生1 (可能课前预习过) :中位线。教师:对!我们把线段DE叫做△ABC的中位线。这个概念很重要, 同学们要记住哦!

评析:上述案例, 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教师以权威的形象将概念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 而且概念的学习缺乏合理的生成基础, 这种让学生记住概念描述, 消化概念内涵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负面情绪。

“引导建构”做法尝试: (教师出示△ABC的图形) 。

教师:我们已学过三角形的有关线段, 请同学们在图中画出△ABC的中线。学生 (动手画图中) :……教师:三角形有几条中线?它们是什么点之间的连线?众生:三角形的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教师:在图中, 若D、E、F分别是AB、AC、BC中点, 请同学们在图中连结DE、DF、EF。 (稍等片刻, 让学生完成操作) 。教师:这三条线段都是什么点之间的连线?众生:中点之间的连线。教师:这三条线段称为△ABC的中位线。你能否根据刚才的画图, 写出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吗?试试看! (学生直接将定义写在练习纸上, 然后交流, 稍等片刻后, 教师让一名学生将定义写在黑板上) 。教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自己概括出了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 (教师结合图形强调) 图中的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 则线段DE就是△ABC的中位线。 (稍作停顿, 作思考状) 。教师:同学们, 你所画的三角形中有两种特殊的线段, 你发现了吗?众生:中线、中位线。教师:不错!能说说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吗? (学生思考中) 。学生1:都是线段、都有三条。教师:不同之处呢?学生2:中线是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 中位线是两边中点的连线。

评析:改进以后, 教师没有急于发出权威的声音, 而是选择相信学生, 从学生熟知的三角形中线出发, 逐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操作, 让学生自己思考建构起“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数学知识, 更让学生获得了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考经验。同时, 还顺水推舟式地比较了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 课堂教学多用追问, 引导学生思维由合情推理向演绎推理转变

数学发现靠的主要是合情推理, 而数学结论的整理主要是靠演绎推理。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 “演绎推理是确定的, 可靠的;合情推理则带有一定的风险性”。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 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也就是要求学生在获得数学结论时要经历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过程, 在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之间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点, 避免仅靠操作确认、直观判断的低层次思维。

案例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

(读题之后, 很多学生大声回答相切) 。

点评:上述案例中的教师在捕捉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错”后, 并非立即否定学生, 指出其错误, 而是通过不断的追问, 一步步暴露学生的思维漏洞, 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产生错误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错误的直观判断转向理性的思考, 从而避免出现“蒙混过关”的思维习惯!

(三) 课堂教学善用类比方法, 引导学生思维向“正迁移”转变

美国心里学家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指出, “只有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的时候, 意义学习才发生了”。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要配合学生的经验, 针对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及认知表征方式, 恰当地组织教材, 以使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前后衔接, 从而产生正向学习迁移。笔者认为, 课堂教学中类比思想的运用, 恰是实现目的的途径之一。

案例3“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学:

(在教师引导学生连接四边形对角线, 将四边形转化为两个三角形来研究, 解决了该定理的证明之后) 。教师: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证明这个定理吗? (停顿了一会无人作声) 。教师:同学们是否还记得通过添加平行线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请说说思路。学生1:如图3, 只要过点C作CE//AB, 则有∠1=∠A, ∠2=∠B, 因此, ∠A+∠B+∠ACB=∠1+∠2+∠ACB=180°。教师:好!受此启发, 同学们能够仿照上面这种证明思路来说明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吗?

学生2:能, 如图4, 过点D作DE//AB, DF//BC, 则∠1=∠A, ∠3=∠C, ∠2=∠B, 因此∠A+∠B+∠C+∠ADC=∠1+∠2+∠3+∠ADC=360°。

教师:很好!这种证明方法我们是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证明中联想到的, 体现了数学中的一种类比思想, 通过类比三角形来证明四边形的相关性质。

新课程标准指出,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因此,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 只有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 才能实现教学思维、方式的有效转变, 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摘要:本文从一道期中考试题出发, 对学生答题不理想情况进行剖析, 并结合以往案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并提出三点教学行为的“转变”。

关键词:反思,转变,中位线,正迁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考试反思及策略 第4篇

关键词:审视;教学反思;精益求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7-0156-01

一个学期结束了,很有必要静下心来,通过考试重新审视一下自己这半年的教学工作。但我们都期望自己的工作是更加接近完美的。

这次试卷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测试,评价形式比较灵活,基本体现了新课标的评价要求。从考试成绩情况来看,总体上是令人满意的,因为达到了全班合格的要求,也就实现了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但是与其他平行班比,在优秀率和平均分上都有差距。我不想说住宿班的学生特殊,正因为特殊,才需要教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

1期末成绩折射出的平时教学的问题

1.1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总以为语文是熏陶和渐染的过程,或多或少的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好的纪律,才可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表面的热热闹闹混杂了不少浑水摸鱼不肯思考读书的学生,也许我和学生一样,都该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先教好学好最基本的知识,然后才能够加深和拓展教材的内容;也许是自己的课堂有点务虚了,还是要踏踏实实的从字词句篇开始,点点滴滴打基础,至于情感的熏陶,哲理的感悟,美文的享受应循序渐进。

1.2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策略

本次考试类型仍然是积累、阅读、写作三大块,本次失分最多的是阅读。阅读题着眼于检测学生阅读方法与态度及知识面的能力,虽然我平时已注重给学生们在这一方面的练习与指导,但是学生在课内阅读中有几题做的还是不够好。从学生那里了解到:有的是因为没有接触过的题目不会做,有的是粗心、不仔细,理解错题目意思。这关键是学生没有掌握阅读的方法(技巧),也与我想问题的不全面有直接的关系。平时,我较注重教育学生有一个认真的学习态度,每次做事、做题都要反复叮嘱,以便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至于有的学生题错了,他再仔细读一遍题,动脑思考一下,也能恍然大悟。可是这次不同,他们没有想到,包括我也没有想到,题中会出现这样一个细小的变化来诱惑答题者的视线。

考试不仅仅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是检验他们的学习习惯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从这次考试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做题很浮躁,不能静下心来认真读题,积极思考。

1.3对教材的把握

三年级的新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课文全都是纯文字的,不再是像一、二年级那样以注音课文为主,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跨

越。学生要想学好课文,读好课文,必须掌握会认的字。三年级识字量又大,每篇课文花在识字上的时间比较多,这样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既要保质量,又要赶进度,所以教学时间有些紧张,可能有些地方得不到很好的复习巩固,学生学得不扎实。

1.4学生的卷面书写

改卷子的时候,我发现有的班级卷面非常好,学生的书写工整、认真。所有的学生都用钢笔从头到尾,一笔一画地把卷子写完,写得那么认真,简直不可思议。给我触动很大,想想我自己,我考前也让学生注意卷面的书写,认真答题,还对书写不认真的几个学生进行了再三地叮嘱。可是拆开卷子一看,那些平日作业不认真的几个学生,照样是“龙飞凤舞”,胡写乱画,说了跟没说一样。我觉得今后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注重的是平时的严格要求,这也是我给自己下学期的教学定下的改进措施之一。

2遗憾和教训

2.1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要精益求精

虽然平时我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求已经比较高,但在考试时明显暴露出诸多不到位的地方。特别是答题时书写还不够认真,检查还不够到位。

2.2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还要进一步培养

可以说,每一次考试中的部分所谓的“难题”得分率都比较低。

本来这些题得分率低属于正常现象,但也反映出学生在做这些题时的束手无策。因此,平时教学就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2.3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的方法

(1)由易到难,逐层深化。平时可以紧抓部分可开发的基本题,通过“变题”将其变成综合性高一些的题。这些题,学生感觉很熟悉,也易于理解。

(2)加强题与题之间的比较。许多所谓的“难题”都有相通的地方。教师可以把方法相通的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沟通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易于学生掌握共同的方法。有些题学生特别容易混淆,教师可以把他们放在一起,这样易于学生辨析比较,严格区分。

(3)典型题目典型对待。有些题本身独立性比较强,它看起来似乎和其他题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教师就要花专门的时间特别对待这些题,或画图,或讲解,或讨论,让学生对这些题的理解走向深入。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思无止境。让我们在反思中,把教学做得更好!

Test Resonsideration and Strategy

Yang Lingxia

Abstract: A semester has ended, has the necessity static under heart to come very much, carefully examines for a half year teaching profession through the test. Teaches without limits, the knowledge is infinite, thinks without limits. Let us do well in the resonsideration the teaching.

半期考试反思报告 第5篇

半期考试反思报告篇一

紧张的期中考试终于结束,本次考试语文82,数学93,英语88,总分259分。

我认为这次考试和以前考试相比,有小的进步(总分)由251到了259。

语文:是我最差的学科,尽管考试前在家长的帮助下我用复习本听写了所有错过的词,按照老师要求把古文、古诗默写了几遍,看了以前的一些卷子。但不可否认我在阅读和作文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有时我抓不准中心、分错层。这次考试,基础大部分都对,失分主要是在课外阅读和作文;其中作文扣了7分,所以以后还要多读一些课外书;另外一个不足就是审题不清,为此扣了6分,加上6分可能就到90了;所以以后考试要仔细做题,认真检查,看题时也不能只读一半。

数学:考前我把所有卷子上、本上和书上的错题和必背的概念看了一遍,但这次还错了两道不难的题,而且是我会做的,所以白白丢了5分,不过有道题——求阴影面积的那道题,属于方法的问题。还有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属于粗心的问题,以后要仔仔细细地审题。

英语,每次都差一点。这次英语我不太满意,扣了12分,考前把书后字词表默写的很熟了,3A也没问题,但考试中一向“引以为荣”的听力和选择、阅读,这次竟然扣了8分听力扣分的原因是我坐在后排听不清录音,作文扣了4分,因为作文的三单,错的十分不应该,所以英语还需多努力和仔细地检查。

目前在学习上,我认为我的基础好,所以我要快马加鞭。但是目前课外书还是读少了,所以今后还要多读、多背、多练。

今后我的目标就是按照我上面所写的去做,争取在期末考试考入班级前十名;其次就是在年级的排名还要再努力,取得更好的名次。

半期考试反思报告篇二

这个学期的第十周,我们进行了期中考试,考完试后,我怀着充满信心又忐忑不安的心态等待着考试成绩的到来。我在心里猜测:应该是理想的分数吧!我得意洋洋的。但,我其中有几道题没做呢!我又担心起来``````

终于熬到了发试卷的时候了,我屏住呼吸,等待着,开始发试卷了。我的心怦怦地跳着,就像装了十几只兔子。我左顾右盼,还是没有我的试卷。终于传到了我的试卷,我迫不及待地瞧了瞧分数,110分,我一下子蹦了起来,这是数学试卷,我又看了看英语试卷,真是双喜临门啊!竟是107分,我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又看了语文试卷,我一下子呆住了,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硬了,怎么才67.5分啊!对了!政治还没看呢!也许政治会好点。我一看,这一看不要紧,却让我大跌眼镜,真是祸不单行啊!我的心情就像股市一样,刚升上去了,又狠狠地跌下来。这可是其中考啊!不是一般的小考。但毕竟,数学和英语有进步啊!但语文和政治呢?怎么办``````我的大脑在做着激烈的斗争,我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悲伤。

回到家后,我卧在床头,翻来覆去,思考语文和政治为什么会这么差。是上课没认真听讲吗?是课堂笔记做的不够吗?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没认真完成吗?还是``````经过一夜的反省和思考,我找到了考不好的原因。语文是课外知识不丰富,而政治则是老师叫背诵的一些重要内容没有认真去背诵。经过这次教训,我决定每天坚持看课外书,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而政治的一些重要内容多去背诵。

经过这次期中考,我认识了自己的不足,但我知道,失败并不可怕,我们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后,就能打败失败,获得成功。

半期考试反思报告篇三

期中考试考完了,还没等成绩出来,我已经预料到了这次考试的惨败,我认为让这次考试惨败和这几点有关:

1、考试前没有好好复习

2、考试时心理状态不佳,非常紧张

3、考试时精神状态异常不好,没精打采,根本没有心思考试,只想赶快把题做完,结束考试

4、在考试的时候有部分题目不会做,放在了后面来做,结果后面没有了时间,也忘记了还有这些剩余的题目

成绩次日就下来了,结果非常令人惊讶,简直不可思议,卷子错误连篇,叉叉随处可见,上次期末222名,这次中期考试竟然409名,直线下降187名,接近翻番,如果在后半期还是这样的状态,留在宏志班是没有希望、完全不可能的,因为在我后面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想到宏志班来,而我在后退,他们在前进,所以我在后半期一定要努力,做到这几点:

1、每天所有的课余时间均拿来学习、做作业、看书,上厕所除外。

2、提高每次作业质量,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其它科目,尽自己的力量完成会做的题目。

3、做作业认真审题,遇到选择题、填空题不乱写乱填,坚决做到先审题再思考最后再答题,不盲目的猜。

4、回家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使用电脑,在有关学习的情况下才使用电脑

5、上课不和同桌及其周围的人讲话,在上课时不理睬与课堂无关的谈论、事件

6、上课尽量精力集中,不发呆、坐飞机

7、不在上课的时候睡觉,特别是数学课的时候

8、不在上课时做与本堂课无关的事情,例如在数学课上做其它科目的作业之类

9、改变我自暴自弃、破管子破摔的观念

期中考试的考试反思 第6篇

第一:孩子们非常的努力。我们班考前的上课氛围非常好。孩子们都在赶、超、比、拼,都想考一个理想的成绩,学习的氛围特别浓。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之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是重要因素。所以—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可以带动孩子们学习热情,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加强对成绩落后孩子的谈心和指导。“弯下腰”主动和他们谈心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只有亲其师方可信其道。通过谈心和指导树立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同时他们也知道了自己的漏洞在哪里。这次期中考试有多名原来语文落后的学生考出了好的成绩。

第三:严格要求。在学习上,只要我提出的要求就必须完成,对于落实不能打折扣。

第四:有针对地讲解。作业及时批阅,把有问题的题和学生记下来,上课时讲解和提问都有了针对性,上课效率更高。

期中考试反思:考试总结作文 第7篇

今天,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当

妈妈肯定会骂我的,因为我考了98分,可我心里希望不会骂我才好呀。我会好好努力,争取以后的考试能得到好成绩。

上述一年级期中考试反思,是一篇语言流畅、自然的

相关推荐:

一年级有关快乐作文:我很快乐

考试反思报告 第8篇

从表格统计的数据中看出, 本次诊断考试本人所教的6个班平均分为50.4分, 及格总人数为76人, 及格率为24.3%, 最高分80分, 最低分13分, 30分以下的人数达24个, 在50~59分段的人数最多, 近100人, 4班和6班成绩最差。为什么在我们老师看来很基础的一份试卷, 学生做起来却感觉困难重重呢?看到这样的成绩不得不引起深思, 为此本人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从学生试卷中反馈出的情况

本人从所教的每个班中随机抽取十份试卷, 6个班总计60份, 对选择题错误情况进行统计, 现用柱形图表示如下:

1. 选择题分析。

1~8题主要考查两大遗传定律内容,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3、4、6三题错误率超过40%, 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没有真正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第4题是联系生活实际判断玉米甜与非甜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有近一半的同学没办法读懂题目意思, 第6题说明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根据后代性状比例来推出双亲的基因型进而推出表现型的能力有待提高。

9~18题主要考了遗传的细胞基础, 对减数分裂和两大遗传定律、伴性遗传做了一定的综合, 从图中可以发现本部分错误率最高, 10道题中有6道题错误率超过了40%。结合非选择题第二题分析, 可以看出学生对减数分裂和伴性遗传掌握地很差, 另一方面也说明本部分的命题综合太多, 偏灵活, 不适合起始阶段学生。

19~25题主要考查遗传的分子基础, 从图中数据分析, 第19题错误率达65.5%, 说明学生对“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和“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结论还没理清。其他的题目错误率都在20%左右, 结合非选择题第一题分析, 这部分内容相比前面两部分, 掌握最好。

2. 非选择题部分。

一、二两道题已结合选择题分析了, 第三题考查:通过测交结果分析子一代黄色圆粒的基因型, 除了第一小题“杂交过程的操作方法以及为什么要选黄色圆粒做父本”回答比较差外, 其他都做得比较好, 说明学生对杂交过程中所进行的去雄、人工授粉、套袋等一些实际操作方法还没真正理解。第四大题是对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推理发现“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个实验稍作拓展, 从答卷中分析, 有20%的学生空白, 有做的同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 不明白实验目的是什么, 造成结论答非所问; (2) 审题不清, 表现在第2小题:“实验二能否说明果蝇眼色是否与性别有关吗?”很多同学答成:“有关”或“无关”;第3小题, 选择的亲本的表现型为_________, 很多同学写成。

二、从学生反思中反馈得到的情况

由于 (2) 班生物阶段成绩最好, 没有要求写反思, 其他五班本人要求每人写一份反思, 班级要写, 姓名有写没写都可以, 总计收到反思207份, 本人认真阅读并进行归类, 主要反映了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 初中在城里念的学生, 生物基础比较扎实, 对高中生物适应地较好, 对生物感兴趣的主要分布在这个群体里;来自乡下的学生反映对初中生物重视不够, 有的学校两年才上过十几节的课, 再加上初三没念生物, 初中生物知识非常薄弱, 学习高中生物心有余而力不足。

2. 由于高一所学科目很多 (九科) , 加上对薄弱科时间的倾斜, 一周花在生物上的时间偏少, 而遗传学部分概念非常多, 需要记的内容也很多, 上课听懂了下课没复习容易遗忘, 久而久之部分同学听不懂课, 对生物提不起兴趣, 表现出懒散的态度。

3.10%的同学反映由于准备念文科, 生物所花时间很少, 上课听不懂就慢慢放弃生物。

三、高一阶段教学对策及建议

1. 加强学情了解, 做好知识衔接。

高一学生初来乍到, 存在诸多不适应, 因此我们应走进学生去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 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了解他们听课情况, 以学定教, 这样上课才具有针对性。高一学生来自全县不同学校, 生物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决定了这个阶段要特别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2. 密切生活联系, 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应以提高每位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己任, 去关爱每位学生, 认真钻研教材, 要学会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将生物知识与平常学习、生活、生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生物, 对将来的人生选择和规划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真正体验学习生物的重要性,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参考文献

[1]生物教师培训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

[2]徐世贵.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亲历考试后的反思 第9篇

一、掌握了答题技巧和正确答题是一回事吗

以前,与学生分析了某一类型的题目后,我经常会说:“难吗?”现在,这两个字,我不说了。由于长时间不做题,面对那道成语辨析题,我踌躇了很长时间。在AB之间我斟酌了很多次;尽管最后我侥幸选择了正确的答案A,但如果学生选了B,我想自己很难张口责怪他们。

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技巧、常用术语等,我均烂熟于胸,但面对这道诗歌鉴赏题,我还是费尽心力才组织好答案。的确,如果按照参考答案评分,我也不过像很多同学一样,只能得到10分中的7、8分!

看来,掌握了答题技巧,不等于这类题目就不会出错了!培养能力,重在实践。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参与考试就是一种过程教育,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的意识和能力的锻炼。考试不仅仅体现知识能力,还包括心理、态度等。

二、怎样评讲试卷

拿到试卷,师生最先关注的是分数。老师除了分析得失分原因,还要讲些什么?通过考试,我产生了如下认识。

试卷讲评要注重对学生思考过程的评价,要能找到学生得分或者失分的关键之处。因为自己也参加了考试,所以我能在讲评试卷时更有针对性,评价也更为精准。当我评价学生的答案时,我往往能准确地分析出他(她)答题时的思路,这让他们会有些收获。

培养学生全面的思考能力。分数正显示着学生思考的全面与否。参与考试,我发现了答题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陷阱,当我指出时,学生也深有同感。我们在讲评中,对每道题目都能进行全面的思考,并分析出合理步骤。比如,给学生评讲诗歌鉴赏题的时候,我就不会仅仅执着于答题技巧了!我会和学生一起逐层理解诗歌内容,从不同的方面探究出合理的答案。

在反思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素质!考试,要对学生通过努力获得的进步做出肯定。我说:“作文好写,但难以出彩。”想起我经常和学生说的“开篇要有亮点”“要注意细节描写的使用”“要写出真情实感”“要层次分明”等,我发现,自己讲得头头是道的东西,在自己用的时候,却也是百般为难。以前我总是对学生说:“尽量不要使用大家都熟知的事例,那样就会给阅卷老师带来‘审美疲劳’。”现在,我很能体谅他们了。于是最近,我着眼于引导他们将这些例子用得恰当、用得出彩,我和学生一起来总结最新最具代表性的事例!

三、亲历考试,让我们真切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亲历考试后,很多学生询问我考了多少分。通过与我的试卷比较,他们在课堂上积极而又活跃,与我进行讨论、分析、探究。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下,我的课堂不仅有效,而且和谐。针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我和学生一起确定了“课堂要以问题为中心,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复习思路。我们觉得,知识和能力是通过活动获得的;课堂教学要充满师生互动,充满探究的气息。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一节课,是不是真的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名师于漪说备课要“备学生”。亲历考试,不就是“备学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吗?亲历考试,让我的课堂能够贴近学生已有经验,引发了他们的共鸣。

通过考试反思课堂,我给自己的课堂提出了最简单的要求:明确每节课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进入我的视野。作为教师,我如果能在一堂课上关注到一个或几个几乎被疏忽的细节,那就是很让我高兴的事。同时,我深刻地认识到:很多学生,真正要补的是课堂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看来,做老师的,要求学生做的,自己最好也要亲历一次!听一次自己的课(录制),做一次自己布置的作业,回答一次学生的提问,听听学生的评价……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真切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考试反思考试的周记300字 第10篇

期末考试分数终于出来了。我的语文考了98。5分,数学考了89分,尤其是数学没想到考的这么少,心里懊丧极了。

回到家里,爷爷和奶奶和蔼地问我考了多少分,我把考的分数告诉了爷爷奶奶。他们没有责怪我,而是亲切地对我说:“怎么没考好啊?是不是刚从美国回来还不适应呀?” 我说:“是我太紧张了,有的题没看明白,有的题马虎了,所以被扣分了。”然后,我从书包里把数学卷子和语文卷子拿了出来,放在了桌子上。爷爷、奶奶与我一起仔细地分析了卷子,还帮我找出错的原因。的确,有的题我自己也觉得不应该错,都怪我做题的时候太大意了。爸爸、妈妈下班回到家,得知我考试的分数后,也安慰我,鼓励我。

分数下来之后,我原以为家人们会批评我。没想到家人对我的态度是这样的和蔼可亲,对我的理解和鼓励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了。越是这样,我的内心越是愧疚,觉得都是自己没做好,太对不起他们了。我暗暗地下定决心:从下学期开始,我要沉下心来,刻苦学习,加倍努力,一定要考个好成绩,来报答家人对我的殷切期盼。

高一语文考试反思反思三范文 第11篇

语文月考下来,内心充满失望和无奈。辛辛苦苦付出,却得不到回报,心里的感受可想而知。学生的基础不好,又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基础不落实。从选择题的得分,可以看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严重欠缺。没有任何语文积累,初中三年基本等于零。错别字、语病、排序、文言虚词等题目得分率很低,毫无基础,与高考相差十万八千里。

2、学习不用心。3班不及格人数5人,4班2人。有的同学坐在教室里心不在焉,一个单元下来,什么也没有学到。上课讲过好多遍的东西还是一问三不知,最突出的是文言翻译。几句简单的话,讲了无数遍,还在课件里把译文打出来了,可仍然翻不出来。6分只得1分或2分者大有人在。

3、学习不扎实。背诵很烂,当背诵的没有背,当默写的默不出来。不知道每天都在干些什么。

4、作文无材料。作文大都是空话连篇,记叙文不懂怎样记叙、抒情,议论文不懂怎样举例、议论,如同一张白张。

反思:切不可对学生估计太高,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教学要脚踏实地,少讲一点,多练一点,重点内容各个过关,不可好高骛远。有的可以让学生当堂做练习,就做在听课笔记上。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以及盲目的追求。我平时不上课不认真,地理竟然还没及格,为此,我想出了几个办法.1)在做题前,时刻要记得还有个"";2)解答题时,不要急于下笔,要先在草稿纸上列出这道题的主要步骤,然后按照步骤一步步做下来,不忽略每一个细节,尽量把每一道题都答得完整漂亮;3)平时多做一些不同类型的题,这样就会对大多数题型熟悉,拿到试卷心中就有把握;4)适当做一些计算方面的练习,让自己不在计算方面失分.我想如果我能做到我以上提到的这几眯,我一定能把考试中的失误降到最低.因此,我一定会尽力做到以上几点的.但我想仅靠以上几点还是不够的,我还就该拥有几点科学应试技巧.于是,我根据我自己的实际情况想出了几点.第一点:拿到考卷后,应把考卷整体审视一遍,看一看哪些题比较容易,哪些题比较难.第二点:先从简单的题做起,把那些好拿的分数全部拿过来.第三点:如果有选择题不会,乱蒙也要写上一个.因为如果你写了你就有的机会,总比没有机会好.第四点:遇到难题,实在写不出来的话,就过.不要死死地盯着那道题,而忽略了别的题.第五点:考完后,认真地检查,看

看自己有没有把题目看错或抄错.综上,我决心:

平时锻炼自己,强迫自己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把课堂学习放在学习的中心地位,并学有余力地积极发展兴趣爱好;考试前做好充分准备,打一场酣畅淋漓、悲壮彻底、问心无愧的战役

考试反思报告 第12篇

100字期中考试反思作文:考试小结

期中考反思 经过这次期中考,我发现自己得深刻地反思一下了, 首先发现自己自制力不足,没有毅力,不能很好的

考试反思报告 第13篇

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 (PETS) 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设计并实施的全国性英语水平考试体系, 共分为五个级别。2010 年, 云南首次把PETS2 听力考试作为高考听力考试, 测试以语篇 (对话或独白) 为载体, 在语言使用场景中测试学生使用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能力, 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听信息的正确理解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教育部2003) 。

二、近五年PETS的命题特点和趋势

考纲中明确要求考生要能听懂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 具体考查的能力有:① 理解主旨要义;② 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③ 对所听内容进行简单判断;④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在听力试题的呈现方式上, 设问全部是特殊疑问句, 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疑问句型:第一节材料的内容较短, 但语速快, 关键信息容易漏过;第二节材料的内容较多, 难度稍大。听力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视语言的真实性原则, 其内容一般来源于实际生活, 涉及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大纲要求和以上提及的特点, 我们不难看出, 听力题单纯地靠“听”是不够的, 还必须有一定的方法指导。

(一) 丰富多样的话题和具有时代感的语言风格

1. 听力材料的语境真实, 对话的场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语言原汁原味, 口语化特征很明显。

Text 1:口语化表达a heavy sleeper

I want to make sure I can wake up in the morning. (我想确保自己早上能起床。)

反向推断就可知这名男士起床有困难。

Text 2:双重否定

Isn’t it pleasant to have dinner with light music, without people sitting around you laughing and talking loudly?

由此句可推断出这名男士喜欢的是餐馆的环境。

Text 3:虚拟语气和表转折的信号词

M:If I were you, I’d ride a bike to work.

W:..., but I’ve lost my bike recently.

2. 材料内容和表述方式与时俱进, 让学生感受当代英语的特点, 拓宽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视野, 这也是未来高考听力考试的大体趋势。单纯地发生在学校里的场景也有很强的社会性, 比如班长竞选、研究进展、留学、社区活动、兼职以及书店购书等。

(二) 材料的词数逐年增加, 平均语速高于全国卷听力平均语速

从2013 年开始, PETS听力考试的词数在稳步增加, 朗读的语速逐渐加快, 在理解方面也增加了难度。二级主播是Trevor /Robert和Laura, 而2015年3 月及9 月听力考试的最大变化就在主播上, 新主播是Joe和Sharon。这要求考生在平时练习时必须适应不同主播的语音, 而不是特定主播的语音, 真正做到听懂外国人说的话。听力考试的语速大约在150~160WPM区间内, 根据场景的不同, 朗读的速度也不相同。2014 年9 月~2015 年9 月的真题词数及时间的变化:词数分别为1150、962、967、984;时间为15 分钟~ 18 分钟。

(三) 试题灵活性提高, 题型变化多样

听力试题的灵活性逐年增加, 总体难度不断提升。2015 年3 月和2015 年9 月的灵活题目分别是14 题和13 题, 长对话灵活题目集中体现在以推断题为主, 直白题目保持在两题左右。近2014~2015年出现了一些让人耳目一新、不按常规思维的提问方式。例题如下:

1. What do we know about John’s new job?

2. Why did the man fail to answer the phone?

3. Why is the woman going to Germany?

4. What seems to be Andrew’s future plan?

5. Who joined the company recently?

6. What will Lisa do after work?

7. What did Sally try to show her friends?

8. Who will be in the downtown building?

根据以上例题, 我们不难发现, 可以直接从原文中获取答案的事实细节题比重减少, 大多数的提问都需要考生对所听内容进行推断、归纳和转换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此外, 错误选项的干扰性、迷惑性也越来越强。2014~2015 年PETS真题考点分布及题型包括:

1. 场景方向题

2.人物关系及身份题

3.推理判断题

4. 观点态度题

其中, 主旨大意题占3%, 直接获取事实细节的题占13%, 间接获取事实细节的题占53%, 对所听内容做出简单推断的题占21%, 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的题占10%。

三、现状分析

听力理解题是得分率较低的题型之一。从学生角度来看, 多数学生对这一题型存在畏惧的心理, 总是感到无从下手、无法可循, 从而失分严重。部分学生在平时训练中不重视听力理解题, 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 或是急功近利, 短期见不到效果就放弃训练, 在考试中抱着侥幸心理去猜答案, 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听力学习给予具体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个历时性的调查研究中, 笔者通过对同一备课组其他英语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和个案访谈, 发现教师对听力的教学信念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关注形式的教学策略 (focus on forms) , 强调自上而下 (the top-down approach) 和自下而上 (the bottom-up approach) 的教学模式, 也有基于真实的语境的教学策略 (focus on form) , 综合突出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交互听力教学模式 ( the interactive approach) (王强、王笃勤2012) 。研究发现, 这两种教学策略的运用在2014 年9 月和2015 年3 月的PETS二级考试中有显著差别, 而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语境教学教师, 学生的测试成绩普遍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对高三听力教学能够做到“一年高考三年抓”。但教师普遍把听说教学孤立开来, 只注重单纯的听力训练, 语言输入形式单一, 很少强调把听说教学结合在一起、选择形式多样的听说教学策略, 及其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事实上, 国内外大多数从事外语教学的专家都有一个共识:听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工具, 是其他所有能力发展的基础, 也是学习的基础。通过听说, 学生可以学习概念、扩充词汇以及理解语言结构。随着交际教学的推广, 听说教学也越来越被重视 (张莲2005) 。然而, 高一、高二阶段对教材的处理, 大多以话题为依托, 强调交际功能的任务型听说训练, 教师对于听说教学往往没有足够的认识, 甚至是直接放弃。特别是到了高三阶段, 在材料选择上, 多数教师采用的是为应对高考而准备的听力套题或成卷;在听力情景创设上, 对学生听力技巧方面的指导不够, 缺乏相对应的听后反馈和总结。

四、结论及启示

总体而言, PETS听力考试透过熟悉的话题体现了对语言学习的交际沟通能力和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此外, 材料内容和选项大多具有干扰性。口语化的交流方式、标准的语速是新课标的要求, 也是高考英语听力发展的趋势。还有一部分题目, 学生即使听懂了材料, 也很难选对答案。所以, 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要选用符合PETS考试标准的材料与试题进行训练。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两次听力测试成绩的反馈, 给日后的听力教学带来了如下启示:

1. 熟悉生活中的场景, 练习相关的英文口语表达, 以促进听力能力的提升。建议为高一、高二学生创设真实的对话场景, 可加入美剧或者电影的视听教学。

2. 从音、词、句、语法方面巩固基础知识, 增强辨音能力。另外, 还需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如, 理解字、词、句的准确含义及言外之意, 掌握句子结构等。在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在读准词汇的基础上, 把握好语块、信号词、特殊句式、隐含否定、互动与语音语调等。

3. 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开展训练, 揣摩不同的出题方式、设问特点和语言的地道性;还要给学生补充一些西方文化知识, 重视跨文化知识方面的学习。

4. 熟悉不同主播的声音, 做到能真正听懂外国人的语音。有针对性地加强听力微技能训练, 适应信息密度分布不同的材料, 适应不同的语速与语音, 进行泛听与精听。

5. PETS听力备考教学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现有中学外语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要加强理论的学习, 吸收和运用新型的教育教学理论, 并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和教学反思。综合考量本校学生实际, 做到“一年高考三年抓”:高一重在练耳;高二重在练心, 着重听单词、听课文材料, 增加词汇和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高三重在应试能力的训练, 熟悉PETS及其命题特点和解题技巧, 专题和套题训练相结合, 在审题方面给予足够重视。

鉴于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全部来自笔者所任教的学校, 而且主要观察的对象集中在高三年级学生, 没有全面地阐释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具体教学情况, 所以得出的结论广泛性不足。如能扩大调查对象和关注点, 涵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那么研究结论将更具推广意义。

摘要:以高三英语备课组13名英语教师为调查对象, 采用以课堂观察、个案访谈为主的方法, 根据PETS (全国英语听力等级考试) 二级能力水平的要求, 探究教师采用不同听力教学策略对学生听力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 不同教学策略的运用在2014年9月、2015年3月及2015年9月PETS二级考试的成绩中反映出显著的差别。根据课程的教学计划以及具体教学目的, 结合学生具体情况, 选用不同的语境来设计教学的教师, 其所带班级学生的测试成绩普遍优于其他班级的学生。基于这些发现, 阐述了该调查对备战PETS二级考试为主的高中听力教学启示。

关键词:PETS,语境教学,试题分析,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强, 王笃勤.2012.英语教学策略论/听说教学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出版社.

代替考试罪刑罚幅度公允性反思 第14篇

关键词:代替考试;代替考试罪;刑罚公允性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44-01

随着国家考试的多样化,考试作弊行为日益猖獗。在刑九修正案中关于代替考试罪的规定实施之前,对于发生在类似于高考等国家法律规定的考试中的替考行为,都是依照替考人员或者组织人员在代替考试行为过程中所侵犯的部分法益进行处罚的,比如徇私舞弊罪、伪造居民身份证罪等。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罪名虽然在规制代替考试行为方面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并不足以对考试作弊的参加者及其他的相关者进行合理的规制并遏制替考行为的发生,因为其所处罚的只是犯罪的手段行为而没有处罚其目的行为。

替考成功后所获取的不法收益与替考失败所受到的处罚相比,无疑是收取的不法利益对行为人的诱惑更大,而得到的惩罚却不会给行为人以后的行为造成很大的障碍,代替他人考试者和组织代替他人考试者才会甘愿冒着被行政处罚或校规校纪责罚的危险而参与到代替考试中去。因此才会将代替考试行为交由刑法进行规制,设立代替考试罪。《刑法修正案(九)》第284条之一规定:“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虽然刑九修正案将代替考试行为规定于刑法之中,但是从具体的罪状中我们可以看出刑法对于代替考试犯罪的处罚是比较保守的,并没有规定过于严厉的刑罚。此时就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参与到代替考试犯罪中的行为人来说,对其处以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能否有效的减少甚至避免代替考试犯罪的发生。即对于代替考试罪规定相对于组织考试作弊罪来说非常轻的刑罚是否有违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立法者在设立代替考试罪时可能是基于刑法的谦抑性,认为代替考试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是小于组织考试作弊行为的,因此将其作为组织考试作弊行为以外的一个补充条款,用来惩罚让他人代替自己考试者和代替他人考试者。关于这一点,笔者是赞同的,但是这并不是代替考试罪的刑罚过轻的理由。

在代替考试犯罪中,代替他人考试者和让他人代替自己考试者是在考前达成代替考试的合意,由代替他人考试者具体的实行假冒他人并进行考试的的行为的。并且二者的行为特征是不存在让他人代替考试考试者的行为,代替他人考试者的行为就无法存在。根据相关的刑法理论,代替考试罪属于必要共犯,代替他人考试者和让他人代替自己考试者实际上是必要共犯下位概念中的对合犯。如果说在政治经济学上协作不等于若干个人劳动的简单相加,而会产生一种新的力量;那么共同犯罪也不是若干单独犯罪的简单相加,而会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1]对代替考试罪来说,其并不同于普通的自然人单独犯罪,代替考试行为需要多个行为人的协作才能够成功,所以对它的评价就要主客观相结合,不仅要看它的犯罪表现,还要兼顾到犯罪行为所做成的社会危害性所以对于代替考试罪的处罚要综合考虑主客观的状况。[2]而目前刑法对与代替考试罪的刑罚规定在笔者看来是过于低的,这并不是笔者抵触慎罚原则。在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行政处罚和校规校纪处罚并不能有效的打击和遏制代替考试行为的发生,所以需要刑法来对其进行规制,以期起到足够的警示作用,减少和遏制代替考试行为的发生。但是从实际的刑法条文来看,代替考试罪的并没有起到人们预想中那样的作用,代替考试案件仍层出不穷,从四川艺考替考案到北京第一起代替考试案件以及全国各地的驾考替考、研究生考试替考案件,无不说明着代替考试行为仍然很猖獗。

现有代替考试罪的刑罚与代替考试罪为制定之前的以他罪名对替考行为刑罚相差悬殊。刑罚的本质在于报应……而报应的目的又在于对社会秩序的维护。[3]我国刑法规定,管制是对犯罪人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的一种刑罚方法,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两年以下;而拘役则是短期的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而伪造居民身份证件罪一般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者对比之下,代替考试罪的刑罚明显低于伪造身份证件犯罪。此时产生的后果就是对于代替考试行为在代替考试罪制定后的惩罚力度小于制定前,这样不利于对代替考试行为进行遏制。

代填考试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侵犯的是国家法律规定的考试的考场秩序,对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以及对法益的侵害非常大,还侵犯了其他正常考生公平竞争的权利。因此,对于代替考试罪仅仅是处以拘役或管制并不能很好地体现法律的威严和社会秩序的不容破坏性,结合代替考试行为主观上侵害国家法律规定的考试秩序,客观上联系他人进行代替考试作弊的行为,笔者建议对代替考试犯罪的刑罚进行一定幅度的提升,即对于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考试中代替他人考试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考试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参考文献:

[1]高铭暄、马克昌著:《刑法学》(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

[2]张明楷著:《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4.10。

[3]林亚刚著:《刑法学教义(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7。

考试反思报告范文

考试反思报告范文(精选14篇)考试反思报告 第1篇期中考试最终落幕了,我们都是又激动又紧张的心境,为我们都还不明白自我究竟考了几分。...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