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部教版画教学设计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11-191

部教版画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单色版画是通过制版与印刷手法完成的,是复数性的间接型绘画。

2、掌握吹塑纸版画制版与印刷的技法,制作出简单的单色凸版画作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单色版画的欣赏方法,吹塑纸版画的制版与工艺性。 难点:正和反概念的理解,黑白灰的处理。

三、课前准备:

1、吹塑纸(木塑板)刻刀、铅笔、圆珠笔、复写纸、油墨、油磙、磨托、印纸。

2、阴、阳刻不同表现方法的范画作品数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多幅绘画作品A.单色版画《鲁迅肖像》、B国画山水、C、油画《父亲》、D、水彩人物四幅不同种的美术类作品。 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区别?

生答:A是单色版画、B是中国水墨画、C是油画、D、是水彩画。

师总结:单色版画是仅用一种颜色印制的版画,引入课题,《单色版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单色版色。 (二)

预习p1415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版画按制作方法可分为哪几种?

1、什么是单色版画? 2.版画按制作方法可分为哪几种? 3.你自己设计制作过单色版画吗? 师总结:版画具有复数性的特点。

(三)认识单色版画欣赏这幅版画 教师播放课件图片让学生欣赏。 思考:谈谈单色版画具有怎样的美?

学生答:单色版画也可以有丰富的层次,通过点、线、面形成黑、白、灰的对比,使画面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出示两幅阴刻和阳刻作品,让学生观察有何不同、阳刻是白地黑线、阴刻是黑地白线。有许多作品是用阴阳刻相结合的方法。

(四)单色版画的工具材料

课件展示制作版画的工具材料及不同材料制作印制的单色版画,学生欣赏。 吹塑纸、木塑板(还可以木版、石膏板、实物版等)。

印纸(图画纸、宣纸)拷贝纸、铅笔、圆珠笔、复写纸、胶、油墨、蘑托等。

(五)制作方法

你知道怎样制作单色版画吗?有哪些方法呢? 这里学习两种纸版画: 1.剪贴纸版画。 2.吹塑纸版画。

剪贴纸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

工具:各种刀具、剪子、刷子、油磙子、木蘑菇、马莲、各种纸板、油墨等. A.制版:将剪刻好的各个部分用胶水依次粘贴在底板上。 B.涂色:使用油磙把调好的单色油墨(或水色)均匀滚涂到版上。 C.拓印:铺上纸,用木蘑菇或者光滑的玻璃瓶底均匀画圆压擦。

D.完成效果:通过印刷得到的版画作品,造型概括、形象突出、生动有趣。 2.吹塑纸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 工具:各种刀具、笔、刷子、油磙等。 制作步骤

A.制版:用圆珠笔或不同粗细的硬笔,依照画稿的线条,在板上刻下凹痕,用力要适当,线条可以有些变化。

D.上墨:用滚筒上油墨。因刻凹下去的点和线不着墨,拓印后成为白色的点和线,产生阴刻的画面效果。

C.印制:盖上印纸,用手掌或木勺在纸背擦压,为使油墨清晰可以用小铁勺压磨直至画面墨色均匀。

D.完成作品。作品主要运用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疏密的对比构成画面的黑白灰关系,产生独特的形式美感。

(六)学生剪贴纸版画和吹塑纸版画欣赏 课件播放,学生欣赏,注意作品中所运用的材料及纸制版技法等;好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画面单纯、质朴、明快醒目。

(七)课堂实践创作练习(课代表发给各小组一张吹塑纸)

两人一组完成一幅吹塑纸版画的制版设计(课后或下节课组织印刷)。

(1)两人商讨并设计画稿:构思、画出示构图,注意黑白布局、画出与作品等大的构图、画稿是版画制作的重要前提。

(2)过稿:用拷贝纸拷贝、复写纸写到预先备好的版上(或直接制版)

(3)制版:吹塑纸可用圆珠笔刻出形象、木塑板以刻为主。注意线条质量,该圆即圆、该方即方。 (4)修改完成。

(八)学生展示、讨论、评价作品

造型是否合理,具独创性,点、线、面布局是否合理,制版构图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正确等方面进行评价。

部教版画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知识与技能:了解版画是通过制版与印刷的手段来完成的,并且是有复数性的间接性绘画。初步掌握制版与印刷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欣赏并制作单色凸版画,体会版画独特的形式美感,由尝试制作到独立创作,提高对多种制作工具的驾驭能力,探索创新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体验版画的创作乐趣,提高学习美术的乐趣,形成探索新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版画的制版、印刷的工艺性

教学难点:动手能力的培养,正反概念的理解及实际中正确的应用 教学用具 教材,课件,制作工具 学习用具 吹塑纸、黑广告色,白板纸 教学过程:

检查学生用具,稳定学生情绪。 出示各种作品,让学生辨认哪一张是版画

一、认识版画

版画与其他画种作品欣赏

思考:版画与其他画种的区别?

1、什么是版画?

是通过制版和印刷的过程来完成的,可以同时出现许多作品。

2、版画的制作工具

制版工具:板材、刀具(刻刀、剪刀)、胶滚、木蘑菇、板刷等。 印刷工具:版画油墨(水性或中性)、颜料(水彩、水粉、国画) 白卡纸或图画纸。

3、版画的种类:凸版、凹版。

二、分析版画的美感

欣赏版画作品让学生分析并说出感受。

1.主要归类:以黑衬白、以白衬黑、黑白互衬。

2.灰色的处理是黑白木刻的关键。

木刻:刀感味,力量感,木纹的肌理美

铜版画:细腻的表现风格

纸版画:层次感、制作方便

三、制作过程(看录像)

(一)、纸版画

1、画稿

2、透版

3、剪贴

4、印刷

四、小组合作完成一幅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部教版画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知识与技能:了解版画的制版与印刷的手段来完成。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制版与印刷的技法,并制作出简单的单色凸版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版画的起源,以及民族特色。

重点难点:版画的制版与印刷的工艺性,难点动手能力的培养,制版。 教学活动: 导入:

语言导入

师; 我用废弃的硬纸板制作一幅粘贴画,现在我有一个疑问,我想把纸板上画挪到这张白纸上,你们帮我想想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可以用印的方法。

师:嗯,赞成他的说法么?

生:赞成

师:那好,谁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呢? 学生到前演示

新授:

那这张画,就是版画,现在你们小组讨论下,什么是版画,什么是凸版画?(教师板书)

学生代表回答刚才的提问

就是在版上通过印刷得到的作品,就是版画 凸起来的就是凸版画 教师总结:

版画就是通过制版与印刷的方法得到的作品。

凸版画就是把不需要的部分铲除掉,保留凸起的部分形成画面,经上墨,印刷产生的作品就是凸版画。

师:那你们喜欢这幅画吗? 生:喜欢

师:我可以满足你们每个人的愿望,但是要是绘画作品,我能满足你们么?

生:不能

师:这就是版画的特点,具有复数性,你可以无限的复印。 2,版画的起源:

版画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的印刷术,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版画艺术,它以独特的章法和画谱的精美在中国文艺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3版画工具:

刻刀,剪刀,壁纸刀,不同的板材(出示图片) 4.作品欣赏:

欣赏木板版画,纸板版画,吹塑纸版画,硬纸板版画

5.看书中版画制作过程,小组进行讨论,到前面说一说版画的制作过程。 6.播放制作版画视频,教师在一边作简单讲解。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实践,尝试绘画制作一幅纸版画,请同学自己尝试绘画制作一张纸版画。

总结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每组交两幅作品,自评互评, 解决制作中遇到的问题。

部教版画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奈曼旗第三小学 马艳梅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造型表现领域的《儿童版画》部分, 我的说课流程以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阐述。 (一)说课标

总目标

1、美术课程总目标:

第一, 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 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第三, 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2、学段目标:分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和第三学段(5-6年级)。

第一学段:▲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第二学段: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第三学段: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内容标准

运用多媒体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第一学段: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我们身边的痕迹》《拓印树叶真有趣》通过各种方式的实物拓印,产生肌理,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第二学段:则通过对自然物或人造物的拓印以及颜料的滴洒等方法,了解不同的肌理效果。《对印版画》《大嘴怪》《亲亲密密一家子》《刻印的乐趣》则通过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第三学段:《唱起来,跳起来》《在快乐的节日里》《用各种材料来制版》等课程用自然物或人造物的不同肌理,通过拓印或剪贴,制作各种图形。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索的过程。

二、说教材 1编写特点 (1)兴趣的启蒙

启蒙蕴藏在儿童身上的对绘画艺术欣赏和制作,动心与动手的潜能。或者说,作为老师是否能用各种方法引起儿童对版画观赏、制作的兴趣,既是第一个目标,也是成败的关键。比如第一学段《我们身边的痕迹》就是“版画系列”中的一节使学生认识身边的肌理美感寻找身边的痕迹,学习简单的拓印技巧的版画起始课。 (2)制作的快乐

有理论家说,艺术起源于游戏。而这儿童版画的制作,从行为学上的确可以定位于游戏。,比如第二学段的《大嘴怪》我们在启动了儿童刻划的兴趣后,就要将他们引导进入版画的制作快乐之中应当从最简单的粉印版画做起。

2编写体例: 随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出台和实施,对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结构及评价体系作了全面的改革。版画的创作过程,对于儿童来说,是一门图画和手工的综合课程。在本套小学美术新教材中,有很多条知识脉络贯穿每一册教材中,例如“线的系列”、“陶艺系列”等,随着年级的由低到高,教学深度也各不相同。儿童版画在美术新教材中共有 9课,分别是一二年级《我们身边的痕迹》《拓印树叶真有趣》三四年级:《对印版画》《大嘴怪》《亲亲密密一家子》《刻印的乐趣》五六年级:《唱起来,跳起来》《在快乐的节日里》《用各种材料来制版》以《我们身边的痕迹》为例主要是学生:从不同材质的表面寻找奇妙的痕迹、拓印到的各种痕迹的展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各种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完成活动,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 3教材的立体整合纵向分析

儿童版画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替代不了的,因为它有自己的优势。 第一学段:尝试各种方式,实物拓印,产生肌理,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第二学段:版画的制作必须使作者自画、自刻、自印这三个过程来完成,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眼、手、脑这三者的协调性,促进大脑发育,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第三学段:运用各种材料创作出各种印刷效果,学生刻制时有一种乐趣,使他们创作版画的兴趣更浓。儿童版画从这三个学段中呈现出由浅到深,从平面到立体的多种版画效果。

三教学建议与评价: 一教学建议:

1培养美术鉴赏力、审美能力。 2培养 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3激发美术学习兴趣,学习组合原理、了解制作方法,进行简单装饰

二对教学评价建议:

(1)首先是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否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版画作品的形与色,能否认识和使用常用表现方法,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2)过程与方法上的评价:是否参与各种美术活动,是否尝试各种技法,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是否得到提高。

(3)在情感价值观上:是否有合作精神、能否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自评、互评和小组评价,如在小组评价上我们可以采取开“个人画展”的形式,展现学生完成的成果。

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1 美术书籍 2教学设备与器材

3校外资源 例如:文化馆参观等 4利用网络信息化 5自然环境资源

部教版画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版画是通过画、刻、印等方法完成美术作品的一种绘画形式,是传统国、油、版、雕四大美术门类之一,既有一定的技术性又有很强的创造性,儿童版画更因其材料的多样性和画面效果的独特性而深受小学生的喜爱。

在当下的美术教学现实中儿童版画存在“三少”的问题:

一是教材占有比重少。笔者通过教材疏理发现,在我省普遍使用的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十二册教材中以版画为教学内容的仅有五课,另有四课分别选用了一个画家的一幅版画作品,还有第11册在封三安排了小半个页面的技法图示。版画内容在小学教材中的占有量不到总课数的3%,对学生版画学习的有效展开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是涉及到的版画元素少。在这五课内容中分别涉及到的版画元素有实物拓印、对印、磨印、木版年画和藏书票,这与当前丰富的版画表现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学生在版画欣赏方面视野相对狭窄。

三是课堂教学实践少。传统的版画教学通常要涉及较为复杂的工具材料,容易使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使本来少得可怜的教学内容被“自主调整”,从而使学生无法获得愉悦、丰富的版画创作体验。

为此,我们提出本课题,目的在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补充并拓展小学版画教学内容,简化版画教学的复杂性,让教师和学生一起体味版画创作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版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进行版画创作的技能技巧,获得积极的情感和审美体验,丰富学生的版画欣赏和表现语言。

本课题在新课程回归生活、综合探究理念的指导下,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筛选并设计出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版画教学主题,对小学生进行版画启蒙教育,丰富学生的造型表现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真正让学生想画、爱画、会画。研究从版画的基本要素与学生特点入手,参考课程标准各学段“造型表现”领域的基本要求,筛选出适合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的版画教学主题,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采集相关素材,组织教学材料,然后设计出教学流程,开展教学活动,最后根据实施效果对教学主题进行相应调整,以期达到预定目标。

“生活素材”指的是主题设计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为选择对象,力求使学生对学习主题有兴趣,能迅速唤起学生对该主题的积极情感体验,促进进一步的学习热情。如雨点、树叶、风扇、倒影、硬币、脸等等。

“小学版画启蒙教学”区别于成人或高校的版画教学,并非以严谨的黑白处理、刀法训练、 2 印拓技法等为重点教学目标,主要以让学生接触版画的基本元素,了解版画的基本方法,体验版画的印拓效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目标。

本课题研究更注重主题选择的适切性、版画语言学习的渐进性、表现内容的生活化和课堂教学的探究性。

具体而言,我们期望本课题研究达成以下目标:

1、筛选出一些紧密结合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合学生进行版画学习的主题内容,设计出可行的教学活动方案。

2、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儿童版画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促进学生认识美术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3、尝试多种版材的运用,丰富儿童版画的表现语言,形成学校版画教学特色。

版画一般通过构思、画稿、画版、刻制、印拓等步骤完成。它的制版材料、制版方式和印拓技法十分丰富,如根据制版材料可分为木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纸版画、石膏版画、吹塑纸版画、综合材料版画等。根据印拓颜料及方式不同,又有油印、粉印、水印、拓印、漏印、透印等。根据这些要素,可以选择生活中适合小学生学习表现的主题来进行学习与应用。

教学主题的选择主要考虑三方面要素:

一是适切性。所选主题要对学生发展有用,并能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学会。如通过“大雨点小雨丝”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木刻刀握刀技法,了解不同刀口刻出不同的线条变化,体味运刀的技巧,将这一主题安排在高段开展,是因为高段学生的手指发育相对成熟,有了一定力度,可以进行握刀推刀练习,且通过低段的常规教学,学生有了一定的安全常识,通过强调一般可以保证教学安全,不至于在课堂上出现“刀光剑影”的乱象。

二是趣味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一般不以理性自控为主,而通常以兴趣为转移,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是儿童版画教学主题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则,而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通常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印硬币”,拿一张纸盖在硬币上磨印出清晰的硬币纹理,既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游戏,又可以让学生理解摹印的基本技巧,让学生在趣味游戏中理解版画的基本原理。

三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不可否认,每个教学主题都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同一个主题,侧重点不同,可以挖掘生发出完全不同的教育内涵。本课题立足于儿童版画教学,在主题选择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主题的审美内涵,有利于审美法则和美术语言的理解,在凸显美术学科特点基础上融合背景文化、社会科学的探究,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综合探究和实践能力。如“水中倒影”、“照镜子”等主题,重点要落在对“水粉对印”技法的学习上,包括取景构图等知识,在此基础上体味美与丑、多与少、热闹与安静等美学法则,渗透对道德审美取向的引导等。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确定目标是教学主题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目标的确定可使教学主题开发变得明确且可操作,目标是主题开发的核心,教学目标的确定也要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知识技能;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个教学主题的目标要从学生实际认知发展水平出发,应该是可以达成的、具体可测的。如同一个生

3 活素材“树叶”,低段的核心目标可定位在学习掌握粉印添画的技法,而中高段则可定位于树叶拼贴制版及拓印技法的学习与掌握。

(三)教学材料的有效组织

根据教学主题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包括自然环境照片、生活视频、鉴赏图片、文字说明等等。在教学主题开发过程中,可能会面对纷杂繁多的素材,我们将根据环境特点和预期目标,充分考虑素材的特殊性,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理和编排,考虑素材呈现的顺序和方式,将经过精选的素材按一定的顺序组成一个素材链,使主题开发行为落实在文本(教材)和行动(教学设计)中,为教学顺利实施铺平道路。如“印硬币”这一主题可包含中国古代钱币、近代银元、现代硬币,外国金币、银币及硬币等等,品种繁多的素材让人应接不暇,在教学材料组织过程中,我们选取有代表性的几个图片进行赏析,如古代的不同形状的货币、近代的“袁大头”、美国的华盛顿金币、日本的富士山纪念币等,素材的选择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硬币的外形(圆形、菱形等)、主题图案(可以是人物、风景或花卉等),以帮助学生进行硬币设计和底版制作。

探索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的儿童版画教学模式,通过导、赏、说等环节丰富教学主题的内涵,通过议、看、画等环节学习掌握相关的版画技法,通过展评、拓展环节增强学生的信心与课后实践兴趣,拓宽美术课的外延。如“印硬币”一课的教学设计:先从学生自主磨印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对古今中外硬币的欣赏,加深学生对钱币的认识,丰满主题的内涵,再通过对学生磨印作业的分析了解版画的基本原理:凹凸不平的底版可以印出效果独特的美术作品。进而讨论“硬币”底版制作,并利用磨印技法印出自己设计的“硬币”。最后通过不同技法印制的作品欣赏,引导学生尝试其他拓印技法。

教学实践中,我们初步形成了“激趣导入深入探究实践创作评价交流课后拓展”儿童版画教学五环节教学模式,下面以“摹印纹理”一课为例作简要说明(教案见附件):

1、激趣导入环节。可以简单物品的摹印游戏为内容,以教师表演或学生实践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摹印纹理学习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技巧讨论、原理探究积累行动上的经验。

2、深入探究环节。需要解决摹印原理探究、适合摹印的生活物品探寻、摹印工具与技巧分析、摹印纹理加工应用方法学习等问题。其中摹印纹理的技法学习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可以分两课时学习,第一课时侧重探究摹印原理,链接生活,学习摹印技巧,进行摹印练习;第二课时侧重探究摹印纹理的加工与生活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与创新能力。也可以用一课时进行综合学习,有重点地探究学习摹印的原理与技巧,简略学习摹印纹理的加工与应用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侧重让学生在作品欣赏与表现中发现问题,通过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践创作环节。作业分摹印和加工应用两个阶段,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能摹印出清晰的纹理。第一课时的关键词是“发现、摹印”:发现生活中适合摹印的物品,进行摹印练习,掌握摹印技巧;第二课时的关键词是“想像、创新”:对摹印的纹理展开联想与想像,运用剪贴、添画、有序排列等手段创作出新的美术作品。一课时教学的作业设计可综合两方面的因素,但

4 重点要明确:摹印出清晰的纹理是本课作业的基本要求。

部教版画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研究时间:2012年11月

指导教师:张

长:檀欣悦

员:贾文慧

陈星竹

刘天宇

镇安乡中心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

摘要:版画是以“版”作为媒介,通过画、刻、印等方法完成美术作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通常绘画都是用颜料直接在纸上作画,而版画则不同,它是先把画稿画在板上,制成版,再把画印出来的一种作画方法,有绘画和工艺的双重特性。版画的特点在于印痕的表现和拓印的趣味性,有丰富多变的机理和强烈的凹凸美感。

儿童版画,是少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绘画、手工制作于一体。儿童在学习版画的过程中,要接触多种材料、使用多种工具、熟悉多种制作方法,并要在多种绘制的转换中进行再创造,它能带给儿童更多视觉上的刺激和美感享受,它的多种操作和手的触摸感更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期待,使他们始终处于不断的新奇感和强烈的兴趣中。在一次次的想象和创造中,在一次次的惊喜和意外中,情感获得充分释放,个性思维得到极力挖掘,经历一个非常丰富的创作、创造和审美体验过程。这些功能和特性非常适合儿童的身心特征,给儿童美的陶冶和感染、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它顺应了我们当前开发儿童的形象思维、创造思维和个性思维的趋势,从而达到以审美为主线的美术文化素质的目标。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是四年级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学习纸版画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外知识延伸活动。课上同学们初步学习了黑白纸版画和简单的吹塑纸版画。因为课上学生们对版画的这种表现形式很感兴趣,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同时也有很多新的想法,就此我就决定让学生进行一次较深入的研究,用以开拓他们的视野,满足他们的愿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引领他们进一步走进艺术的殿堂。

活动成果:

一、确定活动内容

课上老师带领我们欣赏了很多幅版画作品,令我们新奇的是这些版画作品都跟我们课堂上学习的不一样,丰富多彩,很漂亮。这时我们都在思考这些美丽的作品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张老师告诉我们说这些都是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制作出来的版画作品,让同学们共同探讨和研究一下版画的其他表现方法。想法一说大家都非常欣喜,这真是太好了,伙伴们都摩拳擦掌积极的讨论起来。

走进版画的世界,该研究哪些内容呢?又该怎样去研究呢?同学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张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根据同学们提出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汇总分类,确定了几个研究方向。大家根据喜好自愿组合,分成了三个研究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了组长,并进行了详细的分工。

我们小组:组长檀欣悦,组员有贾文慧、陈星竹、等同学。首先,我们小组讨论了一下研究内容,决定深入了解一下版画的相关知识,因为我们小组的人都对吹塑纸版画感兴趣,而且材料不复杂。

制定了研究方案:第

一、了解一下我国版画的发展史。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

第二、了解一下吹塑纸版画的种类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第

三、不同种类的版画的表现方法步骤是怎样的。 第

四、吹塑纸版画的不同的表现方法使用的材料有哪些? 第

五、组长分配了组员的任务。

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身边的书籍或利用网络收集版画图片及有关中外吹塑纸版画的相关资料,并对收集的版画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查资料的方式研究版画的发展史等。

二、资料搜集整理

我们小组贾文慧等几名同学通过上网搜索、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得知版画的相关知识,整理成果如下;

(一)基本概念

版画 (print) 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广义的版画可以包括在印刷工业化以前所印制的图形普遍具有版画性质。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指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艺术在技术上是一直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的。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版画在历史上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早期版画的画、刻、印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画稿刻版,称复制版画;后来画刻印都由版画家一人来完成,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创作版画。中国复制木刻版画已有上千年历史,创作版画则起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提倡,后来取得了巨大发展。在西方,16世纪的A.丢勒以铜版画和木版画复制钢笔画,到17世纪,伦勃朗则把铜版画从镂刻法发展到腐蚀方法,并进入到创作版画阶段。木刻版画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是在19世纪。

(二)起源

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画,据估计比“咸通”本早约百年。 唐、五代时期的版画,在我国西北和吴越等地都有发现的作品。作品大多古朴俊秀,奏刀有神。内容题材以宗教经卷为主。

(三)历史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

宋元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刻本章法完善,体韵遒劲。同时,在经卷中也开始出现山水景物图形。其他题材的版画,如科技知识与文艺门类的书籍、图册等也有大量的雕印作品。北宋的汴京,南宋临安、绍兴、湖州、婺州、苏州、福建建安、四川眉山、成都等,成为各具特色的版刻中心。同一时期的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实用的要求,在宋代也出现了铜版印刷,主要用于印制纸币和广告。元代的“平话” 刻本是我国连环版画的前身。

明清两朝是我国版画的高峰时期,在许许多多文人、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版刻出现了各种流派,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版刻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不仅宗教版画在明代达到顶点,欣赏性的版画也在明代大大兴起。画谱、小说、戏曲、传记、诗词等,一时佳作如雪,不胜枚举。尤其是文学名著的刻本插图,版本众多,流行广泛,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也是版画各个艺术流派的兴盛期。以福建建阳为中心的建安派,作品多出于民间工匠,镌刻质朴。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派,作品以戏曲小说为主。或粗犷豪放,或工雅秀丽,风采迥异。以杭州为中心的武陵派,题材开阔,刻制精美。以安徽徽州为中心的徽派在中国文化史上更具有源远流长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版画的发展始终与刻书业密切相关,宋元时代的中心在福建的建安和浙江的杭州,在明代的时候则转移到南京和北京。但是真正使得版画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徽派版画的兴起。自15世纪以来,徽派版画即以刻制闻名于时,高手如林,尤其以黄、汪两个家族最为突出。明清两代新安黄氏一族所刻书达200余部,能图者有100多人,成为一支阵容庞大的队伍。代表作品有《养正图解》、《古列女传》等。在徽派版画以典雅、精巧的风格畅行于世的时候,金陵(南京)、武林(杭州)、苏州等地的版画插图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明代版画不仅用作书籍插图,而且也用于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文人雅士的“笺纸”、制墨名家的“墨谱”,以及民间娱乐用的“酒牌”。画谱中的较早者是1603年杭州双桂堂所刊的《顾氏画谱》;墨谱的代表则为万历年间出版的丁云鹏参与绘制的《程氏墨苑》;热心酒牌版画创作的是著名画家陈洪绶,他和徽州黄氏高手合作的《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成为传世名作。古代套色版画的出现,已知最早的是明刻的《萝轩变古笺谱》,但影响最大的却是刊刻于1633年的《十竹斋画谱》和刊刻于1644年的《十竹斋笺谱》,它们的作者是明代的出版家、书画家胡正言。

清代版画除了徽派以外,北京的殿版也很有名。代表作品有1696年北京刻手朱圭所刊焦秉贞的《耕织图》、1717年所刻冷枚画的《万寿盛典图》等。而1679年运用分色水印木刻法所印制的《芥子园画传》初集,是由金陵画家根据李流芳的稿本缯辑而成的,其后又出版了

二、

三、四集,广为流传,成为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一部绘画教科书。

(四)发展

版画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这两个发展阶段。早期的版画是为印刷与出版而制作,画者、刻者、印者分工,刻者只照画者的画稿刻版,称作复制版画。后来版画在艺术上赢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

得了独立的地位,画者、刻者、印者都由版画家一人自任,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作创作版画。

中国复制木刻版画约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可能发生于隋唐之际。现在看到的晚唐咸通九年(868)《金刚经》木刻卷首画,说明在9世纪中叶,中国的木刻复制版画已经达到相当熟练的水平。创作版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创作,在西方也早就存在。在欧洲,16世纪的A.丢勒以铜版画和木刻版画复制钢笔画。到17世纪的伦勃朗,铜版画已从镂刻发展到腐蚀,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木刻版画则由19世纪的比维克创造以白线为主的阴刻法,而摆脱了复制的羁绊,进入创作版画的领域。中国的创作版画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提倡,在短短50多年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种类与技法从类型上分,版画有4种: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版画。从材料上分,凸版版画中有木刻、麻胶刻、石刻、砖刻、纸刻、石膏刻等。在凹版版画中有金属(主要是铜和锌)版画、赛璐珞版画、纸版画等。在平版版画中有石版画、独幅版画等。在孔版版画中有丝网版画、纸孔版画等。由于所用材料不同,刻版工具和方法也各异,遂产生各种类型版画的特色;更由于各个版画家发挥其创造性及刻制、印刷(主要是手印)的技巧,版画艺术的形式更是丰富多彩的。

(五)艺术特点

在欣赏版画近千年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大量作品时,有以下一些艺术特点值得注意:

1 、尽可能利用对象的本色,显出木味。

2、 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作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 3 、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让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4 、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风格。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版画在历史长河中有它自己的发展轨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 。

郑振铎先生曾说:“梨枣图画,为推动文化,功高不可胜言”,这是对版画艺术地位的恰当描述。

(六)分类

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锌版画,瓷版画、纸版画,丝网版画,,石膏版画等。

按颜色可分为:黑白版画、单色版画、套色版画等

按制作方法:凹版、凸版、平版、孔版和综合版、电脑版等 按照制作技法分:

凸版版画可分为:木面木刻,木口木刻,水印木刻,油印木刻 凹版版画可分为:凹雕版,腐蚀版,美柔汀版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

适合儿童学习的版画:吹塑纸类的粉印版画、涂色版画、油印版画、拼色版画、仿蜡染效果版画、仿石刻效果版画,油印纸版画,木刻油印版画和综合材料版画等。

吹塑纸版画:

吹塑纸版画是近十几年来兴起的儿童版画品种,它的版材是装潢用的吹塑纸。吹塑纸或吹塑板是一种轻质的发泡塑料纸或板,结构疏松,很容易在表面划出痕迹,使用一些特意选择的刻画工具,采取画线、压痕、剪贴、撕镂、刮擦等办法进行造型绘制,把要画的内容勾勒出来,在吹塑纸上刻画出凹槽,成为底版。把颜料或油墨用磙子滚在底版上,转印在纸上,用这种材料和方法制作出来的版画叫“吹塑纸版画”。用吹塑纸可制作多种效果的版画:粉印、油印、拼色、涂色、烫刻、仿汉画像砖的石刻效果、仿蜡染的效果等。其特点是:制作方便,易于掌握,印出来的线条流畅,画面肌理丰富。

三、成果整理结果

我们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了整理,同时也把搜集的资料与其他小组搜集的资料进行了比较。最终我们小组决定重点探究纸版画中的吹塑纸版画。

(一) 吹塑纸版画制作方法

1、 吹塑纸粉印版画。

吹塑纸粉印版画是用吹塑纸作版,用水粉颜色填色、印制而成的版画。 材料准备:吹塑纸、铅笔、卡纸、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盒、小夹子、笔洗。

作画步骤: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

⑴用铅笔直接在吹塑纸上刻画,就像平时在纸上画一样,画时稍用力一点,在不画透板的前提下尽量把线画得深一些。

⑵把彩色卡纸覆盖在绘制好的版上,用小夹子将卡纸一边与吹塑版固定。 ⑶掀开卡纸的一边,在吹塑版上用笔填色。

⑷放下卡纸印制,用手抚压卡纸,边填色边印制,直至完成。 ⑸取下纸,晾干,一张作品就完成了。

2、 吹塑纸油印版画。

吹塑纸刻画制版,用版画油墨进行印刷,一张版可以印制很多幅作品。 材料准备:吹塑纸、卡纸、铅笔、版画油墨、胶磙、玻璃、小夹子。

作画步骤:

⑴用铅笔直接在吹塑纸板上画出要表现的内容,画时稍用力一点,尽量把线画深一些。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

⑵在画好的图上有选择地用铅笔划压,做黑白灰效果,注意线的粗细及块面分布。底版完成。

⑶把油墨挤在玻璃上,用胶磙把油墨滚开、滚匀。 ⑷把油墨滚在制好的吹塑版上,要均匀。

⑸把卡纸覆盖在吹塑纸版上,用小夹子固定卡纸。用手按压后,掀起卡纸晾干,作品完成。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

3、 吹塑纸涂色版画

这种版画是一种用版画油墨或者水粉颜料与油画棒结合制作的版画,在印制出底色的画面上,添加油画棒颜色,使画面色彩更丰富。

准备工具:

吹塑纸、彩色卡纸、水粉色、铅笔,胶磙、油画棒、玻璃、小夹子。 作画步骤:

⑴用铅笔直接在吹塑板上刻画,画时稍用力些,在不画透板的前提下尽量把线画得深一些、粗一点。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

⑵根据想要的色调和纸的深浅选择水粉颜料,把颜料挤在玻璃上,用胶磙滚匀。

⑶把卡纸覆盖在刻画好的吹塑纸版上,用夹子固定住一边,在版上滚颜料,印制。

⑷满意后揭起卡纸,让颜色晾干。

⑸画面干后,便可用油画棒根据需要涂色,涂色时注意保留部分底色,形成色调。最后整理完成。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

4、 吹塑纸仿蜡染效果版画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纺织印染手工艺,蜡染图案风格独特,富有民族特色。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极具魅力。作仿蜡染效果的版画,体会人工难以摹绘的天然花纹,更是妙不可言。 ⑴用铅笔直接在吹塑纸上刻画,线条要粗。 ⑵为了追求画面效果,可撕去部分边角。

⑶把吹塑纸版团揉,让纸面出现褶皱,展开压平。如有破损,可以用胶带在背面修补。

⑷在版上均匀地滚上油墨,油墨一定要薄,以免影响线条的清晰度。

⑸把卡纸覆盖在吹塑纸上,用手由里向外反复按压,墨色不足的地方可补油墨。

⑹揭起印纸,完成作品。

一、 搜集的版画作品图片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

木刻版画

石版画

铜版画

丝网版画

石膏版画

吹塑纸版画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

课题探究讨论

成果展示幻灯片截图

吹塑纸版画制作活动现场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

吹塑纸版画作品成果展示(这是我们小组创作的)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

二、 我们小组在这次泥塑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在探究版画的活动中,我觉得我们小组的收获最大,搜到的成果也很受全班同学的欢迎。从确定主题开始我们大家都积极的提感兴趣的问题和想要了解的有关版画的知识,我们共同讨论和交流制定我们的活动方案计划。分工合作探究搜集整理资料等。我觉得我们小组最大的收获是对吹塑纸版画有了更多的了解,尝试了多种表现方法真令人高兴。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了参与、合作的机会,都体现出了对课题的研究兴趣,凝聚了团结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发挥了我们大家的才智应对在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活动获得了比美术课更多的有关版画的知识,从活动中感受到了快乐,体验到了成功,增强了自信同时也学会了欣赏他人。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

三、 指导教师评语

部教版画教学设计范文

部教版画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单色版画是通过制版与印刷手法完成的,是复数性的间接型绘画。2、掌握吹塑...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