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教学的反思范文
历史课教学的反思范文第1篇
一、让学生在问题中和质疑中提高学习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的提问不仅仅限于书本中寻求标准化的答案, 而学生没有时间阅读课本, 没有思考时间, 完全是老师在自行提问和解答。这种提问题的效果很低, 学生仍然处于课堂的从属地位, 他们仍然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我们要想改变这种状况, 发挥强大的问题作用, 引导学生的认知冲突, 在课堂上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 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中来,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提问的时机很重要, 可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太多的提问只会让学生有苦难言, 这时就需要讲究时机, 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 有趣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当教学内容不明确时, 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点,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现今的高中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元化, 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广阔, 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加丰富, 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在教学过程中, 他们往往会闪现出很多新的想法和意见, 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观点。在这方面, 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它, 而是要引导, 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支点。
二、在史论结合中提高思维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 大多数人认为历史只需要死记硬背, 不需要理论思考和理解, 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不足。然而, 近几年来, 高考试题着重测试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 对历史事件的分析, 挖掘历史规律, 提取有效信息、处理信息。因此, 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高度重视运用历史的丰富内涵, 纵贯古今, 横览中外的特点, 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理解和发展思维能力。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运用, 分析史实, 历史的观察, 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的能力。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只靠有一两种新的教学方法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我们需要有信心、耐心和毅力, 勇于进取, 敢于突破教学改革的局限性, 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轻松、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 高中历史教师仍然存在着忽视学生感受的情况, 由于历史知识本身与学生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 因此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要想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到历史知识, 高中历史教师就要重视学生感受, 为学生创设出更加真实的教学情境, 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印象, 提高学生后期运用的顺利程度。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普及的当前, 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综合使用多媒体技术及互联网技术, 为学生呈现出与该历史有关的图片、影视资料、电视情节, 使学生能够产生一种身临历史情境的感受,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果。虽然对于学生来讲不同的高中历史内容都十分重要,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教学重难点内容, 重点内容为学生必须要深刻掌握、理解、记忆的历史知识, 难点内容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高难度的历史知识, 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反思, 发现只有做好重难点知识的教学工作, 学生才能够构建出整体高中历史框架, 学习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四、强化学生记忆, 做好复习回顾工作
与数学物理知识相比, 高中历史知识对学生的记忆力要求更高。因此, 学生需要反复学习、记忆该方面知识, 从而加深对相关历史内容的印象, 保证学生后期使用的准确性。但是, 笔者通过对当前历史教学现状的反思, 了解到大部分高中历史教师更重视新知识的教学, 而忽视对旧知识的复习回顾, 这样的教学结构呈现出不尽合理的现象, 学生学习有效性也会受到影响。当学生在运用知识过程中出现疑问时, 高中学生还会反思自身的学习能力, 影响学生后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提高学生民族认同感, 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 因此, 加强教学中历史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融合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需要为学生详细讲授中国历史发展情况, 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详细的了解到我国发展史, 激发出学生自身爱国主义情怀。
历史课教学的反思范文第2篇
历史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历史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听课中,我看到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例如:一位老师在讲《江南地区的开发》时,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课前把问题布置给学生,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由于各小组准备充分,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但是受年龄、阅历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也有失偏颇,老师在小组总结时应该予以补充和纠正。可是在一节课里老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就像一个置身于世外的旁观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确实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转变,但是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应该加强。这是因为,在长期的接受式的教学中,学生接受的常常是教师和书本提供的现成结论。而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和帮助。初中阶段学生们所获得的历史知识是有限的,辨证的思维能力不强,有些观点难免会出现偏差。诸如,9.11事件发生后,有些学生兴高采烈;在“你最崇拜的历史人物”的讨论中有的学生崇拜希特勒等等。这个时候的教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提供更有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历史课教学的反思范文第3篇
七年级历史教学主要讲述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时间间隔长,学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一些古文材料,七年级学生的能力看不懂,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言堂”,这其中古人的思想问题的教学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讲深了学生不易理解,讲浅了学生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思想问题时更需要教师灵活应用教材,结合背景材料,最好能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 我发现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机会,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励;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悬念和情景,没有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 (3)不能灵活使用教材,缺乏培养学生自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学设计; (4)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历史课教学的反思范文第4篇
笔者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 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笔者深深体会到历史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着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实施以前人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历史课更是枯燥无味,一上课学学生就想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笔者所教教班级学生的特点,笔者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愈来愈浓。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 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 ,却似是而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这一点与我们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从教学内容来看, 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队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 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得成长、成熟起来,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1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 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 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 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笔者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2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 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3通过请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作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青铜市或教学专家来听课以后,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4通过阅读教育专着和教学文献来进行教学反思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老师。经常阅读中外教育专着和优秀的教学案例,从中吸取营养并经常与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对比,不断反思,使自己不断提高。
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从未间断过写教学反思,我的课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成为了他们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批判性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主要通过教育学生、教师自己本身进行反思、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阅读教育专着和教学文献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历史课教学的反思范文第5篇
反思之二,应加强道德教育。中学历史教学终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有道德的合格人才做好准备。道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家园。大而言之,道德是一个民族国家对人类贡献了多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进的标杆和榜样,是一个国家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如果缺失了道德,一个民族就会逐渐地衰落和灭亡,也会危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小而言之,一个人没有道德,没有仁爱之心、同情之心、行为低下,就会堕落犯罪自我毁灭。因此,历史教学更应加强德育教育。
反思之三,应遵从学生认知规律。人的认知能力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书本知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性的过程,同时认知水平程度也取决人的智力水平、生理年龄、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也遵循这些规律。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成长阶段,身体,智力没有充分成熟,认知能力更多侧重于感性认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将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从经济的角度、全球整合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才能减少或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历史课教学的反思范文第6篇
担任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这半期来,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进行教学。认真回顾这半期的教学工作,现对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思考,将反思所得总结如下:
要想让八年级学生一堂课45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所以老师讲课的时候多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我班里的学生高子龙就是这样的,他聪明好动,脑子转的可快,有时候我刚把题打出来他就知道结果了。可是他就是不细心,考试做题很快就是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他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应该多关注一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但是他们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不知道老师讲到哪里。对于这类学生我就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回答问题时也多叫他们起来回答,这样反复几次他们的注意力就稍微集中些了。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定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比如我的学生何文涛就是这样的学生,他的基础很不好,上学期在班上的成绩几乎都是倒数了。这学期来了我能感觉到他想用心学了,于是我上课时一些简单的问题就多提问他,课堂演板时也多叫他来完成。这样做就是让他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我觉得这样还是有效果的,他的成绩在一点点进步,以前不交作业的情况没了,整个人上课的精神状态也很好。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习好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很值得推广。我在班上跟学生们说主要是抓基础,至少书上的例题和习题要做到每题过关。班上大部分学生都做不到,可是时俊青和罗舒文两位同学却能坚持下来。两个人是同桌互相比着学,她们专门准备个本子把书上的例题和习题全都做了一遍,而且对于上课老师讲的各种题型都记录下来。她们的本上对于每道题几乎都有说明,这样的题该怎么做、用什么方法、 1
思考角度等等,非常详细。难怪每次考试两人都是班上的前几名,我就把他们的方法在班上推广,希望一些追求上进的同学也能做到。
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评价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了,应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互相质疑、互相欣赏、互相帮助才能把学生吸引住。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但是我也在教学中也有很多的困惑,因为我学的不是历史专业,所以对整个教材没有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而且老是有学生抄作业现象,我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对于一些有严重偏科现在的学生,尽管我也找过他们谈话,可是这类学生就直接告诉我,老师我不喜欢历史,我学不会啊。我真是不晓得该怎么办,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探索到好的办法吧。
半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这半期的教学工作很苦,很累,但在不断的摸索中,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今后我会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历史课教学的反思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