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敌敌畏安全技术说明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11-191

敌敌畏安全技术说明范文第1篇

化学品中文名称: 甲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formic acid

中文名称2: 蚁酸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945

CAS No.: 64-18-6

分子式: CH2O2

分子量: 46.0

3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甲酸 ≥90.0% 64-18-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接触后可引起结膜炎、眼睑水肿、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胃肠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偶有过敏反应。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强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可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穿全身防护服、佩戴氧气呼吸器灭火。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堵漏的人员。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

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1

TLVTN: OSHA 5ppm,9.4mg/m3; ACGIH 5ppm,9.4mg/m3

TLVWN: ACGIH 10ppm,19mg/m3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吸式长管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一级≥90.0%; 二级≥85.0%。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强烈刺激性酸味。

pH:

熔点(℃): 8.2

沸点(℃): 100.8

相对密度(水=1): 1.2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9

饱和蒸气压(kPa): 5.33(24℃)

燃烧热(kJ/mol): 254.

4临界温度(℃): 306.8

临界压力(MPa): 8.6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54

闪点(℃): 68.9(O.C)

引燃温度(℃): 410

爆炸上限%(V/V): 57.0

爆炸下限%(V/V): 18.0

溶解性: 与水混溶,不溶于烃类,可混溶于醇。

主要用途: 用于制化学药品、橡胶凝固剂及纺织、印染、电镀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活性金属粉末。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100 mg/kg(大鼠经口)

LC50:15000 mg/m3,15分钟(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家兔经眼: 122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轻度刺激。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 610mg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1101

UN编号: 1779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全开口钢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

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 类酸性腐蚀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敌敌畏安全技术说明范文第2篇

化学品中文名称: 甲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formic acid

中文名称2: 蚁酸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945

CAS No.: 64-18-6

分子式: CH2O2

分子量: 46.0

3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甲酸 ≥90.0% 64-18-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接触后可引起结膜炎、眼睑水肿、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胃肠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偶有过敏反应。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强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可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穿全身防护服、佩戴氧气呼吸器灭火。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堵漏的人员。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

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1

TLVTN: OSHA 5ppm,9.4mg/m3; ACGIH 5ppm,9.4mg/m3

TLVWN: ACGIH 10ppm,19mg/m3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吸式长管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一级≥90.0%; 二级≥85.0%。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强烈刺激性酸味。

pH:

熔点(℃): 8.2

沸点(℃): 100.8

相对密度(水=1): 1.2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9

饱和蒸气压(kPa): 5.33(24℃)

燃烧热(kJ/mol): 254.

4临界温度(℃): 306.8

临界压力(MPa): 8.6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54

闪点(℃): 68.9(O.C)

引燃温度(℃): 410

爆炸上限%(V/V): 57.0

爆炸下限%(V/V): 18.0

溶解性: 与水混溶,不溶于烃类,可混溶于醇。

主要用途: 用于制化学药品、橡胶凝固剂及纺织、印染、电镀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活性金属粉末。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100 mg/kg(大鼠经口)

LC50:15000 mg/m3,15分钟(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家兔经眼: 122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轻度刺激。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 610mg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1101

UN编号: 1779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全开口钢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

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 类酸性腐蚀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敌敌畏安全技术说明范文第3篇

一、标识

中文名 汽油

英文名 gasoline;petrol

分子式

相对分子质量

CAS号 8006-61-9

危险性类别

第3.1类 低闪点易燃液体。

论学类缴

烷烃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 C4~C12芳烃和环烷烃。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具有特殊臭味。

主要用法

主要用作汽油机的燃料。用于橡胶、制鞋、印刷、制革、颜料等行业。也可用作机械零件的去污剂。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

1、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木作用。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疼、恶心、呕吐、步态不稳。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疾病。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溅入眼内可致眼膜溃烂、穿孔,甚至失明。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吞咽引起急性胃溃疡,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引起肝、肾损害。

2、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混乱、周围神经病。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症状类似神经分裂症。皮肤损害。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1 眼睛接触 提起眼皮,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出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给饮牛奶或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肠。就医。

五、燃爆性与消防 燃烧性 易燃 。

闪点(℃) -50;爆炸下限(%) 1.3 ;引燃温度(℃) 415-530; 最小点火能(MJ) 无资料;最大爆炸压力(MPA) 0.813。

危险特性 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底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爆燃。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汽油是汽油发动机的专用燃料。按其应用场合有车用汽油、航空汽油和汽油之分;按其组成特性分有含铅汽油和无铅汽油。为减少汽车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我国已规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炼油厂一律停止生产车用含铅汽油,改产无铅汽油;同年7月1日起,全国各销售网点一律停止销售车用含铅汽油,改售无铅汽油;相应地全国所有汽车一律停止使用含铅汽油,改用无铅汽油,实行汽油无铅化。

汽油无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目前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含铅汽油,如90号车用汽油铅含量不大于0.35g/L,93号、97号不大于0.45g/L。无铅汽油并不是汽油中一点不含铅,根据质量指标,它的铅含量不大于0.013g/l,只不过与含铅汽油相比要少得多。为什么无铅汽油铅含量不大于0.013g/L?如果铅含量超过0.013g/L,就会毒害发动机催化变换器内的摧化剂,所以国际上对无铅汽油的定义是以低于该数值为标准的。

六、性能要求

根据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先将汽油和空气混合气吸入气缸,经过压缩后由火花塞点燃,放出热量,使空气膨胀,产生压力,推动活塞下行,经连杆带动曲轴旋转而对外作功,同时将废气排出。由此可概括汽油的使用性能:良好的蒸发性能;良好的抗爆性能;良好的抗氧化安定性能和良好的抗腐蚀性能。这称为汽油的四大品质要求。

(一)蒸发性

汽油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性能,称为汽油的蒸发性。汽油蒸发性是否良好,直接影响汽油机中的燃烧是否正常,影响发动机的功率和经济性能,因而汽油的蒸发性能十分重要。

汽油必须具备适宜的蒸发性能,蒸发性能太好,则汽油在未达到汽化器前就会在供油管路中蒸发,形成气栓,导致汽油不能顺利进人汽化器,严重时会中断供油;使发动机熄火,停止工作,这就是所谓的气阻现象。汽油蒸发性太差,会使油气混合气中含有较多的悬浮状汽油液滴,混合气组分不均匀,燃烧不完全,发动机工作不稳定。液滴进入气缸后会破坏气缸壁上的油膜,流人润滑油箱则会稀释润滑油。最终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磨损加剧,燃料耗量增大,甚至缩短发动机使用寿命。

因此,汽油要具有良好的蒸发性能。我国用馏程和饱和蒸气压两个指标来评定,汽油的馏程为35-205℃。

(二)抗爆性

汽油的抗爆性是指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时不发生爆震现象的性能。汽油应具有良好的 抗爆性,以保证发动机运转正常,不发生爆展,充分发挥功率。用来评定汽油抗肠性能的 指标是辛烷值和抗爆指数。 辛烷值是车用汽油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是一个国家炼油工业水平和汽车设计制造技术水平的综合反映。汽油的辛烷值越高,其抗爆性越好。 所谓辛烷值是指和汽油抗爆性相同的标准燃料中所含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数。使用中汽油的辛烷值则是与标准燃料在试验仪器上测定得到的一个比较值。辛烷值的测定方法有马达法和研究治两种,马达法测定条件较为苛刻,因而同一种汽油用研究法测定的辛烷值要比用马达法测定的辛烷值高8个单位左右。抗爆指数(ONI)是同种汽油研究法辛烷值(RON)与马达法

3 辛烷值(MON)的平均数,即 ONI=(RON十MON)/2用来表示汽油的道路行驶中的抗爆性能,更接近于车辆运行时的实际情况。随着汽油发动机压缩比的不断提高,发动机的功率随之提高,经济性增强;但发动机产生爆层的倾向增大,为此对辛烷值的要求也越高。提高辛烷值的方法有:改进炼油工艺;在汽油中加人高辛烷值组分和加入抗爆剂。

(三)安定性

汽油在常温和液相条件下抵抗氧化的能力,称为汽油的抗氧化安定性。安定性好的汽油,长期储存也不变质,反之汽油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颜色变深,生成粘稠胶状沉淀物。使用这类安定性差的汽油,会在油箱、输油管和过滤器中形成胶状物,堵塞油路甚至中断供油。胶状物还能使气门粘滞,关闭不严,降低发动机功率,在高温时会分解生成积炭沉积在气缸盖、气缸壁和活塞顶上,致使气缸散热不良、发生过热,引起爆震和加大磨损。此外,汽油胶质的增加会使辛烷值下降,酸度升高,因此,汽油必须具有良好的安定性。汽油安定性用实际胶质和诱导期两个指标来评定。影响汽油安定性的根本原因是汽油中存在不安定组分,特别是不饱和烃如二烯烃等。它们虽含量不多,但极易氧化,对油品质量危害很大。汽油的安定性还受到储存条件的影响,如温度、空气、阳光、水分和金属等,都会加速汽油的氧化变质。改善汽油安定性的方法通常有:采用先进的炼油工艺,如重整和加氢裂化,尽可能除去汽油中的不良组分;采用降低储存温度、减少温差变化,尽量使油罐容量装至安全高度,避兔与水分、非金属接触等,以延缓油品的氧化变质速度,也有利于减少蒸发损耗;加入抗氧化添加剂;提高油品的抗氧化能力。

(四)腐蚀性

在储运和使用过程中,油品中的不良成分对与之接触的金属产生腐蚀的能力称腐蚀性。不良组分包括硫及硫化物、水溶性酸或碱和有机酸性物质等,当然,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汽油是不会对金属产生严重腐蚀的。评定油品腐蚀性的指标有:硫含量、腐蚀试验、水溶性酸或碱和酸度。

七、车用汽油的品种、牌号和选用

我国车用汽油按现行标准有3个品种9个牌号。 (一)汽油

4 按马达法辛烷值划分为70号和66号2个牌号。其含义如70号汽油表示其马达法辛烷值不低于70。70号汽油按规定到2000年前停止生产,66号汽油已淘汰。

(二)车用汽油

按研究法辛烷值划分为90号、93号和97号等3个牌号。其含义如90号汽油表示其研究法辛烷值不低于90。90号、93号车用汽油相当于国际上的普通汽油,97号则相当于高级汽油。其质量执行GB 484-93国家标准。

八、注意事项

(一)汽油具有一定毒性,平时不要以汽油作溶剂洗手或其他物品,严禁用嘴吸汽油,也尽可能少吸闻油蒸气。

(二)注意储存油品的质量变化,尤其要注意实际胶质的变化。加油站对经营油品要做到“先进先出”。

(三)严格执行有关的操作规程,在储运、接卸油过程中,严防水分、机杂及其他油品混入。

(四)当汽车使用不匹配牌号的汽油时,可通过调整点火提前角来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当加用低于要求的牌号汽油时,应告诉驾驶员可将点火角适当推迟;当使用高于要求的牌号汽油时,可将点火角适当提前,以保证发动机的功率,降低汽油消耗。

(五)为防止汽车在夏季高温地区行驶中可能发生气阻,特别是载重汽车和大型客车等,要加强对发动机的冷却、通风,必要时,对汽油泵、进油管可采用隔热、滴水等方法。

(六)汽车油箱要经常装满汽油,以减少油箱中的空气量,防止汽油氧化生胶。

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柴油)

柴油主要作为柴油机的燃料。由于柴油机具有热效率高、功率大、耗油少、燃料火灾危险性较小等优点,使用广泛。随着柴汽比(柴油与汽油的生产量之比)的调整,柴油的消费量将进一步增加。

一、性能要求 由于柴油机的结构特点与汽油机不尽相同,两者的工作原理也不一样,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是先将新鲜空气吸入气缸并压缩,使压力、温度升高,接着将柴油以雾状喷入被压缩的高温气中形成混合气;即着火燃烧,使气体急剧膨胀产生高压,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经连杆带动曲轴旋转而对外作功,同时将废气排出。因此柴油在性能上要求有:良好的蒸发和雾化性能;良好的燃烧性能;良好的安定性能和无腐蚀性及低磨损性等。

(一)蒸发和雾化性 轻柴油要具有良好的蒸发性,能与空气形成均匀的可燃混合气,为此要有合适的馏分组成和一定的粘度范围,既能保证柴油机动力的正常发挥;降低油耗,减少磨损,又能保证高压油泵的润滑和柴油的雾化质量。柴油的蒸发性用馏程和闪点两个指标来评定。柴油的馏程为200-365℃。闪点对柴油蒸发性能并无多大联系;它可看作是柴油在储存、接卸和使用中的防火安全指标。有必要提一下柴油的凝点和冷滤点。凝点指柴油失去流动性的最高温度。冷滤点是指柴油中形成蜡结晶不能通过滤网的最低温度,同种柴油,冷滤点高于凝点4-6℃。柴油的凝点越低,输转倒装作业越顺利,发动机泵送性越好。但凝点不能作为柴油可能使用的最低温度,因为在温度降低时,柴油在凝固之前蜡结晶的出现就会造成供油不畅或中断,因而柴油凝点要比环境温度低5-10℃,这种柴油才能顺利使用。冷滤点与柴油的实际使用温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且不管柴油是否加有流动改进剂,都可用来判断柴油可能使用的最低温度。

(二)燃烧性 柴油的燃烧性也叫发火性或抗爆性,它表示柴油自燃的能力。 柴油经高压油泵喷入燃烧室雾化,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自行燃烧,这个过程的长短 决定了柴油机能否正常工作。为此要求柴油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自燃并正常地完全燃烧。评定柴油燃烧性能的指标是十六烷值。十六烷值是指和柴油燃烧性能相同的标准燃料中所含正十六烷的体积百分数。柴油十六烷值的测定和汽油辛烷值测定相似,使用中柴油的十六烷值是与标准燃料在专门试验机上测试得

6 出的比较值。使用十六烷值高的柴油,易于启动,燃烧均匀且完全,发动机功率大,油耗率低,但过高反而会加大油耗量。因而高速柴油机可使用十六烷值不小于45的轻柴油,中低速柴油机可使用十六烷值35-40的重柴油。

(三)安定性 柴油的安定性是柴油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抵抗氧化的能力。安定性好的柴油在储存过程中外观颜色变化不大,不易生成胶质。安定性差的柴油储存一定时间后颜色明显变深,实际胶质增加,影响正常使用。柴油安定性的好坏和汽油一样,除受储存条件的影响外,主要决定于其化学组成,直馏柴油烯烃含量很少,安定性好。用两次加工馏分调合的柴油,含有较多烯烃,安定性就差,易氧化,不宜长期储存。评定轻柴油安定性的指标有碘值、氧化安定性、总不溶物、实际胶质和10%蒸余物残炭,在柴油质量指标中都作了严格和明确的规定。

(四)腐蚀性及磨损 不论是轻柴油,还是重柴油,都不能有大的腐蚀性,否则会腐蚀柴油机部件,缩短使用寿命。柴油中,硫含量、硫醇硫含量、酸度和水溶性酸或碱均能引起发动机供油系统和气缸等零部件的腐蚀和磨损。机械杂质会堵塞滤清器,磨损高压油泵和喷油嘴等,破坏正常供油,损坏机件。因此,国家对上述各项指标均作了严格规定。

二、品种、牌号与选用 柴油分轻柴油和重柴油两种。

轻柴油 轻柴油是1000r/m6n以上的高速柴油机的燃料,目前仍按质量分为优级品、一级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又按凝点各分为10号、0号、-10号、-20号、-35导和-50号等6个牌号。0号轻柴油表示其凝点不高于0℃。其质量执行GB 252-94国家标准。汽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日益严格,轻柴油的质量需要改进提高。选择轻柴油以保证最低气温高于冷滤点为原则,一般可按下列情况选用:10号轻柴油适用于有预热设备的高速柴油机;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4℃以上的地区;

敌敌畏安全技术说明范文第4篇

编号:ALH/SDS-0012010年08月02日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

给予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燃烧性:不燃。

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

硫化物分别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和有毒的硫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

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穿全身防护服。用碱性物

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笑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处,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

压式呼吸器,穿耐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露物。尽可能切断泄

漏源。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

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冲洗水经中和后排入废水系统。如大量

泄漏,可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中和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化学防护服,戴耐酸手套。

避免产生烟雾。避免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

工具和装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0℃,相对

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

(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

合适的收容材料。盐酸储槽应设置围堤,并有明显标志。

第八部分暴露控制和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1

5前苏联MAC(mg/m3):5

美国TWA:OSHA 5ppm

TLVWN: ACGIH 5ppm , 7.5mg/m3

工程控制:密闭,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提供安全

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气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

抢修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

手防护:戴耐酸碱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污染的衣物,洗后备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pH值:一般实验室使用的盐酸为0.1mol/L, pH=1

饱和蒸汽压(kPa):30.66(21℃)熔点(℃):-114.8(纯)燃烧热(kJ/mol):无意义相对密度(水=1):1.20沸点(℃):180.6(20%恒沸溶液)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与碱液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避免接触的条件:无

禁配物: 碱类、胺类、碱金属、活性金属粉末、易燃或可燃物。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LD50900mg/kg(兔经口)

LC503124ppm,1小时(大鼠吸入)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信息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方法:用氢氧化钠或石灰等碱性物质中和后,根据国家和地方的

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规货物编号:81013

UN编号:1789

包装标志:腐蚀品

包装类别:Ⅱ类

包装方法:耐酸坛或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与碱类、金属粉末、卤素以及易燃、可燃物等,不可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15日国务院发布),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做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国家标准GBZ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对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指标作出相应规定,编写按GB16483-2008《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

第十六部分其它信息

填表单位:深圳市上山化工物流有限公司

填表时间:2010年08月02日

数据审核单位:安全部

敌敌畏安全技术说明范文第5篇

化学品中文名称: 甲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formic acid

中文名称2: 蚁酸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945

CAS No.: 64-18-6

分子式: CH2O2

分子量: 46.0

3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甲酸 ≥90.0% 64-18-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接触后可引起结膜炎、眼睑水肿、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胃肠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死。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偶有过敏反应。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强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可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穿全身防护服、佩戴氧气呼吸器灭火。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堵漏的人员。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

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1

TLVTN: OSHA 5ppm,9.4mg/m3; ACGIH 5ppm,9.4mg/m3

TLVWN: ACGIH 10ppm,19mg/m3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吸式长管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一级≥90.0%; 二级≥85.0%。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强烈刺激性酸味。

pH:

熔点(℃): 8.2

沸点(℃): 100.8

相对密度(水=1): 1.2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59

饱和蒸气压(kPa): 5.33(24℃)

燃烧热(kJ/mol): 254.

4临界温度(℃): 306.8

临界压力(MPa): 8.6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54

闪点(℃): 68.9(O.C)

引燃温度(℃): 410

爆炸上限%(V/V): 57.0

爆炸下限%(V/V): 18.0

溶解性: 与水混溶,不溶于烃类,可混溶于醇。

主要用途: 用于制化学药品、橡胶凝固剂及纺织、印染、电镀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活性金属粉末。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100 mg/kg(大鼠经口)

LC50:15000 mg/m3,15分钟(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家兔经眼: 122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轻度刺激。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 610mg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1101

UN编号: 1779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全开口钢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

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 类酸性腐蚀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敌敌畏安全技术说明范文第6篇

一、火源控制措施

1、输煤系统设备应保持健康正常运行,禁止过载运行,带病运行,以杜绝电缆超温,机械摩擦超温而引起火灾现象的发生。

2、在输煤系统进行明火作业时,必须将此设备处的煤粉清理干净,上、下层动火作业应采取可靠的安全隔离措施,并加强现场的监护工作。

3、输煤系统电缆开关接头应连接牢固,防止开关接头积尘,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严禁在输煤栈桥内私自乱接电源。

4、严密监视输煤系统转动设备的温度,杜绝超温现象。

5、输煤栈桥廊道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

6、输煤系统现场严禁吸烟。

二、输煤皮带防火和防止煤粉自燃的措施

1、加强输煤皮带巡检,注意皮带上的煤是否有超温和自燃的现象,如有异常立即汇报,并做好记录。

2、每次上煤结束后,待输煤皮带上的煤全部走空后,系统应适当延时运行,巡检人员必须对皮带系统进行全而检查,保证皮带上不留有积煤。

3、注意监视#1#2产品仓的下煤情况,所辖给煤机插板在不运行时应处于关闭状态,还应检查插板上部么煤仓下料斗拐角处有无积煤自燃的现象,如遇异常应及时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4、保持输煤系统及设备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对输煤皮带附近地面上散落的煤渣和煤粉要及时清理十净,不在输煤皮带附近堆放煤渣煤粉。同时在皮带运行中和停用中(包括长时间停用),每班都要按规定全面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消除。避免积煤积粉自燃引起皮带系统着火,具体措施如下: (1)对所有的落煤筒进行检查清理,不得有积煤积粉。

(2)对输煤系统所有的仪表箱和控制箱内进行检查,发现有积煤积粉应及时通知电控班进行清理,并定期清扫电缆槽架上的积煤积粉。 (3)皮带滚筒下不得有积煤积粉。

(4)严格执行设备定期切换试验制度,如遇设备检修或其他情况导致的输煤皮带长时间无法投运的状况,应将留在皮带上、落煤筒内和输煤槽内的煤及时清走,避免长时间堆积造成煤粉自燃。

5、保证喷雾抑尘装臵和各除尘器运行正常,不能有煤粉将喷嘴堵塞的现象。

6、检修人员应及时消除输煤系统的粉尘泄漏点,杜绝或减少因设备缺陷造成的煤粉漏泄事件。

7、巡捡人员应仔细对煤仓进行检查,发现煤仓口冒烟应立即通知汇报值长,安排尽快将该煤仓存煤烧空。

8、及时与值长联系了解运行煤仓情况。若锅炉较长时间停运时,应保证将煤仓烧空,若遇非计划停炉,巡检人员应对煤仓进行测温检查,做到不缺漏,井做好记录。

三、可燃物控制措施

1、在输送过程中,根据煤粉尘的状况以及煤质的干湿情况,可靠投入输煤系统喷雾抑尘装臵,避免粉尘的飞扬,造成输煤系统积粉,污染环境,保证输煤栈挢廊道的粉尘浓度符合规定。

2、输煤系统地面、设备、电缆及廊道内的油污油垢应及时清理,避免着火危险,保证清洁卫生。

3、输煤系统内各操作盘、电源箱(柜)要隔半月进行彻底清理,还要对重点部位电缆槽盒进行检查,检查槽盒是否完好、严密,如遇不严或漏粉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并将电缆槽盒内积粉清理干净。

4、输煤系统每日必须保证至少一次清扫或水清扫,确保输煤系统内不留死角。

四、消防设施保障措施

输煤系统应配备有消防设施,备有充足的专用灭火器材。消防系统水压符合要求。消防灭火设施应保持完好,并按期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具体规定如下:

l、保证移动消防器材的配备到位与好用,并定期进行检查与试验。

2、消防水系统、消防自喷淋系统应完整处于备用状态。

3、各种通道应畅通无阻,严禁在通道处堆放杂物。

五、人员保障措施

1、输煤专业巡捡人员的每班定期巡检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认真负责加强监视,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汇报,并做好记录。

2、运行班长应督促巡检人员按要求进行巡检,并每班至少对输煤系统沿线巡回检查一至两次,对巡检人员检查出的重要异常,应到现场确认,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并汇报。

3、运行专责每周至少两次对输煤系统全面检查,查看相关缺陷记录,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应组织相关专业处理。

4、安全专责每周至少两次对煤场全面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应组织相关单位处理或及时汇报。

敌敌畏安全技术说明范文

敌敌畏安全技术说明范文第1篇化学品中文名称: 甲酸化学品英文名称: formic acid中文名称2: 蚁酸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 945CA...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