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学校概况
北京联合大学学校概况(精选6篇)
北京联合大学学校概况 第1篇
关键词:传统音乐,粤剧,广东粤剧学校
经2001年“首届羊城国际粤剧节”统计, 港、澳、台、美、加、澳洲、东南亚各国合共有粤剧社团3000个, 组团十年以上及常年活动的就有400多个。粤剧已成为海外华人思乡遣兴、寻根问祖的最有效的活动。它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是不可估量的。
广东粤剧学校成立于1958年, 作为全国唯一的粤剧专业类学校, 前身是广州市老艺人粤剧团附属少年粤剧训练班。办学地点最初在广州河南海幢公园大殿里, 现学校已迁址到佛山南海大沥镇。一代粤剧宗师、有“小生王”美誉的白驹荣先生担任学校第一任校长, 学校现设专业有粤剧表演、粤剧音乐伴奏、音乐、舞蹈、曲艺等专业, 在五十多年的教育过程中, 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粤剧艺术人才为目标, 以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为全省专业文艺团体输送了大量优秀的粤剧表演人才, 成为粤剧界的佼佼者,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获得了同行的一致认可。如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林锦屏、彭炽权、丁凡 (现任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院长) 、曹秀琴 (现任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副院长) 、郭凤女、关青、苏春梅、梁淑卿、李淑勤、琼霞、蒋文端、余汤丽、孙业鸿、丘小娜;著名粤剧导演梁建忠、何笃忠;著名编剧作曲李时成、何笃忠、崔德銮;粤剧新星彭庆华、曾小敏、文汝青;曲艺红星梁玉嵘、李敏华、潘芊芊、廖倚、王惠兰等, 皆是粤剧学校优秀的毕业生, 当今粤剧界的佼佼者。他们不仅是粤剧业内公认的著名人物, 在美国、加拿大、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 也享有很高的声誉。1
该校在50多年的办校过程中, 始终坚持与时俱进, 该校对于粤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主要有以下优势。
一、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目前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大部分教师为广东粤剧学校本校毕业生, 有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共同担任。学校更长期聘请了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 (粤剧红派表演艺术创始人) 、郑培英 (广东粤剧院艺术指导) 等艺术家作为学校的艺术顾问或兼职教师。在校授课教师除基本功课外, 都采取1对3的小课教学方式, 分别指导学生, 为了提高教师素质, 经常与兄弟院校教师学习交流。
这些教师们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较强, 教学经验丰富, 不仅保障了该校粤剧艺术在全国学校粤剧教育中的领航作用, 推动了学校的教学工作, 更为该校培养了一批批专业型和实用型的毕业生, 为全国的专业艺术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量的粤剧人才。
二、多样的粤剧教学方法
1. 该校重视“口传心授”的传统粤剧教学方法
“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看似原始且零散, 但却是粤剧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能弥补符号式记谱的局限, 教师在使用该方法时, 能直观的引导学生把粤剧艺术的“唱念做打”四功生动的表现出来。比如教师在传授经典剧目时, 通过自身声情并茂的表演, 引导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点, 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 通过一个个角色的剧目的练习, 能对戏曲表演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 重视各科目的互相渗透
该校设置的课程中, 除了粤剧表演课程外, 还有很多相关音乐课程的安排。如乐理课、视唱练耳课、音乐欣赏课、合唱课等等。通过这些中西结合的教学内容课程, 对于学生们的音乐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 推动以剧目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剧目中的每一个唱、念、做、打手段的综合性和艺术性的特点是考察一个粤剧表演者综合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每一个学期都有一个剧目教学计划, 从而制定专业课的实训安排。每次在排练前, 教师们都会如同说故事般, 首先向学生全面介绍剧目的剧情、人物和事件, 使他们对剧目有一个大概粗略的了解, “以戏带功、以功促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专业性的培养是全面而有效的。这样的排练方法能够使学生脱离单个的基本功练习, 而是注重把各项技能融会贯通, 在剧目排练中所要求的技术要领能提高学生的基本功技巧训练, 最大限度的培养和挖掘了学生的艺术才能。
近些年来, 该校排练的剧目在全国各省类比赛中频频获奖。如在2008年《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三届全国民族乐器演奏比赛中, 该校粤剧音乐伴奏专业选送的《木兰巡营》《莲》《天山诗画》和《凤凰于飞》等曲目荣获进入决赛奖。学生出色的成绩, 是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的有力验证。
三、扩大教学实践基地
1. 设立了专门粤剧培训中心
学校在依托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严谨的教学成立了专业化的长期的艺术培训中心。从开办以来, 已先后开办了香港粤剧粤曲艺术研修班、香港学校音乐节戏曲项目获奖者学习班、佛山南海区基层艺术骨干舞蹈编创、粤剧表演和合唱与指挥培训班等。这不仅为该校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 也加强了学校与其他戏曲团体的交流机会, 更广泛的传承和普及了粤剧艺术, 培养了各种层次的艺术人才。该中心的活动已在粤港澳地区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
2. 积极与高校合作
为了加强学校的科研力量, 提高办学效益, 从2001年与中山大学联合开办了全国第一个粤剧大专班, 邀请到全国著名的曲艺专家为同学们上课, 为全校师生与校外专家的艺术交流对话提供了平台, 提升了许多粤剧演员的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水平。2005年与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开办了戏曲大专班, 目前已获批与广东舞蹈学校同筹建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招收第一批大专专业学生, 试图更多更高层次的艺术教育, 扩展了粤剧学校传承发展的教学模式。
3. 举办“百场粤剧进校园”活动
为了培养粤剧观众和吸引青少年对粤剧的喜爱, 扩大招生来源, 广东粤剧学院积极和广东地区各中小学举办“百场粤剧进校园”活动, 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演出机制, 积累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演出节目和表演环节。“百场粤剧进校园”活动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让中小学生们了解粤剧、认识粤剧, 培养他们的兴趣与热情。
四、存在的问题
在该校的粤剧传承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困难:
1. 没有系统教材, 缺少具体的整理和研究。
对粤剧本身来说, 大多是口头相传, 文字资料较少, 对进一步研究粤剧、丰富粤剧教育教材有很大的困难。粤剧界在继承传统流派方面确实做得不够好, 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规范系统的整理粤剧流派和学习的规划和制度。
2. 招生困难。
原因在于一方面是义务教育阶段全免费, 学生进入艺术类职校要支付更多钱;另一方面, 大学逐年扩招, 提供更多大学学位, 而学生从粤剧学校毕业只有中专文凭。因此, 家长都不愿把孩子送进粤剧学校读书。
综上所述, 当前粤剧传承在粤剧学校的教育状况, 可以说是重视与衰退并存, 在民间传承传统音乐一直是传统音乐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有效途径, 但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传统音乐传承的渠道也在不断拓展, 尤其是以传承文化和培育下一代为职责的学校教育就将成为传承传统音乐新的有效途径, 弘扬中国传统音乐, 作为学校音乐教育, 是一个宏伟的系统工程。广东粤剧学校在当前形势下对于粤剧教育发展的探索, 对粤剧教育实践和经验的总结, 为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广东粤剧学校官方网站.学校概况http://www.gdarts.com.cn/AboutUs_front.do?action=getAboutUsInfo
[2]谢超雯.粤剧教学改革点滴[J].南国红豆.2001年第05期
[3]王培喜.《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校传承问题探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4]华知理.《广东最早的粤剧学校人才辈出》[J].《南国红豆》.1996年04期
[5]朱文相.《剧目教学与功法教学》[J].《中国京剧》.1998年第1期
国外名校――西澳大学学校教育概况 第2篇
西澳大学位于西澳大利亚州的首府佩斯,成立于19,占地65英亩。西澳大学是澳大利亚八大名校之一,也是澳大利亚最为优良的五星级大学之一,曾被《优秀大学指南》描述为“拥有比澳大利亚任何一所大学更年轻、更具光明前景的学生”的一所大学,西澳大学鼓励国际学生前来求学。
学校教育
西澳大学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追求卓越,达到国际水准,因此,该大学投入了大量精力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西澳大学师资力量具有平衡性与选择性,在综合教学的背景下,学校积极发展优势专业,使学校的科研能力专而精,研究科研能力以及研究性课程培训使该校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西澳大学的强势研究型专业包括:人文与社会科学、信息技术、电子通讯、计算机科学、国际管理与商务、矿物、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与生产等。西澳大学在文科、理科、以及职业性课程方面都提供着众多的教学与研究方面的课程,为学生今后的事业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
西澳大学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教职工的水平可与澳大利亚海内外任何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匹敌。该大学三分之一的教职工都拥有海外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员工占了相当高的比例。更值得指出的是,该大学还有一批教师获得了澳大利亚克里克教学奖。
西澳大学毕业生的全职就业率不仅在澳洲高校中名列前茅,也高于西澳大利亚州的其他大学。除了优秀的教学质量和极高的就业率外,该大学各院系的实力也不容忽视,例如,该大学的商学系是澳大利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最好的商学系之一;而该大学的医学、牙科与健康科学学院不仅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而且在它的毕业生和教职工里还诞生了许多世界级的专家。
学制介绍
学校一贯执行学期制,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第一学期开始于1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一,第二学期则最早于7月18日开学,最迟于11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末结束。每学期至少包括13个学习周。
西澳大学提供学士、荣誉学士、研究生证书、研究生文凭、硕士、博士学位,同时还为没有达到入学条件的学生提供预科和英语课程。
预科课程
学校每年开办多期预科课程,学制从30周至60周不等。成功完成预科课程可修读西澳大学的本科学位(受配额和学位要求的限制),是进入西澳大学学习的最有效途径。
英语课程
西澳大学的英语教学中心提供各种认可的英语课程,包括一般英语、商务英语和学术英语。同时也帮助学生准备国际认可的英语考试,包括剑桥英语、雅思、托福和托业等考试。所有的老师都拥有与英语教学相关的学位和专业证书,教学方式是通过作业、活动和课程项目来为学生提供练习使用英语和了解澳大利亚文化的机会。
英国学校公民教育概况 第3篇
2007年,英国资格与课程局(QCA)在中学课程改革草案中,对公民教育的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公民课加强传统价值观教育。在公民教育中,学生可以发展如下的知识与理解:(1)他们的社区、历史、认同感和当前关注的问题;(2)英国多元身份的产生和变化,包括国家的(英国人、爱尔兰人、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地区的、宗教的(包括英国穆斯林)和种族的(包括非洲裔英国人和亚裔英国人);(3)英国与世界经济、文化、政治与生态相互依存的方式;(4)社会中种族主义的性质和后果,包括伊斯兰恐惧症(Islamophobia),学生自己经历种族主义欺凌和攻击性行为;如何挑战种族主义事件;法律和机会平等法规的作用;种族平等运动、计划或斗争。在技能方面,学生应当:(1)口头和书面表达个人对时事和问题的看法,进行探究性的讨论和争辩,尊重他人不同的意见;(2)通过自己的感受去考虑他人的经历,思考、表达、解释和批判性评价其它的观点;(3)坚决挑战攻击性的行为、偏见、欺凌弱小、种族主义和歧视;(4)批判性地思考媒体传达信息的方式。在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学生应当发展:(1)对自己身份和所属社区的自豪感;(2)批判性地审视所属社区并积极参与发展的意愿;(3)好奇、开放以及对他人慷慨的态度。
英国学校公民教育改革把尊重多样性的教育作为重点。为顺利实施尊重多样性的教育提出多项建议。比如,在制度上要求各地政府应保证所有学校都能充分理解尊重多样性教育的意义,并支持和奖励能够创造性地进行尊重多样性教育的学校。同时建议各学校利用当地环境进行尊重多样性的教育,在各学校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建立积极而广泛的联系,让学生不只在校内可以接受教育,而且在他们所生活的社区也能接受积极的尊重多样性的教育。
摘自:吕耀中《英国学校公民教育新举措》,
学校概况 第4篇
大寨中心小学始建于1942年,改建于1998年,重建于2008年,位于魏县县城东3公里,定魏公路与邯大公路交叉口,兴源河东岸,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学校现有在校生490人,12个教学班,教师29人,中师学历3人,专科学历19人,本科学历7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专科以上学历达90%,我校总占地面积200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223平方米,是一所布局合理的花园式学校。
我校配备的专用教室有: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开放式图书阅览室、卫生室、标准化实验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劳动器材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电子备课室、心理咨询室、少先队科技活动室、卫星接收与光盘播放室、古筝室、探究实验室、舞蹈室、棋艺室、手工制作室、乒乓球室、档案室等。标准化实验室、仪器室全部按照省标准配备器材,实验教学开出率达100%。学校微机室配备学生机21台,班班配有多媒体,建成了校园局域网。学校开放式图书室现有图书11000册,实现了学生全天开放借阅。
学校始终如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建校以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人才。教学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 面向全体 求实创新 发展个性”的办学理念,实现“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功、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目标。我校以艺术教育(古筝和舞蹈)为特色,打造学校发展品牌;创建新课堂以来,通过教师创新、合作、探索、归纳、总结,形成了操作方便的“三环121模式”,上课即(1)情境导入、明确任务;(2)合作探讨、展示成果;(3)及时反
馈、积累运用;教学效果明显提升,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受到社会普遍赞誉。
我校先后被市教育局评为“德育先进学校”、“教育教学先进学校”,被县政府、县教育局评为“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绿色学校”、“明星学校”,连续十几年被团县委评为“雏鹰少先大队”,在县、镇历次教育教学质量检测中名列前茅。省文明办袁主任、原邯郸市副市长辛宝山、邯郸市教育局曹建召副局长等省市领导先后莅临我校指导工作,并给予了我校较高的评价。
北京联合大学学校概况 第5篇
美国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始建于1868年,是世界著名的公立大学,目前拥有10所分校、3所法学院、5所医学院和教学医院,并受美国能源部委托,管理着3个著名国家实验室。加州大学共有伯克利、洛杉矶、河滨、圣地亚哥、旧金山等10所分校,均提供世界级的教育和科研机会,在校生总人数超过21万,教职员工17万,并有150万校友分布在世界各地。自1939年,加州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共荣获过45项诺贝尔奖;该校在国家科学院的成员人数和获得的发明专利数量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科研机构。加州大学学术研究领域涉及150多个学科,是世界上研究范围最广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之一,在农业、医学、技术及环境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顶尖水平。
二、加州大学校董会
根据加州宪法,加州大学最高权力机构是校董会(Board of Regents),共有26名成员组成,其中18名校董由加州州长任命,任期12年;1名学生校董,由校董会任命,任期1年;其余7名校董为现任加州州长、副州长、众议院议长、州教育总监、加州大学校友会正、副主席及加州大学总校长。此外,加州大学学术委员会正、副主席为校董会的列席成员,无投票权。校董会之下设加州大学总校长(President),负责大学的行政管理;10所分校各设一名校长,具体负责本校区事务。
从法律上来讲,校董会主席由加州现任州长担任,但在实际操作中,由选举产生的副主席行使校董会主席职权,任期1年。校董会通过8个常任委员会行使日常管理职能,分别是审计委员会、赔偿委员会、教育政策委员会、财政委员会、场地和建筑委员会、健康服务委员会、投资委员会及能源部实验室监管委员会。各类学校事务由相应的委员会归口管理,拟定处理意见后报校董会批准。
三、加州大学财务管理层级体系
1. 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f Investments)
加州大学校董会内设投资委员会,负责制定大学资金的增值目标、管理模式、投资手段、风险控制、投资组合比例等总体政策和指标要求。司库办公室在上述政策指导下,具体执行大学的退休资金、捐赠资金及现金的管理、运营及投资事务,并在风险控制范围内,通过选择、执行并监测投资战略以实现学校资产的保值、增值。通俗地讲,司库办公室的职责是利用加州大学的校本基金进行投资、“以钱生钱”。截至2007年6月30日,司库办公室管理的退休及捐赠资金等校本基金总量已超过730亿美元。司库由加州大学负责投资的副总校长(Vice President for Investment)兼任,现任司库为玛丽·伯格伦女士。司库办公室内设两个部门——投资服务处和投资管理处,员工多为专业投资和财产管理人员。
司库办公室每年都要向校董会提供一份年度财务报告(Treasurer’s Annual Report),汇报一年来的投资策略及总体投资表现,并详细介绍几大主要资金——总捐赠资金(General Endowment Pool)、慈善资产管理资金(Charitable Asset Management Pool)、加州大学退休计划资金(UC Retirement Plan)及短期投资基金(Short Term Investment Pool)的投资现状、市场价值和投资回报率等重要细节。
2. 总校长办公室(Office of the President)
总校长办公室是加州大学整个系统10所分校的“总指挥部”,具有最高行政权,以总校长为核心,下设几位执行副校长,分管学术、预算、社区事务、法律事务、健康事务、商业及金融活动、医学院管理、实验室管理以及加州范围内的农业和自然资源服务等各项具体工作。现任加州大学总校长是罗伯特·戴恩斯先生。
学校管理政策及制度的开发和执行、院系管理、人事设置以及财务管理等行政管理工作由负责事业运营事务的副总校长(以下简称事业部副总校长)分管。
事业部副总校长由校董会任命,下设副总校长办公室、预算办公室、行为监督和审计办公室、院系管理办公室、金融管理办公室、人力资源办公室等多个职能办公室。其中,预算编制、设备采购、商业运营、成本核算及分析、审计等相关财务工作由预算办公室、金融管理办公室及行为监督和审计办公室等具体负责。
3. 预算办公室、金融管理办公室、行为监督和审计办公室及校董会审计委员会
预算办公室的最主要工作是设计及编制预算、协调预算和资源管理,具体包括:结合校董会政策和重点,编制并向州政府提交年度预算报告;向院系、学校师生及其他机构提供有关预算的咨询服务;作为加州大学的代表向州政府游说校董会的预算请求;协助总校长开发各分校区资源分配办法并监督各分校区的各项资金使用情况。同时,预算办公室还负责帮助校董会研究、开发公共基金管理的有效办法,并协助各分校校长及其财务官员解决项目计划和预算编制等问题。
金融管理办公室主要为大学执行副主席提供有关金融和商业运营方面的咨询,并对大学的各项目进行金融分析,开发符合大学当前及长期利益的金融政策、战略、计划及项目,还为学校的财务审计、预算编制、商业合同签订以及研究经费、奖学金及工资管理提供建议和咨询服务。金融管理办公室另一项重要工作是负责学校的金融和审计报告,并审核、协调及落实由联邦、州政府、私人赞助者及校董会外部审计人员所开展的各类审计工作。
行为监督和审计办公室负责整个加州大学系统的内部审计项目(包括审计、调查和咨询服务),培训大学的审计人员并制定有关项目目标。结合加州大学校董会审计委员会的指导和要求,该办公室同时负责制定加州大学内部审计政策、程序及操作办法。
加州大学的外部审计一般由校董会审计委员会组织实施。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确保内部审计及外部审计的正常开展;审核学校内部审计年度报告及外部公共审计员的审计报告,并就重点问题进行质询和讨论;评价大学年度财务报告的质量、可靠性及规范性;评价有关财务、会计、员工行为及族裔问题等大学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系统的功效和具体表现;鉴定外部公共审计员的资质和独立性,并评价内部审计制度及外部公共审计员的工作表现。审计委员会有权要求在审计中出现问题的部门限期制定整改措施并提交其审批。
4. 各分校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为例)
加州大学各分校的财务、预算等事务由一名执行副校长主管,并设立了相应的办公室以协助校领导在学术、预算编制、基础建设及资源分配等事务上作出决策。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为例,该校设立了财务、预算和基建项目办公室,负责学校内部的财务资金管理和质量控制。该办公室下设5个处室,分别管理学校的基建项目、学术计划和预算、信息管理和分析、外部审计和咨询服务、校园空间和校舍管理等事务。该办公室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最重要的财务管理机构。
加州大学财务管理体系的设置形式与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类似:董事会可比作“国会”,制定事关学校发展的政策方针和战略决策,行使最高“立法权”;总校长行使最高行政管理权,通过各执行副总校长具体实施财务预算事务的计划和管理,类似“总统”;董事会通过审计委员会等机构聘请外部审计人员对学校的财务运行及项目实施进行审查和监督,这又类似“司法”职能的履行。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校董会、总校长及审计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工作重点突出,又能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透明度,同时,还能通过每年举行多次的校董事会议,做到沟通顺畅、协调充分,避免“各干各事”甚至相互抵触(加州大学服务管理系统层级结构见图1)。
加州大学总校长职位实行聘任制,总校长本人享有高度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权,但其实质只是校董会聘请的“总经理”,必须从董事会制定的总体发展战略出发做好管理工作。这样,既有利于激发总校长及其团队的管理激情和创新能力,为大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有利于保证大学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的延续和坚持,不会因为总校长的个人喜好不同或人事变动而出现大的波动,甚至颠覆性的调整。
加州大学财务管理体系另一特点是将“赚钱”和“花钱”两大职能分别交于校董会“投资委员会”和总校长(由事务部执行副总校长具体负责)。这既是由加州大学数额巨大的校本投资基金所决定——要做好730亿美元的投资工作,没有一个精通投资业务、人员配备整齐的专业团队是很难想象的。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让总校长同时负责校本投资基金的运营和财务预算的管理,在预算资金不能全额拨款或日常开销出现赤字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无节制使用投资基金的回报所得,甚至挪用投资基金本金的行为。对于加州大学收到捐赠款中的很大部分,捐赠该款项的校友或企业只允许大学使用该款项的投资回报,而不能动用款项的本金。一旦违反该法令,必将导致捐款数额的减少,从而使大学陷入信誉和财政双重危机。
四、加州大学年度预算
1. 年度预算制定程序
加州大学年度预算分为经常性项目预算和基建项目预算两部分,都由预算办公室编制,但独立成文,分开提交、审批。
每年7月,事务部副总校长召集预算办公室等部门讨论学校下一年度的经常性项目预算编制并起草预算初稿。在起草及之后的修改过程中,预算办公室需充分征求校领导层、院系代表及学生代表的意见。初稿完成后交校董会做第一次审议。结合校董会的修改意见,预算办公室对草案做相应调整,于9月交由校董会再次审议。在校董会二次审议后,预算办公室完成年度预算终稿,由事务部副总校长在11月的校董会议上作陈述说明。待校董会批准后,年度预算即提交加州政府财政部及州长审批。加州政府于每年1月公布该年度的政府财政总体预算,同时向加州大学校董会公布该年度财政预算拨款数额和方案。在收到拨款方案后,事务部副总校长办公室各部门立即着手制定政府预算拨款中赤字部分的应对方案,调整年度资金的分配办法,并提交校董会审批。批准后,加州大学总校长于3月,分别在加州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及参议院财政预算审议委员会的教育委员会听证会上做陈述说明。加州政府于5月对财政总体预算拨款方案做一次调整,于7月形成最终的年度财政拨款方案。
基建项目年度预算与经常性项目年度预算在编制程序及审批时间表方面几无差异。与后者不同的是,基建项目年度预算围绕校园建筑、场地和设施等硬件的现状及维护、更新等需求,分别为加州大学10所分校列出详细的基建计划和预算申请。
2. 加州大学2008年度经常性项目预算
加州大学2008年度经常性项目预算总资金为181亿美元。资金来源渠道较广,总体可归纳为四个部分:州及校总体投资与学费收入、服务和附属业务收益、企业合同和赞助、捐赠及其他(如图2所示)。
在“州、校总体投资与学费收入”部分中,包括学生交纳的学费15.74亿美元、校总体投入资金5.77亿美元及州政府财政投入资金32.74亿美元。服务与附属业务收入部分占总预算资金来源的38%,其中最主要的贡献来自加州大学各医学中心,共提供资金42.63亿美元;总预算资金的28%来自企业合同及赞助,其中校与联邦及校与私人企业间的合作共提资金34.71亿。
州政府的财政投入对加州大学至关重要。加州大学本年度的经常性项目预算申请占整个加州财政预算拨款的3.2%。同时,加州大学也意识到州政府对学校的财政投入近年来有减少的趋势。由于加州经济最近几年表现欠佳,加州州长已于今年1月宣布将所有部门的州政府财政预算申请方案的资金额度降低l0%,以加州大学为例,在校方申请的财政预算32.74亿美元中,州政府将扣除3.274亿美元。这给加州大学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校方也对此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主要有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现有项目的执行效益、节省管理成本、适当控制招生人数规模并提高学费等。
从加州大学经常性项目预算资金的支出情况看,其中70%用于校内员工的工资、福利、保险等各项支出,20%用于设备维护、使用等费用,剩余10%以奖学金或学生贷款等形式为学生提供资助。自1990年以来,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加州大学的学生人均教育经费投入从1990年的近2.1万美元降低到2007年的1.7万多美元,降幅14%;在生均教育经费投入的资金构成中,州政府财政投入所占比例已从1990年的78%(1.583万美元)降至2007年的60%(1万美元),而学生的个人投入从13%(2 540美元)增至当前的30%(5 070美元)(如图3所示)。
3. 加州大学2008年基建项目预算
加州大学2008年基建项目的预算申请资金为3.889亿美元,其中2亿美元用于新建或扩建校舍及其他设施,以适应日趋增长的学生规模,其余的1亿多资金主要用于校舍及设备修缮、维护及装修。
参考资料
1 对加州大学学生校董Dartagnan Scorza先生的采访记录
2 Treasurer’s Annual Report Fiscal 2006-07,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3 Treasurer’s Annual Report Fiscal 2007-08,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4 2008-09 Budget for Current Operation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5 Endowment and Similar Funds,Accounting Manual,Universitv of California
6 Principles of Endowment Management-the Seven Key Issues Facing Trustee and Financial Officers,Commonfund Institute,2002
7 Office of the Presiden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www.ucop.edu
8 Budget Offic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udget.ucop.edu
(作者单位: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教育组)
日本大学教育中的职业教育概况 第6篇
近年来,日本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日本社会中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正如很多学者所指出的,大学生就业难的背后隐藏着日本经济一系列的棘手问题:经济低迷,产业空洞,聘用条件恶化等等。在这样的经济社会大背景之下,就业难问题迟迟得不到根本的解决。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大学教育中职业教育的部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也被重新评估和认识。
所谓职业教育,1999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答辩中所给的定义是:培养、教育学生们拥有“正确的职业观,劳动观,关于职业的相关知识、技能,在选择自己职业的过程中所需的必要能力和心理准备”。从这个概念中看,职业教育的理念并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就业指导,也并不仅仅是以帮助学生们找到工作为目标的。职业教育中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教育”内容。在本文中,作者将针对日本大学职业教育实施的经济背景、现状、问题进行探讨,从整体上把握日本大学中正在实施的职业教育的概况。
2.职业教育的实施背景
2.1 经济环境的变化
日本大学之所以开始实施职业教育,是为了适应日本社会经济环境所产生的巨大变化。上个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无论是国家、自治体还是企业都不得不承担起泡沫经济所产生的巨额债务。尤其是日本企业,他们发现运用从前的经营管理方法不但不能让他们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还可能让整个企业深陷危机。90年代初,中国以及东南亚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使日本企业认识到:伴随着迅速演进的全球化进程,日本企业必须要开始面对越演越厉的国际竞争。也就是说,日本企业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双重压力之中。
在这样的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化面前,为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日本企业开始调整和改变战略方式,重新评价日本企业一直引以为荣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并且在人事战略方面,日本企业开始减少招聘新人,加强聘用的多样化(猪木武徳·樋口美雄1995)。对于重中坚人才,能力和经验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依旧采用长终身期聘用制度;但是对于辅助性的工作,日本企业开始运用短期聘用来缩减企业的人力成本。
2.2 大学教育的变化
大学教育的变化中最为明显的是大学数量的增加和学生人数的增加。根据日本《学校基本调查》中的数据显示,日本全国四年制大学的数量由1990年的507所增加到2011年的780所。本科和研究生的学生总人数也由1990年的213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289万人。在日本人口减少和少子化的进程中,大学生的数量却在稳步增加。
但与此同时,学生学习水平下降的问题也显现出来。理工科大学中学生对于基础数学、物理、化学知识的欠缺已经成为一大教育问题,文科大学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酒井俊行 2012)。由于存在基础知识欠缺的学生不断增加,大学教育内容也开始进行相应的难度下调,这也就意味着大学教育成果的下降。
2.3 就业状况的变化
伴随着上述的社会环境和大学教育内部所产生的变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90年代初的泡沫经济破灭开始,日本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存在。由于企业在泡沫经济期积攒了大量的过剩人力,又面临压缩人力成本的压力,很多企业都选择减少招聘岗位来应对困难。虽然经济状况在2000年之后有所缓解,但是大学生就业冰河期一直持续到2005年。在2005年到2008年的三年内,大学生就业状况有所好转,但很快又在2008年的世界性经济不景气的大潮中再次开始恶化。
此外,以增加聘用灵活性为首的一系列社会制度的变革也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的恶化。1999年,小浏恵三内阁制定了《产业再生法》,除制造业以外,派遣劳动在原则上实现了自由化,企业可以通过裁员来减少法人税的纳税额。由于这项制度变革,非正式员工的聘用急剧增加,不少大学毕业生也不得不受聘为非正式员工。非正式员工在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上都远不能和正式员工相比,而且随时面临被解雇的危险。
2.4 其他原因
除去上文中论述的经济背景以外,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川喜多将其总结为(1)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大学时,开始注重“在这所大学毕业后会有怎样的发展?”(2)媒体开始关注职业教育中所体现出的“大学实力”(3)学生在初高中已经开始接受职业教育,如果大学里没有职业教育会令学生產生疑问(4)即便是大学不实施职业教育,以就业冰河期为商机的“职业教育支援行业”也会应运而生等等原因。此外,国家政策中对于大学职业教育的支援、企业方面的要求、学生的要求也是日本大学教育中职业教育导入成功的直接原因。
3.重视职业教育的历史过程
日本的大学中实施的职业教育的前身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学中实施的“福利辅导”(Welfare and Guidance)。在1958年日本文部省生徒福利审议会的答申《关于大学中的学生构成辅导组织以及其运营改善》中,“就业指导”就被列为“福利辅导”14项中的一项,并指出就业指导是“福利辅导中重要的一环”。1950年,大学内设立“就业部”,就业辅导的体制已经比较完善。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以1950年代的经济低迷所产生的就业难为背景的。
1959年,随着大学设置基准的出台,日本的大学数量也开始急剧增加,进入了大学教育的大众化时代。日本的60年代正是经济的高度增长期,虽然大学毕业生数量年年攀升,但是就业率十分稳定,甚至出现了很多大学生还没有毕业就早早被企业招聘录取的现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就业指导就显得并不重要了。所以在这个阶段,大学的就业指导的指导机能发挥的并不明显。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石油危机的给日本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打击,日本经济进入低成长期,就业天堂期也画上了终止符。这个时期的就业难实际上是“选择性就业难”,是由于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和产业界对于人才的需要之间存在不匹配而产生的。所以当时的就业指导开始从机械式的帮助学生寻找就业单位转变为对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指导”。这个时代的就业指导已也经成为“福利辅导”的中心任务。进入1980年代,日本的经济状况再次转好,进入了泡沫经济时期。大学生的就业也随之变得顺利,就业率开始增加。这一时期的“就业指导”开始重视学生自身的选择,教育学生不被经济空前的盛况所迷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正确认识自己的匹配性和能力。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就业指导树立了与今天的职业教育相似的理念。
90年代初,泡沫经济的破裂将日本经济带入长期的低迷,而这个时期日本的大学教育已经进入普及阶段,出现了大学生的学习水平下降问题。政策方面,1991年,大学审议会通过了《关于大学教育改善》的答审,各个大学可以自主检验,评价课程制定,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设立新的课程。在这个改革后,大学的职业教育也开始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来实施。1995年,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在名为《挑战新时代的大学教育和企业的对应》的提言中表示,社会需要的人才应该具有人性亮点,独创性,发现问题的能力,对应全球化的能力,领导能力等品质。与此同时,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很多大学在课程上设立了相关科目。
整理了日本大学的职业教育历史后我们可以发现,日本大学中的职业教育概念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新鲜概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大学发展的历史中,职业教育的理念一直存在。最初仅仅是福利辅导中的一部分,但是在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中,其作用显得日趋重要。尤其是在泡沫经济破裂之后,日本企业经营战略发生改变,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大学中的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被认可。
4.日本大学中的职业教育现状
4.1 职业教育科目设置现状
现阶段的日本大学中实施的职业教育主要有三种形态。分别是:针对全体学生的职业教育、个别的职业支援和学生指导、对于自发性的学习活动和课外活动的支援。针对全体学生的职业教育主要指企业实习、职业志向学习、职业教育的一般科目三个方面。个别性的职业支援和学生指导主要有就业问题的咨询、一般教员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接受咨询。自发性的学习活动和课外活动主要指学生的兼职、交友活动、家庭活动等,学校会对这些自发性的活动进行相应的支援。
现在日本基本上所有的大学都在进行职业教育。尤其是在2010年大学设置基准改正以后,日本一直在推进大学内实施就业指导。所以实际上,大学的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教育义务。据统计,有75%的大学将职业教育设立为相应课程科目,这是非常值得给予肯定的。但是在课程设置上,大学之间还存在差距。例如根据2009年的数据统计,有80%的大学设立了有关职业意识形成的相关科目,但是还有20%的大学并没有设置。还有一些大学的职业教育仍停步于就业支援,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的标准。此外,将职业教育设立为教学科目的大学中,很多都是选修科目,而且也有一些大学只有单一科目。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职业教育的普及率比较高,但是有多少学生真正选修了相关课程还有待调查。
4.2 职业教育的实施现状
日本产业新闻的调查显示,大学教育中的职业教育时间呈现增加趋势。但是在职业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现状却并不是很令人满意。
首先,将职业教育定位必修科目还是选秀科目仍在讨论中。现阶段大多数学校都是将职业教育作为选修科目。作为选修科目的问题在于选修相关科目的学生只占學生全体的一部分,大多数的学生没有参与学习。部分想选修的学生因为人数问题不能参加学习。这个问题将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最终效果。
其次,讲师的分配问题在限制大学职业教育的效果。现阶段无论是哪所大学,担任职业教育课程的讲师都不多。讲师在5人以下的学校所占比例最高。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些学校是聘请相关行业的外部讲师,还有一些学校是普通教员或职员。所以,职业教育的专家和员工的不足也是现阶段职业教育的一大问题所在。
最后,在职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内容制定的中心不明确,目标不清楚的现象。
5.日本大学的职业教育的问题点
5.1 关于职业教育的认识和实施,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不对称的状况
职业教育是对于学生今后职业的相关教育,当然与企业之间存在重要关系。但是现在日本大学中实施的职业教育与企业所期望的职业教育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日本经济新闻在2012年实施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在投简历对策、面试对策、能力和性格测试对策方面,学校和企业之间都存在差距。
虽然此调查中所使用的职业教育是狭义的概念,也就是针对就业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到很多意识的差距。职业形成培养的效果和产业界所期望的效果之间存在着不对称。当然,职业教育并不是单单为企业而服务的教育,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相比于其他科目,职业教育与产业界存在着更为紧密的关系。如果忽视这种信息不对称,职业教育的成果也会大打折扣。
5.2 职业教育目标和体系不明确
日本大学对于职业教育的导入是一种有益的实验,其实施的历史并不算长,也没有很好的借鉴模式。所以对于职业教育应该如何展开的问题,很多问题仍然是模糊不清的。职业教育的内容,相关课程的目的也都因大学而异。
职业教育应该是一种能让学生们掌握“生存本领”,不在激烈的社会洪流中迷失方向,能够灵活对应各种问题,成为一名自立的社会人,职业人的教育(森山廣美2007)。在这样的大目标的指导下,如何具体,明确的实施职业教育将是日本大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6.总结
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人才。所以人才的质和量都直接关系经济的发展。如果大学生不能够顺利的从学校走向社会,质有多好,量有多多都没有意义。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也是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条件。职业活动应该在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和就业之后都起到良好的作用。培养学生们的正确的职业观,劳动观,职业知识技能,在职业选择过程中的能力和心理准备。这才是理想的职业教育。
我国的大学中,职业教育仍然没有提上正式的科目,所谓的职业教育也还仍然停留在就业指导的范围内。甚至有些学校的就业指导也并没有具体实施。日本在大学教育中导入职业教育的部分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参考文献:
[1]Jobcafe support center.关于职业形成支援、就业支援的调查结果报告书.Jobcafe support center , 2009.
[2]桐村晋次.大学的职业教育的现状和课题.政法大学纪要,2005.
[3]山本嘉一郎.大学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和其实践.京都光华女子大学研究纪要,2011.
[4]产业竞争恳谈会.2025年的日本和产业界所要求的人才.产业竞争恳谈会,2007.
[5]寺田盛记.我国职业教育的课题.日本劳动研究杂志,2008.
[6]社团法人国立大学协会.大学中的职业教育的应有方式——以职业教育科目为中心.社团国立大学协会,2005.
[7]酒井俊行.大学中实行的职业教育.千叶商大论文集,2012.
[8]森山广美.大学中的职业教育——以其必要性和效果测定的视点出发.四天王寺国际佛教大学纪要,2007.
[9]古山留美.战后日本大学中的职业教育的历史展开.名古屋高等教育研究,2012.
[10]中里广穗.大学中实施的职业教育实践的现状和今后的展望.经济教育,2011.
[11]猪木武德樋美雄.日本的聘用系统和劳动市场.日本经济新闻社,1995.
[12]http://sankei.jp.msn.com/life/news/120214/edc120214
北京联合大学学校概况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