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设备台账管理系统
it设备台账管理系统(精选8篇)
it设备台账管理系统 第1篇
设备台账管理标准
一、目的
规范冰峰风电场的设备台账管理,促进管理水平提升。
二、适用范围
冰峰风电场的设备台账管理
三、术语和定义
3.1设备台帐是正确反映、证明和保证检修过程质量状态的重要的技术资料,是设备全寿命周期健康状况的完整记录和设备实施状态检修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是全厂生产设备的基础性信息。设备台帐管理包括设备台帐的记录形式、格式规范、具体内容和要求。
四、职责
1、厂长负责领导本风电场设备台账管理工作。
2、主管负责协助厂长抓好设备台账管理工作,检查设备台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考核意见。
3、技术员是设备台账的直接责任人,按照设备台账管理标准的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地做好设备台账的整理记录工作。
五、管理内容与要求
a)所有在线的主要设备和主要辅助设备(包括冷、热备用设备),都必须建立设备台账,其他生产设备科更具情况建立台账。b)主要设备:主变压器、风电机、220KV及以上断路器等及其附属设备。
c)主要辅助设备:给水泵、循环水泵、厂用变、110KV及以下断路器等
d)其他设备:除主要设备和主要辅助设备以外的其他构成固定资产的生产设备。
e)设备台账是设备全过程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认真对待设备的台账录入、保存管理工作,要求数据详实
5.1.2.3 其它设备:除主要设备和主要辅助设备以外的其它构成固定资产的生产设备。5.2 基本要求
5.2.1 设备台帐是设备全过程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认真对待设备的台帐录入、保存等管理工作,要求数据详实、准确、专业术语规范,纸质台帐字体规范、整洁。
5.2.2 机组正常运营后应及时将在基建调试阶段的原始信息导入正规设备台帐,在建立完善纸质设备台帐的同时,应根据检修管理需要在信息平台上同步建立电子设备台帐。5.2.3 做好纸质台帐和电子台帐的管理工作,纸质台帐要建立检索目录,要确保两份台帐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以便查阅使用。
5.2.4 设备台帐一般应按设备建立,控制设备等可按系统建立。
5.2.5设备台帐是重要的生产技术信息,未经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同意不得向非本厂专业人员泄露。
5.2.6 设备台帐的主要内容
5.2.6.1台帐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投产前情况、设备规范表,主要附属设备规范表,检修经历,重大异常记录,设备变更、异动记录,设备评级、定级记录等。5.2.6.2卡片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规范表和重大异常记录 5.2.6.3 设备台帐内容的填写应按照5.3中台帐要求的格式填写。5.3 设备台帐格式要求
5.3.1设备投产前情况:设备投产的制造和出厂试验情况,试运情况,试运过程中出现的主要设备缺陷及缺陷消除情况等。
5.3.2 设备规范表:设备规范表主要填写主要设备的设备名称、型号、制造厂家、出厂编号、制造日期、投产日期、安装单位、安装地点、设备(KKS)编码、技术参数等内容。5.3.3 主要附属设备规范表,内容同设备规范表。
5.3.4 检修经历:主要记录设备历次检修时间、检修性质、修前状况、检修主要内容、修后状况、用工、物耗、费用情况、检修评价、检修负责人等内容。5.3.4.1 检修时间:主要记录计划和实际检修起止日期。5.3.4.2 检修性质:指大修、扩大性小修、小修、临修。
5.3.4.3 修前状况:主要简述设备修前运行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5.3.4.4 检修主要内容:记录检修过程中进行的特殊项目,消除的主要缺陷,更换的主要部件和检修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
5.3.4.5 修后状况:简述设备检修后主要试验数据和修后遗留问题及对策。5.3.4.6 用工、物耗、费用情况:主要记录用工、物耗、费用实际发生情况。5.3.4.7 检修评价:对设备的总体评价,用优、良、合格、不合格表示。5.3.4.8 工作负责人:检修工作负责人。
5.3.5 重大异常记录:主要填写设备故障发生时间、性质分类、原因及过程、对设备的影响、处理措施等。重大异常记录表格见附表E。
5.3.5.1 发生时间和消除时间:设备故障发生日期和消除日期。5.3.5.2 消除负责人:设备故障消除负责人。5.3.5.3 性质分类:指事故、障碍、异常。5.3.5.4 原因及过程:简述经过及原因分析。
5.3.5.5 对设备的影响:指该设备发生事故、障碍、异常时,对该设备完好情况造成的影响。5.3.5.6 处理措施:填写跟踪处理措施、处理结果。5.3.6 设备变更、异动记录
5.3.6.1设备变更、异动记录主要包括:变更、异动设备名称,变更、异动设备时间,变更、异动设备原因,变更、异动设备内容。
5.3.6.2 若变更后设备与变更前设备的型式不同,应记录新设备规范,包括设备型号、制造厂、出厂编号、投运日期、制造日期、安装单位、技术参数等。5.3.7 设备评级、定级记录
5.3.7.1设备评级、定级记录应按季度进行,应记录评定时间、评定等级及存在的主要缺陷等内容。5.4 台帐录入
5.4.1在机组大修、扩大性小修、小修、临修结束后,设备台帐的录入工作要求在检修工作结束后15日内完成。
5.4.2 设备安装改造及设备异动变更后,应在设备安装试运结束后7日内完成台帐的录入工作
f)5.4.3 事故、障碍、异常及重大缺陷发生后,应在设备抢修
it设备台账管理系统 第2篇
设备台账管理制度
1目的
设备台账是设备管理的基础性资料,是做好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为了加强设备管理工作,标准使设备管理到达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要求。2范围
公司所有与生产相关的设备。3内容
3.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台账的建立和管理,按照设备的重要性、关键性分类或在台账中标注好,在机构或产权变动时、应把台账列为移交物品办理,在移交或接受中发现实物和台账不符时,应查明原因,检查责任。3.2按照公司设备编号原则和固定的格式,将所有设备逐一进行登记建立设备台账,做到不出现遗漏。
3.3对一些关键设备、重特大设备在设备台账中没有体现出来的,要单独建立设备档案做详细的记录,具体内容见《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3.4主要设备填写《主要设备登记卡》,将设备的技术资料和相关信息填写齐全。
3.5设备台账中应记录设备类别、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设备编号、总功率、使用日期、安放位置、使用状态、制造生产厂家等重要信息。
3.6设备台账要指派专人负责管理,做到电子台账和文件台账同时更新,并保持一致性。
3.7设备台账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与现场实物相符。
3.8设备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准确记录设备变更情况。每年年终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清查盘点查明实物调整账目,核实分布情况和价值以达到帐物相符。
ERP系统的设备创建及台账管理 第3篇
一、后台导入的方法及特点
1. 后台导入法
在后台导入初期, 由于数据量较大, ERP系统数据结构复杂, 数据结构Excell表格由现场设备维护人员填写, 填完后由专业人员进行数据的导入。导入前先对表格进行适应性改变, 同时在模拟系统内进行测试并逐一修改。全部修改完成后, 再进入系统按程序全部导入到系统内。
2. 后台导入的特点
后台导入的优点就是数据利用批处理导入速度较快, 但前提是上交表格的数据质量要好。因为数据结构填写的元素超过二十几项, 字母的全角及半角的区分也很重要。批处理的优势需建立在现场录入人员要有专人管理并规范填写相关内容, 形成一个闭环管理。否则数据质量无法保证, 给导入人员造成较大工作量。
3. 后台导入的局限性
因后台数据导入需要一个闭环的管理, 故细化管理是后台导入的前提, 否则后台导入数据的质量就无法保证。
二、前台录入的方法及特点
1. 方法
在数据核对、数据量较小的情况下采用前台录入。在对数据录入的过程中, 可利用系统复制设备的功能, 将设备号进行输入复制, 产生一个新的设备号, 再进行相应的修改即可。同时也可以将设备导出的Excell表格中的设备号输入到系统中检查核对设备。
2. 特点
前台录入时, 录入人员和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责, 并将设备形成的设备号逐台登记, 这样对调用设备和核对设备都有好处。这是后台导入无法做到的, 而且比后台导入缺少一个人员录入环节, 数据的准确度更有保障。
三、在ERP系统中做好设备台账的管理工作
1. 要求ERP系统基础数据准确度高的重要性
ERP系统是一个集管理、财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系统, 它根据各类基础数据, 通过各种内部逻辑形成各种报表, 从而掌握企业的各项工作状况, 更好地控制企业成本, 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由于ERP实现了多方面的功能, 使其必须建立一个相当复杂的架构模式, 以多方位诠释各类数据。PM模块中的设备数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引入概念性的数据结构比较多, 这给数据的整理、导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基础数据是系统运行的前提和支撑, 数据质量是数据的生命, 也是系统长期运行的基石。
2. 保证基础数据准确有效
(1) 做好原始数据的整理和录入
原始数据整理和录入时, 要求现场人员的上报工作认真、领导重视、导入设备人员负责、项目组对设备有详细了解。这些是影响导入系统设备准确性的关键。
(2) 对动态数据要及时更改
系统要长期运行, 对动态数据就要及时录入和更新, 数据延迟录入, 会造成系统内数据与实际数据不符, 系统的可信度和实用度就会降低。
(3) 要对设备数据进行持续维护
不管前期做了多少工作, 也不可能保证数据百分之百准确, 因此持续维护就是提高数据质量的保证。在具体的工作中, 要不断修正数据和参数, 使其逐步贴近生产、符合实际。
(4) 细化管理是保证设备数据真实可靠的有效手段
细化管理首先要求台账的录入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 才能保证系统内的数据可靠。
摘要:对ERP系统中仪表回路设备的录入方法进行介绍, 对前台录入与后台导入进行比较, 并对台账的管理和长续发展提出建议。
奥运IT设备“芯想事成” 第4篇
激动心情难以抑怀
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成都站的火炬手,杨叙对于此次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激动心情难以抑怀。
“我非常兴奋!激动!自豪!”在谈到担当奥运火炬手的感受时,杨叙告诉记者,他能担当奥运火炬手,对他本来来讲,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激励。“因为传递过程的神圣使命感,会让我在今后更加拼搏,更加进取!对于我今后的人生中,也是—个很大的激励作用!”
最让杨叙开心的是,此次“联想所有投入奥运会运营的设备基本上都是基于英特尔架构的,数字奥运体验馆现场展示的所有机型也是全英特尔架构。”
与联想15年不解之绿
记者在现场看到,联想数字奥运体验馆位于奥林匹克公园景观街,毗邻国家体育场鸟巢西北侧。馆内设有祥云火炬展示区、产品互动体验区等六大功能区。在产品互动体验区内,清水喷洒过或是“拳打脚踢”,Thinkpad仍能正常工作。
杨叙告诉记者,1994年2月,他代表英特尔去拜访杨元庆,当时的联想刚刚成立微机事业部。杨叙和杨元庆相谈甚欢,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英特尔就与联想开始了亲密无间的合作。之后,英特尔携手联想建立多个联合实验室,包括系统设计(噪音、散热)实验室、内存验证实验室、平台验证实验室、电源验证实验室和环境验证实验室等。
设备台账管理制度 第5篇
一、台帐、卡片的建立原则
1、所有主要设备和主要辅助设备(包括冷、热备用设备),都必须建立设备台帐,其它生产设备可根据情况建立台帐或卡片。
2、主要设备、主要辅助设备和其它设备:
(1)主要设备: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热控控制系统、脱硫除灰设备系统、主变压器、6KV及以上断路器、化水制水设备等及其附属设备;
(2)主要辅助设备:引风机、送风机、二次风机、给煤机、给水泵、循环水泵、凝结水泵、冷水塔、厂用变、6KV及以下断路器、燃料除灰设备系统、公用系统主要辅机、消防及其它供水系统等;
(3)其它设备:除主要设备和主要辅助设备以外的其它主要的设备。
二、基本要求
1、设备台帐是设备全过程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认真对待设备的台帐录入、保存等管理工作,要求数据详实、准确、专业术语规范。
2、机组正常运行后应及时将在调试阶段的原始信息导入正规设备台帐。
3、做好电子台帐的`管理工作,要确保台帐的完整性,以便查阅使用。
4、设备台帐一般应按设备建立,控制设备等可按系统建立。
5、设备台帐是重要的生产技术信息,未经同意不得向非公司外人员透露。
6、设备台帐的主要内容:设备规范表、重要故障记录、检修经历、重要记事等。
三、设备台帐格式要求
1、设备规范表:设备规范表主要填写主要设备的设备名称、型号、制造厂家、出厂日期、出厂编号、本厂编号、安装单位、安装日期、投产日期、设备(KKS)编码等参数内容。
2、主要附属设备规范表,内容同设备规范表。
3、重要故障记录:主要记录故障的时间、故障的现象原因及处理经过、故障责任者进行详细记录。
4、检修经历:主要记录设备检修性质、检修负责人、质量总评价、检修时间及检修主要内容、修后状况、用工、物耗情况等内容。
(1)检修性质:指大修、扩大性小修、小修、临修;
(2)检修负责人:指工作票中的工作负责人;
(3)质量总评价:对设备的总体评价,用优、良、合格、不合格表示;
(4)检修时间:主要记录计划和实际检修起止日期;
(5)检修主要内容:记录检修过程中进行的特殊项目,消除的主要缺陷,更换的主要部件和检修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
四、台帐的录入
1、在机组大修、扩大性小修、小修、临修结束后,设备台帐的录入工作要求在检修工作结束后15日内完成。
2、设备安装改造及设备异动变更后,应在设备安装试运结束后7日内完成台帐的录入工作。
发电厂设备技术台账管理标准 第6篇
3.管理职能
3.1职能分工
3.1.1设备台账分四类;既设备台账,设备检修台账,设备备品备件台账,设备运行台账。生技分部督促设备主管部门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分类分级建立以上四类台账。
3.14生技部应建立台账有:主设备台账,主设备技术台账。
3.1.5检修部门应建立的台账有:主辅设备台账,主辅机设备检修台账,备品备件台账。
3.1.6运行部门应建立全厂设备运行台账和所辖设备的技术台账。
3.17经营部土建工程师应建立生产建筑物的结构检查,沉陷观察及建筑物的检修记录台账。
4.管理内容与要求
IT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第7篇
福建xx股份有限公司IT设备管理制度
线、网线等与外界联接介质与IT设备离断。
严禁上班时间使用QQ等工具从事工作无关的聊天。如有QQ等特殊工作需求的上报所在部门总经理审核,经行政部批准后,由IT管理专员执行开通并备案。严禁利用公司IT设备、网络环境等进行任何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任何情况下都严禁使用BT等严重影响公司网络带宽的P2P软件。
it设备台账管理系统 第8篇
目前,继电保护设备与一次设备的配置方案种类很多,国内的保护信息管理系统一类以信息化MIS为主,另外一类是以保护故障信息为主[1,2]。但是这2类继电保护设备台账管理手段和管理内容还不能完全满足现场保护班组人员巡视和检修需要,不能为实现继电保护设备的状态检修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随着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逐步提上日程,突破以往以一次设备为中心的台账结构,建立符合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台账管理体系,根据需求分析并逐步开发出合理的继电保护台账管理模型就至关重要。
1 以设备台账为核心的状态检修体系
目前,许多供电企业已经建立了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例如应用比较广泛的生产管理系统(PMS,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和调度管理系统(OMS,Op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这些系统主要用来实现设备管理、运行管理、检修管理等功能,从而完成对各种信息的管理,而这些信息就是实现状态检修的基础[3],所以实现保护设备的状态检修,必须以设备台账为核心来完善继电保护状态检修体系。
设备台账主要记录设备的固有属性,其功能是将保护设备静态数据进行合理的组织归类后,以层次树的结构存放到数据库中,为系统运行管理、检修管理等模块提供资源共享和结构支撑,供设备管理人员使用(如浏览、查询、统计、分析等),所以设备台账管理在整个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保护设备台账的重要设计思想之一就是以设备为中心[4],围绕设备主线合理构筑系统数据核心和系统结构,体现面向设备的开发特点。
图1为以设备台账为核心的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的功能框架,图中各种功能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丰富的基础数据支持基础上,而这些数据来源广泛,数据形式复杂多样,所以设备台账管理要求规范现有基础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以及设备管理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且需要建立动态的设备台账管理模型,跟踪设备整个生命周期内的事件,为实施状态检修提供依据。
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管理系统不是单独存在的,需要PMS系统、OMS系统、继电保护整定系统、故障信息系统和继电保护统计分析及运行管理系统配合,保证数据类型的一致性,并且能够弥补上述系统在继电保护设备管理方面的功能缺陷,满足现场人员工作需要,做到“一次录入,多个系统共享”,达到完善继电保护设备管理的目的,保证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 继电保护设备台账管理模型分析
2.1 台账数据分析
继电保护设备台账模型必须为状态检修服务,并能够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大多数情况下,设备台账管理可以分为继电保护装置及安全自动装置和故障录波器2部分,但是保护班组人员需要在保护设备与一次设备或者间隔关联的同时,希望能够获取与保护设备相关联的电压互感器(PT,Potential Transformer)、电流互感器(CT,Current Transformer)及其绕组信息,所以本文台账模型需要建立厂站间隔、一次设备、屏柜、继电保护设备、PT和CT之间的联系。对于台账模型的主体,保护设备装置的台账信息主要包括保护设备装置本体信息及其独立部件信息,因为在日常保护运行中,插件不具备修理性质,若某一功能插件损坏或故障而不能正常工作,只能够更换,所以装置插件的单独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综合以上分析,继电保护设备数据内容如下。
1)间隔作为保护设备状态检修的评价单位[5],IEC 61970标准将其定义为电力系统资源(在给定的变电站内)的一个集合,包括导电设备、保护设备、量测和远程测控,并推荐使用[6]。现场变电运行人员将其定义为最小的停电单元,对继电保护设备的状态检修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目的是在配合一次设备状态检修的情况下,实现保护设备的状态检修,减少检修时间和检修次数,降低检修成本,保证继电保护设备可靠正确的工作。其台账主要管理和维护各个变电站内所有间隔和串单元的基本信息。
2)一次设备台账主要用来管理每个变电站内的所有一次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变压器、线路、母线、断路器、PT、CT、电容器、电抗器等,以及PT和CT的参数信息。基本信息是设备台账的基本组成部分,反映了厂站、间隔、一次设备、保护设备等实体之间的联系,是以设备为中心查询的关键,参数信息是在基本台账框架的基础上,现场人员工作中不可缺失的内容。CT绕组和PT绕组参数表是为满足现场保护班组人员需求所设计的,主要包含绕组变比、准确级、负载、所对应的二次编号、用途等信息。
3)继电保护设备可以分成2部分进行管理,按照设备用途分为保护设备台账和公共设备台账。保护设备台账用来管理各类保护设备信息,公共设备台账用来维护变电站内的公用设备基本信息,包括录波器、自动装置等。保护设备与公用设备类似,是整个台账管理的核心,包括基本信息和参数信息。其参数信息主要是关于设备版本的相关信息。
4)屏柜是保护设备和公共设备放置的载体。检修时,可以综合考虑停电间隔以及各屏柜内保护设备放置的特点,合理地安排检修计划及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厂家、屏柜名称等基本信息。
2.2 台账关系分析
例如,某个厂站具有多个间隔,每个间隔包括若干主设备、CT或PT,主设备由功能和范围互相配合的继电保护设备所保护。而每台保护设备的跳闸回路对应特定的断路器,不论是主保护动作还是后备保护动作,动作的保护设备所跳的断路器只是对应的断路器,造成停电范围不同。
对于CT和PT,保护设备需要从它们的绕组中获得相应的电流和电压,与保护设备无直接联系。大多数情况下,一个CT绕组提供的电流供一套保护设备使用,对于母差保护设备需要获得不同CT的多个绕组电流。实际生产运行时,可能存在一个绕组为多个保护设备提供电流的情况,PT绕组情况类似。对于一台保护设备,它被放置在某个屏柜中,同时它又属于某个间隔,所以检修时首先要先确认这台保护设备属于哪个间隔,位于哪个屏柜中。
根据上述分析,台账数据关系如图2所示。
3 台账管理数据库设计
为建立继电保护台帐管理数据库,本文利用实体联系图(E-R,Entity-Relationship Approach),将厂站、间隔、一次设备、保护设备等作为台账管理模型实体,根据上述数据内容分析和台账数据关系图结果,得到继电保护台账管理E-R图(见图3)。
图3中方框表示实体,菱形表示2个实体之间存在的联系,并用1∶1、1∶n、m∶n分别表示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关系;圆角框必须与实体相连,表示各实体需要管理的基本信息和参数信息。
参照上述E-R图,根据各实体的分类以及实际需要的各表字段,分别建立厂站表、间隔表、一次设备表、保护设备表等,这些表通过设置外键或创建专门用于关联关系的配置表等方式进行关联,这样数据表被关联后,就形成了完整的数据库。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继电保护装置的数量也逐渐地增长,这就增加了保护设备信息管理的难度,必须要在保证数据查询和修改速度的同时减少数据的冗余度,采用建立配置表的方法可以增大数据查询和修改的速度,并且减少数据的冗余度。所以,本文推荐建立的配置表的描述如表1所示。
4 结语
电力设备信息化的实现已成为降低电力企业运营维护成本、合理进行安排状态检修项目的相关事项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保护设备台账的综合分析,适应保护设备检修的发展趋势,形成适用于状态检修的台账管理模型,为保护设备的管理细化创造条件,从而全面实现保护设备的状态检修提供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平台。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发展以及保护设备数量的增加,设备的定期检修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电力企业生产及设备的管理要求,所以众多电力企业陆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保护设备状态检修尝试。文章针对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不够完善的现状,基于“设备为中心”的保护信息系统思想,通过对其数据及数据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构建了符合继电保护设备状态检修和现场工作需求的继电保护设备台账管理模型,并开发完成了相应的台账管理模型数据库系统。
关键词:继电保护,台账,状态检修,数据库
参考文献
[1]刘清瑞.继电保护与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实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24(4):93-96.LIU Qing-rui.Main Func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tective Relays and Fault-Recor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J].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04,24(4):93-96.
[2]姜涛.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实际应用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3]张斌,王俏文.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技术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24(14):55-58.ZHANG Bin,WANG Qiao-wen.Design Thought and Technical Strategy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0,24(14):50-58.
[4]许志华,蔡泽祥,刘德志,等.面向设备的二次系统设备管理系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24(6):34-36.XU Zhi-hua,CAI Ze-xiang,LIU De-zhi,et al.Equipment-Oriented Management Sys-tem of Secondary Equipment[J].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04,24(6):34-36.
[5]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导则(试用)[S].2010.
it设备台账管理系统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