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二年级数学期中易错题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二年级数学期中易错题(精选7篇)

二年级数学期中易错题 第1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易错题

一、填空

1.七米=()厘米

2.一个正方形有几个直角,一个正方体有()个直角。3.1米-37厘米=()厘米

4.根据口诀“二四得八”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

()×()=()5.三层高楼高9();课桌面宽30();小红身高1()45();6.画图表示2×5(); 7.▲+▲=8,▲ + □ =12,□ =();

一 8.21+38的和大约是()

A、40

B、50

c、60

9、两位数减两位数,差()

A、一定是一位数,B、一定是两位数,c、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10、两个加数都是5,和是();

11、□ 4 □ 6 □ 9 6 □ 5 □-5 □□ 6-□8 6 8 8 5 2 8 1 6

12、直角三角形有()条线段,()个角,()个直角;

13、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14、()个正方形可以组成一个大的正方形,()个正方体可以组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14.两个加数都是5,和是();

15.画两个不同的角,其中一个是直角,二、应用题

1.淘淘今年8岁,爸爸的年龄是他的4倍,爸爸今年多少岁了?10年后淘淘和爸爸的年龄差多少岁?

2.小强的钱正好能买4个文具盒,(每个9元)和1个笔记本(每个4元),你知道小强带了多少钱吗?

3.面包车载客是小轿车的3倍,小轿车能载客4人,大客车载客人数是面包车的2倍,(1)34人最少需要几辆面包车?

(2)34人能全部上一辆大客车吗?

4.二(3)一共有30人,现有3箱电脑,每箱9台,如果二(3)班每人一台够吗?还差几台?

二年级数学期中易错题 第2篇

一、直接写出得数

3×7=

40÷5=

340-260=

÷

7=

157+43=

840—800=

70—5= 120—80=

35—4×8=

9×7=

63÷7=

600+270=

500+80=

51—6=

0÷4=

100—26=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2,个位上是4,其它各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① 204 ② 2040 ③ 2400 ④ 2004 2、550比150多()① 600 ② 700 ③ 400 ④ 500

3、最大的三位数加1是()① 10 ② 100 ③ 1000 ④ 10000 4、3000前面的一个数是()① 3001 ② 2900 ③ 3100④2999

三、填空。(30分)

1、按规律填数。

()、596、()598、()、()、()

2、写出下面各数。

六百二十七()三千零四十()九千三百()五千零四()

3、读出下面各数。

8040 读作()5812读作()

4、2时=()分 180秒=()分 1分=()秒 5、6705是()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是(),表示()个(),最低位的数字是(),表示()个()。

6、第一个数是800,比第二个数多100,第二个数是()。

7、把1678、897、699、1128这四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它们依次是()〈()〈()〈()。8、7乘以4的积是(),再减去18,差是()。

9、在○里填上〉、〈或=。2时○120分 40秒○1分

42—18○35 24+17○39 70+90○160 38+25+20○85 35○48÷8×5 10、6503=()+()+()8001=()+()

11、爸爸上午8:00外出,下午5:00回家,爸爸离家时间有()小时。

12、比524少38的数是(),604比338多()。

四、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768+354=

1075—467=

378+4715=

五、应用题

1.李大伯去年收获稻谷5120千克,今年比去年多收获768千克,今年收获稻谷多少千克?

2.化肥厂二月份生产化肥3260包,三月份比二月份少生产136包,三月份生产化肥多少包?

3.同学们搞卫生,20个男同学,22个女同学。如果每7个同学分成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

4.同学们画了42张画,贴在一楼8张,贴在二楼的张数和一楼同样多,还剩多少张没贴?

5.一堆砖有276块,搬走98块后又运来156块,这时这堆砖有多少块?

六、选做题

1、果园里有梨树274棵,苹果树比梨树多146棵,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2、渡江轮船上午载客1105人,下午载客1256人,晚上载客742人,全天共载客多少人?

七、思考题。

学校开联欢会,要搬10张桌子。每个老师搬一张,两个同学抬一张。现在有3个老师,还要多少个同学才能一次搬完?

小学二年级数学易错题集合(一)答案:

一、直接写出得数

3×7= 21

40÷5= 8

26= 74

340-260=80 49

÷

7= 7

840—800= 40

70—5=65 157+43= 200

9×7=63

63÷7= 9 120—80= 40 35—4×8=3 600+270= 870

500+80=580

51—6=45

0÷4= 0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1、④;

2、③;

3、③;

4、④

三、填空。(30分)

1、按规律填数。

(595)、596、(597)598、(599)、(600)、(601)

2、写出下面各数。

六百二十七(627)三千零四十(3040)九千三百(9300)五千零四(5004)

3、读出下面各数。

8040 读作(八千零肆拾)5812读作(五千八百一十二)

4、2时=(120)分 180秒=(3)分 1分=(60)秒 5、6705是(4)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是(7),表示(7)个(100),最低位的数字是(5),表示(5)个(1)。

6、第一个数是800,比第二个数多100,第二个数是(700)。

7、把1678、897、699、1128这四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它们依次是(699)〈(897)〈(1128)〈(1678)。8、7乘以4的积是(28),再减去18,差是(10)。

9、在○里填上〉、〈或=。2时○120分 40秒○1分

42—18○<35 24+17○>39 70+90○=160

38+25+20○<85 35○>48÷8×5 10、6503=(6000)+(500)+(3)8001=(8000)+(1)

11、爸爸上午8:00外出,下午5:00回家,爸爸离家时间有(9)小时。

12、比524少38的数是(486),604比338多(266)。

四、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768+354= 1122

1075—467=608

378+4715=5093

五、应用题 1、5888;

2、3124;

3、6;

4、26;

5、334;

六、1、694;

2、3103;

七、思考题

二年级数学期中易错题 第3篇

一、初中数学“易错题”的成因

(一)薄弱的思维能力

数学强调的就是思维的能力和方法,对于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 做题时会出现想破脑筋都做不出来的状况,虽然无关学习态度, 但对数学的学习还是会产生不小的障碍. 比如函数的学习,重点是数形结合,教学上一般是先给方程式再画坐标图,但有的学生在给出坐标图以及坐标数据后怎么也列不出对应的方程式,这就是思维能力薄弱的体现.

(二)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

造成知识点掌握不足的情况有很多种,老师不能把责任全怪在学生身上. 确实会有学生因为自身的原因, 比如对数学没兴趣或者要做其他科目作业等,而不好好听课,但有些时候,老师在讲课的方法和态度上也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比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课,有些老师会因为知识点太简单(对于成年人来说确实很简单)而轻视这节课, 结果讲完之后发现还是有很多学生在解应用题时出问题,因为简单的知识点背后蕴藏着某种思维方式,知识点掌握不牢,其蕴含的思维方式就无法熟练运用.

(三)想当然的主观思维

严格来说这不仅仅是数学教学的问题,很多初中生在各种学科的解题过程中都犯过这种错误. 在题目看到一半或者只是大致浏览过的情况下,想当然地认为这道题应该以哪种方法解答,结果很容易掉进出题人的陷阱中去.

二、研究初中数学“易错题”的意义

“易错题”是很多学生都会犯错的题目,这类题目一般都具有误导解题人、难度高、涉及知识点多的特点,有时候甚至连老师也容易出错. “易错题”是初中数学题目中比较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题目,因为易错,老师就可以根据题目的解题情况拟定相应的教学思路,通过学生解“易错题”时所犯的错误了解学生的学习盲点、思维误区或是自己教学方法的不合理因素,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稳固地学好初中数学课程.

三、如何有效利用初中数学“易错题”

(一)利用错题加强学生印象

错误能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老师利用“易错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以及对思维方式的理解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这道题:“已知(-3)2= a2,则a =__.”然后有学生解答出这道题的答案为a = -3,但正确答案为a = ±3,因为无论是(-3)2还是32,结果都能得到9;如果把括号去掉呢,那么这个命题就不成立, 因为没有哪个数字的平方结果为负数. 这道易错题其实并没有什么难点,就在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上,很多学生在解题时忘记了负负得正的原则,所以在解题时不是先计算(-3)2= 9,而是以为a就是-3. 老师利用这道题强调了相关知识点后,学生们就会加强印象,今后再出现同样的陷阱就能多想一步,成功得出正确答案.

(二)利用错题提高学生能力

有些错题形成的原因在于题目的难度较高,学生在解题时遇到障碍; 有些错题形成的原因在于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多, 学生在解题时容易相互混淆. 例如:“一个半圆形隧道的直径为4米,一辆宽度为2米、底盘(不考虑底盘厚度)距地面高度为0.5米的货车最高可以搭载多高的货物通过. ”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其中还有一些难点,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学生在解题时出现失误, 从而得出错误答案. 从学生在解题时所犯的错误可以看出学生思维方式上的误区或者某种能力上的薄弱,老师可以根据这些“易错题”提升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弱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师根据错题反思自己的教学

教学是双向的,既需要学生认真学,也需要老师好好教, 很多时候,学生犯的错误并不完全是学生的问题,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可能存在问题. 例如:“两圆相切,半径分别为10厘米和6厘米,问两圆的圆心距离. ”如果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强调两圆相切的定义,学生们很可能只算出一个答案:16厘米; 但两圆相切除了外相切还有内相切,当两圆内相切时答案就为4厘米. 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如果没有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容易出现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只要得出一个正确答案就不再往下想的情况.

四、结语

犯错并不可耻, 可耻的是知错不改. 初中生在解数学习题时容易犯错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利用那些“易错题”及时从错误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就能帮助自己提高学习成绩.

摘要: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由于他们还未养成正确有效的逻辑思维方式、对知识点的掌握欠缺、受主观思维影响,容易在练习时产生大量的错误,当一道题大多数人都会出现错误的时候,就称之为“易错题”.初中数学的“易错题”在教师对学生的认知以及学生对自身的认知上都有重要帮助,教师可以根据“易错题”重点讲解某个知识点或某种思维方式,学生可以根据“易错题”了解自己的弱点在哪里,今后加强学习和练习.出现错误时,要及时总结为什么会犯错、应该怎样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强化对相关知识点和思维方式的印象,有效利用“易错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易错题,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宁柳妹.小学高年级数学易错题的提前干预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5):207.

怎样设计数学“易错题” 第4篇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易错题”?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多余条件——干扰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都这样认为:应用题给出的条件都必须用上,否则解题肯定出错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教师设计练习时,应尽量在题目中给出一些多余条件,让部分学生上当受骗后能够正确的取舍条件。这样的训练,不仅能检查出哪些学生似懂非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选择条件的能力,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如学习了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后,可安排如下题目让学生解答: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学生初次练习时,受多余条件的干扰,会有很多同学出错,当掉进“陷阱”后再次练习时,他们就会正确的取舍条件。

2.简便方法——诱惑

学生在计算中常有这种现象:只要题目的要求是“能简便的要简便”,学生的错误率就会增加,而错误的原因是他们由于受简便方法的“诱惑”,把本来不能简便的题也给“简便”了。所以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经常设计一些易错题,让部分学生上当受骗后弄清算理,能正确地根据题目的特征,应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长期这样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例如,如果在“能简便的要简便”的要求下,安排以下这些题目,部分学生就会掉进这些“陷阱”:

(1)15.7-2.4+7.6 (2)10×■÷10×■

=15.7-10 =5÷5

=5.7 =1

(3)■÷(■+■) (4)■+■÷■

=1÷■ =1÷■

=1■ =■

以上这些解法都是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造成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简便心理在作怪,不恰当地应用了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在出现错误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错误的原因,将会使学生体会到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并注意一定要根据运算定律或性质进行计算。

3.先入为主——定势

由于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型的习题,学生就会先入为主,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因此教师在教学某一新知时,为防止学生思维定势,可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其“上当受骗”后较正解题思路。常期这样训练可以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势,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利用定势设计“陷阱”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利用原有书写格式设计“易错题”。例如,将60分解质因数为:2×2×3×5=60;解方程时写成:4X=80=80÷4=20等等。

2.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易错题”。例如:低年级学生学习实际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小明比小英高13厘米,则小英比小明矮13厘米,到高年级学习分率比较时可设计为:甲数比乙数多25%,则乙数比甲数少25%。

3.利用新知识对旧知识的后摄干扰设计“易错题”。例如: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学生接连做了几道除法应用题后,可设计一道乘法应用题。这样会有很多的学生受除法应用题思路的干扰而掉进“陷阱”。

4.利用已有认知策略的干扰设计“易错题”。例如学习带分数乘法时,可先设计如下的题目让学生判断:3■×2■=(2×3)(■×■)=6■如果部分学生认为此题是正确的,那么判断失误的原因在于受已学过的带分数加减法法则:“整数部分、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的影响,结果掉入“陷阱”。

4.概念不清——混淆

概念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新的概念、法则掌握的不扎实、不完整,造成混淆,常常会使解题产生错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对“概念、法则”的混淆来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学生上当受骗后促使其形成完整、清晰的概念。

例如学完“表面积、容积”的概念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一个长方体油箱,长5分米,宽3分米,高4分米,问:(1)做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2)如果每升汽油重0.78千克,这个油桶可以装多少千克的汽油?由于部分学生对“表面积和容积”混淆不清,求第二问时常常出现用第一问的结果直接乘以0.78而掉进“陷阱”。

5.粗心大意——失真

小学生解题时,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据、文字和符号的组成,他们往往由于粗心大意,对那些相近或相似符号、数据感知失真而发生错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粗心大意”的坏习惯来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其上当受骗后能够认真审题,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6.记忆不牢——模糊

有部分同学在学习公式或法则时,由于记忆不牢,常是丢三落四,形成模糊概念,结果造成某些题目的判断失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模糊概念”来设计“陷阱”,让学生上当受骗后牢固的掌握所学内容。

总之,教师设计“易错题”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上当受骗”,而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上当受骗”后,能够自觉反思错误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好的“易错题”本身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智慧。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易错题”呈现的时机和频率,使得“易错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小学部)

所谓“易错题”是指学生在解题中,让其上当受骗的题目。教师在练习中经常设计一些“易错题”,可让学生在上当受骗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长期这样训练,能够促使学生认真审题,既提高了学生辨别的能力,又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易错题”?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多余条件——干扰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都这样认为:应用题给出的条件都必须用上,否则解题肯定出错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教师设计练习时,应尽量在题目中给出一些多余条件,让部分学生上当受骗后能够正确的取舍条件。这样的训练,不仅能检查出哪些学生似懂非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选择条件的能力,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如学习了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后,可安排如下题目让学生解答: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学生初次练习时,受多余条件的干扰,会有很多同学出错,当掉进“陷阱”后再次练习时,他们就会正确的取舍条件。

2.简便方法——诱惑

学生在计算中常有这种现象:只要题目的要求是“能简便的要简便”,学生的错误率就会增加,而错误的原因是他们由于受简便方法的“诱惑”,把本来不能简便的题也给“简便”了。所以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经常设计一些易错题,让部分学生上当受骗后弄清算理,能正确地根据题目的特征,应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长期这样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例如,如果在“能简便的要简便”的要求下,安排以下这些题目,部分学生就会掉进这些“陷阱”:

(1)15.7-2.4+7.6 (2)10×■÷10×■

=15.7-10 =5÷5

=5.7 =1

(3)■÷(■+■) (4)■+■÷■

=1÷■ =1÷■

=1■ =■

以上这些解法都是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造成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简便心理在作怪,不恰当地应用了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在出现错误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错误的原因,将会使学生体会到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并注意一定要根据运算定律或性质进行计算。

3.先入为主——定势

由于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型的习题,学生就会先入为主,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因此教师在教学某一新知时,为防止学生思维定势,可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其“上当受骗”后较正解题思路。常期这样训练可以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势,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利用定势设计“陷阱”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利用原有书写格式设计“易错题”。例如,将60分解质因数为:2×2×3×5=60;解方程时写成:4X=80=80÷4=20等等。

2.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易错题”。例如:低年级学生学习实际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小明比小英高13厘米,则小英比小明矮13厘米,到高年级学习分率比较时可设计为:甲数比乙数多25%,则乙数比甲数少25%。

3.利用新知识对旧知识的后摄干扰设计“易错题”。例如: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学生接连做了几道除法应用题后,可设计一道乘法应用题。这样会有很多的学生受除法应用题思路的干扰而掉进“陷阱”。

4.利用已有认知策略的干扰设计“易错题”。例如学习带分数乘法时,可先设计如下的题目让学生判断:3■×2■=(2×3)(■×■)=6■如果部分学生认为此题是正确的,那么判断失误的原因在于受已学过的带分数加减法法则:“整数部分、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的影响,结果掉入“陷阱”。

4.概念不清——混淆

概念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新的概念、法则掌握的不扎实、不完整,造成混淆,常常会使解题产生错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对“概念、法则”的混淆来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学生上当受骗后促使其形成完整、清晰的概念。

例如学完“表面积、容积”的概念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一个长方体油箱,长5分米,宽3分米,高4分米,问:(1)做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2)如果每升汽油重0.78千克,这个油桶可以装多少千克的汽油?由于部分学生对“表面积和容积”混淆不清,求第二问时常常出现用第一问的结果直接乘以0.78而掉进“陷阱”。

5.粗心大意——失真

小学生解题时,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据、文字和符号的组成,他们往往由于粗心大意,对那些相近或相似符号、数据感知失真而发生错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粗心大意”的坏习惯来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其上当受骗后能够认真审题,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6.记忆不牢——模糊

有部分同学在学习公式或法则时,由于记忆不牢,常是丢三落四,形成模糊概念,结果造成某些题目的判断失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模糊概念”来设计“陷阱”,让学生上当受骗后牢固的掌握所学内容。

总之,教师设计“易错题”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上当受骗”,而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上当受骗”后,能够自觉反思错误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好的“易错题”本身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智慧。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易错题”呈现的时机和频率,使得“易错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小学部)

所谓“易错题”是指学生在解题中,让其上当受骗的题目。教师在练习中经常设计一些“易错题”,可让学生在上当受骗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长期这样训练,能够促使学生认真审题,既提高了学生辨别的能力,又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易错题”?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多余条件——干扰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都这样认为:应用题给出的条件都必须用上,否则解题肯定出错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教师设计练习时,应尽量在题目中给出一些多余条件,让部分学生上当受骗后能够正确的取舍条件。这样的训练,不仅能检查出哪些学生似懂非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选择条件的能力,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如学习了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后,可安排如下题目让学生解答: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学生初次练习时,受多余条件的干扰,会有很多同学出错,当掉进“陷阱”后再次练习时,他们就会正确的取舍条件。

2.简便方法——诱惑

学生在计算中常有这种现象:只要题目的要求是“能简便的要简便”,学生的错误率就会增加,而错误的原因是他们由于受简便方法的“诱惑”,把本来不能简便的题也给“简便”了。所以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经常设计一些易错题,让部分学生上当受骗后弄清算理,能正确地根据题目的特征,应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长期这样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例如,如果在“能简便的要简便”的要求下,安排以下这些题目,部分学生就会掉进这些“陷阱”:

(1)15.7-2.4+7.6 (2)10×■÷10×■

=15.7-10 =5÷5

=5.7 =1

(3)■÷(■+■) (4)■+■÷■

=1÷■ =1÷■

=1■ =■

以上这些解法都是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造成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简便心理在作怪,不恰当地应用了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在出现错误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错误的原因,将会使学生体会到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并注意一定要根据运算定律或性质进行计算。

3.先入为主——定势

由于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型的习题,学生就会先入为主,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因此教师在教学某一新知时,为防止学生思维定势,可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其“上当受骗”后较正解题思路。常期这样训练可以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势,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利用定势设计“陷阱”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利用原有书写格式设计“易错题”。例如,将60分解质因数为:2×2×3×5=60;解方程时写成:4X=80=80÷4=20等等。

2.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易错题”。例如:低年级学生学习实际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小明比小英高13厘米,则小英比小明矮13厘米,到高年级学习分率比较时可设计为:甲数比乙数多25%,则乙数比甲数少25%。

3.利用新知识对旧知识的后摄干扰设计“易错题”。例如: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学生接连做了几道除法应用题后,可设计一道乘法应用题。这样会有很多的学生受除法应用题思路的干扰而掉进“陷阱”。

4.利用已有认知策略的干扰设计“易错题”。例如学习带分数乘法时,可先设计如下的题目让学生判断:3■×2■=(2×3)(■×■)=6■如果部分学生认为此题是正确的,那么判断失误的原因在于受已学过的带分数加减法法则:“整数部分、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的影响,结果掉入“陷阱”。

4.概念不清——混淆

概念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新的概念、法则掌握的不扎实、不完整,造成混淆,常常会使解题产生错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对“概念、法则”的混淆来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学生上当受骗后促使其形成完整、清晰的概念。

例如学完“表面积、容积”的概念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一个长方体油箱,长5分米,宽3分米,高4分米,问:(1)做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2)如果每升汽油重0.78千克,这个油桶可以装多少千克的汽油?由于部分学生对“表面积和容积”混淆不清,求第二问时常常出现用第一问的结果直接乘以0.78而掉进“陷阱”。

5.粗心大意——失真

小学生解题时,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据、文字和符号的组成,他们往往由于粗心大意,对那些相近或相似符号、数据感知失真而发生错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粗心大意”的坏习惯来设计一些“易错题”,让其上当受骗后能够认真审题,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6.记忆不牢——模糊

有部分同学在学习公式或法则时,由于记忆不牢,常是丢三落四,形成模糊概念,结果造成某些题目的判断失误。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模糊概念”来设计“陷阱”,让学生上当受骗后牢固的掌握所学内容。

总之,教师设计“易错题”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上当受骗”,而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上当受骗”后,能够自觉反思错误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好的“易错题”本身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智慧。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易错题”呈现的时机和频率,使得“易错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集 第5篇

一、计算

45+6-22

二、写算式1、2、3、4、2个4相加的和是多少?

5、2个3相乘的积是多少?

三、我会选

一)、()同样长的小棒能搭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A、5

B、2

C、6

二)、可以用4×2表示的算式是()A、4+2

B、4+4+4+4

C、2+2+2+2

三)、小芳拔了30个萝卜,小军比小芳拔的少。小军最多拔了()个。A、31

B、20

C、29

四)、从20里面连续减4,减()刚好减完。

A、5次

B、4次

C、3次

四、填空w

W

w

.X

k

b

1.c

O

m

乘数

乘数

积4281、4个5比5个5少(),比3个5多()。

2、两个乘数都是3,积是()。

被除数和除数都是6,商是()

2、9=()÷9

五、画一画、连一连、量量

一)、右边有五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一共可以画()条线段。

·

·

量一量画出的线段中最长的一条大约是()厘米。

·

·

·

六、解决实际问题

一)、小兵有38枚邮票。小琴的邮票比小兵多19枚。小东的邮票比小琴少16枚。

1、小琴有多少枚邮票?

2、小东有多少枚邮票?

3、小琴的邮票比小东多多少枚?

二)、一班有57本书,二班比一班少8本,三班比一班多16本。二班有多少本书?三班呢?

三)、看图

1、小芳用18元买了3辆玩具汽车,每辆玩具汽车多少元?

2、小军买一只玩具狗和一辆玩具汽车,一共要用多少元?

三)、小兔跳了多少格?

四)、有32朵花,分一些给8个同学后还剩4朵,分掉了多少朵?

五)、小兰8分钟唱了2首歌,每首歌唱了几分钟?

六)、李老师带领8个同学去公园,每张门票4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七)、买4块巧克力的钱可以买1个蛋糕。妈妈带的钱正好可以买4个蛋糕,如果买巧克力,可以买几块?如果每块巧克力8元,每个蛋糕多少钱?

八)、买5个布娃娃的钱可以买一辆玩具车,小李带的钱正好可以买4辆玩具车,如果买布娃娃,可以买几个?如果每个布娃娃7元,每辆玩具车多少钱?

九)、12个苹果,平均分给文文和他的3个朋友,平均每人分几个?

十)、三年级植树73棵。二年级比一年级多植树13棵,比三年级少植树28棵。二年级植树多少棵?

十一)、三个朋友拾鸡蛋。小军比小兰少拾15个。小兰拾了37个鸡蛋。小明比小兰多拾33个。小军拾了多少个鸡蛋?小明呢?

七、智力冲浪

1、猫妈妈钓了一些鱼招待客人,小鱼的数量比10条多,比30条少,客人的人数和每人分得到条数同样多。猫妈妈家可能来了()位客人,它一共钓了()条小鱼。

八、小刚在马路旁看一辆汽车开过,请根据时间顺序给下面的图标上序号。

二年级数学期中易错题 第6篇

数学易错题

一、填空题

1.一个数的5倍是125,这个数的8倍是()。

2.一个数除以8,商是21,余数最大是(),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3.23□÷9=25……6。这道算式中,□里应填()。4.15除以一个数,它的余数一定比()小。

5.927÷9商是()位数,商的最高位写在()位上。135÷5商是()位数。

6.估算432÷6可以将()看成()然后再计算。

二、选择题

1.219÷()商没有余数。A.2 B.3 C.5 2.下面各数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的是()。A.159 B.276 C.562 3.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

A.两位数 B.三位数 C.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4.小红做了78朵花,是小翠所做的花的6倍,小翠做了()朵花。

A.9 B.13 C.468

三、判断题

1.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个一位数,商不一定是三位数。()

2.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一定有一个0。()

3.任何不是0的除数除以0,都得0。()

4.在除法算式里,余数有时比除数小。

()

二年级数学期中易错题 第7篇

一.填空题

1、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如果余数是5.除数最小是()。如果除数是5.余数最大是()。

2、一个数除以8商7余数是7.这个数是()。

3、(?)÷6=6„„?。被除数最大是()。

4、(?)÷(?)=7„„6。被除数最小是()。

5、比较数位相同的两个数大小时,我们首先比较()位上的数。

6、一个数最高位是千位,这个数是()数。

7、用3、4、7能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

8、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被减数和减数一样多,差是()。

9、表示物体质量一般用()和()作单位。一只兔子大约重3()。

10、由7个千和85个十组成的数是(),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11、1、3、7、13、()、31、„„。12、40÷5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还可以表示()里面有()个()。

13、笔算加减法都要把()对齐。

14、用7、0、0、9组成四位数,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读数时,只读一个零的是()、()、()和()。一个零也不读的是()和()。

15、与79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16、豆浆机原价是398元,现价是288元,便宜了约()元。17、8个碗,14根筷子,可以分给()位客人。

18、从45里面连续减去5,减()次还剩5。

19、从63里面连续减去9,减()次还剩0。20、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一个()位数。

21、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是7,余数最大是()。

22、写出4998后面的第3个数是()。

23、写出两道商是6的除法算式()、()。

24、在一道除法算式里,除数和商都是7,余数是3,被除数是()。

25、一个鸡蛋的重量比一个西瓜的重量()得()。

26、“神州8号”升空时()现象,“神州8号”绕地球飞行是()现象。

27、由9个千,5个一组成的数是(),这个数读作()。

28、从3、7、8、9、0中选择,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两数的和是(),两数的差是()。

29、最大的四位数是(),比10000少()。

30、618+365大约是(),795-147大约是()。

3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袋盐重500();小兰的体重是42();小刚身高135(); 妈妈每天睡8();小巧脉搏1()大约跳70次。

32、便利店推出促销活动,2个空瓶换1瓶汽水,小丁丁买了5瓶汽水,最后他可以喝到()瓶汽水。

33、小胖帮爸爸锯木条,这根木条要锯成5段,每锯一段需要3分钟,休息2分钟,小胖全部锯完要()分钟。

二.判断题。

1、计算7×8和56÷7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2、9÷1比9×1小。

()3、1×1÷1=1。

()

4、在调查本班周末愿意去动物园、游乐园、海滨公园3个地方的人数时,可以 采用画“正”的办法统计。

()

5、在除法运算中,余数可以比除数大。

()6、4444中所有的4表示的意义都相同。

()

7、大三角尺上的直角比小三角尺上的直角大。

()

8、一个三位数减一个三位数,差一定是三位数。

()

9、三个锐角和起来一定是钝角。

()

10、读数和写数时,都要从最高位读起和写起。

()

11、所有的长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12、老师有20块糖,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得4块。()

13、统计中的一格只能代表一个单位。

()14、20÷5=4这道算式表示把20分成5份,每份是4。()四.列式计算 1、6个9比36多多少?

2、5乘8与7的差,积是多少?

3、除数是6,商是7,余数是5,被除数是多少?

五.应用题

1、农场有48只兔子

(1)、把这些兔子平均关在6个笼子里,每个笼子里关几只兔子?

(2)、如果每个笼子里关6只兔子,还需要多少个笼子?

(3)、如果又买来6只兔子,每个笼子里还是关6只兔子,一共需要多少个笼子?

2、37名学生去划船,每条船先做限坐5人,至少要准备几条船?

3.面条 糖 大米 3元 比面多4元 ?

(1).买一袋大米的钱正好可以买4包糖,糖和大米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买一袋大米的钱正好可以买几把面,还剩几元钱?

4、学校原有学生1300人,上半年毕业了130人,下半年毕业了110人,学校学生减少了多少人?

5、一瓶油连瓶重900克,倒去一半后连油带瓶重500,那么这个瓶子重多少克?油重多少克?

6、买5条毛巾用去30元,现在有42元,能买几块毛巾?

7、二年级学生44名去旅游,中型客车每辆坐24人,小车每辆坐4人,请你安排一下,可以派几辆中型客车?几辆小车?

8、一捆电线长1000米,用去了700米,剩下的比用去的少多少米?

9、小兰家有6只母鸡,2只公鸡,如果每天每只鸡产蛋一个,一周共产蛋多少枚?

10、二年级有男生28名,女生比男生少8名,把他们平均分成8个小组,每组有几个同学?

11、活动时,如果每6人组成一个小组,可以组成6个小组,如果9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玩这种游戏可以分成几组?

12、一本书共278页,小明第一天看了55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18页,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13、新华书店运来《少儿百科全书》50本,每5本装一包,卖出7包后,还剩多少本书?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

一.填空题

1、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如果余数是5,除数最小是(6)。如果除数是5,余数最大是(4)。

2、一个数除以8商7余数是7.这个数是(63)。

3、(?)÷6=6„„?。被除数最大是(41)。

4、(?)÷(?)=7„„6。被除数最小是(20)。

5、比较数位相同的两个数大小时,我们首先比较(最高)位上的数。

6、一个数最高位是千位,这个数是(4位)数。

7、用3、0、7能组成(4)个不同的三位数。

8、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被减数和减数一样多,差是(0)。

9、表示物体质量一般用(克)和(千克)作单位。一只兔子大约重3(千克)。

10、由7个千和85个十组成的数是(7850),这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位。11、1、3、7、13、(21)、31、„„。12、40÷5表示把(40)平均分成(5)份,还可以表示(40)里面有(8)个(5)。

13、笔算加减法都要把(相同位数)对齐。

14、用7、0、0、9组成四位数,最大的数是(9700),最小的数是(7009),读数时,只读一个零的是(7009)、(9007)、(7090)和(9070)。一个零也不读的是(9700)和(7900)。

15、与7999相邻的两个数是(7998)和(8000)。

16、豆浆机原价是398元,现价是289元,便宜了约(110)元。17、8个碗,14根筷子,可以分给(7)位客人。

18、从45里面连续减去5,减(8)次还剩5。

19、从63里面连续减去9,减(7)次还剩0。20、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一个(5)位数。

21、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是7,余数最大是(6)。

22、写出4998后面的第3个数是(5001)。

23、写出两道商是6的除法算式(12÷2=6)、(24÷4=6)。

24、在一道除法算式里,除数和商都是7,余数是3,被除数是(52)。

25、一个鸡蛋的重量比一个西瓜的重量(轻)得(多)。

26、“神州8号”升空时(平移)现象,“神州8号”绕地球飞行是(旋转)现象。

27、由9个千,5个一组成的数是(9005),这个数读作(九千零五)。

28、从3、7、8、9、0中选择,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9873),最小的三位数是(307),两数的和是(10180),两数的差是(9566)。

29、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比10000少(1)。30、618+365大约是(980),795-147大约是(650)。

3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袋盐重500(克);小兰的体重是42(千克);小刚身高135(厘米); 妈妈每天睡8(小时);小巧脉搏1(分钟)大约跳70次。

32、便利店推出促销活动,2个空瓶换1瓶汽水,小丁丁买了5瓶汽水,最后他可以喝到(9)瓶汽水。

33、小胖帮爸爸锯木条,这根木条要锯成5段,每锯一段需要3分钟,休息2分钟,小胖全部锯完要(18)分钟。

二.判断题。

1、计算7×8和56÷7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2、9÷1比9×1小。

(×)3、1×1÷1=1。

(√)

4、在调查本班周末愿意去动物园、游乐园、海滨公园3个地方的人数时,可以 采用画“正”的办法统计。

(√)

5、在除法运算中,余数可以比除数大。

(×)6、4444中所有的4表示的意义都相同。

(×)

7、大三角尺上的直角比小三角尺上的直角大。

(×)

8、一个三位数减一个三位数,差一定是三位数。

(×)

9、三个锐角和起来一定是钝角。

(×)

10、读数和写数时,都要从最高位读起和写起。

(√)

11、所有的长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12、老师有20块糖,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得4块。(×)

13、统计中的一格只能代表一个单位。

(√)14、30÷6=5这道算式表示把30分成6份,每份是5。(×)四.列式计算 1、6个9比36多多少? 6×9-36=18 2、5乘8与7的差,积是多少? 5×(8-7)=5

3、除数是6,商是7,余数是5,被除数是多少? 6×7+5=47

五.应用题

1、农场有48只兔子

(1)、把这些兔子平均关在6个笼子里,每个笼子里关几只兔子? 48÷6=8只

答:每个笼子里关8只兔子

(2)、如果每个笼子里关6只兔子,还需要多少个笼子? 48÷6-6=2个

答:还需要2个笼子

(3)、如果又买来6只兔子,每个笼子里还是关6只兔子,一共需要多少个笼子?(48+6)÷6=9个

答:一共需要9个笼子 2、37名学生去划船,每条船先做限坐5人,至少要准备几条船?

37÷5=7条……2人

答:至少要准备8条船

4、学校原有学生1300人,上半年毕业了130人,下半年毕业了110人,学校学生减少了多少人?

130+110=240人

答:减少了240人

5、一瓶油连瓶重900克,倒去一半后连油带瓶重500,那么这个瓶子重多少克?油重多少克?

(900-500)×2=800克

900-800=100克

答:瓶子重100克,油重800克。

6、买5条毛巾用去30元,现在有42元,能买几条毛巾?

42÷(30÷5)=7条

答:能买7条毛巾

7、二年级学生44名去旅游,中型客车每辆坐24人,小车每辆坐4人,请你安排一下,可以派几辆中型客车?几辆小车?

44-24=20 20÷4=5 答:可以派1辆中型客车,5辆小车。

8、一捆电线长1000米,用去了700米,剩下的比用去的少多少米?

700-(1000-700)=400米

答:剩下的比用去的少400米

9、小兰家有6只母鸡,2只公鸡,如果每天每只鸡产蛋一个,一周共产蛋多少枚? 6×1×7=42枚

答:一周共产蛋42枚

10、二年级有男生28名,女生比男生少8名,把他们平均分成8个小组,每组有几个同学?

(28+28-8)÷8=6个

答:每组有6个同学

11、活动时,如果每6人组成一个小组,可以组成6个小组,如果9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玩这种游戏可以分成几组?

6×6÷9=4组

答:可以分成4组

12、一本书共278页,小明第一天看了55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18页,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55+55+18=128页

答:两天一共看了128页

13、新华书店运来《少儿百科全书》50本,每5本装一包,卖出7包后,还剩多少本书?

50-5×7=15本

二年级数学期中易错题

二年级数学期中易错题(精选7篇)二年级数学期中易错题 第1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易错题一、填空1.七米=()厘米2.一个正方形有几个直...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