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二年级下地方课教案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二年级下地方课教案(精选6篇)

二年级下地方课教案 第1篇

一年级地方课教案(下)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二单元 心理健康 第三课 我们都能行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树立信心,敢于展现自己。

二、教学重点:相信自己,树立自信。

三、教学难点:敢于展现自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新朋友,她叫丫丫。我们来看看丫丫的表现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六课 “我们都能行”。齐读课题。

(二)七彩虹 丫丫的变化。

(1)、丫丫以前上课是怎么表现的?她为什么不敢举手回答问题(2)现在怎样?为什么表现得越来越好?

(三)辨辩说说

想一想自己平时有无下列表现,如果有,就给圆圈涂上色,再想想该怎么做呢?

1、课堂上怕说错了同学笑话,我就是会也不举手。

2、老师让我到讲台前表演,我总是低着头。

3、老师让我发言时,我的声音很小。

4、在别人面前我总是不敢说话。

5、我想到邻居家玩,总要妈妈带着,我才肯去。

6、看到别人玩,我也想玩,就怕自己玩不好。

(三)指南针(读一读)

相信自己,要时刻对自己说,我能行!

(五)成长脚步。

1、看图,我很棒。

2、把自己做得好的事情写在花朵上。

(六)、总结

同学们,让我们树立信心,常对自己说“我能行”,生活就会更美好。

第四课 仔细观察发现多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学习观察,学会发现。

二、教学重点:学习观察,学会发现。

三、教学难点:会在类似的事物中找到不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领了几幅图,请同学们来欣赏。

(二)七彩虹 火眼金睛。

1、仔细观察,看看两幅图中的鱼有哪些不同? 我还知道。

2、看看飞机和热带鱼中各有多少个长方形和三角形?

3、请你帮助小刚走出迷宫。

4、考考你。

(1)你们班里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2)用转笔刀或削笔器削铅笔时,一般是顺时针转动铅笔,还是逆时针转动铅笔?

(3)关水龙头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4)一元钱的纸币上有哪些图案?

(三)指南针

善于观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一大法宝。细心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找出事情之间的联系呵不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五)成长脚步。

1、观察图形,发现规律接着画。

2、把1-8这八个数分别填入图中的八个圆圈内,使其中六个等式都成立。

3、画一画。

找到同一棵树上的两片树叶,仔细观察,说说他们之间的不同。

(六)、总结

同学们,面对一个新的环境,我们要仔细观察,尽快适应。

二年级下地方课教案 第2篇

科任教师:彭安国

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旧州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认识它在湖北省乃至全国,全世界的重要地位.2,熟练地掌握旧州行政区域图,会填会用.3,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的能力.4,培植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教学过程

1,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旧州行政区域图,掌握各旧州的分布,从而了解旧州的地理位置,面积及人口.怎么引导呢

首先,课前布置学生查旧州行政区域图,.其次,教师在课中利用市行政区划图,向学生简要介绍的旧州地理位置,面积及人口,其中对于从古到今在前还可借助远程资源,向学生展示优美的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探究欲,为课后的交流与探究做准备.2,课后习题可放在课中完成,第二课、旧州地名的由来

一,教材说明

本课“知识长廊”主要介绍了旧州地名的由来和历史沿革.“交流平台”部分结合资料——旧州的历史变迁,让学生调查家乡,了解家乡,所处乡镇,街道的历史变迁.“探究天空”是因课文而生发的问题,重点在探究“夷陵”的更名及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增进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小资料”概括介绍了旧州的城标——天然塔的情况.二,学习目标

1,掌握地名的由来,了解旧州的历史沿革.2,搜集长阳代表性地名的由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开展“我为家乡建设出份力”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及实践能力.三,教学过程

1,课前,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地名旧州的由来.2,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掌握地名旧州的由来.首先,要引导学生熟读教材,了解夷陵得名的三种不同说法.其中难以理解的文言句教师要疏导,也可让学生自己在书中找或合作交流难句,透彻地理解夷陵的得名.其次,对于书中提到的清朝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将“夷”改为“彝”的过程,可结合书后探究题共同完成.再次,关于旧州的历史沿革,只需了解即可,不必深究.如果课前学生对长阳的历史变革有所了解,也可结合课后交流平台中的习题,谈谈家乡,所处乡镇,街道的历史变迁,搜集图片,将实践活动融合在授课中,达到举一反三,资源共享的目的.本课中设及到的习题,多为开放性习题,只要言之有理就行,不必给学生什么标准答案.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本地的历史变迁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做些指点.建议在开展“我为家乡建设出份力”的实践活动中,了解一下长阳有代表性的地名的由来及它的历史变迁,要求学生大胆设想,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从小立大志,将来为建设繁荣兴旺的家乡而努力.第三课 奇特的“震旦角石” 一,教材说明

震旦角石,外形如笋如塔,又称“宝塔石”,俗称“三峡石笋”,是一种软体动物的头足类化石,生长于4.38至5.1亿年前的奥陶季.三峡宜昌是震旦角石的主产地.课文从青石板上的神秘图案探究,从而引出“震旦角石”,并详细介绍了“震旦角石”的演变过程,外形及价值,让学生耳目一新.二,学习目标

1,学会收集有关化石标本及化石图片资料.2,举办化石标本展览会或图片展览会,了解宜昌或长阳远古时期的地质特点.3,培养学生的分析考察能力及合作精神.三,教学过程

1,本课内容对学生有些难度,所以授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收集有关化石标本及化石图片资料,充分了解化石的形成及原因,从感性上知道“震旦角石”是一种生命化石.在此基础上,联系课文,通过举办化石标本展览会或图片展览会,了解宜昌或长阳远古时期的地质特点,进一步理解“震旦角石”的演变过程,外形及价值.2,震旦系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于1924年在长江三峡工作时所命名,后成为国际地学界公认的标准地层剖面.震旦系地层中含有古老的海绵,小壳等远古动物化石,还含有较丰富的磷,锰,钒,银等矿产资源.课文后面“交流平台”中的三幅图案在“震旦角石”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可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像什么就行,不必追求标准答案.从图案中,可判断出三幅图依次为三叶虫化石,恐龙化石,珊瑚化石.3,“探究天空”中,要求学生采集“震旦角石”研究,内容有局限性.目前,已发现的“震旦角石”,仅在长阳县天柱山——白玉山一带和鹤峰县走马坪出露,学生采集标本有难度,建议教师将内容改为采集长阳奇石,探究更有实效性.“小资料”部分由学生自读了解

第四课、鬼斧神功的地下宫殿

一,教材说明

旧州属石灰岩地貌,洞穴资源十分丰富.本课概述了三峡神奇的洞穴景点,重点介绍了充满神话色彩的白马洞的得名,著名景观,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叹为观止的人文奇迹.二,学习目标

1,知道地下洞穴是宜昌的地质特色之一并了解洞穴的主要特点.2,通过实验,收集资料等形式探究钟乳石的形成过程,举办“奇妙的钟乳石”图片展览,推测白马洞在许多年后的状况等.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来展示研究成果的兴趣和能力.三,教学过程

1,首先,课前可要求学生讲讲《西游记》中小龙马的故事,激发兴趣.在此基础上,导入课题,展示收集的图片,欣赏美丽的钟乳石,探究钟乳石的形成过程.2,再次,借助书中图片,了解白马洞的人文景观.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课件展示白马洞的图片,发挥想象给某些景点命名,推测白马洞内各景点的命名及它在许多年后的状况.也可完成书后“交流平台”中的习题.3,最后,让学生根据自身实践,说说自己游览过三峡的哪些溶洞,借此机会知道地下洞穴是宜昌的地质特色并了解洞穴的主要特点.也可结合书后“探究天空”和“小资料”的内容,完成课后习题.第五课 戏说宜昌“十大怪” 一,教材说明

本课简要介绍了宜昌与众不同的“十大怪”,分别为桃花鱼,中华鲟,节节根,宜昌火车站,电都用电从外买,盆景,雪枣,脐橙,哭嫁,坛子岭等内容.通过对“十大怪”的了解,能强化故乡情,并激发学生尝试归纳“家乡之怪”,“家乡之最”,全面解读家乡.二,学习目标

1,了解“十怪”内容.2,尝试归纳法,总结“家乡之怪”,“家乡之最”.3,以“十怪”强化故乡情,探究《巴土文化》及长阳“三件宝”.三,教学过程

本课内容简洁明了,可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准备,分成十组介绍“十大怪”,介绍方式多样化,可用诗歌,三句半,故事,小品,舞蹈等.第二课时将讲台让给学生,以擂台赛的形式,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评价方式可制成表格,从课堂行为习惯,学会倾听,主要收获,我的建议,探究意识等方面设计,可放在课中评,也可课后评.第三课时可结合书后的“交流平台”,“探究天空”,“小资料”的内容,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课外完成后在课中展示,如品尝节节根,夸夸我家乡,唱山歌,美文欣赏,佳画长廊等形式.整节课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寓教于乐,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第六课、斯境胜绝三游洞

一,教材说明

三游洞位于旧州西北7公里,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是湖北省著名名胜古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本课简要介绍了三游洞的地理位置,得名,碑刻,重点说明了三游洞的重要景点至喜亭和张飞擂鼓台,让学生对这个曾被古人喻为“幻境”的景点有了较为清晰的印象.二,学习目标

1.了解三游洞的由来,主要景观.2.搜集三游洞的名人碑刻内容或主要景点,开展诗歌比赛活动.3.感受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美.三,教学过程

1,首先,本课可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课前可让学生搜集三游洞名人碑刻内容或主要景点图片,教师在授课中可借此为导入点,开展诗歌比赛活动.同时,穿插分析“前三游”白居易,白行简,元稹和“后三游”苏洵(父),苏轼,苏辙为三游洞的题词.在此基础上,探究三游洞的得名,欣赏至喜亭和张飞擂鼓台的图片,并讲讲两处景点的传说故事.2,第二课时可结合书后“探究天空”中的导游图,让学生分组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三游洞的景点.组与组之间可既分工又合作,一组一个景点,介绍方式可多样化,由学生自主选择.介绍中师生及时评价.3,三游洞的各景点一般都有传说故事,教师在授新时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既锻炼口才,又增长智慧.第七课、千古流芳屈原祠 一,教材说明

屈原祠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宋神宗尊封屈原为“清烈公”,归州百姓集资选址,在坐坡朝河,景色秀美的屈沱将屈原祠修缮,更名为“清烈公祠”,元,明,清屡圯屡修,才得以保存.本课介绍的是随三峡工程的兴建,而再次迁建到秭归新县城凤凰山的屈原祠,于2003年对外开放.课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屈原祠的主要景点:山门,屈原铜像,东西碑廊,屈原纪念馆,屈原墓.课文中提到的“屈原故里”是指位于秭归县旧城东北30公里的乐平里,又叫“落脚坪”,屈原在此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读书洞”的传说增加了课文的趣味性.二,学习目标

1,通过对屈原祠的了解加深对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认识.2,查找纪念屈原的活动,建筑,或尝试着阅读屈原的代表作,开展“话屈原”活动.3,体会屈原的刚正品质和爱国情怀.三,教学过程 1,本课可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搜集有关屈原的资料,分组以小导游的身份写导游词,设计游览路线.2,第二课时教师可以大家熟悉的赛龙舟和吃粽子这一民间习俗为导入点,让学生认识屈原.随后,以擂台赛的形式设定评委,分组以导游身份,小品形式介绍“屈原故里”的各景点,即山门,屈原铜像,东西碑廊,屈原纪念馆,屈原墓,屈原故里等,每组介绍完后评委点评,打分,看哪个组的小导游介绍得生动形象,游客乐于接受.课尾评出优胜组颁发奖品.3,第三课时开展“话屈原”活动.讲讲关于屈原的传说故事,介绍屈原的作品,规划搬迁后的屈原祠的布局等等,评价方式同第二课时.4,课后的“交流平台”与“探究天空”的习题已在课中的活动中完成.第八课、明妃故里昭君村

一,教材说明

昭君故里位于香溪上游兴山县旧城西5.5公里处的宝坪村.因其是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又叫昭君村.唐杜甫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即指此地.村内有楠木井,娘娘井,梳妆台,望月楼等遗迹.1979年以来,国家拨款进行了维修,重建了昭君宅,新建昭君纪念馆,长廊碑林,汉白玉的昭君塑像等.这里环境幽雅,极富诗情画意.本课简要介绍了昭君村的地理位置,主要景点,昭君传说等知识,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风采.二,学习目标

1,通过对昭君村的了解,加深对历史名人王昭君的认识.2,调查或了解关于王昭君的相关内容,明确 和平,发展是民族团结的最有效途径.3,搜集我国历史上其它为民族间的亲善和好做出过贡献的美女.三,教学过程

1,本课可分三课时完成,三课时按时间先后分为三个版块,即昔日王昭君,今日昭君村,未来昭君村.第一课时可在课前安排学生搜集王昭君的故事及昭君村的各景点的资料图片等,课中安排学生或分组,或以自由组合的形式举行昭君故事会,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根据故事内容的完整,学生表达的情况,小组合作的意识等方面给予评价.第二课时可在全班开展“今天我是小导游”的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景点,结合书中内容,自创导游词,介绍各景点,评价方式同前.第三课时让学生结合书后的“交流平台”的调查实践活动,对未来昭君村进行规划设计,画出设计图,探究三峡库区蓄水以后,对昭君村的进一步开发带来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另外,课堂上对设计合理,创新的规划图要给予鼓励和嘉奖.2,本课中学生搜集的资料较多,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让学生准备资料袋并进行整理,学期末可进行评价.第九课、千年古刹玉泉寺

一,教材说明

玉泉寺位于玉泉山东麓,是我国佛教最早的寺庙之一,享有“荆楚丛林之冠”的美称.东汉建安年间(196—220)普净和尚在此结茅为庵,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本课简要介绍了玉泉寺的由来,重要地位及主要景点,重点说明了享誉盛名的珍珠泉与玉泉铁塔这两大奇观.二,学习目标

1,通过详细介绍玉泉寺,了解佛教及寺庙的基本情况.2,搜集佛教圣地的相关资料,说一说自己了解的佛教情况,对佛教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三,教学过程

1,本课可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由教师指导学生搜集玉泉寺的相关资料,了解玉泉寺的所在地,主要景点及它在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第二课时结合课文内容,按“三楚名山——玉泉寺”,“珍珠泉”,“玉泉铁塔”,“我眼中的玉泉寺”等版块分组介绍,教师根据介绍情况予以评价与补充.第三课时结合书后练习进行探究,探究选题可侧重于佛教与玉泉寺的联系上,穿插传说与故事,更深层次地认识玉泉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2,书后“交流平台”中的习题容易找到.第十课、巴人与武落钟离山

教学目标:

1,增进对巴人的了解,增强作为巴人后代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巴土文化的热爱.2,了解武落钟离山的位置,景点.3,激发学生对巴土文化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小立志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教学重难点:

了解巴人和武落钟离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巴土文化的感情.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诠释巴人

1,提问:你知道我们土家人有哪些风俗文化(1分钟)

2,弄清土家人和巴人的关系(0.5分钟)

3,体验巴土文化,齐唱土家山歌《山路十八弯》(3分钟)(1分26秒)二,观看地图,弄清位置

1,出示地图,让学生弄清武落钟离山的位置(1分钟)

2,让学生知道到武落钟离山的路线(1分钟)三,走进武落钟离山,了解巴土文化(一)武落钟离山简介 1,指导学生看书(2分钟)2,提问:通过听,看,你了解到武落钟离山的哪些景点 哪些人物 那些传说

3,学生反馈(2分钟)

4,讲《务相掷剑称王》,盐水女神和廪君的爱情故事(5分钟)(二)向王庙介绍

1,提问:通过观看,你了解到了什么

2,反馈(2分钟)(三)感受武落钟离山的美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武落钟离山的美丽(2分钟)四,推介武落钟离山,弘扬巴土文化

1,布置任务:用自己的方式宣传清江,武落钟离山,弘扬巴土文化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代表展示 五,学生评价(2分钟)

第十一课、荆楚仙境鸣凤山

一,教材说明

鸣凤山位于远安县城所在地鸣凤镇西部3.5公里处,为省内最典型的丹霞山水景观.据《远安县志》记载,南北朝梁武帝年间,山上建有小庙,唐时有所扩大.后几经变迁,至清咸丰十年(1860)又募捐扩建,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现在看到的,基本上是咸丰规模.本文依次介绍了鸣凤山的地理位置,神奇传说,以及主要景点王蒙手迹,烟霞洞,八卦太极图,云霞石窟,头天门,神道,鸣凤山大观等,让读者对鸣凤山这一道教名山有了大致了解.二,学习目标

1,通过对鸣凤山的介绍,了解道教及道观的基本情况.2,考察本地的道教建筑,介绍其它地区的寺庙.3,认识道教对人民生活的影响.4,探究天柱山及学校附近的道教相关知识.三,教学过程:

1,鸣凤山这一风景名胜大多学生不太熟悉,授课前,建议教师收集景点方位图,以便课中学生对各景点的位置了解.授课时,可采取“今天我来当导游”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分别按课文顺序介绍书中各景点.介绍时,有的景点还可穿插故事,如鸣凤山南岩的“烟霞洞”,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玩后曾在此修行.介绍完后,师生给予评价.2,书后“交流平台”中“神道”的形成以及“探究天空”的第一题可在课中景点介绍时一并完成.“探究天空”的第二题建议作为课后作业完成.第十二课、砥定江澜黄陵庙

一,教材说明

黄陵庙,位于西陵峡中黄牛峡段,距灯影峡16公里的九龙山麓,俗称“九龙捧圣”的一块台地上.它背靠黄牛岩,现存庙宇为独具风采的明清建筑群落,是西陵峡中著名的古迹之一.本课简要介绍了黄陵庙的地理位置,历史价值及其传说.重点说明了黄陵庙的主体建筑禹王庙及武侯祠的面貌.二,学习目标

1,知道黄陵庙的建筑由来和水文价值.2,了解长阳解放以来的水域情况清江的相关知识.3,认同古代劳动人民与自然抗争的能力.三,教学过程: 本课内容通俗易懂,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即可.建议本课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课前,让学生自学课文,并结合书后“探究天空”中的习题一,绘制一幅简单的黄陵庙主要景点图.课中,让学生借助示意图,介绍书中景点,知道黄陵庙的建筑由来和水文价值.第二课时在了解景点的基础上继续探究,收集关于黄牛峡的故事及古今名人咏诵黄陵庙的诗词,在班上和同学交流.第三课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展,联系本地实际,做一个小调查,了解长阳解放以来的水域情况及清江的相关知识,并将调查情况写成调查报告,在全年级进行交流,进行综合评价.第十三课、三峡画廊数晓峰

一,教材说明

三峡天下雄,最秀是晓峰.沿宜秭公路西行25公里,有一个风景迷人的大峡谷,它就是晓峰风景区.本课重点介绍了晓峰风景区有特色的千古悬棺,三峡古兵寨,情人泉和瀑布群等景点.二,学习目标

1,介绍晓峰悬棺,古兵寨人文景观和情人泉等自然景观.2,调查了解悬棺出现的地区和原由.3,了解本地特殊景观情况——清江画廊人文景观.三,教学过程: 1,本课可分四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可以第三课《千年悬棺之谜》为导入点,并结合书后“交流平台”的表格,调查悬棺或岩棺这种古代的丧葬形式出现的地区及原由,在班上分小组交流,并要适时评价.第二课时布置学生在课前收集古长城的资料,了解古长城的防御作用,课中继续探究“南方长城——三峡古兵寨”的神秘之处.这一景点曾在《地图上的故事》栏目播出,若在授课中能借助声像资料,课堂更具有趣味性.第三课时以情人泉与瀑布群为主.由于第五课已讲过洞穴的形成,所以本节课可以第五课为例,来认识情人泉与瀑布群这两大景点.第四课时进行拓展,了解本地特殊景观情况——清江画廊人文景观.2,教材中,第61面与62面的内容不能衔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还需灵活取舍.第十四课、《充满智慧的方言俗语》

教学目标:

1.了解旧州方言和俗语,能给乡土俗语进行合理分类.2.通过收集乡土俗语并分类整理,展示,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3.对民间俗语产生兴趣,热爱本土的语言文化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课前大量收集方言俗语,主要是向老人了解,要做好记录供课中交流.交流方言词时,要跟普通话一一对应,使学生知道方言用普通话该怎么说;交流俗语时,要解释俗语的含义.2.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然后以组为单位在全班开展“侃俗语”比赛.比赛结束后,引导学生对这些俗语进行分类,并充分体会俗语的魅力,感悟其中蕴含的智慧.3.归纳整理出的俗语例举: ①介绍特产,风俗,传说:“神龙架的名,远安的林”,“江洲的西瓜,百里(洲)的棉花”,“香溪的风,泄滩的棕,沙田的萝卜,大寺的钟”,“锣鼓不出乡,各是各的腔”,“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三峡风俗怪,不着辣子无好菜”等.②描摹山川景物: “大三峡不如小三峡,小三峡靠的是大三峡”(大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小三峡: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崆岭是西陵峡最险峻的滩),“清江滩多水又恶,要过九湾十八沱”,“七滩八鱼共九洲,七十二滩是资丘”,“远安一大片,兴山一条线,巴东像鸡圈”等.③反映生产,生活:“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郎中开药方”,“清明前后十天闲,谷雨前后十天田”等.④为人处事哲理:“不经事,不知锅是铁打的”,“路不平,众人踩;理不公,大家摆”等.4.在《巴土文化》中有方言,俗语方面的内容,课前要查找到相关资料.科任教师:彭安国

二年级下地方课教案 第3篇

高中数学5个模块的内容是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 根据课标的要求:一是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 还要强调这些知识的发生, 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二是由具体到抽象, 努力体现其过程蕴含的思想方法, 最终目标是一般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如模块1中"函数与基本初等函数"的教学, 教师具有的模块意识是"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而不是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这样理解才能真正把握函数的本质, 及函数与方程等内在关系。在上述理念下, 关于函数概念性质知识内容的教学, 可以设计如下教学案例:

案例1 设实数x, y同时满足条件4x2-9y2=36, 且xy<0。

(1) 求函数y=f (x) 的解析式;

(2) 判断函数y=f (x) 的奇偶性;

(3) 若方程f (x) =k (x-1) (k R) 恰有一个零点, 求k的值。

案例分析:求函数y=f (x) 的解析式就是从式子4x2-9y2=36, 且xy<0中用x代数式表示y, 该式可以认为是一般式子, 考虑x与y对应关系, 并由xy<0得出分段函数这一重要的函数模型。当写出解析式后自然要写函数定义域。这样做就是对函数概念性质的本质理解, 还与函数有着密切联系的方程及其零点联系起来, 增加了函数知识的丰富内涵, 凸显函数在中学代数中的统帅地位。另外, 函数模型在函数应用的教学过程中, 如指数函数模型, 对数函数模型等更能体现广泛应用。而笔者所在的地区, 在一次全市高一数学统考的试题中, 竟然没有一道函数应用题, 这与课程思想完全背道而驰, 说明很多人光说不做, 令人遗憾。

二、 教学实践要围绕核心概念进行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 有义务指导青年教师专业, 帮助其快速成长。最近我听了几个年轻教师的几节课, 现摘录一青年教师题目《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教学过程 (片段) :

案例2 提出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板书课题。

接下来在投影屏幕上显示: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图像

x2-2x+3=0 y=x2-2x+3

x2-2x+1=0 y= x2-2x+1

x2-2x+3=0 y=x2-2x+3

然后让学生观察图像, 并归纳得出结论:方程的根 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最后, 给出函数零点的一般定义, 随堂练习加以巩固。

案例反思:这位青年教师基本抓住了函数零点这一核心概念, 并能围绕其展开教学。由特殊到一般的呈现思维方式都是正确的。但是仔细反思这节课, 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究竟收获了什么样的思想方法, 以及渗透了怎样的探究科学方法呢? 从课标的要求看, 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 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从教材内容看, 首先提出思考: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 的根与二次函数y=ax2+bx+c=0 (a≠0) 图像有什么关系?然后给出3个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及相应的二次函数, 由图像指出方程的根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并说明上述关系对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应的二次函数也是成立的, 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最后给出了一般函数的零点定义, 同时得到结论:方程的根 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 函数的零点。这样看来, 教材内容很丰富, 青年教师没有进行的有效的开发, 使得学生对函数零点这一核心概念认识不够深入。而函数零点的核心在哪里, 经分析得知确定函数零点就是研究一个任意函数零点的存在性。

反思后的教学设计:函数的零点

用元认知揭示语提问:这节课我们应该研究什么问题, 请同学们发表意见。大家会想, 前面学习了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再回想初中学的二次函数与方程, 马上会想到:函数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如果回答不上来, 教师降级提问:一元二次方程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前面我们学习的基本初等函数与相应的方程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这样的提问是水到渠成的, 试想如果学生经过教师的引领, 经过自己思考能说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课题, 长期下去, 那么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一定得到提升。

接下来, 由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思维方式, 自然举出3个一元二次方程与相应的二次函数, 抓住函数的图像, 经探索很快得出结论:二次方程的根≡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然后推广到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 的根与二次函数y=ax2+bx+c=0 (a≠0) 图像的关系, 并分三种情况说明。这也正是教材与课标的意图, 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理性思维体验。此时, 稍作停顿, 不要接着把这个问题上升到一般函数的零点定义上去, 而是回到前面3个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我们把一元二次的方程的根, 相应的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 也叫该函数的零点。这时, 函数零点这一概念自然引出。并补充完整结论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相应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 相应二次函数的零点。

在次基础上, 引导或暗示学生一般的函数零点如何定义?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修正完善, 至此本节的教学重点, 难点得以突出, 突破, 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培养。

二年级下地方课教案 第4篇

摘要: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教学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立足于地方本科的人才培养理念及微课新模式,深入分析了地方高校引入微课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在微课模式下切实有效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微课;地方高校;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2-0034-02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在对高等院校办学层次进行理性审视和反思之后,许多普通院校将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1]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教学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约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内驱力,提高学生自主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近几年来,微课快速掀起热潮。自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首次在国内提出“微课”[2]概念以来,微课迅速发展。从教育部到各级地方教育行政单位都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微课大赛,甚至一些在线教育企业公司都参与到微课资源的建设之中,微课正在逐步得到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教育培训企业的接受和认可。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将微课模式引入到地方高校教学中,提升地方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地方高校启用微课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现有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启动者和主宰者,学生则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往、沟通和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学生只是纯粹的客体。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传授和书本本身,远离学生的生活,而教学效果一般是以学生的学习结果(即考试的内容)为主要依据,[3]致使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

2.微课相关概念及特点

“微课”的概念,在国内最早是由佛山市教育局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師率先使用的。他在分析现有的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之下,率先提出了以“微视频”为核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他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2]微课具有以下特征:教学时间较短:以视频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由于微课教学时间短,因此一般一节课只讲一个知识点,旨在将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考点等梳理透彻,最大化地提高学习效率;资源容量小:一节“微课”的视频以及其他辅助资源容量大小一般在50兆左右,视频格式一般为flv、wmv、rm等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视频格式;资源使用方便,使用效率高,教师和学生都可流畅地在线学习和欣赏教学视频。

3.微课的优势

“微课”是一种全新的资源表现形式,其具有“短小精悍”的鲜明特征,具体表现为“情景真实、主题突出、资源多样、形式灵活、交互性强、动态生成、便于传播、应用简单”等优点。因其围绕某一个知识点、例题习题、现象、教学环节、案例而展开教学。因此,微课天然地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应用和学生的个性化碎片化学习创造了便捷条件。具体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微课具有空间的随意性、方法的多样性、知识的准确性及反馈的及时性;微课采取独特的教学设计,明确与细化了教学重点;微课资源作为混合式课程的组成部分,推动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塑造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微课在拍摄和录制过程使用了多种软件和工具,丰富与拓宽了教学手段,培养了教师的综合素质。[4]

三、地方高校实施微课教学的可行性

1.地方高校拥有完善的实验设备及高质量的录播室

地方高校为了跟上现代教学的步伐,在国家及地方财政的支持下,新建了一批硬件配备高的实验室和录播室,为地方高校微课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以湖南工学院为例,具有专业的录播室、语音室10个。

2.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比例大,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技能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步入新的发展时期,高等教育由传统的“精英”教育阶段逐步转向了“大众化”的教育阶段。在此过程中,很多地方高校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了学校的硬件及软件水平,逐步达到了本科院校的办学条件,从而升格为地方本科院校。这类院校为了适应本科教学任务,引进了大量的青年教师,而计算机应用能力及接受新知识能力最强的恰好是青年教师,这就为地方高校实施微课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湖南工学院为例,计算机学院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所有教师的50%。

3.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4G移动网络的覆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微课,使得微课资源使用方便,效率高。教师和学生都可流畅地在线学习和欣赏教学视频,也可方便地下载及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iPad、手机、MP4 等)上反复进行学习,为微课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四、微课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措施

微课是微教学模式中的核心教学资源,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但更重要的是作为课堂外学习的一种有效补充。因此,要让微课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应该从微课选题、微课制作质量、微课内容设计三个方面来具体实施。

1.微课选题

微课选题是微课教学模式中最关键的一环,良好的选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反之,不好的选题则使微课变得平凡乃至平庸,从而失去微课本身的优势。

(1)微课选题要体现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10分钟,因此,一节微课一般只讲授一个知识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用来制作微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符合微课教学资源分享,为学生(教师)解惑,启发教学的特征。[5]

(2)微课选题可以体现考试内容。通过问卷随机调查湖南工学院300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哪些阶段会主动观看老师制作的微课,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学生在考试前会主动观看老师的微课,以获取老师的考试重点。因此,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在微课中包含了多少考试内容,这样学生会认真的观看微课。当然,在微课中,不能只体现考试内容,更多的要体现课程的重点内容和其他有用的知识。

(3)适合用多媒体表达。微课作为一种媒体,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出微课,会使教學过程平庸无奇,使学生失去学习欲望,更谈不上自主学习。因而,微课的选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能够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这样才能提升学习者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6]

2.微课制作质量

微课制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观看微课的兴趣,制作高质量的微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镜头丰富,变化多样。在拍摄过程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多机拍摄,多捕捉一些有特色的画面进行切换。

(2)保持声音和画面清晰。微课的授课环境可以选择在专用的多媒体课室、安静的场所,最后要事先对声音釆集做测试,调节到最理想的状态。

(3)课件制作要精致。保持页面简洁度,课件设计符合学习者认知特点;保持课件风格统一、整体感强,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课件层次清晰、合理排版布局,协调课件配色和图案、图片及图表的搭配。

(4)微课的配套资源齐全。保证微教案、微素材、微课件、微练习、微反馈、微反思、微点评的完整性。学习者在观看微课时,如果能够提供更多的配套资源给予补充与充实,将更有助于学习者从全局上把握微课的精髓。

3.微课内容的设计

微课作为自主学习资源,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这是学生独立学习,获得新知识的基本能力,也是终身学习所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但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因此,微课内容必须分层,实现异步式教学,同时尽可能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微课中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老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可以将知识点按难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学习和挑战不同难度的内容,以此完成不同的任务。通过这样的方法,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练习,有效实现差异化教学。

五、总结

本文立足于地方本科的人才培养理念及微课新模式,深层次分析了地方高校引入微课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在微课模式下切实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施方法。

参考文献:

[1]孔婷.当代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

(11):152-153.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李晓翠,陈敏,叶晓舟.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8):52-53.

[4]吴晓茜.利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3,(7):37-39.

[5]李婉嘉,徐晶.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1(12):

85-87.

[6]黄磊,王琦.浅谈微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2):39-40.

二年级下地方教案 第5篇

第一单元丰富矿产遍地藏 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新疆的玉石、宝石和彩石,非金属矿产,金属矿产,水气矿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朗读、师生合作交流汇报、讲解、看图,看视频故事及课外知识的拓展,让学生知道新疆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目前发现的矿产有138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4.教学重点:知道新疆的玉石、宝石和彩石,非金属矿产,金属矿产,水气矿产,都有哪些。

5.教学难点:重视学生的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高认识,在读中积累,图文结合,让学生了解新疆丰富的矿产资源。6.教学准备:课件、视频、实物

7.学生准备:要汇报的与本课相关的内容。

8.学法:阅读

观察思考

提出问题

合作解决问题 9.教法:启发法、发现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 10.本单元课时: 4

第一课

玉石、宝石和彩石

教学过程:

1.出示玉石,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石头?导入新课 2.学习第一课: 3.老师领读1、2、3、4段。每次领读时先提出问题:国玉是指的哪里的什么玉?它有什么特点?新疆有名的玉石有哪些?

新疆盛产的宝石有哪些?新疆的彩石有哪些?指导学生在独中思考。四个大组的同学比赛朗读,老师打分。

4.小组同学自读,讨论交流以上问题,小组汇报,老师学生评价。5.老师板书

国玉---和田的羊脂玉

玉石---玛纳斯碧玉、哈密翠、阿克苏东陵玉、戈壁玉、玛瑙 宝石---金刚石、石榴石、红宝石、蓝宝石、蛋白石、水晶 彩石---蜜蜡黄玉、羊肝玉、汉白玉、漠白玉

6.看图分辨国玉、宝石、玉石、彩石。评选鉴宝专家。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就看图鉴宝开始,看谁得得分高。谁就是鉴宝专家。给鉴宝专家发奖品。

7.欣赏老师学生带来的石头,分辨一下。老师学生讲解自己的来的东西。布置作业: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新疆的宝石和宝石资源。课后小结:

第二课

非金属矿产

教学过程:

a.检查作业:新疆的宝石和宝石资源。听学生汇报,给小组加分。b.导入新课

出示一包盐

问学生

这是什么矿产?

出示图片盖房子石材

问学生

这是什么矿产?

学生不知道,老师告诉同学们,这是非金属矿产,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新疆的非金属矿产。

1.老师领读1、2、3、4段。思考新疆的非金属矿产出来有盐、石材还有哪些? 2.小组赛读,老师评价。

3.小组同学讨论交流以上问题,小组汇报,老师学生评价。4.老师板书:

非金属矿产

盐类矿产、石灰岩、石材、云母、陶土、自然硫、皂石、蛋白土。5.开火车说新疆非金属矿产的名称。

6.看图认识非金属矿产,同桌互相说一说。7.指名读一读。

布置作业:去超市了解一下,看看我们现在吃的食用盐都有哪些种类? 课后小记:

第三课

金属矿产

教学过程: a检查作业:去超市了解一下,看看我们现在吃的食用盐都有哪些种类?指名说。老师评价,给小组加分。

b导入新课:出示铅芯、铁铲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新疆的金属矿产。

1.出示地图,让学生了解新疆有色金属矿产分布图。学生当小老师来给同学们讲。老师评价。

2.老师领着学生朗读1、2自然段。思考金属分为哪几种?金矿主要分布在新疆哪几个地方?

3.贵金属有哪几种?黑金属有哪些?有色金属有哪些?自然金又叫什么名字? 4.指名读,老师评价。小组同学读,老师评价。男女生读,老师评价。5.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以上问题,小组汇报,师生评价。6.老师板书:金属矿产 贵金属---金 银 铂

有色金属---铜 铝 汞 铅 镁 黑金属---铁 锰

黄金矿产地---阿尔泰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自然金被称为---狗头金 7.看图认识金属矿产

8.开火车说金属矿产的种类。

9.给表现好的小组成员看金属矿产。

布置作业: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收集资料,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品与金属矿产有关。课后小记:

第四课

水气矿产

教学过程:

a.检查作业: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收集资料,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品与金属矿产有关。学生回答,师生评价。

b.导入新课:出示矿泉水,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水气矿产。1.老师领读1、2、3、4、5自然段。让学生思考问题:

什么叫水气矿?温泉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样的是泥火山?火龙洞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作用?

2.男女生读,老师评价。小组读,师生评价。齐读,老师评价。3.小组内同学讨论交流以上问题。4.小组同学汇报。老师评价。

5.老师板书:水气矿产 温泉 泥火山 火龙洞 6.看图了解。同桌把看到的说一说。如果你去旅游,想去哪里看看?

布置作业:了解温泉等水气矿产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 课后小记:

单元小结

第二单元 油气煤炭能源足 单元目标:

11.知识与能力:认识新疆的石油、天然气、煤、能源矿产,风力、水力、光热资源。

1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朗读、师生合作交流汇报、讲解、看图,看视频故事及课外知识的拓展,让学生知道新疆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而且拥有大量的水力、风力、光热资源。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14.教学重点:知道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储量和作用。风能、光能的作用。15.教学难点:重视学生的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高认识,在读中积累,图文结合,让学生了解新疆丰富的能源量矿产和水力、风力、光热资源。16.教学准备:课件、视频、实物

17.学生准备:要汇报的与本课相关的内容。

18.学法:阅读

观察思考

提出问题

合作解决问题 19.教法:启发法、发现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 20.本单元课时: 4 第五课

石油、天然气 教学过程:

1.出示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油田,问学生这是什么?导入新课 2.指名让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资料小卡片上的内容。老师评价。3.女生、男生赛读,学生评价。

4.读了这两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老师评价。

5.看图认识三个油田,塔哈油田、准东油田,塔里木油田。6.老师小结:

7.看图认识英买力气田,加油站,石油产品,石油储存。

8.实践园: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与石化产品有关。9.小组汇报,老师补充。10.老师小结:

板书:

石油

天然气

塔哈油田、准东油田,塔里木油田

英买力气田

本课小结:

第六课

煤炭

教学过程:

1.出示煤,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导入新课

2.同桌说一说,煤能干什么?老师来回巡视,指导。3.学生说,师生评价。

4.让学生阅读,思考问题,除了你们说的煤的作用外,煤还有什么作用呢? 5.学生回答,师生评价。

6.看图了解新疆的煤矿,同桌互相说一说。

7.阅读第二自然段,老师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8.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师生评价。板书

四个产煤区

吐鲁番—哈密

准噶尔

伊犁河谷

库车-拜城

9.出示图片:烧煤做饭、取暖的,用天然气做饭,取暖的,比较一下,结合自家的情况,说一说,煤改气的好处。10.学生小组内讨论,老师来回巡视指导。11.指名说,师生评价。本课小结:

第七课 风能

教学过程:

1.教学生制作风车,体验风力的作用。评价,评出制作风车最好的学生。2.导入新课:风能

3.学生小组内讨论,风有什么本领? 4.学生汇报,师生评价。

5.老师读一二两段。学生评价。

6.学生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师生评价。7.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回答。互动竞争很激烈,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8.出示课件:打达坂城风力发电厂的图片。欣赏完后,问学生这是什么地方? 9.齐读资料小卡片的内容,了解达坂城风力发电厂。板书

风能

可再生

无污染

清洁环保

本课小结:

第八课

光能

教学过程:

1.和学生一起探究太阳光的作用。2.学生带食物上前来说,师生评价。

3.看图认识 光伏发电、靠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路灯。领率高科技的风采。4.老师读本文。学生分大组读,老师打分,男女生读,老师打分。齐读,老师评价。

5.实践园:出示图片

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讨论,煤炭发电,风能发电,光能发电各有什么好处。学生汇报,师生评价。6.看视频:风能光能的作用。板书:

光能

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路灯

二年级地方海西明珠下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解汤圆的由来。

2、让学生知道厦门人吃汤圆的三个节日:元宵节、半年节、冬至节。

3、学习如何做汤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吃汤圆的来历、风俗习性。

2、尝试包汤圆。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相关图片、橡皮泥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吃汤圆歌(出示吃汤圆歌)

搓汤圆,揉汤圆,汤圆甜,汤圆圆,亲亲密密做汤圆。爷爷乐,奶奶笑,全家团圆吃汤圆,吃了汤圆乐开颜。

二、介绍厦门人吃汤圆的节日

厦门人有三个节日吃汤圆,分别是元宵节、半年节、冬至节

三、介绍元宵节,讲解元宵节的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夜、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在汉族,人们会在这天张灯结彩,举行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吃元宵、送孩儿灯、走百病等活动。苗族的偷菜节和彝族的传统节日巴乌节也是在农历正月十五这天举行。

元宵节厦门人吃浮元子,就是煮汤圆,因为浮元子之类是元宵节的节日食品,所以又称为元宵。

四、课外活动:查询元宵节、冬至节、半年节的信息。

第二课时

一、介绍半年节

半年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闽南农村地区。农历六月十五举行。过节时,家家用红粬拌糯米粉做成半年圆,祀神祭祖后全家聚食,以祈求吉祥如意、六畜兴旺。

半年节的风俗始于明代,当时倭寇海贼经常在闽南沿海港口登岸骚扰,弄得人们心神不安,于是,人们安排在农历六月十五日,提前过个“小年”,蒸些小圆子祈求神明保佑平安。

二、介绍不一样的冬至节

冬至节: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后为冬至节,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亚岁,添岁等。古代人很重视这个节日,认为它与春节同样重要。

厦门人在冬至这天清晨搓好汤圆,以汤圆祭祖;午间又要用汤圆到家族祠堂祭拜,名叫秋祭,以表示不忘先人的贡献,表达感谢之意。

三、说说自己家乡的一些习俗。

四、活动总结

这次活动中你收获了什么?

五、实践与探索

1、温馨采访:采访家里的长辈,他们小时候有过半年节吗?现在还过吗?

2、做中学:今年元宵节或冬至节,请帮助妈妈搓汤圆,还可以发挥想象,做出各式各样的“造型汤圆”。

教学反思

主题二:红红火火吉祥年

教学目标:

1、体会我国传统的春节活动的热闹氛围,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

2、在春节活动中能表现出探究的意识,发现春节活动中的新鲜事、有趣事。

3、学习搜集与春节活动相关的资料。

4、学习在人多拥挤环境中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5、表现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1、展示春节期间的特色物品,体会春节活动的热闹气氛,感受人 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2、学习在人多拥挤环境中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3、表现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行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的个“春节”的相关资料、具有春节特色的物品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介绍厦门的春节

厦门的春节与全国各地一样热闹、喜庆,却也有这特殊的习俗。初一早晨,各家各户敞开大门接纳八方祝福,人人吃甜茶,祈求来年甜甜蜜蜜过日子。有趣的是初一早晨人们不做饭,而是吃除夕煮好的“余饭”,预示新年“有余”。

二、厦门人正月初三不走亲访友

厦门人在正月初三这日是不去拜访亲友的,这一摊留给过去一年有新丧亲人的家庭,用来祭奠亡人。虽然现在很多家庭没有祭奠亡人,但大部分厦门人选择在这天去厦门周边的风景名胜游玩。

三、说说老家的过年习俗(学生先个别说,后再小组里交流)

四、课外活动:摘录春联。

第二课时

一、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里又一个热闹的日子。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要点起彩灯,合家团聚,一起吃元宵,一边赏明月。

每年厦门市政府都会举行“红红火火吉祥年”大型元宵艺术灯会,最早是在中山公园,之后转到白鹭洲公园,今年则搬到了园博苑。人们赏花灯、看花车、跑旱船、耍狮子、舞龙灯、猜灯谜,热闹非凡。同时厦门和金门两地在元宵节当晚,隔着海峡齐放五彩缤纷的高空烟火,为两岸和平加油。

二、欣赏《正月歌》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饱,初四神落地,初五隔开,初六肥,初七七元,初八团圆,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十一请女婿,十二返来拜,十三吃稀饭配芥菜,十四结灯棚,十上元螟,十六拆灯棚。

三、活动总结 活动总结:这次活动中你收获了什么?

四、实践与探索

1、第二课堂:去年的元宵节灯展太精彩了,今年我们一定还要去参观灯展,写下我们的所见所闻。

2、交流会:贴春联是一民间习俗,我家贴的春联是: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珍贵的海洋生物 主题一:中华白海豚

教学目标:

1、介绍白海豚,让学生了解它是海洋上的“熊猫”。

2、让学生了解白海豚的家园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华白海豚的生活习性。

2、如何保护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介绍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是海洋上的“熊猫”,属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二、介绍中华白海豚的理想家园

中华白海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靠近海岸的水域,也游弋于内海的港湾和河口一带。厦门港水域地理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鱼类资源丰富,是中华白海的理想家园。

厦门人称中华白海豚为妈祖鱼、镇港鱼。在春天朝圣妈祖是,也正是中华白海豚你大群出现在厦门海域的时候,而且每逢它们出现,海面上总是风平浪静。从前渔民们在海上作业时如果遇到白海豚,都要向它叩头感谢。

三、课外活动:查找关于中华白海豚生活习性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了解中华白海豚的生活习性

1、它用肺呼吸,属水生哺乳动物。

2、它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虾类、乌贼等。

3、让学生交流查找到的资料。

二、欣赏中华白海豚的相关图片。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四、实践与探索

1、热线调查:据专家统计目前在厦门近海海域仅有一百多头中华白海豚,是什么原因造成逐年减少?请访问周围的人。

2、金点子:为了拯救濒临灭绝的白海豚,我们赶快来想办法吧,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教学反思

主题二:文昌鱼

活动目标:

1、介绍文昌鱼,让学生了解它是国家二级保护的水生珍稀野生动物。

2、让学生了解文昌鱼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环境。

3、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昌鱼的生活习性。

2、如何更好地保护文昌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奇特的小鱼

1、介绍文昌鱼

文昌鱼是研究动物化的珍贵海洋生物,被誉为“活化石”,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水生珍稀野生动物。

2、介绍文昌鱼的外形

(1)文昌鱼的外形十分奇特:全身半透明,没有头,没有眼睛、鼻子,也没有耳朵。文昌鱼一般有三至五米长,身儿细长,两头尖尖,与樵夫的扁担十分相似,所以又叫薪担鱼、无头鱼。

(2)文昌鱼被称作鱼类的祖先,据说现在文昌鱼已濒临来绝,刘五店一带的海域是为数不多的适合文昌鱼生长的黄金宝地呢!

二、课外活动:查询有关文昌鱼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介绍神奇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刘五店一带海域,生活着一条凶悍的鳄鱼精。鳄鱼精常常化身白衣少女,祸害人间。

话说宋朝绍兴二十三年秋,朱熹刚到同安任主簿。一天夜里,他正批改公文,忽然发现有个白衣女郎潜入屋里。朱熹想:这必是恶名昭彰的鳄鱼精了。他连忙将手中的朱砂笔奋力掷去。鳄鱼精一声哀号,转身往海上逃跑,不久后死去了。传说它的骸骨变成了一座小岛,就是今天的鳄鱼岛,它的尸体腐烂后长出了许许多多小虫。据说朱熹用来除害的朱砂笔是文昌帝君的化身,所以后人把这种小叫做文昌鱼。

二、介绍文昌鱼的家——刘五店

翔安区刘五店一带以盛产文昌鱼而出名,在上世纪30年代就成为世界各国海洋生物海洋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基地。

为什么文昌鱼喜欢生长在刘五店一带水域?原来,刘五店一带海水水质清洁,咸度适中,最适于文昌鱼的生长。不过,进来这一带的海域的水质正遭受人为的破坏,文昌鱼的产量大不如前。相关部门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实行了休渔期、限制滥加捕捞等方法,力争挽救这群可爱的濒危物种!我们多么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再见到有大批大批的文昌鱼畅游在厦门蔚蓝的海域里!

三、实践与探索

1、热线调查:今年来文昌鱼出现自由下降趋势,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做个小调查吧。

2、金点子:为了保护文昌鱼,厦门市政府采取了好多措施。让我们也来想个办法吧。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变化中的家乡

主题一:英雄三岛与对台小商品市场

教学目标:

1、了解英雄三岛与对台小商品市场的由来、相关历史。

2、培养热爱维护和平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英雄三岛与对台小商品市场的由来、相关历史。

2、激发维护和平统一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知道英雄三岛是哪三岛吗?它们在哪里?

交流信息:大嶝、小嶝、角屿是翔安的三个小岛,与金门相隔一水,被称为英雄三岛。

二、介绍战地观光园

1、“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图片展示

2、文字阅读:“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是大嶝岛的观光旅游点之一。步入景区的每一个景点,都仿佛身临战地,接受战争的洗礼。院内有“英雄三岛军民史迹馆”、“军事武器陈列馆”、“英雄雕塑广场”、“和平统一广场”、“国防教育园”等十八个景区。战地坑道是20世纪50年代“解放厦门”斗争最前沿的阵地,现在运用高科技声光模拟效果,再现了当年激战的情景。

三、课外活动:搜集与英雄三岛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第二课时

一、介绍对台小商品市场

1、来历: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前烽火连天的地方,现在变为旅游胜地,不少国内外客商争先在英雄三岛投资商贸。1998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

2、用途:大嶝对台小商品市场有四百多间商店,两岸商品琳琅满目而且价格便宜,是旅客购物的天堂。

二、实践与探索

1、快乐家门游:我们一起到战地观光园参观,实地感受一下英雄的战斗史。

2、交流会:英雄三岛观光公园里有一座望金楼,站在楼上,金门岛的青山绿水历历在目。如果你登上望金楼,你最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教学反思

主题二:鳌冠村虾苗培育基地

教学目标:

1、了解鳌冠村如何培育虾苗。

2、了解培养虾苗对鳌冠任务呢意义。

教学重难点:虾苗是怎样培育的。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了解鳌冠村

在我市海沧区东北,坐落着一个依山傍海的村庄——鳌冠村。这个人口不到三千人的行政村,村民们学科技、闯市场,培育的虾苗游走天下,称为闻名全国的虾苗培育基地。

二、虾苗是如何在鳌冠村培育的1、图片展示介绍

2、交流资料

(1)所谓虾苗,是指把刚刚从虾卵钟孵出的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幼体,培育成大约0.6厘米长的虾苗。

(2)培育虾苗是有时间性的,分为旺季和淡季。(3)培育虾苗对卫生、温度等环境的要求较高。

三、课外活动:搜集培育虾苗的相关知识。

第二课时

一、介绍培养虾苗使鳌冠人过上小康生活

鳌冠村的虾类育苗业始于1986年。20世纪90年代开始,村民们通过股份制形式创办了二十余家育苗场,并逐渐形成如今育苗一条街的规模。目前,村里年产虾苗达60亿尾。村里各式漂亮的居民小楼淋漓,水泥村道上汽车如梭,大部分村民都提前过上了小康生活。

二、实践与探索

1、交流会:鳌冠村这么多的虾苗是怎么卖出去的?

2、第二课堂:我们一起到鳌冠村,亲身体验如何养育虾苗吧。

教学反思

主题三:玛瑙王国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玛瑙,它的价值、用途。

2、了解厦门市的玛瑙村在哪里。

3、了解玛瑙村如何产玛瑙。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玛瑙,了解玛瑙给东浦村带来了什么。

2、了解其价值、用途。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厦门市的玛瑙村在哪里吗?

交流:厦门市海沧区东孚镇东埔村是远近闻名的玛瑙村。这里加工生产的玛瑙饰品品种繁多、样式新颖、做工精美,远销国内外。其市场份额已占全国的90%,全球的80%。

二、东埔村成了玛瑙第一村

1、介绍东埔村

2、“玛瑙村”的来历:上个世纪90年代,东埔村先后兴办了七十六家玛瑙加工厂,创造价值近亿元,被誉为“玛瑙第一村”。

三、走,到东埔村去看看

1、东埔村玛瑙产业的兴起。

2、玛瑙给东埔村带来了什么?

(1)产销一条龙,使玛瑙加工业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发展特色旅游。

四、课外活动:查询玛瑙的相关知识和信息。

第二课时

一、让我们认识玛瑙

1、产生:玛瑙主要产于或是岩裂隙及空洞中,也产于沉积岩层中,是二氧化硅的胶体凝聚物,是一种石英矿,其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

2、用途:可以作为药用、首饰、工艺品材料;可以协助治疗多种疾病。

3、价值

(1)玛瑙的硬度超过水晶,具有致密细腻、坚硬耐磨、色彩丰富等特点,是雕琢美术工艺品的上等材料。

(2)玛瑙中含有铁、锌、镍、锰等多种微量元素,制成饰品长期佩戴有益身体健康。

4、世界上著名的玛瑙产地有乌拉圭、巴西、俄罗斯等地。东孚玛瑙加工业的原材料是从乌拉圭和巴西进口的。

二、实践与探索

1、热线调查:调查身边佩戴玛瑙的人的年林、性别,并询问佩戴的目的。

2、在线搜索:厦门市不产玛瑙,奇怪的是海沧区的东埔村竟然能成为玛瑙加工的王国,这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谜,这谜底究竟是什么?

教学反思

主题四:十里长堤跨碧海

教育目标:

1、了解厦门海堤。

2、了解厦门海堤是如何建设的。

3、厦门海堤的用途给厦门带来的变化。

4、培养热爱厦门,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厦门海堤。

2、知道海堤是如何建设的,用途及给厦门带来的变化。

3、培养热爱厦门,热爱祖国的情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介绍厦门海堤

厦门海堤又称高集海堤,是厦门市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曾经是连接陆地和厦门岛的唯一通道。海堤全长2212米,顶宽19米,一边是出入岛的铁路和公路,另一边是行人和自行车的通道。

二、听听移山填海的故事(配合图片介绍)

1、了解厦门海堤的建设提议

1950年春,陈嘉庚先生在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修建厦门海堤的建议,毛主席亲自批准修建。

2、建设的经过 1954年1月全面开工建设厦门海堤,共花两年零三个月的时间。1955年10月厦门海堤通车,朱德委员长为“厦门海堤纪念碑”题写“移山填海”四个大字。

1955年10月,厦门人民又动工兴建集美海堤。两条海堤总长5032米。

三、课外活动:查询厦门海堤的信息。

第二课时

一、看看天堑变通途

1、给厦门带来的变化

厦门海堤是厦门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海堤建成的同时,鹰厦铁路也顺利通车,把厦门同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杏林工业区拔地而起,厦门变成了初具规模的工业城市。厦门港成为国内大批出口物资销往国外的一大港口。

2、展望

二、实践与探索

二年级下地方课教案

二年级下地方课教案(精选6篇)二年级下地方课教案 第1篇一年级地方课教案(下)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单元 心理健康 第三课 我...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