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待不公平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对待不公平范文(精选5篇)

对待不公平 第1篇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 我满怀热情, 对每一个孩子都采取一样的态度一个也不放弃。我认为只要我努力, 只要我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 只要孩子们肯努力, 任何一个孩子都会学好英语。所以不管是谁, 只要是他在英语学习上有问题, 我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去帮助他, 有时候甚至为了学生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 让我对自己的想法产生了怀疑。

我一直很看好班里的一个男生, 个头小小的, 很聪明, 其他功课都很不错, 可唯独英语是他的“死穴”, 每次考试, 40分都算高的。每天上课他大多数时间在睡觉, 偶尔听那么一两句, 可就他听的那一两句就够一些学生半个小时学的了。为此我没有少花工夫, 有时甚至给他一个人单独开小灶, 即便如此, 他还是每天照睡不误。恨铁不成钢的我终于有一天在班里爆发了。我在他上课睡觉时打了他, 不过刚开始只是警告性地轻敲了两下他的脑袋, 可接下来的一幕让我震怒了:他竟然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质问我:“你是什么东西?凭什么管我?”也许是期望太高, 我一时接受不了他这样的质问;或许是老师的尊严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我气急败坏地给了他几个耳光。下课之后, 我逐渐冷静了下来, 我把他叫到了学校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跟他谈心, 我不明白他为什么会反感我对他的管教。原来他认为我老管他, 是因为我对他不满。当我们敞开心扉解开彼此的心结之后, 他一改往常的学习态度, 再也没有在我的课堂中睡过懒觉。学习成绩也可想而知,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甚至90分, 英语再也不是他无法攻克的难题了。班里的同学对此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一些成绩不好的, 害怕学英语的学生也以他为榜样, 逐渐对英语学习有了信心。在两年后的高考中, 他考出了90分的成绩, 虽然不是高分, 可至少他从高二才开始真正接触英语, 能在两年的时间里有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也正是由于他的英语没有给他拖后腿, 他最终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总有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 这些学生有的是学困生, 有的是不爱学习的学生。有些老师往往只会一味地教育那些不爱学习的学生, 而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则不知道该怎么办, 只能任其发展。其实, 学困生更加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也更加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

学困生的产生由来已久。我们国家的教育很少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旦学生无法适应教材、教学方式、教学进度和达到所谓的统一水平, 就很有可能沦为“学困生”。

许多教师面对学困生会表现得不耐烦, 觉得就算自己再怎么努力教也是白费工夫, 认为他们就不是读书的料, 进而对学困生不关注, 采取放任自流, 甚至是自生自灭的态度, 结果导致恶性循环。因为他们接受新知识所花的精力要比别人多很多, 而老师又不停地在传授新知识, 长此以往, 他们一定会丧失学习的信心。

差生则指那些不爱学习, 并且在课堂中还要故意捣乱的学生。这些学生令很多教师十分头痛, 刚开始老师可能还会特别地关注他们, 但经过几次教育失败以后, 就会慢慢地放弃并冷落他们, 只求他们能乖乖坐在教室里就可以了。

其实, 这些不爱学习的学生往往很聪明, 但是他们又缺乏学习主动性。他们像小学生一样, 需要老师一直跟在后面督促才会学习。一旦脱离老师的管制, 他们就会把学习的事情抛到脑后。

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不应该放弃, 我们应该寻找一种适合的方法去教育学困生, 并且不断引导, 使他们提高学习兴趣。放弃他们就意味着害了他们, 后果将不堪设想。当教师试着真正走进这些学生的心里, 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也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认可。有时老师几句简单的表扬或鼓励, 会让他们十分激动, 只要他们用心学习, 他们就会在短期内取得可喜的进步。而这些, 是在普通学生身上很难发现的。

另外, 有些差生并不是真的不爱学习。你可能会注意到, 有的差生的个别科目成绩特别好。一个学生曾经说道:“如果我是老师, 如果我的学生上课不用心听讲, 我会认真反思, 写一份检讨书”学生不爱听老师上课, 很有可能原因就出在老师身上。如果老师的课上得很好、很生动, 怎么可能不会吸引学生专心听课?这给老师很大的启发, 我们不能把所有错误都归结到学生身上。下次如果再碰到所谓的差生的话, 请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公平对待学生 第2篇

学校中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出现,主要体现在师生的不平等上。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与不同学生的互动存在偏差

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上都有不同的体现。教师对高期望的学生通常是民主的肯定的而对低期望的学生主要是专制的否定的和控制的。

2、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同一行为的评价不同 教师对有好感的学生容易忽略其缺点,就算犯错了也很容易被谅解。而对印象不好的学生即使其答对了也会认为是瞎猫碰上死老鼠,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

3、让部分学生享受不正当的“特权”

如在班级中编排座位就是班级中身份地位的特征重要表现,一般教师会把那些与自己关系密切,有好感的学生排在讲台附近,而期望不高的学生则排在后面。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与核心,也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对待学生不公平就是接受教育的不平等。同时公平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职业责任。

那么教师如何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一视同仁 正视差异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待学生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对不同出身、性别、智力、相貌、年龄、个性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关心爱护,不偏见,不偏袒,不以私利和个人的好恶作为标准。当然一视同仁也不能机械的理解和实行一视同仁,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视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

2、体谅差别和宽容不足

公平对待学生当然包括有缺点和不足的学生,能否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能否体谅和宽容有缺点和不足的学生正是考验一个老师能否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时期,容易出错也是在所难免的,同时也应切身体会学生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不尽人意的地方要能够宽容。

3、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

加德纳的智能多元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强项和弱项,这些强项和弱项不是高低好坏,而是多样化的表现。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作为教师应该承认差异,顺应差异,给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尽可能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公平的机会,兼顾每个学生的特点。

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第3篇

关键词:平等;公正;优生优育现象;由亲厚友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0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001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这些年来,新课程理念的阳光正在沐浴广大农村校园,农村学校师生关系的主旋律还是民主、平等的,但时常也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教育行为中的一些不公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教学中的优生优待现象还很严重

一些教师过于追求考试成绩,课上放弃了差生,想尽种种理由拒绝他们参加升级考试,而对优生却过度关注,使班级形成一种贫富悬殊、权利机会不均等的现象。

顾及“时间”,打住读书。一位教师执教《赵州桥》,讲课开始引导学生补充赵州桥资料,叫起一位女生读资料。短文中有句“……鲁班说:‘但走无妨……”这位女生先念成“但是无妨”,经同学纠正后,念成“但无妨走”,经同学再次纠正后,又念成“但妨无走”。教师急了,没等学生念完,一摆手赶紧让她坐下。随即让优生接着读。课下座谈时,这位教师道出了苦衷:“如果再让这孩子读下去,我的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了……”

顾及“面子”,视而不见。一位教师教学生组词,板书时将“辩论”写成了“辨论”。这时,一位扎着小辫的小姑娘怯生生地站起来给老师指了出来。孩子本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可老师只“嗯”了一声,对该生不理不采。该生红着脸灰溜溜地坐下了。姑且不论教师失去了很好的教学资源,也不论该生有很好的不“维师”不“维上”的学习态度,单就教师来说,“先生”的架子始终放不下:有领导听课,你单挑我毛病,这不成心找“碴”吗?尽管理论上承认学生该表扬,但实际上就不愿意给个笑脸,给个掌声,给句欣赏的话!我真的很担心小女孩下次还敢不敢再次举起稚嫩的小手,还敢不敢面对老师的再次“走眼”。

顾及“教案”,打断发言。一位教师上中年级品德与生活课,课题是《快乐永相随》,教师语言无论从导语还是承接语,无论是学生的发言还是情景剧的编排,都始终围绕着“快乐”进行。课堂氛围很融洽,发言的孩子快乐,老师也喜上眉梢。坐在教室后面的我看到晓鹏头总是低低的、闷闷不乐。该教师也觉察到了,叫他发言,还告诉孩子寻找快乐的方法有很多种。晓鹏站起来,眉头一皱说:“我爸爸妈妈经常吵架,我不快乐!”我想,多好的课堂生成资源呀,有了这一话题,就会把孩子们的讨论点引向高潮了。可这位老师没有这样做,制止了晓鹏的发言:“你别说了,说了你会更伤心的,还是坐下想想快乐的事吧。”晓鹏紧闭嘴唇,慢慢不情愿地坐下了……课堂还在继续,可晓鹏怎么也快乐不起来。问旁边的学生才知道,晓鹏平时说话吞吞吐吐,声音还很小,我知道,他是属于“差生”的行列,怕有领导听课说“砸”了。

二、管理中的优亲厚友还有市场

选用科代表或小组长,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选派学科竞赛选手,不履行班级民主评议、公开公平竞争程序,班主任一个人说了算,或“优先”村干部,或“厚待”亲朋故友。

乱征订、乱收费、乱补课的“三乱”现象,因收费政策明文禁止,已经不再公开进行了。但审视我们的教学管理行为,个别教师对一些教辅资料还在诱导学生、暗示家长购买,对“不听话”的学生或家长还另眼相待。

个别村校负责人对班级或学校的所谓“害群之马”专门“掐尖”,对付的法宝依然是“拳脚相加”,只不过由过去“当众行为”演绎为“背后行为”罢了。学生“认罪伏法”后,立功表现就是“淘厕所、扫院落”接受劳动改造的“校规”处罚。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传统教育教学观念还根深蒂固。现在农村基层学校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民转公”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学习,还有一大部分虽然是七八十年代老中师毕业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习惯于传统教法、管法,头脑中有意无意地排斥新理念、新方法。“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材”“棒下出孝子”“师道尊严”等旧有观念还在影响他们的教学管理行为。一旦“动口”不管用,那就只好“动手”了。

二是领导的短期功利行为加剧了教师的“唯分数论”。新学期伊始,领导们说起新理念来宏篇大论、滔滔不绝。但一到评价教师、兑现奖励、晋升职称时还是靠“一张试卷定终身”。教师只好重视语、数、英主要统考学科成绩,其他“副科”只能草草“赶”完、“交差”。大量的单调、乏味的课堂练习,导致学生毫无兴趣。所以,一些“差生”考试总不能及格,总给教师的名次“背黑锅”,当反复讲解习题仍旧不会时,也就是“动手”的开始了。

三是依法执教思想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一天上午,学校来了两位家长,还带着一个孩子,说孩子因打架被学校开除了。家长去学校解决问题,但学校不让进门,没办法,只好找中心校来解决。说着说着,孩子的妈妈放声大哭起来,并厉声质问:“学校有没有权利不允许孩子上学?”见此,我赶紧安慰家长:“别着急,慢慢说。”我告诉家长:“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把孩子教育好,学校一定会认真解决此事,孩子一定能够上学的。”这位家长还是通情理的,记下了中心校的联系方式后走了。通过调查村小学得知,这个孩子带头打架,态度蛮横,不服管教,村小校长一怒之下给“开除”了。因教育法规意识淡薄,造成了对学生的侵权行为。认识提高后,这位校长主动去了学生家,并和家长进行了有效沟通,“接”回了学生。

四是个别教师心理失衡,往往迁怒于学生。有的农村教师没有认识到孩子年龄较小,还不成熟,身心正处在发展中,也没有认识到他们来自不同家庭,因遗传素质、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的不同,接受知识有快慢之分,接受多少也不尽相同,而只关注考试名次。当部分青年教师由于种种导致个人情感、情绪有了变化时,再加之学生犯错误的诱因,就极易将情绪迁怒于“拖班级后腿”的“差生”身上,造成“师源性”伤害。即使是农村一些骨干教师,一想到去年成绩名次朝前,今年成绩因后转的某某“拖后腿”而让班级“背黑锅”,也会迁怒于某某,做出与师德不相称的行为来。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农村学生多,而学生家长大多素质不高。面对这一现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就要使教学行为合法化。《教育法》第九条指出:“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优生、差生要同等对待。《教育法》第36条:“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的权利。”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招生时不能有远近亲疏之分。《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就告诉我们要保证巩固率100%,“一个都不能少”是我们农村教师的第一职责。《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的现象”。这说明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教师法》所不允许的。“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这说明大张旗鼓的反对制止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是法律赋予教师的职责。

二是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就要熟悉、用好一些教育政策。《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面性作用。”“2010年在全国实现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目标。”农村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农村教育的综合功能,提高办学效益。”“农村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到2007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些政策意味着什么?确保普及率、巩固率100%,确保九年义务教育,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基本职责。这意味着我们不但要教学生知识,还必须开发家长教育资源,提高家长素质,进而提高全民素质,在教育上为“三农”服务。原教育部长周济说:“投入再不足也不能乱收费。在这一点上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

三是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就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苏霍姆林斯基语)。像全国优秀班主任田丽霞所说:“教师要尽可能地把孩子的问题解决在学校,轻易不要推给家长,推给上级教育部门,否则,我们的孩子会变得更难教育,我们的工作也就会变得很不顺利。”我们要把家长当“人”看,包容家长,开发家长,进而提升家长素质,为“三农”服好务。孩子之间闹矛盾,有的家长通情达理,有的家长不依不饶。对此,教师要不恼不愠,学会“冷处理”。

四是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就要智慧地教学,辩证统一地教学。传统教学讲究传授知识,现在讲究重过程、方法、体验。但如果忽视知识的传授,那么过程、方法、体验也就成了空中楼阁。现在提倡“以学论教”“依学路设计教路”,但不能“唯儿童论”。“放飞”的是孩子的思维,“放飞”的是孩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严格要求,严肃纪律,严谨班风、学风、校风,严格作业,这些永远没错。但应严而有度、严而有法、严而有序、严中有爱。

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第4篇

一正视差异, 正确对待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两片简单的叶子都是如此, 何况是有血有肉、有着复杂思想感情的学生呢?受生理、心理、学习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学生肯定会存在个体差异,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 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思想、个性和行为。这种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中不可能整齐划一, 思想上会有不同、行为上会有差异、成绩上会有高低。有的可能是胆子大, 爱表现;有的可能是比较安静, 不爱说话等。因此, 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看待每一位学生, 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同样深度的知识, 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 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考出好成绩。而必须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用一颗赤诚的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只有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才会爱老师, “亲其师, 信其道”, 教师要从心理上正视学生的这种差异, 接受这种差异, 发自内心地去爱每一个学生, 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成绩好的学生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赞许, 成绩差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二是非分明, 公正对待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难免会遇到这种情况, 当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不好的学生发生矛盾时, 该怎样处理, 能否是非分明、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 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 有的教师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对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很严厉的批评教育, 有时还会新账老账一起算, 而对平时表现好的学生, 教师总是认为他们自尊心强, 平时也很少犯错误, 就经常轻描淡写地说几句算了。但这种简单处理的后果往往会产生很多问题, 首先, 这样做对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是一种歧视,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教师怎么就知道一定是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的错呢?万一教师冤枉了这位学生, 教师知道会给他的心理带来多大的伤害吗?如果学生觉得冤枉、委屈, 而老师又不听他的解释, 就会给他造成逆反心理, 他会觉得自己在老师的心里已经定格了, 怎么做都没有用, 可能从此以后, 都懒得去解释了, 破罐子破摔了。其次, 这样做容易助长平时表现好的学生的自满情绪, 他会有一种优越感, 常常表现出做任何事情总是高高在上, 这样也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学生犹如一棵棵小树, 在其成长的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小心翼翼地去这些“歪枝”、“斜枝”剪掉, 而不是将其拦腰砍断或连根拔起, 也不能一味地放纵宽容, 害怕疼而不去修剪它, 只有这样小树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因此, 教师在管理过程中, 要是非分明、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如果学生之间发生矛盾, 教师首先要让自己静下心来, 不要让这件事本身影响了自己的是非判断, 让学生也都先冷静一下, 想想事情的发生过程, 让他们自省, 然后, 平心静气地听听每个人的说法, 尽量给他们时间让他们把内心的委屈都倾诉出来, 在听的过程中, 教师就会弄清事情, 这时教师决不能和稀泥, 一定要给出一个正确的判断, 因为不但是当事人在看着你, 其他的学生也在看着, 所以教师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是谁的错就是谁的错, 一定要批评教育, 但这种批评教育一定要掌握好度, 决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也不能乱扣帽子, 批评教育适可而止。接下来就要耐心地给他们分析事情为什么会到了现在这个地步, 如果再发展下去后果会有多么严重。就这件事情而言, 如果我们换一种解决方法, 事情的结果是不是就会完全不同了?这样处理完之后, 会让学生内心佩服教师, 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也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对每个学生都是公平的。只要你能是非分明、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发现优点, 真诚对待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结构是多方面的, 在每个人的智力结构中都具备至少八项智能, 只是各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和发展程度不同, 人类在所有智能中都有创造的可能, 按照多元化的理论, 每个人都有自己智能的强项与弱项,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 也就是说没有一无是处的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 有的学习好、有的体育好、有的劳动积极、有的组织能力较强等。作为教师, 我们要懂得欣赏学生,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与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与精神世界。及时发现并肯定每个学生的优点, 及时表扬, 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从而促进每个学生都更加努力地发展自己。千方百计让学生有用武之地。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师应该多接触学生、多和他们谈心、多了解他们的生活, 留心观察每个学生, 用欣赏的眼光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太好, 但是他的道德品质特别好, 有礼貌、乐于助人, 对班级的工作特别上心, 这些可能是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所不具备的, 教师应抓住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在班级里真诚地表扬, 这样会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感觉到自己并非一无是处, 在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声中, 让他们逐渐地找到自信。再如, 个方面入手:

第一, 科学分组, 合理搭配。教师首先要对全班学生进

有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一般, 但在音乐或体育等方面很擅长, 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这些长处并给他们创造机会, 举办这些活动的时候, 一定要让他们成为主角, 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并给予及时、真诚的肯定和表扬, 让这些学生在发挥自己特长的时候找到自信。相信, 在这一次次的肯定和掌声中, 每个学生都会找到真正的自我, 健康地成长、全面地发展。

[责任编辑:王以富]

摘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责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公平对待学生, 必须正视差异、正确对待, 每个教师应做到是非分明、公正对待、发现优点、真诚对待。

如何公平对待幼儿的打架事件 第5篇

事件回放:

吃中午饭时,小蓓不小心把饭撒在了琪琪的身上,琪琪不开心,便一把把小蓓的碗推到地上了。两个小朋友一饭不和,就开始打起架来。其他的小朋友也开始起哄,在一旁手舞足蹈,甚至还有小朋友喊,打、打、打。

处理过程:

遇到这种事情,老师要如何处理呢?实际上,小蓓吃饭不小心把饭撒到琪琪的身上,这是他的不对。而琪琪后来把小蓓的饭碗推到地上,是他的不对。其他的小朋友围着起哄,又是他们的不对。因此一件事情里,参与的三方人员都有错。

事先要问清楚事情的经过,不仅需要听当事两个小朋友的说法,还要听一下其他小朋友的说法。老师在批评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三方都有错,任何一方都不能漏掉。

对于小蓓来讲,批评的重点在于,吃饭就要好好吃,不能随便把饭弄到其他小朋友身上去。试想一下,你也不愿意别的小朋友把饭弄到你身上,是吧?所以,你要向琪琪道歉。

对于琪琪来讲,他的错误在于把小蓓的饭碗推到了地上,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批评的重点在于,小蓓把饭弄到你身上,你不应该报复他,而是应该立刻报告给老师,让老师来处理。不然,你没有犯错都成了犯错了。以后记得,遇到事情要及时通知老师。你打翻了小蓓的饭碗,你要向他道歉。

对于其他小朋友,他们两个打架,你们都不知道去劝解,或者是跑来报告老师,还起哄让他们打得更凶,你们这样做,对吗?小朋友就要相互关怀,相互关爱,才能做好朋友,对不对?所以起哄的同学,都要受到惩罚,老师罚你们和小蓓、琪琪一起打扫掉在地上的饭粒。

对待不公平范文

对待不公平范文(精选5篇)对待不公平 第1篇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 我满怀热情, 对每一个孩子都采取一样的态度一个也不放弃。我认为只要我...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