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俄语说课设计范文
初中俄语说课设计范文第1篇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华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代数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数轴”的第一课时内容。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 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 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⑷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五:教学策略: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的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首先复习提问:有理数包括那些数?学生回答后让大家讨论:你能找出用刻度表示这些数的实例吗?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悉的带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温度计,并提问:(1)零上5°C用 5 表示。(2)零下15°C 用 -15 表示。(3)0°C 用 0 表示。然后让大家想一想: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数轴。结合实例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的感觉。)(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的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与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伸。)(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里说明任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
1、
2、3负数反之。单位长度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以示范。
画完数轴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通过讨论由师生共同得到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数学概念“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让学生讨论: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
2、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数轴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请同学画在黑板上)
学生在画数轴时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画完后教师给出评价;并强调: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画数轴时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有了数轴以后,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那么反过来,数轴上的点是否只表示有理数呢?作为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考,为后面实数的学习埋下伏笔,这里不再展开。
利用黑板上的例题图形让学生来操作,教师提出要求:
1、要把点标在线上
2、要把数标在点的上方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数轴的理解,进一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当然,此题还可以再说出几个有理数让学生去标点,好让更多的学生去展示自己,并进一步让学生从中感受已知有理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从而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为巩固本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六)、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七:板书设计:
数轴(1)
知识点回顾
例题1
对小学学习知识
回顾梳理
例题2
出示挂图
初中俄语说课设计范文第2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只小鸟》。下面我就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课的设计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与学情
《一只小鸟》是北师大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作者冰心以细腻、柔美的笔触,写了一个欢快而又凄婉的故事: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每天在树枝上唱歌,孩子们非常喜欢它,就用弹子打伤了小鸟。两只老鸟箭似的飞来,接住小鸟把它带回巢中。从此,孩子们再也听不到小鸟的歌声了。文章以爱为主旋律,歌颂了亲情的伟大;批评了不成熟的儿童因爱的方式不对,给鸟儿带来伤害的错误行为,告诉我们生命是平等的,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和谐的,我们人类应当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应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文章篇幅虽小,内容简短,却能撩起隐藏在读者心里的爱,带给人们深深的反省,对学生珍惜鸟类、理解亲情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主体单元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和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但由于孩子平时对周围事物缺少观察,课文中的情景对孩子们来说还是很陌生的。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可能对喜欢小动物为什么不能拿回家饲养感到不解,因此,教学时在尊重学生体验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喜欢的事物不要去勉强它甚至破坏它,,而是要去精心呵护,给它们自由。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能联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
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的情感;
3、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美和爱护小动物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保护鸟类的情感,并理解亲情的伟大。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想象情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保护鸟类的情感,并理解亲情的伟大。
三、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根据教材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本人拟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
2、谈话法
3、品读感悟法
4、拓展提升法。
5、总结升华法。学生活动我选用了合作学习法、品味诵读法、比较探究法、练习实践法。通过讨论、朗读、交流、练习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以学生的“自主感悟”为主,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涵,谈自己的感受和对文本的不同理解。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体验,培养良好的观察想象、信息搜集、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课堂教学的过程预设为五个环节,情境导入 整体感知
品味探究
拓展提升
总结升华。
(一) 情境导入
一堂课的导入,对课堂教学效果极为重要,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动,使思维处于高度的自觉主动的地位,才能称之为有效。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小鸟和父母在一起的图片,配以小鸟的叫声,轻松愉快的轻音乐,加之老师的激情导语:“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清晨,阳光洒满大地,每一篇树叶都穿上了金黄的衣服,临街的小河叮咚作响,高高的树枝上,一只小鸟快乐的歌唱,她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鸟,她得到了爸爸和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她每天都在巢里一边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一边在为大自然的美丽而歌唱。”紧接我以谈话的方式问孩子:“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参与后我话锋一转“可是,有一天这美丽的歌声却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样让学生听到小鸟的叫声,看到小鸟幸福的生活,置身美丽的情景,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教师的距离,同时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悬念的设置也让学生有了探究的欲望。
(二)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时,我准备在学生读通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以“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为学习课文的突破口和主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四个小环节
1、检查预习了解学情。在检查预习情况的同时出示学生有困难的词语进行学生间的互教互学。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能够读通读顺课文,根据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明白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的是一只怎样的小鸟?画出相关的语句。
3、自由选择,品读语言。这时就用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些句子,并和同桌比一比。
4、探究学习。同学间合作交流说一说这到底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了这是一只既快乐又可怜的小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三) 品味探究
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的语言和情感做进一步的探究。新课标说:“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收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叶圣陶先生也将这一过程称之为“美读”。通过问题设计,将课文推进的选择权交给学生。
在通过抓住“天天”突破本文的感情主线“喜欢”之后,我准备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孩子们那么喜欢的小鸟,它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呢?”这个问题,让学生边读边用笔画出相关语句,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在多层次的交流中,品尝读书的果实,揭示出本文的感情主线“喜欢”。
如果学生体会说“它是一只快乐的小鸟。”,或“它是一只可爱的鸟”,或其他独特感受时,我将及时追问“你们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哪些词句让你读懂它是一只可爱的、快乐的、幸福的小鸟?” 然后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清脆和柔美”等,引导孩子们展开想象,并运用多媒体再现大地的美景和小鸟的叫声,体会出自然的美和小鸟歌声的美。练习孩子的生活实际设计对话,从自己与家人的生活体验中体会到小鸟一家的幸福快乐,感悟出亲情的美。让孩子们对美德感受更丰富、更直观。这样对教学的重难点也有了突破。
品读课文的第
五、六自然段时,在伤感的音乐氛围中,我请孩子们自读课文,勾画出最让自己心痛的句子,然后大家一起交流。在交流时通过词语“箭也似的、飞、接、衔”,引导学生再现当时悲惨的一幕,去体会亲情的伟大,去感受老鸟痛失爱子的悲伤。当学生交流到小鸟受伤后,血一滴一滴从树隙里滴下来的时候,我引导孩子用多种形式的读,让他们心中“微波粼粼”,涌动着悲伤的感情,然后在课的结尾,用真实的故事、富有感情的语言,用巧设的句式“我们再也不能看见,我们再也不能听见”引领学生深思,并随着学生的回在黑板上一一擦去描写小鸟快乐的词语,从视觉、从听觉给以孩子内心深处强烈的震撼,努力使孩子们心中爱的波涛“波澜壮阔”,对亲情的认识、文章的感悟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再上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加之教师适时的指导朗读,充分地朗读,我觉得学生应该能体会亲情的伟大。此时孩子的情感从高峰跌入谷底,他们为小鸟的不幸而悲愤,自然而然地达到了共鸣:爱不能成为一种伤害,爱应该是欣赏、呵护和奉献。
(四)拓展提升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小环节,
1、白居易的《鸟》。在设计中我将诗的最后一句为“母在巢中盼儿归”通过诗歌的朗读与感悟,再现亲情的伟大。
2、练习实践。我准备设计这样一个情境谈话题,即“当弹子射中小鸟的一刹那,我们仿佛感到时间凝固了。此时此刻,假如你是小鸟,你会怎么想?假如你是老鸟,你会怎样想?假如你是那孩子,你又会怎样想?” 根据学生的表达能力,可鼓励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说一说在引导学生把“肚子里的话都倒出来”放心大胆地说出来之后,还要将语文训练的视角放在“写”上,我准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把握文章主旨,创设性地再造语言。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达到共情。
(五) 总结升华
在这一环节我准备用激情的语言做出总结:美丽的鸟儿,美丽的生活,美丽的大自然,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真正地去喜欢。不能因为喜欢就损坏它。有了爱,消失的歌声能再次响起;有了爱,能让所有的生命在这个星球上快乐地生存,所以,冰心奶奶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发起倡议吧:“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善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这些,设计时按照问题设计顺序,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在对比与疑问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 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想象,更好的感悟课文的情感。
初中俄语说课设计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