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六年级数学《比例》单元练习题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六年级数学《比例》单元练习题(精选16篇)

六年级数学《比例》单元练习题 第1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同步练习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4分)

1.(2分)把5克糖溶解在100克水中,糖和糖水的比是()。

A

.1:20

B

.20:1

C

.1:21

2.(2分)能与1.6:1.2组成比例的是()

A

.1.2:1.6

B

.4:3

C

.3:4

3.(2分)在盐水中,盐占盐水的,盐和水的比是()。

A

.1:8

B

.1:9

C

.1:10

D

.1:11

4.(2分)(2015•绵阳)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体积分别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

A

.B

.C

.2倍

D

.3倍

5.(6分)已知s÷t=r

(1)当r一定时,s和t()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D

.不成正比例

(2)当t一定时,s和r()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D

.不成正比例

(3)当s一定时,t和r()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D

.不成反比例

二、填空题

(共5题;共9分)

6.(2分)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两个内项的积是_______,如果一个内项是,另一个是_______ .

7.(3分)

=E

C一定时,D和E成_______比例.D一定时,C和E成_______比例.E一定时,C和D成_______比例.

8.(1分)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底边长之比是1:2,那么高之比是_______。

9.(2分)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

在这张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4.2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千米.已知丙、丁两地的实际距离是240千米,丙、丁两地在这幅地图上的距离是_______厘米.

10.(1分)表示两个_______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三、解答题

(共3题;共15分)

11.(5分)博物馆展出一个高为19.6cm的秦代将军俑模型,它的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10.这个将军俑的实际高度是多少?

12.(5分)一列火车的实际长度是500米,它的长度与模型长度的比是800:1,模型长度是多少米?

13.(5分)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的中点处向相反方向行驶,3小时后,客车到达甲地,货车离乙地还有12千米,已知货车和客车的速度比是5∶7,则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4分)

1-1、2-1、3-1、4-1、5-1、5-2、5-3、二、填空题

(共5题;共9分)

6-1、7-1、8-1、9-1、10-1、三、解答题

(共3题;共15分)

11-1、12-1、13-1、

六年级数学《比例》单元练习题 第2篇

1.圆的周长与下面那种量成正比例关系( )

A.圆的面积B.圆的直径C.圆周率

2.如果圆锥的底面半径一定,那么圆锥的体积与圆锥的高( )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3.如果ab=3,那么a与b( )

A.不成比例B.成反比例C.成正比例

4.用地砖铺一间教室,地砖的`块数和( )成反比例.

A.每块地砖的边长B.每块地砖的面积C.每块地砖的周长

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幅方格图中,数对(1,2)和(2,1)表示的位置相同

B.把1.005这个数扩大100倍,原数的小数点要向右移动三位

C.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厘米,它的面积和高成反比例

六年级数学《比例》单元练习题 第3篇

我于1881年出生在浙 江省绍兴府 城里一个 姓周的家庭, 父亲是读书的 , 母亲姓周 , 乡下人 , 她以自学修 得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 在我幼小的时候, 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 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13岁时, 我家忽而遭受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 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 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 约有三年多, 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 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 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 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 了的读书 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18岁, 便旅行到南京, 考入水师学堂, 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 我又走出, 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 毕业之后, 即被派往日本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 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 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 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 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 再到东京, 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 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 也失败了。终于, 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 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29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 第二年就走出, 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 第三年又走出, 没有地方可去, 想到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 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 绍兴光复后, 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 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 移入北京, 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1926年, 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 说我不好, 要捕拿我, 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 去做厦门大学教授。12月走出, 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 4月辞职, 9月出广东, 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 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1918年, 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 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 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 一本回忆记, 一本散文诗, 四本短评。别的, 除翻译不计外, 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1930年5月16日

六年级数学《比例》单元练习题 第4篇

二、“明辨是非”我会判。(8分)

三、“择优录取”我会选。(12分)

把它改写成数值的比例尺是( )。

A. B. C.

3.骑车的速度一定,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4.有一种手表零件长4毫米,在设计图纸上的长度是10厘米,图纸的比例尺是( )。

A. 25∶1 B. 1∶25 C. 1∶100

四、“神机妙算”我会算。(12分)

五、“动手操作”我会画。(15分)

六、 “解决问题”我真行。(每题6分,共36分)

解析:图①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不能直接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计算出它的体积,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如下方法巧妙解答:

解法1:我们可以“借”一个与图①同样的图形,把两个“不规则”的形体变为“规则”的长方体(如图②),这样所拼成的长方体就是这块不规则形体的2倍。先求出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再除以2就是图①的体积。即:16€?0€祝?2+8)€?=1600(立方厘米)。

解法2:把图①中的形体分成两个部分,如图3 ,下面是一个高8厘米的长方体,上面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把上面这个不规则形体平均分成两部分,即将右上角剪下高为(12-8)€?=2(厘米)的部分,再把剪下的部分拼到原图的左上角,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为8+2=10厘米的新长方体,所以原图的体积是:16€?0€?0=1600(立方厘米)。

解法3:把图①前面的梯形看成是底面,原来的宽当作高,那么原图的体积就是底面积乘高。即:(8+12)€?6€?€?0=1600(立方厘米)。

六年级数学《比例》单元练习题 第5篇

1、想一想,填一填。(20分)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叫做,它们的关系叫()。

(2)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

(3)xy=15,x和y成()比例。

(4)x÷y=5,那么x与y成()比例。

(5)甲数与乙数互为倒数,甲数和乙数成()比例。

2、下列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20分)

(1)汽车的速度一定时,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2)总产量一定,每公顷产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3)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身高。()

(4)购买同种铅笔的数量和总价。()

(5)和一定时,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24分)

(1)用同样的砖铺地,铺36平方米要用1236块,铺90平方米要用多少块砖?这道题里的()是一定的。

A.总面积B.每块砖的面积

C.砖的总块数

(2)下面两种量成正比例的是()。

A.分数值一定,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B.利息一定,利率和本金

C.长方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3)在一定的时间里,做一个零件所用的时间与所做零件的个数()。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

六年级数学比例应用题练习题 第6篇

(1)水果店一天运进苹果、香蕉、梨共390千克,苹果的重量是梨的1.5倍,香蕉的重量是梨的3/4,三种水果各运进多少千克?

(2)一缸水,用去1/2和5桶,还剩30%,这缸水有多少桶?

(3)有一快棱长20厘米的正方体木料,刨成一个底面直径的圆柱体,刨去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4)一根钢管长10米,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还剩多少米?

(5)两个小组装配收音机,甲组每天装配50台,第一天完成了总任务的10%,这时乙组才开始装配,每天装配40台,完成这批任务时,甲组做了多少天?

(6)修筑一条公路,完成了全长的2/3后,离中点16。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7)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总数的2/7,比师傅少做21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8)两队修一条公路,甲队每天修全长的1/5,乙队独做7.5天修好。如果两队合修2天后,其余由乙队独修,还要几天完成?

(9)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5,第二次取出总数的1/3少12袋,这时仓库里还剩24袋,两次共取出多少袋?

(10)前轮在720米的距离里比后轮多转40周,如果后轮的周长是2米,求前轮的周长。

11、为创建海华公司,张、王、李三人分别投资100万元、120万元和80万元。在他们三人的共同努力下,到年末,公司共盈利60万元,你认为该如何合理分配这笔钱,每人分别得多少?

12、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计划7小时行完全程,汽车的速度如下表,问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行完全程?(计算后简要说明)

13、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4.5厘米,如果一辆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那么这辆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4、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城之间的距离是2.4厘米。在A、B两城之间有一中途停靠站C,A、B两城到C站的距离比是7:5。一辆汽车从B城到C站共用了0.6小时,求这辆汽车的速度。

15、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55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乙速度比为10:7,两人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16、小淘气看一本科技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第二天看了42页,这时看了的页数与剩6下的页数比是2:5,这本科技书一共有多少页?

17、把长35厘米的圆柱体按3∶2截成了一长一短两个小圆柱体后,表面积总和增加了30平方厘米。求截成的较长一个圆柱的体积。

18、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 :4 :5,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9、一瓶盐水,盐和水的重量比是1 :24,如果再放入75克水,这时盐与水的重量比是1 :27,原来瓶内盐水重多少千克?

20、盒子里有三种颜色的球,黄球个数与红球个数的比是2 :3,红球个数与白球个数的比是4 :5。已知三种颜色的球共175个,红球有多少个?

21、两个相同的瓶子都装满了酒精溶液,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3 :1,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4 :1。如果把这两个瓶中酒精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酒精和水的比是多少?

22、五角人民币与贰角人民币的张数比为12 :35,那么伍角与贰角的总钱数比为多少?

23、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 :2 :1。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2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 :1,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多少度?

25、大、小两瓶油共重2.7千克,大瓶的油用去0.2千克后,剩下的油与小瓶内油的重量比是3 :2。求大、小瓶里各装油多少千克?

26、甲、乙、丙三位同学共有图书108本,乙比甲多18本,乙与丙的图书数之比是5 :4,求甲、乙、丙三人各有图书多少本?

27、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总和是60厘米,已知三条边的比是3 :4 :5.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8、一批零件分给甲、乙、丙三人完成,甲完成了总任务的30%,其余的由乙、丙按3∶4来做,丙共做了200个,问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29、甲、乙、丙三人的彩球数的比例为9:4:2,甲给了丙30个彩球,乙也给了丙一些彩球,比例变为2 :1 :1。乙给了丙多少个彩球?

30、某车间生产了甲、乙、丙三种配套机件共1280只,其中甲乙两种机件只数的比是3∶2,丙种机件比甲种多80只,丙种机件生产了多少只?

31、王老师用100元去买了20支圆珠笔和10支钢笔,每支钢笔的价钱和每支圆珠笔的价钱的比是3 :1。问买圆珠笔和钢笔各花了多少元?

32、甲、乙两包糖果的重量的比是4 :1,如果从甲包取出10克放入乙包后,甲、乙两包糖果重量的比变为7 :5。那么两包糖果重量的总和是多少?

33、某小学男、女生人数之比是16 :13,后来有几位女生转学到这所学校,男、女生人数之比变成为6 :5,这时全体学生共有880人,问转学来的女生有多少人?

34、小明读一本书,已读的和末读的页数比是1 :5。如果再读30页,则已读的和末读的页数之比为3 :5。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35)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 的地图上,量得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2.3厘米,东、西两村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36)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37)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38)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 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块三角形的菜地的底是12厘米,高是8厘米,这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公顷?

(39)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3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0)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4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行驶多少千米?

(41)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4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长度是多少厘米?

(43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600千米。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4.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44) 运来一批纸装订成练习本,每本36页,可订40本,若每本30页,可订多少本?

45、1吨煤用去45吨,还剩20%吨。( )

46、大小两个圆,大圆周长与直径的比,等于小圆周长与直径的比。( )

47、甲数比乙数多吨,则乙数比甲数少吨。( )

48、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非0的数,比值不变。( )

49、9千克的水加入1千克的盐后,盐占盐水的。( )

50、4米长的钢管,剪下1/4后,还剩下3米。( )

5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2倍,比值不变。( )

52、两个分数相除,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

53、从家到学校,小明用8分钟,小红用9分钟,小明和小红的速度比是8:9( )

54、把一段木材分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 )

55、1吨铁的和5吨铁的质量相等。( )

56、甲数的56等于乙数的65,甲数比乙数小。( )

57、a是b的9倍,b与a的比是9:1。( )

58、真分数的倒数都比它大,假分数的倒数都比它小。( )

59、因为25125=1,所以25、12、5互为倒数。( )

60、一桶油用去12千克,还剩下12。( )

61、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这时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62、比的前项乘5,后项除以。比值不变。( )

63、男生比女生多,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5。( )

64、既可以看作分数,也可以看成一个比。( )

65、任何数都有对应的倒数。( )

66、比的前项和后项都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67、如果大圆和小圆的半径比是5:1,面积和周长的比都是25:1( )

68、生产105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是100%。( )

69、甲数比乙数多14,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4。( )

70、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一个数,比值不变。( )

71、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

72、半径是2CM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

73、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 )

74、如果两个分数的值相等,那么它们的分数单位也相等。( )

75、圆锥的半径扩大2倍,体积也扩大2倍。( )

76、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积一定是2的倍数。( )

77、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是100°,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78、用98颗黄豆做发芽实验,结果全部发芽。这些黄豆的发芽率是98%。( )

79、周长相等的两个圆,面积不一定相等。( )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练习题 第7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练习题

一、填空。

1.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2.一幅图的比例尺是,那么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实际距离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3.一种微型零件的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4.实际距离5毫米,图上距离10厘米,比例尺是()。

5.把一个长方形按1:3进行缩小,就是把长方形的长(),宽()。

6.在一幅比例尺是30 :1的图纸上,一个零件的图上长度是12厘米,它的实际长度是()。

二、选择:

1、第二实验小学新建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50米,宽30米。选用比例尺()画出的平面图最大;选用比例尺()画出的平面图最小。

A、1∶1000 B、1∶1500 C、1∶500 D、1:100

2、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2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它们之间的距离是20厘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

A、1:1000000 B、20:200 C、1:10 D、20000000:20

3、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大约是12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是20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1200:20 B、60:1 C、6000000:1 D、1:6000000

4、扬州到南京的路程大约是1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0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10:1000000 B、100:10 C、1:1000000 D、1000000:1

5、要建一个长40米、宽20米的厂房,在比例尺是1:500的图纸上,长要画()厘米。A、5 B、8 C、7 D、6

6.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A.一定大于 B.一定小于 C.一定等于 D.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比例尺是一种尺子。B.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相比,叫做比例尺。C.由于图纸上的图上距离小于实际距离,所以比例尺小于1。

8.在一张图纸上,用6厘米的线段表示3毫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A.1 :2 B.1 :20 C.20 :1 D.2 :1

9.在一幅比例尺是1 :1000000的地图上,用()表示60千米。

A.0.6厘米 B.6厘米 C.60厘米

10.在一幅地图上用1厘米的线段表示50千米的实际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A.5000(1)B.50000(1)C.5000000(1)

三.填表。

四、解决问题。

1.一幅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2厘米,已知甲乙两地实际距离是480千米。

(1)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2)在这幅地图上量得A、B两城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求A、B两城的实际距离。

2.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5厘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

3、一个学校操场是长200米.宽80米的长方形.

(1)按l:4 000的比例尺画操场平面图,长应该画_____厘米,宽应该画_____厘米.

(2)请在下面画出操场的平面图.

4. 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5.在一张图纸上,量得学校操场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1:200,这个操场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甲、乙两城市间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比例尺1∶4000000的地图上,这两个城市间的图上距离是多少?

7、某建筑工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地基,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 :2000的平面图上,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这块地基的面积是多少?

8、在比例尺是1: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济南到青岛的距离是4厘米。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济南到青岛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9、埃及的金字塔是著名奇观,它给后人留下很多难解之谜,你能根据下面的信息算出金字塔的实际高度吗?

六年级数学《比例》单元练习题 第8篇

1.6的倒数是( ),0.3与( )互为倒数。

3.右图表示的数量关系是( )€? =( ) , 根据除法的意义,把它改写成两个除法算式: ( )( )。

4.12的倒数与2.5的倒数的积是( )。

5.在里填上“>”“<”或“=”。

7. kg芝麻可榨油 kg,1kg芝麻榨油( )kg,榨1kg油需芝麻( )kg。

8.甲数是乙数的 ,甲数是21,乙数是( );丙数是甲数的 ,丙数是( )。

9.一个数的是45,这个数的是( )。

10.一项工作,甲独做10小时完成,乙独做15小时完成,两人合做1小时完成这项工作的( ),合做( )小时完成这项工作。

二、准确判一判。(5分)

1.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 )

2.如果,那么a与b互为倒数。 ( )

4.一个数除以分数,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

5.a>0。 ( )

三、精心选一选。(5分)

1.一个数的倒数比它本身小,那么这个数( )。

A.大于1 B. 小于1 C.等于1

2.根据 €? =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是的倒数 B. 和互为倒数 C. 和都是倒数

A.> B.= C.<

A.真分数 B.假分数 C.1

5.下面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

四、仔细算一算。( 34分)

1.直接写出得数。( 9分)

五、认真解一解。(6+6+4+8+4+5=33分)

1.苹果有84kg,_________________,香蕉有多少千克?根据算式补充条件(x为香蕉的千克数):

(1) x=84,应补充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

(2)x+x=84,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

(3) 84€祝?+),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

(4) (1-)x=84,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

2.王老师骑车小时行4km,照这样计算, 小时能行多少千米?行 km要用多长时间?

3.植物标本有24件,是动物标本的。你能算出动物标本有多少件吗?

4.

根据图中信息,你来算一算:小明和小军各有邮票多少张?

5.爸爸买来两袋一样重的大米,如果从第一袋中取出,从第二袋中取出5kg,第一袋就比第二袋多2kg。原来每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六年级数学《比例》单元练习题 第9篇

比和比例》-单元测试9

一、单选题(总分:40分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

1.(本题5分)正方形的边长变大到原来的3倍,则它的周长与原来的周长的比值是()

A.1

B.3

C.4

D.12

2.(本题5分)有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共432人参加国庆联欢晚会,他们的人数的比是4:3:2.问参加联欢会的小学生有多少人?()

A.192

B.190

C.188

D.186

3.(本题5分)一种糖水,糖占25%,糖与糖水的比是()

A.1:4

B.1:3

C.3:1

4.(本题5分)从甲地到乙地,甲需要8分钟,乙需要10分钟,甲和乙的速度比是()

A.4:5

B.5:4

C.10:8

D.8:10

5.(本题5分)甲,乙两人各走一段路,他们所用的时间的比是4:5,速度的比是5:3,他们走的路程的比是()

A.4:3

B.12:5

C.不能确定

6.(本题5分)20克盐溶入200克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

A.1:10

B.1:11

C.1:12

7.(本题5分)甲、乙、丙、丁四人拿出同样多的钱,合伙订购同样规格的若干件货物.货物买来后,甲、乙、丙分别比丁多拿了3,7,14件货物,最后结算时,乙付给丁14元.那么,丙应付给丁()

A.28元

B.56元

C.70元

D.112元

8.(本题5分)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的比是()

A.1:π

B.π:1

C.1:1

D.1:2π

二、填空题(总分:2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9.(本题5分)10kg糖完全溶解在90kg水中,糖与糖水的质量比____.

10.(本题5分)加工相同零件,师傅用5分钟,徒弟用8分钟,师徒的工效比是5:8.____.(判断对错)

11.(本题5分)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____.

12.(本题5分)100克水中放入25克盐.则盐和盐水的比是1:5.____(判断对错)

13.(本题5分)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与一个底角度数的比是4:7,这个三角形3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总分:3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14.(本题7分)甲、乙、丙生产零件,甲厂人数与乙厂人数比为2:3,乙厂人数比丙厂人数为4:5,已知丙厂人数比甲、乙两厂人数的总和少15人.问:甲、乙、丙三个厂共有多少人?

15.(本题7分)甲队有80人,乙队有120人,从乙队调入甲队多少人才能使甲队和乙队的人数比为3:2?

16.(本题7分)如果2a=3b(a,b均不为0),那么a:b=____:____.

17.(本题7分)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某小学为保证同学们的身体健康,要配制一种药水供同学们洗手消毒,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500.

(1)现有2500kg的水,全部用来配制药水,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2)现要配制这种药水1002kg,需要药粉和水各多少千克?

六年级数学《比例》单元练习题 第10篇

1.如果a×5=b×8,那么a:b=()

2.从6,24,20,18与5这个五个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3.如果a:b=c:d,那么b:a=():(),b×c=()×()4.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是4和3,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的比值是8,这个比例是()

5.在比例中,如果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2.5,那么另一个外项是()

6.如果a:b=c:d,那么a:c=():()

7.根据4a=7b,(ab都不为0)可知a:b=():()。8.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比是2:7,已知分子比分母小25,这个分数是()

0 50 100 150 200千米

9.把线段比例尺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是(),即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 米,如果图上距离是2.5厘米,那么实际距离是()千米,如果实际距离是350千米,那么图上距离是()厘米。

10.将一块手表的一个零件画在一副比例尺是50:1的图纸上,量得图上 的长度是5厘米,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11.在一副1:600的图纸上,一块正方形菜地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这 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平方米

12.写出比值是2/3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13.从18的因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14.甲数的3/4=乙数的5/6,(甲乙两数均不为0),甲数:乙数=():()

15.5, 8和0.4与另一个数可以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也可以是()还可以是()

16.在一副比例尺为1:25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8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17.一个市民广场的长是128米,宽是80米,如果把它画出比例尺是1:200的平面图上,那么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18.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1.2,另一个外项是()

19.配制一种药液,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2500,有这样的药粉80克,可以配制这种药液()克.在一幅1:800的图纸上,一块正方形的菜地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这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平方米

21.把一个底是4厘米,高是3厘米的三角形按3:1的比放大后,三角形的底是()厘米,高是()厘米 22.7a=5b,则,():()=7:5 23.4x=5y(xy不等于0),则x:y=():()第2页 24.男生人数的3/4与女生人数的4/5相等,则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25.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大圆的半径是5厘米,小圆和大圆的周长的最简整数比是():()

26.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是()

27.在一幅比例尺为1:25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16厘米,则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二.判断

1.表示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5:6和1/5:1/6可以组成比例()3.因为5x=8y,所以x:y=8:5()

4.比的前项和后项可以是任意一个数()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的比是1:4()6.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7.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比值一定相等()8.如果4.5a=3.6b,那么a:b=4.5:3.6()

9.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它的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10.在比例尺是1:35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4.2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49千米()11.用2.3.4.5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

12.比例尺是1:5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厘米()13.用比例尺1:100与比例尺100:1画的图一样大()14.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乘积减去两个内项的乘积一定等于0()

15.比例只有两项,也就是外项和内项()

16.解比例时一般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答的()五.解决问题

1.在一副地图上,用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5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请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

2.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27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3.在一副比例尺为50:1的精密零件的图纸上,量得零件长40厘米。问这个零件实际长是多少毫米?

六年级数学《比例》单元练习题 第11篇

2、0。25∶0。5的比值是(),化简比是()。

3、当X=()时,0。6∶X和3∶2组成比例。

4、1吨∶250千克的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5、在4∶8中,如果前项加上8,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6、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测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8厘米,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

7、圆柱的底面周长一定,则离和圆柱的侧面积成()比例。8、如果a3=b5,则a∶b=()∶()

9、(1)Y=8X,X和Y成比例。Y=(),X和Y成()比例。

10、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度比是1∶2∶3,这是()三角形。

11、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小学数学单元练习的五部曲 第12篇

关键词:单元练习;习惯;意识

数学每单元结束后,教师一般都会安排一个单元练习,用来考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但绝大多数学生对单元练习中单一笔试的形式不感兴趣,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所谓的练习就是大量做题。尤其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往往不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在一件事情上,如何提高单元练习的效果呢?我以本班为研究对象,对传统单元练习的组织形式进行了变革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以读代写,培养学生的读题习惯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往往会一拿到题目,要求还未看清就急于下手,缺乏耐心,不愿读题,不会读题的现象比比皆是。不良学习习惯导致他们未见题中“曲折”,便一头栽了进去。为此,我将单元练习的前十分钟用于给学生读题,让学生收起铅笔盒,打开测试纸,静心地从头到尾认真阅读一遍,看看哪些是基础题,哪些是变化题。边读边思考,解答此题要注意些什么,比如单位是否统一、是否有陷阱、平时自己做题时容易犯些什么错误等。一遍读完的学生再回头细读未完全理解的题目,反复读几遍。教师此时做的就是巡视、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入戏”深的学生往往神情专注,而平时马虎大意的学生就是老师关注的重点,他们往往坐不住,老师要经常转到他们的面前,查看他读到第几题,摸摸他们的头,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在时刻关注他、期待他。

二、圈圈画画,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初读题之后学生状态是跃跃欲试,急于想抓笔做题。但此时他们对部分习题尤其是有“曲折”的题目理解得并不深刻,整个思维还处于非理性的状态,缺乏全局观和整体意识。为尽量减少学生犯一些低级错误,此时我会允许学生取出笔,但要求学生在练习纸上圈画出他们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可以是题目要求的,题目自身中的。同时还可以在草稿本上将你认为比较难的题目画画示意图、线段图、摘录摘录条件、问题等,但不许答题,这个环节的时间一般安排为五分钟左右。而我此时主要是监督孩子不许提前答题,并注意中下等学生的情绪,有时走到他们的面前,在其耳边轻语:“只要你好好审题,你会发现很多题目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难!在审题过程中有困难你可以举手示意老师,老师会悄悄帮助你的!”利用暗示和正面鼓励的方法给这类学生以信心。

三、圆桌会议,增强学生的交流意识

传统单元练习,学生往往是独立作战,“单打独斗”,做得好与坏与自己有关,与他人没有太大关系。生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信任,知识是呆板无灵性的。教师要打破一张练习卷定学生成绩优劣的心态,给予学生交流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体验交流和帮助他人带来的充实感。为此,教师在学生审题环节结束后,允许学生自由进行组合,“寻找你的朋友,你信任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谈谈这张练习纸中你认为出得最好的一题,最难的一题,你还不太理解的题目”。教师往往一声令下,学生就急于找起伙伴来,因为学生心里是藏不住问题的,他们很快脑袋就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个环节一般安排十分钟左右。老师此时就观察哪些学生没有找到伴,或者是找到伴却没有融入小集体中,一经发现游离于讨论之外的学生,立即寻找得力的小助手将这些学生放置讨论中心区域。如果这样学生的数量小于三人,就将他们召集在我的面前,我与他们一起进行讨论,了解他们审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了解他们找不到伙伴的原因,为下次活动的组织做好准备。

四、动笔练习,增强学生的效率意识

一般一张单元练习卷的时间是60~70分钟,传统测试时学生一般先做后检查,但小学生性格及年龄特点,一般做完后很少主动检查与验算,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浪费半个小时左右。根据日常观察到的现状,我决定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张测试卷,个别未完成者也一并交卷,提高他们的时间效率意识。在圆桌会议之后,教师会发出指令,“答题计时开始”,学生会迅即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快速进行答题,因为先行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学生答题时,往往速度与正确率都比较高,注意力也十分集中。绝大部分学生能在35分钟左右完成自己的答卷并初步检查一下。这时老师关注的是基础薄弱学生在解答何类型的题目时会耗时,并给予适当提示。

五、你问我答,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根据以往经验,试卷一交学生就等着成绩出来,缺乏反思和责任意识。为了培养每位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意识,我不会立刻离开教室,而是会将测试卷按项目分成几大块,用磁条张贴在前后黑板上。哪位学生愿意承担这块内容的讲解就站在相应板块处,其他学生对解题过程中有疑惑的可直接至“小老师”处询问,而“小老师”就会给予相应的解答。教师此时就近巡视和旁听,第一了解与观察学生哪些题目出现的状况最多,是理解上有困难还是知识结构上有缺陷;第二倾听小老师的讲解有没有什么科学性的错误,如果出现就会稍加点拨。最后我会将学生整张测试卷出现的共性问题做好备注,下节讲评及今后复习时会以学生的共性问题作为讲解的重点,设置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等题型让学生辨析练习,帮助学生逐渐完善知识结构。

作为一名教师,如能用学生的视角审视自己,就可能对自己的常规做法产生反思并生发出行动来,数学单元练习的五部曲就是在这种视角下做出来的。

参考文献:

孙赛帅.奏响有效课堂“五部曲”再创学生发展新奇迹.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2(03).

作者简介:徐芝芳,女,1976年12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镇江新区实验小学,研究方向:数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六年级数学《比例》单元练习题 第13篇

2、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计划7小时行完全程,汽车的速度如下表,问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行完全程?(计算后简要说明)

3、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4.5厘米,如果一辆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那么这辆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城之间的距离是2.4厘米。在A、B两城之间有一中途停靠站C,A、B两城到C站的距离比是7:5。一辆汽车从B城到C站共用了0.6小时,求这辆汽车的速度。

5、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55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乙速度比为10:7,两人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6、小淘气看一本科技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第二天看了42页,这时看了的页数与剩6下的页数比是2:5,这本科技书一共有多少页?

六年级数学《比例》单元练习题 第14篇

一、填空

1、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比例尺分为()比例尺和()比例尺。

3、在1:3000000的图纸上,实际距离为255千米在图上应长()厘米。

4、比例尺1∶500000表示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的距离;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的()倍。

5、一种精密仪器按照40:1绘制在图纸上,仪器的长在图纸上是28厘米,仪器实际的长是()。

6、一段路长25千米,在地图上长50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0 60 120 180 240千米

7、表示图上()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的距离。把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8、填一填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5厘米 420千米

4厘米 1:600000 4500米 1:50000

9、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三个量中,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与比例尺()比例。实际距离一定,图上距离与比例尺()比例。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例。

10、在比例3:10=18:60中,如果第二项增加它的,那么第四项必须增加(),比例才能成立。

二、解比例

X : 300000 = 1 : 4000 = 480÷X=2:5

三、解决问题

1、一张设计图的比例尺是1:400,图中的一个长方形大厅长6厘米,宽4.5厘米。这个大厅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小丹在比例尺是 的房屋设计图上,量得自家房屋平面图长16厘米,宽8厘米。小丹的爸爸准备把房屋的地面铺上边长为0.8米的地砖,大约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如果每块地砖需12元钱,小丹家买地砖需要多少钱?

0 50 100 150 200千米

3、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在地图上量的A、B两地间的距离是3.5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如果甲、乙两地相距460千米,地图上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厘米?

4、在一张比例尺为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之间的距离为6厘米,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分别以平均每小时60千米、40千米的速度从两地同时开出,几小时后两车可以相遇?

5、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的A、B两地的距离是50厘米。如果甲、乙两列客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经过10小时相遇,甲客车每小时行76千米,乙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六年级数学《比例》单元练习题 第15篇

第4课时 比例尺(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按给定的比例尺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根据给出的比例尺,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求实际距离的简单问题。

3、感受比例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自主解決问题的积极体验。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线段比例尺。教学难点: 能根据给出的比例尺,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求实际距离的简単问题。教学准备: 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比例尺1:2000000表示()。改成线段比例尺是()。

(二)把物体放大4倍后画在图纸上,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三)把实际距离缩小1000倍画在地图上,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师:利用比例尺,可以解決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节课就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二、讲授新知

1、出示地图,让学生读例题。师:从这个题目中你能知道什么? 师:说一说题中提供了明白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

请一个学生上黑板上来板演,并讲讲解题思路。师:刚才这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了解题方法,我来考考大家,看大家听懂了没有。师:为什么要把6000000厘米化成千米数? 师:为什么要用60×24?

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 生:我用方程解。

师:同学们能想到用方程解,非常好,那怎么设未知数,怎么列方程呢? 让学生在下面试着计算,不会时看看书。

3、请一个学生说说他是怎么用方程解的。师:为什么要用24:x=1:6000000?这根据的是什么? 师:那这个方程又是怎么解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师:算出来的结果是144000000,单位是厘米还是千米?(厘米)师:所以在最后还要把厘米化成千米。

(二)试一试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根据比例尺来求实际距离,我们来看看老师手上的这幅地图,从这幅地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课件出示例4。

2、师生共同测量并完成计算。

3、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师:根据这幅地图,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4、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三、巩固练习

(一)“练一练”第1题,学生看题。师:从这个题目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再交流、讨论。

(二)“练一练”第2题,学生读题,思考,教室巡视、指导。

(三)“练一练”第3题,让学生自己测量并计算,然后交流。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比例》单元练习题 第16篇

圆柱与圆锥

例1妈妈把一些土豆放在底面直径是2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里清洗,这时容器里的水深30厘米;拿出土豆后,水面下降了3厘米。这些土豆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思路导航

要求土豆的体积,只要求出下降的这部分水的体积。水在容器中的形状是圆柱体,底面直径20厘米,高

3综合练习

1、一个底面直径为16厘米的圆柱形

量杯,里面装水。当把一个铁球浸没在量杯的水中时,量杯内水的高度由原来的15厘米上升到18厘米。求铁球的体积。比例

例4博物馆展出了一个高为29.6厘米的秦代将军俑模型,他的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10.这个将军的实际身高是多少?

思路导航

要求这个将军的实际高度是多少,我们可以设这个将军的实际高度是X厘米,根据条件列出比例式,再解比例。

解:设这个将军的实际高度是X厘米。厘米。

解:3.14×(20÷2)²×3=3.14×100×3=942(平方厘米)答:这些土豆的体积是942立方厘米。

练习1一个底面直径是12厘米的圆柱形水桶里装着水,把一个底面直径是8厘米、高10厘米的铁制圆锥体完全浸在水中。当圆锥体从桶中取出后,桶内的水将下降多少厘米?

例2把一块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橡皮泥,捏成高为10厘米的圆锥体。捏成的圆锥体的底面积是多少? 思路导航

要求捏成的圆锥体的底面积是多少,实际上只要明白这个圆锥的体积就是这个正方体橡皮泥的体积。解:6³×3÷10=64.8(平方厘米)答:捏成的圆锥体的底面积是64.8平方厘米。

练习2把一个底面积是6.28平方分米、高9分米的圆柱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积是12.56平方分米的圆锥体。圆锥体的高是多少分米?

例3 把一个底面周长为9.42厘米的圆柱体,斜着截去一段(如图)。求剩下图形的体积是多少。(单位:厘米)

思路导航

要求剩下的图形的体积是多少,实际上可以用两个同样的图形拼成一个大圆柱,只要求出大圆柱的体积,就不难求出这个图形的体积了。

解:9.42÷3.14÷2=1.5(厘米)3.14×1.5²×(4﹢6)÷2=70.65÷2=35.325(立方厘米)答(略)

练习3求下图钢材的体积。(单位:厘米)

2、把一个底面半径为5分米、高为9.6

分米的圆锥形零件,改铸成底面半径为4分米的圆柱形零件。铸成零件的高是多少分米?

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3厘

米、4厘米、5厘米。如果以边长为5厘米的一边作轴,将三角形旋转一周,得到什么形体?它的体积是多少?

4、砌一个圆柱形的沼气池,底面直径

是3米,深2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

(1)沼气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

方米?

(2)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

方米?

(3)这个沼气池可以容纳多少立

方米的沼气?

29.6:X=1:10

X=296 答:(略)练习4 100千克花生可榨油40千克。(1)现在要榨油8.4吨,需要花生多少吨?

(2)现在有花生5000千克,可榨油多少千克?

练习5一种农药,药液与水的比是1:250。

(1)现有药液80千克,需加水多少千克?

(2)现有水300千克,可配制农药多少千克?

练习6一个梯子的面积是12平方米,它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多少厘米?(列方程解答)

六年级数学《比例》单元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比例》单元练习题(精选16篇)六年级数学《比例》单元练习题 第1篇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同步练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