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防止溺水的资料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81

防止溺水的资料范文第1篇

教学设计背景: 夏季是学生溺水事故的高发时期。溺水事故的发生,大多因为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心重、安全防范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差。学校和家长在加强安全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应变能力和独立意识。本教学案例主要是结合视频、新闻、模拟、游戏引导学生了解防溺水的重要性以及发生溺水事故后应该如何自救和互救,从而提高学生的防溺水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确保学生安全。 教学目的: 1. 了解生命的宝贵,感悟生命的可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 学习防溺水的有关知识,学习溺水自救的有关方法,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救护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防溺水安全的基本知识,提高救护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敲响警钟,关注溺水安全。

随着气温的升高,玩水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海滨、河流和小溪给人带来欢乐的享受,本该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季节,可是那些不慎溺亡的小学生,一次又一次用生命给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课件出示:学生溺水事故! 【案例一】2016年4月16日下午,苍梧县京南镇古参小学一名三年级的男生不幸溺水身亡。4月23日中午,梧州市龙新小学一名四年级的男生与同学在西江边水流较急处游泳时,不幸溺水,至今失踪。 【案例二】

2016年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济南遥墙镇大孙家的中学生小孙和几位同学到黄河大桥下吃烧烤,饭后几个人来到黄河边上玩耍,紧接着发生了不幸,14岁的小孙失足落水身亡。

二、畅所欲言,提高防范意识。

1、听了这一个个血的教训,我想每一位同学都会惋惜,一个个年幼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此刻,你在想什么?对于父母来说,失去孩子会有怎样的痛苦?

2、请大家说说你心里的想法。

3、小结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不会游泳;意外掉入水中,室息死亡;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对泳区水情不知;盲目游入深水区,遇上漩涡。

4、说说游泳安全的知识:

(1)小学生应在成人带领下游泳,学会游泳。 (2)不要独自在河边、水塘边、水库边玩耍。 (3)不去非游泳区游泳。

(4)不会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 (5)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

三、学习救护,防范溺水事故。

1、学习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2、发现有人溺水时的救护方法:

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更不能手拉手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

3、岸上急救溺水者的方法

步骤一:迅速清除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步骤二:将溺水儿童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为控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

步骤三: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 步骤四: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溺水儿童去医院。

全班学生每4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其余同学细心观察,最后指出优点和缺点。

四、群策群力,杜绝溺水悲剧

1、进行防溺水宣誓:“我们郑重宣誓,认真学习防溺水安全知识,坚决做到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没有家长或监护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没有安全设施、没有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如遇溺水事故,不擅自下水施救。珍爱生命,远离危险。”

2、溺水营救游戏。 (1)演一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个扮演落水者,其余同学扮演救援者,选择救援工具进行救护,比一比谁掌握的救护知识最多?救护方法最正确? (2)议一议:在这几个小组里,哪个小组表演的最好?为什么? (3)理一理:救护过程中应该重点注意的问题。

五、总结升华,时刻提高警惕。

同学们,通过今天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防溺水的知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珍惜生命,提高警惕,严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教学活动反思:

学校三令五申禁止学生水边玩耍,但是“侥幸心理”仍旧导致一幕幕惨剧的发生。为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杜绝学生因游泳、玩水等而发生溺水死亡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筑牢防溺水安全堤坝:

一、加强领导,狠抓责任落实。学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学校防溺水工作,修订防溺水工作预案,完善预警响应机制;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部门职责与级部、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层层签订了学生防溺水安全责任书,逐级落实相关工作责任,建立分管领导包级部,班主任、学科教师包学生的网状包保机制,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网络;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对工作责任未落实、教育不到位,或因工作不力而造成学生溺水责任事故的,实行责任追究一票否决制。

二、加强宣传教育,强化防范意识。通过校园广播、LED屏、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等形式向学生宣传预防溺水知识;通过观看宣传动画、视频案例,提高学生防溺意识;通过召开主题班(队)会,加强游泳安全、防溺水自救方法等知识的培训;举行防溺水安全知识竞赛,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 通过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家访等方式 将防溺水宣传教育延伸到每一位学生家长,增强家长安全意识和监护责任意识。

三、加强排查,防患未然。联系周边村委和居民委员会,集中对校园周边水域、学生上学必经之路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在沟渠、池塘、水库旁设立警示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远离水患;安排值班老师对周边水域不定时检查,重点检查加固护栏、警示标语等防范措施。

防止溺水的资料范文第2篇

1、夏秋季节开展防雷电、防溺水安全教育班会活动很必要。

2、向学生宣传相关雷电知识、雷电的危害性和如何躲开户外雷击。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常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二、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应注意的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使学生了解雷电知识和雷电的危害性。

3、教育学生学会如何防雷电、防溺水。

4、锻炼学生对事情的判断能力和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实施过程

(一)、向学生介绍雷电的有关知识

雷暴是伴有雷电现象的对流性天气系统,出现时必有强烈的积雨云活动,因此往往有阵雨、龙卷、冰雹、大风等伴生。

雷暴是由发展旺盛的积雨云引起闪电、雷鸣现象的局地风暴。由水蒸气激烈上升形成的积雨云中,凝结有巨大数量的小水滴和冰晶,它们之间的高速碰撞使云体带上电荷。带不同正负电荷的云体相遇,便产生火花放电现象,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闪电;带电粒子流在云中高速运动,使空中气温猛升,气体膨胀,放电后又急速冷却收缩,一涨一缩激荡空气发出巨大声响,这就是我们听到的雷声。雷声和闪电在高空同时出现,由于光速比声速快,所以一般都是先见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二)、向学生宣传雷电天气如何自我保护

1、在建筑物附近和室内时,应注意以下4点: 第

一、不能停留在楼顶。 第

二、要注意关闭门窗。

第三、在雷击时不宜接近建筑物的裸露金属物,如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更应远离专门的避雷针引下线。 第

四、不宜使用未加防雷设施的电器设备。

2、在雷暴天气条件下,当人们在建筑物的外面时,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呢?

第一、不宜进入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物。 第

二、不宜躲在大树下。

第三、不宜在旷野中打雨伞等金属物体。 第

四、不宜在水面或水陆交界处作业。 第

五、不宜快速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第

六、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

四、防溺水教育

1、游泳中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讨论:在游泳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以后,教师进行总结:

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不去西江、山塘、水库游泳。

2、溺水的急救

(1)发现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 (2)如何开展岸上急救 教师详细讲解急救步骤:

第一步: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将其口腔打开,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其他异物。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要从其后面用两手的拇指由后向前顶住他的下颌关节,并用力向前推进。同时,两手的食指与中指向下扳颌骨,即可搬开他的牙关。

第二步:控水。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到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住他的头部,使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他的背部,这样即可将其腹内水排出。

第三步:如果溺水者昏迷,呼吸微弱或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的方法效果较好。若心跳停止还应立即配合胸部按压,进行心脏复苏。

第四步:注意要在急救的同时,要迅速打急救电话,或拦车送医院。

五、巩固提高:

防止溺水的资料范文第3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了解防溺水的有关知识,认识溺水的危害,进一步提高学生防溺水的自觉性以及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遇险逃生、自护自救、抢救溺水人员的能力。

2、能够感受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二、防溺水应急演练领导小组

组 长:张茂鹏

副组长:李同刚 刘秀峰 姜玉荣

成 员:2012级全体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助指挥部及办公室,应急演练总指挥:张茂鹏

成 员:李同刚(兼办公室主任) 刘秀峰 姜玉荣 朱云生(兼办公室副主任) 2012级全体班主任

学生组织:李同刚 演练讲解:刘秀峰 示范:姜玉荣 志愿者:6名学生 摄影:刘丽苹 郭燕燕

三、防溺水应急演练时间、地点

2013年6月16日上午课间操、水泥操场

四、救援器材和设备

救生衣(模拟)、救生圈(模拟)、救生船(模拟)、竹竿等救援材料。

五、讲解自救与救护

1、溺水致死原因:主要是气管内吸入大量的水阻碍呼吸,或因喉头强烈痉挛,引起呼吸道关闭、窒息死亡。

2、症状:溺水者面部青紫、肿胀、双眼充血,口腔、鼻孔和气管充满血性泡沫。肢体冰冷,脉细弱,甚至抽搐或呼吸心跳停止。

3、自救与救护: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以采用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0.967,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为1.057,比水略重),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缓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1)未成年人不能贸然下水施救。未受过专业训练或未领有救生证的人,切记不要轻易下水救人,会游泳并不代表你会救人。

(2)若发现有人溺水,应立刻拨打119或向当地成年人呼救。

(3)发生溺水事故时,在岸边的人不宜直接下水,最好的救援方式是丢绑绳索的救生圈或长竿类的东西。没有救助设备千万不要徒手下水救人,可就地取材,树木、树藤、枝干、木块、矿泉瓶都可利用来救人。

(4)抢救溺水者确需入水,须先脱衣解裤,以免被溺水者缠往而无法脱身。游到溺水者面前约3至5公尺,先吸大口气潜入水底从溺水者背后施救,一手从落水者前胸伸至对侧腋下,将其头部紧紧夹在自己的胸前拉出水面,另一只手划水,仰泳将其拖向岸边才不致于被对方困住。须知当一个人面临死亡的一瞬间,用劲的力量绝对惊人,万一被溺水者缠住,应速设法摆脱,否则非常危险。如果你状态不佳,不要试图下水,你最好就是呼救,从而成为陆地英雄。

(5)摆脱溺水者的方法:握紧拳头狠狠重击溺水者后脑,使他昏迷,再拖上岸。

4、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拨打120。医生未到之前急救方法如下:

(1)清除口、鼻中杂物。上岸后,应迅速将溺水者的衣服和腰带解开,擦干身体,清除口、鼻中的淤泥、杂草、泡沫和呕吐物,使上呼吸道保持畅通,如有活动假牙,应取出,以免坠入气管内。如果发现溺水者喉部有阻塞物,则可将溺水者脸部转向下方,在其后背用力一拍,将阻塞物拍出气管。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口难张开,救生者可在其身后,用两手拇指顶住溺水者的下颌关节用力前推,同时用两手食指和中指向下扳其下颌骨,将口掰开。为防止已张开的口再闭上,可将小木棒放在溺水者上下牙床之间。

(2)空水。在进行上述处理后,应着手将进入溺水者呼吸道、肺部和腹中的水排出,这一过程就是“空水”。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救生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腹部搁在屈膝的腿上或背上,然后一手扶住溺水者的头部使口朝下,另一手压溺水者的背部,使水排出。

(3)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使溺水者恢复呼吸的关键步骤,应不失时机尽快施行,且不要轻易放弃努力,应坚持做到溺水者完全恢复正常呼吸为止。在实践中,有很多人是在做了数小时的人工呼吸后才复苏的。人工呼吸的节律,约为15~20次/min。

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有口对口吹气法:将溺水者仰卧平放在地上,可在颈下垫些衣物,头部稍后仰使呼吸道拉直。救生者跪蹲在溺水者一侧,一手捏住溺水者的鼻子,另一手托住其下颌。深吸一口气后,用嘴贴紧溺水者的口(全部封住,不可漏气)吹气,使其胸腔扩张。吹进约1500mL(成人多些,儿童少些)空气后,嘴和捏鼻的手同时放开,溺水者的胸腔在弹性的作用下回缩,气体排出肺部。必要时,救生者可用手轻压一下溺水者的胸部,帮助其呼气。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人体正常呼吸时,吸人的新鲜空气中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4%。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呼出气中氧含量降低,但仍占16%左右,二氧化碳含量则增高到4.4%左右。因此,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救生者吹出的气中仍有较多的氧气,可供溺水者所需。另外,因吹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会刺激溺水者的呼吸系统,促其恢复自然呼吸。

(4)胸外心脏按摩法。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如发现溺水者的心跳已停或极其微弱,则应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摩,通过间接挤压心脏使其收缩与舒张,恢复泵血功能。胸外心脏按摩与人工呼吸的配合施行,对挽救尚未出现真死现象的溺水者生命的最后挽救,是使其恢复自主心跳与呼吸的重要手段。胸外心脏按摩的具体做法是:将溺水者仰卧平放地上,救生者骑跪在溺水者大腿两侧或跪在其身旁,两手掌相叠,掌根按在溺水者胸骨下端(对儿童,只需用一个手掌;对婴幼儿,只需三个手指),两臂伸直,身体前倾,借助身体的重量稳健地下压,压力集中在掌根,使溺水者胸骨下陷约3-4厘米。然后,上体复原,迅速放松双手,但掌根不离位。如此有节奏地进行,每分钟约60-80次。下压时用力要均匀,不宜用力过猛,松手要快。胸外心脏按摩也需要耐心和毅力,有时也要经过数小时的不懈努力才能使溺水者起死回生。胸外心脏按摩与口对口人工呼吸结合运用的方法是,如有两人配合施救,则一人做胸外心脏按摩,另一人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如只有一人施救,则是吹一口气后,做5-8次心脏按压,然后再吹气。

5、游泳中抽筋怎么办

抽筋,就是肌肉强直性的收缩。往往因过度疲劳,游泳过久或突然受冷水刺激造成。当发生抽筋时,应立即上岸擦干身体。如果在深水处或腿部抽筋剧烈。无法游回岸上,此时应沉着镇静、呼人援救或自己漂浮在水面上,控制抽筋部位,往往经过休息抽筋肌肉自行缓解。通常根据产生的部位,分别进行处理。

手指抽筋:将手握成拳头,然后用力张开,张开后,又迅速握拳,如此反复数次,至解脱为止。

手掌抽筋:用另一手掌将抽筋手掌用力压向背侧并作振颤动作。

手臂抽筋:将手握成拳头并尽量曲肘,然后再用力伸开如此反复数次。

小腿或脚趾抽筋:用抽筋小腿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上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小腿的膝盖上,帮助小腿伸直。

大腿抽筋:弯曲抽筋的大腿与身体成直角并弯曲膝关节,然后用两手抱着小腿,用力使它贴在大腿上并做振颤动作,随即向前伸直。

六、演练过程

①指挥员发出演练信号。

②模拟人员落水,发出呼救。

③其他人员发现有人落水,马上组织救援,判断落水情形,看有没有能浮的东西,抛向他让他先自救,如:抛掷救生圈、救生衣或者用竹竿把人拉上岸。落水者漂离岸边时,呼叫救援船舶赶来救援。

④其他人员向演练总指挥报告,指挥部落实情况,向上级报告的同时派出救援人员、车辆和船舶,赶往救援现场指导救援。

⑤溺水者昏厥时下水救人,从溺水者后方过去抱住对方,抱上船;意识清楚的用竹竿将落水者拉近船舶,再拉上岸。

⑥对昏厥者实施救援,进行人工呼吸加心肺复苏。

七、汇报救援结果

八、总指挥对本次演练进行小结。

九、全部演练结束后,有序退场,继续进行正常的工作。

商河二中2012级

防止溺水的资料范文第4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知道每一个学生(包括公民)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各种优美的水景图,学生谈看到的感受,(非常美)然而,水有时也会露出狰狞的面目,随意夺取人的生命,造成无数家庭的悲剧,请看视频宁波一小孩太河游泳!不幸溺水身亡!(播放视频)

二、新授

1、谈体会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011年的一组溺水事故数据:

2011年7月1日下午,丽水云和县两名少年在山塘水库边玩耍时,不慎溺水死亡 ; 2011年7月2日下午,温州苍南县3名儿童在水库游泳时,不慎溺水死亡; 2011年7月4日上午,舟山市临城的河边发生一起儿童溺水事件,一名男孩不幸身亡; 2011年7月5日下午,两个小男孩在天台县下肖村溪边玩水,掉入溪中溺水死亡;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每年中小学因游泳,嬉水而引发的溺水事故频频发生,其中溺水死亡的中小学生人数居中小学生各类意外死亡人数的首位,在每四个意外死亡的小学生里面,就有一个死于溺水的。

2、讨论: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出示课题“珍惜生命,预防溺水”

3、教育学生如何预防溺水 (1)、情景演绎

炎热的中午,小明的好朋友小强来约小明玩,执意邀请他在没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去河边玩水。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说?怎样做?我们来表演一下!(学生表演及讨论) 出示要求: 提高安全意识

①、不在无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 ②、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玩耍、游泳; ③、要游泳必须去正规的游泳场所。

4、发生溺水事件,该怎么办? 场景重现: 时间:周六下午

地点:六号大街25号路口的河边 人物:小A和同学们

事件:他们在河边玩耍,突然小A滑落水中 (1)、模拟表演

如果当时你(们)在 现场,会采取哪一种方式进行救助,以及如何救助。(学生表演及讨论) 出示提示:

①、保持沉着冷静,并大声呼救。 ②、向附近的大人求救。

③、打电话(

110、120),说清地点、人员。

④、在确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两人或两人以上一起利用身边的树枝、竹竿、绳子等拉住落水者。

(2)、出示视频:《抢救溺水者的黄金三分钟》

5、制作宣传卡: 用一句话宣传防溺水安全,珍爱你我生命。

三、课堂总结

1、同学们小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

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安全教育课,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防止溺水的资料范文第5篇

一、游泳安全要点

1、下水时切勿太饿、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抽筋;

2、下水前试试水温,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

3、外出游泳,则必须有家长相陪,不可单独游泳或与同学结伴;

4、下水前观察游泳处的环境,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

5、不要在地理环境不清楚的地方游泳。这些地方的水深浅不一,而且凉,水中可能有伤人的障碍物,很不安全;

6、跳水前一定要确保此处水深至少有3米,并且水下没有杂草、岩石或其他障碍物。以脚先入水较为安全。

二、如何预防游泳时下肢抽筋 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

游泳前应考虑身体状况,如果太饱、太饿或过度疲劳时,不要游泳。 游泳前先在四肢撩些水,然后再跳入水中。不要立刻跳入水中。

游泳时如胸痛,可用力压胸口,等到稍好时再上岸,

腹部疼痛时,应上岸,最好喝一些热的饮料或热汤,以保持身体温暖。

三、游泳时耳朵进水怎么办?

由于水有一定的张力,进入狭窄的外耳道后形成屏障而把外耳道分成两段,又由于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屏障与鼓膜之间产生副压,维持着水屏障两边压力的平衡,使水不易自动流出。有时外耳道内有较大的耵聍阻塞,则水进入耳道后更易包裹于耵聍周围而不易流出。耳内进水后会出现耳内闭闷,听力下降,头昏,十分不舒服,因此人们往往非常迫切想把水排出来。有人甚至用不干净的夹子、火柴棒、小钥匙等掏耳,这样虽然可侥幸将水屏障排除,使水流出,但也易损伤外耳道甚至鼓膜,而导致耳部疾病。

耳内进水后应及时将水排出,最常见的方法是:

1、单足跳跃法:患耳向下,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从外耳道流出。

2、活动外耳道法:可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或用手指牵拉耳廓;或反复地做张口动作,活动颞颌关节,均可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活动或改变水屏障稳定性和压力的平稳,使水向外从外耳道流出。

3、外耳道清理法: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一旦接触到水屏障时即可把水吸出。

由于游泳池或河水不干净,污水入耳后引起外耳道皮肤及鼓膜感染,或耳内进水后处理不当,如不洁挖耳等,常可引起以下几种耳病: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耵聍阻塞,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

如果耳内进水后出现以上症状,应暂时停止游泳,并去医院检查,对症治疗。

四、夏季游泳溺水自救方略

如何保证游泳的健康和安全,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对水情不熟而贸然下水,极易造成生命危险。万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专家介绍,溺水者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

(1)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2)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3)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对于溺水者,除了积极自救外,还要积极进行陆上抢救:

(1)若溺者口鼻中有淤泥、杂草和呕吐物,首先应清除,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

(2)溺者若已喝了大量的水,救护者可一腿跪着,另一腿屈膝,将溺者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着溺者的头,将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在背部,使水排出; (3)若是溺者已昏迷,呼吸很弱或停止呼吸,做完上述处理外,要进行人工呼吸。可使溺者仰卧,救护者在身旁用一手捏住溺者的鼻子,另一手托着他的下颚,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对着溺者的嘴将气吹入。吹完一口气后,离开溺者的嘴,同时松开捏鼻子的手,并用手压一下溺者的胸部,帮助他呼气。如此有规律地反复进行,每分钟约做1420次,开始时可稍慢,以后可适当加快。

五、溺水急救

溺水是常见的意外,溺水后可引起窒息缺氧,如合并心跳停止的称为“溺死”,如心跳未停止的则称“近乎溺死”这一分类以病情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但救治原则基本相同,因此统称为溺水。

急救方法

1、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

2、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颌,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

3、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让伤员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游泳16忌

游泳是磨炼人的意志、锻炼身体的良好方法,但游泳也有禁忌。

1、忌饭前饭后游泳

空腹游泳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也会在游泳中发生头昏乏力等意外情况;饱腹游泳亦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产生胃痉挛,甚至呕吐、腹痛现象。

2、忌剧烈运动后游泳

剧烈运动后马上游泳,会使心脏加重负担;体温的急剧下降,会抵抗力减弱,引起感冒、咽喉炎等。

3、忌月经期游泳 月经期间游泳,病菌易进入子宫、输卵管等处,引起感染,导致月经不调、经量过多、经期延长。

4、忌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在天然水域游泳时,切忌贸然下水。凡水域周围和水下情况复杂的都不宜下水游泳,以免发生意外。

5、忌长时间曝晒游泳

长时间曝晒会产生晒斑,或引起急性皮炎,亦称日光灼伤。为防止晒斑的发生,上岸后最好用伞遮阳,或到有树荫的地方休息,或用浴巾在身上保护皮肤,或在身体裸露处涂防晒霜。

6、忌不做准备活动即游泳

水温通常总比体温低,因此,下水前必须做准备活动,否则易导致身体不适感。

7、忌游泳后马上进食

游泳后宜休息片刻再进食,否则会突然增加胃肠的负担,久之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

8、忌游时过久

皮肤对寒冷刺激一般有三个反应期。

第一期:入水后,受冷的刺激,皮肤血管收缩,肤色呈苍白。

第二期:在水中停留一定时间后,体表血流扩张,皮肤由苍白转呈浅红色,肤体由冷转暖。 第三期:停留过久,体温热散大于热发,皮肤出现鸡皮疙瘩和寒颤现象。 这是夏游的禁忌期,应及时出水。

游泳持续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52小时。

9、忌有癫痫史游泳

无论是大发作型或小发作型,在发作时有一瞬间意识失控,如果在游泳中突然诱发,就难免“灭顶之灾”。

10、忌高血压患者游泳

特别是顽固性的高血压,药物难于控制,游泳有诱发中风的潜在危险,应绝对避免。

11、忌心脏病者游泳

如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冠心病、风湿性瓣膜病、较严重心律失常等患者,对游泳应“敬而远之”。

12、忌患中耳炎游泳

不论是慢性还是急性中耳炎,因水进入发炎的中耳,等于“雪上加霜”,使病情加重,甚至可使颅内感染等。

13、忌患急性眼结膜炎游泳

该病病毒,特别是在游泳池里传染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令人吃惊。在该病流行季节即使是健康人,也应避免到游泳池内游泳。

14、忌某些皮肤病游泳

如各个类型的癣,过敏性的皮肤病等,不仅诱发荨麻疹、接触皮炎,而且易加重病情。

15、忌酒后游泳

酒后游泳体内储备的葡萄糖大量消耗会出现低血糖。另外,酒精能抑制肝脏正常生理功能,妨碍体内葡萄糖转化及储备,从而发生意外。

16、忌忽视泳后卫生

泳后,应即用软质干巾擦去身上水垢,滴上氯霉或硼酸眼药水,擤出鼻腔分泌物。如若耳部进水,可采用“同侧跳”将水排出。之后,再做几节放松体操及肢体按摩或在日光下小憩1520分钟,以避免肌群僵化和疲劳

如何防溺水

游泳,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然而,不做好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 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防止溺水的资料范文第6篇

2、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安全教育动员大会

3、 “珍爱生命,远离危险,不私自下水游泳”集中签名和

宣誓活动

4、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主题班会

5、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为主题的黑板报

6、 《致家长的一封信》

7、 防溺水安全知识竞赛

8、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家庭作业

9、 “珍爱生命、预防溺水”为主家访活动

防止溺水的资料范文

防止溺水的资料范文第1篇教学设计背景: 夏季是学生溺水事故的高发时期。溺水事故的发生,大多因为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心重、安全防范意识差...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