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
《四季》
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
教学目标:
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文3个偏旁,会写3个字,读准多音字“地”。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四季之美。
3、模仿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认识折文等3个偏旁;会写天四是个汉字。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四季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有一位漂亮的妈妈,她的名字叫大自然。大自然妈妈有四个美丽的女儿,她们呀各有各的本领,你们瞧,她们可以让草变绿、花变红;可以让荷塘的荷叶变圆,开出漂亮的荷花;可以让果树枝头挂满果实,稻谷弯下腰来;还可以让世界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雪白。
2、师:你们知道这四位漂亮的女儿叫什么名字吗?
生:春夏秋冬!
师:它们就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黑板上的四幅图,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个季节?(出示图画,课件贴字:春、夏、秋、冬)谁能来拼读?(指名拼读,正音,齐读)谁的眼睛最会观察,夏和冬这两个字哪里一样?(认识折文)真棒!我们一起来拼读!
师:小朋友,春夏秋冬就是我们一年中的四个季节,我们称它们为——四季!(板书:
4、四季)齐读课题!通常我们也把它们称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看到这个天字,这是我们今天要写的生字。小手准备,跟着一起书空笔顺。看老师写,要写好这个天字,第一笔横在上半格的中间位置起笔,第二笔写在横中线,比第一笔略长,第三笔撇在第一笔横的中间起笔,捺在横竖中线的交叉位置起笔,撇捺要舒展,比第二笔横略宽。请大家翻开书第61页,描红两个天,再单独写一个,看清笔顺和位置。正确地写字姿势,准备: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师巡视,展示)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
师:好。字会写了,看看大家的课文读得怎么样,一起打开课本第60页,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同学们,要是你们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时,那该怎么办?
生:问同桌,拼拼音,问老师
师:小朋友们的办法可真多啊!我们在读的过程中要是遇到不懂的字时可以用笔圈起来,借助上面的拼音拼读,或与同桌互相交流,也可
以问老师。老师很乐意帮助你们。(师巡视)
2、学习生字
师:刚刚老师走了一圈,发现小朋友们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老师电脑上有几个生字宝宝(出示生字课件)你们愿不愿意跟它们交朋友。① 师:好,请同学们仔细看,认真读。(指名读,师随机纠正,并提示生需要注意的地方。如:“说”是翘舌音,“青”是后鼻音)② 请大家跟老师读,师范读,生跟读
③ 小组读(读的真好,我们小组之间互相来比一比,看看哪一组读的最好)师做简单的评价
过渡:真棒!看这里还有一个字呢?什么字?刘老师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个土地的地只是这个字的其中一个读音,它啊还有另读音,念地,轻声音节,一起读。像这样的,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我们称它为多音字。一起读读这个字的两个读音吧。
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可是生字宝宝们非常淘气,它们不想再戴拼音帽子了。脱掉帽子,你们还认识它吗?现在老师来考一考大家。④ 脱掉拼音读(a:开火车读 b:齐读)
⑤ 真行,都能叫出它们的名字了,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能快速又巧妙地把它们记住?
(孩子任意说,说到那个就读哪个,说到尖拿一枝铅笔上下比大小,上小下大尖尖尖,说到说认识言字旁,说到蛙认识虫子旁,说到弯引导孩子画一画下面的部分,就是,就近,就业;三人排队看日出,夏天,冬,上面是无边无际的天空,下面两点是飘飘洒洒的雪花,青菜,青草)⑥识字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能把生字宝宝牢牢记住。生字宝宝很孤单,我们来请出他们的朋友吧!齐读词语 ⑦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是太厉害了。这么快就把这些生字宝宝记住了,那放回课文中的话,你还认识它吗?
3、再读课文
A、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并且流利。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读完把书本合上。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学习第一句
1、哪些小朋友喜欢春天的?谁来读读第一小节。(指名读)
2、草芽长得怎么样?(尖尖的),嗯,草芽尖尖,尖尖的草芽,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是尖尖的,我们还可以说尖尖的什么?(铅笔,针,钉子)
3、春天到了,小草破土而出,长出了尖尖的嫩嫩的草芽,可爱的小鸟飞来了。谁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草芽)草芽对小鸟说了什么?(我是春天)
4、指导读,(春天的小草长得尖尖的,嫩嫩的,绿绿的,我们要读得轻细些。)谁来试试看?叽叽喳喳的小鸟多可爱啊,可爱的读一读,(指名读),一起读 过渡:美丽的春天过去,热闹的夏天来了。
(二)学习第二句。
1、看,图上画了什么?(荷叶 青蛙)荷叶长得怎么样?(圆圆的)我们还会说圆圆的什么?(足球、皮球、西瓜、脑袋)
过渡:哇,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多高兴呀!他们正在对话呢!说了什么?(我
是夏天)我们高兴地读。谁来,一起读。
2、指名读,指导读。
3、小结 :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课文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如何写的。春季,写了什么?(草芽)怎么样?(尖尖),他对谁说?(小鸟),说了什么?(我是春天)。齐读这一小节。夏季,写了什么?(荷叶)怎么样?(圆圆),他对谁说?(青蛙),说了什么?(我是夏天)。多么有趣的儿歌啊!
4、你想不想学学诗人,像课文那样来说一说?刘老师这里有两幅图,谁能看着图片来像课文这样说?(说话训练)板书设计:
四季
草芽(小鸟)
荷叶(青蛙)
春
夏
(三)学习第三、四句。
过渡:春天、夏天这么美,下面请小朋友自己走进秋天、冬天去看看。读读课文,还可以配上自己喜爱的动作读。
1、出示秋天图,哪个小朋友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秋天到了,谷穗成熟了。)
2、指名读。
相机指导:“谷穗”(谷类植物的果实。)
“鞠着躬”(请一位小朋友来做一做这个动作。)
3、配上动作读。
过渡:冬天到了,瞧,一群小孩子堆了一个大雪人,可爱吗?(可爱)
4、那我们读读吧。(齐读)
5、配上动作读。相机指导:“一挺”(谁能做?)
“顽皮”(“顽皮”就是十分调皮。)
(四)齐读全文
师:我们走进四季,感受了四季的美丽。让我们一起再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吧。
(五)课堂拓展
师:课文写得太美了!我也想学学诗人,像课文那样说一句话。我想说:“苹果红红,她笑着说:————”说什么呢?(谁来帮我说说呀?)“桔子圆圆,他对大树说:——”(课后,还可以说给小伙伴听。)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2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尖,说,春,青,蛙,夏,弯,地,就,冬”10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文旁;会写“天、四、是”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教师引言:同学们,一年有那几个季节?根据回答相机板书:春、夏、秋、冬。
2、要求学生如何记住这几个字,引导学生认识部首折文,强调这个部首只有三笔。
3、教师:春、夏、秋、冬合起来叫四季。(板书:四季)4.齐读课题。
二、自主读书,合作探究
1.教师引学: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用圆形画出不认识的字。2.教师引导:同桌交流,如果遇到困难要相互帮助。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生字认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卡片上的生字。(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2)做游戏识字(摘苹果游戏)。(3)学习多音字“地”。
(4)开小火车:每个同学和每个生字打个招呼,先开小火车读,适当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
(2)(多媒体课件)启发、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3)生生、组组、师生挑战读。
4、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篇课文有几幅插图?共几句话?(这篇课文有4福插图,共4句话,每句话时一节。)
5、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模仿读。
三、教师指导,学生练写 教师:同学们不但说得好,而且画得好、唱得好。有个新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就是“撇”,你看它像什么? 1.认识笔画撇,指导学生书空练习。2.指导学生书写“天、四、是”。
(1)引导学生发现“天、四、是”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天”,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最后一笔是捺,从横中线和竖中线的交汇处捺出。“四”,第四笔是竖弯,不要写成竖弯钩。“是”,第二笔是横折,第五笔横从横中线上起笔。(2)学生观察字形。
(3)提醒学生在书写每个字时应注意些什么。(4)学生练习书写,每个字练写两遍。(5)学生互评。
四、课堂小结。
1、小组内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结合部编版一年级教材群文编组 第3篇
关键词:群文阅读;结合教材;群文编组;议题确定;文本选择;问题设计
蒋军晶老师群文阅读课程的推广,如一缕清风吹进了阅读课堂。群文阅读是对教科书阅读的有益补充,基于教材而又丰厚教材。要想使群文阅读真正拓宽阅读内容,超越教科书,增加阅读量,就要在群文阅读的编组和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策略上下功夫。下面笔者以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为例,从议题确定、文本选择、问题设计三方面来谈谈群文编组。
一、议题确定
“群文阅读”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文编组,群文编组要找准相关度和关联性,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确定议题。
今年秋季开始,我们开始使用2016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根据新教材的编排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
1.内容专题
入学教育部分,我确定的议题是“我是一年级小学生了”,针对一年级新生精选内容,既有课本的《上学歌》,激发孩子对上学的热望,又有绘本《大卫上学去》是对幼小的一个衔接,还有儿歌《上课要求》,让孩子在诵读儿歌的同时,明白上小学后,上课该怎么做。
2.多文体
开始学习课文了,我确定的议题是“感受四季变化”。讲读课文《秋天》,让孩子得意、得言;自读儿童诗《小雪花》,体会冬天的特点;绘本《小牛的春天》是在体会秋冬特点的基础上,感受四季变化。选取的文本既有课文,又有儿童诗,还有绘本,多种文体指向四季变化。
3.表达方式
学习《比尾巴》一课时,我确定的议题是“问一问,答一答”,讲读课文《比尾巴》,自读儿歌《问答歌》和课本上的童谣《谁会飞》。表达方式是相同的,都是有问有答,但又各不相同,让孩子在学习的同时,体会问答歌的妙处。
4.人文专题
《大还是小》是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我确定的议题是“成长的滋味”,选择的一组群文是课文《大还是小》、绘本《我喜欢我的小毯子》、儿童歌曲《长大的感觉真好》。学生在课文学习、绘本阅读和欢快的音乐声中,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到自己的成长。
5.人物专题
《小蜗牛》是一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我确定的议题是“关于蜗牛……”讲读课文《小蜗牛》,自读林良的诗《小蜗牛》。孩子自会在快乐阅读中,体会蜗牛的特点,感受故事、诗歌的美妙。
二、文本选择
选择的文本要有相关度,甚至达到结构化。针对一年级学生组织的群文,要关注学生兴趣,让孩子喜欢读、喜欢看。
如议题“问一问,答一答”:我选择的一组文本是课文《比尾巴》,儿歌《问答歌》和课本上的童谣《谁会飞》。
这样的一组文本,围绕一个阅读目的,选择一组相关的作品,进行功能性阅读。孩子不仅能感受到问答歌的妙处,还能在后面接上一两句,既培养了语用能力,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再如议题“感受四季变化”:我选择的一组文本是课文《秋天》、儿童诗《小雪花》、绘本《小牛的春天》。
儿童诗《小雪花》: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是我,是我,我是小雪花。/我从天空中飘下来,/告诉你们冬天来到啦!
绘本《小牛的春天》:春天来了,雪融化了,泥土露出了脸,草儿冒出了嫩芽……小牛的角长出了一点点。
显然,这样的一组群文很容易使孩子感受到四季的变化及轮回。当然孩子还不能准确表达,但孩子是能够感觉到的,也将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想起曾读过的课文、诗歌或绘本。
三、问题设计
问题设计把一组群文联系起來。以上文中提到的“问一问,答一答”为例。讲读完课文《比尾巴》,孩子很容易发现第一、三小节是问,第二、四小节是答。再阅读儿歌《问答歌》和课本上的童谣《谁会飞》,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聪明的你找到这三篇相同的地方了吗?学生很快在比较阅读中发现这组文本问号和句号的秘密,明白一问一答的形式,再引导学生男女生对读,学生很快就能背诵下来。再引导学生找不同的地方。能力强的学生还能发现《比尾巴》是写各种动物不同的尾巴;《问答歌》是写各种圆圆的东西;《谁会飞》在问“谁会飞”后,又追问“怎样飞?”运用横向比较把三篇文本联结起来,从而发现问答歌的奥妙。此时,引导学生接上一两句是水到渠成的事。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议题,依据议题进行文本选择,依据文本和要达到的目的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才能完成群文编组。群文编组又是群文阅读的基础,只有在群文编组上下功夫,才能通过师生同读共议,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蒋军晶.优质的“群文”是如何形成的[J].小学语文教师,2015.
作者简介:朱荣霞(1974—),女,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就职学校:河南省清丰县第一实验小学。
部编版一年级上《秋天》教案 第4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一)品读第1自然段。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气
汽
天()()水 空()()油(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2)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3)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4)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4)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5)导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导学: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配乐朗读课文)(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3.学习生字“秋、了”。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4.齐读第3自然段。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四、指导背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2.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过渡:这篇课文把秋天描写得非常美,对于这样优美的语言我们要想办法背诵下来。背诵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这样才会背得又快又牢。
(1)找一找秋天的变化,提炼出关键词语:天气凉,树叶黄。(2)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背诵。
(3)小结:我们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美丽的画面就会很快把课文背诵下来了。3.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1)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大雁南飞)(2)课件出示句式:一会儿„„一会儿„„。
有时,我们还要记住特殊的句式,它会帮助我们更快地积累好词佳句。
同学们将关键词语加入到这样的句子中,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很快背诵下来的。(3)练习背诵。
(4)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指名背诵,男生女生竞赛背诵。4.齐声背诵第3自然段。
5.小结方法: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6.出示课文画面,齐声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重视背诵积累,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增强体验,培养语感。教学中注重对背诵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提示、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熟读成诵等方法来提高背诵质量。
五、拓展延伸
1.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
想一想你见过的秋天景色,用几句话描绘出来,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画一画,给画起个名字。
2.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并写上一句话。3.小组内交流。4.全班内展示。5.说话练习。
秋天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画一画,画出学生心中的秋天,再通过说一说“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说出学生心中的感受。激发并拓展了学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总结全课
部编版一年级上《秋天》教案 第5篇
一、學情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閱讀教學要使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の樂趣。“興趣是最好の老師。”養成閱讀興趣是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の保證。本教案採用以讀代講為主,教師指導為輔の學習方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朗讀中感受秋天の基本特徵,從朗讀中領略作者對秋天の讚美之情。另外,引導學生學會看課文插圖,圖文結合,加入自己の生活體驗,從而感受秋天の美,並且通過有感情の朗讀表達對秋天の喜愛之情,直至熟讀成誦。低年級注重識字與寫字教學,本設計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多種方法學習獨立識字,掌握漢字の基本筆劃和常用の偏旁,從而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漢字の形體美。
二、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掌握1種筆劃,認識3個偏旁。
3.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秋天の一些特徵。4.認識自然段,並嘗試給課文標段。
5、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の興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の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一”の不同讀音。
2、背誦課文。
四、課前準備
1.製作課件、生字詞語卡片。2.秋天樹葉の實物。3.大雁圖片。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の畫卷!在大自然中,我們發現了美,感受到了美。現在讓我們走進美麗の大自然中,去欣賞那迷人の景色。2.播放秋季美麗景色の圖片,引導學生欣賞美麗の畫面。
3.你知道剛才呈現の畫面是哪個季節の景色嗎?你又有怎樣の感受呢?(相機板書:秋天)4.小結:是呀,美麗の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の景色呀!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課文——《秋天》。5.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識自然段。
過渡: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幾個自然段組成の,也有の只有一個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の開始標誌,也就是在第一句話の前面空兩格(兩個字の位置)。在每個自然段の前面標明序號可以幫助我們來分清每個自然段。(多媒體課件展示,教師標出第1自然段の序號)現在就請同學們自己來標出課文中の其他自然段吧。2.學生嘗試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標出序號。
Fpg
Fpg 3.(多媒體課件展示)引導學生明確課文一共有3個自然段。4.教師範讀課文,同學們認真傾聽,注意自己不認識の生字。5.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動筆圈畫出本課の生字。
6.教師逐段檢查學生對課文の朗讀情況,要求能讀准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不重複。
(1)指名讀第1自然段,相機指導生字讀音。了:在本課讀輕聲le,要讀得又輕又短。片:三拼音節,注意前鼻韻母anの讀法。子:在“葉子”一詞中讀輕聲。
(2)檢查第2自然段の朗讀情況,教師相機指導。“人”為翹舌音,開火車讀准字音。
“一會兒”為兒化音,引導學生讀好兒化音。課件出示“兒子、女兒”,指名讀詞語,與兒化音區分開。(3)指名讀第3自然段。
教師指導學生讀好“啊”字。
7.同桌互讀,檢查生字讀得是否準確。
三、隨文識字,品讀課文(一)品讀第1自然段。
導學:秋天到了,我們周圍發生了很多變化,(課件出示課文插圖)一邊看課文の插圖,一邊朗讀課文の第1自然段,看看課文裏寫了哪些變化。1.天氣涼了。
(1)學習生字“氣”。
這裏有我們今天要認識の一個生字(出示字卡“氣”),有一個和它讀音相同の字——汽,“氣”與氣體有關系,“汽”與水有關系。(2)(課件演示)做辨別形近字遊戲,把漢字送回家。氣
汽
天()()水 空()()油(3)指導讀句子,“涼”字讀重音。2.樹葉黃了。
(1)出示各種“樹葉”の標本。(出示多媒體課件)過渡:這些小寶貝就是樹葉。看,它們の形狀各有不同。(2)學習生詞“樹葉”。認識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樹葉”?
加一加:“木”加“對”就是“樹”,“口”加“十”就是“葉”。實物出示:拿出樹葉標本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
過渡:哦,原來秋天到了,樹葉也悄悄地發生了變化,由綠色變成了黃色。看來,只有仔細觀察才會發現大自然の這些奇妙の變化呀!(4)你能讀出秋天到來時の這種變化嗎?指導學生朗讀,強調“黃”要讀重音。3.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1)比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麼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2)你能結合課文の插圖說說為什麼作者要說“一片片”嗎?(3)小結:課文插圖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詞語,結合課文插圖真是個好方法。(4)拓展詞語。你能說幾個像“一片片”這樣の詞語嗎?
小結:以後我們說話時如果多用上一些這樣の詞語,表達就更生動了。
Fpg
Fpg 課件出示:一片()一片()一片()(6)想像情境,指導朗讀。
你能想像樹葉是怎樣從樹上落下來の嗎?(輕輕地、慢慢地)那就請你把“落下來”這個詞語の語速放慢,聲音放輕,讓一片片黃黃の小葉子輕輕地、慢慢地落下來。
4.齊讀第1自然段。
過渡:秋天到了,身邊の景物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我們一邊讀一邊想像畫面吧!
(二)品讀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讀一讀課文の第2自然段。2.學習第2自然段。
(1)在這麼美の藍天下你還看到了什麼?(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邊觀察課文插圖,一邊讀這句話。
(2)大雁南飛與秋天有什麼關係呢?(大雁是候鳥,就是隨著季節の變化而遷徙の鳥。天氣變涼了,大雁從北方飛到南方比較暖和の地方過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氣轉暖了,大雁再從南方飛回北方來生活。)(3)大雁是怎樣飛行の,你能結合課文插圖來說一說嗎?(4)小結:課文插圖會幫助我們理解句子。
(5)過渡: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大雁飛行時の樣子吧!播放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大雁到底是怎樣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の。(6)誰願意讀出大雁飛行時の畫面?指名讀第2自然段。(7)你能用“一會兒……一會兒……”說句話嗎?(8)學習生字“大、飛、會、個”。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の正面形,有手有腳。“大”是漢字部首之一,含“大”の字往往與人類或人事有關。
飛:(課件出示鳥兒展翅飛翔の動作,出示“飛”字の古文字)“飛”就像鳥兒張開翅膀在空中飛翔の樣子。同學們模仿鳥兒做一做展翅飛翔の動作吧。組詞:飛機、飛鳥。
會:認識“人字頭”。運用加一加の方法來識記:人+雲=會。組詞:開會、學會。
個:運用數筆劃或加一加の方法來識記“個”。“個”一般用做量詞,引導學生試著說一說:一個()。3.初步感受“一”字の變調。
(1)細心の同學發現了一個有趣の問題,同樣是“一”,為什麼有時候讀yī,有時候讀yí,有時候讀yì呢?你在課文中找到了嗎?讀一讀。
(2)課件出示詞語: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會兒 “一(yī)”字 指名讀,請小老師領大家讀,齊讀。
(3)小結:這是“一”字變調の不同讀法。漢字可真有意思呀!4.指導朗讀第2自然段。過渡:秋天真是個美麗の季節,我們一邊欣賞畫面,一邊有感情地朗讀吧。(配樂朗讀課文)(三)品讀第3自然段。過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發出了這樣の感歎——(課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來了!)Fpg
Fpg 1.指導讀好感歎句。
這是兩個感歎句,我們朗讀時語氣要強烈些,誰願意來試一試? 2.創設情境,激發朗讀興趣。
(1)播放秋天美景の畫面,教師渲染情境進行引讀: 秋天,天氣是那麼涼爽,金黃の樹葉猶如一只只美麗の蝴蝶從樹上翩翩落下,我們高興地說道——啊!秋天來了!
秋天,天高雲淡,大雁變換隊形飛向南方,傳來陣陣悅耳の歌聲,我們不禁感歎道——啊!秋天來了!
(2)此時此刻,看到這樣の秋天,你是怎樣の心情?(3)帶著這樣の感受,讀出自己の心情吧!3.學習生字“秋、了”。
秋:(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秋”字。)秋天是禾穀成熟、收穫の季節。古代莊稼收割後,人們往往在田間就地焚燒禾草。這種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燒殺害蟲。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組成の。組詞:秋天、秋季。了:運用數筆劃の方法來識記“了”,也可和“子”對比來識記。強調“了”由兩筆組成,注意“了”の筆順。4.齊讀第3自然段。
四、引導觀察,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本節課要書寫の四個字“了、子、人、大”。2.學習“了”字の書寫。
(1)出示課件,學生跟隨課件演示書空“了”の筆順。(2)啟發學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筆の位置。(3)教師範寫。
(4)學生練習在田字格中描紅,自己練習寫兩遍“了”字。(5)教師巡視指導。
(6)投影展示,師生評議,教師根據學生の書寫情況相機指導。3.運用遷移法學習“子”の書寫。
(1)教師先示範“子”の書寫,教師示範並口述橫の書寫要領:重下筆——輕行筆——重收筆。再示範橫の寫法,強調最後一筆橫從橫中線寫起,略微向上傾斜。
(2)學生描紅,練習書寫。(3)投影展示,師生評議。3.熟讀課文。
4.小結:秋天是一個美麗の季節,現在正值秋季,請同學們投入到秋の懷抱中去找一找秋天の變化,尋找秋天の足跡。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詞語
1.開火車讀詞語卡片。
秋天 天氣 一片片 樹葉 葉子 飛來 一會兒 一個
2.過渡: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爭取把課文背誦下來。同學們,有信心嗎?
二、指導書寫
Fpg
Fpg 1.學習撇、捺の寫法。
我們首先來練習兩個筆劃の書寫,教師示範講解書寫要點。
撇:從右上向左下,起筆時重,以後漸輕,收筆時較快,形成尖狀。
捺:從左上向右下,起筆較輕,以後漸重,收筆前更重,稍頓後向右輕輕提起,形成尖狀。
2.指導書寫“人”。
(1)教師示範,講解要領。強調書寫規則:先撇後捺,呈三角形,撇從豎中線上起筆,兩個筆劃收筆處在一條直線上。(2)學生練習。
3.運用遷移法學習書寫“大”。
(1)觀察比較“人”與“大”中“人”の區別,引導學生注意這兩個字在書寫時占格位置の不同。
引導學生明確“大”像人の正面,有手有腳。要先寫長橫,再寫“人”。長橫在橫中線偏上位置,“人”從上半格の中間處起筆,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從豎中線上起筆。
(2)教師一筆一筆做示範,學生觀察。
(3)學生練習描紅,書寫生字,教師強調書寫姿勢。(4)師生評議,培養學生寫字興趣。
4.小結:我們在書寫生字時,要注意觀察筆劃の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寫,三對照,養成良好の寫字姿勢,通過不斷練習來寫好漢字。
三、詞語遊戲 1.摘果實遊戲。
課件出示蘋果樹豐收の圖片。
師:同學們,秋天不僅是一個美麗の季節,還是一個收穫の季節。讓我們到豐收の蘋果園裏看一看吧!
引導學生做摘蘋果生字卡片の遊戲。2.找部首遊戲。
師:這節課,我們認識了新の部首朋友,它們就藏在這些生字中,你能用善於發現の眼睛找到它們嗎?
(課件出示:秋 樹 葉 會)
四、指導背誦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想像課文中描繪の畫面。2.指導背誦第1自然段。
過渡:這篇課文把秋天描寫得非常美,對於這樣優美の語言我們要想辦法背誦下來。背誦也是需要一定の方法の,這樣才會背得又快又牢。(1)找一找秋天の變化,提煉出關鍵字語:天氣涼,樹葉黃。(2)出示畫面引導學生背誦。
(3)小結:我們抓住關鍵字語,想像美麗の畫面就會很快把課文背誦下來了。3.指導背誦第2自然段。
(1)抓住關鍵字語說一說:第2自然段描寫了哪些景物呢?(大雁南飛)(2)課件出示句式:一會兒……一會兒……。(3)練習背誦。
(4)同桌互相檢查背誦,指名背誦,男生女生競賽背誦。4.齊聲背誦第3自然段。
Fpg
Fpg 5.小結方法:背誦也是要有方法の,抓住關鍵字語、想像畫面,都是不錯の背誦方法。
6.出示課文畫面,齊聲背誦課文。
五、拓展延伸,佈置作業。1.想一想,說一說,畫一畫。想一想你見過の秋天景色,用幾句話描繪出來,也可以用手中の畫筆畫一畫,給畫起個名字。
2.學生在優美の音樂聲中畫一畫自己眼中の秋天,並寫上一句話。3.小組內交流。4.全班內展示。5.說話練習。
秋天美嗎?你喜歡秋天嗎?為什麼?
六、總結全課
同學們,一年有四個季節,春天風兒輕,夏天百花開,秋天菊花雅,冬天梅花香,每個季節都有自己の可愛之處,讓我們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尋找,去發現,好嗎? 板書設計:
秋天
美
教學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案 第6篇
经过一年时间的小学学科教育活动,作为一年级语文老师的你一定有着许多的收获,那么你知道如何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案吗?它会对你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案,希望你喜欢。
#278702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九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通过看插图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教学难点:
理解“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的意思。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有关星空及带有歌曲《闪烁的小星》《小小的船》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熟读课文,预习生字。(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1)(多媒体课件配乐)出示美丽星空图:一个小女孩儿坐在月亮上,一只手托着小星星非常高兴地看周围一闪一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空……
(2)导问: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揭示课题。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件中月亮的形状,引导想象:你们看,这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什么?(小船)
(2)引出课题:叶圣陶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篇韵文,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小的船》。
3.读课题。
(1)教师指导正确读课题:“船”字谁会读?谁还想读?大家一起读。你们见过哪些船?教师出示各种船的图片,并相机指导学生认识“舟”字旁,了解带有“舟”字旁的字一般与船有关。
(2)导学:在“船”的前面加个“小小的”,请你读一读,你感觉这艘船怎么样?(小小的、很轻、很可爱……)
(3)教师指导学生感受小船的可爱,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题。
4.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想知道些什么?
5.过渡:课文真的是写船吗?请同学们读课文,看插图,找找答案。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展现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晴朗夜空优美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或想知道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把生活经验、文本、美丽的图画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再往下读。
(2)用“ ”把要求会认的字画出来,用“____”把要求会写的字画出来。
(3)把生词多读几遍,不会的向同学、老师请教,再多读几遍。
2.学生同桌互相检查读,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识字情况。
(1)开火车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
提示:“船、看、见、闪”是前鼻音;“船、闪”是翘舌音。
(2)教师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去掉拼音的生字并及时评价。
4.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练习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认真听、仔细评。
5.教师检查练习朗读情况,提示学生读准字音。(“月儿、船儿”的“儿”要读二声。“在”是平舌音。“闪、船”是翘舌音。“的”读轻声。)
设计意图:提出自学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互帮互学,培养了合作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易错字的读音和儿化音进行指导,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
2.启发想象: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预设
学生自由说自己想到的图画:晴朗的夜晚,蓝蓝的天空,弯弯的月亮,闪闪的星星,一个小朋友飞到太空中坐到月亮船里面。
教师随机用课件演示星星忽明忽暗的景象,帮助学生理解“闪闪的”这个词语。
3.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并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①想一想:课文共有几行,由几句话组成?
②把自己喜欢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生按要求朗读课文。
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朗读成果,及时评议。
5.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画出停顿。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6.学生自由练读后,教师指名读,大家评议。
7.多媒体出示课文填空,指导学生朗读叠词,巩固识字效果。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8.课件出示“朗读争霸赛”情境,提出评价标准,组织学生挑战读。
(1)出示评价标准
声音响亮,读音正确。朗读流利,读出韵味。
(2)组织学生有序地比赛,读后及时评价。
(3)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意在进行学法指导,教会学生朗读的方法,在朗读中巩固识字,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针对小朋友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朗读争霸赛”,帮助学生展示朗读的成果,激发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
四、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1.组织学生做采蘑菇的游戏。
(1)讲明游戏规则后请3名同学到前面来做采蘑菇的游戏。(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①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门”字框、“白”字旁。请同学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认识了哪些带有这些偏旁的字。
②猜谜识记“闪”:一个人站在门里。
熟字加偏旁识记“闪”:人+门=闪。
③做动作识记会意字“看”:“手”放在“目”上就是“看”。
④组词识记:见──再见、看见、见面。
⑤教师指导识记多音字,并请学生给多音字组词。
预设
“看”也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kàn,在“看门”一词中读kān。
2.给蘑菇找朋友。
(1)导学:生活中有哪些朋友可以和这个字组成词语呢?你还能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吗?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说得又多又好!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预设
①组词:小船 星星 看见 闪闪的 里面 两头 不在②造句
看见:在动物园里,我看见了老虎和狮子。
闪闪的:闪闪的霓虹灯引人注目。
3.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范字“月、儿”,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月”和“儿”都有钩,但钩的方向不一样。)
(2)教师一边示范,一边指导新笔画的书写。
横折钩的写法:横要平,竖要直,向左向上钩。
竖弯钩的写法:竖要直,弯要圆,向右向上钩。
(3)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写在什么位置,同桌交流。(“月”里面的两个横画之间距离要适当,不与横折钩相接。“儿”的竖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4)教师范写“月”和“儿”,一边示范,一边巩固横折钩和竖弯钩的写法。学生书空。
(5)指导学生观察“头、里”。
预设:“头”有三个点,它们的位置不一样。“里”的横画比较多,它们之间的距离均匀,长短不一样。
(6)教师指导学生书空。(“头”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里”的笔顺可记成写完“甲”再写两横。)
(7)指导学生先描红,再自由练写,比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8)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识字,有利于学生自主表达。交流多种识字方法,能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从构字规律上帮助学生认识生字,便于学生认识汉字,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练习组词、说话,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根据“月、儿、头、里”四个生字的字形特点,分组呈现,有利于学生抓住特点正确书写汉字。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引导回顾:谈谈你的收获。(这节课你记住了哪些字?学会了几种识字方法?你认为你写得的字是哪一个?)
2.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学习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布置作业,有利于巩固识字效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引导回顾: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你还记得课文写了什么吗?
2.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配上音乐,出示星空图片。
3.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想象:让我们飞起来吧!飞到美丽的蓝天上。看,许多一闪一闪的星星在向我们招手。我们快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在小船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
(1)我好像看见了一闪一闪的星星。
(2)我仿佛看见了宇宙飞船上天。
(3)我仿佛看见了月球人,很帅气。
(4)我好像看见了蓝色的天空特别大。
设计意图:在学生回忆课文的过程中再现情境,使学生集中精神;配上音乐,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把学生带入有声有色的情境中。静中有动的图画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习情绪高涨。
二、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1.学习第一、二行诗。
(1)导问:我们坐在哪儿了?(小船上)这小船不是真船,它就是月儿,你感觉怎么样啊?
预设:我感觉很快乐。我很开心。
(2)(出示月亮的图片)导学:图片上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3)指导朗读。出示句子: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请学生自由读,个别读,最后互相评一评。
(4)指导学生画出描写“月儿”“船”的词语。
(5)设疑:为什么用“弯弯的”“小小的”,而不用“弯的”“小的”?
(6)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不同点。
弯的月儿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预设
学生分别朗读这两句话,说说自己的体会:“弯弯的月儿”比“弯的月儿”更能突出月儿弯的程度;“小小的船”比“小的船”更能突出月儿的可爱,读起来也更上口。
(7)指导朗读。“小小的”“弯弯的”读出欢快的节奏,表达出月儿的可爱、有趣。
(8)导学:“月儿”除了是“弯弯的”,还是什么样的?指导学生自读自画,画出月儿的形状——两头尖。课件出示月儿的形状,并引导学生知道,这里把弯弯的月儿比作了小小的船,写的是月儿的形状。
(9)齐读。通过朗读读出月亮的可爱,以及自己满怀喜悦的心情。
2.学习第三、四行诗。
(1)过渡:我们一起划船在蓝天上面到处走走,哟,你们看到了什么?(星星、天空)
(2)出示词语:星星、蓝天。
(3)课文写星星是什么样的?(闪闪的)天空呢?(蓝蓝的)
(4)设疑:为什么用“闪闪的”和“蓝蓝的”?
①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指学生分别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只看见星星和天。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
②课件出示星星一闪一闪和深蓝的天空广阔无边的情境,引导学生对照图片体会叠词的作用。
(5)练习叠词:星星是(闪闪)的,天空是(蓝蓝)的,船儿是……,你还能说出这类词吗?(红红的太阳、绿绿的小草、白白的云、黄黄的梨……)
(6)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闪闪的星星”要读出欢快的节奏,突出星星的调皮可爱。“蓝蓝的天”要读得略慢且声音响亮,读出天空的美丽和神秘。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出星星、天空的美丽可爱。
3.语言训练,感受夜空的美。
(1)课件随机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读句子并填空。
星星很像________,多美呀!(钻石、珍珠、小眼睛、明亮的灯)
月亮很像________,真好看啊!(小船、眉毛、镰刀)
蓝蓝的天空像________。(写比喻句)
洁白的云朵像________。
圆圆的苹果像________。
________像________。
(2)学生自由选择句子先组内练说,再汇报。
(3)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内容。
4.导学:夜空真美啊!闪闪的星星、弯弯的月儿、蓝蓝的天,我看着,想着,入迷了,陶醉了。在我的眼里,那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真像一只小小的船。(音乐声响起)教师范读课文。
5.学生配乐表演读,一边读,一边加上动作。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以读为主,学生通过自主理解、体会、设计动作,充分发挥了创造性,突出了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提高了能力。设计填空的形式进行语言训练,一方面利用提供的句式帮助学生养成说话的完整性、规范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言,丰富语言,促进学习思维的拓展。
三、感情朗读,展开想象
1.配乐表演《小小的船》。
2.讨论:“只看见……”的“只”是什么意思?“只看见”和“还看见”有什么不同?
3.进行说话训练。
课件出示:我看见了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说话。例:我看见了校园、北京、外星人、嫦娥、玉兔……
4.检测背诵效果。
以填空的形式提示学生背诵。(学生伴随着轻松、愉快的乐曲学会唱、学会背。)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练习说话,尊重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情感体验。通过填空、配乐唱等形式帮助学生积累背诵。
四、复习生字,积累词语
1.复习词语。
小船 星星 看见 闪闪的 里面 两头 不在2.做采花的游戏。(生字藏在花朵的后面)
(1)请3组同学到讲台上来做采花游戏。
(2)请做游戏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朵花的名字的。
(3)帮花找朋友。找到朋友后用它说一句话,比一比哪个小组。
设计意图:字离不开词,识字教学必须同积累词语结合起来。凭借有趣的游戏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可以让学生有效地积累词语。
五、总结全文,陶冶情感
1.鼓励学生质疑: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2.小结:大自然是美丽的,太空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现在,我们中国也有人登上了太空,我们小朋友多学知识,掌握本领,将来也可以到太空遨游、旅行,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3.如果请你来到月亮上,你猜猜月亮上面会有些什么?你想对月亮说点什么呢?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话,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又沟通了语文和其他学科及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1.背诵课文并把你能从夜空里看到的或者想到的事物画下来。
2.回家把课文背给家长听。
3.实践活动:夜晚出去看看月亮,说说它像什么,你还看到天上有什么。
设计意图:背诵课文既能展示学习的成果,又能引发丰富的想象。实践活动可让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学语文、用语文,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27870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案2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韵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月儿是小船,“我”正坐在“船”上看着蓝蓝的天空和闪闪的星星……想象奇特,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
二、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请大家猜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幅夜景图美吗?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听完以后大家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欣赏《小小的船》)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这首歌词,大家借助拼音读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四人小组配合读,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
(三)读好课文,想象中创新
1.指名读一、二行,说说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弯弯的?
2.放《小小的船》曲子,学生闭眼想象:听着乐曲,你的脑子里出现了什么?你觉得蓝蓝的天空像什么,闪闪的星星又像什么?
3.轻声哼唱《小小的船》这首歌,并自配简单的动作。
4.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四)趣味识字
1.(制作课件时,在星星图后隐藏生字)师:闪闪的星星多美呀,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它们分别叫什么吗?(老师点击课件上的星星,星星上显示出生字,学生抢读。)
2.你能告诉同学,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吗?(四人小组交流记字方法。)
3.结合语言环境,巩固生字。(内容见教学建议中的“小短文”)
(五)写字
1.教师范写,提示要点:“白、田、电”三个字的“口”,都要写得上宽下略窄。“田”要写得略宽一些,“电”中的“口”要扁一些。
2.学生描红,并认真临写。
3.展示有代表性的作业,让学生评一评,发现优缺点。
(六)朗读感悟
1.这篇韵文的特色在于用了许多叠词描写景物的形状和色彩。在指导朗读时,可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美丽的插图,读好有修饰的词语,如,“弯弯的月儿”、“蓝蓝的天”,进而读好诗句,读好韵文。
2.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韵文所描绘的画面,让脑中的画面丰满生动起来,在轻柔的《小小的船》的音乐伴奏下有感而发,读出韵味。
3.小组合作学习,可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边读边做动作。
(七)课后练习
启发想象,完成课后练习。要启发学生由描写的对象的色彩、形状等方面去想象。如,“弯弯的月亮像镰刀”、“蓝蓝的天空像大海”、“闪闪的星星像宝石”,鼓励学生说出与别的同学不一样的内容。还可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形象鲜明的事物,说说“像”。
(八)实践活动
1.课前让学生了解有关月亮的传说或故事。
2.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月球知识的录像。
3.组织小小辩论会:月亮上面真的有嫦娥吗?
(九)课外作业
我会画:把你看到或想象到的星空画下来。
#278704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朗”、“识”“玉”三个字,会写“识”、“玉”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味和情感。
3、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感受月亮的美妙和神奇。
教学重难点:如何读出古诗的韵味和情感,如何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感受月亮的美妙和神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贴出图片(一个宁静、美丽的夜晚,众星下一轮玉盘似的月亮高悬夜空)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个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喜欢抬头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在他眼里,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写的《古朗月行》这首古诗。
二、初读诗文,找出生字宝宝。
1、大家自己先来读读古诗吧,有信心读好吗?如果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
2、学生在古诗中找到生字宝宝,读读它们,并想办法记住它们的样子。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适时指导朗读,相机理解诗意。
(一)指名学生读诗,读后及时评价指正。
(二)检查生字的学习,并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认识“朗”,并理解题目:古朗月行
1、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你能给“朗”字组词吗?
2、引导理解“朗月”。
什么样的夜晚才会有明月?(晴朗)
古时候有个叫鲍照的人在一个晴朗的夜晚看见了月亮,于是写下了“朗月行”这首古诗。几百年以后,李白也看见了这样的朗月,他也特别想为月亮写首诗,所以他就借用古人鲍照写过的《朗月行》的题目,并在前面加上一个“古”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朗月行。学生接读题目。
认识和书写“识”这个字,并理解“小时不识月”。
1、这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在田字格里怎么写这个字呢?
2、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识”字,(什么结构?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然后告诉老师该怎么在田字格里写这个字。学生再书空,然后在书上写这个字。
3、给“识”字组词。
4、李白小时候不认识什么呢?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认识和书写“玉”,并且朗读和理解“呼作白玉盘”。
1、出示“玉”,这个字和哪个字很相像?(区分:玉王)怎样在田字格里写好这个字呢?学生自己观察,自己书写。
2、给“玉”字组词。
3、李白小时候不认识月亮,他把月亮称呼为什么?齐读第二句诗:呼作白玉盘。想象白玉盘是一只什么样的?如果你见到了这样的月亮你会怎么样?李白小时候和你们一样,见到如此美丽神奇的月亮,可是却不知道是什么,他忍不住大声呼唤:呀!天上有个白玉做成的盘子!
4、那这句诗该怎么读呢?指名学生读,在不断评价中引导学生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然后再齐读。
学习剩下的两行诗
1、天上的圆月还让李白想到了什么呢?学生自己读读剩下的两行诗。再指名回答。
2、这面镜子是从哪里来的?瑶台是个什么样地方?镜子本来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可是现在它飞到哪里了?想象一下从这面镜子里,我们能看到什么?如果你见到这样的月亮你会怎么样?
3、我们该怎样读这两行诗才能读出月亮的神奇与美丽呢?在指名读后的评价上引导学生读出惊叹的语气。在必要的时候,老师也可示范读。
四、整体感悟,指导背诵。
1、学生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描述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个晴朗的夜晚,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一个小孩子抬头望着它,他不知道那是什么。啊,它那样洁白,美丽,一定是的白玉做成的盘子吧?不对!不对!它那样明亮,那样神奇,一定是王母娘娘的镜子飞到了云朵之上。
2、你喜欢这样的月亮吗?喜欢它的什么?那让我们边读诗,边展开想象吧!配乐齐读古诗。
3、想不想把这么美的诗背下来呢?指导背诵。
五、拓展延伸
1、在这首里,李白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美丽神奇的月亮,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关于月亮的诗,它是?指名人背诵《静夜思》。在这首古诗里,看到天上的月亮,李白想到了什么?
2、我们还学到了一首关于月亮的儿歌,指名人背诵《小小的船》,在儿歌里,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3、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或者是儿歌?
六、课堂小结: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