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在牛津英语
教学策略在牛津英语(精选12篇)
教学策略在牛津英语 第1篇
关键词:语言认知策略,词汇教学,应用
词汇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部分, 其重要性正在为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所认识。有效地进行英语词汇教学, 将直接促进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理解和掌握, 并使学生具备学好这门学科的信心。本文主要讨论如何运用语言认知策略的相关理论更好地进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一、江苏省高中词汇教学现状
1. 词汇教学时间有限
江苏省新课程改革后, 英语课的课时减少了不少, 目前普通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的学习课程有九门, 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是很大的, 其中每周40节课时中, 英语课高一、高二、高三一般分别有6节、7节和8节。用这点课时数的时间完成全部11模块的教学, 时间是很紧张的, 老师用来教授单词和学生用来学习单词的时间也就更少了。
2. 形式单一, 缺乏策略指导
目前江苏省高中词汇教学的方法普遍比较单一, 在词汇教学中脱离句子和课文, 学生都是靠机械地死记硬背, 容易对词汇学习失去兴趣, 而且大都没有理解单词的真正含义和用法。教师忽视词汇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 导致学生词汇学习效率低下。而且随着新授词汇的不断增加, 学生词汇的遗忘情况十分严重。
3. 词汇量大, 单词复现率低
目前江苏省使用的牛津英语教材都是以话题为中心展开教学内容的, 围绕某个话题展开, 但到下一课又变成了另外一个话题, 话题和话题之间缺乏联系;在同册书中单词的复现率很低, 有的单词拼写、读音很复杂, 学生费力记住了, 可是该词却只在书中的某个练习中出现, 以后再也没出现过, 这样的单词学生记不住是很正常的。
二、词汇教学的语言认知策略基础
外语环境下学习语言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是否能有意识地、科学合理地使用学习策略。Oxford (1994) 指出, 使用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当其他条件相同时, 英语学习策略的差异对学习成绩有决定性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 研究者开始关注语言学习策略, 并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但在对词汇学习策略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识别和分类上面尚未达成共识。不过, 他们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针对词汇学习特点和规律, 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词汇教学中使用的学习策略主要有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三、认知策略在词汇教学方面的应用
1. 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复述策略在词汇学习中主要表现为在记忆单词时使用重复策略, 包括运用词汇表重复、口头重复、书面重复、运用多种感官重复等子策略。词汇教学中的复述策略具体来说, 有以下两个:
(1) 排除干扰。干扰是遗忘的一个重要原因。干扰阻止人们在脑子里复述刚才所学的信息。我们应该考虑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 在进行进一步学习之前, 要给学习者时间吸收和重复新信息。因此, 教师在布置背诵任务的时候, 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 尽量避免单词之间的相互干扰, 把一个单元的单词分成几个部分让学生消化。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1为例, 整个单元有66个生词和短语, 学生一次性学完的话记忆起来十分困难, 那么教师就可以把这些生词和短语分成两到三次来教授。
(2) 抑制和促进。前后所学的信息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这种影响有些是消极的, 称之为抑制;有些是积极的, 称之为促进。教师在教授生词时, 应该尽量避免单词之间的抑制而充分运用单词之间的促进。比如在教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1中的生词preparation时, 教师可趁机复习其动词prepare及其短语prepare sth, prepare for sth, 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2. 精细加工策略
所谓精细加工策略, 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 主要包括词形的加工和词义的加工。
dz (1) 词形的加工。词形的加工过程中涉及很多种策略, 其中构词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师如能通过分析词形, 讲解构成方法, 以组块方式对词汇进行分解, 可以帮助学生减小记忆难度, 减轻记忆负担。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2中的名词argument是由其动词argue去e加上名词后缀-ment生成的;名词freedom是由其形容词free加上名词后缀-dom生成的。
(2) 词义的加工。在词汇学习中, 除词形的加工外, 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工词义来构建词义网络, 从而达到对词汇的记忆效果。教师应该适时地、系统地教给学生词缀、词根和词的组合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来促进学生对词的意义理解, 培养学生对词的合成与分解能力。例如名词beauty通过变换后缀可得到形容词beautiful, 副词beautifully和动词beautify。
3. 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将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 并把这些小的单元置于适当的类别之中, 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许多研究表明, 组织有序的材料比杂乱无章的材料易学易记。组织策略可细分为范畴化策略和组块化策略。
(1) 范畴化。范畴化就是将具有同类特征的事务归为同一范畴, 是人类思维、感知、行为、言语最基本的能力。教师在词汇教学中, 应该放弃机械地逐一教授单词的做法, 将具有同范畴特点的词进行归类后再教给学生。以牛津高中英模块五Unit 2生词为例, 教师可以把部分生词加以整合, 分成三个类别进行教学: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nimal。
(2) 组块化。组块是认知心理学家G.A.Miller提出的一种记忆编码形式, 即将若干小单位联合成大单位的信息加工。优化组块方式后, 可以扩大记忆单位, 记住更多的信息。传统语言学把词汇分成两大部分, 即可借助语法规则进行自由组合的单词和不能用语法规则解释的固定短语。教师在教授词汇的过程中, 应充分运用单词的组块, 利用单词的搭配和各种惯用语句帮助学生更快速地记忆单词。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Unit 3为例, 教师可充分利用其中的生词和短语来组合成搭配词帮助学生记忆, 如the curse of the mummy, brave and adventurous explorers, bright and curious artists等。
参考文献
[1]Lewis, M.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M].Hove, England: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7.
[2]Nattinger, J.&J.DeCarrico.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3]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教学策略在牛津英语 第2篇
初中牛津英语教材Integrated Skills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江苏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结合的思想编排,以话题为主线,任务为主导,辅以功能和结构项目,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Integrated Skills板块旨在结合话题,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以听力为主的技能训练。因此,研究Integrated Skills板块的教学,对训练听力技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生英语听力的障碍
(一)语言基础知识的障碍
1.语音的障碍
有些学生不懂音标,不懂读音规则如音节、重音、重读、不完全爆破、连读等,导致不能准确理解听力材料,不能辨别易混淆发音,如sheep / ship,thirteen / thirty 等。
2.语速障碍
听力材料的语速,影响学生听力理解。据新课程标准要求,4――5级的语速为每分钟90―110词,6―9级为100―120词。
3.英美语音的差异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除了在词形的差异外,其读音也有所不同,如dance 以前我国的英语教学基本上采用英国语音,随着改革开放,美音教材不断增多,有些学生不熟悉英美语音的差异而产生了听力障碍。
4.词汇和篇章理解障碍
听力与阅读理关系密切。学生英语词汇量与阅读量过小,阅读理解能力不强,会使学生不能通过语境正确判断,影响学生听力理解。
(二)母语的影响
学生易受汉语影响,习惯中文语序,难以理解英语句式如长句,影响听力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不能听音会意。
(三)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
很多学生因缺乏所学语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知识,不能正确理解听力材料,如不了解感恩节、愚人节,听到Thanksgiving , April Fool就不容易理解。
(四)心理因素
学生听音时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学生听音的目的明确,听音欲望强烈,效果就好。
三、江苏牛津初中英语Integrated Skills板块内容梳理
各单元围绕话题展开,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围绕话题内容的是系列课堂活动和任务,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重视功能、语法和词汇基础上,教材创设生动的语言情景,使枯燥的语言学习成为真实、有趣的实践活动。
教材由Comic Strip.Welcome to the unit, Reading, Vocabulary, Grammar, Integrated Skills, Study Skills, Main Task 和Check out九个板块组成,其中Integrated Skills板块旨在结合单元话题,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以听力为主的技能训练。
(一)内容特点
Integrated Skills听力内容覆盖学生学习、生活及其他诸多方面,涉及个人情况、家庭、朋友、环境、日常生活、学校、兴趣爱好、饮食健康,文体、语言与自然等。
(二)编排及结构
1.由易到难,螺旋上升
Integrated Skills板块,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安排内容及设置题目。内容较周全,几乎覆盖初中生活各个方面,听力材料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的拓宽,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
2.结构清晰,易于操作
Integrated Skills板块按照“引入话题并激活相关知识—相关话题信息的准备—听力练习—根据听力练习完成填空—口语听力涉及的话题和内容”的步骤设计。
四、Integrated Skills板块教学设计 初中牛津英语教材Integrated Skills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提高听力的常用方法
1.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听力的提高是一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对语音、语调、重读、連读等进行大量的朗读和实践,不断扩大词汇量,掌握好语法知识和英语国家的文化、社会背景知识。抓好这些基础知识,是提高听力的前提。离开这些基础知识,则事倍功半。
2.创设环境,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尽可能让学生多听多感受语言信息的刺,培养学生的英语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如教师导入、介绍课文背景或内容时,要求学生合上书本,养成仔细听的习惯。使用课文、对话、中外名著磁带,提供所学内容的直观形象或场景,使听力情景化、交际化,让学生反复听和模仿。定期进行会话活动,如Free talk, English corner 等,既训练了说又练了听,听说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3.诱发兴趣,增加听的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消除学生因害怕、焦虑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听力效果就好。同时还可采取形式多样的听力教学,以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如:(1)听―答, 即学生听后回答。(2)听―重述,学生将听到的材料重出来,训练听力的精确性和记忆力。(3)听——复述(Listen and retell), 将听到的材料完整地表述出来。既训练了听力又强化了口语。(4)听——读(Listen and read),学生可先听后读或边听边读。(5)听——写(Listen and write)学生听后要求写出单词、句子、填空、和全文等形式。
4.加强题型训练,掌握听音技能
目前的听力测试主要有事实细节、主旨大意、深层含义、推理判断等题型。我们可分类强化训练,提高听力技能。也可根据材料提问的方式,敏感地捕捉重要信息,把握主题思想,进行归纳、推理和判断。
(二)Integrated Skills板块的教学设计的具体阐述
根据上述方法以及《牛津初中英语》Integrated Skills板块的设计特点,把听力步骤分为听前、听时和听写后三个阶段。写前阶段包括写前讨论和猜测构思两个环节;写时阶段主要是听,完成听力题目;写后阶段主要是讨论、活动、升华等环节。
接下来,以8A Unit4 “Helping wild animals”为例,来阐述对于在教授Integrated Skills是对于听力的训练。
1.听前准备
(1)明确本课的写作目标:描述动物的外表,特点,爱好,性格,食物和面临的危险。
(2)激发兴趣和目标:复习前一课时的动物特点,引起话题。
(3)讨论主题:展示课本范文内容相匹配的图片,让学生从动物的外表,特点,爱好,性格,食物和面临的危险以小组为单位对话、讨论,并对于要填写的空格进行猜测。
2.听力阶段:
第一遍听:听全文,找空缺的关键词。
第二遍听:完善答案
第三遍听:听了复述,校对答案
3.听后阶段:
听——读:把定型的答案复述
听——写:完成Part B的填空
听——说:进行Part C的口头操练
参考文献
[1]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法[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
[3]陈光学.听力的构成要素和培养策略[M].中小学英语活页文选,2002.
初中牛津英语写作教学实战策略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52-01
初中牛津教材题材新颖,内容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言情景真实。那么如何利用这一套教材的优势来培养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牛津初中英语写作训练谈谈笔者的一孔之见,以抛砖引玉。
一、 扩充词汇量,培养造句能力
词汇匮乏是妨碍英语写作的最大障碍之一,有话想说,无词可写是大部分学生的苦恼。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大语言输入,减小写作障碍。
1. 运用思维发散法,扩充词汇量。思维发散法是以某一词为中心,写出该词的不同形式,不同搭配,各种句型及易混淆的词,易混淆的句型,从而不断地丰富词汇和句型。
2. 使用替换扩充法,轻松学会造句。替换扩充法是围绕一个句型调换句子的个别成分,写出新的句子的方法。例如有这样一句话:He bought a bike from the shop on the street。为了熟悉一般过去时,教师请学生用a card ,some books ,a pencil-case等物品来替换a bike ,用supermarket, shopping mall等来替换the shop,这样学生可以任意写出很多句子;其次,也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一结构任意造句。如:Lucy bought a beautiful present for me from Nanjing。这样的句子与实际联系起来,既能表达思想感情,又能提供一些信息。在以上两个层次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编写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句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种比较简单直观的句型教学,学生易于接受,也能减轻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和焦虑心理。
3.一句多译,丰富文章语言。一句多译,让学生尽力造出所能造出的句子,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还可以丰富文章语言。如:这问题太难,我们回答不出来。译文:a)The question is too difficult for us to answer. b)The question isnt easy enough for us to answer. c)The question is so difficult that we cant answer it.d)It is such a difficult question that we cant answer it .英语教师应重视教材中的单句操练,引导学生从对一个意思进行多种表达的掌握,逐渐过渡到能连贯自如地表达思想。一句多译,能够做到句型转换,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关键。只有这样,文中的表达才会丰富多彩,文章的内容才不会枯燥无味。
二、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使学生写出较为流畅的、符合英语习惯的短文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这种写作能力,我曾进行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 模仿教学内容,增强写作信心。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素材,要求学生编写类似问题的对话或短文。让学生模拟课本内容,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深层地巩固课本知识;另一方面,这些课本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写作借鉴,从而使学生有文章可参考,有内容可模仿,学生会觉得写作不是遥不可及,才会有写作的信心。
2. 转变课文形式,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我们可以就近取材,利用所学内容,要求学生转变课文形式,如将对话转变为短文,或将短文转变为对话。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转变课文形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如教完一篇短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文章改为一段或几段对话,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英语思维能力。而有些对话也可以改成短文形式。这两种形式的转变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续写文章,尝试表演,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续写文章来培养这种能力。学生的教材都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可供续写的素材。教师可以此为背景,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续写出形式不同、内容各异的对话和短文,效果有时候是非常好的。在此基础上,有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尝试把续写完的完整的故事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表演出来。初中阶段,学生有着较强的表现欲,所以有时候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他们的想象力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4. 活学活用,两全其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已学课文中的重点短语提取出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活学活用,自己编写一篇短文,但要把列出来的短语用起来。这种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重点语句、知识点,还能培养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 真是两全其美。如:在学了牛津教材8B第二单元课文以后,我跟学生一起从文中第一部分提取出以下重点短语、知识点:invite sb. to do…, join in, buy sth. as…for sb. , as soon as, spend…doing…有位学生的作业如下:Today was my best friend Rains birthday. She invited me to join in her birthday party at her home at night. I planned to buy a model plane as a gift for her. So I went to the Shopping Mall as soon as the school was over. There I spent 50 yuan buying a model plane.这样一篇短文足以证明该生已经完全理解了这些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他的英语写作能力也可见一斑。
在英语写作训练中,我们教师需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学生之间的层次差异。教师的写作教学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顾及到各层次的学生。佳作点评、赏析和错例纠正都是写作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点评恰当,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在学习书面表达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并得到激励,建立自信,从而形成继续进步的动力;也可以让学生自省和反思自己的不足,调整学习策略和心态。
[参考文献]
[1] Gingras.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Wash:CAL,1978.
[2] 胡永生编著.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上海交通大学
出版社,2001.
初中牛津英语教学策略探究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牛津英语,教学策略,教材
一、尽可能地充分挖掘、活化教材资源, 让教材走向学生
牛津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在各个板块中注意了对学生语言实践和能力的培养。但我们不能以本为本, 而要尽可能地充分挖掘、活化教材资源, 让教材走向学生。《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或删减, 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当然, 补充的教材必须与本单元的话题相关。由此,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平时必须多阅读、多查阅、多积累,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课程资源, 用时就得心应手。如在教7A Unit 2“Festivals”时, 把旧教材中Mid-autumn Day, Christmas Day等篇目介绍给学生;在教7A Unit 4“Food”时, 把“What’s wrong with Mrs.Brown?”补充进来。
二、牛津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1. 尽可能创设情景或语境教授新单词
在情景中教授词汇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词汇的长时记忆。尤其是碰到某些科技词汇或其他重要事物名称的词汇时, 过繁或过简的解释都不易使学生长久留下印象。例如在教授rocket, mobile phone等词时, 呈现图片, 并配上发音, 音义一体, 学生很快就接受了;再如, 教dive, ski等词时, 用简笔画并配以适当解释, 效果很好。当然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些生活情景 (利用生活经验) 、表演情景 (模拟、示范动作或面部表情演示) 、直观教具情景 (实物或图片) 、想象情景 (给予例句) 来教授单词, 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孤立记单词容易遗忘的缺陷, 而且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单词的能力, 学会在交际中使用单词。
2. 巧用构词法扩充学生的词汇量
英语单词是由词素 (词根, 词缀) 构成的, 词义是由词素构成的。单词的核心是词根, 单词的附件是词缀, 词根在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词根的意义决定了一群单词的意义。当然, 不是所有的单词都是由词根+词缀意义构成的, 还有其它构词法。也就是说掌握好词的构成方式, 也是学习单词的有效方法, 这样学生学习起词汇来就省时省力多了。如:利用同根词进行教学, 在教过use后, 经过构词分析, 学生就可以推测出useful, useless, user的词义, 等等。
三、加强牛津英语的朗读与背诵教学
英语朗读的过程更是内化语言规则、形成语感的过程。因此, 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每天挤时间大声朗读教师选定的语言材料, 并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里放录音跟读。这种良好习惯的养成, 使学生受益匪浅:加深对语音、语调、语感和语速的领会, 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文章风格及语言表达方式的领会, 而学生在语音和语调方面的进步尤为显著。然而, 在朗读、理解基础上进行背诵对于巩固词汇、加深理解、提高口语和读写能力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英语教育专家胡春洞指出:“大量的背诵是通往真实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 是作为预备性语言联系和巩固性语言联系的重要形式来使用的。”可以说, 背诵是通往真实交际的准备阶段。新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 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方式, 最后归结到Main task这一目标任务让学生模仿写作, 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由此可见, 背诵Reading和Main task这两部分所提供的短文是十分必要的。另外, 每个单元又提供了大量的对话 (大部分设计成了练习) ,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对话所在的言语情境, 要求学生用这一情景和有关信息再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表演。由背诵、表演积累的丰富材料是造句、翻译、写作、口语表达的极好素材, 为他们真实的语言交际打下了基础。但是, 对于背诵的材料也不能随意指定, 否则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 背诵也要有不同要求,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提供Key words或图片帮助他们背诵, 以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保护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法教学
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 强调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及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新教材每单元的语法项目很清晰, 专门设置了一大板块, 教师可以通过简要的解说, 利用图解、列表和提示框等手段, 对Reading部分出现过的几个语法项目进行归纳总结, 并通过操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 更是为Main task中要求学生模仿写作应用做好了铺垫。因此作为牛津教材的使用者, 我们应该努力一改传统语法课的枯燥无味, 赋予它新的生命和活力。当然, 语法课离不开语法规则的讲解, 但如何避免单一的讲练,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头和笔头语言运用的操练, 把语法课上活、上实才是关键。我们往往只关注学生语法规则掌握得如何, 让学生做一些机械练习, 而忽视了把语法规则的运用上升到表达运用的层次。其实, 不管何种课型, “重视语言的运用”这一理念都应有所体现。在备语法课时, 我们应有意识地选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精心设计各个环节的任务, 丰富语法教学。如在教学新教材7A Unit 5 Grammar Part B时, 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开始上课时先让学生欣赏自制的Flash动画, 并合唱一段轻松悠扬的英文歌曲, 然后以“What are we doing now?”引出现在进行时, 并通过一系列的问答活动归纳出该时态的规则与用法。在操练时, 以大量的动画让学生用现在进行时围绕其动作自编对话表演、竞赛、猜谜;在语法运用时, 创设不同的情境, 要求学生用现在进行时造句说话、完成短文。整堂课图文并茂, 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地操练, 听、说、读、写穿插进行, 游戏、竞赛始终贯穿于整堂语法课之中。通过师生互动合作, 既能使学生掌握语法规则, 又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训练其他各项能力。
总之, 在初中牛津英语教学中, 只有在教学内容上、教学手段上、教学方式上不断进行创新、变革, 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优势,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3]全建强.英语语法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3.12.
教学策略在牛津英语 第5篇
摘要:初中英语已经不仅仅是单纯为学习一门语言而建立的课程,其更加注重交流的重要意义。任务型教学模式正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步。《牛津英语》教材从初中学生的特点出发,对内容进行了特别设计,是当今语言教学和学习的方向。本文对任务型教学在牛津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其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模式;牛津英语;初中英语
前言: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的加剧,英语的运用也越加广泛,人们对于英语也有了新的认识,建立了对英语新的观念。初中教学中的英语已经从之前单纯为学习一门语言而教学转变成为以交流、得体运用为主的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此种情况下应运而生,逐渐为广大教师所重视,并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的课堂中。现在江浙一带所使用的《牛津英语》考虑到了初中学生的特点,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理论都非常贴合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任务型教学模式应用到《牛津英语》的教学中,则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学习好英语。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简述
任务型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的课程模式之一,是众多交际教学大纲模式中最强调语言教师和语言学习者自主性的新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具有自己的特点。
1.以任务为中心
任务型教学坚持以任务为中心,以完成任务为己任,对于毫无意义的语言形式则予以剔除,在实际操练中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任务中进行实践操练,在实际操练中以完成任务为阶段性目的。
2.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
任务型教学不是建立在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中,其坚持从实际出发,所解决的问题均是为了实际需要。任务型教学主要解决交际问题,其所解决的交际问题均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关系密切,从而能够让学积极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任务型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培养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坚持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并进行梯度式学习,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二、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任务型教学已经在英语教学中逐步进行推广应用,但是不得不承认,其在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节就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任务型英语教学“设计”中的问题
任务型英语教学的设计首先要做到真实,才能让真正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对英语教学产生亲近感,才能为学生提供沟通思维、拓展思路的机会。但是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将“设计”过程草率进行,对于“设计”的内容关心不够,依然采用旧有模式进行内容的设计和备案,使任务型英语教学流于形式,无法达到英语教学预期的教学目的。
2.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系统性和延续性难以把握
教师在运用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过程中,对于英语材料中的系统性和延续性把握不够准确。教师在进行知识点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讲解不够透彻,对于学生的关心度不够也使得学生对教师请教心理产生畏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知识点内容衔接不连贯情况。
3.任务型英语教学任务完成过程中表现不足
任务型英语教学中任务的完成非常重要,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较多的表现时间。甚至一些情况下,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现需要进行制止,以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这样给学生的心理造成挫折感,也会使任务型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无法完成,或者完成的不顺利,使任务型教学任务的设置无法达到预定目标,也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主动性。
三、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改进方向
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需要进行改进,以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以及新课标的要求。这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围绕任务型教学的目标进行改进,使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发挥,提高教学质量。
1.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任务型英语教学得以应用的首要原因便是其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任务型教学爱上英语课堂,爱上英语学习。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研究和创新,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工作的设计,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任务,体验英语的真实语境。比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Unit 4 Food教学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美食,让学生学习运用教材中的英语语言对食物进行描述。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提问和对话练习,练习诸如Do you like fish? I’m hungry, I want chicken.等句型,教师通过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食物教授学生名称单数、复数的区分。
2.情境交融,学会口语交际
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让学生学习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行为。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实际的应用,而不是单纯为了学习而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学习英语口语的运用。比如,在进行九年级上册Unit 4 TV programmes教学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电视节目的情景模拟,比如CCTV News,Animail World等学生所耳熟能详的电视节目。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成员自己进行电视节目的安排,然后运用教材的语言进行表演。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多媒体播放节目片段,让学生对多媒体所播放的内容进行模仿。通过这些丰富的课堂内容和活动,让学生处于英语情境之中,学会如何运用英语口语进行日常生活的交际。
3.课内贯穿,课外拓展,培养英语习惯
教师进行任务型英语教学不仅要将其运用到英语课堂上,还要对其进行拓展,让任务型英语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成为学生生活的好帮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使用英语,喜欢使用英语,最终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的好习惯。任务型英语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对自身能动性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英语习惯。比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Unit 2 School life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实践作业的布置,要求学生向自己的亲朋好友介绍自己在学校的生活,并介绍自己在学校生活的心得体会,要求学生将所进行的介绍通过记笔记的形式进行记录。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进行相
关教学内容的评比活动,让学生在课后的活动自觉变成课堂教学的延伸,增加学生英语的实践性,帮助学生建立使用英语的习惯。
结语: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牛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在教学备案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不断丰富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让学生灵活掌握英语的运用,并让英语成为学生生活的好助手。
参考文献
初中牛津英语教材的教学策略初探 第6篇
【关键词】牛津英语 教材教学 教学优化
初中牛津英语教材具有新创意,既需要传授语言知识,并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教师需要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本文中,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分析《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特点,探讨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以解决实际困难。
1、《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分析
《牛津初中英语》图文并茂的方式教材内容比较贴近生活,让学生理解起来更为直观、形象,教材实用性比较强,教师要进行创造性教学才能突出本套教材的优势。具体来说,《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特点在于:1)重视口语教学,语法教学退到边缘。《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能够培养学生听、说的兴趣,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在听、说的过程中理解语法特征,又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2)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多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多参与活动,开阔视野,发散思维。这套教材是教给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强调的是语言的工具性与社会性,更不是为了考试而学。3)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与时俱进。只有与时俱进的教材才能被广泛地应用,才能算得上是好教材。比如,教材内容涉及家庭生活、衣食住行、保护环境、传统风俗习惯、学校生活等,学生比较熟悉这些内容,也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相联系的课外阅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4)全面贯彻了任务型教学原则。新课程标准下提出,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确立明确的目标,在参与、合作的学习活动中,主动积极地学习,即是任务型教学原则。下面具体分析使用此套教材的困惑,以期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2、牛津英语教学策略
2.1词汇与口语训练
英语学习者长期深入学习英语的基础是英语词汇。 对于想要学好英语的人而言没有英语词汇的积累,是天方夜谭,对于初中生而言这一点更是具有警示作用[1]。 目前在词汇方面表现出的问题,初中生重要表现在词汇量少,构建英语句子能力的缺失,无法达到应有的知识储备。 另外,在单词的发音和功能使用以及单词的应用语境方面能力不足,缺少口语的使用表达训练(即语言的实际应用)。 学习兴趣的缺失,是初中生以上能力的不足的归根结底,有些英语教学课堂 缺乏对初中生单词记忆、发音的引导与纠正,在实践中气氛死气沉沉。
2.2 情境教学与词汇结合的策略
在情境中教授英语的时候,可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增强词汇的潜意识性记忆[2]。例如,在进行教授rockert、mobilephone等单词时,可以播放一些图片或者视频,并配上一些相关的肢体语言,这样学生就能够较快地接受;如能配以适当的解释,就会使效果更好。当然,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较为常见的生活场景、表演场景等来教授单词。例如,在教授单词时要非常注意语境。如cook和cooker这两个单词,分别出示几张简单的图片,学生通过简单的图片显示就能够很清楚地明白这两个词的区别及运用语境。从而避免了对这两个词语的混淆,然后再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就能够使学生记住,使其理解加深。
2.3 语法和阅读训练
牛津版教材注重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针对七、八年级的学生淡化了英语句法。 对于并列句、陈述句、疑问句等句法放到了八年级的教学实践中,达到了初中生学而不难,学而精通的目的。 通过引入一些具有生活趣味性的英语小故事逐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掌握了英语阅读能力。写作训练。
2.4 培养使用技能
有句经典名言:“知识的源泉在于运用”,在课堂及课外的活动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活动中。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进行采用学用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开始之前,让学生进行轮流的发言,主要是汇报当日的班级情况,来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口语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的成就感[3]。此外,初中牛津英语的教材十分生动形象,图文并茂,与学生的生活非常的贴近,选择的-主题也较为广泛,从家庭到社会,从衣食住行到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所以教师不应该只是在封闭的教室中进行授课,这样有可能造成语言与社会生活脱节。
2.5 培养文化意识
初中正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能力的关键时期。文化意识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基础[4]。 文化意识包括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吸收,也涵盖对自身国家文化的认同。 拥有良好的文化意识,意味着对中西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辨别能力。 江苏牛津译林版教材通过文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对英语拥有一个全面、 多角度的、了解认知和掌握,不仅从基本的技能性英语知识的角度。 学生通过该教材的学习不仅了解到社会经济、政治及军事等方面,而且也能认识到中西方社会风俗习俗方面的差异性。
结语
浅谈初中牛津英语教学策略 第7篇
1. 充分挖掘英语教材, 培养学生兴趣
当前牛津英语教材的编撰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 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 例如会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对话交流, 或者配以音乐诗歌, 还有提问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特点,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将趣味渗透进英语教学中。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情景对话、分角色进行课本剧表演、做日常工作汇报, 或者给予学生其他用英语进行自我展示的平台, 使学生克服自身羞怯的毛病, 大胆用英语进行交流,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再如教师可以在开课前让当天的值日生上台用英语做值日报告, 或者给学生讲笑话故事、朗诵诗歌、唱一首英文歌等, 以此缓解学生课前紧张的情绪, 使得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这种英语激趣教学法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英语的状态, 同时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 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只是单纯讲解课本语法、单词的知识是违背英语教学初衷的, 目前很多国内的学生仍旧不能够运用英语自如交流, 甚至连发音都还很不标准, 夹杂地方口音, 或者根本不会说英语, 这与古板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因此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用英语交流的情境,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亲身体验运用英语的乐趣。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可以全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 从视觉, 听觉上对学生进行教学,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音语义, 以及英语语言在特定情境下的运用。例如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辩论赛, 让同学们通过收集资料, 现场辩论等方式了解时政, 提高对英语的运用能力。或者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研究调查, 使学生在了解调查内容、增长知识并且得到实践锻炼的同时, 还能更深层次理解英语在该特定情境下的使用规则。学习英语不仅仅要单纯会看, 还应当全面弄懂其音、形、义之间微妙的关系, 注重词句的整体理解, 逐渐培养出语感, 并且熟练运用英语和别人进行沟通交流。创设情境教学就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这些能力。
3. 分组进行合作教学
不同学生在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能力层次、生活环境等方面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因此分组进行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提高班级英语的整体水平。进行分组时应当使每个小组的规模大致相同, 其次, 组内的人员应当包含各个能力层次, 以及不同的性格特征, 而组间的差距应当尽可能小, 确保每一个小组的水平能力在一个范围内, 这样容易进行公平比较。同时, 组内应当设有小组长, 小组长要配合教师进行任务的分派, 或尝试活动的策划, 组织并督促组内人员平日的学习和活动。此外, 组内还应当设有一个副组长, 协助小组长管理学习小组。在活动开展时, 还可以根据活动需要给组员安排任务, 比如进行晨读活动时, 除了小组长以及副组长以外, 还应当设有记录员、计时人、报告人、朗读者等等, 并且根据需要定时交换角色。有的教师在新课改之前已经进行了大胆尝试, 用这种方法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授课, 使同学们充分体会到备课、上课的乐趣。这样, 在上课之前, 小组内会分配好每个人员负责的模块, 比如有的学生会上语法课, 有的学生会上阅读理解课, 有的学生则负责听力部分的授课, 然后按照教材编撰的流程以及学生自己喜欢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一般每两个组员负责一个版块的内容, 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学习的同时, 也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而学生授课的方式花样百出, 以英文歌的歌词填充代替了传统的听力部分, 以改编歌词的方式进行语法教学, 或者将游戏的环节渗透进课堂教学, 整节课下来, 课堂氛围十分活跃。这些教学活动维持了小组的生机与活力, 使得小组教学的效果更为明显, 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成绩也十分显著。
4. 改革教学评价机制
目前的教育评价机制都是各种考试一锤定音型, 因此学生喜欢考前抱佛脚, 虽然能够取得一时成绩的提高, 但是久而久之容易形成知识断层的现象。因此, 教师应当改革当前的教学评价机制, 做到既关注平时学生的学习状况, 也关注学生期中、期终考试成绩, 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例如教师在批改作业时, 应当对作业完成质量高的学生予以表扬肯定, 写评语时应当中肯, 并且带有鼓励色彩。而对于作业马虎潦草的学生, 应当给予建议, 希望该生下次能够改正。学生每次写作业都付出了一定的时间、精力, 教师的高度关注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并且通过学习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教学策略在牛津英语 第8篇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班集体应该注重良好学习环境、学习氛围的营造。
中学生的个性特征, 一般同时具有稳定性与可变性。其稳定性可以使教师对青少年学生们进行因材施教, 而对于可变性所产生的一些不良倾向也可以进行教育疏导并令学生改正。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 因势利导。具体可有以下几种做法:第一, 通过按时的家访, 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及个性进行了解。现代社会, 教师可能由于多种原因不能进行上门家访, 而是进行电话家访。但电话家访时能了解的信息并不多, 因此, 教师还是应该适当地上门家访, 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对子女教育情况的认知等, 这样也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关注, 激发其努力学习的斗志, 为在班集体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打下基础。第二, 把握时机给学生补充心理营养, 在细微处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少年的叛逆时期, 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一时期的学生, 都特别需要爱和信任, 因此, 教师要做到无微不至地关爱并信任自己的学生。第三, 采取竞争的机制, 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
二、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上, 教师是主导者, 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 才是课堂主体, 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本。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教、学生学, 学生缺少自主思考, 被动接受, 这就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增强学生的能力, 提高学习的效率,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 提倡研究性学习活动, 加强学法指导, 激发全体学生参与。教师可以设定一个主题, 让学生展开研究讨论, 使学生全体参与。第二, 进行对话表演活动。英语的本质功能是交流、交际, 因此, 应加强学生的口语练习。对话表演可以激起学生的表演欲望与学习英语的兴趣, 同时也能展示出学生的才华, 激励他们更努力地学习。例如, 在7A Unit 1“This is me!”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先用英语介绍一下自己, 然后让学生学习一些重要的日常问候表达用语, 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并充分展示他们的特长、才华, 激起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样, 不仅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学的人文性原则, 也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
三、善于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学习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成果, 因此, 学习任务是不可避免的。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学习过程, 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要做到不仅能很好地展示教材的内容, 还能使学生理解接受所教授的内容。
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 让学生讨论或独立思考。通过这种形式,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应适当指导, 帮助学生更快更顺利地完成任务, 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比如, 在7BUnit 3的Reading“A lucky escape”教学中, 教师可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自主阅读, 并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 使学生自己感悟文章的思想, 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布置任务, 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让学生就文章内容进行表演, 全体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小组可以选择自己的表演方式进行演绎。这样, 不仅能使学生对文章印象深刻, 加深理解, 也能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四、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 因此学生应合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不吃饭则饥, 不读书则愚”, 学生应在课外时间多读一些优秀的健康的英语读物, 增加见识, 拓宽知识面。教师也应积极组织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 让学生全体参与, 集体活动。比如, 利用课外时间, 教师与学生一起做游戏、唱英语歌, 或者画一些简单的图案让学生猜并用英语说出名称等。但开展这些活动也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活动内容需紧紧围绕教学的内容进行, 体现出教学活动目标;第二, 允许并尊重学生在活动中提出不同的建议与意见, 提高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 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表现给予发展性的客观的评价, 使学生受到鼓舞, 增强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田跃红.新课程初中英语实践活动教学之我见[J].科教导刊, 2009 (26) .
教学策略在牛津英语 第9篇
一、《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特点
1.本套教材结构清晰,编排合理,印刷精良。7A至9A每册书共六个单元,9B有四个单元。各单元包括:卡通漫画(Comic strip)、导入(Welcome to the unit)、阅读(Reading)、词汇(Vocabulary)、语法(Grammar)、综合技能(Integrated skills)、学习技巧/语音(Study skills/Pronunciation)、中心任务(Main task)、检测(Checkout),共九个部分,约十个课时。另外,每三个(9B两个)单元安排一个称为“课题(Project)”的板块。
2.教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内容编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倡导任务型教学。按照此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教材的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任务。
4.教材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内容有趣并且紧密联系实际,选材具有时代感,故事生动,版面、插图设计非常精巧。
5.教材注重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在每个单元均设计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项目。
6.教材把语言的知识结构和语言的功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很有特色。
二、《牛津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
(一)灵活运用教材,活化教学内容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每一单元的内容容量大,知识点多且零碎,教材把每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了看、读、练、听、说、写等具体目标,每一单元都设计了阅读、语法、词汇、听力、对话和写作练习。在教学设计上,教材语言素材典型,语言情景真实,语言表达规范,语言现象再现率高,“入口低、中间宽、出口活”。教师对各单元的教学应该对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提出的基本要求,结合本校、本班级的具体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必按部就班,拘泥于教材,受限于教材。可以对教材进行重组,对内容进行适当地删减或增补,增加一些新颖、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删除陈旧、无趣的活动,活化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7A Unit 3 Let’s celebrate第一课时,教师可以增加一个课前预习反馈活动,展示学生在网上搜集有关Special days的信息或图片。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了解了各种中外节日的具体日期、相关习俗和文化。同时教师可利用小组的合作学习和交流,使学生进入他们较为熟悉的话题,对中外节日的有关知识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丰富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又如,本单元Vocabulary部分,有些教学内容和导入部分内容相近,可以进行适当的整合,把词汇这一部分纳入第一课时即导入部分进行教学。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对该部分的内容进行适当地添加,从而习得更多有关中外节日的知识。
(二)采用任务型教学原理,突出话题和任务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单元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任务前阶段(Pre-task),对应本教材卡通漫画、导入两个模块;任务循环阶段(Task cycle),对应本教材阅读、词汇、语法、综合技能、学习技巧/语音、中心任务六个模块;任务后阶段(Post-task),对应本教材检测模块。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真实感的任务活动,所设计的任务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学生才有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本单元知识的欲望,不知不觉地参与到语言学习活动中去。下面以8A Unit 4 Wild animals中Main Task这一课时为例,介绍一个任务型的教学设计。
1.任务名称:濒危动物小报告。
2.语言知识:有关濒危动物的信息。
3.语言技能:听、说、读、写。
4.任务目的:在报告中呈现真实信息;用调查获取的信息写一份报告;就濒危动物表达观点;根据所给范例写一篇特定体裁的文章。
5.活动过程及形式:
(1)全班活动。结合Reading部分,全班学生一起收集大熊猫的信息。
(2)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他们喜爱的动物,并寻找、收集、挑选他们认为有趣的信息,再由小组长向全班陈述。
(3)小组活动。提出:Why do you like this kind of animal?进行调查,统计各小组调查情况并汇总。
(4)小组活动。要求学生把Main Task部分的报告浏览一遍,让学生了解报告通常用第三人称写,目的是要保持观点陈述的客观性。同时说出每一小段的标题,如:Paragragh 1—Appearance of giant pandas,Paragragh2—Food,Paragragh 3—Babies,Paragragh 4—Threats to giant pandas,Paragraph 5—How to protect giant pandas。
(5)个人活动。完成下列任务:根据提供的信息,完成一份处在危险中的bears的报告。要求能力较强的学生给报告补充更多的信息。
(6)个人活动。在参考书里或网上查询更多有关他们选择的动物的信息,用本单元的信息和把Millie的报告作为范例,也可跟同伴合作写一篇濒危动物报告,并在班级“英语角”组织一次展示。
(三)以Reading部分为核心组织教学
《牛津初中英语》Reading部分是每个单元的中心,其他内容是为Reading部分服务的,是辅助部分。抓好Reading部分教学,对其他环节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ading部分就形式而言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话,侧重于听说。另一类是短文,篇章式的,包括书信、故事、科普、网页、人物介绍等,侧重于阅读。因“材”施教,有效教学,不仅仅是针对学生,也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Reading,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1.对话式的Reading部分教学
这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练习口语,培养听和说的能力。以7A Unit 5 Reading为例。
(1)介绍对话内容。可以借助Reading部分的两个画面,问他们一些问题:Where is Amy?(In a shop.)What is she doing?(Choosing presents for her friends.)让学生听对话,通过快速浏览,划出他们不认识的单词,鼓励他们猜测其含义。
(2)检查理解程度。可以采用问答、选择和判断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听对话的理解程度,并练习听说。也可以列出下面的表格,以便学生理清头绪,一目了然。
(3)重点讲解。重点讲解对话的典型句型和惯用语的用法,并进行操练。如购物时常用的句型:Can I help you?(同义句What can I do for you?)Just a minute.Take a look.How much is it?(同义句How much does it cost?)There’s a discount on...Come and see.What about...?I’m sure...I prefer to...等。这些惯用语在对话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对话流畅活泼。重点讲解有效强化了口语中的惯用法。
(4)朗读和背诵对话。首先利用对话录音,让学生跟读,进一步强化学生正确规范的语音、语调,然后让学生分组按角色朗读。也可选几组学生上台表演对话,分别扮演Amy和shopkeeper1、shopkeeper2。表演时提供一些道具,营造对话氛围。
(5)笔头巩固。用听写或其他笔头练习方式,将Reading部分学到的新知识进行复现并巩固。听写内容可以是单词、词组、句子等多种形式,其他笔头练习方式有句型转换、英汉互译、词汇变换等。
2.篇章式的Reading部分教学
这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培养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以8A Unit 2 Reading为例。
(1)准备活动。可以谈论与课文有关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先在黑板上写Life in a Chinese school,要求学生以此为题,让他们谈谈中国的学校,引导学生谈论关于科目、班级活动、课外活动以及兴趣小组等方面的内容。
(2)呈现新语言项目。如在本课有mixed、subject、sew、magazine、driving等新语言项目。通过呈现,排除一些理解上的障碍。
(3)快速浏览。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回答课文中的一两个主要问题。明确阅读任务,使学生容易集中注意力,带着目的去阅读,增强阅读的有效性。
(4)仔细阅读全文。主要是指对Reading部分中一些难句和重要语段进行仔细阅读,通过深入细致的阅读,能加大信息输入量,领会课文各段的主要意思和段与段之间的主要关系及文章中的一些细节。同时,也能弄清文章的顺序、结构及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其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思维能力。本课Reading部分学生阅读的任务是:回答What do they do at school?中的细节问题。可以“5W”(Who,What,Where,When,Why)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并比较英美学校生活的异同。
(5)重点讲解。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型。选择重点词语,要考虑课文与课后练习题作业的联系,汉英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异同,以及两种不同的文化风俗。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把重点句型集中起来进行分析。如My favourite subject is Home Economics.同义句I like Home Economics best.
(6)口笔头练习。这种练习必须建立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目的是帮助学生消化Reading部分的知识,进行听说读写技能训练,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三、结束语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了解该教材的编写体例结构和特点有利于更好地展开教学工作,以上的策略只是冰山一角。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学习方法,要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为目标,合理使用有利于学生构建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的教学方法。要积极大胆地尝试和研究新型的注重语言学习过程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参与、实践、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及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教学策略在牛津英语 第10篇
《牛津高中英语》中的每个单元后针对于阅读文章都给出了“阅读策略”,这给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能够很好地指引学生阅读。整套《牛津高中英语》共有11个模块39个阅读策略。以下对牛津高中英语阅读策略的教学具体实践进行分析。
一、阅读前一、阅读前
在阅读之前要勾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
1. 验证预测。根据文章的题目,在阅读前阶段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结构做出预测。学生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例如:M 7 Unit 1 Reading: TV and audio devices: a review这是一篇内有数十个专用术语词汇的说明文。提示框中阅读策略如下:“...Subtitles appear after titles and give you more information...They can show you how a text is organized, such as in chronological order, by sub-topics... You may not need to read the whole text...”。在阅读这篇文章时,首先学生能从文章的正标题和副标题所给出的信息来确定阅读的大概内容,当然也可以通过这些标题的关键词信息来猜测一下相关的文章内容,在阅读完后再与前面预测的内容对比,看是否一致。
2. 已知先行。教师通过对文章的了解,提出文中所要突出的内容,并找出文章特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Unit 1 Reading: 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的提示框中所阐述的阅读策略如下:“This is a typical news story, written in an inverted pyramid format. The broadest, most general information is given first, and then the details. The first paragraph give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s. The second paragraph gives the important facts... The rest introduces less important background information...”。在阅读前,教师可以先画出一个倒三角形,与其他的阅读内容不一样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关注,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提起兴趣,勾起他们的阅读欲望,引导他们此文的前面部分更为重要,学生在阅读前就能确定重点阅读方向。
二、阅读中
1、上下文猜词策略。在有的阅读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生词,学生很难掌握其意思,这就需要通过整个段落阅读时联系上下和前后内容,大致领会整句内容,也可以通过整篇的阅读来确定其大致内容。
2、掌握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核心内容。识别中心思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阅读技能,它体现了读者总结、归纳和概括事物的能力。例如:阅读M 7 Unit 1 Reading: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ves提示框:“When you read an argument, you must remember that a special view is being given. The first thing you will read is a statement of what the argument is about. It is important to look for supporting facts.Another thing...”在阅读中,要能边阅读边提炼其主要的意思,通过关键段落的思考把握作者所要反映的思想内容,从而总结出文章的中心。
三、阅读后
阅读后,最重要的是要看这项阅读策略是否适合这篇文章的阅读,是不是提高了效率,以后碰到类似的文章是不是仍可以使用这种阅读策略,要注重总结。总结出文章类型,更快把握文章,例如:议论文(an argument)一般来说整篇文章都是先阐述论点,中间为论证材料,结尾通常为总结或结论。掌握了议论文的结构可以正确把握文章论点,正确理解全篇。如果是叙述文,就利用略读、扫读策略把握人物、地点、时间、场景、问题、高潮、结局,有利于对整篇章的理解与把握。
教学策略在牛津英语 第11篇
一、 树立任务阅读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任务型阅读在《牛津高中英语》的篇目设置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它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要求学生要根据“Reading A”中所设置的预习思考题,在课前进行整体阅读和理解的感知。这样的设置使学生能够明确地知道任务阅读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这对教师也有一定的要求,教师一定要在自己的教学中明确一定的阅读目标,并且根据所指定的阅读目标来进行教学。
通过以上的简述我们可以了解,明确任务阅读的目标就可以明确学习的方向,这主要从以下几点中体现出来:首先,《牛津高中英语》对整体的教学目标的设置是非常重视的,它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从整体上对文章进行阅读理解,还要能够概括出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其次,《牛津高中英语》在注重整体阅读感知的基础上还对阅读的目标进行了层次性的设置,这样学生就如同爬楼梯一样,在完成了自己所在层次的任务后,能够向更高的任务的挑战,从而得到相应的提高,也就是所说的让学生在自己的发展区域内进行提高;再次,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任务型阅读进行自主阅读和主动的探究,从而将任务阅读目标进行内化。
在《牛津高中英语》的第七模块Unit 2 Fit for life的“Reading Two, life——saving medicines”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任务型阅读的目标设计,为了明确学生学习的方向,对课程进行这样的安排:首先,要求学生先自己预习,根据“Reading A”部分提出的需要在预习中解决的思考题了解文章所要阐述的大意,并明确文章表达的中心;其次,在完成预习题目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思考题,让学生能够借助自身阅读学习的实际情况完成,从而更进一步了解文章,设置的题目可以是: ① Why are the two medicines called “life——saving medicines”? ②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article? 再次,我们都知道在语言学习中,听说读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写,所以要求学生在对阅读的文章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小作文,题目可以是“What can we do for our health?”。
二、 在树立目标的基础上要注重任务阅读的过程
在树立目标的基础上要注重任务阅读的过程,从而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身体验。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因为他们要不断地接受文本并且要在不断的接受中深刻地理解文本的主要意思。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正确的引导,首先要引导学生将英语的阅读转化为理解感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文本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其次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形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各个学习感官,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体验的锻炼,要重视学生进行任务阅读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要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并且培养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学习习惯,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广泛地占有阅读语言的素材,同时又可以积累到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可以得到整体的提高;第二,任务型阅读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进行合作探究,并以这种形式来一边进行阅读一边进行思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多元化问题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的语言知识的内化生成;第三,在阅读后要求学生能够将阅读完的文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主要是把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写作的意图表达出来,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言学习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表达。《牛津高中英语》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还要能够领会文章的要旨并用自主语言进行表达。在任务型阅读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鼓励学生在阅读完毕后能够利用文本中的词汇来概括文章的内容;其次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优势来完成自主思考的题目;最后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 在课外阅读中要尽量地进行多渠道的阅读
在课外阅读中要尽量地进行多渠道的阅读,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牛津高中英语》提倡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阅读,并利用多种方法使用这一教材,它注重文本信息的拓展,这是在教材的编排上明显能够看出来的。教师在任务型的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拓宽学生阅读的渠道,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不断地增长知识,并且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的知识是有方法可循的,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引导学生学习与文本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的内容;其次引导学生搜集全面的、丰富的英语文本素材,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和运用语言知识。
结语:本文从三个大的方面,即:树立任务阅读的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在树立目标的基础上要注重任务阅读的过程;在课外阅读中要尽量地进行多渠道的阅读,提出了牛津高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策略。由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认识到,在进行任务型阅读中,既需要学生的自我投入,又需要教师的积极讲授和引导,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所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又能在阅读汇总中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教学策略在牛津英语 第12篇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以及《牛津高中英语》的使用对我们的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牛津高中英语》每个单元专设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的词汇学习板块Word power。该板块以培养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培养构词识记的能力、联想归纳的能力和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为教学目标。从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学习单词,力求快速、高效地扩大词汇量:一是向学生介绍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分类词汇,目的是拓展学生对有关词汇的认识和运用;二是通过介绍英语单词的构词方法(合成、派生、转化等),帮助学生对所学单词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同时根据这些规则向他们介绍更多符合这些规则的生词。该板块由阅读短文/关键词(presenting)、图解词汇(presenting&practising)、运用词汇进行短文填空(practicing)和词汇拓展(extending)4部分组成。板块中设计了大量的图表、对话和短文,为学生创造了语言环境。然而板块中涉及词汇数量大,有高频词(high frequency words)、学术词(Academic words)术语(Technical words)和低频词(Low frequency words)。
二、教学中的困惑
词汇教学常常是枯燥乏味、机械生硬的,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且效果不佳。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进行深入了解,并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补充和调整教材的内容,创造性地完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增补和重组。如何有效地增删内容,如何确定教学重点让许多老师绞尽脑汁,举棋不定。
词汇教学并非仅仅涉及单个的词语,词汇的教学离不开它的语用意义和它在句子、语篇中的组构作用。既然是词汇的教学,词汇以怎样的形式呈现,知识如何内化,技能如何得以操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策略
1.整合教材,合理分配课时。每单元授课前,教师应该了解教材,翻阅教参,宏观把握单元脉络,精心剖析单元板块,内容的呈现顺序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进行重新安排,内容的教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适当增加并有所侧重。Word Power板块的内容可以独立授课,也可以将板块中的某些内容穿插到其他板块中。有些并非重点的内容,只需要点到为止。
2.设计教法,调动学习兴趣。词汇教学不是简单地灌输,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物质情境和心理理情境,使学生能主动地接受信息,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下学会运用词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始终将培养学生词汇学习兴趣和方法放在首位,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掌握某些英语单词;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掌握英语词汇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拓展词汇的目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又富有挑战性的氛围中,获得学习词汇的方法和最大限度地学习本单元的话题词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用联想、竞赛、表演、演唱等多种学习形式。
3.把握策略,扩大词汇知识。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各种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前词汇教学的最终趋势是帮助学生自己继续学习词汇.因为大部分的词汇学习都发生在课堂学习之外。只有学生学习得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单词记忆常有联想法、构词法、归纳对比法等。学生可以根据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联想,也可以根据同根词、同前缀词、同后缀词联想等来掌握和记忆单词的意义关系。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建立两种“词汇网络”:一种是“结构网”,另一种是“语义网”。
4.变式操练,巩固所学内容。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词汇学习之后很快会忘记属于正常现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授,课后死记硬背。使用牛津教材后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有些教师对课堂操练活动不以为然,对Word Power B部分的练习匆匆掠过。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操练词汇、巩固词汇的时间,而课后的记忆缺乏语言环境,往往事倍功半。如果课堂上教师人为地造就一个用外语思维、表达、交流的小环境,让学生在环境中记忆,就会尽量减少遗忘。
如模块4 Unit2 Word Power部分要求学生了解奥运会运动项目并对项目分类,学生对此饶有兴趣,急于了解更多的体育项目名称。为了让学生熟记体育名称,教师可以采用多次分类的方法,将所学名称归类。第一次分类:ball games,track and field,water spotrs and traditional sports;第二次分类:indoor sports and outdoor spotrs;第三次分类:one-player games,two-player games and team-playergames。通过几次操练,学生就能牢牢掌握体育项目名称。
教学策略在牛津英语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