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体育单元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年 级:初一
内容分析1.教材特点:教会学生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简单、易学、不易受伤的运动。
2.知识结构:
(1) 使学生明白体育运动既有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一面,又有由于各种原因使身体受到损伤的一面。但是只要知道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损伤事故又是可以避免的。
(2)通过分析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讲清各项预防措施和要求的含义。
(3)结合学生发生过的运动损伤实例,启发学生分析原因,增长经验,强化安全意识。
3.知识内在联系: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分析
1.学生知识能力基础:这一学期学生已有自己的见解,在上课时对学生的意见、建议应认真对待,尊重学生的正确意见。
2.个别差异:性别差异和性别角色对于他们在体育课中对待不同项目的兴趣程度不同直接影响着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3.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和容易出现的错误:学生肢体不协调,指令理解错误。动作不到位。
教学目标本学期学科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的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韵律活动和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巩固提高广播体操《舞动青春》。
(4)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教学策略:
1、合理利用有限的器材
2、利用游戏教学
3、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4、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锻炼,同时要关心学生的人身安全
5、教师上体育课时,要有始有终,同时要注重学生“放松活动” 教学实施
日期单元教学内容课时执行情况备注
教学内容
田径教学计划
1 跑:进一步学习50米跑的技术,摆腿积极,后蹬有力。动作协调、自然。
2 跳 跃:进一步学习跳远的助跑技术,初步掌握跳起的挺身动作和落地的收腿动作。
3 投 掷:基本掌握助跑投垒球的方法,提高投掷能力。助跑引球,交叉上步转体挥臂
动作连贯。
学生生活类游戏教学计划
1、 爬山郊游好处多
2、 田径运动的由来
3、 亚运会简介、体育欣赏
4、 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好处
体育单元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1、跳跃运动包括哪些项目?
2、最早兴起的跳高姿势是什么姿势?
3、跳远技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田径 通过学习途中跑和弯道跑,逐步掌握耐久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发展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等良好品质。 1:A、弓箭步走路20米2B:高抬腿跑10---15米2 C:30---50米加速跑D:游戏:听数找朋友。 2:A:学习站立式起跑。B:变速跑:男1000米,女士800米跑。 3:A:学习站立式起跑,B:学习弯道跑技术。 4:A:50米(2---4)次B:越野跑1200---18000米。 5:A:圆周跳绳接力练习。B:计时跑男1000米,女800米。 6:考核:男:1000米;女:800米。
一、跳跃 通过各种练习基本掌握蹲踞式跳远技术;发展弹跳素质,提高跳跃能力。
1、A:学习蹲踞式跳远。
2、“腾空步”练习。 3:复习“腾空步”技术。 4:学测步点;蹲踞式跳远练习。 5:复习蹲踞式跳远。 6:考核:蹲踞式跳远。 学习原地推铅球技术,通过练习初步了解原地推铅球的动作要领;发展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
1、学习原地推铅球(以右手为例)。
3、A:双脚跳跃练习。B:推铅球。
4、A:双人跳起移动练习。B:推铅球练习。
5、考核:原地推铅球。
四、体操:支撑跳跃。 通过支撑跳跃动作的练习,主要提高支撑跳跃基本能力,掌握支撑跳跃的方法,学会保护与帮助,基本掌握屈腿腾越动作技术,发展踏跳能力。
1、A:踏跳、推手练习。B:单手推墙练习。
2、A:跳上成蹲撑,向前挺身跳下。B:蹲撑、抱腿、挺身跳,教学工作计划《初中二年级上学期体育单元教学计划》。
3、跳上成跪撑挺身跳下。
4、A:复习(同上)。B:助跑练习。
6、复习(同上)
7、考核:屈腿腾越跳箱。 学习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原地单手肩上传、接球和单手肩上投篮球,进一步熟悉球性,提高控制球能力,掌握基本技术。通过各种移动步法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灵敏素质;通过教学比赛,巩固已学基本技术。
1、A:复习各种移动步法。B:复习体前变向运球。C:学习体前变向运球。
2、A:复习先进间体前变向运球。B:学习原地单手肩上传接球。
3、A:复习原地单手肩上传接球。B:复习原地肩上传接球。
4、A:复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B:学习急起急停。
5、A:学习跨步和转身。B:复习急起和急停。
6、A:复习跨步和转身。B:综合练习。
六、排球 巩固移动、传、垫球技术,改进正面下手发球技术。基本掌握正面上手发球技术,初步了解正面扣球技术。发展力量、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
1、A:复习移动。B:复习传、接球。
2、学习正面上手发球。
3、复习正面上手发球。
5、A:复习体侧垫球。B:传、垫球比赛。
6、学习原地正面扣球。
7、复习原地正面扣球。
七、韵律操和舞蹈 学习第二套少年韵律体操,进一步提高节奏感和表现力。
1、复习少年韵律操1。
2、学习少年韵律操2第一段。
3、学习少年韵律操第二段。
4、A:复习少年韵律操
一、二段。B:学习第三段。
5、复习少年韵律操
(二)。
6、进行全套韵律操的总复习。
1、学习青年拳第一段1---5动。
2、A:复习青年拳1---5动。B:学习6---9动。
3、A:复习青年拳1---9动。B:学习班10---16动。
4、A:集体复习青年拳1---13动。B:学习14---17动。
5、A:复习1---17动。B:l学习18---20动。
6、复习青年拳第一段。初步了解基本手位与基本步法的动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发展协调性和团结合作精神,引导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基本脚位。
体育单元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根据《课程标准》水平一的规定的目标和要求,投掷活动在日常生活、劳动、体育活动中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小学二年级投掷教材,是在一年级进行了一些自然、简单的抛、掷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简单的滚、抛、掷的动作。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投掷的正确姿势,发展上肢力量以及身体协调、灵敏素质。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协同合作的良好作风和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对象为小学二年级40名学生。在一年级的教学中已经进行过抛、掷沙包、纸飞机、小皮球等轻物体的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从体前、体侧、向前、向后抛出轻物体的方法;初步具备了做前、后、上抛物体时全身协调用力的意识;初步具备了挥臂快速、自然、连贯、协调性;初步具备了互相帮助、协同合作的心理品质和安全意识。投掷是他们爱好的一项运动,有了一定基础,通过地滚球投准、持轻物体投准、掷远、抛实心球、高目标投准等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初步具备应用运动的技能。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三、单元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习并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投掷动作,使学生意识到完成动作时肢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均衡发展。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的目测力、时空感、方位感、判断力。 (2)提高学生抛、掷、滚的能力与投掷活动的兴趣。 (3)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动作的准确性。
(4)90%的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投掷动作,并部分完成投掷目标。 (5)80%的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投掷动作,并基本完成投掷目标。 (6)60%的学生初步掌握投掷动作,并较高质量的完成投掷目标。
3、情感目标
百度文库
(1)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协同合作的良好作风和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2)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体验游戏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快乐。 (3)在游戏活动中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体验协作的快乐。
四、课时教学内容
本单元计划 用4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主要教学内容为: 第1课时:地滚球掷准。
第2课时:持轻物投准;持轻物掷远。 第3课时:双手从体前向前抛实心球。 第4课时:对2-3米高的目标投准。
五、课时教学目标 第1课时,地滚球掷准:
本课是模仿保龄球活动的练习。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目测力、时空感、方位感、判断力,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动作的准确性,提高学生肩下挥抛滚掷的能力与投掷活动的兴趣。 第2课时,持轻物投准、持轻物掷远:
本课时主要学习肩上投掷方法的基本动作。通过教学:(1)使学生学会自然挥臂的简单投掷方法,发展投掷能力,提高判断力和动作的协调性;(2)强调肩上投掷的正确挥臂方法,才能更好的发展掷远的能力。强化学生向后引伸和向前快速挥臂的动作意识,并能注意动作的协调性。 第3课时,双手从体前向前抛实心球:
本课时是投掷实心球活动最基本的推掷、抛掷练习。通过教学,增强学生上肢、肩带、躯干和腿部力量,发展各关节的灵活性和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第4课时,对2-3米高的目标投准:
本课时是发展学生投准、掷远的能力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初步懂得掷得远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速度和适当的高度,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投掷姿势,发展肩上投掷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难点
百度文库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体验全身用力的感觉,提高动作协调、连贯性。 课时教学重点、难点: 第1课时:
让学生初步学会地滚球掷准的动作方法;激励学生互相帮助。 第2课时:
学会肩上屈肘、背后过肩、自然挥臂和向前挥臂的方法;提高动作的协调、连贯性。 第3课时:
掌握蹬地展体、协调用力挥抛的方法。 第4课时:
学会肩上屈肘、背后过肩、自然挥臂和向前挥臂的方法;提高动作的协调、连贯性。
七、教学方法、策略 :
1、通过徒手练习,体会挥抛掷的动作方法。
2、分组练习,小组协作。
3、教学时,始终提醒学生注意手、眼、肢体等各部位动作要领。
4、采取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是学习水平、运动能力逐步提高。
5、以整体动作练习为主,尽量避免分解动作练习。
6、应用多种组织形式和练习对形,运用游戏和竞赛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7、教学中,把动脑和动体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体育单元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单元学习目标:
1、学生了解蹲踞式跳远发展及裁判规则;知道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缓冲基本环节要点和学练方法;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2、掌握多种跳跃性练习的方法,通过各种跳跃练习,让动作迁移到蹲踞式跳远基本技术,正确做出蹲踞式跳远的基本技术,主动参与跳跃活动性游戏和比赛。
3、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练习,在自主学练和思考中体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快乐,在游戏和比赛中和同伴友好相处,协同配合,自觉形成团队精神和规则意识。 第一课时初步探索
课时目标:了解蹲踞式跳远的各种不同技术动作,并正确认识跳跃练习对人体的锻炼价值,对跳远练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带着兴趣进入下阶段的学习。 内容:蹲踞式跳远的表象认识。
学习策略:欣赏挺身式和蹲踞式跳远的优秀动作和影视文件,讲述规则,同学们模仿练习。 激发兴趣: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蹲踞式跳远的精彩瞬间,让同学们神往,并跃跃欲试 协作配合:小组为单位进行尝试练习并互评互纠。
体验成功乐趣:小组合作练习后积极评价,提高自学、自悟能力。 第二课时激发兴趣
课时目标:知道合理的助跑节奏与起跳的衔接技术,练习中认真体会,积极思考如何将水平速度变成起跳方向的速度,互相探讨并总结跳跃练习。 内容:助跑起跳为主的跳跃练习。
学习策略:探索教学如何踏跳、如何摆臂、如何摆动腿、如何扒地。
激发兴趣:
1、弹步起跳
2、摆臂练习
3、摆动腿练习
4、起跳腿扒地练习
5、走步中做模仿练习 协作配合:为什么要助跑,怎么合理应用助跑速度。
体验成功乐趣:小组内及时评价个人评价结合教师评价,体验超趣自我的成功。 第三课时比较探索
课时目标:模仿腾空技术,提高空中平衡能力探索合理的“腾空步”姿势,体会顶头、提肩、拔腰,起跳腿充分蹬地后的“靠”等一系列腾空技术。 内容:腾空为主的助跑跳跃练习
学习策略:整个教学过程淡化技术教学而不放松技术教学,让学生在辅助练习中,领悟技术动作。
激发兴趣:1-3步助跑起跳成“腾空步”练习,2-3步起跳腾越障碍物练习,短程助跑跳起头顶标志物练习。 协作配合:自练互纠,小组及时的过高讨论并总结评价。
体验成功乐趣:小组及时的讨论并总结评价提高。体验“小飞人”的成功(每组选一个小飞人)。 第四课时自主体验
课时目标:通过学习多种形式的跳跃练习,能协调正确地完成完整的蹲踞式跃远的技术动作,激发跳跃能力和激情培养,参与兴趣,刻苦锻练意志品质,敢于挑战的精神。 内容:完整技术动作
学习策略:短程助跑在跳箱盖上起跳练习延长腾空时间,注意落地极时缓冲和向前跑出。 激发兴趣:短程助跑在跳箱盖上起跳练习延长腾空时间,注意落地极时缓冲和向前跑出。 协作配合:展示个人优势,尊重个人选择,提高评价意识,鼓励他人进步。
体验成功乐趣:竞争中体现合作精神,比赛中发扬拼搏精神,学会评价接受挑战。 第五课时巩固提高
课时目标:正确做出蹲踞式跳远基本技术,主动参与跳跃活动性游戏和班级运动会比赛。 内容:完整技术动作巩固提高。
学习策略:动作评分,技术技能评分。
体育单元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科目:体育
教师:张绍虎 一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即将结束,自己的收获是加深了对体育本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意义的理解,成功的地方不多,但值得总结的是我对待工作的热情和时刻未改变的干劲.
一、主要任务与成绩
本学期我主要担任七年级体育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仍一丝不苟,认真学习,努力做到了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成功的组织学生参加了凯里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成功举办了正钰中学第二届五〃四篮球赛。
二、基本经验和做法
在要求学生完成动作或训练时,有必要降低难度或要求,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如我在单足跳的练习中,可允许学生换一次脚,这样就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对待学生方面,既要求严格注重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方面,还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决心,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1、按《体育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材,做到课前布置和检查场地器材。
2、准备部分和整理部分,以及每个教学环节前后,都要求学生做准备或放松活动练习。
3、每一堂课教材合理安排,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身体锻炼,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4、讲解动作要领和保护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示范动作正确,每堂课分组练习,既有秩序,又有队形。
5、教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新旧难易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教材,搭配好,备课之间的教材衔接好,每次课的教材注意多样化,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较全面的锻炼。
6、注意每堂课运动量曲线的预计,防止身体过渡疲劳。
7、积极虚心请教有经验的领导和老师,使自己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钻研教学大纲,认真搞好了实习生的实习工作,努力地培养体育尖子,辅导差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通过期末测试, 红分率达43% 及格率达54% 平均分74.5 低分率3%
三、主要问题
在过往的体育教学中,只片面地对学生体质的练习,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型化的教学模式,使整堂体育课处于一个枯燥无味的情境当中,造成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倦、逃避的心理,这也是传统的教学所带来的后果。快乐体育则需要体育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一切有益于改善学生对体育课的手段,使学校体育更好地实施,以达到其目的。
四、奋斗目标
1、高度重视,全员参与
如广播体操应做到:整齐、划
一、优美。我相信,在这样一种青春、健康、积极向上、而又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中,我们会多么的舒心!
2、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追求一种过程,体验一种经历,享受一种喜悦。我们体验了奋斗的艰辛;我们培养了顽强、刻苦、拼搏、认真、奋发向上的精神;我们树立了爱我班级的集体主义荣誉感,这就是我们这段时间的最大收获。
3、继承和发扬比赛精神
严肃认真地对待,认真做好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每次集队像比赛场上那样做到快、静、齐,让跳动的音符、跳跃的生命、整齐的步伐、矫健的动作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永恒的风景,同时也希望同学们把这种顽强、刻苦、拼搏、认真、奋发向上的精神带到我们的学习中,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我相信,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会收获很多的阳光和精彩!
张 绍 虎
体育单元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单元学习目标:
1、学生了解蹲踞式跳远发展及裁判规则;知道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缓冲基本环节要点和学练方法;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2、掌握多种跳跃性练习的方法,通过各种跳跃练习,让动作迁移到蹲踞式跳远基本技术,正确做出蹲踞式跳远的基本技术,主动参与跳跃活动性游戏和比赛。
3、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练习,在自主学练和思考中体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快乐,在游戏和比赛中和同伴友好相处,协同配合,自觉形成团队精神和规则意识。 第一课时初步探索
课时目标:了解蹲踞式跳远的各种不同技术动作,并正确认识跳跃练习对人体的锻炼价值,对跳远练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带着兴趣进入下阶段的学习。 内容:蹲踞式跳远的表象认识。
学习策略:欣赏挺身式和蹲踞式跳远的优秀动作和影视文件,讲述规则,同学们模仿练习。 激发兴趣: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蹲踞式跳远的精彩瞬间,让同学们神往,并跃跃欲试 协作配合:小组为单位进行尝试练习并互评互纠。
体验成功乐趣:小组合作练习后积极评价,提高自学、自悟能力。 第二课时激发兴趣
课时目标:知道合理的助跑节奏与起跳的衔接技术,练习中认真体会,积极思考如何将水平速度变成起跳方向的速度,互相探讨并总结跳跃练习。 内容:助跑起跳为主的跳跃练习。
学习策略:探索教学如何踏跳、如何摆臂、如何摆动腿、如何扒地。
激发兴趣:
1、弹步起跳
2、摆臂练习
3、摆动腿练习
4、起跳腿扒地练习
5、走步中做模仿练习 协作配合:为什么要助跑,怎么合理应用助跑速度。
体验成功乐趣:小组内及时评价个人评价结合教师评价,体验超趣自我的成功。 第三课时比较探索
课时目标:模仿腾空技术,提高空中平衡能力探索合理的“腾空步”姿势,体会顶头、提肩、拔腰,起跳腿充分蹬地后的“靠”等一系列腾空技术。 内容:腾空为主的助跑跳跃练习
学习策略:整个教学过程淡化技术教学而不放松技术教学,让学生在辅助练习中,领悟技术动作。
激发兴趣:1-3步助跑起跳成“腾空步”练习,2-3步起跳腾越障碍物练习,短程助跑跳起头顶标志物练习。 协作配合:自练互纠,小组及时的过高讨论并总结评价。
体验成功乐趣:小组及时的讨论并总结评价提高。体验“小飞人”的成功(每组选一个小飞人)。 第四课时自主体验
课时目标:通过学习多种形式的跳跃练习,能协调正确地完成完整的蹲踞式跃远的技术动作,激发跳跃能力和激情培养,参与兴趣,刻苦锻练意志品质,敢于挑战的精神。 内容:完整技术动作
学习策略:短程助跑在跳箱盖上起跳练习延长腾空时间,注意落地极时缓冲和向前跑出。 激发兴趣:短程助跑在跳箱盖上起跳练习延长腾空时间,注意落地极时缓冲和向前跑出。 协作配合:展示个人优势,尊重个人选择,提高评价意识,鼓励他人进步。
体验成功乐趣:竞争中体现合作精神,比赛中发扬拼搏精神,学会评价接受挑战。 第五课时巩固提高
课时目标:正确做出蹲踞式跳远基本技术,主动参与跳跃活动性游戏和班级运动会比赛。 内容:完整技术动作巩固提高。
学习策略:动作评分,技术技能评分。
体育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