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矿井下通风系统的设计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81

矿井下通风系统的设计范文第1篇

通风设计与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人:杨海涛

2014年4月

改变矿井通风系统设计与安全技术措施

矿井概述

龙马矿业隶属于吉林省杉松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座落于白山市靖宇县东兴乡马当村境内,行政划归靖宇县东兴乡管辖。

矿井地理座标为东经:126°59′24″~127°00′42″,北纬:42°26′46″~42°28′14″。

主要河流珠子河全长45km,在矿区下游2km汇入松花江。白山水库蓄水后,最高水位为416.5m。珠子河与松花江合成白山湖,珠子河流域面积95.5km2。靖宇水文站观测记录断面平均流速0.35m/s最大流速2m/s,最大流量244m3/s,最小流量0.1m3/s,珠子河流流经现生产矿区西及西北、北部,两岸形成陡峭的悬崖,每年的11月份开始水位下降至+406m左右。

地质构造简单,为瓦斯矿井,井田内批准开采煤层三层,即一号层、二号层、三号层,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为Ⅲ级,属不易自燃煤层。发火期大于12个月。煤层没有爆炸性。

我矿准备队305上、下顺同时施工。305上顺掘进距离为365米,305下顺350米、开切眼上山100米。通风设计为采用正压通风,安设局部通风机,风机为系列化,可自动切换。局部通风机型号为FBD2X11,功率为2x11千瓦、风量410230 m³/min。可满足掘进风量需要。矿井主通风机型号为FBCDZ№17.902,功率为290kw,矿井现在总入风量为2574m³/min,总回风量为2688 m³/min。我矿现采掘布置有206综采准备工作面、207综采面、305上顺掘进工作面、305下顺掘进工作面、306上顺掘进工作面、306下顺掘进工作面。

按采区设计方案,需要改变通风系统,为了保证矿井通风系统的平稳过渡,经矿班子研究决定成立以矿长为组长的改变矿井通风系统领导小组,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 领导小组:

长:

周家会(矿长)

副组长:

张立波(总工程师)

王志刚(通风副总)

员:

张文明(生产矿长)

尚士新(安全矿长)

于钦松(机电矿长)

翁晓春(技术副总)

杨海涛

郭立波

宋师良

赵福军

胡东坤

具体分工:

周家会对改变通风系统全面负责。

张立波对改变通风系统的现场指挥全面负责。

王志刚对改变通风系统现场具体施工全面负责。

张文明对现场调度工作全面负责。

于钦松对主通风机的安装供电系统,在线监测设备开安装。

尚士新对改变通风时通风机电系统的安全监察全面负责。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调度室,张文明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区(队)干部、各职能科室人员组成。

二、改变系统原则:

1、保证全矿井所有工作面和峒室、变电所风量、风速、温度满足要求。

2、改变通风系统期间不出现通风死角,在计划外没有瓦斯超限

现象。

3、增加305上下顺掘进通风系统的隔离风门。

三、改变通风系统前的通风路线如下:

1、主井305上顺局扇+110m平巷207入风上山207下顺207综采工作面综采回风巷回风上山+247m回风平巷回风斜井地面。

4、附图1:改变通风系统前的通风路线

四、矿井改变通风系统前井下实际供风点风量分配情况如下:

1、生产布局:

206综采准备工作面、207综采工作面、305上顺工作面、305下顺工作面、306上顺工作面、306下顺工作面,主水泵房(中央变电所)。

2、实际风量

206综采准备工作面

风量562m³/min

207综采工作面

风量550m³/min

305上顺掘进工作面

风量256m³/min

306上顺掘进工作面

风量298m³/min

305下顺掘进工作面

风量288m³/min

306下顺掘进工作面

风量273m³/min

主水泵房(中央变电所)

风量120m³/min

矿井需风量为2347/m³/min,实际供风量为2560m³/min,有效风量为2489m³/min,矿井总回风风量为2655m³/min。

五、改变通风系统后的通风路线如下:

1、主井305局扇回风上山付井地面。

2、附图2:改变通风系统后的通风路线

六、矿井改变通风系统后的生产布局和井下风量情况:

1、生产布局:206综采准备工作面、207综采工作面、305上顺工作面、305上顺工作面、306上顺工作面、306下顺工作面、主水泵房(中央变电所)。

2、实际需风量:

206综采准备工作面

风量 568m³/min

207综采工作面

风量 566m³/min

305上顺掘进工作面

风量236m³/min 306上顺掘进工作面

风量 232m³/min 305下顺掘进工作面

风量 243m³/min 306下顺掘进工作面

风量248m³/min

主水泵房(中央变电所)

风量114m³/min

矿井需风量计为2207m³/min,风量不需要改变。

七、调整通风系统前的准备工作:

(1)、工作导向:

1、通整段必须严格按照措施施工,严把质量关。工程质量由通整段专人负责监督,不符合工程质量的必须重新施工。为了使工程进度有保障,避免施工地点的前后、急缓顺序不清,特对需要施工点进行编号。

2、需要做永久通风设施的地点有:

(1)305上顺联巷砌筑永久行人风门二道。

(2)305下顺联巷砌筑永久行人风门二道。

(3)305下顺副井上山砌筑永久风门二道。

3、需要拆除的永久风门有: 无

4、为了保障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合理、简单、可靠,具体需要施工的通风设施必须按规程标准施工。

八、安全措施:

1、在未改变通风系统前由安检科、通整段、调度室对井下的所有通风设施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发现有不合格的通风设施立即组织人员处理,同时并对井下所有的通信设施、瓦斯监控设施进行检查,确保通信设施、瓦斯监控系统能正常运行。

2、井下所有的通风设施完工后必须由通风、安检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系统调整。

3、通整段加强系统调整前的瓦斯检查和管理工作,提前制定好措施。

4、在改变通风系统前必须指派专人(王福田 张洪顺)负责关闭305上顺联巷风门(徐爱国 王相波)负责关闭305下顺联巷风门,上下顺贯通后(徐爱国张洪顺)负责关闭305下顺副井上山风门,避免造成改变通风系统后井下风流短路。

5、改变通风系统后至少不少于2小时的试运行,试运行间机运段必须负责准确得记录主通风机的工作电压、电流、轴承温度等物理指标,当主通风机运转各项指标都符合规定指标后通知调度中心才能对井下送电。

6、系统调整期间,矿井下必须停止生产,通知调度室撤出井下所有人员,并在地面变电站切断井下一切动力电源,通风系统调整

后,首先要先对局扇进行观察是否有循环风,如发现出现风量不足,有循环风现象时,立即停止局扇、设好警戒。查明原因后,由瓦检员对局扇和开关附近瓦斯进行检查,只有当该地点瓦斯不超限符合规程规定方可开启风局扇。如掘进工作面需要排放瓦斯时,应注意事项:

1、排放瓦斯时,必须严格执行排放瓦斯“三联锁”制度,明确停电负责人,撤人警戒负责人和排放瓦斯负责人,严格按照三级排放的原则进行瓦斯排放。

2、采区向各地点送电时,只能送局扇的电源,且必须经检查被送电区域瓦斯在0.5%以下时方可进行。

3、排瓦斯前,必须切断排出的瓦斯流经区域的所有电源,撤出此 区域所有人员,并在各通道口设专人警戒。

4、局扇电源送电后,详细检查局扇20米范围内瓦斯在0.5%以下时,方可人工启动局扇。若发现风量不足时,必须采取措施,待风量充足后方可继续进行。

5、瓦斯排放时,必须采取风流短路的方法进行,由外到里逐段排放,确保瓦斯在全风压混合后瓦斯浓度在1.5%以下,采区回风混合在1%以下时进行,严禁“一风吹”。只有在巷道瓦斯稳定在1%以下时,待30分钟后排放瓦斯工作方可结束。

6、同一采区严禁多头同时排放瓦斯,应按照由外向里先进风后回风的顺序进行,一个采区严禁两台以上局扇同时排放瓦斯。

7、排瓦斯期间,严禁无关人员入井,严禁在井下进行与排瓦斯工作无关的工作。

8、系统调整时,必须有各级领导干部现场把关。

9、矿井通风系统调整后24小时内,各地点瓦斯检查工必须详细检查,注意通风瓦斯变化异常,有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10、在井下调整系统期间,矿长必须在风机房现场指挥,主扇司机必须随时注意风机运行的各种参数变化,有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11、所有参加施工人员要加强个人自主保安,注意安全,安全高效的完成任务。

九:调整系统后的测试及计算

通风部门要进行全面测风和测定通风阻力、压力、矿井内、外部漏风率和等级孔的计算。必须保证矿井各项指标都符合 «规程»规定,有问题要及时汇报处理。

以上方案措施涉及的有关人员贯彻学习、落实、会审、签字后方可施工。

( 附;改变通风系统前、后的通风示意图见附图1)。

通整段

矿井下通风系统的设计范文第2篇

煤矿资源一直都是社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国古代就开始对煤矿资源进行开采和利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于煤矿开采的重视程度非常高,煤矿生产一直以来都在工业生产中占据很高的地位。但是煤矿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为了保证资源的连续性我们必须合理地开采,煤矿开采的周期比较长,而且在生产的过程中也会发生不断地变化,尤其是井下地质条件的不可预见性对开采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矿井开采的过程中,通风系统的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该系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矿井开采的秩序性以及安全性等内容,是目前煤矿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和改造设计,对于煤矿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华北某矿区通风设计概述

该矿区从整体规模上来说是比较大的,按照地势的由浅到深将该矿区分为四期工程开采,第一期采矿工程中段为四至八中段,设计高度在1500米至1850米之间,沿着矿体的走向5--40#剖面线。第二期为九至十三中段,高度为1500米至1350米之间,共有5个中段,每一段的高度均为50米。第三期为十四至十五中段,设计高度为1290米至1200米,中段的高度也是50米。第四期在深部进行开采,其高度为1050米至1180米之间,沿矿体走向5--75#剖面线,在设计方面中第四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材料、运输、通风系统。

在该矿井技术部门的引导下,矿井针对通风设备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造与优化,使用高效低耗能的设备和多级机站通风的方式进行通风,并将通风系统改为“中央进风、东西两翼回风”模式的压轴结合的多级机站通风系统,在矿山开采进入到第二阶段的时候,开采中段开始下降,因此进风、回风路线都相对增长,矿井的风阻变大,所以将通风设备调整为“中央进风、西翼回风”的模式,使得整个通风系统的通风量以及电量的消耗情况发生改变,从而适应矿区开采的需要。

3.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分析

(1)通风系统优化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矿井的生产系统也在不断地换代升级,一些老旧煤矿均需要面临着通风系统的改造。而且随着矿井生产力的扩大,原有的通风系统不能够与现代化的生产系统相匹配,且矿井的扩区、延深开采都会使得原有的通风系统发生巨大的改变。在对矿区的通风系统改造的过程中要从现实出发,结合矿井的实际需求,统一规划,对矿区内的通风设计进行综合性的管理,达到增加风量、降低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2)通风系统改造的基本要求分析

在通风机的装置设计中,从矿井通风系统的整体结构来看,矿井的通风系统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其中包含矿井的通风机装置和矿井的风网设置。两者有着明显的界限,其交界点为风硐中测压管的安装位置,进行通风系统的改造和优化主要内容在于提高通风机的运行效率,在改造过程中应当从不同条件、不同角度出发,采用综合治理的手段来提升通风系统的适用性。在实际改造的过程中,矿井设计人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通风系统的改造:离心式风机的调速、通风机的安装质量、有效地降低矿井外部的漏风现象、选择适合整个矿井工作量的电机设备。

在矿井的风网设计优化中,矿井的风网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是矿井风流的通道同样也是通风机能量的主要场所。在矿井风网的设计优化中,矿井的风网应当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需要将风网设计更加便捷化,从而保证风的流速相对稳定,而且对于一些老旧矿井来说,废弃的巷道和工作面应当及时地关闭,从而减少漏风量。在生产风区的划分以及总体规划上应当保证各个生产采区保持相当的通风阻力平衡,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设施的数量并且还可以降低通风的阻力,在此基础上,要使得矿井的回风阻力、用风、进风达到合适的比例。此外,要对矿井的内部结构加大管理和维护,要根据实际需求来扩大断面,进一步降低矿井的阻力。在调试通风系统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并联风路,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开凿出新的矿井巷并且制定出缩短风流的相关流程。但是需要设计人员注意的是,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需要严格遵循矿井需要供风的原则。

在通风构筑物的设计与优化过程中,要遵循适度的原则,通风构筑物的设置会随着矿井通风系统中构筑物时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尤其指的是数量上的变化,数量的变化可以使得风网的结构发生显著地变化,这样也就会对通风系统的通风参数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构筑物的设计与优化直接影响到风量的分配以及风流的控制方面,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构筑物的数量应当尽量少,压缩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构筑物太多的话会使得管理起来更加地困难、导致了漏风现象的增加,长时间下去的话会使得风流出现紊乱并发生失控的现象。除此之外,构筑物的优化与设计同样还需要遵循行业内质量监督部门的相关要求,保证其质量能够适应矿井通风系统的发展。而且,通风构筑物位置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技巧性,需要从矿井的地质条件以及经济成本等相关条件出发,同时还需要将自然灾害等特征着重考虑在内,尤其是要对风门进行严格的管控,防止出现风门的设置不当而造成自然失火现象。

总而言之,通风系统的优化与设计是一个全局性的工作,是需要从矿井的实际特点出发,并严格遵循三匹配的原则,实现调节设备与风向相互匹配、风机的能力与风网的质量相互匹配、风网的阻力分布相互匹配,从而保证通风系统能够为矿井的开采工作提供帮助。

4.结语

煤矿资源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工业建设的重要资源,因此煤矿的开采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对于目前国内的矿井生产情况来看,巷道年久失修、时间过长、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漏洞等都是共性问题,风机由于长时间的满负荷工作损坏十分严重,而且随着矿井的生产而引发了各类复杂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矿井通风系统的良好性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建设速度,对于矿井未来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深刻影响,所以,改造和优化矿井的通风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这个主题切入,结合华北某矿井通风设计的相关内容对通风系统的设计要点进行了综合性地分析,希望其中的一些观点能够为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提供新的参考。

摘要:煤矿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企业,矿井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的效率,在矿井生产过程中,通风系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设计环节,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矿井生产的安全性与高效性,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矿井通风系统能够保持最佳的状态,需要根据矿井的实际需求进行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本研究立足于学术研究内容,结合华北某矿井的相关内容对通风系统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重点的阐述。

关键词:煤矿企业,矿井,通风系统,应用,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 陈明生,陈伯辉,沈斐敏.矿井通风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7(03):22-25.

[2] 杨会明,谢贤平,陈一洲,杨时业.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设计计算机系统[J].金属矿山,2019(06):149-152.

[3] 张七兵.矿井通风技术及通风系统优化设计探讨[J].能源与节能,2017(12):159-160.

[4] 张黔生,谢贤平.基于最小能量原理的矿井通风优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06):56-59.

矿井下通风系统的设计范文第3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上午好!首先欢迎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我矿进行通风专业验收工作。在此,我谨代表山西华润鸿福煤业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对您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由我对本次我矿的通风系统具体情况作出如下汇报:

一、矿井通风基本情况: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井下布置三条大巷,分别为皮带下山、轨道下山进风,回风下山回风。矿井配备两台同等能力、同等型号FBCDZ№23/A-2132kW防爆抽出式对旋轴流式主要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全矿井需风量为2208m3/min,矿井实际风量为3630m3/min,满足矿井生产需求。

矿井共布置1个综采工作面和1个综掘工作面,计划风量分别为474m3/min、206m3/min;实际风量分别为882m3/min、241m3/min。满足矿井生产要求。根据采区巷道布置和采煤方法,回采工作面采用独立通风系统。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法,新鲜风流由工作面皮带进风顺槽进入,冲洗工作面后,乏风经工作面轨道回风顺槽工作面回风巷回风暗斜井回风斜井地面。该通风系统结构简单,风流稳定,抗灾能力强,管理方便。

井下掘进工作面采用压入式局部通风。选用2台型号为FBD№5.6功率为211KW的局部通风机供风,其中一台运转,一台备用,并实现了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风筒直径为Φ600mm,均为抗静电抗阻燃风筒。

二、矿井通风系统概况

1、通风系统方面

1)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合理,风量充足,风流稳定,可靠,通风设施齐全完好,符合《规程》各项要求。局部通风管理到位,局扇安装、使用符合规定,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

2)2014年12月份我矿请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检测中心对我矿进行了通风阻力测定工作,实测矿井通风阻力192.3Pa;矿井等积孔为4.83m2,矿井属于通风容易矿井。

3)井下各处设置的通风设施均符合相关规定。现有风桥两处,分别位于皮带下山和80101进风顺槽;风门5处,分别位于回风井口、运输回风联巷、主斜井绕道、80101回风顺槽联巷、80102回风顺槽联巷;风窗5处,分别位于中央变电所、回风下山、运输回风联巷、80101回风顺槽联、皮轨联巷;永久密闭9处,分别位于上山行人绕道(5处)、回风下山(3处)、皮带下山;测风点(测风站)22处,分别位于主井、副井、回风井、皮带下山上部、下部、回风下山、工作面运输巷、工作面回风巷、轨道下山上部、轨道下山下部、80101回风顺槽联巷、80101进风顺槽、80101回风顺槽、清理撒煤斜巷、中央变电所、井下调度室、避难硐室、消防材料库、采区水泵房、采区变电所、人车等候硐室、80102进风顺槽。

2、瓦斯管理方面

1)矿井设立瓦斯工作防治领导小组。并配备一名通风副总工程师。瓦斯防治实行“一井一策、一面一策”,并编制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安全措施计划,按规定备案并严格执行。 2)现安装一套型号为KJ160N矿用安全监控系统,安装6台监控分站,分别位于中央变电所、皮带下山、工作面运输巷(两台)、主通风机房和监控室。安装各类传感器52台,分布在各主要监控点及采掘工作面,系统运行正常,瓦斯管理监控有效,传感器调校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3)井下瓦斯巡回检查线路分2条线路:

检查路线1:主斜井机尾煤仓中央变电所井底水泵房 井底水仓通道80101工作面移变80101工作面80101工作面上隅角80101回风顺槽主斜井机尾煤仓中央变所 井底水泵房井底水仓通道80101工作面移变80101工作面80101工作面上隅角80101回风顺槽

检查路线2:80102进风顺槽掘进面80102进风顺槽掘进面回风工作面运输巷移变工作面回风巷总回风井回风下山 采区变电所采区水仓通道采区水泵房80102进风顺槽掘进面80102进风顺槽掘进面回风工作面运输巷移变工作面回风巷 总回风井回风下山采区变电所采区水仓通道采区水泵房

瓦检员配备12人,符合相关要求。

4)2012年我矿由山西公信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进行瓦斯等级鉴定,鉴定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20m3/min,属瓦斯矿井。同时,按照要求矿井在联合试运转产期间做瓦斯等级鉴定,公司已与山西省监测中心签订鉴定合同,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转产验收前拿回瓦斯等级鉴定报告)。

5)2014年11月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对8#、9#煤层瓦斯基础参数进行测定,测定8#煤层瓦斯含量为2.6259m3/t-2.8079m3/t。

3、综合防尘方面

1)我矿现有容量300*2m3的 静压水池向井下供水,主管路采用DN108无缝管,在皮带运输巷每50m设三通,其它主要巷道每100m设三通用作洒水灭尘及消防。在主斜井安装3道净化水幕、副斜井安装3道净化水幕、皮带下山安装6道净化水幕、轨道下山安装3道净化水幕、回风下山安装3道净化水幕、工作面运输巷安装3道净化水幕、工作面回风巷安装3道净化水幕、80101进风顺槽安装3道净化水幕、80101回风顺槽安装4道净化水幕、80102进风顺槽安装2道净化水幕,共计33道。各皮带机头、溜头等各转载点均已安装转载点喷雾装置。采煤机与掘进机的内外喷雾装置均正常使用。

2)现轨道下山安装2组主要隔爆水槽,皮带下山安装2组主要隔爆水槽,回风下山安装2组主要隔爆水槽,工作面运输巷安装2组主要隔爆水槽,工作面回风巷安装2组主要隔爆水槽,80101进风顺槽、回风顺槽各安装辅助隔爆水袋1组,安装位置、长度、水量等均符合相关要求。

3)80101工作面选用了两台5BZ-33/15型煤层注水泵已投入使用。设计注水孔直径75mm,孔深80m,孔距20m,采用单侧注水方式进行注水。共9个注水孔,截止目前已注水至第四个注水孔,贮水量约为140m3。

4)2015年由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对8#煤层进行煤尘爆炸性鉴定,鉴定结果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尘爆炸指数24.95%。

4、防灭火方面

1)建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对采空区密闭、老巷密闭内、工作面上隅角等可能自然发火的地点严格按规定进行预测预报。 2)回采工作面采用3BZ-36-3型阻化剂喷射泵2台,工作面回采期间,在空巷内喷洒阻化剂,防止自燃发火。

3)采用2台ZHJ-6/3型井下移动式注浆装置建立灌浆系统,对气体异常或有发火危险的地段进行注浆。

4)矿井装备有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由色谱分析系统(型号GC950)和采样系统(型号KYSC-1)组成,对矿井采空区进行气体监测,预防自燃发火。

5)井下各主要机电设备硐室、材料库、井底车场、带式输送机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和机电设备群处按规定配备齐全灭火器材。

6)2015年由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对8#煤层进行自燃倾向性鉴定,鉴定结果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类,属自燃煤层。

5、“六大系统”方面 1)供水施救系统

我矿现有容量300*2m3的 静压清水池向井下供水,现井下各地点安装供水施救装置(型号:KGS)共10套。其中井底车场1套,皮带下山2套,工作面运输巷3套,80101皮带进风顺槽、80101轨道回风顺槽各2套,全部按照设计安装完成。 2)压风自救系统

我矿安装3台AED132A-10型双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向井下供风,2台工作,1台备用,AED132A-10双螺杆式空气压缩机额定排气量20m3/min,额定排气压力1.0Mpa。现井下各地点安装供水施救装置(型号:ZYJ)共10套。其中井底车场1套,皮带下山2套,工作面运输巷3套,80101皮带进风顺槽、80101轨道回风顺槽各2套,全部按照设计安装完成。系统自投运以来,运行稳定可靠,满足安全需要。 3)紧急避险系统

紧急避险系统于2014年12月份安装完成,其中:紧急避难硐室设备由北京天地公司生产及安装,可以满足井下96人同时避难。联合试运转期间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待验收。

4)通讯联络系统. 在调度总机房内安装有一台HA-8000型调度通讯系统和一套KTK125通讯广播系统,同时还安装了一套KT109R型矿用无线通讯系统,调度通讯系统与2013年1月通过了太原市煤矿安全信息中心的验收,广播系统于2013年12月通过了太原市煤矿安全信息中心的验收,井下无线通信联络系统于2013年10月通过了太原市煤矿安全信息中心的验收。系统自投运以来,运行稳定可靠,满足安全需求。 5)安全监控系统

现安装一套型号为KJ160N矿用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该系统于2012年通过了太原市煤矿安全信息中心的验收。全矿井共安装6台分站;各类传感器52台,分布在各主要监控点及采掘工作面(详见下表),系统自投运以来,运行正常,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各类传感器设置明细表

6)人员定位系统

安装一套美安公司生产的型号为KJ301矿用人员定位系统,该系统于2012年通过太原市煤矿安全信息中心的验收。井下共安装14台读卡器,分别分布在煤仓、80101进风顺槽、上山行人绕道、主井、副斜井上部、中部、下部、工作面运输巷、回风井、回风暗斜井、采区变电所、紧急避难硐室前门、后门、80101回风顺槽。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6、管理制度方面

根据相关规定现已建立完善了“一通三防”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等各项管理制度和相关台帐、记录,并严格落实、严格把关。

7、人员配备方面

结合我矿实际情况成立了通风领导组织机构和管理组织机构。通风科设:副总兼科长1名、副科长2名、通风技术员3名、瓦斯员12名、兼职救护队员9名,监测检测员16名,共计43人。以上人员都持证上岗,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希望各位领导、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

山西华润鸿福煤业有限公司

2015年4月29日

山西华润鸿福煤业有限公司通风专业验收

汇报材料

矿井下通风系统的设计范文第4篇

新时代环境下,人们对矿山抗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于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给与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来说,通风系统的良好运转至关重要。通风系统存在的价值就是要保证空气流动,从而为煤矿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一旦通风系统运转出现问题,就会对工人安全生产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必须要对通风系统的运转状态展开实时监控,这也正是探讨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主要技术的现实意义。

1.矿井通风监测监控系统概述

(1)组成结构

现代煤矿基本都具备了相对完善的通风监测监控系统,这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现代化的通风监测监控系统,是基于通信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就系统的组成机构来看,主要分为如下表1所示的几部分。

(2)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

矿井通风安全监控系统的开发过程比较困难,其经历过空分制通讯制式、频分制通讯制式、时分制通讯制式、分布式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库的应用,矿井通风安全监控技术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可以进行远程监控和动态预警[1]。鉴于我国和国际矿井通风安全监控系统的当前发展状况,可以确定该发展趋势正在朝着智能,集成和网络化方向发展。随着智能技术各行各业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当其应用于煤矿通风安全监控系统中,不仅能够发现通风系统中存在的潜在问题,而且还能通过智能化分析,就其问题原因以及解决对策给出方案,从而为安全生产提供更稳固的保障,为降低经济损失发挥更大的作用。而综合化则意味着对于通风系统的监控和管理,将会涉及更大范围的参数和系统,网络化意味着通过政府干预使有害信息公开透明。

(3)矿井安全通风检测系总体结构

就通风监测监控系统的整体结构来看,主要分为如下的三部分,分别是通信连接、监控单元和中央集中控制。

在整个通风监测监控系统中,监控系统发挥着核心作用,一方面对生产现场的通风状况展开实时监控,另一方面同步对相关信息实施收集和管理,以提供给控制系统。

2.案例分析

本文将以山西省某矿井展开具体的探讨。该矿井从类型上来看是煤田矿井,矿区面积13.5461Km2,核定的生产能力为250万t/a。地址在XX区西南。该矿区的核准开采煤层共有4#、7#、11#以及13#四个,其中前三个已经开采完毕,仅有13#依然在开采中,迄今为止剩余可采量1020万t。该矿井的地质状况来看,煤层的自燃性相对较低,煤尘无爆炸相关因素,并且矿区拥有良好的水文环境。

该煤矿的采掘头面数量分为两个开采区用于生产。两个生产区分为13#煤六采区和16#八采区。13#于2018年7月底结束回采,当前13#煤六采区仅保留系统巷道,16#八采区布置一个综放工作面,一个准备工作面和一个综掘工作面。

3.矿井安全监控系统阐述

该矿井当前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并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从2006年开始,该矿井就正式在生产中运用了重庆煤科院生产的KJ90NB安全监控系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针对系统不断升级换代,当前版本为2017年2月份更新的最新版,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实时监控能力。从功能上来看,可以实现包括瓦斯电闭锁、故障闭锁以及风电闭锁等多项安全措施。

第二,在总调度室具备完全的实时监控能力以及控制终端,并设置了专门的检测人员,对生产现场各环节展开了全面监控。

第三,当前该矿井使用的所有采煤机、掘进设备,均按照挂牌制度实施管理。

第四,管理人员以四个班,每个班两人的标配对机械设备进行监督管理和调度。

第五,系统相关的所有高低浓度瓦斯传感器,均符合15d标准气样标校。

第六,当前该矿井的资源面临枯竭的状态,有必要提高安全监控技术的性能,从而进一步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施设计,从而确保该系统在煤矿生产中能够稳定运行。

第七,矿井通风安全设计如图3。

4.该项目关键技术分析

(1)技术路线

当前,该矿井的安全监测控制系统严格执行了如下的技术路线,通过结合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效控制技术生产目标。该项目通风系统的总控制技术主要有对现场险基金会FF的控制、局域操作网络Lonworks的控制以及控制器局域网CAN[4]。

(2)灰色预测理论的应用

在整个监测监控系统中,最核心的技术就是智能传感器技术,所以必须要以保证智能传感器自身的性能,就要应用灰色预测理论对其进行有效额度控制。该方法就是要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进而找出相互之间的联系,从而完成灰色数据处理[5]。

5.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主要技术探讨

(1)注重传感器的质量

在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最核心的元件就是传感器,传感器是监控数据的来源,其质量直接决定了监测监控的有效性。所以在系统建设和维护的过程中,务必要对传感器质量保持高度关注,必须要确保其质量满足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的需求。传感器质量如果不符合煤矿检测监控需求,对于现场的安全隐患就不具备有效的发现能力,或者无法及时发现问题。这就要求系统建设时,采购人员务必要仔细甄选传感器供应商,切实保障传感器的质量,从源头上标准化传感器质量。在安全使用矿井通风安全系统之前,分析和测试兼容性问题,比较性能,符合资格再进行大规模生产,可以有效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2)注重技术上的创新

通风系统监控监测,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所以务必要及时对技术实施更新。煤矿生产相关的技术在不断更新,安全监测监控技术同样需要创新。当前该矿井使用的通风监测监控系统,虽然持续不断的更新换代,但是在创新性上依然有很大的空间。基于,企业应根据目前的情况建立一支科学合理的研究团队,创新和改善自身的不足,尤其是对防雷方面,可以采用保护区域与中间站间建立安全区域的方式来提升系统的防雷能力,避免累计造成的事故。另外,设备维护也很重要,因为设备的常规维护有助于使各种设备保持在最好的工作状态,从而使整体的寿命得以延长,所以必须要制定科学的设备维护制度并切实按照维护制度展开工作。另外关键设备的维护保养必须采取重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6.结束语

作为我国现有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的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非常重要,而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务必要给与高度重视。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矿通风安全监控控制系统需要与时俱进。在目前的形势下,矿山生产不仅要注意生产的及时性,而且要注意矿山事故的安全预防措施。其中,保证通风系统的良好运转就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对其运转状况实施密切的监控。基于此,探讨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主要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针对此展开研究,重点以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系统为例,分析基本情况并详细说明其关键技术。

关键词: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技术分析

参考文献

[1] 郝瑞.煤矿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应用与运行研究[J].矿业装备,2018.

[2] 康甲甲.对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的探讨[J].山东煤炭科技,2017,33(7).

[3] 王平,赵红泽.基于GIS的通风设施可视化监测监控系统研究[J].煤炭工程,2017,49(3):94-95.

[4] 姚银佩,刘伟强,王志.矿井空气环境安全与通风动力联动综合技术研究[J].采矿技术,2018,18(06):69-71.

矿井下通风系统的设计范文第5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上午好!首先欢迎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我矿进行通风专业验收工作。在此,我谨代表山西华润鸿福煤业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对您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由我对本次我矿的通风系统具体情况作出如下汇报:

一、矿井通风基本情况: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井下布置三条大巷,分别为皮带下山、轨道下山进风,回风下山回风。矿井配备两台同等能力、同等型号FBCDZ№23/A-2132kW防爆抽出式对旋轴流式主要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全矿井需风量为2208m3/min,矿井实际风量为3630m3/min,满足矿井生产需求。

矿井共布置1个综采工作面和1个综掘工作面,计划风量分别为474m3/min、206m3/min;实际风量分别为882m3/min、241m3/min。满足矿井生产要求。根据采区巷道布置和采煤方法,回采工作面采用独立通风系统。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法,新鲜风流由工作面皮带进风顺槽进入,冲洗工作面后,乏风经工作面轨道回风顺槽工作面回风巷回风暗斜井回风斜井地面。该通风系统结构简单,风流稳定,抗灾能力强,管理方便。

井下掘进工作面采用压入式局部通风。选用2台型号为FBD№5.6功率为211KW的局部通风机供风,其中一台运转,一台备用,并实现了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风筒直径为Φ600mm,均为抗静电抗阻燃风筒。

二、矿井通风系统概况

1、通风系统方面

1)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合理,风量充足,风流稳定,可靠,通风设施齐全完好,符合《规程》各项要求。局部通风管理到位,局扇安装、使用符合规定,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

2)2014年12月份我矿请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检测中心对我矿进行了通风阻力测定工作,实测矿井通风阻力192.3Pa;矿井等积孔为4.83m2,矿井属于通风容易矿井。

3)井下各处设置的通风设施均符合相关规定。现有风桥两处,分别位于皮带下山和80101进风顺槽;风门5处,分别位于回风井口、运输回风联巷、主斜井绕道、80101回风顺槽联巷、80102回风顺槽联巷;风窗5处,分别位于中央变电所、回风下山、运输回风联巷、80101回风顺槽联、皮轨联巷;永久密闭9处,分别位于上山行人绕道(5处)、回风下山(3处)、皮带下山;测风点(测风站)22处,分别位于主井、副井、回风井、皮带下山上部、下部、回风下山、工作面运输巷、工作面回风巷、轨道下山上部、轨道下山下部、80101回风顺槽联巷、80101进风顺槽、80101回风顺槽、清理撒煤斜巷、中央变电所、井下调度室、避难硐室、消防材料库、采区水泵房、采区变电所、人车等候硐室、80102进风顺槽。

2、瓦斯管理方面

1)矿井设立瓦斯工作防治领导小组。并配备一名通风副总工程师。瓦斯防治实行“一井一策、一面一策”,并编制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安全措施计划,按规定备案并严格执行。 2)现安装一套型号为KJ160N矿用安全监控系统,安装6台监控分站,分别位于中央变电所、皮带下山、工作面运输巷(两台)、主通风机房和监控室。安装各类传感器52台,分布在各主要监控点及采掘工作面,系统运行正常,瓦斯管理监控有效,传感器调校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3)井下瓦斯巡回检查线路分2条线路:

检查路线1:主斜井机尾煤仓中央变电所井底水泵房 井底水仓通道80101工作面移变80101工作面80101工作面上隅角80101回风顺槽主斜井机尾煤仓中央变所 井底水泵房井底水仓通道80101工作面移变80101工作面80101工作面上隅角80101回风顺槽

检查路线2:80102进风顺槽掘进面80102进风顺槽掘进面回风工作面运输巷移变工作面回风巷总回风井回风下山 采区变电所采区水仓通道采区水泵房80102进风顺槽掘进面80102进风顺槽掘进面回风工作面运输巷移变工作面回风巷 总回风井回风下山采区变电所采区水仓通道采区水泵房

瓦检员配备12人,符合相关要求。

4)2012年我矿由山西公信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进行瓦斯等级鉴定,鉴定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20m3/min,属瓦斯矿井。同时,按照要求矿井在联合试运转产期间做瓦斯等级鉴定,公司已与山西省监测中心签订鉴定合同,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转产验收前拿回瓦斯等级鉴定报告)。

5)2014年11月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对8#、9#煤层瓦斯基础参数进行测定,测定8#煤层瓦斯含量为2.6259m3/t-2.8079m3/t。

3、综合防尘方面

1)我矿现有容量300*2m3的 静压水池向井下供水,主管路采用DN108无缝管,在皮带运输巷每50m设三通,其它主要巷道每100m设三通用作洒水灭尘及消防。在主斜井安装3道净化水幕、副斜井安装3道净化水幕、皮带下山安装6道净化水幕、轨道下山安装3道净化水幕、回风下山安装3道净化水幕、工作面运输巷安装3道净化水幕、工作面回风巷安装3道净化水幕、80101进风顺槽安装3道净化水幕、80101回风顺槽安装4道净化水幕、80102进风顺槽安装2道净化水幕,共计33道。各皮带机头、溜头等各转载点均已安装转载点喷雾装置。采煤机与掘进机的内外喷雾装置均正常使用。

2)现轨道下山安装2组主要隔爆水槽,皮带下山安装2组主要隔爆水槽,回风下山安装2组主要隔爆水槽,工作面运输巷安装2组主要隔爆水槽,工作面回风巷安装2组主要隔爆水槽,80101进风顺槽、回风顺槽各安装辅助隔爆水袋1组,安装位置、长度、水量等均符合相关要求。

3)80101工作面选用了两台5BZ-33/15型煤层注水泵已投入使用。设计注水孔直径75mm,孔深80m,孔距20m,采用单侧注水方式进行注水。共9个注水孔,截止目前已注水至第四个注水孔,贮水量约为140m3。

4)2015年由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对8#煤层进行煤尘爆炸性鉴定,鉴定结果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尘爆炸指数24.95%。

4、防灭火方面

1)建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对采空区密闭、老巷密闭内、工作面上隅角等可能自然发火的地点严格按规定进行预测预报。 2)回采工作面采用3BZ-36-3型阻化剂喷射泵2台,工作面回采期间,在空巷内喷洒阻化剂,防止自燃发火。

3)采用2台ZHJ-6/3型井下移动式注浆装置建立灌浆系统,对气体异常或有发火危险的地段进行注浆。

4)矿井装备有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由色谱分析系统(型号GC950)和采样系统(型号KYSC-1)组成,对矿井采空区进行气体监测,预防自燃发火。

5)井下各主要机电设备硐室、材料库、井底车场、带式输送机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和机电设备群处按规定配备齐全灭火器材。

6)2015年由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对8#煤层进行自燃倾向性鉴定,鉴定结果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类,属自燃煤层。

5、“六大系统”方面 1)供水施救系统

我矿现有容量300*2m3的 静压清水池向井下供水,现井下各地点安装供水施救装置(型号:KGS)共10套。其中井底车场1套,皮带下山2套,工作面运输巷3套,80101皮带进风顺槽、80101轨道回风顺槽各2套,全部按照设计安装完成。 2)压风自救系统

我矿安装3台AED132A-10型双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向井下供风,2台工作,1台备用,AED132A-10双螺杆式空气压缩机额定排气量20m3/min,额定排气压力1.0Mpa。现井下各地点安装供水施救装置(型号:ZYJ)共10套。其中井底车场1套,皮带下山2套,工作面运输巷3套,80101皮带进风顺槽、80101轨道回风顺槽各2套,全部按照设计安装完成。系统自投运以来,运行稳定可靠,满足安全需要。 3)紧急避险系统

紧急避险系统于2014年12月份安装完成,其中:紧急避难硐室设备由北京天地公司生产及安装,可以满足井下96人同时避难。联合试运转期间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待验收。

4)通讯联络系统. 在调度总机房内安装有一台HA-8000型调度通讯系统和一套KTK125通讯广播系统,同时还安装了一套KT109R型矿用无线通讯系统,调度通讯系统与2013年1月通过了太原市煤矿安全信息中心的验收,广播系统于2013年12月通过了太原市煤矿安全信息中心的验收,井下无线通信联络系统于2013年10月通过了太原市煤矿安全信息中心的验收。系统自投运以来,运行稳定可靠,满足安全需求。 5)安全监控系统

现安装一套型号为KJ160N矿用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该系统于2012年通过了太原市煤矿安全信息中心的验收。全矿井共安装6台分站;各类传感器52台,分布在各主要监控点及采掘工作面(详见下表),系统自投运以来,运行正常,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各类传感器设置明细表

6)人员定位系统

安装一套美安公司生产的型号为KJ301矿用人员定位系统,该系统于2012年通过太原市煤矿安全信息中心的验收。井下共安装14台读卡器,分别分布在煤仓、80101进风顺槽、上山行人绕道、主井、副斜井上部、中部、下部、工作面运输巷、回风井、回风暗斜井、采区变电所、紧急避难硐室前门、后门、80101回风顺槽。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6、管理制度方面

根据相关规定现已建立完善了“一通三防”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等各项管理制度和相关台帐、记录,并严格落实、严格把关。

7、人员配备方面

结合我矿实际情况成立了通风领导组织机构和管理组织机构。通风科设:副总兼科长1名、副科长2名、通风技术员3名、瓦斯员12名、兼职救护队员9名,监测检测员16名,共计43人。以上人员都持证上岗,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希望各位领导、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

山西华润鸿福煤业有限公司

2015年4月29日

山西华润鸿福煤业有限公司通风专业验收

汇报材料

矿井下通风系统的设计范文第6篇

本标准规定了井工煤矿通风能力核定的条件、要求、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晋煤集团所属矿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煤矿安全规程

AQ1028-2006 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

AQ1056-2008 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

Q/JM J 1.0001-2013 煤矿矿井风量计算方法

Q/JM J 1.0006-2013 局部通风机管理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通风能力核定

矿井通风动力、通风网络、用风地点有效风量、稀释瓦斯所能满足的正常年生产煤量。

3.2

有效风量

送到采掘工作面、硐室和其他用风地点的风量之总和。

3.3

通风需风系数

平衡矿井内部漏风和配风不均匀等因素而采用的系数。 3.4 通风能力系数

根据矿井等积孔平衡矿井产量,并结合当地煤炭企业实际情况恰当选取确保矿井通防安全的系数。 4 核定要求

4.1 矿井每年应进行通风能力核定。

4.2 矿井转入新水平生产或改变一翼通风系统后,应及时重新核定矿井通风能力。

4.3 矿井更换主要通风机,对主要通风机技术改造,主要通风机参数发生变化时,应重新核定矿井通风能力。

4.4 采掘生产工艺发生变化后,应重新核定矿井通风能力。

4.5 矿井瓦斯等级发生变化或瓦斯赋存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后,应重新核定矿井通风能力。 4.6 实施改建、扩建、技术改造的矿井,应重新核定矿井通风能力。

4.7 矿井有多个独立通风系统时,应按照每一个主要通风机通风系统分别进行通风能力核定,矿井的通风能力为每一通风系统能力之和。矿井应按照每一通风系统能力合理组织生产。 5 核定条件

5.1 矿井应有完整独立的通风、防尘、防灭火、安全监控及抽采系统。

5.2 矿井应采用机械通风,运转风机和备用风机应具备同等能力,矿井主要通风机经具备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测试合格。

5.3 矿井通风安全检测仪器、仪表齐全可靠。

5.4 矿井局部通风机的安装和使用应符合相关规定。 5.5 矿井瓦斯管理符合规定。

5.6 采掘工作面的串联通风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对串联通风的有关规定,以及对串联通风采掘工作面的甲烷传感器的设置和管理规定。 6 通风系统能力核定的主要内容

矿井通风系统能力核定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

a) 核查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井下独立用风地点、各风井服务区域的风量、通风能力基本状况;

b) 核查主要通风机的运转、通风网络能力情况; c) 核查进风大巷、回风大巷、井筒的有效风量情况; d) 核查各地点瓦斯浓度情况。 7 通风能力核定方法

7.1 矿井需要风量计算

按晋煤集团《煤矿矿井风量计算方法》(Q/JM J 1.0001-2013)的要求计算矿井总需风量、采煤工作面(包括备用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硐室、以及其他用风巷道等用风地点的实际需要风量。现有通风系统应保证各用风地点稳定可靠供风。 7.2 矿井通风能力计算

矿井通风能力核定采用由里向外核算法计算。

7.2.1 根据矿井总进风量与矿井各用风地点的需风量(包括按规定配备的备用工作面)计算出采掘工作面个数。

7.2.2 单个采煤工作面年产量计算: A采i33010-6l采ih采ir采ib采ic采i (1) 式中:

A采i第i个采煤工作面年产量,Mt/a; l采i第i个采煤工作面平均长度,m;

h采i第i个采煤工作面煤层平均采高,放顶煤开采时为采放总厚度,m; r采i第i个采煤工作面的原煤视密度,t/m3; b采i第i个采煤工作面平均日推进度,m/d;

c采i第i个采煤工作面回采率,%,按矿井设计规范和实际回采率选取小值。 7.2.3 单个掘进工作面年产量计算: A掘i33010-6S掘iri掘b掘i

式中:

(2) A掘i第i个掘进工作面年产量,Mt/a; S掘i第i个掘进工作面纯煤面积,m2;

r掘i第i个掘进工作面的原煤视密度,t/m3; b掘i第i个掘进工作面平均日推进度,m/d。

7.2.4 矿井通风能力计算 ApcA采iA掘j

i1j1m1m2(3) 式中:

A采i-第i个回采工作面正常生产条件下的年产量,Mt/a;

A掘j-第j个掘进工作面正常掘进条件下的年进尺换算成煤的产量,Mt/a;

m1-回采工作面的数量,个;

m2-掘进工作面的数量,个;m

1、m2应符合合理采掘比。 8 矿井通风能力验证方法

8.1 矿井主要通风机性能验证

按照矿井主要通风机的实际特性曲线对通风能力进行验证,主要通风机实际运行工况点应处于安全、稳定、可靠、合理的范围内。 8.2 通风网络能力验证

利用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的结果对矿井通风网络进行解算,验证通风阻力与主要通风机性能是否匹配、各用风地点风量够不够,能否满足安全生产实际需要。 8.3 用风地点有效风量验证

采用矿井有效风量验证用风地点的供风能力,核查矿井内各用风地点的有效风量是否满足风量需要,井巷中风流速度、温度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8.4 稀释瓦斯能力验证

利用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以及矿井现场检测的结果,验证矿井通风稀释排放瓦斯的能力,各地点瓦斯浓度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9 矿井通风能力核定结果

9.1 按照以上方法所计算的通风能力为矿井初步通风能力,凡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的,以及有下列情况的,应从矿井通风能力中扣减相应部分的通风能力,扣减后的通风能力为最终矿井核定通风能力。

9.1.1 高瓦斯矿井、突出矿井没有专用回风巷的采区,没有形成全风压通风系统、没有独立完整通风系统的采区的风量。

9.1.2 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合理的,没有形成全风压通风系统的回采工作面和没有独立完整通风系统的掘进工作面的通风能力,应从矿井通风能力中扣减。

9.1.3 存在不符合有关规定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采空区通风的用风地点的通风能力,应从矿井通风能力中扣减。 9.1.4 通风能力最终计算 AApcAdc式中:

(8) A矿井最终通风能力,万吨每年; Adc扣除区域的年产量,万吨每年。 10 其它

10.1生产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报告应按附录A编写,核定报告经总工程师审核,加盖矿上公章后上报集团公司备案。

10.2 高瓦斯、突出矿井的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按省、国家规定周期由有资质单位编写,但矿方应按本规定每年至少核定一次。

A.1 通风概况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编写提纲 A.1.1 通风方式,通风方法,进、回风井筒数量、名称、形状、支护形式、断面、风量、及风速,矿井需要风量、实际进、回风量、有效风量。

A.1.2 采区巷道布置情况,是否按规定布置使用专用回风巷,采区主要进回风量及用风地点布置情况。

A.1.3 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瓦斯和二氧化碳的绝对、相对涌出量。 A.1.4 煤层自然发火等级鉴定、煤尘爆炸鉴定情况。

A.1.5 主扇型号,电机功率,叶片角度,运行参数,风量,风压,通风阻力,等积孔。 A.1.6 各主扇担负区域。主扇担负区域各层别、采区可采储量和可布置工作面数量情况。 A.1.7 矿井抽放系统情况。抽采泵型号、数量、装机功率、抽放量、负压,配套管路主管、分管、支管管径,以及矿井抽采量与抽采率。

A.1.8 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型号,厂家,井上下分站数量,瓦斯传感器设置地点。 A.1.9 矿井上实际产量,矿井设计能力。 A.2 矿井需要风量计算 A.2.1 A.2.2 A.2.3 A.2.4 A.2.5 A.2.6 矿井需要风量计算原则。

采煤工作面(包括备用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硐室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其他用风巷道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矿用防爆柴油机车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A.3 矿井通风能力计算 A.3.1 计算公式。 A.3.2 参数选取。 A.3.3 能力计算。 A.4 矿井通风能力验证 A.4.1 A.4.2 A.4.3 A.4.4 矿井通风动力验证。 矿井通风网络能力验证。 矿井用风地点有效风量验证。 矿井稀释瓦斯能力验证。

A.5 煤矿通风能力核定结果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煤矿通风能力核查程序

B.1 现场调查 B.2 核查、收集有关资料

B.2.1 核查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及井下独立用风地点的基本状况。 B.2.2 核查矿井主要通风机的运转状况。

B.2.3 实行瓦斯抽排的矿井,应核查矿井抽放瓦斯系统的稳定运行情况。 B.2.4 核查矿井当月和上的配风计划。

B.2.5 核查矿井当前的通风系统示意图、安全监测装置布置图以及防尘、防火注浆、抽放瓦斯等管路系统图。

B.2.6 核查当月(上月)和上的通风月报、旬报以及瓦斯日报。 B.2.7 核查当年(上年)瓦斯等级鉴定资料。 B.2.8 核查当年(上年)度矿井反风演习报告。 B.2.9 核查矿井上实际产量。

B.2.10 核查矿井上三实际产量、实际需要风量和生产天数(年产量<30 万吨), B.2.11 如果矿井生产不正常,可以收集矿井前三月实际产量、实际需要风量和生产天数。 B.2.12 核查矿井生产计划、工作面接续安排和矿井后三年内采掘接替安排。 B.2.13 核查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经具备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测定)。

B.2.14 核查矿井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报告(经具备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测定)。 B.2.15 同时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时效性。

矿井下通风系统的设计范文

矿井下通风系统的设计范文第1篇通风设计与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人:杨海涛2014年4月改变矿井通风系统设计与安全技术措施矿井概述龙马矿业隶属于...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