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激励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开展激励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句容市洪武路小学建校伊始就提出了“做精神明亮的人”这一核心价值主张,把“脸上有笑、眼里有光、心中有爱”作为洪小人共同的育人追求。作为一名后勤管理者,如何立足本职工作,精准有效地践行学校提出的这一核心教育价值?笔者认为:只有坚持文化引领,融入人文关怀,唤醒主体生命自觉,才能彰显出服务育人的效应。
一、 人格尊重,点亮后勤职业光环
角色认同,帮助员工认清自我存在价值。学校及时召开动员会,阐明后勤工作的意义与价值,让后勤员工意识到食堂工作、保安工作、保洁工作都是学校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他们。“在我们学校,每个人都很重要。清洁工把地扫干净了,校园的精神面貌一下子气朗风清了;保安把校园巡视排查做到位了,平安校园的要求就落到实处了;食堂工人把饭菜做得丰富可口了,师生们的幸福感、满足感便油然而生了。”学校还请员工们一同参加重要会议、节庆活动。同教师一样享有工会福利、社会保险,参与评优考绩。以此肯定他们自我存在的价值。
情感激励,唤醒员工服务育人自觉。学校全体教师尊重员工的人格,与他们平等友好相处。并教育学生每天进校主动打招呼,很多孩子会主动鞠躬问好。看到工人们辛勤劳作汗流浃背时,主动上前说一句:“阿姨,您辛苦了!”当他们的工作得到领导及家长的肯定時,我们会把赞扬转达给他们。一声问候、一句赞扬,看似微不足道,却温暖了后勤人员的心,激发了他们主动育人的生命自觉。
二、 价值唤醒,引导传递人文关怀
为提高服务育人的成效,传递心中有爱的正能量,我们多次组织后勤员工们学习“做精神明亮的人”的意义与价值。当他们对学校核心价值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认同时,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每天所从事的工作不再是机械、刻板的琐碎事务,而是充盈着人性的温度和育人的光辉时,便会把“脸上有笑、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表现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传递温暖。由此而大大升华了后勤服务工作的职业境界。
学校保安被称作最美保安。家长是这样说的:当父母把车开到校门口,他第一时间帮孩子把车门打开;当有孩子需要过马路而有车驶过来时,他能以最快的速度站在马路中央。保安人员不仅守护孩子们的安全,还关注孩子们的情绪,甚至能叫出很多孩子的名字。爱是可以传递的。日复一日,天天如此,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
遇到下大雨,所有后勤人员不用召唤,跟老师一起,在教学楼和食堂之间一趟又一趟地护送孩子们,架起一条爱心走廊。孩子们在“每日一话”中这样写道:“昨天骄阳似火,今天电闪雷鸣,下起了雨,我们吃午饭的时候正下着雨,我们都没带伞,老师和叔叔阿姨们有的用雨伞,有的用雨衣,一趟又一趟地送我们去食堂,感觉很温暖,我们的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和爱。”雨中护送,传递的是爱,收获的是情。
三、 管理“低控”,释放员工教育情怀
每一位走进洪小的客人都会觉得洪小干净整洁,每一块瓷砖,每一层台阶都光亮照人,与学校“精神明亮”的人文环境相映生辉。偌大的校园,何以能全天候保持干净整洁、爽心怡人?当然不是靠督促检查,而是保洁员的主体自觉。作为学校“支持系统”的后勤保障,推行“低控”管理,管理上,少了一些控制,多了一点自主。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中,只要他们能帮上忙,便会主动加入,全心付出:传统节日,他们会做出精美的食品;体育节中,他们为孩子呐喊助威;学科嘉年华,他们精心维持秩序;六一游园中,他们带领孩子快乐游玩;端午节,他们走进班级教孩子编蛋兜;全校学生中有两名特异体质的孩子吃土豆过敏,午餐时分,食堂员工就为他们准备爱心午餐。
有作家说,对面走过来一个人,他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就是文化。这种一颦一笑充满善意,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脸上有笑,正是洪小教育人所追求的文化风景。
(作者单位:句容市洪武路小学)
开展激励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去学习,主动去探究。那么学生怎样才能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呢?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激励,本文从高中物理的角度,对高中教育中的激励政策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激励策略的概念,分析了目前高中物理教育中激励策略存在的不足,阐明了高中物理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的意义。其次,详细论述了构建高中物理教育中的激励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 激励 策略
学生在物理教学课堂上都想要表现自己,以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从而产生成就感和荣誉感。当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得到满足时,会对物理产生更大的兴趣,投入更多的精力。以下就如何激励学生努力学好物理展开论述。
一、高中物理教育中的激励策略概述
1.激励策略的概念。激励是指使用一些手段和方法,让个体对某个活动或某个事物持积极的肯定态度,从而产生动机,并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中。激励也就是通过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使其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策略是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励策略是指为了激发动力、鼓励行为和形成动力,创造和选择具体方法的过程。
2.高中物理教育中激勵策略存在的不足。目前,高中物理教育中激励策略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的激励意识不强,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引导学生发挥内动力;二是对激励策略的研究太少,对物理教学激励策略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且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制度,激励策略缺乏理论支撑;三是激励的范围过于狭窄,目前的激励策略仅局限于针对学生,而忽视了对家长、教师的激励;四是激励手段过于单一,目前仅注重精神激励,忽视了物质激励,不仅要采取表扬激励,还要采取批评、惩罚激励;五是在对教师和学生的激励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3.高中物理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的意义。一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二是提高物理教师的激励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物理教学激励策略,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一些正确的方法;三是归纳总结零散的“激励”理论,使之系统化,在课堂上实施激励策略,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和谐相处,使教师的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减少学生之间的差距。
二、构建高中物理教育中的激励策略
1.激励策略应遵循的原则。激励策略要体现因人而异的原则,不同人的需求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人在不同时期需求也是有所差异的,相同的激励措施应用于不同的人,得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因此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需求,综合整理归纳后,制定激励策略;激励策略要体现及时的原则,当激励时机出现时,要及时进行激励,这样效果才能达到最佳;激励策略要体现目的性原则,激励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的性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激励;激励策略要体现不断强化的原则,一次激励不能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激励的效果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因此,激励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物理教学要体现全面激励的原则,激励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全体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主动性,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2.注重把握激励时机。激励时机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年龄特征等,选择进行教学激励的时间,使其能够达到最大的激励效益。准确把握激励时机,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因此,激励时机的选择对激励效果的好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取得成绩的时候,学生学习失败的时候,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学习任务下达之前,学生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时候,培养学习动机的时候,学生精力旺盛或者疲乏的时候等,都可以构成良好的激励时机。
3.高中物理教育中的具体激励策略。一是榜样激励策略,选取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优秀典范,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二是愿景激励策略,给学生呈现一个美好的未来,让学生努力去实现,好的愿景会给学生带来希望,并转化为学生奋斗的动力;三是参与激励策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再唱独角戏,将教学任务分配给学生,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与教师共同探讨物理问题,使学生感受到个人价值的实现,大大提升对物理的兴趣,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扎实;四是认可激励策略,当学生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激发学生完成下一个学习任务的动力;五是期望激励策略,通常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对学生潜能的认可,对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学习的动力越强。
三、结论
综上所述,把握适当的激励时机,坚持因人而异、及时性、目的性、不断强化、全面激励的原则,采取榜样激励、愿景激励、参与激励、认可激励、期望激励等策略,一定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提高物理教学水平。
开展激励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有效 管理 激励 方法
在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自信心,而他们正处于一种急速发展期,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同。激励教育很适合我们职高学生。激励教育就是创造一种教育上的合适环境,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促使学生在学业、品行和个性方面的主动、健康发展。因此,班主任通过激励教育,可以克服学生自卑、怯懦,增强其自信心;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学会自爱;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一、激励教育的方法
1.目标激励。人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才会不断进取,反之,就会丧失斗志,不思进取。激励教育管理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根据人的需要,而人的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导致行为,通过行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作为班主任,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特点、爱好、基础和需要等具体的情况,从而帮助他们制定适合他们的目标。目标的制定必须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
2.信心激励。信心可以将一个人推向成功,而建立自信心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相信自己有能力;第二,感觉到被别人所欣赏,生活在被欣赏的环境中。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被别人承认、被别人接受,也就是被人欣赏。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十分注意创设一个欣赏、信任学生的环境,使学生的自信心转化为内在动力。
3.爱心激励。爱心是实施激励教育的情感基础。班主任关爱学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容易接受老师的意见。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心能感染学生,培养出他们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他们的心灵也会向往善良、成功等美好的愿望,从而激励他们积极进取。
4.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激发学生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进取,不断向上。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十分注意运用榜样激励的手段。可以用榜样的先进思想、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使学生从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的榜样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学生便会经常用先进人物的事迹来对照自己的言行举止,检查自己的不足之处,引起自愧和内疚,从而自觉抵制外界的不良诱因,克服缺点以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5.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常见的有奖品、奖金等,精神激励包括赞美、信任、表彰、崇敬和荣誉,像各级部门授予光荣称号或荣誉证书,或是老师、同学、领导对他们欢迎、爱戴、敬重的心态。物质激励相对精神激励而言,更直接,短期效应强,但精神激励更持久,层次更深刻,需要将两者有效地结合使用。
二、激励教育的注意点
1.口头语言激励。班主任在和学生交谈时,要有意识地肯定对方的价值,提高自我的期望水平,强调学生的不可缺少性,促其产生自尊感,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另外,班主任在指明学生的不足之处时,不可滥用批评,应谨慎运用否定性评价,最好先肯定学生,再提出问题,需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即使是指出学生的错误,恰当的语言也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2.书面语言激励。班主任利用书面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性,主要是通过操行评语进行的。拜读许多优秀教师的评语,发现过去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该生一年来在校如何”之类的开场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学生操行的个性化的把握和评价,生动、具体、感人,是真诚的肯定和赞美,是有针对性的正面引导和暗示。古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条让学生感动的评语其威力是无穷的,其影响是深远的。
3.身体语言激励。班主任应追求和谐得体的衣着打扮,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利于增进沟通。同时更应注意动态的体势语言,诸如点头、拍肩、握手、手势、姿势等,它对人的影响比静体态更强烈。在和学生沟通时,正确的姿势是:上身微微前倾,缩短彼此距离,两眼平视对方周围一带以示诚意,不宜凝视对方的眼睛,时而点头赞同,时而提问补充,这样会使学生感到你在关心他的话题,从而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生动、更有成效。
4.人际空间的运用。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和交往空间,一旦其空间被侵犯,就会引起对方的种种反应。班主任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需要,来调整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以提高管理力度,更加有效地鼓励学生做出期待中的反应。
三、激励教育的目标
激励教育重在立志。教育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确立和坚守正确的志向,保持独立的人格。激励不只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教育理念。通过激励教育,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与抱负,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规划,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不断在学习中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而不是让学生消极适应教师与社会的要求。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作为班主任,采用多种激励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可使班级管理能按着所预期的目标发展,使所教班级成为一个团结奋进、蓬勃向上的集体。
开展激励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与财税政策的引导、激励密不可分。文章依据PSCAST提出的商业化阶段理论,分析了可再生能源技术商业化过程的四阶段与可再生能源财税政策的关系,使用趋势判断和Gompertz曲线拟合法判断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处在规模化阶段,构建了可再生能源财税激励政策框架。
【关键词】 财税政策; 可再生能源; 商业化阶段理论; 政策框架
一、引言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的活动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应用。伴随着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世界各国愈加重视能源供应对于经济的巨大作用。而近10余年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空气污染加剧,使得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得到追捧。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BP,2013),是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以及第二石油消费国、OECD之外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王仲颖、任东明、高虎等,2012)。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长期保持在70%以上(中国统计年鉴,2014),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我国CO2气体排放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占全球首位(IEA,2009)。我国政府已经提出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要占到全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5%(《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但是要实现此目标,任务艰巨(王仲颖、任东明、高虎等,2012)。
世界经验表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与政策的引导和激励密不可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明确指出,根据《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国家运用税收政策对包括水能、生物质能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予以支持。目前,对于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的研究文献主要从政策工具的应用、政策工具效果评价方面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激励政策应该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提出。Martine et al.(2006),Hillring(1998)提出在研发阶段需要针对技术研发进行支持;在生产阶段主要通过减免税收和适当补偿(Lawrence & Stanton,1995);在市场化阶段Suani(1999)认为生物质能政策需要将外部性引入市场价格中。同时,可再生能源在市场化阶段配额标准需要保持相对稳定(Ryan et al.,2006)。国内学者王革华(2010)对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进行了梳理,同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我国应完善经济激励政策和非经济激励政策,促进新能源的发展。王玺等(2011)针对新能源产业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环节设计了税收优惠政策。刘叶志(2008)则从外部性理论的角度提出使用财政政策来优化资源的配置。
本文针对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政策的发展状况,从基础理论入手,通过科学判断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阶段,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依据商业化阶段理论与可再生能源财税政策的关系提出相应的产业财税政策。
二、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及发展意义
(一)可再生能源概念和分类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能源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是否再生,将能源划分为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英文名称是Renewable Energy,其概念最早是由联合国在内罗毕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上确定的。可再生能源不同于常规的化石能源,具有可持续性,几乎不会枯竭,有利于生态良性循环,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所产生的二次能源氢能等(张博,2007;姜南,2007)。我国将可再生能源分为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这种能源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低,是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能源。
(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意义
1.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能源长期存在资源有限、优质能源储量严重不足、化石能源人均储量低的状况,其中石油、天然气资源仅占世界人均储量的11%和4%。目前,中国石油进口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5%,石油对外依存度在30%以上,这一数据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2.调整能源结构、增加能源可持续供应的需要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随着降低煤炭消费的压力增加,必然需要相应提高水电、核电等能源的使用量。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多元化的能源消费结构。
3.保护环境、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需要
对于化石能源的过分依赖,使得我国环境污染严重,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而可再生能源几乎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破坏。这也是为什么世界越来越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原因所在。
三、商业化阶段理论与可再生能源财税政策的关系
(一)商业化阶段理论的内涵
根据美国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研究报告(PSCAST,1999),可以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商业化过程分为研究发展阶段、示范阶段、规模化降低成本阶段和大面积推广阶段。
在研究发展阶段,也是商业化准备阶段,投资收回的可能性小,承担的风险高,因而在此阶段政府是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政府等公共部门应该在技术研发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同时为了促进新技术的商业应用转化,政府应该引导企业积极参与。
在示范阶段,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是本环节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此阶段可以分为技术示范和商业化示范两个阶段。技术示范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研发出的新技术进行生产能力的可行性验证、示范,并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新技术;而商业化示范阶段是在上一个阶段可行的基础上对商业服务的能力和推广前景进行验证。本阶段资金投入较大、回收期长、风险高,资金获取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到了规模化阶段需要降低生产成本。在本阶段技术特征表现为单位生产成本受累计产出规模增加的驱动而进一步下降,整体呈现“学习曲线”的特征(见图1),直至可再生能源技术拥有与传统能源相同的竞争力。成本下降受规模效应的驱动,而累计规模效应需要稳定的大量的资金投入,本阶段需要解决的关键核心问题是克服成本下降的不确定性、保证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合理的政策设计将会达到成本驱动下降的作用,否则可能出现接受补贴的企业依赖补贴生存,不想通过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增强盈利能力。
大面积推广阶段是在可再生能源经历了研发、示范和规模化阶段之后。在前几个阶段的发展之后,由于成本经济性已与常规能源技术相当,此时就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了。此时政策上主要解决市场交易和信息传播方面的障碍。
(二)商业化阶段理论与可再生能源财税政策的关系
可再生能源在商业化的不同阶段,都不同程度伴随着研发、示范、规模化成本降低和市场推广等环节的运行。在技术研发环节政策支持应该是政府公共部门主导、企业等参与,主要使用科技推动政策,由国家组织研究机构和企业一起实施科技攻关计划,并对研究示范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以生物质能为例,美国在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主要采取的政策有:(1)在发展初期,采用提高乙醇补贴、税收减免、信贷优惠、债券贴息补贴以及保险贷款优惠等补贴手段。首先将每加仑乙醇补贴从1978年的40美分提高到1984年的60美分。在《能源税收法案》中要求对E10乙醇汽油每加仑减免征收4美分消费税。通过《原油暴利所得税法》将乙醇添加汽油的免税时间进行延长;1980年的《能源安全法案》(Energy Security Act)要求对生产规模低于100万加仑的乙醇生产厂商提供担保,联邦政府与乙醇生产厂商签订购买协议,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混合和解法案》中规定对外国(主要针对巴西)生产的乙醇征收每加仑50美分的进口关税,还规定乙醇生产设施可以进入免税工业发展债券。关于行业竞争,《乙醇燃油竞争法》禁止对乙醇企业进行任何恶意报复,实施的效果是企业投资积极性提高。到1985年美国生物乙醇的产量接近5亿加仑,生产厂商达到163家。(2)在商业化过渡阶段,需要不断扩大项目规模和项目数量。在这个阶段,为了促使新产业的成熟,政府需要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形式支付增量成本,促进新技术尽快扩大规模。(3)在规模化阶段,往往需要从产销两个方面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美国在此阶段除了对生产环节提供支持,还对消费环节提供信贷帮助:1)在《替代能源安全法案》(Alternative Motor Fuels Act)中规定对生产替代燃料汽车的企业提供信贷优惠,满足公司平均燃料经济(CAF)的标准,如E85标准;2)出台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但主要由于石油生产企业的阻力,E85加注站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使得乙醇的使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3)继续对研发领域实施支持。(4)在商业化运作阶段,即大面积推广阶段,美国实施多环节支持生物燃料产业,通过制定明确的生产计划,补贴逐渐减少。不同商业化阶段可再生能源的激励扶持政策见图2。
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阶段判断与政策框架设计
(一)可再生能源发展阶段判断
1.趋势判断
对于可再生能源发展阶段的判断是建立在Booz和Allen(1957)的生命周期概念基础上的。根据PSCAST的商业化阶段理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产业规模、产品种类、市场环境、产业利润等都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对可再生能源商业化阶段进行实际判断时我国数据统计不全,企业数据仅能从上市公司的年报中获取(宁冰,2012)。根据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中关于我国可再生能源上市公司的统计,依据可再生能源上市公司产值的变化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阶段进行了趋势估计。
通过上市公司1993年至2013年产值的趋势变化(如图3)可以看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处在规模化阶段。但这属于对可再生能源的整体进行的判断,具体到各种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阶段还会有差别。为了提高判断的科学性,还需要使用定量的方法通过计算进行判定。
2.Gompertz曲线拟合法
由于拟合精度好,产业发展生命周期分析中Gompertz曲线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公式:Yt=Kab t(K>0)。结合本研究,Yt表示新能源上市公司的产值,t表示时间,公式中三个参数K、a、b的值可以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根据统计学的计算方法,一般采用三和值法进行计算。三和值法的原理如下:
笔者选取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中新能源上市公司1993年至2013年共21年的产值数据,将数据按照时间等分成三个阶段,即1993—1999年为第一个阶段,2000—2006年为第二个阶段,2007—2013年为第三个阶段,这里n=7。根据21年的产值数据,通过计算和使用Eviews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迭代估计,并经过分析,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984279,调整的可决系数为0.981926,拟合优度高,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强。F-statistic为640.7726,Prob为0.0000,判定模型总体显著,最后经过P值判定回归计算出的lnK、lna、lnb是显著的。经过计算得出a=0.9145,b=0.9178,依据对照表(如表1),可知我国可再生能源处于成长期,这与趋势判断一致。
(二)我国可再生能源财税激励政策框架设计
根据可再生能源商业化阶段理论,借鉴美国等国家的经验,可再生能源产业财税政策工具的选择需要根据产业发展阶段设计。在技术研发阶段,应该以财政资助为基础,进行共性技术研发活动;在商业化示范阶段应该适当增加财政投资;进入成长阶段应该采取市场保护、政府采购等措施;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可以采取税收优惠、金融扶持、创业投资等为主的财税政策。由此,本文参考王仲颖、任东明、高虎等(2012)的研究,根据商业化阶段理论分析构建了我国不同商业化阶段可再生能源财税政策工具选择的模式。
目前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整体处在规模化阶段,根据表2,在此阶段税收政策和财政激励政策都需要加强。由于本阶段需要企业扩大投资,促使产业形成规模优势,使得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学习曲线进一步降低,重点需要通过在税收政策上允许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加速折旧,鼓励可再生能源企业增加投资,另外可以在财政投资上从财政投资、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等方面对可再生能源企业进行支持。同时,消费终端税收政策与补贴政策支持也需要进一步加强(胥力伟和丁芸,2015),提升消费的拉动作用。但是,在此阶段不应该进一步减免企业所得税,以迫使企业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产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形成产业竞争力。
五、结论与探讨
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还存在高成本、高价格的制约,更为重要的是在商业发展的初期和中期,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还存在风险大、成本高、预期回报率低等困境。可再生能源不仅需要国家加大支持,还需要分别对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不同的发展阶段进一步进行针对性的判断,依据商业化阶段理论和不同商业化阶段可再生能源的财税政策工具选择模式有区别地应用差异化政策工具,尤其是财税政策工具,并在必要的时候应用政策工具组合。
本文没有对政策工具的特点、不同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进行说明和评价,这也构成了下一步拓展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Davis G A, Owens B. Optimizing the level of renewable electric R&D expenditures:using real options analysis[J].Energy Policy,2003(15):1589-1608.
[2] Hillring. National strategies for stimulating the use of bioenergy:Policy instruments in Sweden[J].Biomass and Bioenergy,1988(14):45-49.
[3] Lawrenee J Hill, Stanton W Hadley. Federal tax effects on the financial attractiveness of renewable versus conventional power plants [J]. Energy Policy,1995,23(7):593-597.
[4] Mabee W E. Policy options to support biofuel production// Biofuels[M].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07: 329-357.
[5] Uyterlinde M A, Junginger M, de Vries H J, et al. 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ical learning on the prospects for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in Europe[J].Energy Policy,2007,35(8):4072-4087.
[6] Hamrin J, Wiser R, Baruch S. Designing a renewables portfolio standard:principles,design op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China[J].Energy Policy,2006(9):87.
[7] Coelho S T, Bolognini M F, Zylbersztajn D.Policies to improve Biomass-electricity Generation in Brazil[J].Renewable Energy,1999(16):996-999
[8] 姜南.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7.
[9] 王玺,蔡伟贤,唐文倩.构建我国新能源产业税收政策体系研究[J].税务研究,2011(5):11-15.
[10] 杨帅.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的经济影响与改进方向——以风电为例[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3(2):64-74.
[11] 宁冰.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阶段判断与政策设计[D].东北财经大学,2012.
[12] 赵建,李春梅.欧盟发展生物燃料的有关政策及其启示[J].中外能源,2006(4):101-103.
[13] 李天舒,张天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域选择和政策取向[J].特区经济,2010(10):220-222.
[14] 王仲颖,任东明,高虎,等.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战略与支持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297-298.
[15] 刘叶志. 新能源产业外部效益及其财政矫正[J].科技和产业,2008(9):1-4.
[16] 张为峰,孙冰.我国船舶制造企业生命周期阶段识别及拟合[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4(6):802-810.
[17] 胥力伟,丁芸.可再生能源产业革命下税收激励政策分析[J].会计之友,2015(7):103-106.
开展激励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薪酬激励不仅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问题,也是财务管理关注的问题之一。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企业价值,为股东创造财富。而有效的薪酬激励有利于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本文从财务视角对油田企业的薪酬激励进行探析,阐述了薪酬激励的基本理论、油田企业薪酬激励的现状及问题,探讨了油田企业改善薪酬激励、提升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以资借鉴。
关键词:财务视角 油田企业 薪酬激励
2015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给油田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几大国有石油企业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石油低价的挑战,调整了工资总额额度和分配政策,将效益和薪酬紧密联系起来。财富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目标,只有企业实现更高的效益才能不断积累财富。员工的绩效和企业的效益是相辅相成的,员工的绩效高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从而才有更多可供分配的薪酬。同时,提高员工薪酬具有激励作用,促进员工提高业绩,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研究如何通过薪酬激励提高员工的绩效,从而提升企业价值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薪酬激励的基本理论
(一)薪酬激励的含义及目的
薪酬激励就是通过改善员工的薪酬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最终提升企业价值。薪酬激励旨在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绩效,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最终实现战略目标。
(二)薪酬激励机制
薪酬激励通过完善员工的薪酬制度,调整员工的薪酬结构、数额或范围等手段实现激励的目的。薪酬激励机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绩效工资激励机制
该激励方式以绩效为基础,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选择具体激励方法,设定绩效考核指标,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决定奖惩,确定绩效工资。以此激励绩效高贡献大的员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将员工的努力方向和企业的发展目标协调一致。
2.岗位工资激励机制
岗位工资是员工薪酬的基本构成之一,不同岗位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同作用,相对价值也不同。该激励机制考虑了岗位的相对价值,对企业贡献大的岗位给予更高的薪酬进行激励。
3.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该激励机制属于长期激励机制,通过向管理者和员工发放股票期权,将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创造更大的价值。
4.协议工资激励机制
协议工资引入市场工资机制,即根据有关政策和当地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与特殊人才对工资分配、支付办法等进行协议,以此确定工资安排。该协议为吸引人才降低人才流失率发挥了一定作用。
5.风险年薪激励机制
风险年薪包括基本年薪、风险年薪和奖励年薪。该机制是针对经营者设定的机制,当经营者经营效益好时,可以获得全额年薪,效益不好时只能获得部分年薪。该机制有利于提高经营者的风险意识,使其灰色收入明朗化。
在企业建立薪酬激励机制的实务中,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目标、业务和人员需要综合运用上述薪酬激励机制,以充分发挥薪酬激励的作用。
(三)薪酬激励的作用
薪酬激励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员工,有效的薪酬激励可以满足员工对薪酬的需求,提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员工的潜能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对于企业,有效的薪酬激励的直接作用就是员工绩效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企业效益的增加;同时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有利于减少人才流失率。
实现上述薪酬激励作用的前提就是建立有效的薪酬激励制度,实施有效的薪酬激励措施。实务中,企业的薪酬激励往往存在一定问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达到激励的预期目标。因此,研究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薪酬激励在油田企业的应用
(一)油田企业薪酬激励现状
近年来,我国油田企业的薪酬分配制度逐步进行了市场化改革,各大油田企业的薪酬分配制度基本有以下几种形式:岗位技能工资制、岗位等级工资制、技术等级工资制、年薪制。一些油田企业推行“岗位绩效技能工资制”,向知识密集、技术高、责任重、贡献大的重要岗位和关键岗位与一线岗位的薪酬分配更高,从而激励对企业贡献大的员工。上述薪酬制度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整体激励效果并不明显。
当前在国际油价低位运行的大环境下,我国几大石油公司对工资分配政策进行一定调整,突出强调绩效与工资的关系,落实“效益高工资高、效益低工资低”的分配政策。如何处理好工资分配与绩效的关系,调整工资分配制度,充分激励员工是油田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油田企业薪酬激励问题
从工资结构的角度分析,油田企业基层员工的薪酬主要由基本工资、效益工资、津贴补贴及福利组成。
基本工资中,岗位工资、工龄工资根据政策制定,与绩效无关,基本没有激励作用。技能工资具有一定激励作用,鼓励员工提高技能和业务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然而在工资分配实务中,部分油田企业技能工资没有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基层职工的技能工资存在平均化问题,导致职工提高业务素质技能的积极性不大,安于现状,降低了经营管理效率。津贴、福利以及相关生活性的补贴具有相对均等分配的特点,其激励作用不明显。效益工资奖励绩效高贡献大的员工,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在油田企业,效益工资主要体现为兑现奖、安全奖、年终奖、技术项目奖等。在实务中,油田企业根据当年企业效益分配年终兑现奖,员工个人获得的分配额与企业效益成正比关系,还与员工岗位及级别有关。一线员工的兑现奖高于管理机关员工,管理层的兑现奖高于基础员工。而同一层级和岗位的员工的效益工资往往没有区别,缺乏对同一层级和部门员工的绩效考核,不能进一步对员工个体实现激励作用。
总而言之,上述薪酬分配结构中,员工的主要薪酬与绩效脱钩,无法有效实现薪酬激励作用。
从激励模式的角度分析,油田企业的薪酬激励主要是物质薪酬激励,缺乏精神薪酬激励。物质薪酬激励以货币要素为主,缺少其他物质激励模式,比如股权激励。
从激励机制角度分析,未建立完善的市场薪酬机制,员工的薪酬与市场价格不相符,导致优秀员工的流失。未建立完善的绩效薪酬机制,导致薪酬与绩效脱离,使一些高技能贡献大的员工丧失了进取的积极性。未根据用工岗位特点及层级建立完善的薪酬机制,对经营管理岗、技术岗及操作岗等不同层级和岗位相应的薪酬激励设计不足。
(三)改善薪酬激励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
薪酬激励的目的是改善员工业绩,提高企业效益。通过对油田企业薪酬激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油田企业薪酬激励的应用不多,没有发挥出重要作用。在油价持续走低,油田企业效益受到冲击的背景下,油田企业应当对薪酬制度进行调整,在控制人工成本的同时,运用薪酬激励的手段激励员工,降本增效,提高企业效益。
(1)针对工资结构存在的激励问题,应考虑增加激励作用显著的项目并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技能工资具有一定激励作用,可以将技能等级和工资等级挂钩。根据员工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及内容、技能要求设定技能等级,技能等级的评判标准可以是相关岗位的技术鉴定证书对应的等级。技能工资的薪酬激励可以提高员工学技术的积极性,提高职业技能,为生产经营创造更大效益。效益工资的激励作用明显,针对部分油田效益工资薪酬激励存在的问题,应建立员工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引入EVA为基础的绩效评价方法。盈利部门根据EVA的结果分析不同部门绩效,绩效高的部门员工可以分配更多的薪酬。非盈利部门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目标和要求设置相应的指标进行绩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配薪酬。部门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部门EVA的评价结果结合管理评价指标进行考核和分配。各部门不同岗位设定不同的评价方法,管理技术岗根据岗位职责和业务需要设定管理技术评价指标作为考核标准,操作岗设定对效益效率有重要影响的相关业务指标作为考核标准,月底年终时根据考核结果分配绩效工资,对于不达标的员工降低绩效工资,业绩较好的员工适当提高绩效工资。
(2)针对激励模式存在的问题,应从以物质激励模式变为物质和精神激励结合的激励模式,同时物质激励模式应当多样化。当前物质激励主要是工资奖金为主的货币激励模式,在工资总额一定,企业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分配薪酬发挥激励作用面临着挑战。如果合理引入非货币激励则可以减少企业现金流出,同时有效激励员工。股权激励是应用广泛的激励方式,股份公司制的石油企业可以考虑利用管理者或员工持股的方式进行激励,员工和企业的利益一致,促使员工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标积极工作。
此外,精神薪酬同样可以作为对员工劳动的报酬激励员工。具体可以实施以下几点:①建立完善的精神激励体制,对于员工的进步和成就及时给予鼓励、嘉奖及宣传等精神激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②根据不同员工的心理和工作需求,采用多层面的精神激励手段,如荣誉激励、参与管理激励、晋升激励和培训激励,充分发挥精神激励的作用;③注重激励的公平和公正。激励的目的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然而不完善的薪酬激励会造成员工的不满和消极怠工。因此应当建立公平和公正的薪酬激励体系才能真正实现激励作用。
(3)针对激励机制的问题,应建立市场激励机制,参考市场薪酬价格确定员工薪酬。建立绩效激励机制,确定绩效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分配薪酬。建立多层次的薪酬激励机制,分别对管理层、员工层面的不同岗位设计激励方案。
(4)从财务的角度考虑薪酬分配的激励问题,薪酬激励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效益增加企业财富。企业价值评价的指标主要是净利润和经济增加值,上述指标可以转化为提高净利润和控制投资成本两方面。从薪酬的角度切入,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就是在控制人工成本,降低相应的成本费用的基础上激励员工提升产量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具体有以下几方面建议。①降低总体薪酬水平,该方案直接降低了人工成本费用,但容易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产量和效益受到影响,导致企业的效益并未增加。目前受到油价影响,部分石油公司实施了减薪降薪的方案,控制成本,减少现金支付。为了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应当结合绩效薪酬激励的模式,重新分配有限的薪酬,对绩效高贡献大的员工给予更高薪酬。②薪酬分配向生产一线员工倾斜。对于技能高,生产效率好的一线员工给予高薪酬激励。一线员工直接参与生产,他们是提升企业效益的主力军。只有企业的主营业务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销量高,才会有更多收益流入企业。管理部门员工可以通过考核评估管理绩效,将绩效与薪酬挂钩进行激励。③企业鼓励员工节约成本,在保证生产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从而提升企业效益。可以通过对降本增效的员工进行薪酬奖励的方式实现上述目的。④建立薪酬激励效果反馈机制,通过对薪酬激励后的财务、管理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当前薪酬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不断修正和完善薪酬激励体系。
三、结论
薪酬激励是激励员工提升绩效的有效手段。目前部分油田企业的薪酬激励机制并不完善,未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在油价持续低迷的形势下,油田企业的薪酬总额有限,建立以绩效为基础的薪酬激励体系势在必行。油田企业应当确立财务以及非财务的绩效评价指标,考核部门和员工的绩效,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合理分配薪酬,激励员工创造更高的绩效,同时建立公平公正、多层次、多种模式的薪酬激励体系,充分激励员工降本增效,提升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翠荣.浅析企业薪酬激励机制[J].经济论坛,2012(7).
[2]张佃友.胜利油田员工薪酬激励机制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1.
[3]张斌.探析加强现代企业中精神激励的策略[N].企业导报,2012,(2):187.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
开展激励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教育激励机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机制,适用于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教育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进步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目标激励、言行激励、关怀激励和期望激励等教育激励方法,提高班级管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教育激励;班级管理;目标激励;言行激励;关怀激励;期望激励
初中生指的是12岁~14岁这一阶段的少年,初中时期常被称为青春期,这是一个充满矛盾并且十分复杂的时期。现在的初中生生长在一个价值多元且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的社会,并且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环境较好,很多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甚至存在溺爱的情况,这使得部分初中生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沟通能力差,等等。这给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如果采用强制性、打压式的管理方式,总是以一种权威的姿态对学生的一系列行为进行规范,从表面看似乎能起到一定的管理作用,但实际上学生对这种管理并不信服,并不是发自内心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也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因此,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而教育激励机制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制度,非常适用于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教育激励机制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进步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本文结合教育实践,对教育激励机制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究。
一、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目标方面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仍然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唯一目标,并且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部分教师的心中,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优等生,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差生。他们对这两类学生往往采取两种不同的态度,对成绩好的学生总是有所优待,对成绩差的学生却存在一定程度的冷落,没有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和看待所有学生,做不到一视同仁。长此以往,这不仅会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管理方式方面
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管理,即通过提要求和立规矩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加以约束,用条条框框来束缚学生,并没有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考虑学生的感受。这种管理方式,可以说完全忽略了教育的本质。现代教育的理念是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更要做到以生为本,引导学生体验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强制性的班级管理方式不仅达不到好的效果,甚至会使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产生焦虑和烦躁的情绪,无法感受到校园生活和学习的快乐,进而产生厌学现象和逆反心理等。除此之外,部分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就是简单地对学生的一对一管理,只注重对某些学生的个体化管理,没有使班级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班集体互动,导致每个学生都处于孤立状态。也就是说,教师忽视了班级的集体效应,没能充分发挥班级的集体力量。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重视打造一个积极上进、团结互助的班集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良好的班风,使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能接受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正能量的熏陶。
二、教育激励机制应用于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策略
1.目标激励
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时,可以为学生设置合适的目标,进行目标激励。合适的目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学生向自己的目标努力。在目标激励机制下,强有力的目标能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能够给予学生足够大的力量,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積极主动地克服困难,自觉地完成任务。所以,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要引导学生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帮助学生找到明确的方向,促使学生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从而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
具体实施目标激励法时,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制定一个具有高度指向性的、明确的目标,比如可以针对学习成绩提升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还可以针对学习过程中某项学习习惯的养成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目标越清晰,则越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说,目标越清晰,学生就越清楚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做出怎样的自我调整,以及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达到目标。另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及班级管理整体水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目标设置时,除了制定学习目标外,还可以设置生活方面的目标。比如,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自己的父母缺乏沟通或者沟通方式不当,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加强与父母沟通、提高沟通质量的目标,并教会学生与父母沟通的一些方法和技巧。这样,学生就会尝试主动与父母沟通,并逐步提高沟通能力和沟通效果。这样的目标设置,不仅能提高班级管理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设置的目标难度需要适中。如果目标过低,不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轻轻松松就能实现,则无法激发学生的斗志,无法让学生体会到达成目标的成功快感。如果目标过高,无论学生怎样努力都距离目标较远,则会使学生失去努力的积极性和信心,这样的目标形同虚设,甚至会加剧学生的挫败感。因此,目标的设置要难度适中,要保证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便能实现,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燃起学生必胜的斗志和信心。另外,教师应用目标激励法引导学生设置目标时,要注意目标设置的递进性,可以让学生设置周目标、月目标、半学期目标和一个学期的大目标等,让学生在不同阶段达成不同的目标,并注意给达成目标的学生以适当的奖励,鼓励学生向下一个目标继续迈进。这样,学生的一个个目标便能成为激发其努力奋斗的动力,学生才能逐步取得更大的进步。
2.言行激励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相当于学校里的家长。作为“学校里的家长”,教师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进取心。教師的工作作风永远是班级作风的风向标,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通过自己的思想品德、言行习惯和人格魅力等为学生做出示范,为学生带去积极的影响。
首先,口头语言永远是交流的主要形式。所以,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应该充分体现自己的语言风格和特色,用激励性语言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一方面要满足学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要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和激励。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激励时,应当不吝啬自己的表扬,积极肯定学生的优点和优势。例如,有的学生文化课成绩较差,但他擅长与同学相处,并且在班级中有较强的号召力,那么教师与他交流时就可以将这一优点放大,帮助他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鼓励他继续努力,甚至可以引导其发挥自己的特长,担任班干部。这样,学生就会萌生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的主观愿望,就会在各方面积极努力,逐步提高自己。另外,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来提高沟通效果,充分发挥自身身体语言的激励作用。与口头语言相比,身体语言在交流沟通中往往会更加真实明确地反映出交流者的内心想法和状态,会使表达更加富有力量。例如,教师赞许的目光、竖起的大拇指、轻轻的颔首,都会带给学生无限的力量。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第一,教师要做到身体力行。教师永远是学生效仿的对象,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从而为学生树立榜样。第二,教师要注重仪表。教师在穿着上要干净整齐、朴素大方,不过分打扮,不穿奇装异服,在言行举止上要大方得体,行为端庄。第三,教师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教师的正面情绪或负面情绪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所以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不愉快带给学生,每天要向学生展示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每天都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第四,教师要热爱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并且将自己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传递给学生,鼓舞学生努力学习。
3.关怀激励
首先,教师需要树立一视同仁的教育理念,无论对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无论对听话的学生还是对淘气的学生,教师都要做到一视同仁,从内心关怀学生。而关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积极应用关怀激励法。除了关怀学生的学习外,还要关怀学生的生活,关照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应当积极融入学生群体,与学生一起学习和生活,而不是上课来到教室下课便立即离开教室。即使在课下时间,教师也要多找机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和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适时地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关爱。当学生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时,就会感到温暖和振奋,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相反,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若得不到教师的关怀和帮助,甚至受到冷嘲热讽时,其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挫伤,影响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要给学生以关怀,调动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奋发向上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会更加信赖教师,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班级管理工作,才会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不辜负教师对自己的关怀。
4.期望激励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激励,源自期望激励理论。相关实验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教师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等行为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就是说,当教师对某个学生形成一定的期望,并针对期望做出一定的预测,促使该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后,学生往往能够将预言变为现实。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积极应用期望激励法。在具体应用时,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了解每个学生的优势及不足,并针对其优势或不足,形成发挥优势做出成绩的期望或弥补不足提升自我的期望,然后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殷切期望,同时还要给学生以必胜的信心,促使学生向着所期望的方向而努力。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期望和鼓励下不断成长、进步。
教师运用期望激励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的期望要具有激励作用。教师所采用的激励方式要能够诱导学生产生内在驱动力,这样学生才能把教师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从而获得主动的发展。其次,教师的期望不可过高或过低。只有当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思想认识保持一致时,师生之间才会产生认识、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共鸣,才会真正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期望,期望应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思想认识时刻保持一致。最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应具有支援作用。学生在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努力时,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表现出彷徨和苦闷,甚至失去信心,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心理及方法上的援助,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继续前行。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科学应用教育激励机制,对于班级而言,能够创建良好的班风,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大大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和效率。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应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应用教育激励机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教师在具体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目标激励、言行激励、关怀激励和期望激励等激励方法,不断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成良.教育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20(06).
[2]苏勋志.论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0(02).
[3]边宗国,苗海霞.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教師,2019(S2).
[4]郑学,张苍荣.教育激励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19(14).
[5]李俊义.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8(18).
[6]徐艳.谈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2018(04).
[7]王小川.班级管理应践行教育激励理论[J].教育艺术,2017(09).
[8]陈晔.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究[D].苏州大学,2011.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Educational
Incentive Mechanism in Class Management
Luo Zhiping
(Wuwei No. 9 Middle School, Liangzhou District,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Key words: educational incentive; class management; target incentive; words and deeds motivation; care and motivation; expectation incentive
作者简介:罗智萍(1975-),女,甘肃武威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及班级管理研究。
开展激励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