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放射工作场所监测制度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81

放射工作场所监测制度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加强本院辐射工作场所的安全和防护管理,规范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行为,根据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院范围内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单位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辐射环境自行监测,是指辐射工作单位自行组织的对其辐射工作场所及其周边环境、流出物等进行的监测活动。

第四条辐射工作单位应根据辐射工作场所的辐射活动类型和水平,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制定本单位辐射环境监测制度、监测方案和监测计划,对本单位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定期开展自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

第五条本单位不具备专业的辐射环境监测能力,且自行监测应有与所从事辐射活动相适应的辐射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监测仪器和质量管理制度。监测人员要通过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监测仪器要按规定定期检定。

第六条本单位不具备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委托具有国家、百色市《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CMA)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资质的辐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所需经费由本院承担。

第七条开放型辐射工作场所的监测,还应包括场所内地面、操作台、设备和物品的表面污染监测。有流出物的场所还应对流出物及其周边环境影响进行监测。

第八条监测记录或报告应记载监测数据、测量条件、测量方法和仪器、测量时间和测量人员等信息。

第九条如发现监测结果异常,应立即停止辐射活动,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辐射安全隐患。

第十条辐射安全防护建立辐射环境自行监测记录或报告档案,并妥善保存,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放射工作场所监测制度范文第2篇

1 现状

1.1 监测对象

无锡市224家放射单位, 共有1259名放射工作人员, 他们主要受Ⅳ、Ⅴ类密封放射源和Ⅱ、Ⅲ类x射线照射[2], 放射工种主要有医用x射线诊断、工业x射线探伤、工业x射线分析、密封放射源应用。

1.2 监测方法

采用北京防化研究院提供的热释光剂量计, 包括的仪器设备有RGD-3型热释光剂量仪、2005C型热释光精密退火炉、GR-200A型LiF (Mg, Cu, P) 热释光探测器、TLD-469型剂量盒等;由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剂量计的发放、回收并进行测定;按照GBZ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3]要求将剂量计佩戴于左胸前, 监测周期为3个月。

1.3 质量控制

热释光探测器的热释光元件使用前经240℃, 恒温10分钟退火处理, 热释光剂量仪定期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 监测人员持证上岗, 并积极参与省内比对与盲样考核。

1.4 监测结果

本次调查涉及的224家单位均属密封放射源或x射线装置应用单位, 其中Ⅱ类x射线装置均为工业探伤, Ⅲ类x射线装置中40家为诊疗单位, 放射工作人员为77人, 其余均为工业x射线分析。

从表1看出: (1) 以上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平均是1.16mSv/a, 略低于1995-1999年间全国人均年剂量水平[4]; (2) 84.4%的工作人员年剂量<1mSv, 低于国家对公众年照射剂量限值[5], 且99.1%的工作人员年剂量<5mSv, 说明大部分人是在安全的环境下工作。 (3) 从人均年剂量看, 接触Ⅴ类密封放射源和Ⅲ类x射线装置人员相对更为安全, 由此可以看出, 辐射相关管理部门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对Ⅳ类放射源, 尤其是Ⅱ类x射线探伤的监督管理中来; (4) 有7名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超过《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限值, 后经调查查明7名放射工作人员均存在人为故意照射。

2 存在的问题

2.1 监测覆盖率低

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2009年底, 无锡市应用Ⅳ、Ⅴ类密封放射源和Ⅱ、Ⅲ类x射线装置的单位数分别为161家、49家、158家和224家, 而进行放射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的单位数分别为78家、17家、67家和62家, 按参加监测的厂家数计算, 监测覆盖率均不到50%, 离卫生部要求到2000年监测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4]。

2.2 被监测单位及个人重视不够

在日常监测中常有异常监测数据出现, 如表1中的7名放射工作人员均存在人为故意照射;还有些对剂量计佩戴方法、注意事项不够明确, 主要表现在: (1) 不按时交还剂量探测器; (2) 将剂量计放在抽屉, 挂在墙上, 非专人佩戴; (3) 强行打开剂量盒, 致使剂量探测器掉地上, 用手触摸探测器, 甚至污染、损坏和丢失探测器。这些不仅给监测工作带来麻烦, 还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3 对策

(1) 加强对放射工作的监督检查工作, 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纳入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均要求用人单位应负责安排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监测, 为我们提供了剂量监测管理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加大政府投入, 一是用于行政开支增加监督检查人员数量, 争取做到监督检查全覆盖, 不留死角;二是用于降低个人剂量监测费用, 个人剂量监测费用适当由政府买单, 这将大大提高个人剂量监测的覆盖率。

(2) 加强法律法规、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无锡市作为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应用大户, 放射工作人员多, 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在本市定期组织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 通过培训加强企业和放射工作人员对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认识。

4 结语

无锡市Ⅳ、Ⅴ类密封放射源和Ⅱ、Ⅲ类x射线装置工作人员大部分在安全环境下工作, 接触Ⅴ类密封放射源和Ⅲ类x射线装置人员相对更为安全, 但存在人为故意受照及监测覆盖率低等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放射工作的监督检查工作, 加强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 加强个人剂量监测的监督与指导, 努力提高我市个人剂量监测覆盖率, 并确保监测数据客观、有效, 确保相关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摘要:利用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09年个人剂量监测资料, 分析无锡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现状、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结果显示, 无锡市Ⅳ、Ⅴ类密封放射源和Ⅱ、Ⅲ类x射线装置工作人员大部分在安全环境下工作, 但存在人为故意受照及监测覆盖率低等问题。

关键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1号,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

[3] GBZ128-2002,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

[4] 谭光享, 曾锡慎, 麦维基, 等.广东省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概况与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 2006, 15 (3) :290~291.

放射工作场所监测制度范文第3篇

二、个人剂量监测计必须佩戴在工作衣左胸口,如穿铅防护服时可佩戴在左衣领上。

三、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当量每年不大于20MSV。

四、个人剂量监测计必须按照实际接受剂量,不得随意放在X线机房内。

五、放射工作人员下班,不得将戴有剂量监测计的工作服放在X线机房内。

六、个人剂量检测按委托检测部门的要求定期(90天/次)进行个人剂量计的检测。

七、定期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放射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一年/次)。

八、发现工作人员有超剂量照射时,应及时配合有关部门查明原因,及时整改。

九、各有关单位按《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规定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十、放射工作人员工作调动时,应将个人剂量档案资料转入所调入单位的放射防护部门,并向地区有关部门备案。

放射工作场所监测制度范文第4篇

1.本单位对新建的放射诊疗项目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才开展放射诊疗工作。

2.在制度建设上,建立了法人代表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了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明确了专(兼)职人员负责放射卫生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岗位责任制等的建立。

3.专(兼)职人员负责安排对放射诊疗设备的技术指标和防护性能的检测、评价工作,对不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立即向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汇报,研究整改方案,通过整改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后,才能投入使用。

4.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安排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并组织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

5.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人员对放射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对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进行督查。

放射工作场所监测制度范文第5篇

2、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经常检查防护设施的性能,确保其安全正常的运转。射线装置变更时及时办理申报变更手续,机房定期进行辐射水平检测。

3、采用放射诊断应遵循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并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潜在影响。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放射防护知识和相关法规的专门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从业期间须接受定期培训,确保正确合理操作射线装置。

4、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上岗前须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放射诊疗工作。对已经从事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要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5、医用诊断X射线机须由专业放射影像医师操作,其他无关人员不得擅自动用设备。

6、进机房前须佩戴个人剂量计,开机前检查安全装置,记录机器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切掉电源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7、对患者拍摄前应认真核对诊疗方案,准确对位,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重复照射。

8、机房内除受检者外,陪同人员及其他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9、机房内必须配备一套受检者防护服装,并按规定使用。

10、机房门必须设置门灯连锁装置并保持正常运行,张贴电离辐射警示标志。照射前必须关闭机房大门后方可开机照射,机房工作时大门上方应有红灯指示。

放射工作场所监测制度范文第6篇

2、 相关部门对放射源从业人员,每年至少应该组织一次对放射源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提高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3、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确保放射源设备操作人员在使用辐射设备前熟悉设备性能,正确合理地使用辐射设备。

4、 培训任务主要由经验丰富的放射从业人员担任,使更多的人了解放射源的基本原理和使用原理。

5、 根据当地及市级、省级环保部门的要求,定期到环保部门组织的辐射防护培训班进行培训。

放射工作场所监测制度范文

放射工作场所监测制度范文第1篇第一条为加强本院辐射工作场所的安全和防护管理,规范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行为,根据国家《放射性...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