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作文考级
大学英语作文考级(精选10篇)
大学英语作文考级 第1篇
英语考级成绩优秀作文
今天,我去学英语。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告诉了我们一个好消息:“上次考级的成绩出来了”。听完老师的话,我心里激动的不得了,不知道自己能取得多少颗星。
上课了,老师开始报我们的成绩,老师首先报最高分,十三颗星的有四人。“刘、骆仕琪、郑宇”,准备报到第四个时,我的心在“怦怦”直跳,“秦飞扬”老师向我点头。“太好了!”我在心里叫了起来。我走上讲台,拿好奖品,手上捧着证书高兴地走下讲台。
回到桌位上,我回想到了那次考级。那一天早上八点,我和爸爸来到了安工学院准备考级。由于家长不能进人考试大楼,我自己拿着准考证找到教室和桌位,等待开始考试。
铃声响起了,老师开始给我们发试卷,我认认真真读题,仔仔细细地答题,过了三十分钟,老师就开始收卷子了。接着考听力,我仔细地听好录音机里的.每一个问题。最后是考口语,口语这一部分,需要听懂老师的问题,慢慢地观察桌子上摆放的一幅图,通过思考就不是很难。
三样考完后,我觉得自己考的挺好,因为考试的老师还夸奖了我。
再回到今天,我读写和口语考的还不错,只是听力有些小马虎,只得了三颗星。
以后,我还要更加努力,争取下一次考出满分的好成绩。
大学英语作文考级 第2篇
PETS 1是初始级,通过该级考试的考生,其英语基本符合诸如出租车司机、宾馆行李员、门卫、交通警等工作,以及同层次其他工作在对外交往中的基本需要。(其中PETS 1下设一个附属级PETS 1B)
PETS 2是中下级,通过该级考试的考生,其英语水平基本满足进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的要求,同时也基本符合诸如宾馆前台服务员、一般银行职员、涉外企业一般员工,以及同层次其他工作在对外交往中的基本需要。
PETS 3是中间级,通过该级考试的考生,其英语已达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水平或符合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的要求,基本符合企事业单位行政秘书、经理助理、初级科技术人员、外企职员的工作,以及同层次其他工作在对外交往中的基本需要。
PETS 4是中上级,通过该级考试的考生,其英语水平基本满足攻读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非英语专业的需要,基本符合一般专业技术人员或研究人员、现代企业经理等工作对英语的基本要求。
大学英语作文考级 第3篇
本文试图通过对英语专业学生在考级之后课外各种英语自主学习方式方法的调查, 来反映“后考级时期”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现状, 并对调查的结果做数据分析, 并针对现状探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
1 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情况调查
为了解到尽可能有效地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信息, 问卷调查经几次修改, 最终确定问卷的内容, 分为4部分共12项。
完成问卷设计后, 确定调查对象为外语学院二年级第二学期英语专业学生分级教学班约200位学生, 所在班级学生都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问卷调查于2015年5月进行, 共发出问卷205份, 回收有效问卷192份, 有效率达90%以上。
调查问卷中的第一部分 (问题1~问题3) 主要了解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认识。Q1对有自己详细的计划, 并写在纸上占4.8%, 在脑子中有较详细的计划占20.7%, 只有大致的学习方向和安排占43.2%, 没有具体计划占31.3%;Q2你对自主学习的态度很积极, 很轻松比例为24.7%, 很盲目不知如何下手和非常消极, 不愿意花时间去自主学习分别占50.8%和24.5%;Q3你认为更重要的是自主学习或者课堂学习分别为41.9%和58.1%。从中可看出, 绝大多数学生并未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只有4.8%的学生能够制定详细的计划并形成书面计划, 这一比例明显偏小;50.8%的同学对自主学习感觉很盲目, 无从下手, 不到一半的同学 (41.9%) 认为自主学习比较重要。
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 (问题4~5) 主要了解学生对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与方式方法的途径选择。Q4我认为自主学习英语重要和不太重要分别为82.8%和17.2%, 没人选没什么用;Q5我认为自主学习英语的方式方法能有较好选择、不清楚怎么选择和根本没想过分别为35.9%, 57.6%和6.5%;以上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但对于具体的方式方法还无从选择。
调查问卷的第三部分 (问题6~8) 主要了解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情况。Q6每天自主学习英语的时间74.5%选0-1小时, 23.4%选1-2小时, 2.1%选2-3小时, 3小时以上没人选;Q7关于英语阅读与写作, 你通常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纸质材料为16.8%, 通过浏览英语学习网站等多媒体方式为42.8%, 有计划地写英语作文1.6%, 几乎很少写或没有写英语作文89.9%。Q8关于英语听力与口语, 你通常选择购买英语听力材料来训练为5.9%, 下载网络英语听力材料来练习, 有意识地主动与人交流练习英语和参加各种英语活动来练习英语口语分别为29.6%, 2.7%和3.6%。以上可以看出, 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情况不容乐观。高达74.5%的学生每天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只有不到一个小时, 在没有时间投入的前提下, 可以预测学生在英语阅读和写作上也不会花太多的时间。事实也证明, 超过一半的学生会去阅读, 但写作训练几乎近90%的学生没有自主训练。从听力、口语技能的训练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能自主安排训练听说的学生很少, 训练也主要停留在下载听力材料, 其他渠道和方式可以忽略不计。
调查问卷的第四部分 (问题9~12) 主要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希望获得何种帮助。Q9对于英语自主学习, 你希望老师给予指导提供相关材料, 学校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和就靠自己安排学习三个选项比例为49.5%, 28.3%和23.2%;Q10在英语自主学习时, 你是否寻求过老师帮助, 只有7.4%联系过老师, 44.2%想过, 但没联系过, 还有48.4%没想过;Q11你希望老师提供的自主学习资料包括英语电影和阅读书目为36.9%和22.7%, 提供自主学习网站和提供课上的听力资料为23.2%和17.2;Q12最能促进英语自主学习的途径是选老师进行指导为34.3%, 选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占46.7%, 只有19%的学生选老师规定学习任务。
2 解决方法探讨
2.1 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库的建立
网络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扮演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首要的任务应该建立一个内容丰富的资源库, 包括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分类训练。听力内容应该配备适当的视频和英语脚本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帮助学生理解听力内容, 并让学生模仿真实地道的语音语调、参与角色扮演练习口语, 感受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阅读材料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涉及工作、生活、时事政治、天文地理和文化艺术等, 并适当地添加注解以帮助学生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学习一种新的语言;设立人性化的写作评阅系统, 能够自动全面、客观、及时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把语言点循序渐进地巧妙融合在生活与工作场景中, 通过原版电影、英文歌曲、笑话、谜语等休闲娱乐方式不断扩展, 满足不同知识水平、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的自主学习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 从而达到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效果。
2.2 英语自主学习、反馈、监控体系的完善
自主学习应该体现真正的时空自由。学生可以从家里、宿舍、自习室或任何可上网的地点通过电脑、手机等可以上网的工具登录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只给一个测试成绩, 及时和建设性的反馈能让学生实时感受成绩进步, 増强信心, 稳步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系统管理自己的班级、布置作业, 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软件提供商应该与高校合作, 加强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同时应该安排技术人员定期进校园, 多与师生进行沟通, 一起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共同完善自主学习系统。教师也应该经常性地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 及时解决问题, 才能真正发挥形成性评估的作用。
2.3 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学生还是习惯于课堂上被动地聆听教师讲解。由于这种依赖性的思维, 学生不习惯积极地承担起自主学习中的各项责任。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需要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模仿和运用。其次,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语言学习策略有助于减少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和焦虑, 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或者端正学习态度, 提高学习动力。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自主学习中, 应该教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交际策略、写作技巧、听力技巧, 培养学生养成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评估的习惯,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结语
学生良好的英语自主学习方式方法的养成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促进而言, 应该有利于学生逐步实现从学习依赖到学习自主这一过渡。一般来说, 自主的程度与英语的程度成正相关。学习自主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从信息的供应者转变为学习的便利者、学习计划的管理者以及学习资源本身。教师的角色也展现了一个从传送教学到释疑的教学连续统一体, 教师帮助学生逐步实现从学习依赖到学习自主的过渡。
摘要:“后考级时期”英语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通过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之后的课外自主学习英语的情况, 良好的英语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的显得尤为重要。而学生良好的英语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往往取决于他 (她) 们是否尊重英语语言学习特点, 所采取的英语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当, 是否适合个体。
关键词:后考级时期,自主学习,探究
参考文献
[1]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4) .
大学英语作文考级 第4篇
关键词:英语考级;大学英语;影响
中图分类号:H319
引言: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我们国家英语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部分,是大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反馈和鉴定,为我国英语人才的培养和筛选提供了重要参考。然而英语考级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存在着正面影响,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将对此展开论述。
一、大学生英语考级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 大学生的数量逐年递增,供大于求的就业现状给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大学生希望通过英语考级来提升自己的求职竞争力。虽然英语考级对大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动力,但是有一部分学生为了通过英语考级,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了背诵英语单词、学习语法、做英语练习题上,忽视了专业学习、实践培训,即便考取了考级证书,也影响了自己的的专业发展,他们在毕业后,依然无法成为企业单位所需要的人才。
二、大学生英语考级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大学生英语考级对英语教学具有双重的影响,下面我们分别从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个入手对其进行研究。
1.正面影响
大学生英语考级对英语教学的正面影响包括刺激学生不断坚持英语学习,对英语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反馈。
(1)刺激学生不断坚持英语学习
大学英语考级的可信度高,从命题、审题,到考务组织、公布成绩有一套严格完整的考试程序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而且高校和企业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英语考级成绩,因此英语考级是大学生的一个学习目标,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学习压力,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方向,有了压力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从这一方面来看,英语考级可以使大学生主动投入到英語学习中,而且对于我国的学生来说,英语是第二门语言,在实际生活中几乎用不到,大学生要想通过英语考级,必须坚持每天复习和学习英语,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学生坚持学英语是英语教师非常乐见的一个状况,学生能自觉地不断学习英语,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工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2)对英语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反馈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最终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运用它进行交流和实践,虽然大学英语考级主要是考察大学生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能力,而且通过了英语四、六级也不代表他们已经具备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但是英语考级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能帮助他们夯实语言基础,扎实的基础对学生进行课堂英语学习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英语等级考试也给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个目标,英语教师能够根据等级考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英语薄弱环节,进而促进他们英语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
2.负面影响
大学生英语考级对于英语教学并非只有正面的作用,还具有一些负面的影响,下面我们从两个层面来分析英语考级对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
(1)导致英语教学的功利性
大学阶段没有高考的压力,学期期末考试难度较小,所以四六级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考核教师和学生的标准。如此一来,英语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注重四六级考试所考察的题型和重点。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该是对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进行培养,但是如果将四六级考试作为导向,过多注重考试重点,就会使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在功利性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多的是应试知识,而语言运用方面却存在着欠缺。
(2)导致英语教学“教为中心”观念盛行
大学阶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个体发展又不同,因此教学应该更多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则更多地需要扮演教学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掌握知识与技能。但是由于四六级考试的存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则是主导者,教学也是“教为中心”,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三、考级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合理应对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大学生都不可避免的,整体的大学英语学习环境都处于考级的压力之下,这种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不断地坚持英语学习,但是一定程度上也会转化成英语教学的枷锁,制约了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为此,在考级环境下,教师一定要合理应对,优化英语教学。
1.坚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精神,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规定,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而在大学英语考级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教师如何组织英语教学,直接决定了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效果。为此,教师应该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坚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精神,摒弃功利性的英语学习目的,鼓励学生在训练听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英语口语能力,发展英语运用能力。当然,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多增加一些应用环节,创设情境,或者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还学生主体地位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下,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一种趋势。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共同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在此氛围之上进行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体验式课堂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活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大学英语考级的环境下,教师也应该遵循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使学生不断在互动课堂和自主课堂中获得最大的知识与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英语教育的重要性确实不可忽视,但是英语毕竟是一种语言交际工具,而非研究学术、探讨尖端科学,所以教师要认清这一点,正确认识英语考级的双重影响,在坚持为学生英语考级做准备的基础上,也要坚持英语教学的真谛,建议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英语真正成为一门有用的学科、有价值的学科。
参考文献
[1]王海啸,胡学文.试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与综合应用能力的检测[J].中国大学教学,2005(06).
[2]黄建滨.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与四、六级考试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4(11).
小学英语考级有哪几种 第5篇
选择一、全国少儿英语等级考试(NELTS)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系统是由全国外语等级考试研究中心主办,针对所有英语学习者阶段性的学习质量分析、指导和反馈的第三方鼓励性测评体系 涵盖幼少儿、中小学、高中与大学的阶段性英语语言测评体系。其中幼儿为三个级别、小学为六个级别、中学为三个级别。目前在中国百余个城市进行,参考人数达数万余人;专业、公正、完善的.外语考试评价体系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选择二、英国伦敦三一学院英语口语等级考试(GESE)
英国伦敦三一学院英语口语等级是经英国文化委员会提议,专门为非英语国家设计的英语口语等级考试体系。目前已在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这项考试。 该项考试分四段十二级:预备级(1-3级)、初级(4-6级)、中级(7-9级)、高级(10-12级)。高级别的考试涵盖低于该级别的其他级别的内容。各级考试都实行一对一面试。从5分钟(1级)简单问答到25分钟(10级以上)的交谈,随着级别的升高,考试时间、内容和考核项目也逐渐增加。
选择三、北京英语水平考试(BETS)
北京英语水平考试是由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与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ESOL考试部共同推出,由北京教育考试院承办。该考试是北京市政府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和推进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的一项具体举措,旨在提高市民的外语学习和首都国际交往功能,营造良好语言环境,是面向全体北京市民的英语水平测试。
选择四、剑桥少儿英语(CYLE)
剑少考级内容很全面,包括听力,读写和口语三部分,能够全方位的考查宝们一年每个部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且剑少考级和高年级的剑桥五级同属剑桥大学考试体系,从一开始参加剑少考级对于宝们逐步适应高年级的考试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剑少的词汇量其实还是很大的,提早开始对这些单词进行逐步的记忆,对于宝们升入高年级面对大量词汇的记忆是很有帮助的。
★ 我有英语作文
★ 我的小学英语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有税才有我
★ 我的卧室小学英语作文
★ 小学英语作文我的朋友
★ 小学英语作文:我的朋友
★ 小学英语作文我的妹妹
★ 小学英语作文我的家人
★ 我的房间小学英语作文
大学英语作文考级 第6篇
记:您认为今年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往年相比,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谢:我认为180所试点院校四级考试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说到继承,试卷的主体基本保留了原样,还是听力、阅读、写作为主要测试范围,作文还是袭用惯用的现象描述说明,正反论述的写作手法。至于发展,大家已经看到,考试流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写作是放在最后一项,而现在则调整为第一项,紧随其后的是快速阅读,此两项为试卷一。用时为45分钟,主观题型。待完成之后,考试进入第二阶段,即试卷二。试卷二有主观题复合式听写,选词填空和翻译,但客观题比重较大。
记:每次考试改革出现大的变化,都需要考生能迅速地适应。能不能再说具体些?
谢:好的。先说作文、阅读和翻译吧。
作文第一点要求大家对学生选择任课老师这一现象做一个基本描述。第二点纲要要求考生写出学生选择某些老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属原因类套路。第三纲要要求考生写出选择老师所带来的好处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属问题或现象的利弊类描述。两方面都得谈及。总体属于现象描述+问题说明。本次新四级作文延用老题型作文命题思路,还是围绕学生,围绕校园话题为主。
快速阅读所选材料的长度为850字左右,比样卷所提供的文章长度要短一些(1200左右),估计将来的长度应该在1000字左右;另外样卷有小标题,而本次考卷则没有小标题,预计将来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本题型考察的是考生的略读(skimming)和查读(scanning)能力,但从对今年考试卷中所出的10道题来判断,查读能力更为重要,因为全都是针对具体信息的细节题。
阅读理解由原来的四篇减为两篇,选材和出题一如从前,文章长度也差不多,细节题有8道,65题属于语义题,难度极大。
翻译虽然只占5%,但考生要每分必争,平时注意积累和训练常用句型和常用词组的翻译训练,得满分是可以期待的。
记:词汇考查方面呢?有什么新变化,以您的经验来看,考生又该如何应对?
谢:今年的四级英语考试有个新增项目,就是用选词填空取代传统的词汇考题。主要考查学生语篇的把握,上下文逻辑关系,对单词词性的敏感,以及良好的语法能力。在提供的15个单词里面,分别有6个名词、3个动词、3个形容词、2个副词、1个doing,成为答案的有: 4个名词、 2个动词、 2个形容词、 1个副词、 1个doing。比较难的题目有49题,53题,55题。其中49题缺乏必要的提示,需要根据常识来做。
至于完型填空,难度适中,体现两大特点:(1)词汇单选常考点向cloze转移。本次cloze题目中,不少题目的考查手法和考点与过去的词汇题极为相似,例如69题的ensure/assure;72题effect/affect;还有75题remove/relieve等,建议考生备考新cloze项时不妨关注往年试题中的词汇题;(2)固定搭配仍是重要考点。本次设置了相当份量的词组和固定搭配,如67题:wait for sb. to do sth.,70题:pass through,77题:be equipped with,78题:in much the same way as,79题:forpurposes,考生在平时需要掌握并积累常用的搭配,以便在正式考试中哪怕文章上下文意思或逻辑领会不是十分明了,但局部的搭配熟悉,也能做对题目。
记:听力对许多人来说是拦路虎。尤其是长对话与复合式听写,比较难。
谢:听力就总体而言,题量大,时间长,题材广泛,涉及到日常会话、求职面试、专业选择、饮食文化、习行,丧葬、体育等方方面面,考生需要在35分钟之内保持注意力,并运用适当的听力策略,难度很大。
短对话:考点设置、对话长度均沿用老题型。文章:依然为3篇,问题还是10道,命题思路和考点设置也一如从前。但是长对话有2段属新增内容,第一个轮次有9轮,第二个轮次有6轮,内容分别涉及面试和专业选择。考生在平时需要相当量的训练才能应付这一题型。
复合式听写在以往考试中作为与短文二选一的项目出现,而改革后则两者都必然出现,这无疑是对考生的一大挑战。就本身形式和考点设置而言与以往没有太大改变。这次考查的8个单词都是基本词汇,考生也比较熟悉,最大的障碍就是无法正确拼写出。句子仍为3句,长度、难度类似于以往,没有明显跨越。第一句涉及一个定语从句,第二、第三句考查了学生对被动语态的把握,句子结构、用词都不是太难、太偏。考生最大问题:(1)听力基本能力有所欠缺。(2)单词拼写能力不过关,听清了写不来,而评分又极为严格。(3)速记能力有待提高。
记:您每年都要出两本真题精解的书,这似乎已成习惯。考试改革后,还有必要看以往的真题吗?
谢:我前面已经说了,四级考试改革并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在继承中发展。真题当然要看,要有选择地看,要按照新题型的要求来看。因为试卷的变化以及新题型的出现,我今年8月出版的真题解析书相应地做了比较大的调整。可以说是按照新题型对于真题的一个整合版,另外还增加了少量符合新题型要求的预测题。我认为对有的内容,仍然要以过去的真题作为复习参考,对快速阅读、长对话、选词填空等新题型,复习的重点就是模拟题。
古筝考级启示作文 第7篇
我的眼睛急切的寻找着声音的源头。妈妈用锐利的鹰眼一下就找到了。妈妈来到了屋前,招牌上印上了四个大大的字:“民艺古筝”。妈妈和一位阿姨说了好长的话,最终我踏上了这条成功之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间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小女孩,已经成为了一位五年级的小学生了。苦练琴艺的经历,使我终身难忘。
冬天寒冷的风向我杀来,我的双手已经冻僵了,嘴里吐出的气清晰可见,我没有放弃过。
夏天,火红的大太阳烤着我,双手的汗可以填满大海了。可是我,还是没有放弃。不论历经多少磨难,我总能咬着牙坚持着!我的心里只有一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大学英语作文考级 第8篇
目前业内普遍认同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包含认知 (cogni tive) 、情感 (affective) 和行为 (behavioral) 三个不同的层面 (Chen&Starosta, 2000) 。认知层面包含的是文化知识, 情感层面包含的是跨文化敏感, 行为层面包含的是交际方式。本次研究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情感层面入手, 通过对G大学的在校大学生跨文化敏感水平进行测评, 旨在了解在校大学生跨文化敏感水平的总体情况, 探讨在校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水平与他们的外语考级水平之间的关系, 从而对进一步开发有效的教学手段, 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一定的依据。
2 研究综述
早在1958年, Bronfenbrener, Harding和Gallwey便提出了敏感度 (sensitivity) 这一概念, 他们认为这种敏感度包含两个范畴一个人对自身群体的社会规范的知觉;一个人针对与他人行为、认知、感情方面的差异的分辨能力后者与跨文化敏感度相似 (陈国明, 2011:230) 。Hart&Burks进一步将敏感视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思维倾向, 他们认为敏感的人能够接受个体的复杂性, 在交际过程中专注且避免固守己见, 乐于参与不同观点的交流 (Chen&Starosta, 1997:1-16) 。
美国跨文化交际领域学者Chen和Starosta (2000) 认为前人对于跨文化敏感的意义和性质的描述, 几乎都超出了该概念固有的面向“情感层面”的意义, 涉及到了面向认知层面即文化知识、行为层面即交际方式的领域, 遂将“跨文化敏感”定义为“人激发自己理解、欣赏并且接受文化差异的主观意愿”。跨文化敏感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 也有多个层面的特点。陈国明认为 (2011:231-232) , 跨文化敏感水平较高的人具有以下特质:自尊自爱、自我监控、思想开放、移情、互动投入以及暂缓判断。
根据以上对跨文化敏感这一概念的定义和阐述, Chen&Starosta设计并最后完成了跨文化敏感量表, 此后不少欧美跨文化研究者Wolfgang Fritz和Antje MÊllenberg (Fritz, MÊllenberg&Chen, 2002:165-176) 、Altshuler (2003:387-401) 、Klak和Martin (2003:445-446) 、Altshuler, Sussman和Kachur (2004:160-166) 等运用该量表, 面向不同受试如学生、教师、医务人员和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进行跨文化敏感水平测评, 说明该量表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
国内跨文化敏感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起步晚, 实证研究少, 尚未形成一定的学术趋势。胡文仲 (2005:324-327) 、彭世勇 (2007:83) 认为中国的跨文化交际学研究更多的是从语言的角度出发, 缺乏与国际接轨的方法和研究成果。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如周杏英 (2007:62-66) , 胡艳 (2011:68-73) , 邵思源、陈坚林 (2011:144-147) 等以实证方法进行了跨文化敏感水平测试的研究, 但较少将受试的英语水平纳入考量范围。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本研究着眼于探索以下两方面问题:
1) G大学在校大学生跨文化敏感水平整体情况如何?
2) 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水平与他们的外语考级水平 (主要为大学英语考级水平) 是否有关系?如有相关, 具体怎样相关?
3.2 受试
本研究以G大学在校全日制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 为全面了解该校大学生跨文化敏感水平现状, 研究者从学校教务处获得了当年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的精确人数以及各学院专业的人数分布比率情况, 然后按照相应比率向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派发调查问卷870份。由于少量回收问卷中出现了信息填写不完整的情况, 为保证研究对象在各个学科专业的合理数量分布, 研究者通过随机筛选, 最终确定了有效问卷824份, 有效回收使用率达到了95%。
3.3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测量工具是Chen&Starosta设计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 量表包含跨文化敏感度的5个因素:交际参与度、差异认同感、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专注度。为了解受试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外语测试考级情况与其跨文化敏感度水平的关系, 研究者在问卷中还增设了“目前已通过的最高级别的英语测试”这一问题。
3.4 实验程序
实验采取集体施测的方式。2013年10月12月研究者按照各学科专业的全日制本科生占全校总数的比例分发了纸质版调查问卷, 问卷主要由各班级任教英语课程的教师派发, 并监督现场填写, 可以保证较强的诚信度。所有受试均在8分钟内完成整个问卷的回答。问卷数据使用SPSS 18.0进行处理。
3.5 结果与讨论
1) G大学在校大学生跨文化敏感水平整体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该校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跨文化敏感水平均值91.52, 最低分58分, 最高分119分, 标准差9.076, 大部分调查对象则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从测评均值、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比例出发进行纵向比较显示, G大学在校本科生的跨文化敏感水平有一定提高。周杏英 (2007) 曾经以G大学三年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测评其跨文化敏感水平, 当时均值为89.2, 其中处于优良水平 (总分100以上) 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8%, 中等水平 (总分80-99分) 人数占到80.3%, 低等水平 (79分以下) 人数10.9%。本次研究显示该校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水平均值91.2, 处于优良水平的百分比为17.4%, 中等水平百分比为74.3%, 低等水平百分比为8.3% (见表1) 。从均值和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比率来看, G大学在校本科生的跨文化敏感水平相比较2007年有一定提高。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浪潮的兴起, 全国各大高校为在校学生开设了丰富多样的必修及选修英语课程, 形式多样的外语文化活动、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了使用语言、展现自我的平台;境外合作办学、境外游学等机会使学生在异国文化环境中获得真实鲜活的跨文化交际体验, 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些都在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水平提升的实验结果中得到印证。
2) 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水平与他们的外语考级水平是否有关系?如有相关, 具体怎样相关?
通常我们认为一个人的英语考试水平高, 则跨文化敏感水平更高, 所以本研究提出假设“英语考级水平与其跨文化敏感水平成正比”。
根据表2的统计, 824名受试中, 231人暂时没有参加/通过任何大学英语考级测试, 357人通过CET4, 57人通过TEM4, 172人通过CET6, 7人通过了雅思考试, 成绩在7分以上。
单因子方差分析的描述性统计量显示, 每一个外语考级水平组列的平均数95%置信区间所构成的区间均包含了总平均数91.52, 表明该组平均数与总平均数的差异未达到0.05的显著水平, 因此假设“英语考级水平与跨文化敏感水平成正比”不成立。
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题型和内容来看, 主要考察的是考生的词汇、语法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较少涉及到西方国家文化知识, 而针对跨文化能力的考量几乎为零。相比之下, TEM和雅思考试对西方国家文化的部分考察相对较多, 但一般以知识型为主。回顾Chen和Starosta (2000) 从“跨文化敏感”所固有的面向“情感层面”的意义这一角度所下的定义“跨文化敏感是人激发自己理解、欣赏并且接受文化差异的主观意愿”我们不难看出在跨文化能力测评中涉及到认知层面即文化知识的部分实际上超出了“跨文化敏感”这一概念。由于当下在校大学生所参加/通过的英语等级考试较少考量西方国家文化知识, 且文化知识的认知实际并非“跨文化敏感”这一范畴的核心概念, 这基本可以解释为何“英语考级水平与跨文化敏感水平成正比”这一假设不成立, 这也同时体现了英语等级考试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考察相脱节的现状。在第四届全国大学英语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上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何莲珍提出大学生英语能力测试过度依赖全国统一的标准化考试, 导致一定程度上的以考代评和应试现象。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英语考级水平与跨文化敏感水平不成正比”这一实验结果。
4 结束语
本研究以G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使用Chen&Starosta设计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对824名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水平进行测评。研究发现, G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水平与2007年相比整体有所提高, 但“英语考级水平与跨文化敏感水平”这一假设未被证实, 这体现了英语等级考试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考察相脱节的现状。在将来的外语教学中, 如何科学开发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程及科学设置相关的考量方案是研究者后续的探索方向。
参考文献
[1]Altshuler L.Assessing changes in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among physician trainees using the intercultural developmentinvento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003, 27 (4) :387-401.
[2]Chen G M, Starosta W J.A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J].Human Communication, 1997 (1) :1-16.
[3]Chen G M, Starosta W J.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ensitivity scale[J].Human Com-munication, 2000 (3) :1-15.
[4]Frit W, Mêllenberg A, Chen G M.Measuring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in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J].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2002, II:165-176.
[5]Klak T, Martin P.Do university sponsored international culturalevents help students to appreciate difference?[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003, 27 (4) :445-465.
[6]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7]胡文仲.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 37 (5) :324-327.
[8]胡艳.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敏感度调查[J].外语界, 2011 (3) :68-73.
[9]彭世勇.跨文化敏感: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对比[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1) :171-176.
[10]邵思源, 陈坚林.一项对高中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敏感度的调查[J].外语学刊, 2011 (3) :144-147.
考级?考级! 第9篇
你孩子学琴几年,考几级了?
我们家孩子学了4年,已经考7级了。
谁谁谁谁家的孩子才12岁已经钢琴10级了。
考级!——每个学琴的孩子都会遇到的问题。
考级的两个“有利”
考级有利于增加琴童间的交流
长时间上一对一个别授课的孩子,与其他学琴、教琴者缺少交流。没有交流,家长就很难了解自己孩子学琴到底处于什么水平。从这个角度看,考级为学琴的孩子与家长提供了一种交流的可能性,同时也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学琴的进程与水平,这也是器乐考级最直接的意义。
考级有利于短期内提高琴童的学习能力
考级,也是一种考试,为了应对考级,孩子会加大练习的强度,练习的效率也就比较高。
学琴就好像一次看不见目的地的旅程,一首乐曲学完接着学另一首乐曲,克服了一个技术难点,又要面对新的。对孩子来说,学琴缺少阶段性,又没有紧张与放松的周期,这种状态容易让孩子在学琴过程中产生懈怠感。考级可以有效地提供这种学习的阶段感。在考级的压力下孩子全力以赴地紧张准备,可以培养孩子设定目标、追求成功的良好心态。通过考级可以使孩子体会到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成就,获得成功的快乐,有清楚的进步阶段感。
考级的两个“不要”
不要把考级当成学琴的唯一目的
当孩子通过适度的努力就能通过考试时,家长才让孩子参加考级,否则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和学琴的积极性。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考更高的级别而拔苗助长。孩子明明只有四级的水平,家长硬要孩子参加六级考试。还有些教学机构以琴童的级别制订授课费,在利益驱动下,琴行会鼓励琴童不断地参加考级,尽快提高琴童的级别,收取更高的授课费。
某些教学机构喜欢以琴童“通过短时间的学习就能达到几级考级水平”作为自己的广告,为了达到这些直接利益,这类教学机构的辅导老师会花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针对考级曲目对琴童进行反复训练。长时间针对同一曲目的训练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审美疲劳,学琴变得异常枯燥,让孩子对学琴彻底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家长试想一下,任何人,如果在一年的时间里只练习两首考级曲目,即使只有5级的水准,但花上一年的时间练8级的曲目,再怎么样也考得过。这不是对孩子学习能力的总结,而是自欺欺人。
不要把考级当成衡量孩子学琴水平的唯一标准
学琴已经够辛苦了,每天要花至少1小时去练琴,还要面对这样那样的技术性难题。如果孩子在考级过程中再被判定“不合格”或“合格”,没有达到预期的“良好”或“优秀”,孩子心里的挫败感会愈加强烈。考级的结果对他们那本来就存在的退缩心理,无疑是雪上加霜。对失败的承受力,不是在多次的失败中培养起来的,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比如,孩子的自我预设、孩子的个性化心理等因素。
因此,家长不要把考级的结果当成衡量孩子学琴水平的唯一标准,让孩子了解他目前所达到的程度和将要努力的空间就足够了。
考级的准备
一般来说,5级以下的考试曲目用两个月的时间来准备足够了,6级以上的曲目需要三个月的准备时间,演奏级曲目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准备。那种花半年以上时间只准备考级曲目的方式,都把孩子练傻了。
考级前到底要准备什么?
1.技能的准备
考级主要是考查孩子演奏技巧的规范性、正规的演奏方法、整首曲目的流畅性等。以钢琴考级为例,手型、奏法、指法、触键、踏板的运用,手指的颗粒性、弹奏的流畅性、音色的控制等都是要考查的内容。
2.音乐表现的准备
国家级考级机构设置的考级非常注重考查孩子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能力,在演奏中具体表现为对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音乐风格的把握;准确表现各种细致的音乐术语及表情记号;对乐曲的结构划分有较清晰的认识等。
3.心理上的准备
只要是考试,孩子就会紧张,除非孩子年纪太小,小到对考试没有任何概念,不过,就算是5岁的孩子参加考级还是会有心理上的小波动。
家长在平时要多创造机会鼓励孩子在众人面前演奏,尽量排除孩子的心理顾虑。另外,要让孩子将注意力倾注在音乐上,而不是考虑考级的成绩,全身心的投入不仅可以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时也能缓解紧张情绪。
我们建议家长不妨在考级的前几天,在家里进行模拟考试。由家人充当考官,从进门、鞠躬到完整地背谱演奏,完全按照考试时的场景来做。孩子每完成一次,不管完成的质量好坏,家长都要及时给予鼓励,不管他演奏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家长都不要打断。等演出结束后,再引导孩子自己总结演奏中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
实例:琴童姜姜 琴龄3年
姜姜学琴不到1年时,妈妈就急于安排她参加考级。我们认为孩子才5岁半,实在太小,独自进入陌生环境未必能发挥好,建议再过1年直接考2级。
但姜姜妈妈有自己的坚持,她认为学了一段时间就应该通过考级验证学习效果,并且让孩子早早体会考级这种社会活动,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
既然家长坚持,也只能配合,帮姜姜安排好考级曲目,练习了1个月以后,姜姜走进了考场。
拉到一半,姜姜忘谱了。
考级没通过。
这个结果让姜姜妈妈很受打击,她觉得人家小孩考级都能顺利通过,怎么我们家小孩就这么差呢?
家长自己感到很挫败,也不敢把没有通过的结果告诉姜姜。过了一段时间,我安排姜姜练习考级曲目,她站在那里满脸不高兴,“我考级没过,不会拉这个。”
家长以为自己隐瞒得很好,其实孩子早已从你的脸上读出了蛛丝马迹。
我们告诉姜姜,“考级就跟幼儿园广播操比赛一样,不是人人都会拿第一,没考过又有什么关系呢?明年我们直接考2级,比拿到1级的小朋友更厉害。重要的是你要好好练习,只有努力才能超过其他小朋友。”
听我这么说,姜姜才打起精神积极练琴。
给琴童家长的提醒:
你一定要记住,考级不是为培养专业人才而设立的,它仅仅是孩子学琴程度的一种证明。
家长无需把考级看得太重,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以考级证明自己的能力即可。一味攀比,只能给自己和孩子的心理增添负担。
作者简介:
袁泉(袁来爸爸):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教师、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西洋管弦专业硕士。这一生,他的职业、专业、兴趣、特长都是那一样——音乐。
于佳(袁来妈妈):芜湖市电视台编导、芜湖市作协副主席,育儿专栏作家。
考级优秀作文 第10篇
终于到我们绿蓝带了!我们排队来到另一间教室,等馆长来。馆长来了,他先让我们练习腿法,步法。然后,考级开始了!
先是对打。我静静地坐着,一边等一边看。终于,教练叫到了我的名字。和我打的那个人力气真大,一个狠踢把我踢得连连后退。我发现,他的反应很慢,我一直用“双飞”,把他踢到一个角落。没想到,他来了个“前腿横踢”要踢我头,我用手挡住了。我用“后摆”也要踢他头,他闪开了。几个来回后,教练宣布结束了。
接下来是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击破木板。第一个是我,我一脚把木板踢破了。令我惊讶的是,11个人有6个没踢破,要补考。
大学英语作文考级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