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八次导学案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第八次导学案范文(精选5篇)

第八次导学案 第1篇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编写人:张瑞红审核组长:时间:2011年 3 月 7 日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2.掌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二. 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 学习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

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四. 学习方法:

讲述法、讲解法、启发式教学法

五. 学习过程:

㈠ 自主学习导学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

3组织学生细读36页课文和插图,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先在书上作出明确标记,完成37页“练一练”,然后通过“接龙”活动当场巩固记忆: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2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怎样加强? ㈡ 合作探究研讨

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

2、“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③都提出了要实行改革开放④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这一“伟大转折”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4.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决策是()①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实行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㈢ 拓展延伸巩固(课后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是指()

A.1996年B.1997年C.1998年D.1999年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迈出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

A.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B.发展民营经济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设立经济特区

3.某校九年级(2)班的同学以“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他们搜集到这样一则资料:这次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该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遵义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是()

A.开展土地改革B.发动“大跃进”

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6.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于()

A.城市B.农村C.沿海D.内地 7.下列城市属于经济特区的是()

A.连云港B.南通C.湛江D.深圳 8.开发与开放浦东新区是在()A.1978年B.1988年 C.1990年D.1992年

9.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举措不包括()

A.建立经济特区B.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城市实行经济体制改革D.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10.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作出把党

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④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A.毛泽东、周恩来B.毛泽东、邓小平C.邓小平、江泽民D.江泽民、胡锦涛 12.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之处是()A.实行改革开放B.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C.纠正了“左”倾思想路线D.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13.流行语记录着人类生活的变化和观念的更新,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流行语在新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抗美援朝” ②“一大二公” ③“造反有理”④“招商引资”

A.③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二(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请完成:

(1)材料一指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材料二指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概括这两次会议在意义上的共同点。

六. 课堂小结:

七.课后反思:

第八次导学案 第2篇

第八课

中国文化的勃兴

(一)导学案

编写人:茶店中学 岳斌

【学习目标】

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2、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

3、知道扁鹊的成就

4、了解屈原和编钟 【重难点预见】

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一、【小组预习】

1、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它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时候开始。

金文: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或()。金文比甲骨文规范。大篆:

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叫做()。竹帛书:

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或()上书写,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

2、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天文: 古书记载,夏朝的某一天发生了日食,天昏地暗。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的验证,都很可靠。

历法:(1)夏历:相传四千年前的夏朝,就有了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据说来源于夏朝。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2)24节气: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中()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医学: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3、屈原和“钟鼓之乐”

屈原:屈原生活在楚国,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

给我一次机会,还你一份惊喜!

相信自己,你们是最棒的!

钟鼓之乐:春秋战国盛行的“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最为珍贵。

二、【合作探究】

1、文字演变:()→()→()→()。P42页 动脑筋

2、P43页 动脑筋

3、神医扁鹊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4、屈原的代表作是什么?他为什么受人爱戴?

三、【达标检测】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下列哪个时期开始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D.东周 2.竹书和帛书出现于()

A.商朝

B.商周时期

C.西周晚期 D.战国时期 3.我国历史上最早记录的日食发生在()

A.夏朝

B.西周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4.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这个历史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D.东周 5.下列哪一项史实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A.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

B.定出一年中的24个节气

C.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D.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 6.春秋战国的名医是()A 华佗 B 张仲景 C 扁鹊 D 孙思邈

【课后小结】

1、这节课你主要的收获是什么?

2、感恩的心:今天我帮助了()。()帮助了我。我想对她/他说声()

3、你还有什么困惑?

第八次导学案 第3篇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怎样于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边第一框题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但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很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是较为普遍的。因此,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二、自主探究

(一)求助有路(板书)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请你帮帮小芳出主意 课前我们对本课自主完成了导学案上的相关内容。现在请同学们思考教材第108页的案例:13岁的女孩小芳要求上学遭到继父的拒绝。请你为小芳想想办法,怎样才能继续上学?„„请大家为小芳同学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法?„„

三、学生交流展示

学生:本案例中的小芳可以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机构、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是人们常用的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非诉讼手段。当然也可以采取诉讼手段,去打官司,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可参考教材第110页的“相关知识连接”)本案例中的小芳向当地妇联反映了,妇联的工作人员,对小芳的家长效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次上门做了耐心仔细的说服教育工作。小芳的继父最终愉快的同意继续送小芳上学。小芳通过非诉讼手段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师: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怎么办?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是什么?

学生: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私自报复,要用正确的合法的手段去维护。因为,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就会纵容违法行为,私自报复打击,以牙还牙也会给自己造成危害。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我们必须向有关部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寻求帮助。法律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教师:有关国家机关、部门等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8页-110页的内容了解“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机构的相关方面的内容。

学生交流展示

△法律服务所:能够帮助我们解释法律问题,代写文书,出主意甚至替我们去解决涉及法律的问题等。

△律师事务所:这里的律师能够回答我们的法律问题,替我们出主意,想办法,当顾问,处理法律事务、打官司、辩护等。

△公证处:能够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身份、学历、出生日期、婚姻状况等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

△法律援助中心:“弱者的保护神”。如果我们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又需要通过打官司来讨回公道,我们就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教师归纳小结: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向这些政府有关部门、“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机构、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是人们常用的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非诉讼手段。当然我们也可以采取诉讼手段——打官司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中,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这样的方式省时、省力,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和经济的浪费。

可见,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解决途径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二)敢打官司 教师:出示案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8-110页的“小苗的故事”:小苗在学校擦日光灯时,不小心摔伤,落下了残疾。对此谁应该负责任?请你帮小苗想想办法,她怎样才能讨回公道? 学生可以告老师吗?可以和学校打官司吗?这样会带来什么后果?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学生交流展示:

本案例中的小苗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用非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可以通过诉讼就是我们所说的打官司,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案例中的小苗正是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法官经过审理认为,小苗不小心摔伤,本人有一定的责任;学校组织大扫除应该有老师在场,却没有老师在场,学校应负主要责任。最终判决学校赔偿小苗4万多元。

教师:

什么是诉讼?为什么说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诉讼有几种类型?

学生交流展示

诉讼就是我们所说的打官司,它是由人民法院主持的有利害关系的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法律程序。打官司(诉讼)这一维权方式,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打官司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是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打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勇敢地到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诉讼有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罪犯的活动。它又分为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两种类型。(可参考教材第111页的“相关知识连接”,学生看书了解刑事诉讼案件的类型,教师适当讲解。)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可参考教材第111页的“相关知识连接”,学生看书了解行政诉讼案件的案例“小李状告税局”,教师适当讲解。)

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下面我们看一个具体案件。可参考教材第112页的“相关知识连接”,学生活动:小小辩论赛:主题——打官司是光彩的还是不光彩的

打官司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因为,勇敢地状告侵权者,不仅可以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否则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还是对侵权行为的纵容。

引领对策:教师课前应对学生就如何辩论、处理材料进行指导,辩论结束后,还可以评出优胜者、最佳辩手,教师进行点评。

第三目:“善于斗争”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12到113页的材料,思考: ①假如你是小平,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小平应该,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者向父母、老师学校寻求保护等等。

②初中学生小娅被一个流里流气的男青年截住,先是要与她交朋友,后来又让她资助点儿钱。周围没人,跑不掉,又敌不过他,怎么办?„„小娅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我们青少年与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③你遇到类似的事会怎样做?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我们青少年与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例如,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者向父母、老师学校寻求保护等等。

2、怎样理解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的责任?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好方法有哪些?

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我们青少年要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当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们也要加以维护,因为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损害了它们的利益也就损害了我们自己的利益。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的责任。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可以协助执法机关及时地侦破案件、惩处违法犯罪,又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犯罪,同时,公民还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

对违法犯罪行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十分有害的。因为采取这种态度,不仅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损失,而且会在客观上纵容和支持违法犯罪分子,只能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同时,这也是懦夫、自私的表现,自己也要受到谴责。

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的责任。但是,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狡猾的、凶恶的。我们青少年与其做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比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

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好方法有: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等。

3、你知道哪些情况应打“110”报警电话?(学生讨论后发言,老师归纳。)

当公民、国家、集体的合法权利正在遭受不法侵害,或者发生交通、火灾等意外事故时要及时报警。具体范围为:一是杀人、抢劫、抢夺、强奸、盗窃等刑事案件;二是扰乱车站、商场、餐饮娱乐等公共场所秩序;三是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等治安案件,以及其他危及公共安全,需要公安机关紧急处置的事件;四是自然灾害事故;五是群众的求助。

4、学生阅读课本114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思考并交流:

①“上游戏厅很正常,有时候需要舒缓放松一下。”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偶尔上游戏厅放松一下是可以的,但不能沉迷其中。

②“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自己也不去侵犯别人的利益,他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他人的事与己无关的想法是错误的。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运用法律维权、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当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们也要加以维护,因为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损害了它们的利益也就损害了我们自己的利益。③小芳同学可以采取哪些行动?„„

教学小结:

同学们,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与讨论,我们知道了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私下报复。而应该向有关维权机构投诉、反映,以求帮助解决,因为非诉讼手段是维护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如果还是得不到解决,就得诉诸于法律,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法律是维护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反馈延伸

1、一天晚上,中学生刘爱娟、田玲、张萍看完电影骑车回家。突然,一个黑影从小树林里窜了出来,朝骑在后边的田玲扑去,“阿!救命!”田玲惊叫一声,连人带车被推倒在地。刘爱娟赶紧下车,一边叫喊着:“抓坏蛋!”一边奔边来,附近没有人家,又没有过路人,所以无人来相救。骑在前面的张萍,已在夜幕中消失。“一事实上要保护田玲。”此时,刘爱娟只有一个念头。她使劲揪住坏蛋的头发往后拉,那坏蛋不得不腾出一只手来对付爱娟想;“应该给坏蛋留点伤,好让警察叔叔抓住他”。她急中生智朝坏蛋的手咬去,“呀!”坏蛋疼得松开了手。爱娟又从地上抓起一泥土朝坏蛋脸上扬去,坏蛋被泥沙眯得睁不开眼,田玲乘机挣脱了。张萍害怕,骑车飞也似地跑回家。其父得知此事抄起一把铁锹在张萍的带领下骑车赶往出事地点,刚一出村就碰到刘爱娟和田玲。当天晚上,刘爱娟在父亲和村长的陪同下,到派出所报了案。第二天下午派出所根据刘爱娟提供的线索,抓住了坏蛋。

提问:(1)上述案例刘爱娟同学的行动为什么受到同学和教师的好评?(2)张萍同学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刘爱娟同学的行动这所以受到同学和教师的好评,因为她用法律赋予的正当防卫的武器保护了同学田玲、战胜了罪犯。好的行为是见义勇为的行为。

张萍同学在危急关头,没有停车相救,反而飞车回家的做法是不妥的,但她叫了人也是同犯罪分子做斗争的方法之一

2、武汉人 广播电台记者、共产党员杨威在汉口闹市区的一家餐馆就餐地,发现一个正在扒窃的歹徒。杨威一把抓住歹徒的衣领,大喝一声:“快把钱包交出来!”在杨威的威逼下,歹徒连声求饶。这时,杨威向被盗人说:“同志,您的钱包被盗。”可是被盗人否认自己钱包被盗。歹徒立刻反扑过来,气势汹汹地说:“你诬陷好人!”七八个歹徒蜂拥页上,向杨威劈头盖脸打来。杨威一面死死抓住作案歹徒,一面大声疾呼:“共产党员、革命同志帮我抓坏蛋!”可是竟无一人出来相助,杨威全身多处受伤。事后,被盗人给杨威跪下说:“我对不起您。”公安人员采访了店主和当时的就餐才:为什么见到违法犯罪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时,有人说:“雷锋早就过时了,市场经济嘛,就该自己顾自己。”

提问: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发言之后,教师归纳。)

这种看法是十分有害的。因为采取这种态度,不仅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损失,而且会在客观上纵容和支持违法犯罪分子,同时,这也是懦夫、自私的表现,不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的利益,应该受到谴责。

紧急自救:

1、你知道哪些情况应打“110”报警电话?(学生讨论后发言,老师归纳。)

当公民、国家、集体的合法权利正在遭受不法侵害,或者发生交通、火灾等意外事故时要及时报警。具体范围为:一是杀人、抢劫、抢夺、强奸、盗窃等刑事案件;二是扰乱车站、商场、餐饮娱乐等公共场所秩序;三是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等治安案件,以及其他危及公共安全,需要公安机关紧急处置的事件;四是自然灾害事故;五是群众的求助。

2、自我保护八要领

1)记住可依赖的成年人的名单、电话,这样在遇到侵害时,可以及时寻求他们帮助。2)学会拒绝不正当要求,坚决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比如让我们去打群架、赌博、看黄色录像等等,我们坚决不要去,并劝说朋友也不要去。

3)独自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如有人撬门趴窗,应立即大声呼救或电话报警。必要时可拿起家里的菜刀、锤子作为武器,来震慑歹徒。

4)如在路上遇到陌生人尾随,应想办法跑到人多的地方,或者躲避到单位、居民家。5)迷路走失后,应及时告诉警察,或者打电话给自己最信赖的人来迎接,不要向其他陌生人求助。

6)上学、放学时,应与同学结伴而行,身上不要带过多的钱,不要携带珍贵物品,即使携带了,也不要随意显露。

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第一课导学案 第4篇

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一、学习目标

识记 幕府统治的建立,封建等级制度,锁国政策与封建统治的动摇;“黑船事件”《日美亲善条约》,锁国走向开国;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渗透,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理解 幕府统治的实质及锁国政策的影响、东西方的差距、黑船事件使日本被迫打开国门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尖锐、民族危机的加深、导致了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运用 探究幕府统治危机与明治维新的关系。

重点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及危机

难点 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二、本课导读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统治阶级的构成(1)天皇名义上是国家最高统治者,虽然享有崇高的威望,但没有。

(2)幕府的首领将军是最大的。

(3)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统治权,但他必须听命于将军。

(4)将军和大名都养有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构成了幕府的。

2、统治措施

(1)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目的:巩固统治。

(2)推行锁国政策。目的:防止势力对日本的侵入。

3、影响:使日本基本上同世界其他地区隔绝。

(二)黑船事件

1、黑船事件: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舰队强行闯入日本港口,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

2、1854年,美国同幕府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内容包括:

3、影响:

①日本的主权遭到践踏,陷入了的危机之中。

②日本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

(三)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1、人民的反抗斗争高潮

(1)原因:从日本内部和外部寻找原因。

(2)表现:走投无路的民众纷纷揭竿而起,许多地方的农民和贫困发动起义,社会动荡不安。

2、日本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1)客观原因: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殖民侵略的刺激。

(2)表现:

①在生丝和茶叶等生产部门,生产技术和不断等到改进,一些生产和经营相关产品的富裕农民、工场主和商人经济实力有了较大的增长。

②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

3、幕府统治基础的动摇

第八次导学案 第5篇

【课文直通车】我是朗读小明星。

1.初读课文,我能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读题目,我知道“伯牙绝弦”中“绝”的意思是(),“伯牙绝弦”的意思是()。世人常用()形容知音。

3.课文我读了()遍,知道全文的意思是

【挑战自我】.结合注释,查字典、读课文,我能理解下列词句的意思。

(1)善鼓琴:善哉:若:所念:必得之:谓:乃破琴:复: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3)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

必得之。

(4)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月光曲》

【课文直通车】我是朗读小明星。

1.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标出课文生字词。

2.我要再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选择恰

当的方法解决。

3.课文读熟后,我知道文章讲了这样一件事

4.我还知道贝多芬是一个 的人,盲姑娘是一个的人。

【挑战自我】

一、通过朗读课文,我知道贝多芬为什么会“推 开门,轻轻地走了进

去”弹琴给盲姑娘听? 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二、通过默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我知道了:听 着贝多芬再一次弹着的琴声,皮鞋匠

兄妹好 像看见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描写实实在在的 景物?在课文用不同线画出来。《蒙娜丽莎之约》

【课文直通车】

一、我是朗读小明星。

1.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标出课文生字词。2.再读课文,我知

道课文讲了这样一件事:。

【挑战自我】

一、通过默读课文,我感受到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我是通过这些

描写看出的:

二、读了课文,欣赏了这幅画后,我的初步感受是:《我的舞台》

【课文直通车】我是朗读小明星。

1.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标出课文生字词。

2.通过自读全文,我知道课文讲了这样一件 事:。

第八次导学案范文

第八次导学案范文(精选5篇)第八次导学案 第1篇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八年级历史编写人:张瑞红审核组长:时间:2011年 3 月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