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常用成本会计分录解析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1-191

常用成本会计分录解析(精选6篇)

常用成本会计分录解析 第1篇

基础会计常用分录小结

一、短期借款:

1、借入短期借款: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2、按月计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3、季末支付银行存款利息: 借:财务费用 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4、到期偿还短期借款本金: 借:短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二、应付票据:

1、开出应付票据: 借:材料采购/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应付票据

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 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2、应付票据到期支付票款: 借:应付票据 贷:银行存款

3、转销无力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票款: 借:应付票据 贷:短期借款

三、应付账款:

1、发生应付账款:

借:材料采购/库存商品/在途物资/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制造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应付账款

2、偿还应付账款: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

3、因在折扣期内付款获得的现金折扣偿付应付账款时冲减财务费用: 借:应付账款 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4、转销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借:应付账款

贷:营业外收入——其他

四、预收账款:

1、收到预收账款: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2、收到剩余货款: 借: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3、预收账款不多的企业,将预收款项记入“应收账款”贷方 收到预付款项: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收到剩余货款: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五、应付职工薪酬:

1、确认职工薪酬:(1)货币性职工薪酬: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车间成本(产品生产人员工资)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劳务成本(生产部门人员工资)管理费用(管理人员工资)销售费用(销售人员工资)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人员工资)研发支出(研发人员工资)

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外商投资企业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金)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职工福利(2)非货币性职工薪酬:

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将企业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累计折旧

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发放职工薪酬:

(1)支付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向银行提取现金: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发放: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库存现金 代扣代缴: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其他应收款

(2)支付职工福利费: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贷:库存现金

(3)支付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和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借: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 贷:银行存款

(4)发放非货币性福利:

企业自产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员工: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企业支付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所发生的租金: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薪酬 贷:银行存款

六、应交税费:

(一)应交增值税:

1、采购物资和接受应税劳务:

借: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委托加工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2、进项税额转出: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在建工程/应付职工薪酬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库存商品/原材料

3、销售物资或者提供应税劳务: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视同销售行为:

借:在建工程/长期股权投资/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出口退税: 借:其他应收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交纳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贷:银行存款

小规模纳税人的核算:

1、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 借:原材料/材料采购/在途物资 贷:银行存款

2、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二)应交消费税:

1、销售应税消费品: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2、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

借: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应付职工薪酬/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交消费税

3、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

收回的委托加工物资用于继续生产应税消费品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借:原材料

贷:委托加工物资

收回的委托加工物资直接用于对外销售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应付账款 借:原材料

贷:委托加工物资

对应收取的收托加工代收代交消费税的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4、进口应税消费品:

借:材料采购/固定资产/库存商品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三)应交营业税:

1、计算应交营业税: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2、销售不动产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3、交纳营业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贷:银行存款

(四)应交资源税:

1、对外销售应税产品应交纳的资源税: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

2、自产自用应税产品交纳资源税: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

3、交纳资源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 贷:银行存款

(五)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1、计算应交城市建设维护税: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2、交纳城市维护建设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贷:银行存款

(六)应交教育费附加:

1、计算应交教育费附加: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教育费附加

2、交纳教育费附加:

借:应交税费——教育费附加 贷:银行存款

(七)应交土地增值税:

1、企业转让的土地权连同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一并在固定资产科目核算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2、土地使用权在无形资产科目核算的: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3、交纳土地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八)应交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矿产资源补偿税:

1、计提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矿产资源补偿税 借:管理费用

贷:应交税费——房产税 ——车船使用税 ——矿产资源补偿税

2、交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矿产资源补偿税 借:应交税费——房产税 ——车船使用税 ——矿产资源补偿税 贷:银行存款

(九)应交个人所得税:

1、计算代扣代交的职工个人所得税: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3、交纳个人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七、应付利息:

1、计提利息费用: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2、支付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八、应付股利:

1、确认应付股利或利润时: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鼓励或利润 贷:应付股利

2、支付: 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

九、其他应付款;

1、计提应付租入包装物租金 借:管理费用 贷:其他应付款

2、支付:

借:其他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十、长期借款:

1、取得长期借款: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借款——本金

2、计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 应付利息

3、归还长期借款: 借:长期借款——本金 贷:银行存款

十一、应付债券:

1、企业按面值发行债券: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债券——本金

2、计提利息:

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 贷: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3、债券还本计息: 借:应付债券——面值 ——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

常用成本会计分录解析 第2篇

以下会计分录为初稿,仅供各位报账员参考使用,如有补充或更正,请反馈至邮箱:sjs3077@126.com

一、伙食收费 1.收学生伙食费 ①学期初预收: 借:现金1000 贷:代管款项1000 ②伙食费缴银行 借:银行存款1000 贷:现金1000 ③伙食费缴财政专户

借:其他应收款——财政专户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④每月财政返还伙食费 借:银行存款200 贷:其他应收款——财政专户200(以上假设应收取的学生伙食费已全部收取上来,如有未收取的部分,记账方法见第七部分)2.收取教职工伙食费

①学期初预收:同预收学生伙食费(上1)②月末现收,直接列为伙食收入: 借:现金100 贷:伙食收入100 ③学期末收取,则每月末结账时先挂其他应收款: 借;其他应收款——××教师100 贷:伙食收入100 学期末收回:

借:现金或银行存款400

贷:其他应收款——××教师400 3.日常零星伙食收入: 借:现金或银行存款80 贷:伙食收入80

二、购物

①购米面油煤等大额物资转账支付 借:库存物资10 贷:银行存款10(如未转账,由现金支付,则贷现金)②物资出库 借:伙食支出5

贷:库存物资5

③小额现金支付直接列为支出 提取现金

使用现金

1 借:现金8

借:伙食支出2

贷:银行存款8

其他支出1

贷:现金3

三、伙食收入

①将每月将代管款项结转为伙食收入 借:代管款项10 贷:伙食收入10 ②发生其他收入

借:现金或银行存款5 贷:其他收入——利息收入2

——残值收入3 ③学生退伙或退还伙食费 借:代管款项20 贷:现金20

四、学校招待费用

①发生招待费用:

借:其他应收款——红旗小学80 贷:伙食收入——代办伙食70(10人*7元/顿.人)(未额外加餐部分)

现金 10(额外加餐部分,如和学生同餐同价,则无此项)

(伙食支出70已发生并记账,不必重复再列)②收回招待费用

借:现金或银行存款80 贷:其他应收款——红旗小学80(学校大账记账:借:事业支出80,贷:其他应付款——后勤80;还款时记账:借:其他应付款——后勤80,贷:现金或银行存款80,伙食账中不必登记此项)

五、资金借用

①资金借入

还款相反

借:现金或银行存款8

借:借入款项——王五8 贷:借入款项——王五8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8 ②资金借出

收款相反

借:其他应收款——李四6

借:现金或银行存款6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6

贷:其他应收款——李四6 ③赊购

还款

借:库存物资80

借:应付账款80

贷:应付账款80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80

六、工资发放 ①提取现金 借:现金20 贷:银行存款20 ②支付工资

借:伙食支出20 贷:现金20

七、伙食减免和缓缴 ①缓缴:

2 借:其他应收款——张三100 贷:代管款项100 ②将来收回:

借:现金或银行存款100

贷:其他应收款——张三100 ③减免(学校减免学生伙食费后,该笔款项应由学校公用经费报回,否则无权减免): 借:其他应收款——红旗小学80 贷:代管款项80 ④将来收回:

借:现金或银行存款80 贷:其他应收款——红旗小学80(红旗小学记账:借:事业支出80,贷:其他应付款——后勤80;还款时记账:借:其他应付款——后勤80,贷:现金或银行存款80,伙食账中不必登记此项)

以上①和③可合并记账,②和④可合并记账,但明细不可合并,仍应分开登记)

八、月末或年末结账(结账后,损益类科目余额应为0)①将收入类科目结转至结余科目 借:伙食收入100

其他收入20

贷:结余120

②将支出类科目结转至结余科目 借:结余110 贷:伙食支出80

其他支出30

③将结余科目结转到结余分配科目(100+20-80-30=10)借:结余10 贷:结余分配10 ④将结余分配转到净资产科目

借:结余分配10 贷:专用基金——风险基金4(10*40%)

——食堂基金 6(10*60%)如果收支相抵为负,则③和④两个分录方向相反。⑤将来使用专用基金——风险基金时 借:专用基金——风险基金2 贷:现金2 ⑥将来使用专用基金——食堂基金时 借:专用基金——食堂基金3 贷:现金3 如为购置固定资产,同时记账:借固定资产3

贷:固定基金3

2015年1月12日

合并抵销分录编制方法解析 第3篇

一、增量分析法 (表格法)

本方法以列表的方式呈现出内部销售业务对集团合计数的影响, 进而分析出由于内部交易事项集团合计数所产生的虚增或虚减情况, 并采用逆向思维, 确定抵销分录的编制。

例1:母公司将存货 (购进成本80万元) 按100万元出售给子公司, 子公司当期未能将该批存货售出。

单位:万元

从上表可以看出, 在完成内部交易后, 集团的合计数中营业收入增加了100万元、营业成本增加了80万元以及存货增加了20万元;但就整个集团而言, 并没有发生对集团以外的单位进行销售的业务, 因此集团不存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的发生;而存货从母公司移到子公司, 对集团而言也只是发生了位移, 并未增值。因此, 必须通过编制抵销分录抵销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及存货虚增金额。借:营业收入100;贷:营业成本80, 存货20。

二、报表项目联动分析法

所谓报表项目联动分析法, 是指利用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确定合并抵销分录的方法。这种方法最适用于有关提取盈余公积业务的合并抵销。当其他合并抵销分录中出现损益类报表项目而导致合并抵销后的净利润发生变化, 则根据盈余公积是按当年净利润的10%计提这一勾稽关系可确定, 相应的盈余公积也应当按比例进行调整。同理可知, 在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若出现合并抵销期初未分配利润的情形, 则盈余公积的期初数也应随期初未分配利润调整的变化方向按10%的比例金额同步调整。

例2:承例1, 假设母公司按净利润的10%计提盈余公积。

由于例1中的合并抵销分录借方抵销了营业收入100万元, 贷方抵销了营业成本80万元, 其最终结果将使得合并净利润减少20万元。因此, 相应调减当期盈余公积。于是, 可得下列抵销分录:借:盈余公积本期2, 贷:提取盈余公积2。

三、图示法

所谓图示法, 是指以画图的方式形象地表达内部交易情况及其对集团的实质性影响, 分析出内部交易所形成的虚增虚减情况, 从而确定合并抵销分录。

例3:母公司将存货 (购进成本80万元) 按100万元出售给子公司, 子公司于期末将该批存货按120万元售出。

由图1可知, 母公司与子公司分别对各自的销售业务进行了确认与计量, 但就整个集团而言, 只有集团成员企业与集团以外的企业之间发生的交易才是确认与计量的对象。因此, 集团的营业收入应该是子公司对外销售所形成的收入120万元, 集团的营业成本是母公司从外部购入存货的成本80万元。

可见, 本例的抵销分录应编制如下:借:营业收入100;贷:营业成本100。该抵销分录不会影响集团合并的净利润。根据前述“报表项目联动分析法”可知, 该抵销分录不会引起当期盈余公积的调整。

四、拆分法与加权计算法

这两种方法是针对存货的内部购销业务的抵销而言的。母公司将存货出售给子公司后, 子公司可能只将其中部分存货售出, 在这种情形下如何编制内部购销业务的抵销分录, 就可以使用这两种方法。

例4:母公司将存货 (购进成本80万元) 按100万元出售给子公司, 子公司于当期将其中的80%出售给集团以外的企业 (若100%售出则价格为120万元) 。

由于子公司只售出了一部分存货, 因此可以将母公司购入的存货拆分成两批:一批是20%的那部分, 属于母公司卖给子公司, 但子公司未能出售的情形, 因此可以参照例1编制抵销分录;另一批是80%的部分, 属于母公司卖给子公司, 但子公司将其全部出售的情形, 故而可以参照例3编制抵销分录。两个抵销分录分别编制如下: (1) 20%未售出存货部分, 借:营业收入20;贷:营业成本16, 存货4。 (2) 80%售出存货部分, 借:营业收入80;贷:营业成本80。若将上述两个抵销分录合并, 也可编制抵销分录如下:借:营业收入100;贷:营业成本96, 存货4。

按加权计算法分析, 由于本例中20%的部分可参照例1处理, 而80%的部分可参照例3处理, 则根据加权计算的方法, 合并抵销分录如下:

借:营业收入100 (10020%+10080%) ;贷:营业成本96 (8020%+10080%) , 存货4 (2020%+080%) 。

根据“报表项目联动分析法”可知, 由于该抵销分录会抵减当期净利润4万元, 所以会引起盈余公积计提金额的调整, 抵销分录编制如下:借:盈余公积本年0.4;贷:提取盈余公积0.4。

五、报表项目追踪法

一些报表项目的发生额或余额在业务发生前后会被填入不同的报表项目, 因此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的内部交易或追踪内部交易对交易前后及不同期间报表项目的影响来确定合并抵销分录。

根据例1可知, 若母公司将存货卖给子公司, 而子公司未将其出售, 其抵销分录如下:借:营业收入100;贷:营业成本80, 存货20。

但如果子公司当期将这些存货全部对外销售 (即例3情形) , 应如何编制抵销分录呢?由于子公司已将存货全部售出, 报表上已经没有存货可抵销。但是, 我们知道所销售的存货的成本被转入“营业成本”项目, 因此, 抵销分录如下:借:营业收入100;贷:营业成本100 (80+20) 。

由于合并抵销分录只是用来编制集团合并报表时的一种方法, 所谓的抵销分录并不会记入母公司或子公司的账簿, 更不会影响母公司或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 母公司或子公司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事项对母公司或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的影响不会因为抵销分录的编制而被抵销。而企业集团每次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都只是将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报表数据作为集团合计的基础。因此, 上一期及以前期间的内部交易事项仍可能会对本期集团合计数中的期初数及本期数继续产生影响, 因而在本期编制合并报表时仍需要抵销, 而相关的抵销分录的编制可以在往期编制的抵销分录的基础上再根据前后各期报表项目金额的变化来确定。

例5:承例1, 假设母公司第二年仍未将上述存货售出。

由于该存货在第二年仍未对外出售, 即第一年发生的集团内部购销产生的影响仍会反映到第二年的集团合计数中。对于第二年来说, 上一年度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以及其他相关损益类项目金额均会反映在第二年个别报表的“未分配利润期初”项目里。因此, 第二年的合并抵销分录只需要将上一年度合并抵销分录中相应的损益类项目换成“未分配利润期初”项目即可。由此, 本例中的合并抵销分录编制分析过程可表示如下:

此外, 第一年还编制了盈余公积调整的抵销分录, 由于“提取盈余公积”项目是计算当年“未分配利润期末”项目金额的减项, 并在第二年反映在“未分配利润期初”项目中。根据报表项目追踪法可知, 第二年还应编制如下抵销分录:借:盈余公积期初2;贷:未分配利润期初2。

另外, 在已知第二年要编制抵销分录“借:未分配利润期初20;贷:存货20”的基础上, 也可运用报表项目联动分析法进行分析。由于该抵销分录使“未分配利润期初”减少了20万元, 按照10%的计提比例, “盈余公积期初”也相应减少2万元, 于是有抵销分录“借:盈余公积期初2;贷:未分配利润期初2”。

六、死记硬背法

虽然死记硬背不值得提倡, 但作为一种方法, 特殊情形下也是很有效的。在企业集团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有两个抵销分录是必然会出现的:一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要相互抵销;二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相互抵销。既然这两个分录每次都会出现, 若确实不能在短期内理解它, 不如直接将其记下, 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1. 抵销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项目。

借:股本期初、本期, 资本公积期初、本期, 盈余公积期初、本期, 未分配利润期末, 商誉 (=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期末所有者权益母公司持股比例)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子公司期末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

该抵销分录中的长期股权投资并不包括母公司对非集团成员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所有者权益项目仅指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项目。

2. 抵销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的利润分配。

借: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收益 (=子公司当期净利润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 未分配利润期初;贷:提取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期末。

编制该抵销分录要注意的是, 投资收益仅指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所确认的投资收益;而其他利润分配项目均指子公司的利润分配项目。

解析会计分录 第4篇

关键词 解析 会计分录 编制规则 书写格式 编制步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023-02

一、会计分录的涵义及其分类

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它由应借应贷方向、对应账户(科目)名称及应记金额三要素构成,是会计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账务处理(填制记账凭证)的简易方法。按照经济业务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是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在编制“多借多贷”会计分录时不允许把反映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合并编制“多借多贷”的复合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实际上是由几个简单会计分录合并组成的。也就是说,必要时可将复合会计分录分解成若干个简单会计分录。

例一:红光公司2013年5月31日,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费用50000元。其中:生产部门35000元,管理部门15000元。

其复合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 35000

管理费用 15000

贷:累计折旧 50000

如需要,则可把其拆分成两个简单会计分录:

(1) 借:制造费用 35000

贷:累计折旧 35000

(2) 借:管理费用 15000

贷:累计折旧 15000

二、编制会计分录应遵循的规则

编制会计分录首先要遵循的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帐规则;其次是要遵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试算平衡规则,及其扩展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平衡关系;最后必须遵循规定的记账方向,即资产、成本、费用类科目数值增加计入借方,减少计入贷方,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利润类科目数值增加计入贷方,减少计入借方。

三、书写会计分录应遵循的格式

会计分录的书写格式:“先借后贷,冒号必带,一目一行,金额相等;借左贷右,一字相错,可多可一,各自对齐。”

例二:从银行提取现金1500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现金 1500

贷:银行存款 1500

具体说来是:“先借后贷”是指书写会计分录时要先写借方再写贷方;“冒号必带”是指借、贷符号后均必须带冒号“:”;“一目一行”是指每一个会计科目占一行;“金额相等”是指借方科目金额合计与贷方科目金额合计要相等,也就是“借贷必相等”; “借左贷右”是指借方内容,包括符号、账户名称(会计科目)及其金额偏左写,贷方内容偏右写;“一字相错”是指借、贷符号、账户名称(会计科目)及其金额都应错开一字(其实是错开一“借”字加一个冒号);“可多可一”是指在一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中可写多个“贷”,也可只写第一个“贷”,后面的“贷”可省略,在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中,可写多个“借”,也可只写第一个“借”,其余的“借”可省略;“各自对齐”是指如果借方有两个科目,那么这两个科目所对应的数据要在位置上对齐,贷方也是一样的,如果贷方有多个科目,那贷方科目后的数据要对齐。至于借方和贷方的数据是否要对齐是没有限制的。

例三:3月15日,红光公司售出产品20件给A公司,单价500元,共计货款10000元,增值税1700元,货款和税款尚未收到。其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 11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

或:

借:应收账款 11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

四、编制会计分录的步骤

第一步:分析经济业务涉及的是资产(成本、费用)还是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

第二步:根据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确定涉及哪些会计科目,是增加还是减少;

第三步:根据会计科目的性质和会计科目的结构,确定记入哪个(或哪些)会计科目的借方、哪个(或哪些)会计科目的贷方,各自金额是多少;

第四步:根据会计分录书写格式正确书写会计分录;

第五步:根据编制会计分录应遵循的原则检查会计分录是否正确:会计科目是否正确,借贷方金额是否相等,试算平衡(会计恒等式是否平衡)等。

例四:红光公司接受某投资者投入新设备1台,价值76000元,设备已投入使用。其编制会计分录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通过分析此经济业务我们可得出,此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是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两个方面;

第二步:此项经济业务一方面涉及到企业资产即固定资产增加,另一方面涉及到所有者权益即实收资本增加;

第三步: 根据账户性质可以确定固定资产增加记入其借方,实收资本增加记入其贷方;

第四步:根据书写规则写出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76000

贷:实收资本 10000

第五步:通过检查所记会计科目正确,借贷方金额相等,没有影响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可以确认此经济业务所涉及会计分录正确。

刚刚开始这一过程可能稍显繁杂,但只要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后就会轻车熟路,一切都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五、编制会计分录的注意事项

1.搞清楚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收入、费用、利润)的账户主要各有哪些,并熟记在心;

2.看到经济业务,先要搞清楚是资产类,还是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类(收入、费用、利润)哪个类别的账户发生变动,是增加还是减少,应该记入账户的借方还是贷方;

3.要养成按书写规则规范、认真书写的习惯;

4.要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加强练习,熟能生巧。

总而言之,要想掌握会计分录这一基本技能,熟悉理论知识仅仅只是开始,知道了理论知识并不意味着掌握了编制会计分录这一基本技能。要想熟练掌握和提高这一重要的专业技能一定要多练习(分录题),多总结。学习没有捷径,唯一的技巧就是多做、多练、多理解。

参考文献: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会计基础[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6).

[2]杨晶,王爱华.基础会计[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6.

[3]赵玉,黄代民.会计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4]马治,卢守娥.基础会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村集体经济常用分录 第5篇

1、收到山林承包款、集体土地承包款、经营性房屋发包款收入: 借:现金(银行存款)

贷:发包及上交收入(经营收入)[集体直接经营的记经营收入,发包的记发包及上交收入]

2、收到存款利息、零星物资变卖收入: 借:现金(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入

3、收到对外投资分红股息 借:现金(银行存款)

贷:投资收益

4、现金存入银行

取现反之 借:银行存款

借:现金

贷:现金

贷:银行存款

5、收到上级部门补助、扶贫(非专项)款等: 借:银行存款(现金)贷:补助收入

6、收到上级补助专项拨款、收到部门、村收入老坂捐资、农户一事一议款及以资代劳款项:

借:现金(银行存款)

贷:一事一议资金

7、购入不需安装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明细科目

贷:现金(银行存款)

同时:借:一事一议资金

(如果是用一事一议资金购买)

贷:公积公益金

购入需安装固定资产: 借:在建工程

贷:现金(银行存款)完工后: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同时:借:一事一议资金(如果是用一事一议资金购买)

贷:公积公益金 购入没有形成固定资产项目支出: 借:在建工程

贷:现金(银行存款)

完工后:借:管理费用(应付福利费、其他支出)

贷:在建工程

同时:借:一事一议资金(如果是用一事一议资金购买)

贷:公积公益金

8、借入资金: 借:现金(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指一年以上的)归还时:借: 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指一年以上的)

贷:现金(银行存款)

9、支付村干部工资、办公费、订报刊、差旅费、维修费等 借:管理费用——相应明细科目: 贷:现金(银行存款)

10、利息支出(项目利息支出计入相应项目支出),物资盘亏、损夫、防汛抢险支出、无法收回的损失、罚款支出:

借:其他支出

贷:现金(银行存款)或库存物资、累计拆旧等

11、支付文化、卫生、体育、合作医疗、路灯、道路维护、民兵、困难补助等福利性支出(不含设施支出):

借:应付福利费——(相应明细)

《会计基础》分录 模型 第6篇

第一节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一、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账务处理 书P50

1.提现备用 【例4-1】

借: 库存现金

贷: 银行存款——××银行

2.将现金存银行 【例4-2】 借: 银行存款——××银行

贷: 库存现金 3.收到现金时

借: 库存现金

贷: 有关科目

以现金支付各种款项

借: 有关科目

贷: 库存现金 4.销售各种货物收到存款

借: 银行存款

贷:有关科目

以存款支付各种款项

借: 有关科目

贷: 银行存款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

账务处理

书P51 1.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并支付交易费用

(1)转存投资款 借: 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例4-3】

贷: 银行存款——××银行

(2)购买股票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投资收益

贷: 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直接计人投资收益)2.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并支付交易费用

出售股票 借: 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例4-4】 投资收益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直接冲减投资收益,并从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得款项中直接扣减。)

第二节 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一、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收发核算 书P57

(1)料已收、款已付 借: 原材料 书P57 【例4-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 银行存款

(2)料已收、款未付

(2)-1料已收、款未付 借: 原材料 【例4-6】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 应付账款——×单位

(2)-1用支票付货款 借: 应付账款——×单位 【例4-7】

贷: 银行存款

(3)料未收、款已付

(3)-1购材料、款已付 借: 在途物资——×材料 【例4-8】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 银行存款

(3)-2材料验收入库、结转材料采购成本

借: 原材料——×材料 【例4-10】

贷: 在途物资——×材料

(4)采用预付款项购货

(4)-1根据购销合同预付货款 借: 预付账款——×公司 【例4-11】

贷: 银行存款

(4)-2收到预付货款的材料 借: 原材料——×材料 【例4-1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 预付账款——×公司

(4)-3补付货款 借: 预付账款——×公司 【例4-13】

贷: 银行存款

(5)料已收、但月末、发票未到,无法确定其实际成本

(5)-1暂估价值入账 借: 原材料——×材料 【例4-14】

贷: 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5)-2下月初红字冲回,待收到发票账单后再按实际成本入账

借: 原材料

【例4-15】 贷: 应付账款——暂估价

(5)-3 上述材料发票账单收到,按实际成本入账

借: 原材料——×材料 【例4-16】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 银行存款

3.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 书P59 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就是将采购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的买价和有关采购费用,按一定种类的材料进行归集和分配,确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

外购材料的采购成本主要包括:

①材料的买价:供货单位的发票价格。

②采购费用:包括运杂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等)、入库前挑选整理费以及购入材料应负担的其他有关税费。

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采购费用,有的是专为采购某种材料而发生的;有的是为了采购几种材料发生的。凡是专门为采购某种材料而发生的采购费用,应直接记入该种材料的采购成本。对于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一种材料的采购费用要按一定的标准,在有关的几种材料之间进行分配。即应先分配,后编分录。材料采购费用可以按照购入材料的买价、材料重量或体积的比例进行分配。则分配材料运费的计算公式:

费用分配率运输费用总额 各种材料的总重量各种材料的运费各种材料的总重量费用分配率(1)根据分配的运费,支付材料运杂费时:

借: 在途物资 —— ×材料

(运费)

【例4-18】

—— ×材料

(运费)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

(总运费×7%)

贷: 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2)当材料验收入库后,结转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书P60

借: 原材料—— ×材料

(买价+运杂费)

【例4-19】

贷: 在途物资—— ×材料

(买价+运杂费)

4.发出原材料的账务处理 即各部门生产从仓库领料 书P60 实际工作中,企业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企业应当根据各类存货的实物流转方式、企业管理要求、存货的性质等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

会计部门根据材料凭证汇总表,应编制会计分录:

借: 生产成本——×产品

——×产品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 原材料 【例4-23】

二、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账务处理 书P63 1.购买原材料的核算 书P63-64

①料已收、款已付

书P64【例4-24】

①-1购料: 借: 材料采购——×材料(按材料的实际成本价款+运费)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买价×17%)

贷: 银行存款(买价+运费+税金)

①-2材料验收入库时:

借: 原材料——×材料(按计划成本的买价+运费)

贷: 材料采购——× 材料

①-3结转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节约差):(即实际成本-计划成本<0)

借: 材料采购——×材料

贷: 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提示:超支差作相反的分录)

②料未收、款已付 书P64【例4-25】

借: 材料采购——×材料(按材料的实际成本价款+运费)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买价×17%)

贷: 应付票据——×单位(买价+运费+税金)

当材料抵达验收入库,按计划成本入账

借: 原材料——×材料(按计划成本的买价+运费)贷: 材料采购——× 材料

同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即实际成本-计划成本>0)

借: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材料(提示:节约差作相反的分录)

③料已收、款未付

对于尚未收到发票但材料已经验收入库的业务,在材料收到时,可暂不做会计分录,待办理结算手续后,再按应计人材料采购成本的金额,作付款同时收料的会计处理。如果发票在月末仍未到达,应在月末将材料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下月初用红字原数冲回。

借:原材料——×材料 书P64 【例4-26】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下月初,用红字冲回:

借:原材料 口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口

2.原材料的发出核算(即各部门生产领料)书P65

采用计划成本计价时,月末要计算原材料的成本差异率,并根据原材料的成本差异率来计算并结转发出原材料的差异额,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① 原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 计算公式见书P65 【例4-27】

原材料成本差异率= [(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额+本月收人材料成本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100%

根据原材料成本差异率,就可以将发出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本月发出原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 本月发出原材料的计划成本×原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 发出原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原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结存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 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结存原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② 原材料发出的账务处理

②-1 本月各部门生产领料,按计划成本分配材料费用

借: 生产成本——×产品 书P65 【例4-28】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贷: 原材料——×材料

②-2 月末,结转材料成本超支差异时:

借: 生产成本——×产品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贷: 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提示:若 节约差做相反分录)

材料成本差异的结转,一般在月份终了时进行,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一般应按材料类别分别计算确定。

二、库存商品的账务处理 书P67 1.月末,完工产成品验收入库

借: 库存商品——×产品 书P67【例4—29】

贷:生产成本——×产品

2.月末,销售商品结转销售成本

借: 主营业务成本——×产品(单价×数量)贷: 库存商品——×产品 书P67【例4—30】

三、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书P67 固定资产的成本也称为原始价值,简称为原价或原值。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书P69 【例4—31】

借: 固定资产——×设备

(买价+运杂费)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买价×17%)

贷:

银行存款

(买价+应交增值税+运杂费)

2.若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2—1 当设备交付安装时

借: 在建工程

(买价+应交增值税+运杂费)

贷:

银行存款

(买价+应交增值税+运杂费)

2—2 安装设备支付工资、材料等费用时

借: 在建工程

(工资、材料、办公费用之和)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支付工资用)

原材料

(领用材料用)

2—3 设备安装完毕、验收合格交付使用时

借: 固定资产——×设备

贷: 在建工程

3.固定资产的折旧 书P69

企业应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合法等。

其中,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1一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企业选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按月计提折旧时 书P70 【例4—32】

借: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贷: 累计折旧

4.固定资产的处置 书P70 所谓“处置”是指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或毁损。企业发生固定资产处置时,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核算。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注销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书P70

借:固定资产清理

(差额)

借:累计折旧

(已提折旧额)

贷:固定资产

(账面原价)

【例4—33】

(2)支付清理费用 或 支付清理的工资费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3)收到残料变卖收入款、应收保险公司赔款、收到固定资产残料入库

借: 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的残料收入)

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应该赔的款)

原材料

(收回固定资产残料入库)

贷: 固定资产清理

【例4—3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出售固定资产收入的增值税)

(4)出售房产收取价款时

借:银行存款

(收到实际价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收到实际价款)

同时,应计提的营业税(出售不动产应缴营业税)

借:固定资产清理

(买价×营业税率)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买价×营业税率)

(5)收到保险公司赔款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某保险公司

(6)结转固定资产的损益

(提示:只要处置固定资产都必须结转其净损益)

(6)—1 净收益:

借: 固定资产清理

贷: 营业外收入——利得

(6)—2 净损失:

借: 营业外支出——损失

【例4—33】

贷: 固定资产清理

第三节 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一、应收及预付款项的账务处理

书P73 1.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发生和收回的账务处理

(1)销售产品,款未收 或 收到商业汇票 书P73

借: 应收账款——×公司 【例4—35】

应收票据——×公司 【例4—37】 贷: 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收到前欠货款

借: 银行存款 书P74 【例4—36】 贷: 应收账款——×公司

(3)商业汇票到期,收到票据款

借: 银行存款 书P74 【例4—38】 贷: 应收票据——×公司

2.其他应收款发生和收回的账务处理

(1)预借差旅费

借: 其他应收款——×× 书P74 【例4—39】 贷: 库存现金 或 银行存款

(2)会计部门根据差旅费报销单和借款结算单据,报销差费

借: 管理费用(行政管理人员用)

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用)销售费用(销售管理人员用)

库存现金(收回余款用)【例4—40】 贷: 其他应收款——××

库存现金(补付款用)

3.应收款项减值(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书P74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当将该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并采用备抵法计提坏账准备。

(1)当期应计提坏账准备金额的计算(采用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书P75

当期应计提坏账准备 = 期末应收款项余额×坏账准备计提率

一(或+)“坏账准备”账户的期末贷方(借方)余额

如当期应计提坏账准备大于0,则计提的坏账准备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如当期应计提坏账准备小于0,则应冲转原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冲转时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2)计提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重点:备抵法)

① 企业计提坏账准备

借: 资产减值损失

书P75 【例4—

41、42】 贷: 坏账准备

② 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经批准转销应收账款

如:债务人破产或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无法收回的,或因债务人逾期为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而且具有明显特征表明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应确认为坏账。

借: 坏账准备

书P75 【例4—44】 贷: 应收账款—XX单位

③ 企业收回已转销的坏账损失时

③—1转冲坏账准备

借:

应收账款—XX单位

贷: 坏账准备

③—2 收回以前欠的货款

借:

银行存款

贷: 应收账款—XX单位

④ 若企业的坏账准备金贷方额大于当年计提的坏账准备时

书P75 【例4—43】

借: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二、应付款项的账务处理 书P76(一)应付账款的账务处理

1.企业购入材料、商品等,但货款尚未支付:

借: 在途物资

(实际价 料未验收用)

材料采购

(计划价 料未验收用)

原材料

(实际或计划价 料已验收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买价×17%)

贷: 应付账款——XX单位

(买价+税金)

2.企业支付前欠应付账款时:

借: 应付账款——XX单位 贷: 银行存款

3.对于因债权人撤销等原因而产生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借: 应付账款——XX单位

书P76 【例4—45】 贷: 营业外收入

(二)应付票据的账务处理

书P76 1.不带息应付票据的处理(1)开出商业汇票,购料时:

借: 原材料

(料已验收入库用)

【例4-46】

在途物资

(实际价 料未验收用)

材料采购

(计划价 料未验收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买价×17%)

贷: 应付票据——XX单位

(票据面值)(2)以商业汇票抵付货款即应付账款时:

借: 应付账款——XX单位 贷: 应付票据——XX单位

(3)企业支付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时:

借: 财务费用

贷: 银行存款

(4)票据到期,企业支付票据款

借: 应付票据 —— XX单位

(票据面值)

【例4-46】 贷: 银行存款

(票据面值)

(5)若票据到期,如果企业存款不足支付款时:

属商业承兑汇票的,借: 应付票据——XX单位

(票据面值)【例4-46】

贷: 应付账款——XX单位

(票据面值)

属银行承兑汇票的,由承兑银行代为支付,对出票人尚未支付的汇票金额转作逾期贷款处理

借: 应付票据——XX单位

贷: 短期借款——XX单位

2.带息应付票据的处理 书P77

(1)企业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或以商业汇票抵付货款及应付账款,与不带息应付票据一样处理。

①开出商业汇票,购料时:

借: 原材料

(料已验收入库用)

在途物资

(实际价 料未验收用)

材料采购

(计划价 料未验收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买价×17%)

贷: 应付票据——XX单位

(票据面值)②以商业汇票抵付货款即应付账款时 借: 应付账款——XX单位

贷: 应付票据——XX单位

③企业支付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时 借: 财务费用

贷: 银行存款

(2)月末,计提票据利息时 借: 财务费用 书P77

贷: 应付利息

(3)应付票据到期,如企业按期支付票据本息,则按应付票据的面值:

借: 应付票据—— XX单位(票据面值)

应付利息(已计提利息)财务费用(未计提利息)

贷: 银行存款(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即票据的到期值)

(三)其他应付款的账务处理 书P77

1.企业发生各种应付而暂时收款的业务如:收取包装物的押金、应付的租金

借: 银行存款

书P78

【例4-47】

贷: 其他应付款——XX

2.实际支付各种应付、暂收款项时,借: 其他应付款——XX

贷: 银行存款

三、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 书P78 1. 企业按月计提 或分配应付职工薪酬

借: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生产工人的工资用)

制造费用

(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用)

管理费用

(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用)

销售费用

(专设销售人员的工资用)在建工程

(建造厂房人员工资用)

贷:

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例4-48】

2.若企业按月计提或分配职工福利费:(按工资一定比例计提)

借: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生产工人的工资用)

制造费用

(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用)

管理费用

(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用)

销售费用

(专设销售人员的工资用)在建工程

(建造厂房人员工资用)贷:

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按工资一定比例计提)

3.按月发放职工工资时:

(1)提取现金备发工资

借: 库存现金

贷: 银行存款

(2)以现金发放时

借: 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 库存现金

(3)若银行代发工资

借: 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 银行存款

书P79 【例4-49】

四、应交税费的账务处理 书P80 1.一般纳税人的账务处理

(按实际成本核算)

(1)-1 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时

借: 在途物资

(料未验收用)

借: 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料已验收用)

借: 固定资产

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 银行存款

(实际款已付)

贷: 应付账款——XX单位

(货款未付)

贷: 应付票据——XX单位

(开出商业汇票)

(1)-2 若购进农副产品

借:

在途物资

(买价进项税)(料已收)

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买价×13%)

贷: 银行存款

(实际支付款用)

贷: 应付账款——XX单位

(货款未付用)

贷: 应付票据——XX单位

(开出商业汇票购料)(2)企业接受投资或捐赠转入的货物

借:原材料

借:固定资产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实收资本

(接受投资用)

贷:营业外收入

(接受捐赠用)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接受捐赠按规定应交的税金)

(3)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时

借: 银行存款(款已收)

应收账款——XX单位(款未收)

贷: 主营业务收入(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用)

其他业务收入(出租包装物等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售价×17%)

同时,按货物成本 结转销售成本

借: 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贷: 库存商品

(4)以银行存款上缴税款时

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例4—52】

贷: 银行存款

(5)企业计算并结转应纳的营业税

应交的营业税 = 营业额×营业税率

借: 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企业缴纳营业税时

借: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贷: 银行存款

(6)应交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核算

书P82 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 =(应交增值税 + 应交消费税 + 应交营业税)× 适用税率

(6)-1.计算并提取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税时 【例4—53】

借: 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 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应交教育费附加

(6)-2.以存款实际缴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税时 【例4—54】

借: 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应交教育费附加

贷: 银行存款

2.小规模纳税人的账务处理(按实际成本核算)

小规模纳税企业需要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3%)缴纳增值税,不享有进项税额的抵扣权,其购进货物和接受应税劳务时支付的增值税,直接计入有关货物和劳务的成本。

(1)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时

借: 在途物资(料未收,买价+买价×3%)

借: 原材料(料已收,买价+买价×3%)书P81【例4-50】

贷: 银行存款(买价+应交增值税)

贷: 应付账款——XX单位(买价+应交增值税)

贷: 应付票据——XX单位(买价+应交增值税)

提示:小规模纳税人购货时,增值税的税率为3%,进项税额不单独列示,直接计入采购成本。

(2)小规模纳税人销售产品时(应开出普通发票)

借: 银行存款(款已收用)

借: 应收账款——XX单位(款未收用)【例4—51】

贷: 主营业务收入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售价×3%)

提示: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增值税的税率为3%,销项税额应单独列示。

不含税销售额 = 含税销售额 ÷(1+征收率)应纳增值税 = 不含税销售额 × 征收率

五、借款的账务处理 书P84 1.短期借款的账务处理

(1)借入各种短期借款

【例4—55】

借: 银行存款

(本金)

贷:短期借款

(本金)

(2)计算并预提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期限

【例4—56】

借: 财务费用

贷: 应付利息

(3)借款到期,还本付息

【例4—57】

借: 短期借款

(本金)

应付利息

(已经预提的利息)

财务费用

(未预提利息用)

贷: 银行存款

(本利和)

(4)按规定,用存款直接支付利息

借: 财务费用

(未预提利息用)

应付利息

(已经预提的利息)

贷: 银行存款

2.长期借款的账务处理 书P84(1)借入长期借款时(提示:合同利率与实际利率相同时,不存在利息调整)

借: 银行存款

(借款本金)

【例4—58】

贷:长期借款—本金

(借款本金)

(2)借款利息的处理

书P85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按实际利率计算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

借:

管理费用

(属于筹建期间用)

在建工程

(属于购建工程未竣工前用)

财务费用

【例4—59】

(属于生产经营用、工程竣工后用)

贷: 长期借款—应付利息

(按合同利率×本金)(3)支付利息并归还长期借款的本金

借: 长期借款—本金

长期借款—应付利息

(已经预提的利息)财务费用

(未预提的利息用)

贷: 银行存款

【例4—60】

第四节 资本的增减

一、接受投资的账务处理

书P87 1.接受现金资产的投资

借: 银行存款

(实际收到存款)

贷: 实收资本

(不超过注册的资本用)

【例4-61】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超过注册资本金用)

【例4-62】

2.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

书P87

借: 银行存款

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固定资产

【例4-63】

无形资产

(收到无形资产用)

贷: 实收资本

(不超过注册的资本用)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超过注册资本金用)

二、实收资本的减少(即注册资本的减少)

书P87

借: 实收资本

【例4-64】

贷: 银行存款

第五节 收入、成本和费用

一、收入的账务处理 书P89 1.销售产品、款已收

借:银行存款 【例4—65】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赊销产品

借:应收账款——×公司 【例4—66】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收到前欠货款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公司

3.预收货款销售业务

3-1 根据购销合同,预收货款

借: 银行存款 书P89 【例4—67】

贷:预收账款——×公司

3-2 销售产品

借: 预收账款——×公司 【例4—68】

贷: 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3 收到余款 书P90 借: 银行存款 【例4—69】

贷: 预收账款——×公司

4.出售不需用的原材料或出租固定资产收入等 【例4—70】

借: 银行存款(款已收用)

应收账款——×公司(款未收用)贷: 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二、成本的账务处理 书P90 1.发生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账务处理(1)生产产品,领用材料

借:生产成本——×产品

——×产品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材料 书P91【例4—71】

(2)分配本月职工工资

借: 生产成本——×产品

——×产品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书P91【例4—72】

(3)按月计提折旧费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贷:累计折旧 书P92【例4—73】

2.月末,分配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 书P92【例4—74】

制造费用总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分配标准总量

各产品或部门应承担的制造费用 = 各产品或部门的标准量 × 分配率

结转制造费用:(即从制造费用的贷方减少,增加到生产成本借方)

借:生产成本 — 基本生产成本 — X 产品

— X 产品

贷:制造费用 — 基本车间

3.月末,结转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并验收入库

书P93【例4—75】(即 从生产成本的贷方减少,增加到库存商品的借方)

借:库存商品

— X 产品

贷:生产成本 —

基本生产成本 — X 产品

三、费用的账务处理 书P94 1.结转销售产品的成本 【例4-75】

借: 主营业务成本——×产品

贷: 库存商品——× 产品

2.结转销售材料的成本 【例4-76】

借: 其他业务成本

贷: 原材料

3.计提本月营业税金 【例4-77】

借: 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 应交税费——营业税

4.本月支付广告费、运输费、专设销售机构的费用

借: 销售费用 【例4-78】

贷: 库存现金 或 银行存款

5.本月发生各项管理费用

5-(1)以银行存款预付下的报纸、杂志费及财产保险费

借: 预付账款——××费 【例4-79】

贷: 银行存款

5-(1)当年的每月末,摊销预付的报纸、杂志费及财产保险费时

借: 管理费用 【例4-80】

贷:预付账款——××费

6.报销业务招待费

借: 管理费用 【例4-81】 贷: 库存现金

7.计提本月短期借款的利息

借: 财务费用 【例4-82】 贷: 应付利息

四、营业外收支的账务处理 书P96 1.取得营业外收入 即没收罚款收入

借:库存现金 【例4-83】

贷:营业外收入

2.发生营业外支出 即捐款、罚款

借:营业外支出 【例4-84】 贷:银行存款

第六节 财务成果的计算

一、利润的账务处理 书P97

1.利润的计算各项利润的公式:

(1)营业收入 = 主营业务收入 + 其他业务收入(2)营业成本 = 主营业务成本 + 其他业务成本

(3)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 投资收益

(4)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所得税费用

2.期末结转各项收人、利得及费用、损失等

书P98

2-1 结转各项收入、利得

借: 主营业务收入 【例4-85】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投资收益 贷: 本年利润

2-1 结转费用、损失类

借: 本年利润 【例4-85】

贷:主营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成本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营业外支出

企业的利润总额= 本年利润贷方额本年利润借方额-所得税费用

三、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 书P99 1.结转本期净利润(若 亏损做相反的分录)

借: 本年利润 【例4—87】

贷: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按净利润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借: 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例4—88】 贷: 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借: 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例4—89】 贷: 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借: 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例4—90】 贷: 应付股利

5.利润分配明细账户的结转

借: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例4—91】 贷: 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应付现金股利

第八章

财产清查

一、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书P182

(一)财产清查结果的要求及步骤

对财产清查的结果,应以国家的有关法规、制度为依据,严肃认真地处理。一般分为两步进行: 1.审批前 2.审批后

(二)财产清查结果的核算

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 账户,进行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1.库存现金溢余、短缺的账务处理

(1)库存现金溢余

① 审批前: 借: 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 流动资产损溢

② 审批后: 借: 待处理财产损溢 — 流动资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 — ×人或单位

贷:营业外收入(现金溢余用)

(2)库存现金短缺

① 审批前: 借: 待处理财产损溢 — 流动资产损溢

贷: 库存现金

② 审批后: 借: 其他应收款(出纳员或某人赔款用)

借: 管理费用(无法查明原因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 流动资产

2.存货盘盈、盘亏 和 毁损的账务处理

⑴ 存货盘盈

① 审批前: 借: 原材料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流动资产

② 审批后: 借: 待处理财产损溢——流动资产

贷:管理费用

⑵ 存货盘亏

① 审批前: 借: 待处理财产损溢——流动资产

贷:原材料

② 审批后: 借: 管理费用→(正常的自然损耗或净损失)

借: 其他应收款 →(由过失人赔款)

借: 营业外支出 →(自然灾害造成的毁损)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流动资产

3. 固定资产盘盈 和 盘亏的账务处理(1)固定资产盘盈:

① 审批前: 借: 固定资产(按评估作价或净值)

贷: 以前损益调整

② 审批后: 借: 以前损益调整

贷: 营业外收入

(2)固定资产盘亏: ① 审批前: 借: 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资产

借: 累计折旧

贷: 固定资产

② 审批后: 借: 营业外支出

常用成本会计分录解析

常用成本会计分录解析(精选6篇)常用成本会计分录解析 第1篇基础会计常用分录小结一、短期借款:1、借入短期借款: 借:银行存款 贷:...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